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阅读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秋水》(共45张PPT)

《秋水》(共45张PPT)

结构分析
前 ——自大 认识 神情 结果 “不辩 黄河 牛马” 开阔 “欣然 自喜” 骄傲 自满 后 ——自叹
“美尽 踌躇 在己” 满志
对 比 扬 抑
“不见 水端”
北海 壮阔
“望洋 自叹 兴叹” 不如 “贻笑 狂妄 大方” 盲目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雄 壮 百川灌河 开 不辨牛马 阔 自 喜
人的认识受空间和实践及 后天教育的限制
想一想 • 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 组是( A)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D、国人莫敢言
想一想
3、下列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 是(D)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至于北海 C、东面而视 D、以为莫己若者
想一想
• 试翻译下列句子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 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
解读课文第一层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
按时 黄河 通‚径‛ 水边、岸
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通‚辨‛ 辨 别 语气词
解读课文第二层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
向东 到了 脸朝东
成语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貌。原指看到人家 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 现在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 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 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大 方,即大方之家,见识广博的人; 后泛指有专长的人。现在表示被内 行的人笑话。(一般用以表示谦虚)
课堂练习
想一想
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语, 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

《庄子·秋水》《庄子·天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子·秋水》《庄子·天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子·秋水》《庄子·天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8 题。

(共 10 分)【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庄子曰:“请循其,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本.——《庄子·秋水》【乙】惠施多方①,其书五车,其道舛驳②,其言也不中③。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④人之心,易⑤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⑥也。

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⑦此其柢⑧也。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

南方有倚人⑨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

说而不休,多而,犹以为寡,益之以怪。

以反人为实⑩,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⑪也。

无已.——《庄子·天下》【注】①多方:知识渊博。

②舛(chuǎn)驳:错乱驳杂。

③中:得当、恰当。

④饰:这里有蒙蔽之意。

⑤易:改变,更换。

⑥囿:局限。

⑦为怪:制造奇谈怪论。

⑧柢:根本。

⑨倚人:怪僻而不合于世俗的人,⑩以反人为实: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真实的。

⑪不适:不合。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是.鱼之乐谓大同也是.B. 安知鱼之乐.如鸣珮环,心乐.之C. 请循其本.本.末倒置D. 说而不休,多而无已.大势已.去16.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17. 请用“/”标出文段【乙】中画线句的停顿(不少于两处)。

(2 分)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17.文段【甲】中,庄子最后是如何辩驳惠子的?请简要分析。

秋水(庄子)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秋水(庄子)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秋水(庄子)阅读附答案附翻译秋水阅读附答案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属予作文以记之B.闻道百/操蛇之神闻之C.以为莫己若/皆若空游无所依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的雨水时常落下,众多山里的水都汇入河流。

B.望洋向若而叹曰--(河伯)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洋,面对着海神若感叹道。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况且我曾经认为孔子的学识也不算多。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面前,那么,(改正错误的认识)就危险了。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在秋天洪水暴涨时河面大增,站在河边,连对面的牛和马都看不清楚。

B.河伯本以为自己天下最为壮美,到了的北海面前,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C.河伯由自喜自满到自省自悟,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是本文所要给人们的启示。

D.文章以秋水为题,实则主要写河伯,通过河伯望河与望海的前后变化及感慨,点名文章的寓意。

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外在特征明显,连平顶山花莲洞的妖魔银角大王都能对着影神图--指认:这骑着白马的是唐僧,这毛脸的是孙行者,这黑长的是沙和尚,这长嘴大耳的是猪八戒。

B.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水浒传》中阮小五、阮小七兄弟唱的这首山歌,形象反映了梁山起义者的反抗精神和忠君思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7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7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一】【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鵮,子知之乎?夫鹓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①惠子相梁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③非梧桐不止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翻译句子。

(3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第一则中哪两个字能够表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2分)4.第二则故事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4分)参考答案:(1)做宰相(2)国都(3)栖息(4)怎么,哪里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的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3分)3.恐搜(2分)4.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

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的投射和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思想。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莫言《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水(节选)莫言据说,爷爷年轻时,杀死三个人,放起一把火,拐着一个姑娘,从河北保定府逃到这里,成了高密东北乡最早的开拓者。

那个姑娘很自然地就成了我的奶奶。

我爷爷和我奶奶开荒地种五谷,捕鱼虾猎狐兔,起初还有些提心吊胆,梦里常忆起那几颗血淋淋的人头,日子一多,便淡忘了。

夏去秋来,爷爷种的高粱晒红了米,谷子垂下了头,玉米干了缨,一个好年景绑到了手上。

我父亲也在我奶奶腹中长得全毛全翅,就等着好日子飞出来闯荡世界。

临收获前几天,突然燠热起来,花花绿绿的云罩在大涝洼子上,云团像炸群的牲口一样胡乱窜,水洼子里映出一团团匆匆移动的暗影。

大雨滂沱,旬日不绝,整个涝洼子都被雨泡涨了,罗罗索索的雨声,犹犹豫豫的白雾,昼夜不绝不散。

爷爷急躁得骂天骂地。

奶奶一阵阵腹痛。

奶奶对爷爷说:“我怕是要生了。

”爷爷说:“生就生吧。

这熊攮的天气,我恨不得捅它个窟窿。

”爷爷正骂着,就见那太阳从云缝中钻出来,初时略有些朦胧,立即就射出两三束极强的白光,扫出了几道白天。

爷爷跑出窝棚,兴奋地看着天,听涝洼里的雨声渐渐稀少起来,空中尚有少许银亮雨丝斜着飞。

我爷爷高高地望着他的庄稼,见高粱玉米尚好,脸上有了喜色。

爷爷走进窝棚,跟奶奶说云开日出的事,奶奶说她肚子痛得一阵急似一阵,心里害怕。

爷爷劝她:“怕什么?瓜熟蒂落。

”正说着话,听到四野里响起一阵怪声,隆隆如滚雷。

爷爷钻出棚去,见有黄色的浪涌如马头高,从四面扑过来,浪头一路响着,齐齐地触上了土山,洼子里顿时水深数米。

荒草没了顶,只有爷爷的高粱和玉米还没被淹没。

又一会儿工夫,玉米和高粱也没了顶,八方望出去,满眼都是黄黄的水,再也见不到别的什么。

爷爷长叹一声,钻进棚里。

“洪水漫上来了!”爷爷忧心忡忡地说。

奶奶于是不再叫,爬起来,挪出棚子望望,立即钻进来,脸上失了色,五官有些挪位。

半晌没说话,一张嘴,先放出两根哭声:“噢——噢——完了,老三,咱活不出去了。

小度写范文[2018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前强化练习【三篇】]什么是高等自学考试模板

小度写范文[2018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前强化练习【三篇】]什么是高等自学考试模板

[2018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前强化练习【三篇】]什么是高等自学考试自考网权威发布2018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前强化练习【三篇】,更多2018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前强化练习【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自考网。

【导语】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可言,如果有的话,就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祝大家跟着成功的步伐,努力备考,考入理想院校。

以下是大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前强化练习【三篇】》供您查阅。

.STYLE1 {color: #FF0000}-->篇一 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用的手法是( )。

A.象征法 B.托物言志 C.先抑后扬 D.先扬后抑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先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这里使用的写作手法是( )。

A.烘托铺垫 B.托物言志 C.先抑后扬 D.先扬后抑 3.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抱定宗旨”,其宗旨是指( )。

A.研究高深学问 B.教育青年志士 C.研究西方学问 D.做官致富 4.《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归纳和类比 B.演绎和类比 C.归纳和演绎 D.类比和对比 5.《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 )。

A.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B.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区别 C.梁惠王的治国方法 D.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6.《秋水》中先说明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得出孔孟之道也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7.“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 )。

A.《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8.《秋水》开头有一段河伯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

庄子《秋水》墨子《非攻》

庄子《秋水》墨子《非攻》

庄⼦《秋⽔》墨⼦《⾮攻》《庄⼦·秋⽔》原⽂及翻译原⽂:秋⽔时⾄,百川灌河。

泾(jīng)流之⼤,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顺流⽽东⾏,⾄于北海,东⾯⽽视,不见⽔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望洋向若⽽叹⽈:野语有之⽈:[闻道百,以为莫⼰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sh ǎo)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之难(nán)穷也,吾⾮⾄于⼦之门,则殆(dài)矣。

吾长见笑于⼤⽅之家。

翻译:秋天的洪⽔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黄河。

⽔流巨⼤,两岸的⽔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常⾼兴,沾沾⾃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的⾝上。

顺着⽔流向东⾏进,到了渤海。

⾯向东看看不见⽔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能⽐得上⾃⼰的,说的就是我啊。

⽽且我还曾经听说有⼈认为孔⼦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

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边⽆际,我如果不到你⾯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所讥笑。

”《墨⼦·⾮攻》原⽂及翻译原⽂:今有⼀⼈,⼊⼈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利也。

⾄攘⼈⽝⾗鸡豚者,其不义⼜甚⼊⼈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愈多。

苟亏⼈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栏厩,取⼈马⽜者,其不义⼜甚攘⼈⽝⾗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愈多。

苟亏⼈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杀不辜⼈也,扡其⾐裘,取⼽剑者,其不义⼜甚⼊⼈栏厩,取⼈马⽜。

此何故也?以其亏⼈愈多。

苟亏⼈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皆知⽽⾮之,谓之不义。

今⾄⼤为不义攻国⒄,则弗知⾮,从⽽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其⼀:现在有⼀个⼈,进⼈家果园,偷⼈家桃李,⼤家听到就谴责他,上⾯执政的⼈捉获就惩罚他。

《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秋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秋水时至 (2)两涘渚涯之间(3)不辩牛马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翻译下列句子(1)闻道百,以为莫已若(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3.写出与本段文字有关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的含义.成语:含义:4.请你谈谈从这则寓言中受到的启示:5.“河伯欣然自喜”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又为什么而叹?6.河伯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毛泽东给女儿李讷的信中说:“读了秋水篇,你不会再做河伯了吧……”他要勉励女儿什么?8.仿照例句,请写一个句子。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答案:1.按时水边同“辨”分辨 (4) 尽,完2.听到一些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已。

我曾经听说有人看不起孔子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义3.望洋兴叹:本义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力量的藐小。

现在用来比喻要做一件事情不足,感到无可奈何。

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的人或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4.1骄傲自满是由于见闻不广造成的.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在事实面前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4即使有点资本也不要骄傲.5."自喜"的原因是"百川灌河",河伯"以天下之美尽为在己",后又叹息上因为到达北海后,发觉自己与北海相比太小了.6.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到"望洋向若而叹",由先前的骄傲自大到后来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原因有:1看到了北海的广阔;2他善于比较,并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3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7.高干子女不要有优越感,不要盲目自大,骄傲自满.8.感情是人生的一本书,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阅读练习》答案:
1、周战国道老子老庄《庄子·外篇》
2、欣然自喜望洋兴叹井底之蛙贻笑大方;朝三暮四庖丁解牛呆若木
鸡游刃有余东施效颦相濡以沫扶摇直上学步邯郸等等
3、夏禹商汤周文王;黄帝尧舜
5、“辩”同“辨”,辨认
6、“虚”同“墟”,所居之地
7、“卒”同“萃”,聚集
8、“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
9、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按季节
10、东,名词作状语,朝东
11、面,名词作动词,面对着,面向
12、少,形容词意动,以……为少;轻,形容词意动,以……为轻
14、大道之家,指有很高学识的人
15、长江黄河
16、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17、连绵词,指抬头仰视的样子
18、危险19、掉转20、尽,指走到尽头
21、约束,局限22、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谈,说
23、正
24、称呼;占有,据有25、才
26、先前,刚才27、鄙陋,低劣
28、满足29、觉,影响
30、超过
三、1、知道很多道理,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宾语前置;判断句)
2、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耻笑了。

(被动句)
3、孤陋寡闻的人不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是因为他们被所受的教养给束缚了。

(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被动句)
4、我正想自己的见闻太少,又凭什么自我满足呢?(宾语前置)
5、伯夷以辞让君位来博得美名,孔子以谈论天下来显示(自己的)渊博,这些就是他们的自我显扬,不正如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我夸耀一样吗?
四、1.B 2.D 3.C 4.D
五、寓言援譬设喻具体形象河伯能及时发现自己的渺小,意识到如果自己没有及时发现的话,是很危险的,会贻笑大方。

海神对河神的评价是“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事物的相对性,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就会贻笑大方。

用一系列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事物的相对性,强调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
人的认识会受到环境、时间、教养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