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核心考点复习——用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的方法 解决问题

2 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也பைடு நூலகம்阳澄湖大闸蟹上市旺季。 张阿姨买了4 只大闸蟹,黄阿姨买了6 只大闸蟹,每只大 闸蟹的价钱相同,这样张阿姨比黄阿姨少花170 元,一 只大闸蟹( 85 )元。
3 一张长方形纸,长20 厘米,宽15 厘米,从这张长方形纸 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出的正方形的面积是(225) 平方厘米,剩下的小长方形的长是( 15 )厘米,宽是 ( 5 )厘米,面积是( 75 )平方厘米。
核心考点专项评价 6. 用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的方法 解决问题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认真填空。(每空3 分,共27 分)
1 【扬州市江都区】
(1) 白兔和灰兔一共有( 40 )只。 (2)白兔比灰兔少( 10 )只。 (3) (40+10)÷2 求的是( 灰兔 )的只数。 (4) (40-10)÷2 求的是( 白兔 )的只数。
二 慎重选择。(每空4 分,共20 分) 1 要知道“朱阿姨买牛奶一共用了多少钱”,还需要的信息是
( B )。 A. 一袋牛奶有多重 B. 一箱牛奶多少元 C. 朱阿姨带了多少元
2 四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80 人,如果从一班调6 人到二班,那 么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四年级一班有( A )人。
A. 46
四 解决问题。(共33分)
1 【开放题】典典一家和邻居们一起参加了“粽叶飘香,品味 端午”的包粽子活动,他们分为两组,第一组包的粽子数比 第二组的3 倍还多6 个,两组共包了146 个粽子。你能提出 一个问题并解答吗?(10分) 问题:(答案不唯一)第二组包了多少个粽子? 解答:(146-6)÷(3+1)=35(个)答:第二组包了35 个粽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目录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1)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3)1、画图形的另一半: (3)2、对称轴的条数: (3)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4、图形的平移 (3)5、旋转三要素: (4)6、图形的旋转 (4)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4)1、数位顺序表: (4)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5)3、比大小 (6)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7)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7)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7)3、常见的数量关系 (7)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8)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8)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9)一、①(和-2×8)÷2=小的数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 (11)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11)第六单元运算律 (12)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6)一、三角形 (16)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8)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20)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
②找对应点。
③连成图形。
2、对称轴的条数: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1、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①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②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的那些好玩又重要的知识点哟!先说运算律这一块儿,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那可是超有用的。
就像变魔术一样,能让计算变得又快又准。
比如 25 + 36 + 75,咱们用交换律,变成 25 + 75 + 36,一下子就能算出结果啦!还有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知道吗?这些律能帮咱们在做乘法计算时省好多力气呢。
小数的认识也很有趣哟!小数点可调皮啦,它的位置一变,数的大小就跟着变。
比如 3.5 和 0.35,差得可多啦!三角形那部分也很精彩!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像自行车的车架就是三角形的,多牢固呀!而且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也很有意思呢!平移就是沿着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绕着一个点转圈圈。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好好掌握它们,数学就会变得超级好玩!稿子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的知识点哟!先来说说认识多位数,数字宝宝们排排队,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大数。
读和写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别把数位弄错啦。
接着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可得认真算,别马虎。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然后是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器可真是个小帮手,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它哟,自己的计算能力也要锻炼。
还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很重要呢,要学会分析题目,找到关键信息,才能轻松解决问题。
数学的世界是不是很奇妙呀?只要咱们用心去学,就能发现好多乐趣!加油哦,小伙伴们!。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背诵概念

四年级数学(下)背诵概念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其中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注意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数位。
个、十、百、千……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计数法。
..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3、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4、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每套衣服218元,可以写成(218元/ 套)。
狮子奔跑的速度是每秒16米,可以写成(16米/ 秒)。
5、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乘几。
★一个乘数乘以几,另一个乘数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积不变。
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6、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强调:加法、乘法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
加法、乘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
7、★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其中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任何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至多有三个锐角。
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一条边的长度大于另外两条边的差,小于另外两条边的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即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
即(a×b)×c=a×(b×c)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a×(b+c)=a×b+a×c 三、减法法则:1、从减法中、总数里减去一部分等于减去这部分的2倍。
即一个数减去另外一个数就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2、减去一个数想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四、除法性质:1、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即a÷b=(a÷c)÷(b÷c)=(a×c)÷(b×c)2、一个数除以几个数的积,可以用这个数依次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即a÷(b×c)=a÷b÷c3、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先除以商中的被除数,再乘以商中的除数。
即a÷(b÷c)=a÷b×c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2)对顶角相等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三线八角中,三角形各边延伸后得到的角与原三角形相应的顶角是同位角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2)对顶角相等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三线八角中,三角形各边延伸后得到的角与原三角形相应的顶角是同位角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景观”这一主题展开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重点知识点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
②找对应点。
③连成图形。
2、对称轴的条数: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①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②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①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③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④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3、比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 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所有知识点包括:
1. 算式与计算
- 算式的认识和理解
- 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2. 数的认识和整数
- 数的认识和读法
- 数的单位和换算
- 数的比较和排序
- 两位数的认识和写法
-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 小数和分数
- 小数的认识和读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 分数的认识和简化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 平方和开平方
- 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 开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5. 方向与位置
- 方向和位置的认识
- 方向与位置的描述和判断
- 方向与位置的运动和图形变换
6. 图的认识和积木
- 图形的基本属性
-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图形的旋转和对称
- 积木的认识和搭建
7. 距离和长度
- 距离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比较和换算
8. 时钟和钟表
- 时间的认识和读法
- 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 钟表的认识和表示
9. 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
-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二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 三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三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10. 数据和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和分析- 数据的统计和预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计算器上的“ON”键表示(),“OFF”是(),“AC”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重点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
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
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
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几边形有几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四舍)、等于大于5(五入)。
4.比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积的变化规律:①一个乘数缩小几倍,另一个乘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乘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如有余数,余数会变)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已知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
(线段图记在头脑里)解法:①(和-差)÷2=小的数小的数+差=大的数②(和+差)÷2=大的数大的数-差=小的数(注:3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线段图记在头脑里)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
(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解法:一、①(和-2×8)÷2=小的数小的数+16(注意不是加8)=大的数②(和+2×8)÷2=大的数大的数-16=小的数二、倒推法先假设大数已经拿8个给了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总数÷2=平均数小数变成平均数是因为得到了8个,要求原来的,那应该把8个减去平均数-8=小数大数同理应该加上8个平均数+8=大数这个方法比较不容易搞错。
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7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如果多6倍,那么应该拿给小数的应该是3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
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5.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画出示意图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第六单元运算律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如:1+2=2+1 1+2+3=2+3+1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如:165+93+35=93+(165+35)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除法也类似)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 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a-b)×c = a×c - b×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三角形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多边形的边数-2)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底和高一定要对应。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精品文档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对数称为数对。
(注意先写列后写行)1.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一般情况下,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列,从前向后数确定第几行。
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如:(4,3)表示第4列第3行或者说第3行第4列。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