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微量硫酸铜

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微量硫酸铜
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微量硫酸铜

第23卷第6期高校化学工程学报No.6 V ol.23 2009 年12月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Dec. 2009文章编号:1003-9015(2009)06-1069-06

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微量硫酸铜

宋伟光, 吴兆亮, 卢珂, 郑辉杰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天津 300130)

摘要:为了探索设备和工艺简单、低污染、生产过程费用低的脱盐新方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氢

氧化铵为表面活性物质,采用泡沫分离技术对脱除水溶液中微量的硫酸铜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溶液的pH、表观气

速、表面活性剂浓度,泡沫塔液面高度及改变分离阴阳离子的先后顺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操作条件下:CuSO4

的去除率达到97.2%,富集比达到4.2。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比,没有向溶液中引入新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从而为

脱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十二烷基苯磺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泡沫分离;脱盐

中图分类号:O648.24;TQ028.33;TQ028.8 文献标识码:A

Removal of Trace CuSO4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Foam Fractionation

SONG Wei-guang, WU Zhao-liang, LU Ke, ZHENG Hui-jie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evelop the new desalination method which has the virtues of simple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y, non-pollution and low cost, a foam fractionation technology of removing CuSO4 from the simulated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using dodecylbenzenesulphonic acid and (1-hexadecyl)tri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 as surfactant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the pH value and height of the bulk liquid,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surfactant dosage and the separation sequence of Cu2+ and SO42-, on the enrichment ratio and removal ratio of CuSO4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removal of CuSO4 approaches to 97.2%, and the enrichment ratio reaches 4.2.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ly-used surfactants, the technology proposed would not introduce new acid radical ions and metal ions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and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new means of removing salts by foam fractionation.

Key words: dodecylbenzenesulphonic; (1-hexadecyl)tri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 foam fractionation;

desalination

1引言

泡沫分离法由于污染程度低、设备简单、能耗低而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1~3]。采用泡沫分离法可有效地分离或去除废水中的锌、铬、铜、镉等多种金属离子[4,5]和BF4?[6]等酸根离子,但同时又向体系中引入了新的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如何在去除废水中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的同时不引入新的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还未见文献报道。

所谓分离过程中脱盐就是除去溶液中组成盐的各种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因此如果所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氢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羟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就能解决脱盐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泡沫分离过程中,氢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氢离子进行交换,羟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溶液中的酸根阴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进行交换。通过泡沫分离,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在消泡液中得到浓

收稿日期:2008-10-16;修订日期:2009-05-06。

基金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重点资助项目(08JCZDJC25200)。

作者简介:宋伟光(1981-),男,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通讯联系人:吴兆亮,E-mail:zhaoliangwu@https://www.360docs.net/doc/1c9119907.html,

1070 高 校 化 学 工 程 学 报 2009年12月

缩,溶液中留下的H +和OH ?结合成为H 2O ,从而达到脱盐的目的。

本课题组分别对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的微量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分别进行了研究[7,8],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氢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和羟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脱除水溶液中微量的硫酸铜为研究体系,对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阴阳两种离子的工艺进行研究,进一步为探索脱盐新方法提供依据。

2 实 验

2.1 材料

硫酸铜,纯度>99.0%,天津市赢达稀贵化学试剂厂;95%乙醇,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化学纯,天津开发区乐泰化工有限公司;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化学纯,天津开发区乐泰化学有限公司。

2.2 仪器设备

75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Hitachi 日立U-3010;荧光分光光度计,日立F-4500;PHS-3C 型精密pH 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ZB 转子流量计,天津河东五环仪表厂;AC0-318电磁式空气压缩机,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 2.3 实验方法及过程

实验在常温下(约25℃)在自制的泡沫分离塔中进行,分离塔由有机玻璃制成,高1.2 m ,内直径0.04 m ,泡沫分离塔底部装有孔板型分布器,分布器孔直经70 μm ,孔间距8 mm ,等边三角形排列。实验装置和流程如图1所示。

本实验采用间歇式泡沫分离法分离溶液中的硫酸铜。实验开始时,先在泡沫塔内加入一定量硫酸铜与适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混合溶液。然后由空气压缩机将气体,经转子流量计打入塔设备,气体由泡沫塔底部的孔板型分布器分散至

溶液中,并且假设在相同表观气速下气泡上升过程中大小保持不变。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大量气泡聚集形成泡沫,泡沫经塔顶导出至收集器,直到泡沫无法鼓出为止,然后继续向残余液中加入适量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继续分离硫酸根离子直至泡沫无法鼓出为止,收集残余液并测量其吸光度,分析并计算富集比(β)、去除率(R )。当分离结束时,测得溶液中残留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在 5 mg ?L ?1以下,已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富集比和去除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富集比(β)=

,泡沫中样品的浓度

原始料液中样品的浓度

去除率(R , %)=

100%.×泡沫中样品的质量

原始料液中样品的质量

3 结果与讨论

3.1 泡沫分离除去硫酸铜的工艺

本实验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两种离子表面活性剂,先后去除阳离子和阴离子,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改变去除的先后顺序来找到最佳的脱盐工艺。其中先分离铜离子再分离硫酸根离子为工艺1;先分离硫酸根离子再分离铜离子的为工艺2。先研究工艺1。

图1 泡沫分离装置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foam fractionation system

1. air pump

2.humidifer

3.surge generator

4.rotameter

https://www.360docs.net/doc/1c9119907.html,y-off exit

6.distributor

7.foam fractionation tower

8.foam collector

第23卷第6期 宋伟光等: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微量硫酸铜 1071

3.1.1 十二烷基苯磺酸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分别配制1000 mL 含0.05 g ?L ?1硫酸铜和0.15,0.16,0.18,0.20, 0.22 g ?L ?1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混合溶液,固定pH 为5.0,表观气速为22.3 m ?h ?1,液面高度0.80 m 进行实验。直到泡沫无法鼓出为止,铜离子分离结束后,加入0.27 g 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保持固定的表观气速继续分离,记录泡沫液体积并收集残余液,检测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浓度,计算二者总的去除率和富集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加,铜离子去除率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富集比也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面活性剂浓度太低,泡沫层不稳定,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在低浓度范围内,富集比较高去除率较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0.18 g ?L ?1时,铜离子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富集比继续增大。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根据表面化学原理,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如果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就会在液相中形成胶束,将一定量的被分离组分吸附在溶液的主体相中,并且过量的表面活性剂还会与已形成的络合物争夺有效的气-液表面,而使去除效果下降[9]。同时表面活性剂的增多,泡沫的含水量增多,富集比下降。从图2可以看出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18 g ?L ?1时硫酸根的富集比和去除率都较低,故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选取十二烷基苯磺酸的质量浓度为0.20 g ?L ?1。

3.1.2 表观气速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配制1000 mL 含0.05 g ?L ?1硫酸铜和0.20 g ?L ?1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混合溶液,调节pH=5.0,液面高度0.80 m ,分别在表观气速为12.7至22.3 m ?h ?1下进行实验。直到泡沫无法鼓出为止,此时继续加入0.27 g 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以相同的表观气速继续分离,收集残余液,测定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吸光度,计算二者总的去除率及富集比。表观气速对去除率及富集比的影响如图3所示:

表观气速(气体流量与泡沫塔横截面积的比值)是泡沫分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分离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气泡逐渐增大,铜离子去除率逐渐上升,而富集比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去除率和富集比主要是受塔的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在表观气速较低时,气泡在溶液中的停留时间长,气液界面传质充分,泡沫夹液量较少,因此富集比较大。表观气速持续增加,虽然较易形成气泡,但气泡在溶液中的停留时间缩短,气、液两相传质不充分,泡沫层上升速度加快,这些因素都会使泡沫的夹液量变大,富集比下降。综合考虑去除率和富集比得出泡沫分离铜离子时合适的表观气速为19.1 m ?h ?1。 3.1.3 pH 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配制1000 mL 含0.05 g ?L ?1硫酸铜和0.20 g ?L ?1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混合溶液,用HCl 或NaOH 分别调节pH 为4.0至6.0,在表观气速19.1 m ?h ?1,液面高度0.80 m 下进行泡沫分离,直到泡沫无法鼓出为止,此时继续加入0.27 g 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以相同表观气速继续分离,收集残余液并测定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吸光度,计算二者总的去除率和富集比。pH 对去除率及富集比的影响如图4所示。

图4结果表明,pH 较低时,泡沫小且丰富,夹液量较少,富集比较高但去除效果不理想,这是由于

R e m o v a l r a t e R %

E n r i c h m e n t r a t i o β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 g ?L ?1

图2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富集比和去除率的影响 Fig.2 Influence of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on β and R

R e m o v a l r a t e

R / %E n r i c h m e n t r a t i o β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 m ?h ?1

图3 表观气速对富集比和去除率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on β and R

R e m o v a l r a t i o R / % R e m o v a l r a t i o R / %

1072 高 校 化 学 工 程 学 报 2009年12月

H +浓度过高造成的。根据静电吸附原理,H +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络合物吸附在气泡表面,与Cu 2+竞争,从而降低Cu 2+去除效果。随着pH 升高,去除效果增大,泡沫夹液量增加,富集比降低。当pH 超过5.0时,泡沫产生缓慢,气泡较大,去除效果降低。pH 不仅影响金属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结合方式,还会影响泡沫的夹带率和金属离子的脱除率[10,11],Sarkar 等[12]和谢继宏等[11]都验证pH 对泡沫分离有明显影响。

3.1.4 液面高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配制含0.05 g ?L ?1硫酸铜和0.20 g ?L ?1十二烷基苯磺酸混合溶液,

固定pH 为5.0,表观气速19.1 m ?h ?1,改变液面高度为0.56至0.88 m 下进行泡沫分离, 直到泡沫无法鼓出为止,此时继续加入0.27 g 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以相同表观气速继续分离,收集泡沫液并测定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吸光度,计算二者总的去除率和富集比。液面高度对去除率及富集比影响如图5所示。

液面高度较低时泡沫在塔中的停留时间较长,气泡间的液体有足够的时间回流因而夹液量较小,富集比较高;液面高度较高时使泡沫到达塔顶的距离减小,泡沫在分离柱中停留的时间缩短,泡沫层没有经过充分排液,夹液量增加,富集比降低。在实验过程中可看到液面高度为0.72 m 时分离效果最好,主要是由于泡沫在塔中停留时间适中,同时气泡离开液面后,进入泡沫相,在泡沫相中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3]

,形成有规则的多面体结构,在下部泡沫的推动下上升。泡沫之间除有液膜存在外还形成Plateau 边界,

夹带有大量的液体。由于液膜间压力大于Plateau 边界的压力,液膜间的液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由液膜向Plateau 边界流动,使液膜变薄发生聚并,同时由于重力、气体扩散等因素影响发生排液现象,导致泡沫含水量降低,从而有利于分离和富集。综合考虑去除率和富集比选择液面高度为0.72 m 。

从以上实验中可以得到分离Cu 2+的合适单因素条件为pH=5.0,

表观气速19.1 m ?h ?1,液面高度0.72 m ,表面活性剂浓度0.20 g ?L ?1,以此为基础,固定分离Cu 2+的最佳条件,改变分离SO 42-的表观气速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进行实验,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结果表明在实验过程中,当表观气速从12.7 m ?h ?1增加到22.3 m ?h ?1时,SO 42?的去除效果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观气速的提高可以增大气泡的气液界面,有利于更多的SO 42?与OH ?进行交换,吸附

pH

R e m o v a l r a t e R / %

E n r i c h m e n t r a t i o β

图4 pH 对富集比和去除率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pH on β and R

Height of bulk liquid / m

R e m o v a l r a t e R / %E n r i c h m e n t r a t i o β

图5 液面高度对富集比和去除率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height of bulk liquid on β and R

R e m o v a l r a t i o R / % R e m o v a l r a t i o R / %

R e m o v a l r a t e R (%)E n r i c h m e n t r a t i o β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 g ?L ?1

图7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富集比和去除率的影响 Fig.7 Influence of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on β and R

R e m o v a l r a t e R (%)E n r i c h m e n t r a t i o β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 m ?h ?1

图6 表观气速对富集比和去除率的影响 Fig.6 Effect of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on β and R

R e m o v a l r a t i o R / %

R e m o v a l r a t i o R / %

第23卷第6期 宋伟光等: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微量硫酸铜 1073

到气液界面,随泡沫带出体系,从而有利于溶质的分离[14,15]。但表观气速增大一方面缩短了气泡在溶液中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增加了溶液的气含率,使泡沫层的含液量增大,富集比下降。而较低的表观气速使气泡在溶液中有较长的停留时间,有利于SO 42?吸附到气液界面,同时由于泡沫层上升时间延长,当泡沫到达塔顶时含液量已很少,这与刘志红等[16]和Uraizee 等[17]的研究结果相符。

图7的实验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随着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浓度的增大,去除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没有超过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在溶液中就不会形成胶束,同时表面张力不断减小,起泡性逐渐增加,形成的泡沫也在增加,表面吸附量不断增大,其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的机率就越大,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就越大,因此去除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溶液的表面张力较大,起泡性差,泡沫不稳定,聚并严重,夹液量也较小,因此富集比较高;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聚并率降低,夹液量也随之增加,同时过量的表面活性剂还会与已形成的络合物争夺有效的气?液表面,因此富集比降低。

图6和图7结果表明在保持分离Cu 2+合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离SO 42?的合适表观气速为19.1 m ?h ?1,最佳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27 g ?L ?1。 3.2 泡沫分离硫酸铜两种工艺的比较

由于工艺2与工艺1的单因素实验过程相似,这里不再具体分析,实验结果如下:分离硫酸根最佳单因素条件为pH=5.0,表观气速12.7 m ?h ?1,液面高度0.72 m ,表面活性剂浓度0.20 g ?L ?1,分离铜离子最佳单因素条件为pH=5.0,表观气速19.1 m ?h ?1,液面高度0.72 m ,表面活性剂浓度0.27 g ?L ?1。两种工艺最佳操作条件下铜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和富集比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结果表明,两种工艺方法确定的分离硫酸铜的最佳操作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差别体现在分离硫酸根离子的表观气速上:先去除铜时确定的分离硫酸根离子的最佳表观气速为19.1 m ?h ?1,而先分离硫酸根离子时确定的其最佳表观气速为12.7 m ?h ?1。

表1 两种工艺的结果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two technologies

Operating parameters

2Cu R + 24SO R ?

2Cu β+ 24

SO β?

Concentration of dodecylbenzensulphonic acid for removal of 2Cu + / g ?L ?1

0.2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for removal of 2Cu + / m ?h ?1

19.1 hydroxide for removal of 24SO ? / g ?L ?1

0.27 Technology 1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for removal of 24SO ? / m ?h ?1

19.1

99.2% 78.8% 2.9 2.7

Concentration of (1-hexadecyl)tri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 for removal of 24SO ? / g ?L ?1

0.27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for removal of 24SO ?/ m ?h ?1

12.7

removal of 2Cu + / g ?L ?1

0.2 Technology 2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for removal of 2Cu + / m ?h ?1

19.1

97.5% 97.2% 4.6 4.2 ? Height of the bulk liquid: 0.72 m; pH of the initine bulk liquid: 5.0.

表1结果还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工艺2中硫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在90%以上,明显高于工艺1中硫酸根离子去除率78.8%。这主要是因为先分离铜时加入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不能随泡沫液完全脱离泡沫塔,残留在塔中的微量十二烷基苯磺酸与分离硫酸根时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作用,降低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因而硫酸根的去除效果较差。另外工艺2中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的富集比尤其是第一次的富集比相对工艺1中也较高,这主要和分离硫酸根时的较小表观气速有关。

在工艺1中铜离子的去除率更高但是硫酸根的去除效果较差,而工艺2中硫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与富集比明显高于工艺1且此时铜离子的去除率也很高,故分离硫酸铜时工艺2为最佳的操作工艺。

1074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9年12月

4结论

(1) 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并且他们在去除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时,不会向溶液中引入其他新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2) 通过比较两种工艺,确定先分离硫酸根离子再分离铜离子为适合的操作工艺:分离硫酸根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质量浓度0.27 g?L?1,表观气速12.7 m?h?1,pH为5.0,液面高度为0.72 m;分离铜离子时十二烷基苯磺酸质量浓度0.20 g?L?1,表观气速为19.1 m?h?1,pH为5.0。此时CuSO4的去除率为97.2%,富集比为4.2。

参考文献:

[1] Kinoshita T, Ishigaki Y, Yamaguchi K et al. Noval operational method of continuous foam separation of gold-injection of metal

and/or surfactant solutions into rising foam bed [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7, 52(2): 357-362.

[2] Linke D, Zorn H, Gerken B et al. Laccase isolation by foam fractionation?new prospects and an old process [J]. Enzyme and

Microbiol Technology, 2007, 40(4): 273-277.

[3] NAN Sui-fei (南碎飞), WANG Fei(王斐), WANG Qin(王钦) et al. Process integration of nanofiltration and foam separation for

disposal of waste water with low concentration ammonium perfluorooctanoate(纳滤和泡沫分离联合处理含全氟辛酸铵废水的研究) [J]. J Chem Eng of Chinese Univ(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9, 23(4): 709-714

[4] HU Xiao-lian(胡小莲), YANG Yun-quan(杨运泉), LIU Wenying(刘文英). The study on adsorptive foam separation recovery of zinc

in low concentration solution(吸附泡沫分离法回收溶液中低浓度Zn(II)的研究)[J]. 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3, 25(2): 49-52.

[5] GUAN Zhi-yuan(管志远), DING Fu-xin(丁富新), YUAN Nai-ju(袁乃驹). Application of loop flotation separation approach

in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Cu()

Ⅱ(环流气浮分离技术在含Cu(II)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J Tsinghua Univ(Sci&Tech)(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9(1): 114-117.

[6] WANG Juan(王娟), CHU Jia-ying(褚家瑛). Adsorptive separation of fluoborate anion in a foam column(泡沫塔吸附分离BF4) [J].

J Chem Ind and Eng (China)(化工学报), 1994, 45(3): 380-384.

[7] Li Qian(李佥), WU Zhao-liang(吴兆亮), ZHAO Yan-li(赵艳丽). Removal of trace Cu2+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foam fractionation

(泡沫分离法除去水溶液中微量铜离子的工艺研究) [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过程工程学报), 2007, 7(4): 679-683.

[8] SONG Wei-guang(宋伟光), WU Zhao-liang(吴兆亮), LU Ke(卢珂). Removal of trace sulfuric acid radical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foam fractionation(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微量硫酸根离子) [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过程工程学报), 2008, 17(3): 489-493.

[9] SONG Wei-guang(宋伟光), WU Zhao-liang(吴兆亮), LIU Gui-min(刘桂敏). Removal of trace metal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foam fractionation(泡沫分离除去水溶液中微量金属离子) [J]. J Chem Eng of Chinese Univ(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8, 22(5): 900-904.

[10] YANG Bo(杨博), WANG Yong-hua(王永华), YAO Ru-hua(姚汝华). Foam fractionation of proteins(蛋白质的泡沫分离) [J].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1, 27(2): 76-79.

[11] XIE Ji-hong(谢继宏), CHENG Xiao-ming(程晓鸣), DENG Xiu(邓修). Study on separation of soybean protein by foam fractionation

technique Ⅰ operation conditions(大豆蛋白质的泡沫分离研究 I. 操作工艺条件)[J].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1997, 23(3): 270-274.

[12] Sarkar P, Bhattacharya P, Mukherjea R N et al.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rotease from human placenta by foam fractionation [J].

Biotechnol Bioeng, 1987, 29: 934-940.

[13] WANG Chuang-ye(王创业), LIU Jun-ji(刘俊吉). Study on Foam Fractionation of Proteins(泡沫分离法分离蛋白质的研究)[D].

Tian Jin(天津):Tian Jin university(天津大学), 2004. 17-18.

[14] Kiefer J E, Wilson D J. Time-dependent foam flotation stripping column operation [J]. Sep Sci Technol, 1981, 16(2): 147-171.

[15] YU Bing(於兵), SHI Ya-jun(施亚钧). Foam fractionation technologyⅤ dynamics of gas-liquid two phase in foam fractoination

column(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Ⅴ.泡沫分离塔内气-液两相的流体力学)[J]. 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1990, 16(1): 13-20.

[16] LIU Zhi-hong(刘志红), LIU Zheng(刘铮), DING Fu-in(丁富新). Concent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proteins by foam fractionation(I)

(用泡沫分离法浓缩和分离蛋白质(Ⅰ)—设备及分离过程的研究)[J]. J Tsinghua Univ(Sci&Tech)(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37(12): 50-54.

[17] Uraizee F, Narsimhan G. Foam fractionation of proteins and enzymes: II. Performance and modeling [J]. Enzyme Microb Technol,

1990, 12: 315-316.

泡沫浮选分离技术

一、摘要 泡沫浮选分离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试液鼓入空气或氮气使之产生气泡,将溶液中存在的欲分离富集的微量组分(离子、分子、胶体或固体颗粒)吸着或吸附在其上面并随着气泡浮到液面,从而与母液分离,收集后即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泡沫浮选分离法是在矿物分离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分析化学的分离富集物质中取得显着的成绩。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及跟其它测试手段的使用。泡沫浮选技术必将在稀溶液的分离,有价物质的回收方面有更加广泛的使用。 二、基本概念 泡沫分离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之一,在化工、生化、医药、污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泡沫分离是根据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使液体内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液界面(气泡的表面)上,在液体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和液相主体分开,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和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目前一般只能分离溶液中ppm 量级的物质。高纯金属中微杂质的分离亦有采用此法的。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但它们必须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络合或鳌合的能力。人们通常把凡是利用气体在溶液中鼓泡,以达到分离目的的这类方法总称为泡沫吸附分离技术,简称泡沫分离技术。按分离对象是溶液还是含有固体例子的悬浮液、胶体溶液,泡沫分离可以分成泡沫分馏和泡沫浮选两种分离方法。泡沫浮选分离就是利用某种物质(如离子、分子、胶体、固体颗粒、悬浮微粒),表面活性的不同,可被吸附或粘附在从溶液中升起的泡沫表面上,从而与母液分离的技术。泡沫浮选分离技术用于分离不溶解的物质,它的优点是使用的分离装置简单并易于放大,可连续和间歇操作并能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操作。 三.原理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有富集(吸附)在气/液界、泡沫浮选的简单原面(溶液中气饱表面)的倾向,它在气泡表面是定向排列的,分子内带电的极性端?朝向气-液界面的水的一边,这时表面活性剂将与一种或一类的离子由于物理

泡沫分离法分离蛋白质

分离工程期末论文 泡沫分离法分离蛋白质Foam separation separation protein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081 学生姓名:喻唯学号: 050811103 指导教师:戴卫东(副教授) 2011年6月

期末论文中文摘要 泡沫分离法分离蛋白质 摘要:泡沫分离蛋白质是利用蛋白质的表面活性对其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分离过程中的条件温和,对蛋白质的活性影响较小,是一种成本较小、有着很好应用前景的分离方法.实验中,以两种蛋白质BSA和HSA作为分离模拟体系的目标蛋白质,利用自制的泡沫分离塔,作了一系列的泡沫分离实验,考察了各种操作参数对分离结果(回收率和增浓比)的影响.实验发现,液柱高度、泡沫层高度、鼓入气体的流速、进料流量和pH值、料液浓度以及温度等对分离的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较低的进气速度、较高的泡沫高度与液柱高度、适宜的温度(BSA在25℃,HSA在35℃)、适当的pH值(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以及较低的母液浓度有利于得到较高的富集比.在最佳条件下富集比最高可达28.6,回收率可达93.1%.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假设吸附过程始终处于平衡态、气泡大小均一以及每一个气泡均为正十二面体,建立了分离的数学模型,得到可以求解的微分方程组. 关键词:蛋白质泡沫分离数学模型回收率富集比泡沫分离法 期末论文外文摘要 Foam separation separation protein Abstract:Foam separation protein is the surface activity by protein on the separation of a kind of method, the separation process of mild conditions, the less influence the actiity of the protein, is a kind of cost, lesser, has the very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separation method. Experiments with two proteins, BSA and HSA as the target protein separation simulation system, a self-made foam separation tower, made a series of foam, examined the separation experiments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n the separation results (recovery and increase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than). Experiments have found that fluid column height, foam height, drums into gas velocity, feeding flow and pH value, material liquid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the separ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effect: lower inlet velocity, higher foam height and fluid column height,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25 ℃, BSA HSA in 35 ℃), appropriate in the pH value (protein isoelectric point) and low near the mother liquor to get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enrichment ratio. At the best possible conditions than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recovery can reach dropped to 93.1% 28.6. In model of the process, the hypothetical adsorption process always in equilibrium, bubble size uniformity and each bubble are are twelve surface bod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get separation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an be solved.

泡沫分离技术与应用

浅析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泡沫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与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本文依据近年来有关泡沫分离的报道,综述了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分离过程中操作参数,溶液体系性质,分离设备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介绍了泡沫分离在固体粒子、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废水处理以及生物产品的分离过程中的应用,指出了泡沫分离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泡沫分离技术;原理;设备;影响因素;应用 Abstract: The foam fraction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ique,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Based on recent reports of foam separ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review the foam fractionation, introduced the effects of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the nature of solution system and the equipment, and also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foam separation. To discuss the current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oam fractionation. Key words: foam fractionation; theory; equipment; the factors of effect; applications 第一章引言 泡沫分离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比较快的新兴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泡沫分离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是以泡沫作为分离介质,以组分之间的表面活性差异作为分离依据,利用在溶液中的鼓泡来达到浓集物质目的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1】。作为分离对象的某溶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和洗涤剂,也可以是不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但它们必须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络合或螯合的能力,当在塔式设备内部鼓泡时,该溶质可被选择性的吸附在自下而上的气泡表面,并在溶液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排出的泡沫消泡,可获得泡沫液(溶质的富集回收),在连续操作时,液体从塔底排出,可以直接排放,也可以作为精制后的产品液【2、3】。 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已开展了近一个世纪,为统一泡沫分离的概念,1967年Karger、Grieves等人共同推荐并向IUPAC提出一项建议,把泡沫分离技术方法按照图1分类【4、5】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一、单选题 1.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1molFe 与1molCl 2充分反应,Fe 失去的电子数目为3N A B .在常温常压下,11.2L 氯气含有分子数为0.5N A C .7.8gNa 2O 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D .1.2gNaHSO 4晶体中所含离子数为0.03N A 2.下列物质中,能通过单质直接化合制得的是( ) A .Fe(OH)3 B .FeCl 2 C .FeCl 3 D .CuS 3.下列铁的化合物可以分别通过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是 A .FeCl 2 B .Fe 3O 4 C .Fe(OH)3 D .Fe 2(SO 4)3 4.下列反应最终不能生成三价铁的是( ) A .少量Fe 与足量稀HNO 3反应 B .铁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C .Fe(OH)2露置于空气中 D .向FeBr 2溶液中通入足量Cl 2 5.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 A .FeS B .SO 2 C .CuS D .FeCl 3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32Cl 点燃Fe FeCl ???→ B .4浓硫酸常温 Fe FeSO ???→ C .342H O 高温Fe Fe O ???→ D .23FeCl 溶液 常温Fe FeCl ????→ 7.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和水蒸气反应时能得到Fe 2O 3 B .在氯气中点燃细铁丝会产生白色的烟 C .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会生成黑色的固体 D .将一枚铁钉浸入CuSO 4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8.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A .硅 B .硫 C .铜 D .铁 9.铁与下列物质反应的产物,能使KSCN 溶液显红色的是

泡沫分离技术

泡沫分离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foam fractionation 姓名:吕虹锋 学号:C31114041 专业:11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课程:现代分离技术 教师:陈鹏鹏

摘要:本文综述了泡沫分离的原理,技术设备;还讨论了泡沫分离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泡沫分离技术;原理;表面活性剂;发展趋势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was to review the theory and equipment of foam fractionation,and also discussed the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oam fractionation. Key Words:foam fractionation;theory;surfactant;tendency 1.引言 泡沫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与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通常把凡是利用气体在溶液中鼓泡,以达到分离或浓缩的方法总称为泡沫分离技术Ⅲ。作为分离对象的某溶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和洗涤剂,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结合的任何溶质,例如矿石颗粒、沉淀颗粒、阴离子、阳离子、染料、蛋白质、酶、病毒、细菌或某些有机物质。在间歇塔式设备内部鼓泡时,该溶质可被选择性地吸附在自下而上的气泡表面,并在溶液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排出的泡沫消泡,可获得泡沫液(溶质的富集回收);在连续操作时,液体从塔底排出,可以直接排放,也可以作为精制后的产品液。 2.分离原理 泡沫分离是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借助鼓泡使溶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液界面,随气泡上浮至溶液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和液相主体分开,从而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从液相主体中浓缩分离的既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互亲和的任何溶质,比如金属阳离子、蛋白质、酶、染料等等。另外,一些固体粒子(沉淀微粒或矿石小颗粒),也可以被表面活性物质吸附,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泡沫分离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所需分离的溶质应该是表面活性物质,或者是可以和某些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它们都可以吸附在气/液界面上;其次,富集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硫酸铜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硫酸铜 一、单选题 1.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 A.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B.途径③中,1mol Cu与足量浓硫酸反应会产生64g SO2气体 C.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D.1mol Cu分别按照途径②、③中,被还原的H2SO4的质量之比为1:1 2.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A.生石灰B.无水硫酸铜C.浓硫酸D.金属钠 3.下列反应中,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铜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对金、银、铜、铁、铝的认识与其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 B.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有棕黄色的烟生成 C.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化学变化 D.工业上可用空气、Cu、稀硫酸来制备CuSO4 5.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可以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B.硫酸亚铁C.食盐D.生石灰 6.下列反应,其最终产物的颜色按血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①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②空气中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铁和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铁 1、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2、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2FeCl3 3、常温条件下铁锈的形成:4Fe+3O2+2H2O2[Fe2O3·H2O] 4、高温条件铁与氧气反应:2Fe+O22FeO 5、铁和硫共热:Fe+S FeS 6、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3Fe+4H2O Fe3O4+4H2 7、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Fe+2H+Fe2++H2↑ 8、少量的铁与浓硫酸共热:2Fe+6H2SO4Fe2(SO4)3+3SO2↑+6H2O 9、过量的铁与浓硫酸共热:Fe+2H2SO4FeSO4+SO2↑+2H2O 10、少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Fe+6HNO3Fe(NO3)3+3NO2↑+3H2O Fe+6H++3NO3-Fe3++3NO2↑+3H2O 11、过量的铁与浓硝酸共热:Fe+4HNO3Fe(NO3)2+2NO2↑+2H2O Fe+4H++2NO3-Fe2++2NO2↑+2H2O 12、少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 Fe+4H++NO3-Fe3++NO ↑+2H2O 13、过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3Fe+8HNO33Fe(NO3)2+2NO ↑+4H2O 3Fe+8H++2NO3-3Fe2++2NO +4H2O 14、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Fe+Cu2+Fe2++Cu 15、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Fe+2AgNO3Fe(NO3)2+2Ag

Fe+2Ag+Fe2++2Ag 16、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Cl33FeCl2 Fe+2Fe3+3Fe2+ 二、氧化亚铁 1、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加热:6FeO+O22Fe3O4 2、氧化亚铁与一氧化碳高温反应:FeO+CO Fe+CO2 3、氧化亚铁与铝粉在高温下反应:3FeO+2Al Al2O3+3Fe 4、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FeO+H2SO4FeSO4+H2O FeO+2H+Fe2++H2O 5、氧化亚铁与浓硫酸反应:2FeO+4H2SO4Fe2(SO4)3+SO2↑+4H2O 6、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FeO+4HNO3Fe(NO3)3+NO2↑+2H2O FeO+4H++NO3-Fe3++NO2↑+2H2O 7、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3FeO+10HNO33Fe(NO3)3+NO ↑+5H2O 3FeO+10H++NO3-3Fe3++NO ↑+5H2O 三、四氧化三铁 1、四氧化三铁与铝粉高温下反应:8Al+3Fe3O44Al2O3+9Fe 2、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Fe3O4+4CO3Fe+4CO2 3、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盐酸:Fe3O4+8HCl FeCl2+2FeCl3+4H2O Fe3O4+8H+Fe2++2Fe3++4H2O 4、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硫酸:2Fe3O4+10H2SO43Fe2(SO4)3+SO2↑+10H2O 5、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硝酸:Fe3O4+10HNO33Fe(NO3)3+NO2↑+5H2O Fe3O4+1OH++NO3-3Fe3++NO↑+5H2O 6、四氧化三铁溶于稀硝酸:3Fe3O4+28HNO39Fe(NO3)3+NO ↑+14H2O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

. 精品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 的位置无关.但K 、Ca 、Na 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 2O=2NaOH+H 2↑,CuSO 4+2NaOH=Cu (OH )2↓+Na 2SO 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 (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 (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练习: 1.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A 和滤液B .向滤渣A 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A 中一定有_____;滤液B 中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一定没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 2.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观察到滤液呈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铜、银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亚铁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 3.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可能含有锌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C.滤液中可能只有一种溶质 D.滤液中一定有Zn 2+、Cu 2+、Ag + 4. 向一定质量的含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金属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金属中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任意写出一个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论文)

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泡沫分离技术是近些年得到重视的分离技术之一,介绍了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介绍了此技术可分离细胞,可分离富集蛋白质体系,泡沫分离_Fenton氧化工艺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泡沫分离_Fenton 氧化处理炼油废水,两级泡沫分离废水中大豆蛋白的工艺,聚氨酯泡沫塑料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硅片线锯砂浆中硅粉与碳化硅粉的泡沫浮选分离回收,超滤与泡沫分离内耦合应用于表面活性物质浓缩分离的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此技术分离皂苷的有效成分。 关键词:泡沫分离;富集蛋白质;泡沫浮选法;两级泡沫分离;聚氨酯泡沫塑料分离;超滤与泡沫分离 0 前言 泡沫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各种物质——小到离子而至粗大的矿石颗粒。泡沫浮选法精选矿石已有60年以上的历史。虽然1937年Langmuir 等已发现离子也有可能应用浮选来提取,可是直到1959年才由Sebba提出泡沫浮选也可能应用于分析技术中。但实际应用于分析分离还只是近十年左右才实现的。到目前为止已对Ag、As、Au、Be、Bi、Cd、Ce、Co、

Cr、Cu、F、Fe、Hg、In、Mn、Mo、Ni、Pb、Pd、Pm、Ra、Re、Sb、Th、U、V、W等元素以及一些有机物的泡沫分离作了广泛的研究。 1 泡沫分离技术的简介 泡沫分离技术是通过向溶液中鼓泡并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与液相主体分离,由于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泡沫层内,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或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结合的任何物质吸附作用使气泡表面的溶质浓缩,清除在液体表面上形成的泡沫,即可除去被浓缩的物质。泡沫分离是吸附性气泡分离技术中的一种,由于气泡能够以极少量的液体提供极大的表面积,因此如果某种溶质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在气液界面,该溶质在泡沫中的浓度将大于其在主体液相中的浓度。这种技术最初用于矿物浮选、污水处理等领域。近年来,基于其在生物医药和食品工业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泡沫分离技术在生物分离特别是分离稀溶液中蛋白质的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泡沫分离技术是近些年得到重视的分离技术之一。泡沫分离是根据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使液体内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液界面(气泡的表面)上,在液体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和液相主体分开,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和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但它们必须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络合或鳌合的能力。人们

泡沫分离技术综述论文

泡沫浮选分离技术--曹肖烁 摘要:综述了泡沫浮选技术的定义、分类以及原理,介绍了泡沫浮选分离技术中使用的试剂(捕收剂、起泡剂、活化剂、无机调整剂、有机调整剂)、浮选机械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介绍了泡沫浮选分离技术的应用,指出了泡沫浮选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泡沫浮选的定义与分类 泡沫浮选是以气泡分离介质来浓集表面活性物质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主要特点是利用气泡的气-液界面,分离被水润湿性不同的物料。疏水的物料随气泡漂浮到水面上,形成含某种成分很高的泡沫层;而被水润湿的物料,沉于水中,因而可以把它们分开[1]。人们通常把凡是利用气体在溶液中鼓泡,以达到分离或浓缩目的的这类方法总称为泡沫浮选分离技术,简称泡沫浮选技术。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具有表面活性物质的分离以及各种天然或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分离,例如医药生物工程中蛋白质、酶、病毒的分离;另一类是本身为非表面活性剂,但可以通过配合或其它方法使其具有表面活性,这类体系的分离被广泛地用于工业污水中各种金属离子如铜、锌、铁、汞、银等的分离回收。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溶解性,泡沫分离也可以分为不溶物的浮选和溶解物的浮选两大类。矿物浮选在不溶物浮选中最重要,也是最成熟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半胶束单分子吸附层,且呈亲水基向里憎水基向外的状态,从而降低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表现出疏水性吸附至气泡界面的倾向,使浮选得以进行。离子浮选是溶解物浮选的一类。其过程和前述过程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表面活性剂并非吸附在被浮选物的表面。气泡形成时气液界面有表面活性剂吸附层,被浮选的离子通过静电吸引被束缚在气泡的界面上而随气泡上升。分子浮选是溶解物浮选的另一类别,是将少量溶解的分子如点白纸、醇等有机物从水中分离的过程。被分离物被气泡气液界面表面活性剂半胶束单分子层增溶富集而随气泡上升,得以浮选[2]。

泡沫浮选分离技术讲解

泡沫浮选分离技术 一、摘要 泡沫浮选分离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试液鼓入空气或氮气使之产生气泡,将溶液中存在的欲分离富集的微量组分(离子、分子、胶体或固体颗粒)吸着或吸附在其上面并随着气泡浮到液面,从而与母液分离,收集后即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泡沫浮选分离法是在矿物分离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分析化学的分离富集物质中取得显著的成绩。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及跟其它测试手段的使用。泡沫浮选技术必将在稀溶液的分离,有价物质的回收方面有更加广泛的使用。 二、基本概念 泡沫分离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之一,在化工、生化、医药、污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泡沫分离是根据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使液体内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液界面(气泡的表面)上,在液体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和液相主体分开,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和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目前一般只能分离溶液中ppm 量级的物质。高纯金属中微杂质的分离亦有采用此法的。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但它们必须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络合或鳌合的能力。人们通常把凡是利用气体在溶液中鼓泡,以达到分离目的的这类方法总称为泡沫吸附分离技术,简称泡沫分离技术。按分离对象是溶液还是含有固体例子的悬浮液、胶体溶液,泡沫分离可以分成泡沫分馏和泡沫浮选两种分离方法。泡沫浮选分离就是利用某种物质(如离子、分子、胶体、固体颗粒、悬浮微粒),表面活性的不同,可被吸附或粘附在从溶液中升起的泡沫表面上,从而与母液分离的技术。泡沫浮选分离技术用于分离不溶解的物质,它的优点是使用的分离装置简单并易于放大,可连续和间歇操作并能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操作。 三.原理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有富集(吸附)在气/液界、泡沫浮选的简单原面(溶液中气饱表面)的倾向,它在气泡表面是定向排列的,分子内带电的极性端朝

泡沫分离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概要

泡沫分离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摘要:探讨了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泡沫分离设备及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泡沫分离过程的性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进料液浓度、气泡尺寸、气体流量、泡沫的排液、进料位置、聚并、温度等。阐述了现有的几种新技术,如低重力条件操作、通过压力梯度而提高分离效率。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泡沫分离塔中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的概念。 关键词:泡沫分离;表面活性剂;吸附,分离因子;聚并 泡沫分离技术 (Foam Fractionation,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技术 (Adsorptive bubble separation technique ,是 20世纪初发现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这种分离技术最初用于矿物的浮选,后来又被用于脱除废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 (如表面活性剂、蛋白质、酶等和洗涤剂;或提取可与表面活性剂络合或鳌合在一起的物质, 如金属离子; 也可作为一种浓缩过程, 对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进行处理; 在生化制品领域中, 还可以通过泡沫分离技术进行病毒分离以及蛋白质、酶的提炼。为统一泡沫分离的概念, 1967年 Karger 、 Grieves 等人共同建议把泡沫分离技术方法按照图 1分类 图 1 泡沫分离技术方法分类 泡沫分离技术在工业中成功应用的实例很多, 还有一些应用尚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目前有关泡沫分离技术, 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设计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以期提高各种泡沫分离技术及分离设备的效率, 并希望将这一技术大规模、高效的应用于工业中。在本文中,对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现状和设备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1 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 泡沫分离的过程是通过在液相底部通入某种气体或使用某种装置产生泡沫, 收集泡沫就得到了某种产物的浓缩液。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基于溶液中溶质 (或颗粒间表面活性的差异, 表面活性强的物质优先吸附于分散相与连续相

泡沫分离技术

泡沫分离技术综述 李现荣化学工艺 20620101151492 泡沫分离,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技术,是一种用来分离金属离子、胶体、分子及沉淀等物质的一种新型分离方法,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作为一种单元操作加以研究。至今为止,泡沫分离技术不但在矿物浮选的应用上已经相当成熟,并已成功应用于很多表面活性物质(诸如蛋白质、酶、胶体、合成洗涤剂等)的分离。近年来,科学研究者们仍在不断探索更高效、环保、适于工业化操作的泡沫分离操作方式,并不断尝试分离新的活性物质以满足现代社会及工业的需求。继用泡沫分离技术从溶液中回收微量金属离子的相关研究开始之后,随着对整个分离过程的原理、机制、操作方式、分离条件的深入研究,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蛋白质、DNA、酶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合成洗涤剂的分离。其环保、温和、操作简单的特点无疑将使其在有关生物、环境、食品、化工等工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一.泡沫分离技术的产生及发展概述 早在古代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物质的表面特性从矿物里面分离出金属金。随着人们认识的提升及经验的积累,利用物质表面特性来对矿物进行浮选的工艺逐渐成熟,于20世纪初开始利用泡沫浮选技术对矿物中的金属进行浮选。泡沫浮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泡沫分离过程机制及应用范围的深入研究。20世纪50年代,利用泡沫分离方法对离子、分子、胶体及沉淀等物质进行分离逐渐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关注,并开始将其作为一种单元操作加以研究。研究者们最初致力于从溶液中回收金属离子的课题,前期研究了泡沫分离金属离子的可行性,然后建立了金属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扩散-双电层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采用泡沫分离法脱除洗涤剂工厂排放的一级污水和二级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磺酸盐和苯磺酸盐获得成功;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染料等有机废水泡沫分离的实验研究,1977年开始报道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泡沫分离DNA、蛋白质、液体卵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对环境保护的普遍重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的要求,泡沫分离的研究工作将不断扩大范围,其工业应用将越来越多。 二.泡沫分离技术在分离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泡沫分离技术的产生及发展大致可以看出,泡沫分离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身为非表面活性物质(如铜、锌、银、镉、铁、汞等金属类物质),需通过配位或其他方法使其具有表面活性,这类体系被广泛地用于工业污水中各种金属离子的分离回收,以

对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对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破解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慢的“难题” 安徽省利辛县江集职高孙志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P11页有一个“活动与探究”:分别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这是一个验证几种金属化学活动性强弱的经典实验。理论上,铝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所以,铝能把铜置换出来,铜能把银置换出来。那么,在铝丝的表面就很快会看到红色的物质生成,而在铜丝的表面也很快有银白色物质出现。 但是,当你真正做了实验时就会发现问题:虽然铜与硝酸银很快起反应,现象也如所期望的那样,然而,当把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却迟迟不见动静,要等十数个小时甚至一两天,浸入部分表面才有淡淡的红色物质出现。相信,凡是做过这个实验的初中化学教师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既然铝的活动性比较强,按理,它应该很快与硫酸铜反应才对,可为什么却得不到实验的证实呢?许多化学老师也都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也被这个问题深深地纠结着、困扰着。 铝是活动性比锌和铁都强的金属,其实,上述的问题也就出在铝的活动性比较强上。正因为它的活动性强,所以,铝在空气中就很容易被氧化,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保护了内部的铝,使它不能与外面的物质继续反应。即使用砂纸打磨了铝丝的表面,但是,由于铝很活泼,所以,你一边打磨,它会一边被氧化。甚至在你打磨完了到把铝丝插入溶液中的这个短暂时间间隔,打磨部分

又会被氧化从而被保护起来。这也就是铝难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根本原因。 按道理说,硫酸铜溶液呈弱酸性,铝放入其中之后,它表面的薄膜会被溶液中的H+溶解,可为什么还是反应比较慢呢?回想起以前学过到,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它遇酸与酸反应,呈现碱性氧化物的本性;可是,当它遇到碱溶液时,它也能与碱反应,又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特性来。可能就是氧化铝的这种“两面派”的性格,决定了它在弱酸或弱碱溶液中都能很好地“自持”而难以被溶解的吧。这也就更好理解了铝制品比较耐腐蚀的缘故。 那么,会不会是硫酸铜溶液中的酸度不够,不足以迅速溶解掉铝丝表面的氧化铝呢?基于这种考虑,我又做了实验:先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硫酸,再把打磨后的铝丝放进去观察。结果,问题依然如故,反应依然极其缓慢。 还有什么因素能导致反应缓慢呢?温度!考虑到做这个实验时一般都是在年前或年后,而这时气温都比较低。那么,会不会是溶液的温度较低导致的反应缓慢呢?于是,我先将硫酸铜溶液加热到沸腾,再重复前面的实验,结果发现,当把铝丝放进去后,表面出现明显的小气泡,这表明有铝与溶液中的H+反应了,气泡应该是H2。过了4分钟左右,拿出铝丝,发现浸入部分表面有明显可辨的红色物质,这毫无疑问地说明,升高溶液温度有利于铝发生反应。试着再把另外一根铝丝放进去,发现铝丝表面再也无气泡出现,很长时间后,表面似乎根本就没有变化,这正是因为温度已经降下来了的缘故。看来,提高温度能起到一点作用,但是需要事先加热,而且效果还是不够理想。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铁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铁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一、单选题 1.已知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可发生反应:2FeCl3+H2S=2FeCl2+S↓+2HCl。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FeCl3溶液中通入aL的H2S气体恰好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经测定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3mol/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则原Fe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5mol/L B.2mol/L C.lmol/L D.无法确定2.将Fe2O3、FeO和Fe的固体混合物投入足量盐酸,全部溶解。以下反应方程式中与此过程无关的是() A.FeO+2H+=Fe2++H2O B.Fe2O3+6H+=2Fe3++3H2O C.Fe2O3+Fe=3FeO D.Fe+2H+=Fe2++H2↑ 3.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且溶液质量减小,没有气体生成,此溶液是( ) A.冷浓硝酸B.稀硫酸C.硫酸铁D.硫酸铜 4.常温下,下列溶液可用铁质容器存放的是() A.浓盐酸B.硫酸铜溶液C.浓硫酸D.稀硫酸 5.某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25g,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在标况下产生氢气11.2L,则该混合物可能是 A.铝和镁B.镁和铁C.铁和铜D.铁和锌 6.等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3:4 C.2:3 D.4:3 7.下列反应中,铁只能生成高价化合物的是 A.少量铁与稀硫酸反应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 D.Fe投入到CuSO4溶液中 8.向一定量铁、氧化铁、氧化亚铁的混合物中加入1000mL0.1 mol·L-1的盐酸,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加硫氰化钾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一氧化碳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A.11.2g B.2.8g C.5.6g D.无法计算9.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稀硫酸及足量的氧化铜制单质铜,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滤渣中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锌和铜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则该合金可能是() 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 3.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 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 4.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5.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B. C. D. 6.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溶液可能为蓝色B.金属M可能是铝 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 7.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X>Y B.Y>X>Z C.X>Y>Z D.X>Z>Y 8.某不纯的铁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18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不可能是() A.锌B.铝C.碳D.银 9.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一定有FeCl2 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则可能有FeCl2 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 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可能有FeCl2 10.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11.已知金属M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实验中将一定质量的金属M投入到足量的稀

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

班级:2010级应用化学01班姓名:李忠芳学号:0117 泡沫分离技术在蛋白质混合体系的应用 摘要:综述了泡沫分离蛋白质与糖, 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蛋白质的混合体系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泡沫分离技术在蛋白质分离中应用的前景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泡沫分离, 蛋白质, 混合体系 正文:泡沫分离技术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技术, 是以气泡作分离介质来浓集表面活性物质的一种分离技术。泡沫分离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之一。泡沫分离是根据吸附的原理,向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中鼓泡,使液体内的表面活性物质聚集在气液界面(气泡的表面)上,在液体主体上方形成泡沫层,将泡沫层和液相主体分开,就可以达到浓缩表面活性物质(在泡沫层)和净化液相主体的目的。被浓缩的物质可以是表面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能与表面活性物质相络合的物质,但它们必须具备和某一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络合或鳌合的能力。人们通常把凡是利用气体在溶液中鼓泡,以达到分离或浓缩目的的这类方法总称为泡沫吸附分离技术,简称泡沫分离技术。20 世纪早期泡沫分离技术仅应用于矿物浮选和处理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直到70 年代人们开始将泡沫分离技术引入了生物分离领域, 并研究了泡沫分离技术在蛋白质以及酶的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关于单一蛋白质体系, 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学等也进行了泡沫分离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建立了分离过程的传质模型。但在工业化生产中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体系大多是蛋白质的多元体系, 因此有必要将泡沫分离技术在研究单一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多元体系,尽快将泡沫分离运用于工业化生产。本文在综述了泡沫分离技术运用于蛋白质多元体系的研究进展基础上, 分析了泡沫分离技术应用于蛋白质分离的前景并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可采用泡沫分离法富集的蛋白质 泡沫分离蛋白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能够吸附于气液界面, 因此知道能够利用泡沫分离技术分离提取的蛋白质首先应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 但并非拥有表面活性的蛋白质就能够用泡沫分离法进行分离。目前能够利用泡沫分离技术成功分离出的蛋白质有磷酸酶, 链激酶, 蛋白酶, 血清白蛋白, 溶菌酶, 胃蛋白酶, 尿素酶, 过氧化氢酶, 明胶, 大豆蛋白, 酪蛋白, 抗菌肽类等一系列蛋白质。但同是抗菌肽类的蚕抗菌肽,由于其在泡沫分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变性失活, 因而不适于泡沫分离。这是由于蛋白在气液界面吸附时, 一般都伴随着分子构相的改变, 如球蛋白在吸附过程中就需要改变构相, 暴露出内部的疏水基团, 这就是蛋白质的变性。然而有些时候, 这种活性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因而限制了该蛋白质的泡沫分离操作。关于哪种蛋白质能够利用泡沫分离技术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