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试验报告
液压实训心得

第一篇、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心得体会液压实训心得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心得体会两周时间的液压与气动实习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时间过得真快。
这段时间的液压与气动实习,收获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很多东西。
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也通过实践验证了理论。
刚开始接到老师的任务书时,觉得很容易,但不知道从何下手。
当老师布置完任务,我们小组经过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没有统一的实施方案。
于是,我们各自解说自己的想法和具体方案。
并对试验中用到的液压气动元件了解其原理和结构特点。
最终确定最合理,最简便的唯一方案。
经过实验操作,实验台上摆放着各种元器件,对于我们来讲,眼前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元件,不能用铅笔去连线,必须用气管和接头去连接。
这样对课本上学到的二维图形和符号更加深记忆。
有了实验的经验,我们从一开始了脑袋一片空白,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我们都能按照实验回路图去安装检查排除故障。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收获了实践,升华了理论,完善了自我,提高了能力。
也深刻意识到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是很不够的,要想做一个技能型人才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同时也深刻明白,自己用心,自己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做什么事都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才行。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更努力!王磊2012年9月21日第二篇、液压实训报告液压实训心得重庆科技学院液压传动综合训练报告院(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谭逢友职称2014年12 月27日目录1 实训液压系统一1 液压系统搭接…………………………………………12 电路搭接………………………………………………13 工作原理………………………………………………2 2 实训液压系统二1 液压系统搭接…………………………………………32 电路搭接………………………………………………3 3 工作原理………………………………………………4 3 实训液压系统三1 液压系统搭接................................................6 2 电路搭接......................................................6 3 工作原理 (7)1 实训液压系统一2 实训液压系统二第三篇、液压实训报告液压实训心得认识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了解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组成、原理,能简单判断液压系统的故障原因并做排除。
实验二、液压泵的静态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液压泵性能实验§1 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液压泵的静态特性。
着重测试液压泵静态特性中:①实际流量q与工作压力p之间的关系即q—p曲线;②容积效率ην、总效率η与工作压力p之间的关系即ην—p和η--p曲线;③输入功率Ni与工作压力p之间的关系即Ni--p曲线。
2.了解液压泵的动态特性。
液压泵输出流量的瞬时变化会引起其输出压力的瞬时变化,动态特性就是表示这两种瞬时变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液压泵工作特性测试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本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2 实验原理一、液压泵的空载流量与理论流量液压泵的出口压力为最低时所测到的输出流量叫空载(零压)流量,即在测试回路中,节流阀开口为最大时的流量计中的读数值。
泵的理论流量是不考虑泄漏时,单位时间内输出油液的体积,它等于泵的排量与其转速的乘积。
泵在额定转速下的理论流量常以额定转速下的空载流量代替,因空载时泵的泄漏可以忽略。
额定流量是指泵在额定压力和额定转速下输出的实际流量,它总是小于泵的理论流量。
二、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液压泵的额定压力是指液压泵可长期连续使用的最大工作压力,它反映了泵的能力。
超过此值就是过载。
但不超过规定的最高压力(泵能力的极限),还可短期运行。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是指液压泵在实际工作时输出油液的压力,即油液克服负载而建立起来的压力,它随负载的增加而增高。
在实验中我们以节流阀作为负载,使节流阀具有不同的开口,则泵出口压力就有对应的不同值,在一系列的压力值下,测量出对应不同的流量值,就得出油泵的流量—压力特性:q = f1(p)。
实验油温越高、压力越大,其实测流量值就越小。
三、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总效率----压力特性1.容积效率ηv:液压油泵的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的比值称为容积效率,它表示液压泵容积损失大小的程度。
ην=q/q t=1-q泄/q t=1-(k泄·p/V·n)= f2(p)。
式中:实际流量q=60·Δν/Δt,单位为L/min。
201-液压传动实验报告内容

201*液压传动实验报告内容201*液压传动实验报告内容实验一液压泵拆装一、实验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四、思考题实验报告作业1.齿轮泵为什么不能输出高压油?2.叶片泵与齿轮泵相比,有何特点?实验二液压阀拆装一、实验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阀的拆装可加深对阀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并能对液压阀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阀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阀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阀。
四、思考题实验报告作业1.先导式溢流阀遥控口的作用是什么?远程调压和卸荷是怎样来实现的?2.泄漏油口如果发生堵塞现象,减压阀能否减压工作?为什么?泄油口为什么要直接单独接回油箱?3.试比较溢流阀、顺序阀、减压阀三种压力控制阀的异同。
实验三进油节流调速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节流调速回路的构成,掌握其回路的特点。
2.通过对节流阀和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对比实验,了解二者速度-负载特性,综合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综合液压实验台、计时秒表一个、直尺一个三、实验内容及步骤见讲解四、思考题实验报告作业1.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比较节流阀和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速度-负载特性2.调速阀进出油口反接时,还能不能起到调速稳定性作用?为什么?实验四液压传动系统回路设计与组装实验综合型、设计型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验证和巩固课本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达到理论和实践、实践和科研的密切联系。
静液压试验

静液压试验1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
2 试验依据GB /T6111 -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ISO1167:1996,IDT)3 试验原理试样经状态调节后,在规定的恒定静液压下保持一个规定时间或直到试样破坏。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样应保持在规定的恒温环境中,这个恒温环境可以是(水-水试验),其它液体(水-液体试验)或者是空气(水-空气试验)。
4 试验设备4.1密封接头4.2恒温箱:控温范围:常温—95℃精度:±1.5℃温场均匀性:≤0.2℃加热功率:6KW制冷功率:1.1 KW(选配)其他功率:≤2KW4.3支承或吊架4.4加压装置:压力范围:0.3—14 MPa精度:0.5级5 试验压力的计算5.1试验压力的计算5.1.1测定试样自由长度部分的平均外径和最小壁厚5.1.2根据下面公式计算试验压力P,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单位为MPaP=2σe min/(d em-e min)式中:σ——由试验压力引起的环向应力d em——测量得到的试样平均外径e min——测量得到的试样自由长度部分的最小壁厚单位为毫米(mm)6 试样的状态调节及数量擦除试样表面的污渍、油渍、蜡或其他污染物以使其清洁干燥,然后选择密封接头与其连接起来,并向试样中注入接近试验温度的水,水温不能超过试验温度5℃。
把注满水的试样放入水箱或烘箱中,在试验温度条件下放置表1所规定的试件,如状态调节温度超过100℃,应施加一定压力,防止水蒸发。
除非在相关标准中有特殊规定,试验至少准备三个试样。
表1 试样状态调节时间7 试验步骤7.1管材试样的选取在管材上截取一定长度的被试件,(当管材公称外径d n≤315mm时,每个试样在两个密封接头之间的自由长度L0应不小于试样外径的3倍,但最小不得小于250mm;当管材d n>315mm时,最小自由长度L0≥1000mm。
对于B型密封接头,试样的总长度应保证试样的端面在试验过程中不与密封接头底面发生接触)并去除管材内外毛刺,清理干净。
实验七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

实验七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一、实验准备知识预习思考题1.液压泵的功能和种类 2.液压泵的特性3.液压泵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分别指的是什么?实验基础知识液压泵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把驱动电机的机械能转换成输到系统中去的油液的压力能,供液压系统使用。
液压泵(液压马达)按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出(所需输入)油液体积可否调节而分为定量泵(定量马达)和变量泵(变量马达)两类;按结构形成可以分为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三大类。
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的工作压力是指泵(马达)实际工作时的压力。
对泵来说,工作压力是指它的输出压力;对马达来说,则是指它的输入压力。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额定压力是指泵(马达)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的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超过此值就是过载。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排量(用V 表示)是指泵(马达)轴每转一转,由其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所算得的排出(输入)液体体积,亦即在无泄漏的情况下,其轴转一转所能排出(所需输入)的液体体积。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理论流量(用q t 表示)是指泵(马达)在单位时间内由其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计算而得的排出(输入)的液体体积。
泵(马达)的转速为n 时,泵(马达)的理论流量为 q t =Vn 。
实际上,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是有损失的.因此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
两者之间的差值即为功率损失,功率损失可以分为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两部分。
容积损失是因内泄漏、气穴和油液在高压下的压缩(主要是内泄漏)而造成的流量上的损失。
对液压泵来说,输出压力增大时,泵实际输出的流量q 减小。
设泵的流量损失为q t ,则泵的容积损失可用容积效率ην来表征。
ην =tt t t q q q q q q q 111-=-= 泵内机件间的泄漏油液的流态可以看作为层流,可以认为流量损失q 1和泵的输出压力P 成正比,即q 1 = k 1P式中,k 1为流量损失系数。
因此有ην =Vnpk 11- 上式表明:泵的输出压力愈高,系数愈大,或泵的排量愈小,转速愈低,则泵的容积效率也愈低。
液压柱塞马达出厂检验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液压柱塞马达出厂检验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液压柱塞马达是一种常用于工程机械和工业设备中的液压传动元件,其作用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机械设备进行工作。
出厂检验是确保液压柱塞马达在生产过程中符合标准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质量的必要程序。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液压柱塞马达的出厂检验内容、方法和标准,以及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通过对液压柱塞马达进行全面的出厂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液压柱塞马达进行简要的介绍,包括其作用和应用领域,以及本次出厂检验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解释液压柱塞马达的基本原理,以及出厂检验的内容和标准。
通过分析液压柱塞马达的工作原理和检验标准,可以全面了解该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次出厂检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同时,根据检验结果提出建议和展望,为产品的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目的在于详细介绍液压柱塞马达的出厂检验内容、方法和标准,以及针对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为读者提供对液压柱塞马达质量的评估和了解,同时为生产厂家提供改进和优化产品质量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液压柱塞马达在出厂检验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和要点,为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液压柱塞马达的基本原理液压柱塞马达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元件,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液压力学和机械传动原理。
液压柱塞马达主要由柱塞、缸体、油路和控制阀等部件组成。
在液压柱塞马达中,柱塞是主要的工作部件,柱塞与缸体内壁之间形成密封间隙,油液通过控制阀进入柱塞与缸体间的密封间隙,施加压力使柱塞在缸体内移动,从而驱动输出轴旋转或线性运动。
液压柱塞马达拥有高扭矩密度、起动转矩大、可实现无级变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液压千斤顶检测报告

杆径
行程
额定压力
MPa
检测动力源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表面
( )完好 ( )烤漆脱落 ( )毛刺
外形尺寸
缸径: mm 杆径:
mm
总高: mm
低压检测(保压) 压力:
高压检测(保压) 压力:
上油口检测(保压) 压力:
动压试验
压力:
MPa 保压时间: 分钟
MPa 保压时间: 分钟 MPa 保压时间: 分钟 MPa 全行程试验次数:
( )合格 ( )不合格
( )合格 ( )不合格 ( )合格 ( )不合格 ( )合格 ( )不合格
全行程检测
实际行程
mm
活塞杆动作检测 ( )完好 (
)抖动
结论
( 经检测:
(
)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同意出厂。 )产品不符合设计要求,不同意出厂。
说明:1、本报告为检测现场记录,不得追记。 2、本报告未经检测人员签字无效。
检测人员: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电话:0519-83332238 传真:0519-85286558 常州艾乐森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051985286558常州艾乐森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液压千斤顶出厂检测报告名称液压千斤顶型号数量图纸图号行程额定压力mpa检测用油牌号检测动力源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表面毛刺外形尺寸mm低压检测保压压力
ALS 常州艾乐森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液压千斤顶出厂检测报告
名称 液压千斤顶 型号
数量
图纸图号
缸径 检测用油牌号
心得体会 液压泵性能实验心得体会

液压泵性能实验心得体会液压泵性能实验心得体会液压泵实验报告03120瓦里克xx-7-1一、实验名称:液压泵性能试验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理解并掌握液压泵的主要技术指标;2.通过实验,学会小功率液压泵性能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设备及实验系统原理图:该实验在液压泵性能实验台上进行,主要实验设备及元件包括交流电机、变频器、齿轮泵、溢流阀、油箱、滤油器、流量计、转速传感器、压力表等。
原理图见附图一。
四、实验步骤:1.排量测定:调定驱动电机转速一定,使泵的输入转速保持稳定,测定排出固定液体体积所用的时间,进而计算出流量和排量。
2.压力流量特性:保持泵的输入转速不变,调节出口压力,测定排出固定液体体积所用的时间,进而计算出流量。
去规定出口压力下数值,计算泵的容积效率。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原始数据见附表一、二,整理曲线见附图二。
六、实验小组人员:吴、谢、瓦里克。
附表1:液压泵型号:GPC4-20-130R额定工作压力:25MPa额定转速:3300r/min液压泵排量测定数据记录表:测得泵的排量:20.41mL/r附表2:液压泵流量—压力特性实验数据记录表:油液温度:40⁰C泵在该转速及3.5MPa出口压力的工况下,其容积效率为76.3%。
附图1:附图2:第二篇、液压学习心得与感想液压泵性能实验心得体会液压学习心得与感想班级:xx姓名:xx学号:xx经过了一学期的液压传动学习,在李老师和外教老师harry的帮助下,我充分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在课堂上我们充分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我们团队,相互合作,在遇到问题之后我们查阅资料,请教同学和老师,把每一个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都完善的解决。
一开始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液压,对这门功课一无所知。
我们从最初的元件学起,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元件的名字,更不知道他们的用途,渐渐地我们对液压传动这门课慢慢的厌烦了,甚至到了一种抵处这门课的情绪。
也都有了放弃这门课的打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液压泵的特性试验 在液压系统中,每一个液压元件的性能都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和可靠性。因此,对生产出的每一个元件都必须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试验,以保证其质量。液压泵是主要的液压元件之一,因此我们安排了此项试验。
一. 试验目的 了解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和小功率液压泵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 测试一种液压泵(齿轮泵或叶片泵)的下列特性: 1. 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 2. 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 3.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 4. 液压泵的总效率—压力特性。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包括:额定压力、额定流量、容积效率、总效率、压力脉动值、噪声、寿命、温升和震动等项。其中以前几项为最重要,表2—1列出了中压叶片泵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供学生参考。 表2—1 项目 名称 额定压力 kgf/cm2 公称排量 ml/r 容积效率 % 总效率 % 压力脉动值 kgf/cm2 单 级 定 量 叶 片 泵 63 ≤10 ≥80 ≥65 ±2
16 ≥88 ≥78
25~32 ≥90 ≥80 40~125 ≥92 ≥81
≥160 ≥93 ≥82 表中技术性能指标是在油液粘度为17~23cSt时测得的,相当于采用0号液压油或20号机械油,温度为50℃时的粘度。因此用上述油液实验时,油温控制在50℃±5℃的范围内才准确。
三. 实验方法 图2—11为QCS003B型液压实验台测试液压泵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图中8为被试泵,它的进油口装有线隙式滤油器22,出油口并联有溢流阀9和压力表P6。被试泵输出的油液经节流阀10和椭圆齿轮流量计20流回油箱。用节流阀10对被试泵加载。 1. 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 把被试泵的压力调到额定压力,观察记录其脉动值,看是否超过规定值。测量时压力表P6不能加接阻尼器。 2. 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 通过测定被试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得出它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Q=f(p)。调节节流阀10即得到被试泵的不同压力,可通过压力表P6观测。不同压力下的流量用椭圆齿轮流量计和秒表确定。压力调节范围从零开始(此时对应的流量为空载流量)到被试泵额定压力的倍为宜。
图2--11 液压泵的特性试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3.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 容积效率=理论流量实际流量 在实际生产中,泵的理论流量一般不用液压泵设计时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计算,通过以空载流量代替理论流量。
容积效率=空载流量实际流量
即ηpv=空实QQ 4. 液压泵总效率—压力特性 总效率=泵输入功率泵输出功率
即ηp=入出NN N出=612pQ(KW) 式中 p——泵的工作压力; Q——泵的实际流量。
N入=4.97nMp(KW) 式中 Mp——泵的实际输入扭矩; n——泵的转速。
液压泵的输入功率用电功率表19测出。功率表指出的数值N表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再根据该电动机的效率曲线,查出功率为N表时的电动机效率η电,则N入= N表.η电液压泵的总效率
ηp=电表ηNpQ612
液压泵的输入功率用扭矩仪测出。速度用转速表测出,则N入=2πpMn。 液压泵的总效率 ηp =npQpM
四. 实验步骤 1.将电磁阀12的控制旋钮置于“0”位,使电磁阀12处于中位,电磁阀11的控制旋钮置于“0”位,阀11断电处于下位,全部打开节流阀10和溢流阀9,接通电源,让被试泵8空载运转几分钟,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2.关闭节流阀10,慢慢关小溢流阀9,将压力P调至70kgf/cm2,然后用锁母将溢流阀9锁住。 3.逐渐开大节流阀10的通流截面,使系统压力p降至泵的额定压力——63kgf/ cm2,观测被试泵的压力脉动值(做两次)。 4.全部打开节流阀10,使被试泵的压力为零(或接近零),测出此时的流量,此即为空载流量。再逐渐关小节流阀10的通流截面,作为泵的不同负载,对应测出压力p、流量Q和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或泵的输入扭矩与转速)。注意,节流阀每次调节后,须运转一、两分钟后,再测有关数据。 压力p——从压力表P6上直接读数。
流量Q——用秒表测量椭圆齿轮流量计指针旋转一周所需时间,根据公式Q=tVΔ求出流量Q。 电动机的输入功率N表——从功率表19上直接读数(电动机效率曲线由实验室给出)。 将上述所测数据记入试验记录表(见表2-2)。 五. 实验记录与要求 1. 填写液压泵技术性能指标; 型号规格 额定转速 额定压力 额定流量 理论流量 油液牌号 油液重度
2.绘制液压泵工作特性曲线;用方格纸绘制Q—p、ηpV—p和ηp—p三条曲线。
3.填写试验记录表(见表2-2); 表2-2 数据 序号
测算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被试泵的压力P(kgf/cm2)
2 泵输出油液容积的变化量ΔV(l)
对应ΔV所需时间t(s)
泵的流量Q=tV Δ×60(l/min)
3 电动机的输入功率N表(kW)
对应于N表的电动机效率η电
(%)
泵的输入功率N入= N表.η电
(kW)
4 泵的容积效率ηpV(%) 5 泵的总效率ηp(%)
注:被试泵的压力P可在0—70kgf/cm2范围内,间隔10kgf/cm2取点。每次建议测两次。 4.分析实验结果。 六. 思考题 1.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大于额定压力时能否使用?为什么?
2. 从ηp—p曲线中得到什么启发?(从泵的合理使用方面考虑)。 3. 在液压泵特性试验液压系统中,溢流阀9起什么作用? 4. 节流阀10为什么能够对被试泵加载?(可用流量公式Q=KαpΔ进行分析)。 实验二 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在各种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中,调速回路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运动速度要求较高的机械设备,调速回路往往起这决定性的作用。在调速回路中节流调速回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维护方便,是液压传动中一种主要的调速方法。
一. 实验目的 1.分析、比较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中,节流阀具有不同流通面积时的速度负载特性; 2.分析、比较采用节流阀的进、回、旁三种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3.分析、比较节流阀、调速阀的调速性能。
二. 实验内容 1.测试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2.测试采用节流阀的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3.测试采用节流阀的旁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4.测试采用调速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节流调速回路由定量泵、流量阀、溢流阀和执行元件等组成。通过改变流量阀的通流面积,调节流入或流出执行元件的流量,以调节其速度。节流调速回路按其流量阀类型或安放位置的不同,组成上述四种调速回路,其调速性能有所不同。
三. 实验方法 图2-12为QCS003B型液压实验台节流调速回路性能试验的液压系统原理图。该液压系统由两个回路组成。图2-12的左半部是调速回路,右半部是加载回路。 在加载回路中,当压力油进入加载液压缸18右腔时,由于加载液压缸活塞杆与调速回路液压缸17(以后简称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将处于同心位置直接对顶,而且它们的缸筒都固定在工作台上,因此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受到一个向左的作用力(负载FL),调节溢流阀9可以改变FL的大小。 在调速回路中,工作液压缸17的活塞杆的工作速度v与节流阀的通流面积α、溢流阀调定压力p1(泵1的供油压力)及负载FL有关。而在一次工作过程中,α和p1都预先调定不再变化,此时活塞杆运动速度v只与负载FL有关。V与FL之间的关系,称为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α和p1确定之后,改变负载FL的大小,同时测出相应的工作液压缸活塞杆速度v,就可测得一条速度负载特性曲线。
四. 实验步骤 1.采用节流阀的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1) 测试前的调整 加载回路的调整——全部关闭节流阀10和全部打开溢流阀9,启动液压泵8,慢慢拧紧溢流阀9的旋钮(使回路中压力p6小于5kgf/cm2)。转换电磁阀12的控制按钮,使电磁阀12左、右切换,加载液压缸18的活塞往复动作两、三次,以排除空气。然后使活塞杆处于退回位置。 调速回路的调整——全部关闭节流阀5、7和调速阀4,并全部打开节流阀6和溢流阀2,启动液压泵1,慢慢扭紧溢流阀2,使回路中工作压力p1处于5 kgf/cm2。将电磁阀3的控制按钮置于“左”位,使电磁阀3处于左位工作。再慢慢调节进油节流阀5的通流面积,使工作液压缸17的活塞运动速度适中(40-60mm/s)。左右转换电磁阀3的控制按钮,使活塞往复运动几次,检查回路工作是否正常,并排除空气。 (2) 按拟订好的实验方案,调节液压泵1的供油压力p1和本回路流量控制阀(进油节流阀5)的通流面积α,使工作液压缸活塞杆退回,加载液压缸活塞杆向前伸出,两活塞杆对顶。 (3) 逐次用溢流阀9调节加载液压缸的工作压力p7,分别测出工作液压缸的活塞运动速度v。负载应加到工作液压缸活塞不运动为止。 (4) 调节p1和α,重复(2)步骤。 (5) 重复(3)步骤。 工作液压缸活塞的运动速度v——用钢板尺测量行程L,用微动行程开关发讯,电秒表
记时,或用秒表直接测量时间t。v=tL(mm/s) 负载FL= p7×A1
式中p7——负载液压缸18工作腔的压力;
A1——负载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 将上述所测数据记入实验记录表格2-3。 2.采用节流阀的回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1) 测试前的调整 加载回路的调整——调节溢流阀9,使p6小于5 kgf/cm2,通过电磁阀12的切换,使活塞处于退回位置. 调速回路的调整——将电磁阀3的控制旋钮置于“0”位,电磁阀3处于中位.全部打开节流阀5和关闭节流阀6.再使电磁阀3处于左位,慢慢调节回油节流阀6的通流面积α,使工作液压缸的活塞运动速度适中. (2)、(3)步骤同1. 3.采用节流阀的旁油路接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 (1)测试前的调整 加载回路的调整——同2(1)中的相应部分。 调速回路的调整——使电磁换向阀3处于中位,全面打开节流阀6.然后使电磁阀3处于左位,慢慢调节旁路节流阀7的通流面积α,使工作液压缸的活塞运动速度适中. (2)同1(2)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