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修辞手法(实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堂)ppt课件

精选ppt
8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
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 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 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 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 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精选ppt
9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元代 阿鲁威 原文: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68岁所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
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
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精选ppt
7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
精选ppt
10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 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 史之必然。
精选ppt
11
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 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 “华年”。
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 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 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 的明洁。
《修辞手法》 公开课ppt课件

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 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 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创造 气氛。
夸张的类型 : 扩大的夸张 :
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 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 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 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 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 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 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 脚下踩。
3、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常见修辞手法(教学完整)ppt课件

他是想以自己的“矮”来衬托儿子的“高”,只 要能看见儿子长成参天大树,即使化为一片 枯叶、一滩黄泥,父亲也愿意!“爸,别比 了……好吗?您的个子是弓,儿的个子是弦, 弓总比弦长啊!”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
35
比较
改写
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么都 斤斤计较。
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么大,芝 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 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25
十二、反问:即反诘。用疑问的 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 答案)
例: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 受吗?
.
26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 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例: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
27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 嘏)
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真 消愁愁更愁。(李白)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 ,像……
12
二、比拟: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
13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比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ppt课件

– 博喻。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 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 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 乐手吹箫……
6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 定都是比喻句
•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 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31
下列语句属于借喻的一句是( )
A 这一群红领巾从远处跑过来。 B 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
山环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 样的规模呢? C 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 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木之本。 D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痛打落水狗。
8
比拟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XX人化 或者物化(或:赋予XX以人的或者 物的情态),生动地体现了……的 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
例句: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我, 我不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
9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 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 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
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 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 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7
2、比拟(拟人)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 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 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 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4
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了
6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 定都是比喻句
•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 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31
下列语句属于借喻的一句是( )
A 这一群红领巾从远处跑过来。 B 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
山环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 样的规模呢? C 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 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木之本。 D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痛打落水狗。
8
比拟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XX人化 或者物化(或:赋予XX以人的或者 物的情态),生动地体现了……的 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
例句: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我, 我不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
9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把人直接当物写,或把物直接当人 写,把写人的词语直接描写物,把惯用于写物 的词语用来直接写人。
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 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 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7
2、比拟(拟人)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 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 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 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 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4
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了
常见的修辞手法 PPT课件 (2)

5、题型
练习:拟出对联的下句或上句 1、门前碧水环绕, _屋__后__青__山_巍__峨__ 2、_静_聆__雨__润__绿__草_,笑看风拂红花 3、海到无边天作岸,_山__登_绝__顶__我__为__峰_ 4、发愤识遍天下字,_立__志_读__尽__人__间__书_ 5、门前大路通南北,江__边__小__店__卖__东_西__。
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拟人这表两现手首法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的前形一象首?的请“指绿出荷两”首有诗“恨中”“而荷“”背所西表风现”出,来含的有不诗同人之 情恨“感,荷特表花点露”,了被并伤西作感风简不吹要平动之而分情躲析,藏。基于调荷凄叶怨之低中沉,;似后是一“首愁的热”,
指出下面这首宋词所用的修辞方法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
设问 借代
拟人
借代
修辞训练——借代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对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 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单类 比成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 大的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 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 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 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 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常见修辞手法优秀课件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 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化平淡为生动)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 “乌鸦”(飞机)成阵。
请你续写
露珠(散文诗)
孩子:妈妈,小草哭了。
妈妈:孩子,那不是眼泪。
那是(
)
那是(
)
那是(
)
那是晨雾馈赠的头饰 ; 那是仙女遗落的夜明珠; 那是太阳撒下的七彩球。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 修辞方式。
<1>拟人:把事 物当作人,写出 和人一样的感情 和动作。
例: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 着眼睛。
<2>拟物:把人 当作物来写,使 人具有物的动作 或情态。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 翘上天了。
品味拟人的妙处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 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 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 颜色。
例如 (1)母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 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 不说。 变形:母亲的话象鞭子一样 抽打着他的心,他低着头一 句话也不说。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用比喻、 拟人,
(2)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 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 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使我们
可以使
常见修辞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 点及作用。 2、提高修辞的实际应用能力。
广告修辞大擂台
▪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 1、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 夸张
▪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③表达感情。(化平淡为生动)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 “乌鸦”(飞机)成阵。
请你续写
露珠(散文诗)
孩子:妈妈,小草哭了。
妈妈:孩子,那不是眼泪。
那是(
)
那是(
)
那是(
)
那是晨雾馈赠的头饰 ; 那是仙女遗落的夜明珠; 那是太阳撒下的七彩球。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 修辞方式。
<1>拟人:把事 物当作人,写出 和人一样的感情 和动作。
例: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 着眼睛。
<2>拟物:把人 当作物来写,使 人具有物的动作 或情态。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 翘上天了。
品味拟人的妙处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 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 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 颜色。
例如 (1)母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 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 不说。 变形:母亲的话象鞭子一样 抽打着他的心,他低着头一 句话也不说。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用比喻、 拟人,
(2)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 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 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使我们
可以使
常见修辞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 点及作用。 2、提高修辞的实际应用能力。
广告修辞大擂台
▪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 1、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 夸张
▪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设问答题思路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 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练习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什么是反问
什么是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 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答题思路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或强烈地表 达……的情感。
反复练习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 强烈表 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 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思考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思考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 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 了。
夸张三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PPT课件

骨头,边啃边朝着老百姓狂吠
.
16
神奇的拟人
定义:给事物赋予人的动作、神 态、语言、心理就像童话里的动 物会说话、大笑一样。 结构:本体+动词、形容词(一定 是描写人的) 种类:把非生物拟人化,把生物 拟人化、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
17
拟人
例如:
1、有时开着自己的车从这里路过,总是看到路轨 伸展着生锈的臂膀伸向远方。(「路轨」是本体, 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伸展着臂 膀捅向远方的特征。)
.
9
怎么用好比喻呢?
• 首先要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性。本体和喻体 是可比较的,选择最富可比性的喻体。千万不能 草率从事,随便拿来就用,这样只会笑话百出。
• 其次,还要易懂。有这样一句比喻句:我今天买 了一支钢笔,样子跟潜水艇似的,头尖尖的。这 里的“钢笔”是我们常见的,而“潜水艇”倒是 大家不太熟悉的。这样的比喻就不太好,达不到 运用比喻句的目的。
.
29
定义: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
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
、短语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
称为排比句。)
作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
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
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
楚、描写细腻、形象生. 动之效。
• 再次,使用比喻句还要注意思想感情的正确性。
.
10
怎么用好比喻呢?
• 例如:从走廊的那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 者们像捕获野兽似地扑上前去,照相机的闪光 灯不停地闪烁着。用“捕获野兽”来比喻记者 们围住白求恩,显然是极不恰当的。
• 然后,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对比喻作进一步说 明,以深化文章的主题与作者的表达情感。
.
16
神奇的拟人
定义:给事物赋予人的动作、神 态、语言、心理就像童话里的动 物会说话、大笑一样。 结构:本体+动词、形容词(一定 是描写人的) 种类:把非生物拟人化,把生物 拟人化、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
17
拟人
例如:
1、有时开着自己的车从这里路过,总是看到路轨 伸展着生锈的臂膀伸向远方。(「路轨」是本体, 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伸展着臂 膀捅向远方的特征。)
.
9
怎么用好比喻呢?
• 首先要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性。本体和喻体 是可比较的,选择最富可比性的喻体。千万不能 草率从事,随便拿来就用,这样只会笑话百出。
• 其次,还要易懂。有这样一句比喻句:我今天买 了一支钢笔,样子跟潜水艇似的,头尖尖的。这 里的“钢笔”是我们常见的,而“潜水艇”倒是 大家不太熟悉的。这样的比喻就不太好,达不到 运用比喻句的目的。
.
29
定义: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
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
、短语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
称为排比句。)
作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
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
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
楚、描写细腻、形象生. 动之效。
• 再次,使用比喻句还要注意思想感情的正确性。
.
10
怎么用好比喻呢?
• 例如:从走廊的那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 者们像捕获野兽似地扑上前去,照相机的闪光 灯不停地闪烁着。用“捕获野兽”来比喻记者 们围住白求恩,显然是极不恰当的。
• 然后,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对比喻作进一步说 明,以深化文章的主题与作者的表达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部
分,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
现,但
而 没有联系词,本
体和拟体彼此交融,
,拟体一般
不出现。
拟人修辞手法具体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 (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 形象的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 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句子——课内例一: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作布,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 赞美和喜爱之情。
1.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明喻
2.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
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暗喻
3.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粒粒珍珠。 借喻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
二、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辞格 三、初中生应掌握的程度
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 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 打比方。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明喻 本体+喻词(象、如等)+喻体 暗喻 本体+喻词(是、成等)+喻体 借喻 喻体(本体、喻词均不出现)
(1)他艰难地爬了起来,然后又掸去衣 服上的尘土。 1、他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 开一把折尺,然后又掸去衣服上的尘土。 (2)会场乱哄哄的,可余冰一来,很快 就安静下来。 2、乱哄哄的会场,像是一块揉皱了的绸 子,给余冰的手一抹,现在又恢复到原来 平整的样子。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 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 构成比。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果树人格化,生 动形象地描绘了果树之花争相斗艳的姿态,表达 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赏析句子——课内例二: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 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 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 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 草的喜爱之情(1分)。
否则是不能构成 对比的。
对偶与对比主要在于分析的角度不同。
对偶:从结构上去分析。侧重于结构形式的对 称,要求两两相对,形式整齐,字数相等。 对比:从内容上去分析。侧重于意义上的对立, 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
交叉:前后形式整齐,内容有又相反或相对的 两句话,既是对偶又是对比。
对比修辞手法具体
答题格式:
答:突出李公朴的精神意义,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 效果。
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或者把人 当作物来描写。
1、[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
比 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拟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他长得像他的哥哥。 同类比较
6.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联想想象
7.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8.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
向群等。 列举
比喻修辞手法具体
赏析句子:(课内例一)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 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 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枯
杨比作雕塑,生动形象写出了胡杨死后依
然挺立的悲壮姿态,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
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二、借代:
(定义)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 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 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 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 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
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
比 跑了。
拟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
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练习: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拟句。是的话,属
于比拟中的哪一种?
拟物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拟人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对偶修辞手法具体
答题格式:
赏析句子:
五、对比:
运用对比时,
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比的两种事物
有的人
或同一事物的两 个方面,应该有
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 互相对立的关系,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
朴和谦逊……
(《谁是最可爱的人》)
答: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 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 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课外例二: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
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
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
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拟物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
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拟物
钦差大臣满天飞。 拟物
比喻和比拟 的区别
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
本体,重点在“拟”。即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
之间的相似点,而比拟是凭人的联想和想象。
一个完整的 包括本体、喻体和
比喻可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使抽象 的道理变得具体,使生疏的事物变成熟 悉。总之,它可以化深为浅,使文句形 象生动,通俗易懂。
比喻(举例)
<1>明喻(甲像乙)
例:共产党像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
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喻"猫爪子印")
(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借代
借代修辞手法具体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突出…… 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 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 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 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答: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两位老爷的形 象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于幽默 感,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 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赏析句子——课外例一: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莲花以人 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莲花的美丽,同时 也为后文写种莲人的辛苦埋下伏笔。
课外例二:
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选句出处: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
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就义,他们为信念 而慷慨赴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 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 朗朗的本色。
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八、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扩大 或缩小的描述),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 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 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像纸一样单薄。 例: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 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 《故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 锅。《榆钱饭》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 后一次讲演》
判别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借喻
(1)、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 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 体生动的效果。
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么?
借代种类:
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借代方法: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1、那船带着孩子们在浪花里行进。 2、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
3、小草慢慢长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4、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修辞格就是为了使语言生动活泼、 新鲜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而运用的一 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从结构和作 用上看,各有一定的格式和修辞效果, 故称为“修辞方式”或“修辞手法”, 又称“修辞格”,简称“辞格”。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胡杨人格 化,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 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精神和硬朗的 本色。
四、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 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 起来。
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 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
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 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美无处不在的特点。
课内例: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课外例:
《用岁月在莲上写
诗》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