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 期末复习 北邮
北邮《现代通信网》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阶段作业汇总

北邮《现代通信网》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阶段作业汇总现代通信网-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所谓通信系统就就是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递信息的系统,也叫电信系统。
2、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构成要素就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与交换设备。
3、若按服务范围分,电话网通信网可分为本地网、长途网与国际网。
4、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形、星形、复合形、总线形、环形及线形、树形。
5、未来的通信网正向着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与个人化的方向发展6、电话通信网通常由用户终端(电话机)、传输信道与交换机等构成。
7、我国电话通信网由长途电话网(长途网)与本地电话网(本地网)两部分组成。
8、二级结构的本地网,有分区汇接与全覆盖两种结构。
9、按组成路由的电路群的个数,路由可分为直达路由与汇接路由两种。
10、路由选择计划有固定选路计划与动态选路计划两种。
11、动态选路方法有时间相关选路(TDR)、状态相关选路(SDR)与事件相关选路(EDR)三种。
12、 B-ISDN的业务分为两大类,分别就是交互型业务与分配型业务。
13、 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采用异步转移模式(ATM)。
14、 ATM交换包括VP交换与VC交换。
15、 ATM协议参考模型的三个平面包括用户平面、控制平面与管理平面。
16、 ATM交换的缓冲排队方式有输入缓冲排队方式、输出缓冲排队方式与中央缓冲排队方式。
17、TCP/IP协议就是IP网络的基础与核心。
18、宽带IP城域网的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
19、路由器按位置划分有核心路由器与接入路由器。
20、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口(SNI)与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与传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21、接入网的业务节点接口主要有两种,模拟接口(Z接口)与数字接口(V5接口)。
22、根据传输设施中就是否采用有源器件,光纤接入网分为有源光网络 (AON)与无源光网络 (PON)。
北邮《计算机通信网》期末复习题(含标准答案)+阶段作业汇总

北邮《计算机通信网》期末复习题(含标准答案)+阶段作业汇总计算机通信网练习题一、填空题:1.在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送。
其主要结构由包头、数据、包尾构成。
2.通信使用的三种交换方式为电路交换、存储转发、分组交换。
计算机通信一般不使用存储转发方式3.数据双向传输不能同时进行的通信模式叫做半双工通信,双向传输可同时进行的通信模式叫做全双工通信。
4.计算机网络使用的传输媒体有(举例):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红外线、无线电波等。
5.异步传输传输单位为字节,并以起始位和停止位作为分隔。
6.标准RS-232-C采用25脚梯形插头座连接,并以—3V~—15V电压表示逻辑“1”。
7.三种数字信号调制解调方式的依据是波函数的三要素,即:振幅、频率、相位。
8.数字信号的三种调制方式为振幅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9.计算机局域网分类按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
10.使用层次化网络模型,可以把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简化,使其容易理解并容易实现。
11.TCP/IP协议栈可分为四层,分别为:主机到网络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应用层;SMTP协议位于应用层。
1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服务功能是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13.IEEE802.3规定一数据帧的长度应为64字节到1518字节之间。
14.IEEE802.3建议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有: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和冲突检测(CD)。
15.局域网技术中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主要有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令牌总线技术、令牌环型网技术三种。
16.在数据报服务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数据报选择路由,在虚电路服务中,网络节点只在连接建立时选择路由。
17.通常路由选择算法分为两大类,分别为静态路由选择和自适应路由选择。
18.按IP地址分类,地址:160.201.68.108属于B类地址。
19.IP地址分五类,即A、B、C、D、E类,其中D类属多址广播类地址;IP地址127.x.x.x属于本主机地址,用于本机内通信;TCP协议的80端口由因特网的HTTP协议使用。
北邮-数据通信作业 100分

阶段作业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打“√”,否则打“×”]1.数据链路与数据电路是一回事。
(×)2.国际电报2号码是5单位代码。
(√)3.信号码元与传输代码总是相同。
(×)4.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传输信道为狭义信道。
(×)5.数据通信系统中的DCE一律为调制解调器。
(×)6.数字数据传输也是一种基带传输。
(√)7.X.51建议比X.50建议用得多。
(×)8.常用的MQAM有4QAM、8QAM、16QAM等。
(×)9.MQAM中M指的是星座图上的点数。
(√)10.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基带形成滤波器对应着一个物理设备。
(×)11.X.50建议的复用方式是比特交织。
(×)12.相对调相的参考相位为0。
(×)13.理论上讲,只有横截滤波器N时,才能消除符号间干扰。
(√)14.余弦低通的冲激响应波形有符号间干扰,不宜做为基带形成网络。
(×)15.水平奇偶监督码的检错能力不如二维奇偶监督码。
(√)16.卷积码某一码组中的监督码仅对本码组起监督作用。
(×)17.信息反馈不需要信道编码器。
(√)18.监督码元只对信息位起监督作用。
(×)19.循环码属于非线性码。
(×)20.相对调相比绝对调相的频带利用率高。
(×)21.频带传输系统与基带传输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调制、解调器。
(√)22.数字调频的频带利用率最低。
(√)23.理想低通形成网络是滚降低通形成网络的特例。
(√)24.r越大,纠、检错能力越强。
(√)25.数字数据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X.51建议。
(×)26.二维奇偶监督码的检错能力比循环码强。
(×)27.混合纠错检错不需反向信道。
(×)28.所有分组网的分组平均长度一律选为128字节。
(×)29.虚电路对网络拥塞或故障的适应能力不如数据报灵活。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1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1信息、消息、信号信息是要表示和传送的对象(内容),例如:“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即为一条信息。
信息由消息表示,消息是表示信息的媒体,象语言、文字、图象、符号、声音等。
同一条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消息表示。
例如前面用中文表示的申奥信息也可由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等其他文字表示,也可用不同语言等其他方式表示,这说明信息和消息有密切的关系,但它们并不等同。
消息可分为连续消息和离散消息两大类。
离散消息的可能取值是离散的、可数的,例如文字、符号等都是离散消息。
连续消息的可能取值是连续的、不可数的,例如语音、音乐、活动图象等都是连续消息。
取两种值的离散消息称为二元消息或二进制消息(例如取1,0或1,—1);取值数大于二的称为多元消息或多进制消息。
信号是与消息对应的某种物理量,通常它是时间的函数,例如随着时间变化的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电磁波等都是信号,这种信号统称为电信号。
利用电信号传送信息的通信称为电通信,简称电信。
随时间变化的光(激光)称为光信号,利用光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称为光通信系统。
信号常常由消息变换而来。
传输离散消息的通信系统通常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传输连续消息的通信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
由于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模拟系统不具有的许多优点,所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数字通信的特点可归纳为:1.抗干扰能力强,可消除噪声积累;可消除噪声积累;2.差错可控,传输性能好;3.便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现代计算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加工、变换、存储,形成智能网;4.便于集成化,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5.便于加密处理,且保密强度高。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一般来说,数字通信的许多优点都是用比模拟通信占据更宽的系统频带为代价而换取的。
以电话为例,一路模拟电话通常只占据4KHz宽带,但一路接近同样话音质量的数字电话可能要占据20—60KHz的宽带,因此数字通信的频带利用率不高。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数字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小抄版)

《数字通信原理》一、填空题1、模拟信号的特点是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连续变化,数字信号的特点是2、模拟通信采用__频分制__实现多路通信,数字通信采用__时分制__实现多路通信。
3、PAM信号的_幅度_连续,_时间_离散,它属于_模拟_信号。
4、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_有效性_和_可靠性_两个方面。
5、(PCM通信系统中)A/D变换包括_抽样_、_量化_和_编码_三步。
6、 D/A变换包括_译码_和_低通_两步。
7、波形编码是_对信号波形进行的编码_。
8、参量编码是_提取语声信号的一些特征参量对其进行编码_。
9、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_时间上_离散化的过程,抽样要满足_抽样定理_。
10、量化是将PAM信号在_幅度上_离散化的过程。
11、量化分为_均匀量化_和_非均匀量化_。
12、均匀量化量化区内(非过载区)的最大量化误差为=△/2;过载区内的最大量化误差为13、A律压缩特性小信号时,随着A的增大,信噪比改善量Q_提高_;大信号时,随着A的增大,信噪比改善量14、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有_模拟压扩法_和_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_。
15、A律压缩特性一般A的取值为_87.6__。
16、线性编码是_具有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_。
17、已知段落码可确定样值所在量化段的_起始电平_和_量化间隔_。
18、l=8的逐次渐近型编码器(即A律13折线编码器),判定值共有_127_种,2a3a的判a419、DPCM是对_相邻样值的差值_进行编码的。
20、ADPCM与DPCM相比增加了_自适应预测_和_自适应量化_。
21、PCM30/32系统的帧周期为_125μs _,l= 8时帧长度为_256比特_,l秒传输_8000_帧。
22、PCM30/32系统帧结构中TSo时隙的作用是_传帧同步码和失步告警码_,TS16时隙的作用是_传各路信令码、复帧同步码及复帧对告码__,话路时隙为_ TS1~TS15、TS17~TS31_。
23、抽样门的作用是_抽样_和_合路_,分路门的作用是_分路_,接收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__重建或近似地恢复原模拟话音信号___。
北邮《移动通信系统与原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概述1、个人通信的主要特点是:每个用户有一个属于个人的唯一通信号码,取代了以设备为基础的传统通信的号码。
2、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宽带无线移动技术是: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
3、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有:(1)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3)通信容量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4、移动通信产生自身产生的干扰: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多址干扰。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1、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衰落特性。
2、移动信道的衰落一般表现为:(1)随信号传播距离变化而导致的传播损耗和弥散;(2)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以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一般称为阴影衰落;(3)无线电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得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即所谓多径衰落。
3、大尺度衰落主要是由阴影衰落引起的,小尺度衰落主要是由多径衰落引起的。
4、一般认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项传播的3种最基本的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
5、移动无线信道的主要特征是多径传播。
6、多径衰落的基本特性表现在信号的幅度衰落和时延扩展。
一般来说,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考虑多径效应引起的接收信号的幅度变化;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考虑多径效应引起的脉冲信号的时延扩展。
7、描述多径信道的主要参数:(1)时间色散参数和相关带宽;(2)频率色散参数和相关时间;(3)角度色散参数和相关距离。
P288、相关带宽是信道本身的特性参数,与信号无关。
9、相关带宽:频率间隔靠得很近的两个衰落信号存在不同的时延,这可使两个信号变得相关,使得这一情况经常发生的频率间隔就是相关带宽。
10、相关时间:一段间隔,在此间隔内,两个到达信号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换句话说在相关时间内信道特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北邮通信原理二期末试卷

北京邮电大学2016—2017学年第II 学期《通信原理II》期末考试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8分)1. 与单载波系统相比,下列当中的(1)是OFDM系统的优点。
2. 基站与多个手机通信时,CDMA制式是用不同的(2)来区分多个用户,TDMA制式是用不同的(3)来区分多个用户,FDMA制式是用不同的(4)来区分多个用户3. 下列中,(5)不属于循环码。
4. 若信道的时延扩展远小于信号带宽,则该信道属于(6)信道,此情形下,提高通信可靠性最有效的技术是(7)。
5. 下列中,最应该使用IFFT的是(8)。
6. 若汉明码的监督矩阵有4行,则其码长是(9),生成矩阵有(10)行。
7.使用扰码的主要目的是(11)。
使用信道交织的主要目的是(12)。
8.下列中,(13)是正交码,(14)是伪随机码。
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二.(22分)设X 在,0,1-内均匀分布,令Y 1={ 1,12<X ≤12,14<X ≤123,18<X ≤144,0<X ≤18,Y2={ 1,14<X ≤12,18<X ≤143,116<X ≤184,0<X ≤116。
(1)写出Y 1及Y 2各自的概率分布P(Y 1=i)、P(Y 2=j)以及联合概率分布P(Y 1=i,Y 2=j),条件概率分布P(Y 1=i|Y 2=j),其中i,j ∈*1,2,3,4+;(2)求Y 1及Y 2的熵H(Y 1)、H(Y 2),Y 1,Y 2的联合熵H(Y 1,Y 2),条件熵H(Y 1|Y 2),互信息I(Y 1;Y 2); (3)对(Y 1,Y 2)整体做哈夫曼编码,并求编码后的平均码长。
三.(12分)设有三个带宽为1Hz的AWGN信道,信号功率分别是P1,P2,P3,噪声功率分别是σ12=1,σ22=12,σ32=14。
(1)若P1=P2=P3=54,写出以nat/s为单位的三个信道的总信道容量;(2)若P1=P2=1,P3=74,写出以nat/s为单位的三个信道的总信道容量;(3)保P1+P2+P3=154持不变,求能使三个信道总信道容量最大的P1,P2,P3。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第一章概述1、数据通信——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2、传输代码常用的传输代码有:·国际5号码IA5(7单位代码)——ASCII 码(常在后面加1位奇偶校验码)·国际电报2号码ITA2(5单位代码)·EBCDIC 码(8单位代码)·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7单位代码)3、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数据信号·传输控制器——主要执行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即传输控制),包括差错控制、终端的接续控制、传输顺序控制和切断控制等(完成这些控制要遵照通信协议)。
● 数据电路·传输信道——为数据通信提供传输通道·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综合练习习题与解答》简答题第2题)——是DTE 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接口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来自DTE的数据信号进行变换,使之适合信道传输。
当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时,DCE 是调制解调器(MODEM ),发送方将DTE 送来的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同时变成模拟信号)再送往信道上传,收端进行相反的变换。
当传输信道是数字信道时,DCE 是数字接口适配器,其中包含数据服务单元与信道服务单元。
前者执行码型和电平转换、定时、信号再生和同步等功能;后者则执行信道均衡、信号整形等功能。
● 中央计算机系统主机——进行数据处理通信控制器(又称前置处理机)——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其作用与传输控制器相同。
● 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组成。
● 只有建立了数据链路通信双方才能有效、可靠地进行数据通信。
4、信道类型物理实线同轴电缆双绞线电话网传输信道;数字数据传输信道;5、传输损耗传输衰减=网络的输入端功率-输出端功率;传输损耗:接收发送P P D lg 10=;信噪比:=??? ??噪声信号P lg 10P N S dB ;6、计算机通信网包含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不等于计算机网络,前者明显地参与管理;7、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按代码传输的顺序分)1、并行传输概念——并行传输指的是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作业一、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打“√”,否则打“×”]1.数据链路与数据电路是一回事。
(×)2.国际电报2号码是5单位代码。
(√)3.信号码元与传输代码总是相同。
(×)4.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传输信道为狭义信道。
(×)5.数据通信系统中的DCE一律为调制解调器。
(×)6.数字数据传输也是一种基带传输。
(√)7.X.51建议比X.50建议用得多。
(×)8.常用的MQAM有4QAM、8QAM、16QAM等。
(×)9.MQAM中M指的是星座图上的点数。
(√)10.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基带形成滤波器对应着一个物理设备。
(×)11.X.50建议的复用方式是比特交织。
(×)12.相对调相的参考相位为0。
(×)13.理论上讲,只有横截滤波器N时,才能消除符号间干扰。
(√)14.余弦低通的冲激响应波形有符号间干扰,不宜做为基带形成网络。
(×)15.水平奇偶监督码的检错能力不如二维奇偶监督码。
(√)16.卷积码某一码组中的监督码仅对本码组起监督作用。
(×)17.信息反馈不需要信道编码器。
(√)18.监督码元只对信息位起监督作用。
(×)19.循环码属于非线性码。
(×)20.相对调相比绝对调相的频带利用率高。
(×)21.频带传输系统与基带传输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调制、解调器。
(√)22.数字调频的频带利用率最低。
(√)23.理想低通形成网络是滚降低通形成网络的特例。
(√)24.r越大,纠、检错能力越强。
(√)25.数字数据传输系统中主要采用X.51建议。
(×)26.二维奇偶监督码的检错能力比循环码强。
(×)27.混合纠错检错不需反向信道。
(×)28.所有分组网的分组平均长度一律选为128字节。
(×)29.虚电路对网络拥塞或故障的适应能力不如数据报灵活。
(√)30.虚电路与逻辑信道的概念相同。
(×)31.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开销小。
(×)32.分组长度与交换机的费用成正比。
(×)33. X.25建议是各种终端与DCE之间的接口。
(×)34.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比HDLC的传输效率低。
(√)35.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对二进制代码不限。
(×)36.虚电路对网络拥塞或故障无适应能力。
(×)37.非分组型终端具有排序功能。
(×)38.虚电路方式中数据分组不必路由选择。
(√)39.分组交换比帧中继的传输效率低。
(√)40.FR交换机不具有流量控制能力。
(√)41.FR目前只能提供PVC业务。
(√)42.FRN只可做传输网。
(×)43.DDN中不包含交换设备。
(√)44. FR交换机不具有检错能力。
(×)45.帧中继提供的是无连接服务。
(×)46.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实现的是动态连接。
(×)47.我国DDN的网络结构分为两级。
(×)48.DDN本身不受任何规程的约束。
(√)49.网络拥塞是指吞吐量下降为零。
(×)50.数据传送速率大于数据传信速率。
(×)51.数据与数据信号不是一回事。
(√)52.理论上讲,只有横截滤波器N时,才能消除符号间干扰。
(√)53. 汉明距离越大,纠错、检错能力越强。
(√)54. 数字调制中频带利用率最高的是正交调幅。
(√)55. 普通用户的公有IP地址一般采用动态分配方式。
(√)56. 帧中继比分组交换时延小、信息传输效率高。
(√)57. DDN是全透明传输网。
(√)二、单项选择题1.设数字信道的带宽为3000Hz,采用八进制传输,无噪声时该数字信道的容量C为(C)A.6000bit/sB.12000bit/sC.18000bit/sD.24000bit/s2.设模拟信道的带宽为3100Hz,信噪比为30dB,信道容量为(B)A.30000 bit/sB.30898bit/sC.20000 bit/sD.50000 bit/s3.数据通信系统符号速率为4800Bd,M=16时数据传信速率为(C)A.4800bit/sB.14400bit/sC.19200bit/sD.19600bit/s4.数据传信速率与码元传输速率间的关系为(C)A. B. C.以上都不对5.频带传输时DCE具体为(A)A.MODEMB.DSUC.滤波器D.传输控制器6.频带传输系统中接收带通的作用是(A)A.除去信道中的带外噪声B.滤除高次产物C.限制信号频带D.还原基带信号7.基带传输最佳化的条件是(A)A. B.C. D.8.5抽头的时域均衡器N等于(B)A.1B.2C.3D.49.第一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B)A.无码间干扰B.有码间干扰,但是固定的可消除C.有码间干扰,且不可消除D.有码间干扰,是固定的不可消除的10.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接收滤波器的作用是(D)A.滤除噪声和干扰B.限制信号频带C.起波形形成作用D.滤除噪声和干扰并起波形形成作用11.八电平的数据信号序列,一个符号用几个二进制代码表示(B)A.2个B.3个C.4个D.5个12.衡量有效性的主要指标是(D)A.调制速率B.数据传信速率C.数据传送速率D.频带利用率13.采用2DPSK的原因是(B)A.解决误码扩散B.解决相位模糊问题C.提高频带利用率D.容易实现14.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的特点是(D)A.频带利用率较高B.有符号间干扰C.冲激响应波形“尾巴”衰减慢D. A和B15. 数字数据传输的时分复用的方法为(D)A.比特交织和帧交织B.字符交织和帧交织C.帧交织D.比特交织和字符交织16.数据传输系统的眼图的作用是(B)A.滤波B.衡量传输波形的畸变程度C.减小码间干扰D.降低误码率17.基带传输最佳化的条件是(A)A. B.C. D.18.满足奈氏第一准则时,符号速率为(C)A. B. C. D.19.基带形成网络包括(D)A.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B.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C.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和均衡器D.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和均衡器20.某码组的汉明距离为3,它能(D)A.检错2位码B.纠错1位码C.纠错2位码D.A或B21.属于线性分组码的有(D)A.奇偶监督码B.循环码C.卷积码D.A和B22.可以纠错的差错控制编码为(D)A.奇偶监督码B.二维奇偶监督码C.汉明码D.B和C23.纠错编码中加的监督码越多(A)A.纠检错能力越强,编码效率越低;B.纠检错能力越差,编码效率越低;C.纠检错能力越强,编码效率越高;D.纠检错能力越差,编码效率越高。
24.偶监督码的码组中“0”的个数为(C)A.偶数B.奇数C.未知数D.以上都不对25.某(n,k)汉明码n=15,r为(B)A.3B.4C.5D.626.线性分组码的汉明距离等于(A)A.非零码的最小重量;B.非零码的最大重量;C.3D.427.滚降低通形成网络的频带利用率为(C)A. B. C. D.28.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与的关系为(B)A. B. C. D.29.差错控制方式中不需反向信道的是(B)A.ARQB.FECC.混合纠错检错D.IRQ30.有预编码的第一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与的关系为(A)A. B. C. D.31.传输效率最低的差错控制方式为(D)A.ARQB.FECC.混合纠错检错D.IRQ32.数据报方式的特点为(D)A.用户之间的通信不需要经历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阶段B.需重新排序C.对网络拥塞或故障的适应能力较弱D.1和233.电路交换的特点是(D)A.传输时延小B.无呼损C.电路利用率低D.A和C34. X.25建议中的DCE指(B)A.MODEMB.入口节点机(可能包括调制解调器)C.DSUD.以上都不是35.两个分组交换网互连的接口规程为(D)A.X.3建议B.X.28建议C.X.29建议D.X.75建议36.基本型控制规程一般采用(B)A.奇偶监督码检错B.二维奇偶监督码检错C.水平奇偶监督码检错D.循环码检错37.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送单位为帧的层次是(B)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38.HDLC帧结构中FCS负责校验的字段有(C)A. A、C和I字段(不包括填充的“0”比特)B. A、C和I字段C. A、C、I和FCS字段(不包括填充的“0”比特)D. A、C、I和F字段39.虚电路方式的特点为(D)A.一次通信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清除3个阶段B.终端之间的路由在数据传送前已被决定C.对网络拥塞和故障的适应能力较强D.1和240. HDLC帧结构中FCS的字节数为(B)A.1B.2C.3D.441.电路利用率最低的交换方式为(A)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帧中继42.开销最大的数据交换方式为(C)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帧中继43.非分组型终端和PAD之间的接口规程是(A)A.X.28建议B.X.29建议C.X.25建议D.X.75建议44.HDLC帧中的FCS采用的检错码为(D)A.奇偶监督码B.二维奇偶监督码C.水平奇偶监督码D.循环码45.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送单位为分组的层次是(C)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46.基本型控制规程可以采用(C)A.同步传输方式B.异步传输方式C.异步和同步传输方式D.全双工通信方式47.分组长度选择的决定因素有(D)A.交换过程中的延迟时间B.交换机费用C.开销D.1和248.采用时分复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有(A)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2和349.传输时延最小的交换方式是(A)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帧中继50. HDLC规定链路结构分为(D)A.平衡型和不平衡型两种B.平衡型和对称型两种C.不平衡型和对称型两种D.平衡型、不平衡型和对称型三种51.只可做业务网的是(A)A.分组交换网B.帧中继网C.DDND.以上都不是52.帧中继发展的必要条件有(B)A.传输效率高B.光纤传输线路的使用和用户终端的智能化C.网络时延小D.有效的带宽利用率53.设窗口尺寸为W,则允许发送的未被确认的分组数目为(B)A.W-1B.WC.W+1D.不限54.流量控制的目的是(C)A.降低误码率B.提高传输效率C.防止阻塞和死锁D.提高信道利用率55.属于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的为(D)A.扩散式路由算法B.静态路由表法C.动态路由表法D.1和256.数据通信网的拓扑结构中可靠性最高的是(B)A.星形网 B.网形网 C.树形网 D.环形网57.当传输信道是数字信道时DCE为(B)A.MODEM B. 数字接口适配器 C.滤波器 D.传输控制器58.X.50建议的包封组的比特数为(C)A.6B.7C.8D.959.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P=1/2)(C)A.无离散谱,连续谱的第一个零点在fs处B.无离散谱,连续谱的第一个零点在2fs处C.有离散谱,连续谱的第一个零点在fs处D.有离散谱,连续谱的第一个零点在2fs处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二进制代码有国际5号码、国际电报2号码、EBCDIC码和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