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教版语⽂复习提纲语⽂学习应注重基础,每天,能认真的练⼏⼗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诗,仔细的读⼏篇⽂章,语⽂⽔平就会⼤有长进。
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教版语⽂复习提纲,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册⼈教版语⽂复习提纲⼀、表达⽅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法:象征、对⽐、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法:⽐喻、拟⼈、夸张、排⽐、对偶、引⽤、设问、反问、反复、互⽂、对⽐、借代、反语四、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度:正⾯描写、侧⾯描写。
七、描写⼈物的⽅法:语⾔、动作、神态、⼼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或抒情)⽅式:正⾯(⼜叫直接)、反⾯(⼜叫间接)。
⼗⼀、叙述⽅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三、说明⽅法:举例⼦、列数字、打⽐⽅、作⽐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
⼗四、⼩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潮、结局。
⼗五、⼩说三要素:⼈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六、环境描写分为:⾃然环境、社会环境。
⼗七、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九、论证⽅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论证)、对⽐(或正反对⽐)论证、⽐喻论证。
⼆⼗、论证⽅式:⽴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的⽂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引号的作⽤:引⽤;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三、破折号⽤法:提⽰、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述,对话“⼈物/⽈:….”)、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1时: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
文言文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前考察字词复习1——1—2字词46个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前考察,占1时配题检测)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
(教材中)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10、20。
文言文阅读——精读文篇目,、10、20。
——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翻译文——对文的理解现代文阅读——外2篇20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概括中心——把握思路,伏笔、呼应——概括情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作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整理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2)、写心得2、解释词语22个:第116个1、确凿2、长吟3、轻捷4、攒、机关6、敛7、鉴赏8、人迹罕至9、秕谷0、书塾1、方正2、消释3、宿儒4、同窗、人声鼎沸6、拗第27、骊歌第38、木屐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20、沮丧21、简陋22、来势汹汹3、形似字归纳(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词语积累31个2、词类活用6个异书奇宾客利日3、通假字1个扳4、“之”的用法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邑人奇之(代词,他)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事)、翻译6、理解(目标)文言文练习1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基石。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女作家。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有两条线索:主线是爸爸爱花,副线是毕业典礼。
3、《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童话作品另外还有《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160多篇。
*中的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追求。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史称“俄罗斯之父”,他的诗歌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他常被称为是“交替性诗人”。
诗作有《白桦树》、《修墙》等。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不但震撼唐宋文坛,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彪炳于文学之林。
6、《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等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1.初一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皂荚jiá树班蝥máo臃肿yōngzhǒng攒cuán成秕bǐ谷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ó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葚收(liǎn)敛脑(suǐ)髓人声(dǐng)鼎沸(kuī)盔甲3.用恰当词浯填空。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选自《朝花夕拾》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1.重点:第2段(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3.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骊lí歌花圃pǔ懒惰duò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标准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1课时: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
文言文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
(教材中)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
——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翻译课文——对课文的理解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概括中心——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概括情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整理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2)、写心得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1、确凿 2、长吟3、轻捷4、攒5、机关6、敛7、鉴赏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16、拗第2课 17、骊歌第3课 18、木屐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3、形似字归纳(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1、词语积累31个2、词类活用6个异书奇宾客利日第4课时四单元基础、文言文阅读《口技》复习目标:复习四单元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口技》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一、词汇积累(要求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掌握)攒拗巅叟哽惮踱棹撇蘸拽泅瞅雏铰抽觑鬣确凿菜畦桑葚臃肿脑髓蝉蜕骊歌花圃丑陋讪笑幽寂延绵狂澜屏障哺育懊悔祈祷逼狭阴抑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污秽宰割筹划彷徨仰慕衰微赫然迭起重荷深邃踌躇巴望锁闭归省行辈撺掇凫水飞溅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烧灼幽暗惬意疏密包罗朱砂清扬咿哑端凝颦蹙粲然嗔视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告磬斫痕日规抵御砭骨履践崔巍垂蔓眼睑眸子抽搐沟壑不羁剽悍窥伺疮痍阔绰观瞻妍丽庇阴遒劲犷野颚骨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来势汹汹荒草萋萋亦复如是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革裹尸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惹人注目杂乱无章不见天日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大彻大悟参差不齐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忧心忡忡疲惫不堪冻饿之虞知足安命聊以自慰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相得益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过之无不及二、课文理解(将重点地方画上横线,便于巩固):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的描写和感受,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集》《二心集》等。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语带双关。
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另一条线索就是毕业典礼,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一、课文阅读1.《诗经》•《关雎》《桃夭》等常见篇目,熟悉篇目主题和意境;•了解诗经时代背景和特点。
2.《论语》•《学而》《为政》等常见篇目,熟悉篇目主题和思想;•了解孔子思想和中国古代文化。
3.文言文阅读•熟悉文言文基本语法,如主谓宾、定状补等;•能够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典故、谚语、俗语等。
二、现代文阅读1.课外阅读•熟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名著;•了解现代文学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
2.新闻阅读•熟悉新闻文体,理解新闻标题、导语、正文等元素;•能够从新闻中了解当前社会热点和时事信息。
三、写作1.基础技能•写作时注意语言表达、结构规范和逻辑性;•熟悉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文体创作•熟悉古诗词、散文、小说等文体;•能够进行文体转换,如将散文转化为诗歌。
四、语言知识1.语法•熟悉句子成分和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了解句子的复合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等。
2.词汇•积累常用词汇,如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掌握基础词根、词缀知识,进行词汇拼写和理解。
五、考试复习提纲1.课文阅读•重点复习《诗经》和《论语》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桃夭》、《学而》、《为政》等;•熟悉课文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思想。
2.现代文阅读•复习熟悉的古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阅读一定量的现代文学作品,并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3.写作•复习基础语法知识,特别是句子成分和结构;•练习常见文体的写作,如古诗词、散文、小说等。
4.语言知识•复习常见词汇,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掌握基础的词根、词缀知识,进行词汇理解和运用。
六、总结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课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和语言知识等方面。
在复习时,同学们应该重点复习课本中的篇目,尤其是《诗经》和《论语》中的重要篇目。
同时,也要积极阅读古典名著和现代文学作品,掌握常见的词汇和语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积累与语言运用
1、生词:每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古诗:(1)课外古诗词(P231-240,共十首);(2)课内(木兰诗);(3)《房
兵曹胡马》(P228)(四种形式:上下句、理解型、运用型、积累型默写)
3、现代诗:(1)第四课(两首);(2)《黄河颂》;(3)《老马》(P229)
4、语言运用:朗读重音(P165)
5、课外积累:(1)名著导读:《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
(了解作家、国别、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作品地位影响评价);(2)书法:唐代四大书法家、颜体书法特征(P273);(3)汉语词类表:实词(P280-281):(4)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探险》、《马的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口技》、《伤仲永》、《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
2、文言文知识概讲:(1)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2)虚词:之、其、而等;(3)句子:省略句;(4)翻译:增删调留;(5)节奏:不划破句子。
3、把握文章主题思想,找到精彩或含蓄、深刻之处。
4、善于评价、议论、联想,创造性的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第一单元:1、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学会圈点批注;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要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结合起来; 3、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写景抓住层次、顺序、特征,融情入景;(2)夹叙夹议的写法。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前后照应,运用伏笔;(2)插叙的运用;(3)平淡的叙事之中饱含深情。
3、《丑小鸭》:(1)童话文体,象征手法;(2)哲理性强,富教育意味。
5、《伤仲永》:(1)叙事说理,叙议结合;(2)先扬后抑,对比手法;(3)语言深刻,多富意味。
第二单元;1、了解历史知识,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2、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
6、《黄河颂》:(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意味;(2)领会诗句的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3)学会读现代诗。
7、《最后一课》:(1)人物塑造方法:外表——内心品质、思想感情;(2)品悟语言,领略以小见大的艺术美;(3)细节描写与前后照应。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饱含哲理的语言,意味深长;(2)比喻手法与说理相结合;(3)层层推进,水到渠成,以理服人。
10、《木兰诗》:叙事详略得当,互文、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三单元:1、体会名篇课文的语言特色;2、体会名人伟人的人格可贵、精神闪光之处。
11、《邓稼先》:(1)诗文的作用;(2)议的手法。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过渡段的作用;(2)描写在叙述中的作用。
13、《音乐巨人贝多芬》:(1)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15、《孙权劝学》:(1)人物的性格;(2)语言描写对人物心理的体现。
第四单元:1、丰富文化素养,提高文化素质;2、结合体验感悟理解作品中人生哲理;3、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写与实写相结合。
16、《社戏》:(1)融情入景;对比手法;用词的准确生动。
17、《安塞腰鼓》:(1)排比反复比喻夸张的手法;(2)动与静、虚与实、有声与无
声、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艺术魅力;(3)阳刚之美,生机蓬勃,对明天的憧憬;(4)想象的作用,产生美感,增加厚度,突出主题。
20、《口技》:(1)辨析时间词、象声词;(2)层次清楚,首尾呼应;(3)正面侧面相结合。
第五单元:快速阅读法。
(P189)
第六单元:将个人情感融入对动物的描写之中,让动物也散发人性的光芒,体现作者的思想主题倾向(动物小说即人类小说、社会小说)。
26、《珍珠鸟》:(1)散文化的语言,意味隽永,舒缓轻灵;(2)融情于叙述描写之中;(3)卒章显志,拓展主题。
27、《斑羚飞渡》:(1)自然环境描写(彩虹、伤心崖)对主题的表现作用;(2)第一人称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28、《华南虎》:(1)诗歌意象的含义:囚笼、面孔眼睛、带血的趾爪、血的沟壑、“观众”、“我”、“华南虎”;(2)融入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与思想。
29、《马》:(1)对比描写;(2)多角度思维。
30、《狼》:(1)事理结合,相得益彰;(2)本文的主题思想。
四、写作与表达。
1、本册重要主题:成长、偶像崇拜现象的讨论、人与动物或我与动物。
2、方法:积累素材,多作练笔;学习佳作,讲究方法;注意审题,谋篇布局;打好腹稿,列好提纲;写好开头,首尾呼应;注意书写,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