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适应症
输血适应症禁忌症

成分输血适应症1・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适用于慢性贫血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2. 洗涤红细胞:适用于口身免疫性溶血病、异型血液输注后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更适合于心、肝、肾疾病患者。
3•低温保存红细胞:适用于稀有血型及自身血储存。
4. 辐射红细胞:可有效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宿主病,适用于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的患者。
5. 粒细胞:适用于粒细胞缺乏伴有败血症或威胁生命的感染患者。
6•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障碍所所致的出血患者。
7. 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脏疾病;大量输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烧伤;抗凝血酶III缺乏;血栓性血小板紫瘢。
8. 冷沉淀:适用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A,血管性假血友病);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含量降低(严重创伤、烧伤、手术、感染、DIC、肿瘤)。
成分输血适应症及注意事项一、红细胞1、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这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出血浆后的高浓度缩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的高达0・90 o由于原抗凝保存液被大部分移岀,所含葡萄糖量很少,不能保存,加之红细胞很稠密,输注速度慢,故必须加入适量添加剂才能克服这些缺点。
添加剂的配方有多种,都是特别者剂的红细胞保存液。
它不仅能使红细胞很好地保存, 而且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输注更流畅。
这是目前红细胞成分应用的最佳选择。
适应症:悬浮红细胞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本制品。
注意事项:输注前需要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
必须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慢的现象。
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双头输液器)移入血袋内以稀释并混匀;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输用。
2、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适应症: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一、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1)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或病人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25%。
(2)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带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病人。
血红蛋白>100克/升,可以不输;血红蛋白<60克/升,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60-100克/升之间,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来决定。
(3)血小板,用于病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x109/升,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x109/升,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x109/升之间,应根据出血是否易于控制来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限制。
(4)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PT或PTT>正常值的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病人急性大出血(出血量相当于病人自身血容量的60%),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病史或临床过程表明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二、内科输血指征:(1)全血:用于任何原因引起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80克/升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输注。
(2)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贫血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80克/升,或红细胞比积<0.30时输注。
(3)血小板:血小板数减少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伴有出血表现。
血小板计数<30x109升,或血小板功能低下且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4)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体重为10-15毫升/千克新鲜冰冻血浆。
(5)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的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6)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高血钾症或缺IgA抗原但已有IgA抗体的患者。
医院临床输血适应症指南

临床输血适应症---陆晓柒为了规范指导临床各科室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临床输血适应症。
(一)内科输血指南一、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定值.CCI>10者为输注有效。
三、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四、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五、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六、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七、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
八、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2023年《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2023年《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输血治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临床输血操作,制定了2023年《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该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输血适应症和禁忌证
规范明确了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适应症包括贫血、出血等;禁忌证包括输血反应、感染等。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规范对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临床评估、血
型鉴定、交叉配血等。
输血操作流程
规范对输血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各个环节。
要求在输血全程中加强医护人员的监护,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规范详细说明了输血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方法,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相关的急救技能。
输血记录及处理不良反应的报告
规范要求医护人员对输血记录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报告。
该规范的制定,旨在进一步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临床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规范的要求,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技术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㈠发热反应 输血后15-20分钟开始. 原因 1免疫反应 体内有白细胞或血小板
抗体 2致热原<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 谢产物>污染3细菌污染和溶血 治疗 症状轻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停止输 血及对症处理及过敏治疗
预防 严格消毒,控制致热原.多次输血或经 产妇输注不含白细胞及血小板的血〔洗涤 红细胞.
预防 ⒈有过敏史,输血前给抗过敏药物及糖皮质激素⒉ 对IgA低下或有抗IgA抗体者输不含IgA抗体的血液、血浆 血液制品⒊有过敏史者不能献血⒋献血员采血前4小时禁 食.
㈢溶血反应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症状为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寒 战高热,呼吸困难、头痛、心率加快,以致血压下降,休克.后出现血 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宿主病 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 入有严重免疫缺陷受血者体内后,输入的淋巴细胞增殖并 对受血者组织起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肝炎、腹泻、 骨髓抑制和感染.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加强化疗 或放疗的病人要输入经γ射线辐照除去免疫活性淋巴细胞 的血液成分.
㈧疾病传播 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HIV 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布氏杆菌、梅毒及疟疾等.预防 ①严格输血适应症②严格献血员体检③血制品生产中采用 有效的手段灭活病毒④自体输血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㈨免疫抑制 输血可使受血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及 抗原特异性免疫抑制.免疫抑制与输血的量和成分有一定 的关系.
㈩大量输血的影响 大量输血〔24小时用库存血置换病人 全部血液或数小时内输入4000ml①低体温②碱中毒③暂 时性低血钙④高血钾及凝血异常.临床上有出血倾向及DIC 表现时,应输浓缩血小板.
输血
输血为一替代性治疗,可以补充血 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氧能力、 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凝血功能.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非手术病人(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与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剖腹产PLT ≥80×109/L(50)大手术PLT 80-100×109/L三、血浆输注1、凝血因子缺乏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4、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5、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就是相对安全的6、大量输血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输血适应症

输注红细胞⑴急性失血:①Hb>100g/L不必输注;②Hb<70g/L考虑输注;③Hb在70-100g/L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⑵慢性贫血:①Hb<60g/L并有明显贫血症状者,可考虑输注;②贫血严重,虽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可考虑输注。
⑶不合理应用:①急性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就输红细胞;②Hb>100g/L输注红细胞;③失血量<20%自身血容量输注红细胞;④慢性贫血病因未查明,Hb>60g/L无明显贫血症状输注红细胞。
输注血小板⑴内科:①血小板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②血小板数(10-50)×109/L根据出血情况决定;③血小板数<5×109/L应立即输注。
⑵外科:①血小板数>100×109/L不需输注;②血小板数<50×109/L可考虑输注;③血小板数在(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⑶不合理应用:①血小板数>100×109/L输注血小板;②血小板数在(50-100)×109/L无明显出血输注血小板。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⑴内科: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特别是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②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⑵外科: ①凝血酶原时间(PT)或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大于正常对照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②大量输入库存血引起的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③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
⑶不合理应用: ①用于补充血容量;②与红细胞搭配输注;③用于补充营养;④用于促进伤口愈合。
输注冷沉淀⑴内科: ①治疗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②治疗血管性血友病;③治疗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⑵外科: ①补充纤维蛋白原;②与新鲜冰冻血浆及血小板配合应用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⑶不合理应用:纤维蛋白原>0.8g/L,无出血表现输注冷沉淀。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1、原则上血红蛋白>100g/L时不予以输血;血红蛋白<80g/L时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80—100g/L之间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并在病历中做好分析评估记录。
2、手术患者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0ml),机体代偿,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10~20%(500~1000ml),HCT无明显变化,输注晶体、胶体、代血浆。
失血量20~30%(1000~1500ml),血压波动,HCT下降,加用浓缩红细胞(CRBC),失血量小于30%以下原则上不输全血。
失血量大于30%,可输全血、CRBC及其它种类液体。
晶体/胶体应维持适当比例。
3、积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
对估计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者,争取手术野血被回收,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输血。
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
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适应症
血液科输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
Hb>60g/L不需要输血;
Hb<60g/L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症状或在安静时也有贫血症状时可考虑输血;
血小板减少有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倾向或出血指征时,应考虑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或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地中海贫血:
轻、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无症状时不必输血;
中间型α或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伴有感染、妊娠而贫血显着加重时才考虑输血;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有规律的进行输血治疗,维持Hb在60g/L~70g/L的安全水平。
(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贫血症状严重,Hb<40g/L,或住院后仍有显着血红蛋白尿者,或溶血且病情危急者可一次输注2单位红细胞,症状未缓解,可考虑第二次输血。
(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AIHA患者出现如下症状:
Hb< 40g/L或Hct<,在安静状态下有明显贫血症状;
虽Hb>40g/L,但因急性起病并进展较快,伴有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
出现嗜睡、反应迟钝及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
因溶血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状,
可选择输洗涤红细胞。
输血时要少量多次输注或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5)白血病:一般情况下,
Hb< 60g/L伴明显贫血症状者或Hb>70g/L需强烈化疗者,可根据需要输注红细胞;
血小板计数<20×109/L,或化疗时血小板计数<40×109/L,可考虑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109/L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也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立刻输注浓缩粒细胞。
(6)血友病:主要根据患者自发性出血、关节积血、外伤性出血或手术前后预防出血症状进行预防性输血。
甲型血友病出现轻度出血时,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10~15IU/kg,维持3天;
中度出血时,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20~30 IU/kg,维持3天;
重度出血或大手术时,给予因子Ⅷ浓缩剂,剂量40~50 IU/kg,维持4~14
天或直到伤口愈合。
也可用冷沉淀治疗,常用剂量10kg,或新鲜冰冻血浆,按每毫升血浆内含Ⅷ因子约IU输注。
乙型血友病以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最佳,剂量与因子Ⅷ浓缩剂相同。
用血浆替代治疗时,最好应用因子Ⅸ浓缩剂。
血管性血友病治疗首选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对于血小板计数<20×109/L伴有活动性出血,可能危急生命者,或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者,以及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可选择大量输注血小板,一次可输注两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
若患者体内存在自身血小板抗体,则应进行血小板配合试验,选择相合血小板输注。
(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DIC患者可选择输注新鲜的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15ml/kg,以补充凝血因子。
伴出血症状时,可输注~2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
(9)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浆细胞病的输血:原则上与白血病类似,高粘滞血症较严重时可进行血浆置换。
其他内科输血:
(1)红细胞:当血红蛋白<60g/L或血细胞比容<时可考虑输注红细胞制剂。
对于可能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血浆中某些成分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应给予洗涤红细胞。
(2)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当血小板在10×109/L~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当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在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CCI>10者为输注有效。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
(3)冰冻血浆:各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输注量为10~15ml/kg。
如果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可输注普通冰冻血浆。
(4)白细胞: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
(5)冷沉淀: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
严重甲型血友病患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外科输血:
急性失血少于血容量的20%(相当于失血800~1000ml),经晶体液扩容后,如果循环血容量稳定、HCT≥,则不必输血。
急性失血超过血容量的20%~30%往往需要输血,部分病人可能需要大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血容量)。
急性失血性休克时先给予晶体液20~30 ml/kg或胶体液10~20 ml/kg加温后5分钟内快速输注。
晶体液用量至少为失血量的3~4倍,失血量>30%血容量时可以考虑胶体液,晶体液:胶体液比通常为3:1~4:1。
如果循环血容量接近正常,血红蛋白<70g/L,有明显贫血症状时可考虑输红细胞纠正贫血。
但在扩容恢复心排血量和组织血流灌注后,如果患者较年轻、心肺功能良好,可以不输血。
血小板:受伤或手术中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时,如血小板计数<50×109/L,或血小板计数在50×109/L~100×109/L之间,但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或者手术中出现不可控制的渗血,血小板功能低下时均需输注血小板。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指证为: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出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患者病史或临床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
烧伤外科中,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全身血容量下降,而血液浓缩会导致微循环淤滞,影响组织和器官灌注,临床上出现心排出量下降、血压下降、少尿或休克等症状,因此输注晶体液是首选。
烧伤早期也不宜将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或促进伤口愈合剂,在后期治疗中因凝血因子损耗可以考虑输注补充,也可用于大面积烧伤时的各种凝血因子补充。
烧伤患者短期内不会出现严重贫血,但治疗后期,在血红蛋白<70g/L或HCT<且供氧不足时可考虑输血,且以红细胞为主。
红细胞制剂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妇产科输血:
妇女怀孕时,由于妊娠产生的生理改变,产妇大出血时,低血容量休克临床特征并不明显,除非失血量相当大,才容易判断。
因此,准确判断失血量是诊断治疗的关键。
一般根据检验报告中血红蛋白每下降1g,估计失血量大约400~500ml,或者根据红细胞计数每下降×1012/L,Hb下降3~4g。
也可根据临床实际测量丢失血量与估计的失血量,并结合病人临床表现估计总失血量。
对于此类产妇急性失血输血时,要考虑由于妊娠期血液学的改变导致纤溶系统受到抑制,血栓形成变得容易,需要用晶体液维持血容量,同时预防DIC。
也可用肝素等阻断凝血,预防产妇DIC。
一旦出现DIC,在早期不考虑输注冷沉淀或浓缩血小板等血液制剂,以防血液的凝集加速。
紧急输血时可直接选用与受着相同血型的红细胞,亦可用O型红细胞,输血同时应同步进行交叉配型,确认所输血液相合性。
输血的同时继续补充血容量,确保达到估计失血量的3倍,而且大量输
注库存血前要预温,必要时可加压输注。
当PT或APTT延长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时,可输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
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可输注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一般控制产科DIC出血时很少输用血小板,一次性快速输注3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临床效果较好。
妇产科的妊娠合并慢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血,只有当Hb≤50g/L,持续时间<36周;Hb≤60g/L,持续时间>36周;Hb在50~70g/L之间,持续时间<36周,有缺氧证据;或者Hb在60~70g/L之间,持续时间>36周,有缺氧证据时,才考虑选择红细胞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