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台湾问题 1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现当代台湾问题1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重写台湾现、当代文学史

2005年第1期《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上发表了赵遐秋的文章《当前大陆学界台湾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文章指出:对史实描述与阐释的错误、对某些史实的意义不够重视、重要史实被遗漏、对当下复杂文学现象研究的空白、原有的台湾现当代文学史整体性的框架的陈旧过时,充满错误和疏漏是当前学界台湾文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摘要如下。——编者

我们以往的研究成果里,对于最近这20来年的台湾文坛上的“统”、“独”之争,还是一片空白。本来,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随着论争的深入发展和复杂深化,就有了强烈的“中国指向”。现在,弹指间,20多年过去,环顾今日之台湾,人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如同陈映真所说:“70年代论争所欲解决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迎来了全面反动、全面倒退和全面保守的局面。”从80年代开始,台湾兴起了“全面反中国、分离主义的文化、政治和文学论述”。在李登辉、陈水扁的政治“台独”的支持下,不仅叶石涛、张良泽、彭瑞金、陈芳明等人20余年间一直顽固地鼓吹“文学台独”,而且还在年轻的文学研究者中找到了后继者。连当年主张中国意识的人如王拓也转向了。光是在1995年,叶石涛在高雄《台湾新闻报》的“西子湾”副刊上,就狂妄地鼓吹:“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制度不同、生活观念不同、历史境遇和文化内容迥然相异”,“不论是战前或战后,不能以台湾文学的创作语文来界定台湾文学是属于中国或日本文学;这好比是以英文创作的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等国的文学不是英国文学的亚流一样的道理。同样的,新加坡的华文文学也就是新加坡文学,而不是中国文学”,“台湾新文学是独立自主的文学”,“中国文学与日本、英、美、欧洲文学一样,是属于外国文学的”,“中国文学对台湾人而言,是……外国文学”,“随着台湾历史的改变,有一天,台湾文学的创作语文一定会以各种族的母语为主才对,这取决于台湾人自主的确立与否”。不仅是言论,这些年,“文学台独”势力还在台湾当局的支持下搞了许多的活动,比如,他们公然为“皇民文学”翻案,公然扭曲“台语”的性质炮制所谓的“台语文学”,还公然在大学里组建“台湾文学系”和“台湾文学研究所”,并且构建“独立”的“台湾文学史”的体系,等等,一时之间,弄得乌烟瘴气。

大陆学界原有的台湾现当代文学史的建构需要有一个彻底的反思。即使是对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价,也必然会在全新视角的关照下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进行价值判断。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谁也回避不了的问题:重写台湾现、当代文学史!

关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思考

【摘要题】台港澳与海外华人文学研究

无论如何,近10来年应该是两岸关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自开展以来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一方面,研究观念和学术环境的变化,使台湾文学的研究得以不断推进;另一方面,以往未曾彻底解决的问题,也一再浮出水面,甚至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如果忽视这些一再重临的问题,那我们的研究将不可避免地不断重临研究的起点。有时我甚至怀疑,是否存在从一个固定的视点和高度进行这种评价的可能和必要?尽管如此,类似的尝试一直是我想进行的。因为它至少可以造成一种对话的氛围,而“对话”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研究和批评所能采取的最好方式。不过,本文并不打算进行一般性的海峡两岸关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现象描述,而只是试图谈谈我们在研究中不得不一再重临的问题。

毋庸讳言,近十年的台湾关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研究并不是在一个相当高的层次上获得起点的,大部分研究者十几年前写下的东西今天有不少已不忍卒读。这也部分地解释了近十年来海峡彼岸关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研究的发展何以如此迅捷、如此激烈的原因,当然,台湾文学研究之所以成为台湾当下的一门“显学”,与台湾当局竭力推进的“去中国化”和“渐进台独”的主张有着更为直接与密切的关系。

许多论者曾用多元化来把握近十年两岸台湾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此一类说法大致不错。但是,假如这种把握不是基于对目前研究现状尽可能客观与公正的把握,而只是以卖弄个人才学或炫耀理论的新潮,那么,这样的研究存在的价值就需要斟酌。对于台湾文学,特别是关于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的研究,说实在的,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界对此关注得还很不够,虽然也有一些大陆学者一再呼吁加强对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的研究,事实上却效果不彰。在台湾当局竭力推进“去中国化”和“渐进台独”主张的现实境遇中,在台湾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绑上了政治战车。然而,作为海峡两岸的台湾文学研究者来说,研究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不仅可以重新认识它的特殊文学意义和历史价值,而且可以帮助台湾人民摆脱殖民地的创伤。恰如台湾学者王晓波所言,虽然“今天台湾已不再是日本殖民地了,这种‘殖民地的伤痕’必须平复,而不能沉溺于嗜痂成癖之中,温习这段殖民时代的历史,应该是有利于我们走出殖民地的阴影才是”。①

海峡两岸半个多世纪的人为隔绝所造成的历史断裂、理想幻灭和价值混乱的危机始终是一个最重要的精神背景,因此新的研究意识的形成和确立不可能不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曲折和反复的过程。事实上,无论是标榜什么“主义”,都必须面临实践的检验和现实的制约。在这方面,近十年台湾文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现象是意味深长的。譬如所谓的“台湾意识和中国意识的论争”、关于“皇民文学”的论争以及台湾文学的本土化运动的倡导等,之所以引起了那么多的注意,不能不说是与海峡两岸的政治现实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考虑到这些不断重临的问题中所蕴藏着的重大历史真相,问题的严重性就更加突出了。因为每当台湾文学的本土化叙述开始喧嚣尘甚的时候,文学中的“中国意识”和“台湾意识”就成了炒作的政治议题,如何公正、客观地诠释这一议题,就成了研究者需要直接面对的政治问题,而研究也无可避免地带上了“有色”的眼镜。为此我们不得不上溯至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界的几次文化与文学论争运动,只有尊重性地回归那一段历史,才能揭示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台湾文学的乡土主流

事实上,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界为了抵抗日本文化殖民的压力,确实曾掀起过关于“台湾话文运动”并进行过“乡土文学”的论争。而且不论是“台湾话文运动”,还是“乡土文

学”口号的提出,都是台湾新文学动员期白话文运动的继续和深入。他们指出台湾是中国的一环,台湾和中国是永久不能脱离关系的,所以反对另立台湾特殊的地方性文化。这些意见是值得重视的。特别是日据时期,“乡土”二字在台湾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强调乡土,本身就含有抵制外来奴役之意。事实上,不只日据时期,即便战后,乡土文学也依然是台湾文学的一股主要潮流。如果我们理清了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历史的真相,那么对于今天某些人企图利用“台湾文学本土化”做政治文章的用心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这些一再重临的问题,在今天之所以成为人们关注焦点之一,与某些研究者在现在时的政治意义上使用这些史料不无关系,尤为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某些台湾研究者甚至拒绝相信曾经有过的事实,故意将史料进行断章取义的引用。当然我们不能仅仅从政治现实层面来探讨这些问题,更需要从历史和学术独立的层面来进行思考。台湾历史上确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成为受害者,故而某些台湾学者的本土叙述就充满了悲情的意味,甚至可以说积怨、迁怒于历史环境和某些个人(譬如蒋氏父子的威权统治)已经成了某些研究者的一条习惯思路。他们人为截断了大陆同一时期也遭受了苦难的情况,处处凸显出一种控诉的意味,企图利用所谓的“本土化”和“去中国化”方式,截断海峡两岸的民族文化联系,企图将台湾凭空打造成一个不存在的“民族国家想像的共同体”。

二、“为人生”的写实主义

毋庸讳言,海峡两岸分隔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浩劫确实给研究者造成了不少困扰。但历史从来没有、也不可能被割断,民族文化传统也不会因为简单的“去中国化”而被截流。事实上,自1895年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时起,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和统治台湾的这半个世纪,可谓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年代,堪称“乱世”。台湾本是中国的一部分,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与闽、粤两省有着紧密关系,大多数的台湾居民本为这两地的移民。日本据台之初,即竭尽全力切断此关系,以使台湾人民彻底归附于他们。到了中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已经走上了轨道,其“统治力”遍及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可是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仍然无法被完全切断。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学影响下,台湾地区亦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学运动。由于台湾新文学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和统治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因此,从它诞生之日起,就遵循着“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原则,这是台湾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由于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酷环境的限制,以及与祖国大陆一衣带水的深厚文化渊源,决定了台湾文化的另一种气质和氛围,表现在日据时期的台湾新文学中的,便是对“原乡”的眷恋之情和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屈坚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台湾的新文学运动史,每一页都充满着血和泪。广大台湾作家,用自己的血和泪,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台湾同胞苦难生活,启蒙民众铲除封建桎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

可以说,在1945年以前的“台湾作家的作品里,是充满着社会意识的,很少逃避现实,遁入虚妄的王国里。大多数的作品,所描写的是穷苦、朴实的农民,和他们在剥削下的生活,或者日本警察的暴虐嘴脸,御用绅士、走狗的面目等等殖民地现象。大多数的台湾作家都能将自我的价值归结到社会大众上,社会的灾难就是个人的灾难,周围人民的不幸就是个人的不幸,借着作品表达对现实社会、政治的抗议精神,或是对不可抗拒之外加灾祸的刚毅的隐忍精神。”②譬如台湾文学的先驱者赖和、吴浊流等人,就在他们创作的小说中,表达了用本民族的文化来同异族殖民者的文化进行抗争的坚定意识。赖和的小说《一杆“称仔”》,

通过对日本殖民当局颁布的“度量衡制度”和“警察制度”虚伪性的无情揭露,彻底瓦解与消泯了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建立的所谓“现代国家”的神话。吴浊流在隐秘状态下创作的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则倾诉了台湾人民没有家园,到处被放逐的“历史孤儿”心态,渗透着强烈的悲愤。“不但写尽了台湾社会的诸样相,道出了台湾人的悲欢离合、迂回曲折的命运,有瑰丽的乡土色彩,而且更进一步地指出了台湾人民的意愿、应走的路、未来的命运。”

③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新文学创作与同一时期祖国大陆反帝反封建文学一脉相承,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神圣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现今某些关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研究却成了一种效应研究,不再尊重历史,成了一种注定要在政治要求中不断变换的“研究”。(责任编辑:书客)

论今年的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2002年12月14日 14:04

今年是台湾问题风浪迭起的一年﹐也是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变动性昭然若揭的一年。“台独”意图经久不消﹑并且不时变本加厉的台湾当局在“谋独”方向上迈出了非常引人注目和极其严重反响的两大步﹐那就是(一)今年三月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公然赴美﹐同美国五角大楼领导人进行军事会谈﹐由此将一九九七年秘密开始的﹑中美建交后中断多年的美台直接军事合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二)以“渐进式台独”战略著称的陈水扁今年八月公然拋出“一边一国”论﹐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而且用较之一九九九年“台独”教父李登辉的“特殊两国”论远为明目张胆的方式﹐首次叫嚣和敦促通过岛内“公民投票”来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

美国政府表示反“台独”

陈水扁当局的这两大举动﹐连同它的其它一些影响较小但性质雷同的行为

﹐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去年的一系列事态对“台独势力”的激励作用﹐或者说形势判断塑造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美关系的间歇性严重紧张﹐尤其“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近乎达到极致的对外政策态势强硬化﹑单边化甚至黩武化倾向﹐外加去年底“立法院”选举显示和加剧的民进党岛内政治优势。

然而事情很快证明﹐台湾问题上的形势远不像陈水扁等人断定或揣测的那

般美妙。去年五月底﹐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兹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们反对台湾独立”。

正如一名西方记者在报道此事时指出的那样﹐沃尔福威兹在此使用的是美

国政府“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语言”。换言之﹐美台军事合作的这位主要设计者和贯彻者之一﹑被普遍认为布什政府内部尤其亲台的五角大楼领导实际上是奉最高决策者之命﹐最明确﹑最干脆地告诫陈水扁﹕“台独”有害于美国至关紧要的国家利益﹐美国决不是“台独势力”可以随便使用的“空白支票”。

同样﹐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论和台湾“公投”说之后不足半个月﹐专

门前去探测华盛顿方面如何反应的“陆委会”主任蔡英文受了美国政府高层官

员一顿训斥。用一位多少知悉内情的“立法院”委员透露的话说﹐是美国政府对陈水扁的这项举动“相当不高兴”。

十月二十五日﹐布什总统在其克劳福德牧场同江泽民主席会谈后立即公开

表示﹐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包括表明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实际上﹐布什在同江泽民的不公开会谈中讲得更明确﹐那就是反复保证美国“反对台湾独立”。

亲台亲独舆论有所缩减

不仅如此﹐美国精英舆论的风向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不少有比较重要的

舆论和政策思想影响的美国知名人士撰文或演讲﹐强调“台独”趋向恶性发展对美国利益包含的危险﹐告诫政府谨防在台湾当局操纵下有朝一日为其火中取栗﹐指出过于亲台的政策会损害最为重要的反恐大局和对美国裨益多多的中美良性关系。相形之下﹐亲台亲独舆论有所缩减。

台湾问题上的基本形势同中美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一向有着非常密切的互

动联系。很大程度上有如今年的台湾问题﹐今年的中美政治关系也可以说是风浪迭起﹐再次显著地表现出复杂和变动的特征。然而同先前的类似波动甚或震荡相比﹐今年的变动起伏大概更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意味﹐使我们可以对未来一段较长时间的中美关系前景更有信心地怀抱绝对不失警觉﹑但确实比较乐观的态度。

从“九一一”事件发生大致到今年三月汤曜明访美﹐归因于中国对世界政

治变动和本国应有对策的“与时俱进”式的调整﹐加上异常严重的恐怖袭击所导致的美国国家战略首要目标变更﹐中美之间出现了以反恐合作为崭新内容的局部新型关系﹐连同进一步增进和开发共同利益汇合点的潜在前景。然而﹐一系列其它因素相当严重地阻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其中特别是“九一一”事件以后美国近乎达到顶峰的霸权性优势与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态势﹑包括由布什本人重申的“协防台湾”意向和美国在“东突”问题上一度顽固坚持的反恐“双重标准”。

与此同时﹐在与对美政策未来基本方向密切相关的﹑关于如何判断世界政

治形势和中国安全环境的四大问题上﹐中国国内存在着相当显著的争论和困惑﹐或曰认识的不确定性﹐那就是“九一一”事件以后(1)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诸项目标的轻重缓急次序是否发生了变更﹖如果确有变更﹐那么是否只会是纯粹短期的﹖(2)国际力量分布(特别是大国间力量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美国反恐战争的基本意图是什么﹖如何准确地认识和判断反恐与谋霸的关系﹖(4)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处境和安全环境有怎样的改变﹖同这些争论和困惑相关﹐我们对美国反恐战争的心态﹑态度﹑政策和舆论基本正确﹐但也存在比较显著的自相矛盾之处和“效果局部互相抵消”效应。

陈水扁拋出“一边一国”

然后大致从汤曜明访美开始﹐直到今年夏末为止﹐主要鉴于美台军事合作的恶性发展与美国政府在阿富汗战争胜利后变本加厉的霸权态势和单边主义﹐中国政府和公众理所当然地深感不满甚至愤怒﹐对美国反恐战争(尤其是其开始展示的“第二阶段”)的真实意图理所当然地大为怀疑。我们强烈地谴责了美台军事关系的强化﹐凌厉地批判了布什的“邪恶轴心”论和“先发制人打击”信条﹐并且严厉抨击了美国行政当局内部进行的“核态势重新评估”和五角大楼“二零零二年中国军事力量评估报告”。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和台湾“公投”叫嚣正是出笼于中美关系气氛相对紧张的这个阶段。

中美关系大幅度改善

随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大概首先是对陈水扁和他为首的台湾当局来说)出乎意料的急速和大幅度改善阶段。由于中国政府战略判断的进一步优化和非同寻常地积极的外交作为﹐也由于美国政府对华态度和政策的显著的局部改善﹐中美两国就一系列先前久久未能解决的重要问题相当迅速地达成了具体协议或安排﹐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美国政府宣布“东突”为恐怖主义组织和中国政府发布导弹技术和生物两用材料出口管制条例。此外﹐二零零一年四月中美撞机事件后一直中断的两军交流得到恢复﹐中美反恐合作有进一步的发展﹐中美两国皆为常任理事国的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核查的决议﹐两国还就促使朝鲜同核武器绝缘这一非常重大的问题进行了密切的协商。江泽民主席十月下旬访美﹐同布什总统在其克劳福德家庭牧场进行了成功的会谈﹐它对改善﹑巩固和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意义已经﹑并将继续表现出来。

中共十六大在美国绝大多数主流媒体上得到了大致积极的正面报道和评论﹐此类情况近年来并不多见。中美关系如此的显著改善实际上构成了对“台独势力”的重要打击﹐而打击“台独势力”﹑阻止“台独”趋向自一九九五年以来一直跻身于最为至关紧要的中国国家利益之列。

对美政策的求实倾向

在此有必要谈论十六大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美政策精神。十六大报告对外政策部分重申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等历来已久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长远立场﹐并且重申“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和平带来了有利条件”这一同样历来已久的重大命题。它们除了具有其它重大的理论思想和政策涵义﹐还反映尽管中国的世界政治认识和国际关系思想近年来﹑特别是九十年代末以来有了多方面顺应世界基本潮流的显著的新变化﹐但对于美国独家的过大国际权势和由此难免的强权政治及单边主义行为﹐依然保持一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看来理所当然的不满和长远的和平渐进性变更愿望。然而更引人注意的是十六大报告在对外﹑特别是对美政策方面清晰地表现出来的温和﹑审慎乐观和求实倾向。或者说﹐在这些方向上的进展近三年多来相当明显﹐而自“九一一”事件﹑尤其是今年夏末以来更是给人强烈的印象。

两大战略决心并举

结合近几个月中国政府高度积极的对美外交作为来看﹐大概可以断定中国领导人就坚持和发展温和﹑审慎乐观和求实的世界政治态势和对美政策真正下了某种较长期的战略决心﹐而其基本原因之一在于它们一般而言大有利于在台湾问题上阻独促统。但是﹐要全面体会十六大报告的对外政策精神﹐还要认真看关于国防建设和台湾问题的部分﹐它们都同对外政策﹑特别是对美政策密切相关﹐其中很明确地宣布了至关紧要的两点﹕

(1)一定要加速实现中国军事力量的现当代化﹔

(2)决不容忍“台独”。这同样是中国领导人的重大战略决心﹐其重要性不亚于前一种决心。

这两大战略决心的并举具有关键的国家大战略意义﹐同过去相比很可能反映中国领导人在理顺战略目标﹑摆好战略轻重缓急次序﹑实现战略方向和战略资源集中方面有了很重要的优化或改进﹐或者说有了重大创新。阻独促统的最终伟大成功有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大战略思维或大战略方针保障。

从一九九五年李登辉访美直至当今﹐台湾问题上的风风雨雨和起伏跌宕一次又一次地昭示我们﹕美国关于台湾问题的根本政策一直是“不统﹑不独﹑不战”﹐不管它有时相对而言会较多地突出或侧重于其中的那一两个要素。这种政策的一个根本前提﹐在于美国的对华大战略意向﹐那就是一方面对将会兴起为大强国的中国构筑和维持长期的战略防范﹐连同在一系列较具体问题上旨在迫使中国就范的政治压力﹐乃至有时实行局部的﹑多半是间接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维持和有所选择地发展同中国的多方面交往﹐以满足美国在全球和区域层次上一些重大的安全及外交需要﹐促进它在美中关系方面越来越重要的经贸利益﹐并且谋求按照美国的意向来影响甚而塑造中国长远的国内政治﹑社会走向和基本国际行为方式。如此的大战略意向的前一个方面﹐使得台湾当局多少自信能够长时间地以渐进式的“谋独”活动为美国防范﹑甚而伺机阻滞中国真正强大提供重大帮助﹐从而维持和强化美国的同情﹑保护和支持﹐与此同时等待或促进它想象中的“急独”机会。但是﹐对华大战略意向的后一个方面同样是基本的和经久的﹐它同有助台湾当局“谋独”拒统的前一大基本成分一起﹐影响和参与决定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并且限制和制约之。

在中美关系比较良好的时候﹐不能遗忘或低估前一个方面﹐中美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候﹐则不能遗忘或低估后一个方面。

美国对两岸“平分秋色”﹖

鉴于(粗略地说)今年上半年布什政府的显著亲台态势与其夏末秋初以来对华态度的明显良性变化﹐可以说今年这两大方面及其政策表现相当罕见地“平分秋色”﹐或者如台湾“中央社”十二月初的一篇英文文章所说﹐“二零零二年出现了美台关系与美国和中国大陆关系同时加强的罕见现象”。这种情况是否会较长时间地延续下去﹖它是否意味着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有

所增强﹖台湾当局会如何应对这种状况﹖我们自己又应当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注意和思考。

七年多来台湾问题的历史同样表明﹐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一直有一项战略前提﹐那就是(用美国总统的话说)美国反对台湾海峡两岸任一方“未遇挑衅”而急剧改变现状。台湾当局和“台独”势力必须记住这一点﹐不要以为美国会冒中美战争的风险来支持台湾宣布“独立”。我们自己也需要记住这一点﹐因为这意味着只要不出现美国实际上相当严格地定义的﹑极少有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同样用美国总统的话说﹐即大陆“未遇挑衅”而发动的对台进攻)﹐便差不多绝对避免就台湾问题同中国发生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以致造成美军的重大伤亡和全盘毁坏中美关系。即使是明显地相对亲台的布什政府﹐至今为止也没有改变这一战略前提。这意味着﹐只要中国无疑地坚持“台独等于战争”这一根本决心和底线﹐“台独”势力就不可能从美国获得无条件纵容或支持﹐阻独也就有了起码的保证。

香港大公报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十二、三、四日连载

作者时殷弘现任教中国人民大学

关于台湾问题

刘宇夫

一、为何要解决台湾问题

首先,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岛内大部分人的祖辈都是从大陆迁去的。在《开罗宣言》中,国际社会也确认了台湾属于中国这一事实。台湾位置重要,为西北太平洋岛弧的中心前沿地区;面积大,为我国第一大岛;人口多,有两千万之众。因此台湾地区的局势对我国全局影响深远。

其次,台湾问题是由于当初国共对峙造成的,这是中国的内事。但这却使得西方反华势力得以趁虚而入。一方面,它们长期对台湾问题加以利用以求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另一方面,它们希望两岸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以便它们从中渔利。也就是说,两岸长期维持这种不战不和的僵局是他们非常愿意看到的。而且,一旦台湾问题迁延日久而未解决好则必将使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乃至全方位都受此隐患的严重影响,这决非危言耸听。

假如台湾长期不回归,一种情况是两岸维持不战不和、不独不统的状态;另一种则是台湾独立。第一,不战不和的状态不利于我国的发展与安全:一方面,反华势力长期执此筹码以遏制中国,在国际态势上,中国就会处于被动的劣势,中国的主权就被大打折扣,而且长期的被动还会导致连锁反应,恶性循环,局势就更不利于中国;另一方面,两岸长期的分离不但导致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的削减,经济和军事还会被严重威胁,很多人因此反对修三峡和核电站恰能说明这一点;此外,台湾作为西北太平洋岛弧链的重要一环对海上围堵大陆军事力量作用巨大,如果台湾独立,台湾当局必定先做好各项准备,包括“公投”和军事部署,假如到那时美国走出了泥潭,完成了全球尤其是亚太军事部署,日本也修改完自卫队宪法、全面升级了武器装备,美日台必定会更加“亲密”,而大陆的处境就会更加被动。一旦两岸那时开战,台海局势就更加不利于大陆。但假如那时大陆默认台独,反华势力就可明目张胆的渗透到台湾,使其变成真正的反华前沿阵地,把大陆围得更加密不透风。台湾独立成功也等于给其他分裂、颠覆中国的势力发出一齐支解中国的信号,美国再加以煽动和利用,中

国就难免有些岌岌可危了。

而一旦台湾回归了大陆,中国在整个国际态势上就变得主动不少,最起码不至于在近海就被人牵制太多。两岸四地加在一起的实力和潜力会迅速增大,经济发展的近距离制约也被削弱了。反华势力失去前沿阵地必会更加被动。一直把中国当成头号假想敌的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部署届时都会受到一定影响。相比而言,解决好台湾问题的中国必定在国家安全、经济等各个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二、为何近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不高

上个世纪末,台独势力随着两岸分隔日久而活跃起来,随着李登辉迈出台独的实质性第一步,岛内台独势力有所蔓延。接下来,民进党人陈水扁又两次当选“总统”,众所周知,陈水扁为独派头目,尽管他玩过些许伎俩,但事实说明支持台独的人数越发不容小觑,毕竟他的当选还建立在大陆不放弃使用武力的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岛内独派的“洗脑工作”还在不断地进行,直接从大陆迁去的长者在不断的病逝,而岛内青年人的思潮又越发引人关注。总之,岛内的形势不容我们乐观。

外国势力对台湾的模糊策略也对台独势力有一定放纵作用。美国当然最希望两岸维持不独不统的僵局,但心中肯定偏向独而非统。当然,既然它视中国为潜在的头号威胁也就肯定不会希望中国强大。小布什上台后,对美国灌输了更多主动进攻、先发制人的思想,加上中美间不断出现的新摩擦,双方意识形态的不同、矛盾的累积,美国必定要不断的卖给台湾武器。这一方面是想让自己短期内就坐收渔利,另一方面是希望台湾能够勉强对抗大陆以求遏制中国。而台独势力也因此得以幻想独立。

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反独势力虽然与民进党对立,但自身茅盾重重难以握住未来走向。国民党党员编制锐减太多,反独势力整合也有些时日了,起色却并不显著。在野党之所以在野,必定有其自身的原因。更何况即使反独势力掌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毕竟访问大陆的这三个党的主要目的是借大陆之行对民进党进行反攻而非完全的无条件的帮助大陆统一。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三个在野党的三次大陆之行就盲目的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形势一片大好。

大陆方面也做过不少尝试,“一国两制”在台湾的适应度又不比港澳。相比台湾而言,港澳人口少、面积小,离大陆近,没有一个能自理的“政府”管辖,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程度也远不及台湾这艘“航母”:北通日本、南望菲律宾、东可与关岛遥相呼应、西又与大陆隔台湾海峡——由此可知台湾对反华势力有多么重要。即使大陆的经济增长速度仍较快,但两岸的分离日久加上分裂势力的准备不断充分,台独势力又不停给民众灌输台独思想,宣独之前还必定会举行“公投”,而“公投”又必定为一些“民主”人士提供护台口实。如果不独不统一直延续下去,台湾问题又始终是个隐患。人们过分担心战争影响经济建设,但现在的僵局又给经济建设带来隐患和制约。既然大陆做了不少努力而无重大效果,并且谁也不会做出更大的妥协。因此,近期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必定不高。

面对很多事,我们不能太急躁也不能太“沉着”,最好能把握住一个度。更何况从长远看,台海地区的变数仍不明朗,夜长则梦多,既然许多事难以预料,未来事态的发展又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切都有利于统一,所以我认为在中短期解决台湾问题最为妥当,而采取一些果断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总之,我们决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无止境地等待中。

三、为何要主动进攻台湾

目前,美日都希望两岸短期内维持现有状态,台湾当局也不敢贸然采取行动。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观望在某种程度上正合了对方的心愿。

台独势力之所以希望目前两岸维持不独不统的态势,一方面是顾虑大陆的威慑,另一方面是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岛内的台独支持率还远没有达到“公投”的基本要求,外国势力也顾及自身利益尽量维持这样一种状态,但台独势力决不甘心于此,如果大陆没有在近期采取行

之有效的行动,台独发生的可能性也并非微乎其微,即使大陆的实力仍在不断增强,但对方也会逐步做好各项准备,包括想尽办法提升自己的支持率、搜索和研究大陆的情报和态度等等。

外国势力希望两岸不独不统以求坐收渔利,但美国正棘手于中东事务,而日本目前既未成为政治大国又未彻底修改自卫队宪法,他们对潜在战争所做的准备肯定不如日后充足。例如,美正在进行全球新一轮的军事调整,并在亚太地区不断调兵遣将,不时地调给关岛些舰艇,这既是为了威慑大陆,也是自做准备。所以,收回台湾的日程不断往后拖,并不能被一厢情愿的视作明智之举。

从大陆方面来说,大陆政府以求稳为主:即,只要台湾不独立我就不轻易进攻。大陆人均军费低于台湾地区,更低于美、日。如果台湾当局尽了最大的努力,做好了所有准备,选择了最好时机而最终台独,大陆怎么办?当然,台独分子不会短期内贸然独立,但这正能说明台独分子在做长久打算。而一旦等到那时,两岸的局势就更加变幻莫测了。

很多人惧怕战争,但我们最急需做的不是逃避它而是正视它。更何况经济与军事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只要我们在军事行动得当的前提下争取到先机,并处理好经济与战争的矛盾,那么进攻的损失就是短期的、眼前的,而收益却是长期的、不可估量的。

一个长期没有战争意识的军队;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不敢直击困难面对挑战的民族是迟早要被淘汰的。当然,战争是下下策,不过具体的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那种无法度、无休止、无进步意义的“三无战争”应该被人类抛弃,但假如我们仅靠幻想他人以求解决台湾问题,那统一中国的命运就始终掌握在他人手中,而我们只能闭目以待。要知道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机遇不是被动等来的,而是自己呕心沥血追寻而来的。大陆方面当然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但既然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不致陷于被动的态势,在确定和平解决台湾遥遥无期之后,为了尽量捍卫中国的远大前途和十几亿人民的生活无患,我们只能也必须主动进攻台湾。当然,这也是我们万般无奈之举。

四、外国势力会否干涉潜在的台海战争

美国向来以自身利益为重,中国不但与其有较多的经济往来,毕竟还对美国有一定的军事恐吓能力。而一旦两国爆发战争,双方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同时美国遥控的世界局势就有可能失控。为了对付中国,美必须调来大量的军队和物资,这可能使得其他地区的军、政力量真空或失衡以致引发出不稳定的情况,而美国是不愿看到这一点发生的。这使得美国暂时不希望与中国发生正面直接冲突,而是急于重新进行全球战略部署以期达到最优效果。毕竟台湾战略位置重要,所以美国不敢贸然支持台独。因为一旦台独引发了战争,美国就会面临两难境地:参战则自身利益难以保全,不参战则失去遏制大陆的最佳天然武器。因此,美国现阶段不希望出现独或统,而是想借两岸不独不统的现状为自己继续获得好处。一方面,台湾当局要不断地向美国购买军火;另一方面,没有统一台湾的大陆的底气毕竟难以“强硬”。

现在,美国自身问题非常多。在中东,美不但要加紧控制并稳定住伊拉克和阿富汗,还要对叙利亚、伊朗等“无赖”国家起到持久的威慑作用。在大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美俄新一轮争夺石油的战略控制权的游戏才刚刚开始,美甚至不惜入不敷出地开通阿塞拜疆输油管道。另外,随着欧洲整体实力的增强,法德等国不愿再依赖美国的声音,就连美国的后院——南美国家也终于自发的联合起来以求自主。总之,美国越来越感到孤立。为了扭转被动和更好地应付新的情况出现,美国开始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调整,而在这场调整尤其是军事调整完成之前,美国直接参战台海的概率必定小于调整之后。而且,只要大陆能趁美军深陷异处泥潭时速战速决,美国现阶段是不会立即直接干预的。美国只有在自己正好能集中精力而两岸又打得旷日持久、两败俱伤时才会找个借口插手进来。

而另一挺台“大国”日本的自身问题就更多了:北有北方四岛之争,西有东海划界、钓鱼

岛、竹岛之争,南思冲之鸟“岛”之属,还欲竭尽全力入常,还要逐步修改自卫队宪法,还要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还要加强日美在东海地区的军事联合,进攻性武器尚在加速升级阶段。而且,照日本现在的实力与决心,也就是它既未入常又未完全、彻底地修改自卫队宪法之目前,它也只能跟美国求得共振而不会独挑大梁与中国抗衡的。

★美国在外交上的调整、亚太军事部署上的调整和日本急于入常、修自卫队宪法、大量引进武器、日美军事联合升级等种种迹象与台独在时间上似乎有些默契(这种默契即使不是主观故意的,但有朝一日也必会客观地对两岸统一甚至大陆本身构成巨大的威胁和挑战)。而且,在入常最热的四国中美国最支持日本。当然,日本由于心急,最终适得其反。但以上一系列的动作难免不让人怀疑美日在台湾问题上加紧了步伐以求主动。我相信,“等”到这些事情陆续完毕后,美日台互相“帮助”的阻力就会达到最小值。

当然,如果大陆进攻台湾,美国的制裁和骚扰必会纷至沓来。但历史上哪个国家的统一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决不能因此而不停地瞻前顾后。一方面,大陆应寻求一个最优时机使得美国减少骚扰;另一方面,诸葛亮曾说过“兵不在多在善调度”,同样“器不在精在善利用”,我们不应过于迷信精良的武器装备。很多东西不在于你能够过多过好地拥有,而在于你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它。万事有其一利必有其一弊,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取己所需、制己所恶。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更何况,美国对台海战争的投入永远都不是全身心的,因为它在地球上“操劳”的身影随处可见。

很多人认为美国会为台提供情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不会马上卷入战争也是毋庸置疑的。我以为,我们应多利用对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美压台,以台制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解放台湾。比如说美正在忙于他国战争或深陷某个泥潭时,它再干预别处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这也正好为我们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便利。此时,美国不仅难以参战,而且搜寻给台湾的情报的质与量也都会大打折扣。另外,我建议,大陆在战前应尽量降低军队集结的密度,最好能够做到分轮次、分不同方向、执行不同命令、选择不同目标、向不同地区的敌军作战,最后再进行合围,并努力减少战前的明显动作或是尽力制造成功的假象,以求最大限度地出敌不意。现在,一些关于“围而不攻”和“点穴战”的传闻很多,我在保留一定看法的同时就不再肤浅地讨论如何进攻了。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一成不变地使用敌人擅长的情报传递方式,往往越简单的情报传递方式反而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此外,敌人收集情报的质量也必定或多或少地依赖气候、地形及一些干扰物、干扰信号等客观因素。总之,如果我们能扬长避短甚至把握住对方的弱点,那我们就不再难以取胜对手了。

如果两岸开战,美国在短期内的确会在某些方面制裁中国,但美国的制裁由于不会脱离自身的利益而必定会有轻重缓急之分。只要大陆能速战速决并守住台湾,美国也绝不敢一直制裁下去,因为美国把中国当成重要的威胁而非唯一的威胁,它会想接下来的路如何走而非永远停留在一处等别人超过它。此外,美军届时也一定会在中国的近海骚扰牵制。大陆军方暂时只能进行恰当的警告和阻拦,只要采取措施得当,大陆就不会被牵制过多兵力。毕竟,美国也不希望自己与大陆立即发生正面、直接的冲突。

五、总结

★有人总是片面强调中国武器不如人、技术不如人,但实质上军事所倚仗的是“一思、二备、三势1”而非仅仅是武器装备。武器再好,使用它的人没有将它利用到位、没有选好利用的时机、没有过硬的优秀的不仅包括军事思想在内的融会贯通的思想做支撑、没有灵活的思维去灵活地利用一切解决一切的能力,拥有它的人也完全可以被打得一败涂地。更何况中国的军备毕竟还不至于差到难以御敌的地步。所以我敢说,只要中国人正视战争,作战层指挥得当,近期主动进攻台湾绝对是统一中华的上上之选。此外,我不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无缘看到国家统一,而我也坚信绝大多数真正的中国人的想法与我是基本一致的。注1:一思,即战略战术思想,它小到一场安排,大到国家百年大计,窄到军事思想,宽到所有思想

意识的总汇——这是军事以及社会方方面面乃至全人类灵魂的核心。二备,即(物资)后勤、(武器)装备与敌我情报完备。三势,就是天时(时机、强弱)之势,地利(包括气候、地形在内的所处环境)之势,人和(军心、民心、内部意见一致乃至全员一心)之势。六者最好全都占有,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第一者,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后五者是可以通过第一者调整、改善从而左右全局的。现代战争看似是优良武器之间的搏杀,其实归根结底是人类智力的搏杀。毕竟武器技术的存在必须建立在人类思想意识存在的前提下、武器技术的进步必须建立在人类思想意识进步的基础上。总之,武器决不可能是军事的全部,更不可能是战场输赢的决定性因素。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调查报告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的纽带。因此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是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997年以来,随着香港和澳门的相继回归,台湾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重点,台湾问题的发展无时无刻不是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他们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在民大校园里展开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认识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通过在我校图书馆和饭堂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民大在校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进行了一次较为广泛的调查。当代大学生涉及民大的不同学院的各个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最终有效问卷184份。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阶段:18---24岁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身份:在校大学生(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各个年级) 文化程度:本科在读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 1、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关注程度: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由于电视,网络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大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和接收与台湾问题相关的信息。其中认为台湾问题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占82.08%,认为关系一般的占16.98%,而选择与自己“毫无关系”或选“其他”的比例为0;83%的受调查者非常希望台湾统一,不希望统一的为0,其他人则选择了“一般”和“说不清”; 75.47%的大学生表示“会为台湾统一而努力”,18.87%表示会“考虑一下”。而4.72%表示对此“漠不关心”;对于中国对台湾的政策方针,“了解”的占36.79,“比较了解”的占15.09%,“不了解”的占16.98%。 由此可见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还是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的,并且对台湾回归还是抱有极大希望的。 2、当代大学生对台湾回归的意义的认识: 认为台湾回归对我国的重要性体现在“国防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分别占37.74%和38.68%,认为“文化方面”的占9.43%,认为“面子方面”的占7.55%;有86.79%的人认为台湾的回归会给两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对于当前台湾问题的基本形势大学生还是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3、当代大学生对解决台湾问题存在的阻碍的认识: 在解决台湾问题存在的障碍中,23.27%选择“台独势力”,19.11%选择“国际反华势力”,16.07%选择了“英美的西方国家”,13.57%选择了“中国国力不够强大”,9.97%选择了“政治制度的差异”,5.26%选择了“恐怖分子”;对于“如果台湾当局一直为蓝营执政,是否有利于两岸早日统一?(蓝营坚持‘一个中国’)”的问题,选择“非常有利”的占61.32%,选择“蓝影绿营执政都一样”的占29.25%,选择“绿营执政有利”的占3.77%,选“其他”的占 5.16%;对于台独分子使用“金钱外交”的行为,认为“不得人心,必将失败”的占35.59%,认为“对两岸统一起阻碍作用”的占31.08%,认为“是对大陆的挑衅,伤害了两岸人民的感情”的占18.92%,选择“应该给予严厉还击”的占11.26%。 4、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政府关于台湾的政策方针的基本评价: 在“大陆‘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政策是否满意?”一项中,选择“不满”的占7.55%,选择“一般”的占22.64%,选择“政府说的就有它的道理”的占28.3%,选择“自我认为还满意”的占41.51%;在“认为“一国两制”对台湾问题是否适用?”一项中,选择“适用,因为适用于香港、澳门”的占51.89%,选择“不适用,台湾问题更复杂”的占33.02%。其他人则投了“不知道”和“其他”;在“认为中国同台湾各党派相互往来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帮助吗?”一项中,选择“有”的占90.57%,其他的人则比较平均的选择了“无所谓”,“一点用处都没有”和“不知道”。 5、当代大学生认为为解决台湾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陆应采取什么措施?”,18.97%的当代大学生选择了“发展经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香港优势的思路与对策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香港优势的思路与对策 国务院研究室赴粤港澳调研组 新形势下香港在珠三角地区发展中仍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前不久,我们专程赴香港进行调查研究,与香港中央政策组、智经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银集团发展规划部的专家学者及部分社会知名人士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在与香港各界面对面的交流中,使我们对如何重新认识香港、再造香港独特的新优势,对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一、重新认识新形势下香港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香港回归以来,经济社会繁荣稳定,特别是自2003年CEPA实施以来,香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香港2004年至2007年经济年均增长7.7%,失业率从2003年的8.6%回落到最近的4%左右。在与世界经济日益加深联系的同时,内地仍然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来源地和目的地,仍然是香港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仍然是香港最大的高端劳动力和服务的输入地与输出地。内地占香港货物贸易总量虽然从改革开放初期90%下降到50%左右,但仍排在第一位;内地企业目前占香港股市上市企业数的35%,占股市总市值的60%;目前香港有226万人的出生地在中国内地,占香港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3,香港市民在内地就业和置业人数至少在40万人以上。在广东,来自香港的投资累计占外商直接投资的 61.88%,企业数占72%。在深圳黄浦海关,每天出入境的两地居民高达四、五十万人,每天清晨,近万名中小学生等待过关去香港读书,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调研中的大量事实充分证明,“世界因素”与“内地因素”共同作用于这个保留着独立法律制度、关税区、金融货币制度与国民经济核算的特殊经济体,给了这个特殊城市独特的外部与内部推动力。一个长期繁荣稳定的香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香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大都市香港、一个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的香港,不仅对珠三角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仍然是新形势下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第一,香港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城市,可以引领珠三角经济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7、为什么我们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同时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解决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实现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采取自己认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来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解决台湾问题无非有两种方式,即和平的方式和非和平的方式。究竟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并无义务对任何外国做出承诺。 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方针以来,尽管国际形势和台湾局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中国政府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这一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和平统一,对台湾同胞有利,对全体中国人有利,对亚大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为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采取武力的方式,将是最后不得已而被迫作出的选择。 在争取和平统一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为什么不能做这样的承诺?第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保障。和平是统一的一种方式,是以统一为前提、从属于统一大目标的、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离开了统一,离开了一个中国原则,和平就失去了基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实现和平统一,避免使用武力。如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就等于自捆手脚,结果只会使得和平统一成为不可能,导致最终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第二,八项主张明确指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在台湾,存在着一股分裂势力,企图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千方百计地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在国际上,也存在着一股势力,支持台湾分裂势力达到目的。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才有效地遏制了台湾分裂势力在外国敌对势力的支持下铤而走险,稳定了两岸关系大局,维护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因此,中国政府在尽最大努力追求和平统一的过程中,从来就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阐述了坚持和平统一与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立场:"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八项主张,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相信,台湾同胞将越来越理解和认同我们这一基本立场、共同制止"台独"分裂图谋,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台湾问题展望

台湾问题展望 台湾问题能否合情合理解决,其关键就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是大陆方面与台湾方面的力量对比,这包括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力量;其次就是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军事阻挠和威胁:最后就是要看岛内各派政治斗争的形势以及台湾民意走向。 大陆在2012年的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8.3万亿美元元,雄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行列而且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增长率,2009年4月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说:中国极有可能在2027年超过美国,虽然仅仅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并不代表着综合国力的超越,但经济是振兴一国基础,经济力的超越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于中国大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岛内的经济处在长期低迷之中,2013年生产总值只有4,739万亿元,就此来说已经被中国大陆某些省份超越,比如广东山东江苏等,和大陆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其次就是政治影响力,一个国家的立足根本就在于能否为国际社会所承认,这方面的体现就在于台湾是否有资格入席联合国等此类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很显然台湾没有做到。再者是看能否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现在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和台湾保持正常交往关系的只有十几个国家,台北当局拿不出奏效的政策措施来整合台湾政治影响力实现外交突围,况且任何对台湾在政治上有所声援军事上有所干涉的行为都会中国视为莫大的挑衅,在这个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美国影响力减弱、其他国家急切需要中国开放市场的时候,没有人希望自己无端招惹到作为后起工业化大国的中国:最后就是台湾岛内与大陆的军事力量的对比,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两岸军事力量的对比相差悬殊,根本谈不上两岸军事力量的平衡,仅仅依靠台湾岛内自身的武装力量,当局很难挺得住大陆的第一波军事打击,就算依靠台彭金马四岛联防也很难奏效。武器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大陆,而西方国家之所以不愿对台售武,一方面是由于顾及到与中国大陆政治关系,避免葬送自身前途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就是害怕国民党亲民党为首的蓝营上台执政两岸关系走得太近或者中国大陆统一台湾之后那些技术流失到大陆手中。 在中国之前,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在战争中崛起,因为旧有的掌握世界霸权的国家不愿自身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从而流失自身支配别国的权力,中国的崛起尽管不是在战争中崛起,但往往也伴随着大国之间的相互倾轧。美国为了牵制中国延缓中国崛起的时间有意在台湾问题中采取暧昧立场刁难中国,日本为了维护自身的能源航道安全也在台湾问题中追随美国的。从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形势中就可以看出,中国虽然是海陆兼备的东亚的大国,但

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解题思路与技巧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二、学科知识整合 (一)经济学措施: (1)描述国内经济措施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度;推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侵华论功 客观上来说,帝国主义侵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灭亡的步伐;不能否认,帝国主义的入侵确实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地一面,但是却不能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 首先,从侵华战争的性质来看。帝国主义的入侵首先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战争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因而无论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法说他的侵略有功。它都会成为一场罪恶之战。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它对中国积极方面的影响远远不足以补给消极的影响。 其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来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以方便它们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的的侵略在不自觉中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它们的主观目的仍是追求在华的最大的利益。它们为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对中国军事上进行打击,政治上进行控制,经济上进行掠夺,文化上进行压迫。正如马克思所说,帝国主义侵华即使有一定积极作用,那也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再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来看。1向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侵略和压迫,把中国逐渐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用战争打败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还抢去或“租借”了中国的部分领土。 2.迫使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且取得了在华驻扎陆军和海军的权利,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且把中国划为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圈。 3.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这样更能方便它们倾销自己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和农业的原材料基地。 4.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并对中国资本主义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5.通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财政和金融。这样就更加压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金融和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6.创建了一个买办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以便它们剥削广大中国的农民和其他劳苦大众 7.勾结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军阀,把他们变成在华的统治工具,以便维持自身在华利益。 8.为了制造军阀混乱和镇压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列强供给中国反动政府以大量的军火和大批的军事顾问。9在中国进行精神控制,包括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 10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中国逐渐论为日本的殖民地。 最后,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看。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走向了近代文明,这是它为中国带来的最鲜明的积极影响。但是,从中国近代发展看来,早在明代,中国已经自身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自帝国主义入侵之后,中国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看来,即使没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也会逐渐走向资本主义。 总之,在西方帝国主义侵华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名族的利益蒙受极为惨痛的损失。西方殖民侵略带来的是巨大灾难,而不是什么文明,进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以牺牲名族利益的灾难为代价的进步称得上是文明行为的。由此看来,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完全属于谬论,是帝国主义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找的一个借口。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解决台湾问题, 发展两岸关系,把握历史机遇,共创两岸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目标。维护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原则和基础以及最佳方式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种制度。 如何把握与建构,并继续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呢? 第一,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回顾两岸关系的风雨历程,其间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珍惜,其间经历的种种曲折和冲突值得我们深思。冷静梳理两岸关系的历史脉络,准确把握两岸关系的本质属性,深刻认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更加自觉地探索两岸关系的内在规律,更加坚定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第二,需要两岸双方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两岸关系在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两岸应做到积极抓住和切实用好机遇,冷静务实地对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今天,对于两岸双方来说,谋全局,就是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为重。只要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第三,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积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通过两岸同胞多年努力,两岸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人员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合作领域之广泛、共同利益之扩大,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天,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可以说,两岸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如何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全体中华儿女谋利益出发,积极探索交流合作的新思路,不断拓宽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并依靠两岸同胞共同付诸实践。 第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更为努力地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更为努力地 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合作,更为努力地推进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的交往.扩大两岸 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进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让中华民族精神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世代永续传承。我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 胞,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作主的愿望,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 的政策措施,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对于一些由于对大陆缺乏了解而对发展两岸关 系存在误解、疑虑的台湾同胞,我们都将以诚相待,欢迎他们来大陆访问、交流,增进相互 理解,努力实现两岸同胞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 第五,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的交流,共 同致力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于那些曾经对“台独”抱有幻想、主张过“台独”甚 至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我们热忱欢迎他们回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首先提倡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用官话说就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香港回归之前,中英谈判也很艰难,邓小平先生却说:“有什么难谈?除了主权问题不能退让以外,其他的都好商量。”当人们问及回归之后香港是什么样子时,他风趣地说:“舞照样跳,马(赛马)照样跑,市民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更好,更加繁荣和稳定。”事实证明,这一构想获得了成功,并取得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认同与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即便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冲击下,香港仍然保持了繁荣与稳定,这是个十分鲜活的客观的例证。澳门回归、发展,也有力地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海峡两岸还有什么见解不能取得一致,不能达到统一呢?只要台湾当局摒弃前嫌,放弃“台独”,两岸必能达成利国利民的统一共识。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海峡两岸同是中国人,中国有古老的文化,更有许多优良传统,比如诚实、信任、和睦、友善等,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造福子孙后代,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台湾方面不必过多仰仗美国人的鼻息,期望美国的支援,不必用大量纳税人的金钱去购买昂贵的与民生无关的军事装备或新式武器。祖国大陆的方针是和平统一,当然时间也不能是无限期的,只要不搞“台独”,不损害国家领土的完整,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大前提下,商谈祖国统一大计,便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战争阴霾,造福两岸人民及子孙后代。因此,台湾方面应彻底抛弃“台独”幻想,一切不利于和平统一的话不说,一切不利于和平

台湾问题一定能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一定能和平解决 和平收复台湾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愿,一个中国为原则,体现的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追求的是和平统一目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台湾问题一定要和平解决,.这倒不是说大陆打不过台湾,而是一旦开战,大陆政府和人民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台湾,很有可能是整个世界强国。就好像利比亚内战一样,我们仔细的看看,参与干预利比亚内战的哪些国家,有哪个实力不如利比亚所以一旦大陆武力收复台湾,和台湾开战,大陆政府很有可能陷入利比亚这样的状况。 对于台湾问题,我们一直主张通过和谈实现中国统一,这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中央曾提出“只要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和平的努力”,由此证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样是国家及全体人名的共同意愿。 为什么不能打。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所以不能开战,一旦开战和平统一的愿望就很难实现了。如果我们选择战争的话,如何巩固统一,统一之后面对的威胁还有哪些,统一之后我们还要面临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我们不能以为统一了就万事大吉,我们需要的是能考虑得更深远一些。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最高利益当是强大富裕,和平统一。战争是有悖于这一目标的,而台独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障碍,因此和平统一才是中华民族的上上选,和现在流行的观点不同,不能认为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很小,相反,如果我们措施得当,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一旦实现了和平统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也是势不可挡的。 因此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必须摈弃以武力统一台湾的那种先易后难、似简实繁、一劳永逸式的幼稚想法,坚持和平统一的正确立场和信念,从台湾问题的根子着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积极主动地解决统一问题。虽然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条路看起来比较艰难、需要花较长的时间,但我们仍然应该坚信这条路是一定会越走宽广。 两岸关系自从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展现和平、合谐与合作的局面将台海地区转变成现在的和平广场。尤其是两岸恢复海协、海基两会制度性的协商管道之后,截至目前为止双方一共举行5次会谈,签署14项协议与发表陆资赴台一项共同声明,解决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问题。现在两岸海空直航、大陆观光客来台、食品安全、金融、邮政、司法互助、陆资来台、农产品检验检疫、渔船船员劳务合标准计量检验认证、ECFA、智慧财产权保护等合作协议都已经相继实施。台湾企业与人民不论在日常生活或企业经营方面都已经感受到14项协议所带来的实质效益。两岸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局面不但为两岸人民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中国外交结课作业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台湾从古自今都属于中国的领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主权至今还没有真真的属于大陆,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晚期时期,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宝岛台湾被日本占领五十多年,直到抗日战争的结束,台湾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共内战的爆发,最后蒋介石被迫逃亡台湾。此时,中共准备收复台湾,但是在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并出兵朝鲜,而且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分析了当时的时局,决定抗美援朝,维护祖国的周边和平,抗美援朝就此爆发了。台湾主权的收复,就此耽搁,直到现在也没有收复。 纵观历史,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谁也无法否认和更改。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国内和国外事件造成的。但是台湾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华人民共合国对台湾的态度,是解决台湾问题最最要的因素,即何时,以什么方式解决是主要;其次,在国际方面,美国,日本,欧盟对台湾的态度也是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考虑的;再次,台湾台独势力阻碍台湾的和平与统一。 在国内来看,抗日战争胜利后,从表面看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实际上,国共双方内战不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凭借台湾和美国的支持,妄想和新生的新中国长期对峙下去,企图收复大陆,而且制定了一个反攻大陆的计划,导致台湾未能融入中国新生的血液之中。反攻的计划失败后,到后来的民进党搞独立。抗美援朝的爆发,使得中共失去了收复台湾的绝佳的机会。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的收复了香港和澳门,是中共领导人对台湾的收复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在港澳相继实践成功此后大陆采取了以和平的方法收复台湾。抗美援朝结束后,国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原则,国家的重点是建设经济,从而缓和了台湾问题,从邓小平到现在主席胡锦涛都实行这个原则,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使用武力,但不放弃不使用武力。 现阶段对台湾问题有以下方针: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不容许分割,反对台湾独立,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二是,不反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三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四是,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在国际方面,美国,日本,欧盟对台湾的统一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台湾是在整个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关节点上,是一个要害地区,是太平洋盆西緣地区的南

台湾问题研究

台湾问题研究 ——浅析“二二八事件”,还原一段历史真相 “二二八事件”已经过去了67年了,它在台湾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道伤疤。而在大陆,知道的人却很少。我是偶然接触到这样一件历史,带着好奇去追索。专门为此找了一部梁朝伟拍的,以此事件为背景的老电影《悲情城市》,至今还时时去听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迎合着不同人的要求,不同的政治立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文将通过一个比较中肯的态度分析,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二二八” 一、“二二八事件”概述 狭义上的“二二八事件”,仅仅指的是1947年2月27日的台北缉私血案以及次日的民众请愿血案,属于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体制外的群里性冲突事件。而随后,台籍精英介入事件处理,要求改革省治,16县市民众声援发展成为波及全台湾的民众抗争运动,这就是广义上的“二二八事件”。它是一场大规模的、有组织、有直接利益诉求的体制外的政治运动。 1947年2月,此时台湾光复已经有一年半年之久,由于战争的创伤,及社会的急剧转型,台湾重建面临巨大的困难。陈仪接手治理台湾以来,虽极尽心力,依然避免不了行政低下,贪腐频出的现象。大陆籍官僚垄断了台湾省的主要权力,台籍精英参政困难。统治政策束缚了台湾民企的发展。通货膨胀,失业问题严重。滞外台胞返籍,对台湾社会构成巨大隐患。台籍精英要求撤废行政长官公署,废除专卖局,贸易局,尽快实现县长直选,还政于民。台湾社会危机加重。二二七缉私血案成为了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索,台湾危机爆发。1947年2月27日,台北圆环发生缉私血案。就像现在的城管追捕小贩一样,或许这样的事件在当时的台湾早已屡见不鲜。可是这次,比平时会稍微严重一些。当日傍晚,缉私人员佯装买烟,强行没收台北小贩林江迈的走私香烟,林氏苦于生计,苦苦相求,并发生了肢体冲突,林氏被打昏厥。当时群情激愤,周围群众看不过眼,追打缉私人员。其中一名缉私员,逃跑途中开枪误伤路人,致其死亡。次日,死者家属纠结民众,来到行政长官公署请愿,声势浩大,要求“惩办凶手,杀人偿命”中途不断有群众加入,大家受专卖局警察欺压已久,途中捣毁了台北市专卖局,袭击了台湾省专卖局,问题却未能得到及时回应解决。最终大批民众来到长官公署请愿,要陈仪拿出解决办法。陈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想尽快驱散群众,化解危机,不想在总署门口导致民众与卫兵冲突,当场击毙一人,击伤两人,官民冲突进一步加剧,局面失控。此时的群众抗争方式不再是敲锣打鼓、喊喊口号,而是打砸抢。危机迅速波及整个台北市,并且出现了台湾人殴打外省人的现象。陈仪苦于兵力有限未能有效控制,全市大多数警局,专卖局,贸易局等机构被捣毁。后来民众又攻占台湾广播电台,对全台民众播音。事件如同狂风暴雨迅速波及全台湾。至此二二八事件全面爆发。 陈仪苦于无兵,为了迅速恢复局面,并通过台籍精英安抚群众。据蒋渭川回忆:2月28日下午,“我回到店中已有许多商人及邻居父老等候在店,听说宪兵团长张慕陶两次来拜访,并留下一函,拆开才知道他是奉陈长官之命,请我出来收拾大举”[1][1]蒋渭川:《二二八事变始末记》,《蒋渭川和他的时代》,第4页下午2时张慕陶送蒋渭川到台湾广播电台安抚群众,传达长官决议。3时,陈仪发表广播讲话,再次呼吁台北市民。当晚,台北军警戒严。二二八事件很快波及全岛,3月1日部分县市已经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政改。“请废止长官公署制度,改为省制,实施省、县、市长选举;改组台省高级人员,启用省内人才。”[2][2]《3月1日中央社讯》,《二二八官方机密史料》,第16页。此时的二二八事件已经不是简单的群体冲突事件,逐步演变成台籍精英趁机要求省政改革,台北市自发成立处委会,以此和政府谈判。5日下午5时半,“台湾省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成立简称处委会,其筹备会议在中山堂举行,到会筹备委员40余人,律师陈逸松为临时主席,制定了《“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组织大纲(草案)》[3][3]《二二八事件研究》,褚静涛,第291页。此时的处委会,有民间政府组织的样子,不过组织相对比较涣散,政治意识并不是特别成熟。陈仪迫于压力,力图尽快使台湾恢复到二二八之前,不断退让。此时台湾岛内各县市,抗争不断,政改之呼声此起彼伏,局部冲突也时常出现。也就是岛内的十六县抗争,积极声援二二八。台籍精英要求改革台湾省治,请求中央派大元赴台处理,并制定了处理大纲四十二条,然而这样的呼声中央是不能容忍的。陈仪起初是想通过和平解决,后来事情不断复杂,远非陈仪所能控制。陈仪不得以请命中央,但陈仪并没有将事件归于自己施政之失,反倒将二二八事件定性为“背叛国家”的暴乱事件,并将责任推给岛内的流寇乱匪(共党),这是老蒋所不能容忍的。蒋介石作为一个军事家,处事策略自然利落。采取了先派兵维持秩序,后中央宣政抚慰。蒋介石对台用兵,并未直接军事镇压,而是启用二十一派兵回防。国民党军队迅速控制台湾各交通要道,处决台籍精英。陈仪、柯远芬等人不经程序滥捕滥杀,加之岛内军警伺机报复,还有随后的清乡运动,触及无辜者真多,

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 (一)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推行的是“接触”加“抑制”政策。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说,绝不是为了台湾,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政治上,美国日益感到中国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台湾问题当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力图通过加强与台湾关系,控制海峡两岸局势来阻挡中国的统一与强大,维持亚太地区目前的战略均势,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及其在这一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 经济上,美国是台湾最大利益的获得者。台湾是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台湾对于美国来说有至关重要的经贸利益。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除了用武力庇护台湾当局外,对台湾更是倾注了百亿美元以上的投资 军事上,台湾海峡是美国在亚洲安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台湾可以作为美军向波斯湾、印度洋部署力量时的补给、休整地。而如果中国统一,美国失去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将对它的军事部署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次,台湾是中国直接面向太平洋的唯一岛屿,海峡两岸的分离有助于限制中国海权的发展。战时通过控制台湾海峡,可以切断中国与海南舰队的衔接。 另外,同样处于美国保护伞下的日本也积极参与台湾问题。由于中日两国历史的宿怨和日本对中国统一台湾后将切断日本海上运输线的恐惧,日本必然积极参与台湾问题,它最希望中国天下大乱。日本因素使和平统一台湾更加复杂化和困难。 (二)台湾当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阻力 台湾现在有完整的“国家”架构,它设有“总统”、“副总统”,其下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个院,这五个院之下又有许多部委;除立法院,还有国民代表大会;军队也是中央政府的建制,设有国防部长、参谋总长、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联勤总司令;法院和监察院也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配套。完整的国家机器养活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希望失去现有的统治地位,从而失去权利和利益。因此,无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他们都在想方设法抵制“一国两制”,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阻力。 (三)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不统、不和、不独”,维持现状的心态给解决台湾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 由于台湾和大陆目前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多数台湾同胞希望两岸暂时维持现状。除了因为两岸隔绝的时间太长,以及台湾当局长期对大陆刻意的歪曲宣传,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不深,心存疑虑. 二、我们的对策 台湾问题的性质是由法理“一个中国”与分裂的中国这个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因此台湾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今后,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祖国统一模式仍然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之下,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准备: (一)国际上,促使中美关系平稳发展,使台湾当局和日本失去靠山

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法

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李林以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等问题,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理性选择,也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用的重要方式。法治方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种内容和方式的法律化、程序化,是合法地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措施和手段的统称。 一、颁布《反分裂国家法》标志着我们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新开端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重要法律,标志着我们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新开端。 依据《反分裂国家法》,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表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就可以依法采取非和平方式。 依据法治原则,只要和平方式尚能解决问题,就应当尽可能地采用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是不得已而选择和为之的方式。《反分裂国家法》对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对于和平解决台

湾问题的原则、步骤、方式等,做了许多规定,体现了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原则。《反分裂国家法》这样规定,完全符合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是一部追求和保障和平的法律。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依据《反分裂国家法》,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国内法管辖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任何外国政府,都应当恪守法治原则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尊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干涉中国政府依据国内法解决自己事务的中国内政。任何外国势力对“台独” 分裂势力分裂中国行径的支持,都构成对中国内政的干涉,都是违反国际法和中国国内法的行为。 二、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可以在道义上、法理上和法律上占据主动。现代法治包括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守法、依法办事、规范权力、保障人权、维护秩序等环节和内容,这种法治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符合人类和平、发展、秩序与正义的道理和法理,符合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法治原则和国际法准则。我们提出以法治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质上是用正义的、合理的、合法的方式对待、处理和解决台湾问题,是用法律武器实现祖国统一。这有利于我们依法采取的各种行动最大限度地获得道义的力量、法理的支持和法律的根据,从而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台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1、台海问题事实呈现: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美国问题。 台湾问题是由于美国的介入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自我解脱,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采取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和做法,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从而造成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局面。50 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三个联合公报(即1972 年的《上海公报》、1979 年的《建交公报》、1982 年的《八·一七公报》) 和《与台湾关系法》,实质是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统、不独的状态,最大程度地谋取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在具体做法上,美国在海峡两岸实行“双轨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的正式官方关系,另一方面又保持与台湾的非官方实质关系;一方面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阻挠中国统一进程。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美国视中国为潜在对手,加紧实行“以台制华”。1994 年9 月克林顿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对台新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扩大同台湾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与合作,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社会。1999 年7 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克林顿又明确宣示了美国对两岸政策的三个支柱,即“一个中国”政策,两岸进行对话,两岸和平解决歧见。实际上既要求台湾方面不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又反对大陆用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小布什当政后,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对台政策作出新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介入两岸事务的力度。美国因素已成为我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总体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美国对台的基本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从“以台制华”的战略考虑出发,美国发展美台实质关系,尤其是大幅度强化美台军事关系,阻碍中国统一的做法不会改变。对此,两岸中国人要有清醒认识。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毕竟,美国不会因为美台关系而完全牺牲美中关系。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目的仍是维持台海两岸不统不独的现状,使台湾始终成为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因此,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将是长期的。(黄丽芬:《试析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常熟高专学报》2003 年第5 期;王成兰:《透视当前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9期。) 2、台海问题讨论: 1、针对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我们该如何对待。 2、有专家认为对台湾问题,美国有三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1)支持台湾未来的特定结局,

论新形势下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

论新形势下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 内容提要:自20世纪5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的心愿。虽然在新形势下的台海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影响两岸和平稳定的不安全因素依旧强势。随着不断的发展,这些不稳定因素也在发生改变。 关键词:两岸和平统一:新形势:大陆政策:美国:日本:台湾执政党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党败退至台湾,台湾从此与祖国分离。台湾问题由此产生,一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台湾与大陆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源相承,商源相连,法缘相循。大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两岸关系改善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国际国内的很多势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阻碍了两岸和平统一的步伐。一:大陆因素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本身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台湾的人均GDP是我们10倍以上,当然不能回归。加之我们政治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人权自由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是假民主假选举,这些现象都是有待改进,也是台湾方面一直不愿意也不肯回归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和平统一是极及复杂的问题,既是中国的内部的领土问题,更是个世界范围内的的地源政治问题,还是大国争霸博弈的问题,更要紧的政治制度问题。中国的完全统一,将去掉扼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羁拌,中国将直接挺进太平洋,进军世界。1.中国大陆思想文化建设需要新思想,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主导文化思想,文化需要历史重建的进程。2.中国的民主文化思想文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对中国和平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应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性和主局性的重大问题。入体制改革的视野,开展党内民主,突破政治局限和不段的扩大改革的力度。3.中国社会稳定建设和发展需要改变和完善,尤其是各种群体性利益冲突的不段蛹现,意味着中国大陆的社会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的方式都必需改善和提高,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内部的当务之急。4.加强中国的国家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大力的发展经济,只有足够的强大武力作准备,做足了,和平统一的机会就越大,在台湾上空甚至世界上空掀着一把利剑,以威摄台独和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际势力,是保证和平统一的断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二:美国因素 (1)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对于美国政府,台湾问题是其制衡中国崛起的一张牌,故近年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上也逐渐清晰化,那就是一方面遵守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行动;另一方面,处于冷战思维,暗地里却加大售台武器的力度,并强化“中国威胁论”,力图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近年来,美国已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并为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安全措施,令两岸的局势发展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反对中国大陆以武力改变台海关系现状,也反对台湾宣布法理独立,但默许其以“事实独立”的方式存在。 (2)美国底线“不统不独”的基本政策 美国目的是要保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既便于美国控制台湾,又便于美国制约中国大陆。美国政府一方面既可宣布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声称对台的“三不”政策,同时又通过所谓“台湾关系法”,搞对台“军售”。可以说,美国既不愿看到“急统”,但也担心“急独”。这是美国两党基本认同的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政策。 3,军事上美国强调对台安全承诺,扩大对台军售。 中美建交后不久,美国即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对保证所谓的台湾安全做出承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美主要通过保持并不断扩大对台军售,履行了这一承诺,尽管美领导人很少公开强调这一承诺,在1997年美对台政策调整之际,克林顿宣称,“任何事情都未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