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流仿真Flexsim实验2报告

物流仿真Flexsim实验2报告

14.2 自动分拣系统仿真袁峰 0726210427 1.实验目的通过建立一个传送带系统,学习Flexsim提供的运动系统的定义;学习Flexsim提供的传送系统的建模;进一步学习模型调整与系统优化。

2.实验内容(1)仿真模型截图自动分拣系统仿真模型的正投视图的截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动分拣系统仿真模型的正投视图(2)仿真模型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仿真模型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如表2-1所示。

表2-1 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3)仿真结束时间根据24小时(86400)工作制和8小时(28800)工作制设定模型运行,所以仿真结束时间有两个,分别为:86400和28800。

3.仿真结果分析(1)该分拣系统一天的总货物流量该分拣系统一天的总货物流量是系统末端四个Queue和一个Sink的输入量之和,5次实验结果如下:该系统的总货物流量如表2-2所示。

表2-2 总货物流量表(2)系统的最大日流量8小时(28800)工作制,该系统运行5次,最后4个Queue的实验数据如表2-3所示。

表2-3 最后4个Queue的实验数据所以,最大日流量= 59.8÷8.776%÷95%+134.8÷29.576%÷96%+93.4÷13.356%÷97%+316.2÷44.474%÷98% = 2638.460(3)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对比四个处理器的5次实验数据分别如表2-4至2-7所示。

表2-4 Processor1的利用率表2-5 Processor2的利用率表2-6 Processor3的利用率表2-7 Processor4的利用率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汇总如表2-8所示。

表2-8 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对比由表2-8可知,根据24(86400)小时工作制和8(28800)小时工作制设定模型运行,是简单的约3倍的关系。

flexsim实验报告

flexsim实验报告

flexsim实验报告FlexSim实验报告引言:FlexSim是一款强大的仿真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物流、医疗等领域。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使用FlexSim进行仿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一、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目的是通过使用FlexSim来模拟和优化一个工厂的生产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了解FlexSim的功能和应用,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环境中。

二、实验过程1. 建模和参数设定我们首先使用FlexSim进行建模,根据实际工厂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情况,将其转化为一个三维模型。

然后,我们设置了各个设备的参数,包括生产速度、故障率、维修时间等,以便更真实地模拟生产环境。

2.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模拟运行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等待时间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当前生产流程的效率,并找出潜在的瓶颈和改进点。

3. 优化策略设计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优化策略,包括设备调度、工艺改进、资源配置等。

通过在FlexSim中实施这些策略,并进行多次仿真实验,我们可以评估其效果,并选择最佳的方案。

三、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具体来说,我们减少了设备的闲置时间,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生产周期。

同时,我们还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浪费。

四、讨论与展望FlexSim作为一款强大的仿真软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化生产流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灵活的建模和参数设定,我们可以准确地模拟和分析现实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情况。

通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生产方案,并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FlexSim只是一个工具,其应用结果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人力资源、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

因此,将FlexSim与其他管理工具和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生产优化的目标。

物流仿真设计实验报告

物流仿真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行业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物流仿真设计成为了物流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对某一物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从而为物流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Flexsim仿真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建立合理的物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3. 分析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三、实验内容1. 系统描述本实验以某企业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

该系统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配送和客户服务等环节。

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优化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 模型建立(1)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收集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配送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数据。

(2)模型构建: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Flexsim软件中建立了物流系统模型。

模型包括以下主要模块:- 原材料采购模块:模拟原材料供应商的供货过程,包括原材料到达、检验和入库等环节。

- 生产加工模块:模拟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节拍、产品检验和入库等环节。

- 仓储模块:模拟仓库的存储和管理过程,包括原材料和成品的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等环节。

- 配送模块:模拟配送中心的配送过程,包括订单处理、货物装载、运输和配送等环节。

- 客户服务模块:模拟客户服务过程,包括订单处理、产品交付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3. 仿真分析(1)运行仿真:在Flexsim软件中运行仿真模型,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包括生产节拍、库存水平、配送时间等指标。

(2)数据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如库存积压、配送延迟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库存积压问题仿真结果显示,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积压现象较为严重。

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如下:- 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原材料采购过多。

- 生产节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成品库存积压。

2. 配送延迟问题仿真结果显示,配送延迟现象较为明显。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Introduction本次报告主要通过Flexsim仿真实验来模拟一个物流仓库的运营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将会探究在不同情况下,物流仓库的运营效率会如何受到影响,并通过结果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物流仓库的运营效率。

实验场景描述在我们的物流仓库,我们需要处理两个不同来源的货物:进口和国产。

这两种货物有不同的来源和运输方式。

进口货物需要通过集装箱船从港口运输到我们的仓库,而国产货物则可以由卡车或火车运输。

物流仓库内有3个主要区域:进口货物区、国产货物区以及出口货物区。

我们需要将进口货物和国产货物分别存储在对应的区域内,并在后续的运输过程中将它们分别转移到出口货物区。

实验目的通过对实验场景中不同方案的模拟,探究如何优化物流仓库运营效率。

实验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比较卡车运输模式和火车运输模式之间的效率差异2. 探究不同储存、运输设施数量对物流效率的影响3. 探究两种货物进出库数量对物流效率的影响4. 给出改进方案并提高仓库运营效率实验流程1. 构建实验模型首先,我们需要在Flexsim中构建仓库的模型。

我们需要创建进口货物区、国产货物区和出口货物区,并添加合适数量的储存货架以存储货物。

我们需要在储存节点上添加一个储存规则来确保货物被正确存入。

我们还需要添加合适数量的卸货站、存货站、装货站,以及使用不同方式运输货物的工具(卡车或火车)。

2. 进行实验我们将运行多个不同的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对运营效率的影响。

在每个实验中,我们将记录以下数据:货物进出库数量、货物运输时间、工作人员和工具空闲时间。

3. 分析和提取结果我们将比较实验结果并从中提取结论。

我们将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实验结果分析我们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结果。

1. 比较卡车运输模式和火车运输模式之间的效率差异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比较了使用卡车与火车运输货物的效率。

基于Flexsim的物流仿真实验报告

基于Flexsim的物流仿真实验报告

1 / 17商 学 院《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结课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Flexsim的仿真实验报告专业名称: 物流管理姓名 学号 备注 (33)实验报告 ................................................................................................. (33)一、实验名称 ......................................................................................... (33)二、实验要求 ......................................................................................... (33)三、实验目的 ......................................................................................... (33)四、实验设备 ......................................................................................... (33)六、实验步骤 ......................................................................................... (44)1 概念模型 ....................................................................................... (44)2 建立Flexsim模型.......................................................................... (116)3 优化实验: ................................................................................. (116)七、 实验体会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物流仿真实验物流仿真实验二、实验要求⑴ 根据模型描述和模型数据对配送中心进行建模;根据模型描述和模型数据对配送中心进行建模;⑵ 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利润分析,找出利润最大化的策略。

flexsim物流工程实验报告

flexsim物流工程实验报告

垃圾回收场仿真与分析1.建立概念模型1.1系统描述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无情的破坏我们的大自然,地球上能用的资产和能源逐渐地减少,环保团体发现如果我们不再注重保护环境,终有一天我们会失去地球这个美好的家园。

所以近年来,环保团体大力的提倡垃圾回收,位于某地的一家垃圾回收站,把回收来的资源分成铁铝罐、保特瓶和塑胶三大类后存储起来。

下面这个模型就是对该资源回收站的仿真。

1.2系统数据垃圾到达的时间间隔服从均值为15,标准差为3的正态分布;分拣垃圾的时间间隔服从最大值为7的的指数分布;储存垃圾的容器容积各为500单位;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需要起重机和叉车运送到储存容器。

1.3概念模型2.建立Flexsim4模型第1步:模型实体设计第2步:在模型中加入Source(发生器)从库中拖入一个Source到模型中。

右键点击该实体,选择Properties(属性),在弹出的属性页中选择Visual项目,改变Position, Rotation, and Size 中的RZ(绕Z轴方向旋转的角度)为45,使Processor偏转45度角放置。

点击Apply 和OK保存设置。

更改后布局图如图12-3所示:说明:所有固定实体资源都可以通过这种操作来改变摆放的角度,故本章后面的类似实体摆放将不再截图描述操作细节。

第3步:在模型中加入Queue和Separator从库中拖放一个Queue和一个Separator到模型中。

如图摆放它们的角度和位置。

其中Queue和Separator的摆放角度(RZ值)都为45度。

如图12-4所示:第4步:在模型中加入Conveyor(传送带)拖放两条Conveyor到模型中。

更改Conveyor的摆放角度和布局。

先改变Conveyor属性页中的RZ值为-45度。

双击Conveyor打开参数页,点选Layout项目。

更改section1中得length数值为5;点击Add Curved添加一段弯曲得传送带,设置其radius为3。

生产物流实验系统flexsim仿真报告

生产物流实验系统flexsim仿真报告

供应链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围绕生产物流实验系统展开,进行制造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与设计优化研究实践。

重点研究运用仿真软件Flexsim,对生产物流实验系统的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并进行系统改造的方案论证。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对照实验系统,参考有关系统资料及参考案例,在对系统的基本布局、工作特点、工作流程、及实验生产设备等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Flexsim工具进行建模,并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仿真。

通过仿真分析了解有关生产实验系统方案是否满足预期运行目标的需要,并且针对仿真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瓶颈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最终完成对于该生产系统的整体产能及物流运作分析,为系统改造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生产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知识研究结合有关实验系统的生产运作原型,深入研究制造系统的运作控制,及其系统建模与仿真相关知识;熟悉掌握Flexsim建模仿真工具及其安装运行环境,为具体的实验与分析应用做好前期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准备。

2. 系统总体了解结合所给的实验系统资料及建模仿真设计型实验参考案例,了解本实验系统的物流过程、实验加工与物料处理过程运行控制规则,及具体实验流程等相关方面。

在此基础上拟定自己的不同于所给参考案例的实验方案,为进一步的建模与仿真分析做准备。

3. 系统建模及初步的仿真运行调试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Flexsim建模,对各个相应的系统仿真模块进行设计,完成细节上的充分考虑,通过初步调试,验证并确定最终的系统仿真模型。

4. 系统仿真与分析针对实验所期望解决的问题,分析仿真数据结果;根据结果对模型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与调整;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仿真数据结果,得出分析结论或理想的系统设计方案。

四、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要求记录基本操作步骤以及所得仿真分析数据。

分析模型参数设置及仿真结果数据,得出分析结论或理想的系统设计方案。

五、思考题1.若考虑AGV小车在装运物料a2的途中同时装运物料c到达总装线4,则相应的小车运行速度如何设置比较合适?在给定的Flexsim模型上,加入5个网络结点,分别位于物料a2的队列K1,物料c货架K2,2台组装机K3K4和一个总结点K5,K5连接K3K4,并形成以K1-K2-K5-K1这样的循环单向路径,以达到AGV小车从K1处取得物料a2,再到K2取得物料c,最后到K5分配物料a2和c到相应的组装机K3K4,最后再通过K5返回到K1,以此循环下去。

物流系统建模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建模实验报告

物流仿真系统Flexsim上机实验报告一、实验一1.题目要求:在第一个模型中将研究3种产品离开一个生产线进行检验的过程。

有3种不同产品类型的临时实体将按照正态分布间隔到达。

临时实体的类型1,2,3之间均匀分布。

当临时实体到达时,它们将进入暂存区并等待检验。

有三个检验台用来检验。

检验后的临时实体放到输送机上。

在输送机终端再被送到吸收器中,从而推出模型。

数据:发生器到达速率:正态分布normal(20,2)s;暂存区最大容量:25个临时实体;检验时间:指数分布exponential(0,30)s;输送机速度:1m/s。

2.操作步骤:步骤1:从库里拖出一个发生器放到正投影视图中。

步骤2:把其余的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视窗中。

步骤3:连接端口,根据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

步骤4:指定到达速率,双击发生器键打开其参数视窗,设定到达时间间隔为normal(20,2)。

步骤5:设定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

首先,需要设定暂存区最多可容纳25个临时实体的容量。

其次,设定临时实体流选项,将类型1的实体发送到处理器1,类型2的实体发送到处理器2,依此类推。

步骤6:设定暂存区容量,双击暂存区打开暂存区参数视窗改变最大的容量为25。

步骤7:为暂存区指定临时实体流选项。

在参数视窗选择临时实体流分页来为暂存区指定流程。

步骤8:为处理器指定操作时间,形状参数(scale value)改为30,对其它的处理器重复上述过程。

步骤9:重置模型。

步骤10:运行模型。

3.实验过程截图:模型1最后建模结果模型1 Perspective model view模型1最后运行结果4.模型设计分析:暂存区停留时间图表模型1的运行总结报告模型1一共运行50000s,由该模型的运行结果分析可知,该模型中各实体的设置都较为合理,暂存区中货物的停留时间也比较短,模型可行。

二、实验二1.题目要求:一组操作员来为模型中临时实体的检验流程进行预置操作。

检验工作需要两个操作员之一进行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系统f l e x s i m仿真实验报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物流系统仿真实验通达企业立体仓库实验报告指导教师:翟晓燕教授专业:物流管理1101目录一、企业简介二、通达企业立体仓库模型仿真1.模型描述:仓储的整个模型分为入库和出库两部分,按作业性质将整个模型划分为暂存区、分拣区、储存区以及发货区。

入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①.(1)四种产品A,B,C,D首先到达暂存区,然后被运输到分类输送机上,根据设定的分拣系统将A,B,C,D分拣到1,2,3,4,端口;②.在1,2,3,4,端口都有各自的分拣道到达处理器,处理器检验合格的产品被放在暂存区,不合格的产品则直接吸收掉;每个操作工则将暂存区的那些合格产品搬运到货架上;其中,A,C产品将被送到同一货架上,而B,D则被送往另一货架;③.再由两辆叉车从这两个货架上将A/B,C/D运输到两个暂存区上;此时,在另一传送带上送来包装材料,当产品和包装材料都到达时,就可以在合成器上进行对产品进行包装。

出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包装完成后的产品将等待被发货。

2.模型数据:①.四种货物A,B,C,D各自独立到达高层的传送带入口端:A:normal(400,50)B:normal(400,50)C:uniform(500,100)D:uniform(500,100)②.四种不同的货物沿一条传送带,根据品种的不同由分拣装置将其推入到四个不同的分拣道口,经各自的分拣道到达操作台。

③.每检验一件货物占用时间为60,20s。

④.每种货物都可能有不合格产品。

检验合格的产品放入检验器旁的暂存区;不合格的吸收器直接吸收;A的合格率为95%,B为96%,C的合格率为97%,D的合格率为98%。

⑤.每个检验操作台需操作工一名,货物经检验合格后,将货物送至货架。

⑥.传送带叉车的传送速度采用默认速度(包装物生成时间为返回60的常值),储存货物的容器容积各为1000单位,暂存区17,18,21容量为10;⑦.分拣后A、C存放在同一货架,B、D同一货架,之后由叉车送往合成器。

合成器比例A/C : B/D : 包装物 = 1: 1 :4整个流程图如下:3.模型实体设计4.概念模型课本分拣基本模型:修改后模型:Flexsim实体摆放图:三、仿真模型内容——Flexsim模型1.建模步骤(1) 添加发生器:从库里拖出一个发生器放到正投影视图中,图所示。

图3、2—1 添加一个发生器到新建模型中(2)依次添加其他实体:将其余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中,如下图所示。

图3、2—2货物分拣系统图3、2—3透视图(3)全体布局:图3、2—4图3、2—5(4) 连接端口:根据各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如下图所示。

图3、2—6图3、2—7(分拣系统部分连接步骤如下:按住A键,同时用鼠标左键点击SourceA对象并且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然后拖动鼠标至Queue1对象。

此时会出现一条黄线连接SourceA和Queue1对象。

然后松开鼠标左键,黄线将变成一条黑线,表示SourceA对象和Queue1对象的端口已经连接上。

如上所述将SourceB,SourceC,SourceD与Queue1相连接;Queue1与Conveyor1相连;Conveyor1与ConveyorA相连;Conveyor1与ConveyorB相连;Conveyor1与ConveyorC相连;Conveyor1与ConveyorD相连;ConveyorA与ProcessorA相连;ConveyorB与ProcessorB相连;ConveyorC与ProcessorC相连;ConveyorD与ProcessorD相连;如此类推)2.定义对象参数双击SourceA对象,打开其参数对话框,在“发生器的界面”将物品类型选取默认设置“1”;修改产品流出间隔时间,从“到达时间间隔”下拉框中选择使用正态分布,如下图;并修改选项的默认参数点击Template按钮修改其中的棕褐色的参数值:将“10”改为“400”,“2”改为“50”。

图3、3—1点击“发生触发器”,在“离开触发”下拉菜单中选择颜色设置使用默认设置将物品设置为红色;点击Source参数框中的“应用”,“确定”。

图3、3—2同理,将SourceB的“物品类型”设置为2,到达频率服从正太分布normal (200,40s)颜色设置为白色;SourceC的“物品类型”设置为3,到达频率服从正太分布U(500,100s)颜色设置为蓝色;SourceD的“物品类型”设置为4,到达频率服从uniform(150,130)s颜色设置为绿色。

Queue1使用默认设置。

Conveyor1的“布局”菜单中将分段数设置为“4”,点击“应用”,每段的“length”改为“5”,“section1”的“rise”设置为“3”如图6,点击“应用”;点击“临时实体流”界面中“连续判断送往端口”前面的方框,在“送往端口”下拉菜单中选择“将临时实体发送到与实体类型号相同的端口”,如图7;点击“应用”,“确定”。

图3、3—3ProcessorA“处理时间”界面的“处理时间”下拉菜单中选择“使用均匀分布”,如图10,修改选项的默认参数:点击Template按钮修改其中的棕褐色的参数值将最小值设置为20,最大值设置为60,点击“确定”,,点击“应用”;图3、3—4“临时实体流”的“送往端口”下拉菜单中选择“按照百分比将实体发送到输出端口”,修改选项的默认参数:点击Template按钮修改其中的棕褐色的参数值端口1设置为95%,端口2设置为“5%”,点击“确定”,点击“应用”;在“操作员”界面中点击“处理时使用操作员”前面的方框;点击“应用”,“确定”。

图3、3—5PS:由于篇幅问题,后续主要操作介绍:略。

四、模型运行状态及结果分析1.模型运行以连接合成器的暂存区17,暂存区18,暂存区21为切点进行分析(分别对应AC货架、包装物货架、BD货架),以一天八小时进行仿真各暂存区状态如下:图4、1—32.结果分析:以上是各暂存区的工作状态图,结合统计信息,得出下面表格:通过对暂存区的状态分析,在前方原材料供给一定的情况下,8小时工作制中,合成器基本完成加工任务,充分利用材料。

但暂存区17和18临时实体的平均停滞时间较长,分析可知:因为暂存区21的临时试题到达时间较慢,empty到达%,导致合成器无法进行加工,所以暂存区17和18的临时实体停留时间较长。

结合实际以及仿真模型的参数设置可知:AC货架与BD货架存放材料的数量相当,BD货架(R274)到达暂存区21的距离远远大于AC货架(R193)到达暂存区17的距离;而货架送往暂存区均由速率一致的叉车完成。

所以导致上述情况发生,为减少暂存区17临时试题的停滞时间,需要提高负责搬运货物到暂存区21叉车的速率,故做以下调整:调整叉车速率后发现并无明显变化,再分析,是否因为加速度太小原因导致运输时间并无明显缩短于是调整加(减)速度到100,相当到达最大速度不需太长时间加速。

并将最大速度提高到8。

得到结果如下:Staytime Min Max AVG暂存区1701068505暂存区210698215暂存区18099对比上表可知暂存区17和18的停滞时间也较为缩短,但并未大大缩短。

在此可猜测判断问题主要出现在:停滞时间与合成器加工时间;停滞时间与包装物传送带加工时间;停滞时间与包装物发生器时间;ABCD发生器时间;综上,当货物在分拣过程中发生滞留或者机器工作能力明显无法负荷时,无需立马想着增加机器或者增加劳动力。

毕竟增加机器和劳动力所付出的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实际情况中,增加容易减少难。

但若不改变,则会发生货物的堆积,占用空间,减慢生产,增加工作负担。

决策者可以从货物的分配方式上面去考虑,调整货物分配比例,让有限的机器能够有效地运行,从而加快货物的流通,让工作链从阻塞变为畅通,提高生产效益。

五、报告收获经过这个星期的flexsim应用软件的操作,大致能够掌握此款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能够利用软件做出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不太会分析啊!!!),得出大致结论。

可以体会得出,flexsim软件是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有利工具,其优越的仿真性使系统模拟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从而省略相当多繁杂的步骤,节省资金与时间。

但实验室B404的电脑实在太坑了,各种状况,耽误了很多时间。

Flexsim软件应用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预先在脑中模拟大致构成,才能展开后续工作。

另外,细心,条理清晰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各项实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链接对象、顺序一旦出错便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实验结果。

因此,只有熟练地勾画模型的整体概念,并正确地链接,设置参数,一遍遍调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操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一些无法完全弄懂的参数和设置没有及时弄懂,导致后期设置工作进行得缓慢。

在系统地了解了相关参数、设置名称、功能后,工作才顺利地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相互讨论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