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鹊桥仙·纤云弄巧》教案

合集下载

宋词二首教案范文

宋词二首教案范文

宋词二首教案范文教案一:《鹊桥仙·纤云弄巧》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形式;2.能准确理解宋词中的意象和意义;3.能朗读并背诵《鹊桥仙·纤云弄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宋词中的意象和意义;2.背诵《鹊桥仙·纤云弄巧》。

三、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宋词中的意境;2.准确掌握宋词的词意。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2.讲授法;3.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的韵味。

2.导入“宋词”这个概念,让学生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形式。

Step 2 教学:1.教师逐句解读《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词意和意象。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词中所表达的美好景象和情感。

Step 3 合作探究:1.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宋词中的意象和意义。

2.每个小组分享自己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Step 4 朗读训练:1.教师逐句朗读《鹊桥仙·纤云弄巧》,要求学生跟读并模仿。

2.学生自由朗读,互相欣赏和评议。

Step 5 作品赏析:1.播放一段《鹊桥仙》的动画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词的韵味和意境。

2.让学生背诵并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宋词《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意象和意义;2.学生能流畅朗读和背诵宋词。

教案二:《浪淘沙·迎海风》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形式;2.能准确理解宋词中的意象和意义;3.能朗读并背诵《浪淘沙·迎海风》。

二、教学重点:1.理解宋词中的意象和意义;2.背诵《浪淘沙·迎海风》。

三、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宋词中的意象;2.准确掌握宋词的词意。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2.讲授法;3.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教师播放一首宫廷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的氛围和情感。

2.导入“宋词”这个概念,让学生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形式。

Step 2 教学:1.教师逐句解读《浪淘沙·迎海风》中的词意和意象。

鹊桥仙(纤云弄巧)-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鹊桥仙(纤云弄巧)-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鹊桥仙(纤云弄巧)-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教材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一篇名为《鹊桥仙(纤云弄巧)》的古代传说故事。

该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织女和牛郎跨越天河的爱情故事,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情感及男女之间的爱情观。

该教材适合于高中学生进行阅读。

通过对这篇传说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鹊桥仙(纤云弄巧)》故事的传统文化和男女之情;2.通过分析角色的性格和行为,理解传承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的社交礼仪和道德观念;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背景介绍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1.算命铺的口口相传和“九九归一·奇门遁甲”的迷信观念2.文化背景:典型的中国传统爱情故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魅力3.故事的主题和人物性格:讲述了一对爱若似火的牛郎织女,以及两位善良热心的牛友和织女妹妹的故事4.反映爱情观的变化和人性深处的情感的展现知识点讲解本部分主要着重讲解人物形象塑造、意象铺陈、标题含义、故事背景等关键知识点。

在分析故事形式、叙事技法、人物性格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及其魅力。

课堂演练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演练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例如:1.影视欣赏:让学生观看不同版本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电影或视频剪辑,对比各自表现的特点和魅力,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阅读与讲解:在教师讲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遴选关键阅读材料并进行讲解,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观点,提高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兴趣拓展:在故事情节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发挥创意和想象,进行趣味性的衍生性创作,如口语表演、书信写作、绘画、歌曲创作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背景介绍通过展示多样化的图片、文化背景、道德观念等研究材料,让学生对《鹊桥仙(纤云弄巧)》的文化内涵和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宋词二首》中的《鹊桥仙》。

全文包括词牌、题目、上片、下片四个部分,详细内容如下:1. 词牌:《鹊桥仙》2. 题目: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3. 上片:描写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以及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4. 下片:表达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感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鹊桥仙》的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词的意境美。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词牌知识,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珍惜真挚感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词牌、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内容,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词牌《鹊桥仙》的背景知识;(2)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词句;(3)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4)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词的意境美。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首古诗词的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鹊桥仙》2. 内容:(1)词牌:《鹊桥仙》(2)题目: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3)上片:牛郎织女传说,忠贞不渝爱情。

(4)下片:赞美爱情,感慨人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鹊桥仙》的意境,并对其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长恨歌》、《雨霖铃》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鹊桥仙 纤云弄巧》教学设计

《鹊桥仙 纤云弄巧》教学设计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秦观的《鹊桥仙》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中的第四篇诗歌,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一、教学目标1、落实有效教学的任务:了解有关词的基本常识,能准确理解词的基本内容。

2、感受美好事物的魅力:从细读文本入手,挖掘词的品质内涵,赏析婉约蕴藉、余味无穷的风格,体会独出机杼、高卓不群的意境。

3、知识与生命深度共鸣:体会词句中含蕴不尽、深沉悠长的情绪,获取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并以之观照化育自己的生活生命。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秦观的《鹊桥仙》是一首写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故事的婉约词。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同类题材的古诗词?预设: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其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七夕》秦观这首“七夕”词,与其他同类诗词抒写离情别恨不同,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秦观所使用的这个《鹊桥仙》词调,为五十六字,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

鹊桥仙(欧阳修)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

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

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

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

(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先读顺,再读懂意思,把握词的内容。

2.学生自由诵读1-2遍后,请同学起来展示!3.老师指导并范读:把握婉约词的整体风格特征:婉约含蓄,情意悠长;抓住本词能体现词句感情的关键词,读出应有的情绪:“恨”“胜”“忍”“岂”。

4.这是一首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的词作。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案及练习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案及练习

【教学目标】1、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2、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经,和你们一样,坐在这样端正的课堂,却痴迷着抽屉里满是风花雪月的诗词,因为里面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愁别恨,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悲欢离合,浪漫的爱情和经典的诗词一结合,便仿佛有了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深陷其中,魂牵梦萦。

这种感觉或许能在今天这节课上和同学们产生共鸣。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二、诵读词作,整体感知学生读先读顺(扫字词障碍),再读懂意思(扫词句障碍),把握词的内容学生自由诵读了1-2遍后,然后请一个同学们起来示范读设问:词作里面有故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提示:抓写事情的词语:暗度;归)(板书: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哪几句是写相会的情景的?(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情:柔情似水)(板书:纤云飞星金风玉露;柔情)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相会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和评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具体鉴赏(一)鹊桥上的爱情——唯美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再读一遍,然后思考问题:词人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你觉得他们的“一相逢”,“胜”在哪呢?(提示学生上一步的板书中切入,即抓住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分析)预设生成:“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

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幻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

衬托了人物:衬托了织女的美好巧慧,她似乎在为爱人的到来作着精心的准备,她沉浸在爱的甜蜜中,欢愉的心情了然可见。

“飞星传恨”:飞星可以解为流星,流星划过夜空,不时闪过长长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纤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衬托了情感:“传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体现象,词人赋之以情感,写出了相会的牛郎织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

“银汉迢迢暗度”:银河之宽阔,相隔之遥远,暗衬相思之苦,相见之难“金风玉露”:即秋风生起,白露为霜时节,以“金”、“玉”相饰赋寒凉季节以吉祥的喜庆(举例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吉庆,祥和)写出了情感的珍贵真挚纯洁“柔情似水”:情深意重,缱绻美好“忍顾鹊桥归路”:这真像柳永雨铃霖中“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结语:鹊桥上的相逢,我们看到的是温馨浪漫,流光溢彩,相爱的人情深意长,景美,人美、情美,成就着这个古老爱情故事的唯美,难怪秦观感叹: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案教学设计课...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案教学设计课...

•[阅读次数:2298]教学目的: 1、了解宋词的基础知识及作家经历。

2、领悟词中深远而优美的意境,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词的意境的领悟和词的背诵。

教学方法:讲读与背诵结合所需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鹊桥仙秦观一、关于宋词:词产生于唐...•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人教版高二必修导学案)[阅读次数:5016]【教学目标】 1、品味词表现出来的各种情感。

2、领悟词的艺术技巧。

3、了解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词中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1、李煜①初名从嘉,字重光,别号钟隐,钟山隐士。

②长相: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阅读次数:860]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李煜词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4、品味秦观词的情致理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词。

前面一首我们一起学习,后面一首同学们自学。

先...•词七首:雨霖铃、虞美人、鹊桥仙、声声慢、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人教版高二必修)[阅读次数:7717]教学目标1.了解词这种文学体式。

粗知一些格律,并能读出词的韵律美。

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感受、品味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鉴赏能力。

3.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4.感受作者情感,接受艺术熏陶,提升自身人...•[阅读次数:2191]在诵读中感受诗歌之美―――《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的比较教学 ...•鹊桥仙(人教版高二选修)[阅读次数:3596]《鹊桥仙》教案教学目的:1学会诵读古典诗词。

2把握秦观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这是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设计第1篇一、《鹊桥仙》(秦观)教学设计课题:一样别离另样情——《鹊桥仙》(秦观)时间:20xx—3—7周四第六节授课班级:高二(20)班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比较、引导、讨论。

二、教学构想:《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关于本词教学,首先确定宋词鉴赏的依据: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朱光潜《诗论》)。

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教材又是选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

教学过程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的程序进行。

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本节课力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运用材料比较讨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朗诵教学和比较阅读。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诗词对照,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比较阅读。

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结秦观在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和高远的格调等不一样的情趣。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鹊桥仙(纤云弄巧)》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鹊桥仙(纤云弄巧)》教案

《鹊桥仙(纤云弄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鹊桥仙(纤云弄巧)》全文,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o通过文本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o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结构、情感等多个角度深入解读古代诗歌。

2.过程与方法:o采用诵读、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o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把握诗歌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o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意表达,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o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爱情的忠贞不渝和超越时空的执着,理解爱情的伟大与美好。

o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爱情哲理,体会诗歌中爱情的忠贞不渝和超越时空的执着,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去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忠贞爱情和美好情感。

”2.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讲解:简要介绍秦观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作为北宋著名词人的身份和成就,以及《鹊桥仙》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为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3. 初读感知•学生诵读:学生分段诵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概括诗歌大意,提炼诗歌的主旨,初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4. 文本细读与分析•语言品味:选取诗歌中的精彩语句,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生动。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比喻等,以及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例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一句,通过拟人手法,将云彩和星星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桥仙
教学目标:
了解《鹊桥仙》不落窠臼的构思,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所表达的词人对爱情的与众不同的看法。

教学重点:
知人论词,理解词人的特殊情感;词人以写相逢讴歌了真挚、纯洁、坚贞的爱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词人丰富的想象力、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方法:
合作式教学、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虞美人》。

复习词的基本知识。

“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充满神话色彩的浪漫节日,自南北朝至今,已缠绵悱恻地流传千年,永无休止。

哪位同学来向大家分享一下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

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

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爱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

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

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作受苏轼影响,也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影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

三、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

明确:词的上片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

两片的结构相似,都可以分为两小层:前三句是宾,要读得轻些;后两句是主,可稍稍重读。

全词四小节又类似律诗中的起、承、转、合,读时须有与此相应的语气,有鲜明的层次感。

最后一小层即“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是这首词的主旨句,读此句须放慢速度,声音要柔和些,且有余韵——这虽是誓言,却当视为两位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读成山盟海誓的语气,就没有余味可寻了。

2、全班齐读。

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

四、品味意境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片片云彩变幻着花巧,银河两岸,牵牛织女星光闪耀,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烦恼。

只有这个七夕之夜,才能渡过辽阔的银河。

)写的是这对情侣在奔赴见面地点的路上,的确是语浅而淡,但仔细想想,却又很有情味。

词中先写出人物形象:织女是纺织能手,善织云锦,所以用“纤云弄巧”写她,可想象她是穿着自织的锦衣去会见她丈夫的。

再写处在银河两边的牵牛织女两星闪烁不停,似乎流露出终年不得相见的无限怅恨,只有七夕才得相聚倾诉衷肠。

暮色漫天,星光微明,长途跋涉,终得一见,匆匆复匆匆,怎不令人愁绪万千。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在这金风玉露时节的一刻相逢,就胜过人间无数次相见)这是情节的发展,写鹊桥相逢。

如果是好作艳词的作家,在这个地方定会不惜笔墨大肆渲染;而本词只有这么简单的两句:一句说相逢的时令,一句说这样的秋夜一见,已胜过了人间普通男女的日夜厮守。

值得品味的是“金风玉露”一语,它不单是指秋天的风露,我们尽可放开去想——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洁的爱情!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温柔的情意,如流水般缠绵;美好的相聚,似梦境般短暂。

怎忍心去回顾孤独的鹊桥归路。

)写的是这对情侣相会时的心情。

“柔情似水”着重写情态,托情于物,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的水,含微波荡漾,长流不断之意。

“佳期如梦”着重写心态,极言相会之不易,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了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平日他俩只能在梦中相见,此时真的相会,却又“乍见翻疑梦”了。

作者的同时代人晏几道有句云:“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可见这是久别重逢后人们常有的心态。

但这毕竟不是梦中,因为归路就在身后,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

才相见又分离,一次短暂的相见却又是此后长久别离的开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无限惜别之情,无限幽愁怨恨尽在此言之中。

问题设计:词读至此,我们明不明白,“胜却人间无数”的究竟是什么?
4、“两情若是长久时,又且在朝朝暮暮!”这是词的结句,写两位主人公的心愿。

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岂非“胜却无数”的吗?这就是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

至此,词的主旨已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这两句词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提问:这两句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与上阕的哪两句相呼应?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是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它与上片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句议论遥相呼应,使得全词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联绵起伏的情致。

同时,升华了词的主旨,使词的命意超绝。

5、《鹊桥仙》一词情意之洁、格调之高,达到了爱情词的顶峰。

情之所钟,虽然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愿已足矣,何必非每日耳鬓厮磨,须臾不可分离?这种境界是修养高尚的反映,秦观能写出这样的一种爱情名句,有他自身的才情,但客观上也是有一个时代的原因。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婚姻上实行父母包办、一夫多妻,再由于生产力落后、交通不发达,以及封建的礼教、男尊女卑等,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老妻置异县”和“重婚姻、少爱情”的情形。

中国古代士人虽以家庭为基础,但又崇尚兼善主义,他们更多的把光阴用于仕官羁旅,所以日常跟他们接触最多的不是女子,而是他们的同僚、朋友。

中国文人写友情的作品绝对多于爱情,写婚后的也要多于爱情。

五、总结全词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导学与同步训练》和拓展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