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海睡了》课文教案

《大海睡了》课文教案

《大海睡了》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大海睡了》。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大海在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3)能够认读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播放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兴趣。

(2)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大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安静、耐心地倾听和观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和谐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大海睡了》。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在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3)认读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大海睡了》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分角色朗读道具(如小鱼、海浪等头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播放大海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宁静与美丽。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成小组,互相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大海睡了》。

(2)家长协助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大海在夜晚的美丽景象。

2. 拓展作业:(1)学生可以选择一幅大海的图片,用自己的想象力为其创作一个故事。

《大海睡了》教案

《大海睡了》教案

《大海睡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聆听和演唱《大海睡了》,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大海休息的情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引导幼儿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海睡了》,理解歌曲的含义。

难点: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大海睡了》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2. 教学道具:海浪、小船等模型。

3.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大海睡了》,让幼儿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教学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大海睡了》,教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感受歌曲的优美。

3. 歌曲理解:教师通过展示海浪、小船等模型,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歌曲中大海休息的情景。

4. 歌曲演示: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歌曲中的动作,如模仿海浪摇曳、小船摇摆等。

5. 歌曲练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曲练习,要求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大海睡了》的优美旋律和海休息的情景。

五、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大海睡了》,注意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感受歌曲的优美。

2. 家长引导幼儿描述歌曲中大海休息的情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家长鼓励幼儿参加家庭音乐活动,如唱歌曲、弹奏乐器等,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幼儿对歌曲《大海睡了》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

2.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参与度和合作意识,鼓励积极表现的幼儿。

3. 评估幼儿对歌曲中大海休息情景的理解和想象力发展。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演唱歌曲《大海睡了》,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歌曲中的大海、小船等角色,增强幼儿的表现力。

3. 结合绘画活动,让幼儿绘制歌曲中的场景,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造力。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精选12篇)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精选12篇)

《大海睡了》教学案例(精选12篇)《大海睡了》篇1一,导入激发兴趣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胸怀真宽大,江河可容下.潮涨幕就落,风起掀浪花.2, 生回答,师随机板书:大海3, 师:(1)你们见过大海吗生:见过(2)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学生自由回答)(3)你们说的都是白天的大海,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大海边看一看白天大海的美丽景象.4, 课件出示:白天大海的美丽景象【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伊始就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让他们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5.师描述:一望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浪花翻滚,气势大极了.那么,你想看看深夜里熟睡的大海吗(映示深夜的大海图)6.师配乐范读课文.【月光下宁静的大海画面,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以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为学生感受大海夜晚的美创设了情境.】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诗.(板书:9,大海睡了)二,自读诗歌,读准读畅1.你喜欢这首诗吗请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句话.2.指名说说共有几句,请两名学生分别读第一,第二句.3.学生评价,正音:背(bēi )着不闹(nào)睡(shuì)觉(jiào)4.读整首诗,读出停顿.【把诗句读准,读畅是读好的前提.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读得不够到位的音,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三,理解课文,美读课文1.大海睡着后是怎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映示画面,指导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画面,感受大海的宁静和美丽.2.夜晚的大海多静啊!你能读好第一句吗⑴练读这一句.⑵指名读,评议.师相机描述: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嬉闹了.大海就像一位年轻的母亲,安静地睡着了.⑶各自读好这一句.3.读好第二句.⑴妈妈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想一想,然后告诉大家吗相机理解"抱着,背着".⑵大海也像妈妈一样,哄着自己的宝宝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⑶带着这一份温馨的感觉各自练读第二句.【把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基调,训练语感.】⑷表演读第二句.⑸师映示画面并指点:圆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大海妈妈的臂弯睡着了.大海妈妈也哄着孩子睡着了,发出轻轻的,均匀的鼾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想象呀!4.连起来读这两句.5.配上音乐齐读.6.试着背诵这首诗.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巩固生字读音,给生字组词找朋友.2.自学生字书写笔顺,逐个书空.3.交流学习心得.你记住了哪个字,把方法说给大家听;提醒大家哪儿书写时特别要注意.4.师指点:"她"的第一笔是撇点,不能写成两笔;"月"字第一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5.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五,发挥想象,描绘画面布置课外作业:充分发挥想象,仿照课文插图,画一幅题为"大海醒了"的画.【从画面到文字,再从文字到画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想象为媒介,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了对知识的综合.】《大海睡了》教学案例篇2(课前播放《小螺号》。

课文《大海睡了》的优秀教案

课文《大海睡了》的优秀教案

课文《大海睡了》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大海睡了》。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大海的美丽和安详。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海的想象和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学会平静、安宁的心态,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激发学生对大海的想象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播放等方式,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海睡了》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海的美丽和宽广。

(2)引导学生思考:大海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2. 学习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安详。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理解课文的意境。

3. 讨论与交流:(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欣赏与想象:(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大海。

(2)展示学生的画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大海睡了》教案设计

《大海睡了》教案设计

《大海睡了》教案设计《大海睡了》教案设计「篇一」教学思路: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

文章采用充满童趣,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金色海滩的美丽,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美、大海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海、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不过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环保意识,加之语言能力有限,让他们一下子说清“怎样爱护”不算难,但要说清“为什么爱护”却不容易,让他们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上就更不容易。

但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好表现,情绪易调动。

因此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意境美、语言美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宗旨,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倾听、表达与交流。

因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情境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歌唱、各种、金色、上面”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爱大海、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4.感受大海的美丽,使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理解“我”为什么喜欢海滩的原因。

教学难点:感受大海的美丽,使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初步培养学生爱大海、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认读词语大海金色沙子上面歌唱各种捡贝壳(开火车――齐读)2.书空“海”的笔顺3.引读第一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家住在,家门口不远,是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大海的风光无限美丽,吸引了无数小朋友的目光,今天邵老师就要带大家去大海边看一看,玩一玩!(课件展示大海的美丽画面)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又松又软”(沙子)(1)出示“又松又软” (指名读)(2)玩过“又松又软”的沙子吗?有什么感觉?(3)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读读这个词语,读出“松”“软”的感觉(指名读――齐读)2、出示整句话请你们把“又松又软”这个词语请到句子当中读一读!(指名读―齐读)3、假如你也来到了这铺满又松又软的沙子的海滩上,你会想干什么呢?4、书中的小作者也和你们一样,被这金色的海滩迷住了,他飞奔着来到沙滩,你看看他想干什么?出示:“我们躺在上面,听大海哗哗地歌唱。

《大海睡了》0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大海睡了》0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大海睡了》0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大海睡了》01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大海睡了》,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海的宁静与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大海的宁静之美。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鼾声”“明月”“星星”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2)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大海波涛汹涌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对大海的印象。

(2)教师引导:大海不仅有波涛汹涌的时候,也有安静沉睡的时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大海睡了》,看看夜晚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睡、闹、夜、觉、她”等生字的读音。

3、精读诗歌(1)学习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引导学生思考:风儿和浪儿平时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不闹不笑了?让学生体会大海在深夜里安静下来的情景。

(2)学习第二句“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提问: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你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吗?讲解“鼾声”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大海睡熟时的宁静。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边读边想象大海睡了的画面。

4、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夜晚的景色,与大海的夜晚进行对比。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多篇)

《大海睡了》教学设计(多篇)
4、风儿追逐着浪花,浪花奔跑跳跃,发出阵阵欢笑。白天的大海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娃娃,玩得多高兴呀!到了夜晚,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认真看仔细听。谁来说说,到了夜晚,大海怎么了?(板书:睡shuì)大海睡了,多安静呀!一起读一读“大海睡了”。
3、听,大海向我们走来了。(播放海浪声)你听到了什么?
小耳朵可真灵敏,听到了好多声音。海风呼呼地吹着,“风声”。海浪哗哗地冲击着海岸,“潮声”。还有浪娃娃的“笑声”。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声音,“鼾声”,你听过吗?爸爸睡熟了,呼噜呼噜……这就是“鼾声”。这么多声音呢,再来读一读:“风声、潮声、笑声、鼾声”。
(2)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感觉大海像谁呢?(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3)对呀,能躺在妈妈的怀里多舒服呀!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三句(点击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1)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听:(课件点击潮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呀?(这就是轻轻的潮声。)这轻轻的潮声呀,像什么呀?鼾声是怎么样的?(模仿)指导柔柔的,轻轻的,别吵醒了大海。生:齐读。
(3)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
3、(点击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指导朗读第二句:
(1)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看看大海睡觉以后的样子(课件出示夜景),你看"大海怎么抱着明月的?大海是怎么背着星星呢?(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星星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一二组读她抱着明月,三四读她背着星星。师问:(对一二组学生)大海抱着你呢,明月,什么感觉?(对三四组学生):小星星们,大海背着你们呢,什么感觉呀
(2)小结:圆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忱着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地鼾声。

课文《大海睡了》的优秀教案

课文《大海睡了》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大海睡了》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大海睡了》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4. 发挥想象,描绘出大海睡觉的样子。

5. 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和平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大海睡了》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

3. 诗歌朗读的技巧。

4. 想象力的培养。

5. 情感态度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大海的特点。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拼写。

4. 想象与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大海睡觉的样子。

学生互相分享,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复习课文内容。

2. 诗歌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给予评价。

3. 拓展活动:教师出示与大海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诗歌。

学生分享作品,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和平,保护大自然。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大自然、珍惜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诗歌朗读的表现。

4. 学生创作诗歌的想象力。

5. 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1. 课文《大海睡了》课件。

2. 大海的相关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听潮声同时看图
/i?ct=5033=%B4%F3%BA%A3&in=22745&cl=2&lm=-1&pn=87&rn=1&di=18521512755&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1、合作学习。学生自己组合,就解决某一问题进行学习合作,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
胸怀真宽大,江河可容下。潮涨幕就落,风起掀浪花。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
3)、数数课文有几句话,初步体会大海的美。
二、教学课题
使学生了解大海晚上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大海白天和晚上景色图或录象片,在中搜索《大海睡了》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收集查阅有关大海的资料。
一、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教学中,我用课件把“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相映成趣的句子相应的出示在美好背景的屏幕上,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再现大海图片与文字浑然一体的画面,又呈现全诗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特征。让学生在学习诵读品味揣摩过程中,感受逼真的情景,领悟美妙和谐的意境。同时品析词句,体味语言美。学习美读课文,进入意境中,通过“笑”、“闹”、“她”、“睡觉了”、“鼾声”等词语体会诗的语言中,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断加强。
四、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学科融合将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除了教师范读时进行音乐的渲染,创设了静谧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夜晚大海的美景外,在课外延伸时还布置了画一幅“大海醒了”的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把诗、画巧妙地融为了一体,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艺术的美。另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感悟语言文字,更能让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对大海夜晚沉静之美的感受。我们的学习主要由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大海产生切身体验。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i?ct=5033=%B4%F3%BA%A3&in=1216&cl=2&lm=-1&pn=55&rn=1&di=42853372335&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2、生回答,师随机板书:大海
3、师:(1)你们见过大海吗?生:见过
(2)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生自由回答)
【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伊始应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让他们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3)你们说的都是白天的大海,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大海边看一看白天的大海。
(1)为什么说她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2)指名说,加上动作
(3)看图加深理解
(4)读了这两行诗,你觉得大海象谁?
大海象妈妈
a妈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想一想,然后告诉大家吗?相机理解“抱着、背着”。
b海也像妈妈一样,哄着自己的宝宝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把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基调,训练语感。】
(3)发现了什么?里是轻声
3、读整首诗,读出停顿。
【把诗句读准、读畅是读好的前提。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读得不够到位的音,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三、理解课文美读课文
1、刚刚我们看了白天的大海,波澜壮阔、惊涛拍岸、千姿百态。那夜里的大海又是怎么样的呢?
(1)课件出示:风儿不闹了
师:潮声怎样?(轻轻的)那我们也应该怎样读?
⑸师映示画面并指点:圆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大海妈妈的臂弯睡着了。大海妈妈也哄着孩子睡着了,发出轻轻的、均匀的鼾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想象呀!
指名读
齐读
加上动作读
3、齐读全诗
4、练习背诵
四、句式迁移,拓展延伸
1.多么宁静的大海啊!你能想象一下早晨睡醒后的大海是怎样的吗?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9、大海睡了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大海睡觉了
六、教学反思
《大海睡了》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诗歌语言优美,富于想象,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从而指导学生朗读好诗歌呢?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制定了这3个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3、指导开展大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上完了这一课,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如下反思:
/i?ct=5033=%B4%F3%BA%A3&in=14770&cl=2&lm=-1&pn=36&rn=1&di=32358115758&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惊涛拍岸)
/i?ct=5033=%B4%F3%BA%A3&in=12335&cl=2&lm=-1&pn=44&rn=1&di=31759676688&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波澜壮阔)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第一句)
(2)指名读第一句话
师: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怎么知道大海睡觉了?这就叫风平浪静
师: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晚上的大海(课件出示)
/i?ct=5033=%B4%F3%BA%A3&in=13127&cl=2&lm=-1&pn=41&rn=1&di=2793394278&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了解晚上大海的美丽景象,风平浪静、明月高悬。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材分析
《大海睡了》是语文苏教版第一册中的一首诗歌。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i?ct=5033=%B4%F3%BA%A3&in=25193&cl=2&lm=-1&pn=137&rn=1&di=7743970503&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i?ct=5033=%B4%F3%BA%A3&in=20124&cl=2&lm=-1&pn=28&rn=1&di=42487221693&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波涛汹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