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和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2003-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03-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uterbur)、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Buck)因在人类嗅觉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5年,澳大利亚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溃疡病的致病机理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7年,马里奥·卡佩奇(Mario R. Capecchi) 和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美国)、马丁·埃文斯(Sir Martin J. Evans)(英国)。
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为“基因靶向”技术奠定了基础,从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国),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 (美国),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

细胞生物学作业——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医科大学的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
我认为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年份分别是: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05年:获奖原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获奖人物及介绍:巴里·马歇尔、罗宾·沃伦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卡尔古利,澳大利亚医师,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
罗宾·沃伦,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
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即原核生物,这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后,一定仔细研究了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发现了它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与细胞生物学中的原核细胞内容有关。
获奖经历: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都对胃炎感兴趣,他们一起研究了与胃炎一起出现的幽门螺杆菌。
1982年,他们做出了幽门螺杆菌的初始培养体,并发展了关于胃溃疡和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假说。
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不相信会有细菌生活在酸性很强的胃里。
1984年,在弗里曼特尔医院,马歇尔教授完成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柯霍假设。
2005年,卡罗琳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歇尔博士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它们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意义: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
幽门螺杆菌发现者

在这个以分子生物学和诸多前沿技术唱主角 的时代,与往年听着就那么高深的诺贝尔获奖 成果相比,Marshall与Warren的获奖结果既没 有用到什么高难度的技术,也未深入到什么基 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层面。但就是他们20多年 前的这项发现以及他们多年来的坚持,实实在 在地改变了人类对一类疾病的治疗理念和治 疗方法,造福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患者。消化 性溃疡病也因此成为了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经典发现改变治疗
20世纪80年代,次枸橼酸铋是较常用的溃疡病治 疗药物。Marshall发现,联合应用铋剂和抗生素可 以完全根除Hp。于是,他开始着手验证又一个假说: 根除Hp可以永久性治愈消化性溃疡病。在19851987年期间,应用抗生素治疗溃疡病成为了 Marshall和Warren的研究重点。他们发现,如果Hp 被根除,那么80%的溃疡可以被永久性治愈。这项 发现后来被证实是临床消化病学实践领域的一个 重要里程碑,它彻底改变了溃疡病的治疗理念和治 疗方法。
自Warren与Marshall 1983年在 Lancet[1983, 1(8336): 1273]上发表第一 篇关于Hp的论文以来,全球研究者对Hp这个
小小细菌的兴趣和文章便络绎不绝地涌现。 至今,Hp研究已经自成一个产业。仅仅从这 一点,就足以说明Warren与Marshall的发现 对临床消化领域所起的重要作用。
那么,Hp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在Hp被发现之前,广为世人所接受的“正统” 观点是:应激状态、饮食习惯和胃酸的过多分 泌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原因,而“无酸 就无溃疡(no acid, no ulcer)”的观念更是深 入人心。
沃伦回忆起当时的研究状况:“改变那种是 因为压力和其他因素引起(胃溃疡等疾病) 的想法,是如此难以进行,几乎没有人相 信那真的是因为细菌引起的!”
2005年至201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简介获得者简介及意义

2005年至2014年间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中与细胞有关的部分姓名:赵丹阳学号2012013053一、2005年,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马歇尔和沃伦发现这种细菌之前,医学界认为正常胃里细菌是不能存活的。
1979年根据活组织切片检查结果,沃伦发现50%左右的病人的胃腔下半部分附生着许多微小的、弯曲状的细菌。
沃伦的发现引来了同行的质疑,但也引起了马歇尔的极大兴趣,他们决定联合对取自100个病人的活组织切片进行研究。
经过反复试验,马歇尔成功地培育出一种当时尚不为人知晓的细菌-后来被命名为幽门螺杆菌。
基于试验结果,马歇尔和沃伦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的关键因素。
发现这种细菌,使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的诊断治疗变得及其简单。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和一些淋巴肿瘤发病之间的联系。
瑞典罗林斯卡研究院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一位成员诺马克评论说,澳大利亚人的细菌致溃疡理论是“完全相左于传统的知识和教条”,因为大多数医生都坚信溃疡源自压力和胃酸。
弗吉尼亚大学医学教授的美国胃肠病学协会主席普拉博士指出,两位获奖者的研究“革新了我们对溃疡性疾病的理解”并且“给千百万人带来了希望”。
二、2007年,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三位科学家“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有着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卡佩基和史密斯分别独立地发现了利用两段DNA片段的同源重组可以对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可控的基因修饰。
1981年埃文斯从小鼠胚胎中成功地分离出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是生物体所有细胞的来源。
2001-2008的生物学诺贝尔奖项目简介

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物质利兰·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美国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1939年—蒂莫西·亨特Tim Hunt英国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1943年—保罗·纳斯Sir Paul M. Nurse英国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1949年—所有生物体都由通过分裂而增殖的细胞构成。
一个成年人大约拥有100万亿个细胞,而这些细胞都源于一个受精卵细胞。
同时,成年人机体中大量的细胞还通过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细胞,以取代那些死亡细胞。
细胞必须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复制染色体,并把染色体准确地分给两个子细胞,然后细胞才能分裂。
这些不同的进程成为细胞周期。
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做出了有关细胞周期的重要发现。
他们识别出了所有真核生物中调节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植物、动物和人。
这些基础的发现对细胞生长的所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细胞周期控制的缺陷会导致肿瘤细胞中的某种染色体改变。
这些发现能让我们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创造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哈特韦尔因为发现了控制细胞周期的一类特异基因而受奖。
其中一个叫“启动器”的基因对控制每个细胞周期的初始阶段具有主要作用。
哈特韦尔还引入了一个概念“检验点”,对于理解细胞周期很有帮助。
纳斯用遗传学和分子学方法,识别克隆并描绘了细胞周期的一个关键调节物质CDK。
他发现CDK的功能在进化中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
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修饰来驱动细胞周期的。
亨特的贡献是发现了细胞周期蛋白(cyclin)——调节CDK功能的蛋白质。
他发现细胞周期蛋白在每次细胞分裂中都周期性地降解,该机制被证明对控制细胞周期全程的重要性。
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英国美国伯克利分子科学研究所1927年—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美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47年—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英国英国剑桥桑格中心194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这种独特的方法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并且能够通过显微镜追踪这一系列过程。
哪一年发现了胃幽门螺旋螺杆菌

哪一年发现了胃幽门螺旋螺杆菌
1983年由澳大利亚医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发现了幽门螺杆菌,200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1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多鞭毛、单级、螺旋形弯曲、末端呈钝圆、微需氧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对生存环境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
2 那在我们国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多吗?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如此多的感染Hp的人群!
根据目前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度相关的特殊细菌。
它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粪—口、胃—口途径传播。
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大部分会引起胃黏膜的炎症,人体是难以将其自行清除而引起胃部疾病。
3幽门螺杆菌(hp)无痛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方法:需要在空腹下进行,检查之前需要用20ml的凉开水送服一粒尿素14c胶囊,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然后将吹气完的样品送给医生检测,检测就完成了。
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阳性可确认现症感染可用于判断治疗后的Hp根除效果
一个月内接受过PPI、铋制剂、抗生素治疗者可出现假阴性结果14C尿素胶囊对人体有放射性,孕妇、小儿慎用。
快速、准确,阳性可确认现症感染,予以治疗
特别适用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
今天关于幽门螺杆菌的介绍先讲到这里,下次小编给大家介绍如何发现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如果对你确实有帮助,可以随时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你的问题。
2005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发现人: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由此二人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故事
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
◆发现意义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目前,消化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纪念幽门螺杆菌培养成功30周年——通向诺贝尔医学奖之路

e
Sho o colf
Abt c T i ya e3 a n esr f u cs u ch r r ei bc r yoi 1 yoi.I 0 5 B r sr t hs er s h 0 n i r yo ces l u uef loat lr (1 lr a it v a s f oH c ep .p ) n20 , a y r
迪 。 在本 文 中 , 们 回顾 了这 一历 史 。 我
关键词
螺杆菌 , 门 ; 消化性溃疡 ; 胃炎 ; 诺 贝尔奖金 ; 培 养成 功 ; 纪念 幽
Heio a t rp lr :3 An i e s r f i S c e s u lu e - t e l b ce yo i 0 c n v r a y o t s u c s f l Cu t r - h Ro d t b l Prz n M e ii e a o No e i e i dcn
菌, 因而未 进行 深入 研究 。
Wa e r n是病 理 科 医 师 , 从 17 r 他 99年 起 就 研 究 胃黏 膜活 检标 本 中 的细 菌 , 意 到 细 菌 的 存 在 与慢 注 性 胃炎炎症 活 动 相关 。为 深 入 研究 , 需 要 与 临床 他 医师合 作 。Masa rhl l医师 18 9 0年起 在 Pr et 院 内 h医
胃肠 病 学 2 1 第 1 第 8期 0 2年 7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 约 文 稿
・
纪 念 幽 门螺 杆 菌培 养成 功 3 O周 年 通 向 诺 贝 尔 医 学 奖 之 路
— —
刘文忠
萧树 东
上海 交通 大学 医 学院 附属仁 济 医院 消化 内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和 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挑战传统,以身试菌, 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故事— < 老军医>2005年10月,澳大利亚的马大夫(Barry Mashall)和沃大夫 (Robin Warren)在他们的发现正式发表二十一年后,终于名至实归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很少颁发给在第一线工作的临床大夫,上一次还是1990年,获奖的是两位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美国大夫 Joseph E. Murray 和 Donnall Thomas,表彰他们在人类器官和骨髓移植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这次有点不同,两位获奖大夫来自名不见经传的澳大利亚西部小医学院,而且是历时77年以后,诺贝尔奖再次光顾细菌学这个“低科技”领域,让许多人迷惑不解,中文网络上就有人说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科技含量不高云云,兴趣之余,我查了些资料,写了一个关于溃疡病研究历史的科普。
早在1875年,一个波兰大夫就写文章报告说他在胃里面看见了螺旋状的细菌,这个发现得到其他很多大夫的证实,由此很早就有人怀疑胃炎和溃疡病是不是跟细菌感染有关系。
但是,胃里面的盐酸浓度实在太高,很难想象有什么细菌能够在这个环境下生活。
1954年,美国胃肠病专家帕大夫 (Palmer ED) 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观察了1180例胃的组织标本,探讨螺旋杆菌是不是在胃里面有生长繁殖,导致炎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细菌来自于口腔,胃里面没有细菌生长,如果看到有细菌生长,那是因为胃组织死亡以后在那里繁殖起来的。
那时候没有人怀疑他的方法有问题,他那一千多病例就是说服力,他的结论几乎成了铁板钉钉的理论,从此以后30年间,大家就集中精力关注制酸剂的研发去了。
不信邪的人总还是有的,澳大利亚西部皇家佩思医院(Royal Perth Hospital)的病理大夫沃仑 (Warren JR) 就是其中一个。
随着电子显微镜研制成功,病理研究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时候就有不少人在胃里面很确切地看到有螺旋状细菌,沃大夫的发现比较独特一些,他发现这些细菌所在部位,基本上都是胃有炎症或者溃疡的地方,于是,1980年开始他就在他们医院里面宣传他的观点,并且在医院内部刊物发表了文章,认为胃炎和溃疡病与螺旋菌感染有关,美国那个帕大夫的方法有问题,所以他才没有看见细菌。
据说当时被许多同事嘲笑,大家都觉得他是在胡说八道。
1981年,胃肠病科来了个年轻大夫 Barry Marshall,到这里来作胃肠病Clinical Fellow 的,因为要完成一篇论文,他听说了沃大夫的出格观点,就跟沃大夫说,我想在病人身上验证您的观点。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一个溃疡病人,因为其他原因吃四环素一段时间,发现溃疡病居然好了,他给安排了胃镜检查,确认这个病人的的确确是痊愈了,这时候,他更相信沃大夫的观点是正确无疑了。
于是,马大夫找到了他们医院微生物部门的好教授 (Goodwin CS),提出要在微生物实验室做溃疡病细菌培养研究,这个好教授觉得,他不过是个不太懂科学研究的临床大夫,心想,微生物这么高深的东西,你哪里玩得转,混篇文章提职称而已。
他跟马大夫说,准备做100个病人吧,没再当回事,也没给安排个技术员帮忙。
马大夫临床看病之余,收集些病人胃黏膜标本到微生物实验室做细菌培养,由于这个细菌的形态接近空肠弯曲菌,就按照空肠弯曲菌的培养条件进行培养,一个个病人取标本,做了34个标本,都没有看见任何细菌生长。
到了1982年复活节长周末,放假了,实验室没人上班,马大夫做了一个培养,就扔在那里回家过节去了,心里大概在说,反正也是没戏了,懒得打理它了。
六天以后回医院,取出细菌培养板子一看,激动得差点把培养板子掉地上,长了一个菌斑!那是1982年4月14日,历史性的突破就这么产生了,人类第一次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马大夫很机警地收集了这些细菌并且用最可靠的方法把这些细菌做了长期保存,这个菌株编号为NCTC11637,目前仍然是幽门螺杆菌研究的一个传统菌株。
秘密在哪里呢?就是这培养时间了,标准培养时间是48小时,没有看见细菌,那就是没有了,因为复活节长周末,多培养了四天,细菌就长出来了。
此后,马大夫继续培养细菌就很顺利了,他得到电镜室主任 Armstrong 的帮助,在100个胃组织标本中,发现34个标本有螺旋杆菌,其中11个标本成功培养出来了细菌。
这时候,微生物学家好教授仍然没有把这历史性发现当回事 (可能马大夫故意瞒着他呢,谁让你不给俺安排个技术员监督我的工作来着),他休长假去了,后来他自己说,这是他一生最昂贵的一个假日。
好教授休假的时候,马大夫跟沃大夫就准备投文章了,马大夫把他们的研究结果和观点送到1982年澳大利亚消化学年会,论文摘要被直接退稿,马大夫于是只好把文章转投肠弯曲菌感染的国际学会,文章虽然被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却被很多微生物学家嘲笑,不过,也有几个聪明人看出来了门道,回去很快重复了马大夫的实验,赶了几篇论文过两年发表出来,也算得上国际领先。
第二年,马大夫和沃大夫补充了一些内容,感觉比较有信心了,准备往杂志投稿,但是他们之间观点出现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同事有人就建议,你们干脆各写各的算了。
他们就各自写了一篇很谨慎的文稿,投给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还好,这个《柳叶刀》的编辑刀还不算太快,没把他们写的东西砍掉,而是作为主编通讯(letter)发表出来了。
于是,1983年6月4日的英国《柳叶刀》杂志就出现了他们两个分别写给编辑的信,介绍他们的发现和他们认为螺旋杆菌可能是溃疡病病因的观点,记录了这一段光辉的历史。
倒霉的微生物学家好教授,因为休假去了,《柳叶刀》的历史记录,就没有他什么事儿了,为此,他从此与马大夫闹翻,后来发表的关键文章也没有了他的名字。
多年以后,好教授成了幽门螺杆菌研究专家,分类并命名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在不同场合还经常说,马大夫不过是个临床医生,不太懂微生物学(这大概就是天才和专家的区别吧)。
不过,你要是以为,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一个通讯,就能得到科学界承认,那就大错特错了。
很多年以后伦敦大学著名胃肠病学家庞教授(Roy Pounder)回忆,直到80年代末,他到澳大利亚讲学,提到澳洲有个年轻的马大夫认为细菌感染可能是溃疡病的病因,居然还引来哄堂大笑。
然而,不管别人怎么看,马大夫相信他自己的研究结果是可靠的,更重要的是,他坚信他和沃大夫关于溃疡病感染病因的观点是正确的。
为了证明他分离出来的细菌确实可以引起胃病,马大夫先设计了动物实验,试图在猪胃里面产生溃疡病,但是实验没有成功。
1984年7月,马大夫决定自己做一回实验动物,用他自己的胃做实验。
他先做了胃镜证明他自己的胃是非常正常的,然后,培养了一瓶从一个66岁的溃疡病人胃里面分离出来的螺旋杆菌,当饮料喝了下去。
14天后,马大夫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又过了10天,他再次做胃镜检查,发现确实产生了胃炎,取一小块胃组织出来,也看到了螺旋杆菌感染。
此后,跟他一起做临床研修的莫大夫 (Morris) 也自告奋勇地参与他的临床实验,吃了另外一个菌株,出现相似的表现,并且也确认了胃内螺旋菌感染的存在。
马大夫的胃病10多天后自然痊愈了,莫大夫比较倒霉,花了五年的时间才把溃疡彻底治愈。
至此,马大夫终于完成了“科赫原理”的全部四项要求,证明了他发现的螺旋杆菌是引起胃内炎症、溃疡的病因。
1984年,马大夫和沃大夫合著的正式论文在《柳叶刀》杂志发表,标志着这一研究成果终于得到主流学界的承认。
马大夫和沃大夫的这个发现,不仅彻底改变了医学界对溃疡病这个常见病病因的认识,为根治溃疡病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更加重要的是,让医学界认识到,一些长期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导致医学界对于其他一些慢性病的病因进行重新探讨,而微生物学领域也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高潮。
此后,马大夫和沃大夫获得了许多国际大奖,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应该说是名至实归。
到这里,溃疡病的病因终于找到了,84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就迅速在全世界广泛展开,按说,病因发现了,治疗溃疡病就容易了,几片便宜四环素下去就痊愈了。
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大多数大夫们接受长期传统的胃酸学说教育,对于止酸剂的迷信不是一两天能够破除的。
另外,几个大药厂从止酸剂获取大量利润,四环素那么便宜的东西,把那慢性病都给治好了,他们岂不是要喝西北风去啦,所以,他们基本上不赞助幽门螺杆菌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并且力阻这个观点的流行,在国际胃肠病会议上也尽量掩盖相关成果。
美国这边,十年以后还不接受这个四环素疗法,直到1994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马大夫忍无可忍之下,给一个议员写信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几毛钱四环素就能治好的病,NIH还大量投资去研究什么制酸剂,花几十块钱都搞不定,长期迁延复发。
在国会的压力下,1994年 NIH举行了听证会,终于接受抗菌治疗作为溃疡病正规治疗,FDA 也把抗生素列入了治疗溃疡病的正规方案,抗生素治疗溃疡病到这时候才算是名正言顺了。
關於胃病和胃幽門彎曲桿菌(H. pylori) <力刀>幽门螺旋菌,简称H. Pylori(Helicobocton Pylori),原来称幽门弯曲菌,中文也叫胃幽門彎曲桿菌。
70-95%的十二指腸潰瘍和50-70%的胃潰瘍與其有關。
也是引起胃癌(胃潰瘍可以惡變轉化為胃癌﹐感染人群3-6倍于非感染人群﹐十二指腸潰瘍不會癌變)和胃淋巴瘤(一種淋巴系統惡性腫瘤)。
幽门螺旋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的螺旋状杆菌,有极强的过氧化酶活性。
此菌广泛存在,正常胃粘膜中有26%阳性,胃炎中有60%阳性,胃溃疡病人此菌的阳性率可达95%。
该菌呈世界性分布,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人群中H. Pylori感染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受到幽门螺旋菌感染的,这种细菌感染首先会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或胃萎缩,严重的会发展成胃癌。
此菌存在于粘膜深层的碱性溶液中,多位于胃窦部及胃体上部的小弯侧,其可能致病机理有:1)H. Pylori有蛋白水解酶样作用,能裂解胃内的粘蛋白,使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减弱;2) 该菌寄生于胃体的粘液内,靠近上皮细胞,其鞭毛样运动可使胃粘膜受到损伤;3) 该菌的尿激酶样作用能分解尿素而形成胺,从而改变了局部粘膜的酸碱度,使pH升高,影响氢离于进入胃腔,造成氢离子回渗,引起胃粘膜的损害。
途径传播幽门螺旋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即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
病人的唾液和牙斑中存在这种细菌。
幽门螺旋菌可通过一起用餐传播。
病人的粪便也会排出这种细菌,带菌的粪便污染水或食物而造成传播。
亞裔很多人都感染或曾經感染過這種細菌﹐中國人感染率尤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