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风水起源与流派:之二

风水起源与流派:之二

风水起源与流派:之二(一)形势派:(1)峦头派(2)形象派(3)形法派(二)理气派:(1)八宅派:游年八宅、伪诀八宅(2)阳宅三要派:与八宅派相似,不过少了命理的结合(3)乾坤国宝派:正宗八宅(4)命理派:近代兴旺,但古有之(5)三合长生派与廿四山头派:(6)翻卦派:(7)玄空飞星派(8)玄空大卦派(9)星宿派(10)八卦派(11)九星飞泊派(12)奇门派(13)五行派形势派形势派偏重地理形势,主要是以龙、穴、砂、水、向来论吉凶。

代表人物是称之为风水祖师管辂和郭璞。

唐末杨筠松在继承管辂和郭璞的风水理论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形势派理论,在此基础上揉入了理气内容,创立了三合派风水形势派虽然分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这三个小门派,但实际上这三个小门派是互相关联的,并没有完全分离。

1、峦头派:峦头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势,自然地理的峦头包括龙、砂、山。

龙是指远处伸展而来的山脉;砂,是指穴场四周三百六十度范围之内的山丘;山,是指穴场外远处的山峰。

代表作有金锁玉关派,则是“峦头派”也即“形势派”中的代表派系,曾被邵伟华先生誉为“风水学王冠顶上的明珠”。

自1997年金锁玉关经文传世以来,由于断事准确、调整有效,被社会广为推崇。

金锁玉关四字相当神秘,顾名思义就是用金的锁玉的匣收起来的意思,表示此书定贵不可多得。

它的理论源于先天河图、后天洛书,强调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后天通气、先后天八卦配合来推算阴阳宅的吉凶祸福,真正达到了阴阳不外河洛之理,配合不离八卦之法。

结束语:金锁玉关以简单实用著称于世,它断事的准确度超过任何风水门派。

金锁玉关又称过路阴阳,只要你掌握了这种方法,在为人断阴阳宅时,不用罗盘,只需在阴阳宅四周转上一圈就可断出该阴阳宅的吉凶祸福,一目了然。

2、形象派。

形象实际上是风水中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是把山的形势生动地看做某一种动物或其他物体。

例如某个山的形状象一只狮子。

有关形象的名称很多,如美女照镜、七星伴月等不胜枚举。

风水学习资料—第一节:风水的起源

风水学习资料—第一节:风水的起源

风水学习资料—第一节:风水的起源第一节风水的起源(1)一、风水学概说风水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起源于周朝,至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数千年来一直闪耀着神奇、瑰丽的光芒。

公元17世纪,风水学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十世纪中期,风水学在我国被套上封建迷信的桎梏,禁锢五十多年。

借改革开放的东风,风水学脱开枷锁,重新步入人民生活,为人类造福。

由于离开人们时间较长,人们从生疏到认识逐渐到兴致更浓,研究风水的人们日益增多。

目前,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强大的风水热潮,堪称家喻户晓,并逐步形成了席卷全球的一大文化景观。

风水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替人们选择有利的居住环境,使居住之人,家安人泰,旺丁旺财,人们称之为堪察阳宅;二是替人们选择安葬死人的墓穴,称之为堪察阴宅。

阴宅与阳宅的堪察自古就有之,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始君盘庚、公刘、周公等相地的记载。

到了汉代,风水理论开始逐步兴起,后来逐渐家喻户晓。

阴阳宅的理论来源于阴阳五行九星八卦等理论,表明当时人们对宇宙的总体认识已经形成体系,可以说,阴阳五行就是风水学最早的理论基础。

从那时起人们对墓葬、住宅就有了讲究。

从古代的出土文物来看,历代很多古墓的墓前都建有石人、石马、石凳等镇邪之物,也出现了《葬经》、《葬记》、《迁移法》等一些有关埋葬方面的书藉。

据说《葬记》一书是青鸟子撰写的,直到目前,有些风水门派还尊称青鸟子为风水祖师,他们在收弟子时,都供青鸟子的“祖师”牌位。

三国时出现了管辂,魏晋时出现了郭璞等一些技高如神的风水大师。

管辂是三国平原术士,因有神奇判断墓之吉凶技术而闻名天下。

晋朝的郭璞撰著了《葬书》,该书奠定了风水学的基础。

此书的主要内容是针对“阴宅”的,被后世推崇为风水经典著作。

唐朝时期,一般有文化的文人都懂风水,出现了一大批风水名师,如张说、司马头陀、杨筠松、曾文遄等,其中杨筠松最有盛名。

据说他在朝为官时,唐玄宗收藏一部《玉函秘书》,黄巢起义时,杨筠松见国势危急,背着此书从宫廷逃出,回到江西颐养天年,后来就在江西赣江一带广收门徒。

浅述风水理论发展史文献综述

浅述风水理论发展史文献综述
城 市规 划 的系 统 方 法 。
王凤 武, 北 京: 译.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 社 ,98 18 .
文献 出版 社 ,9 7 18 .
学和艺术两个不 同的领域方向发展 。因此 , 我们 应该辩证 的对待 [ ] 袁嘉新. 2 系统论在 区域规 划 中的应 用 [ . 京: M] 北 社会 科 学
4 当今 中国 的城 市规 划方 法
每一种规划 方法 背后 都有 一个 较 为完 整 的理 论体 系 支撑 。
种种环境恶化 问题和社会 问题 。回顾 西方城市规 划理论历史 , 有 我们应注重学习 、 理解方式 、 方法背后 的哲学 背景 , 能做到较为 才
以下三个重要的转变 :) 市规划从 “ 1城 物质形体设计 ” 转变 到崇 尚 合理 、 正确 、 灵活的运 用。这是对 待 已有 的城 市规划 理论 和方法 系统分 析 方 法 ( yt a caayi) 理 性 决 策 过 程 ( ai a 的态度 , Ss m t nls 的 e i s R t nl o 即向后看 的一 面 。另 一方 面 , 们 还应 向前看 , 极探 我 积 poeso dc i - aig 的科学性规划。2 规划从 “ 图式” r s f eio m kn ) c sn ) 蓝 实 讨 、 研究新 的城市规划方式 、 方法 。世 界在不 断变化 , 社会 在 向前
关键词 : 风水学 , 发展 史, 人居环境
中图分 类 号 :U 0 T 一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0 引言
风水 , 随着 中 国 五 千 年 的 文 化 传 承 , 伴 自有 文 字 记 载 以 来 便
独 特 的学 问从 实 践 一 理 论 总 结 一 实 践 的 过 程 。 纵 观 历 史 , 至 王侯 将 相 , 至 黎 民 百姓 , 将 “ 水 ” 入 到 上 下 都 风 融

风水学的历史沿革和派系发展

风水学的历史沿革和派系发展

风水学的历史沿革和派系发展风水学的历史渊源和风水派系的源起:我国的风水学起源很早,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墓葬中,有一幅围着尸骨,用蚌壳堆砌而成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天文图形,这说明史前人类墓葬文化已融入了天文学的成分。

又如距今4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其建筑群遗址就选择在背坡面水、河流池塘较多的地区。

这些都有力地证明,地球上的人类一开始便懂得选择适合的生存环境来居住和生活。

但真正的风水学的出现,是《易经》出现之后。

“风水”一词最早见于郭璞所著的《葬书》中:“葬者,乘生气也。

夫阴阳之气”,指出安居必然选择“生气”旺盛的“藏风聚气”之地。

风水学是综合物理学、地质学、星体学、气象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等各种学科在内,宗旨是通过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进而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的學问。

玄空风水的沿承:玄空风水起源于河洛,以《易经》为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为基础;以八卦和六爻为其方法;以天干地支和九星运用于实践。

后世研究此学的名人有黄石公、郭璞、丘延翰、杨筠松、曾求已(公安)、沈竹礽等,他们相继提出玄空理气的理论观点。

玄空风水形成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理论不断完善.到唐朝的杨筠松,可以兑是第一个集大成者。

唐朝的曾公安著有《青序》,其中讲到晋朝郭璞已开始提出玄空学内容,并确定以宅地、向口、环境、方位为判断吉凶的依据。

杨筠松(834 –900),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多称他“杨救贫”。

他是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为著名地理风水学家,所著《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等,均为地理风水上的经典著作。

其中的《天玉经》是玄空风水理气挨星学说最重要的经典,此书语词深奥,含义艰深,常人难以理解。

后世许多学者都以诠释此书为依托,借机将自己的观点掺杂其中,从而提高自身著作的权威性。

宋朝年间的吴景鸾弃仕修真,传授青囊术给陈抟。

中国风水发展史(值得收藏)

中国风水发展史(值得收藏)

中国风水发展史(值得收藏)一、先秦——风水术之孕育先秦时期还没有产生风水术,但是,与风水术有关的相地行为已经产生。

早在原始社会,先民就知道择地而居。

《墨子.辞过》云:“古之民,未知为富室时,就陵阜而居,允而处。

”所谓陵阜,就是河流的台阶地带。

许多考古遗址都是在靠近水边的土坡上发现。

先民生活在这样的地带,容易取水和捕鱼,也不会受到洪水的淹没。

这正是后世风水师提倡的“近水而居”的原则。

从考古发现的住宅看,位于氵产河右岸台阶地带的新石器时代坡遗址,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这样可以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

这正是后世风水师提倡的“子午向”原归纳考古发现的遗址,先民对住宿的要求是,地势要取坡度台阶地;地形要选在河床边;土质要干燥.地基要坚实;水源要充足;水质要纯净;变通要方便;四周量有林木;环境要幽雅。

这些条件都要通过相地才能达到,后世风水师很推崇这一套。

进入阶级社会后,相地知识就丰富多了,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文献窥见一班。

从甲骨卜辞和《诗经》看,商周时代已经对地形及水文有了明确的划分。

陆地分成山、阜、丘、原、陵、冈;河床地带分为兆、厂、渚、浒、淡;水域类型有川、泉、河、涧、沼、泽、江、汜、沱、等。

《尚书.禹贡》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地理专著,它以天然的山川、河流、海岸为界,将疆域划分为九个大的自然区,称为九州。

又按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记述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间的20多座山岭,为后世风水师的“龙脉说”提供了依据。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堪称上古地理百科全书的文献。

它由《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组成。

《山经》又称《五藏山经》,它依东南西北中方位,记述了447座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山岳地理专著。

《山经》记载了神秘的山穴,如《南山经》有“南禺之山……其下多水,有穴焉。

水春则入,夏乃出,冬则闭。

”《管子》一书的《地员》《地度》《地数》等篇目是杰出的地学论文。

《地员篇》论述了地势、地形、土壤、水文,并以“五土配五音”,后来发展为“五音五行”的风水观念。

风水的发展过程与门派

风水的发展过程与门派
以上是峦头派的解释。说明:形象派与形法派大同小异,但有本质又有不同。严格来说:形象派是把看到的山水环境转化为思想的风水,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法派是看到周围的地形河流,根据吉凶祸福的法则来判断对层宅的吉凶。
4、八宅派:八宅派总结起来有二点,门配九星论吉凶,找到自己命宫是东四命或西四命,四吉星与四凶星。配吉星就吉,配凶星就凶。后面我会重点讲八宅风水。
夏商周三个时期,风水还是于初步的发展阶段,称作“卜居”。
这个时候对风水还是初步发展的时期,人们选择风水就是“卜居”。卜是占卜的卜,居是居住的居,就是借用占卜来选择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有文字记载中《史记.周王本记》“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还有《尚书》“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所以,夏商周三个时代,还没有对风水理论形成完美的概念,大多都是先占卜预知这个环境的好坏,再选择有山有水又便利的居住地方,来确定风水宝地。
接着到了三国时期,也出现二个代表形人物,分别是管辂和郭璞。管辂这个人在《三国志》有很多神奇故事,说他是神仙一样的人物。有一次管辂路过“毌丘俭祖墓”,靠着树哀叹不已,情绪极为低沉。别人问是什么原因,管辂说:“林木虽然繁茂,但不会长久;碑诔虽然很美,但是没有后人看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鸣,四种危害已经具备,遭灭九族”。结果毌丘俭不久就发动了叛乱,他家族的人全被株连九族。其中玄武、苍龙、白虎、朱雀就是风水学中的四象之法,代表为东西南北方。他写了一本书名《管式地理指蒙》;
形式派又分为三个小派:峦头派、形象派、形发派。理气的小派更多 :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飞星派、五行派、三元派、九星飞泊派、奇门派。星宿派、金锁玉关派等。
清代的丁芮朴在《风水祛惑》说风水之术,大抵不出于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唐宋时人,各有宗派教授,自立门户,不相通用。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学风水必看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学风水必看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学风水必看一、中国风水第一书——《宅经》宅经《宅经》亦称《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

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

该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首次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二、中国风水文化之宗——《葬经》葬经《葬经》亦称《葬书》,西晋郭璞著。

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葬书》奠定了中国风水-葬乘生气的理论基础,受后世代风水界的推崇,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三、形势派风水权威圣典——《撼龙经》撼龙经《撼龙经》为唐代杨筠松所著。

杨筱松是风水形法派的鼻祖,被历代形法派风水学家尊为宗师。

《撼龙经》具体分析寻龙捉脉之法,指导怎样选择聚气旺财之地,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也是历代研究风水学者必读之书。

四、理气派风水创世代表——《催官篇》催官篇《催官篇》为宋代赖布衣撰。

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

《催官篇》继承总结了古代地理风水学术概论,研发和补遗前人之不足,独创编写了龙的规律,详细的描述龙的作用和缺点,龙的祸福相关论说,把龙穴、砂、水、局表露无遗。

是地理阴阳学术的一部风水经典。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

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

刘诗芸

刘诗芸

相关报道
围墙院落、阶梯门楼、厅堂卧室之布局,无不体现了内外有别、众子拱主、八卦阴阳等诸多约束, 这就使住宅的格局与形式本身就是一个进行“修身”、“齐家”的道德教化场所。《黄帝宅 经·序》:“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未能悟斯道也。”也就是说, 住宅不仅应当是天地阴阳交汇平衡、人们物质生活的场所,而且还应是人们社会精神生活准则的 空间存在模式,是建筑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住宅营建是一门极深的学问。“非博物明 贤”者是不能深察其奥妙的。古人认为,治国先治家,风水好的住宅配合人文教化,方可达到 “家代安昌”,进而实现“治国、明德,平天下”的最终抱负。杨益在其著述《玉尺经·逐吉赋》 中写道:“常闻英雄豪杰,实钟岳渎之灵。是故龙来入局,固有清浊之殊途。群砂翕聚,岂无吉 凶之异应。”是说山川之灵秀,是会感应人的。“人杰”是因“地灵”。环境之异同,会有吉凶 之异应。
人物简介
2008年9月,由国内外华人共同倡议的《全球华人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第二站推动仪式》在赣州市兴国县举行,刘诗芸被推选为首席主持官。他为大会撰写的《碑 文序》被选定为大会唯一的纪念文章,镌刻在兴国县三僚村杨公祠广场的纪念碑上。 2009年8月,刘诗芸是我省唯一应邀参加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中国传统文化论坛及名人峰会》。 在此会上,他被评为“十大易学名师”,荣获金牌。 香港中华国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学名人》杂志2010年8月刊将他列入《贵宾名人榜》。2010年10 月,世界风水大会将在赣州召开,刘诗芸被推选为大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兼学术组副组长。 由于刘诗芸在中国传统文化及风水学研究的高深造诣,香港《商务·旅行》杂志社慕名采访刘诗 芸并在“极致人物”栏目中特别撰文进行介绍。2010年11月在江西赣州市举行的《世界首届风水 文化大会》,刘先生被推选为大会副秘书长,主持了学术研究讨论大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风水发展简史》
内容提要:
全书叙述了中国风水从古代萌芽、发展到近代的风水门类流派纷呈,大部份风水流派逐渐误入江湖化的全过程。

文章概述了各类风水流派的主旨和理论观点以及它们的异同。

重点介绍了东晋郭璞、唐代杨益(筠松)的具有唯物辨证思想的风水观、理论依据及其典籍。

作者还就如何历史地看待中国风水的问题作了较为正确、科学的论述。

本书作为读者了解、研究中国风水的发展及其主要文史典籍,不失是一篇导读的好文章。

第一章中国风水的萌芽第一节原始风水据传我国远古是有巢氏发明了巢居,轩辕氏发明了穴居。

巢居是人们依树而居的方式。

这种树居的方式在地势低洼和气候湿热地区或季节是广泛使用的,后来发展为干栏居。

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的民族和地区在使用这种居住方式,如非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以及我国的西南地区。

而在地势高亢或寒冷的地区或季节,原始人类则选择天然洞穴作为他们的栖身之地。

这已为考古学所证明了的,如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广东马
1 / 3
坝人等均是依洞而栖的。

正所谓古人云:
quot;夏则居橧巢,冬则居营窟quot;。

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了抗御外来自然界的侵袭,如野兽的袭击,气候寒暑等,而择居于树上或山洞。

这种择居条件,除考虑树木是否牢固,土洞会不会塌方的安全以外,可能也会考虑到阳光的照射、气候的变化、位置的适宜、通风采光等等。

这种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就是中国风水的原始观点,即是中国原始风水术。

巢居树上或栖居山洞的实施,如树上的造巢或山洞除去杂草污泥等,可以说就是我国建筑工程或者是建筑学的开始,这一漫长时间的风水,可称为中国的原始风水,或原始建筑。

第二节氏族风水大约到 6、 7 千年前,人类已发展到氏族社会,人们过着母系氏族群居生活,由原来的动荡不定的游牧、采集、渔猎的生活,发展到相对稳定的农耕生产生活,为了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便利,也就必须择地而居。

仰韶文化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黄土台地上。

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就坐落在一块面临浐河的台地上,南依白鹿原,白鹿原林木茂密,浐河河水清澈,人们在这里劳动生产,安居乐业。

这个遗址有 1 万多平方米,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和公共墓地
---------------------------------------------------------------最新资料推荐------------------------------------------------------ 组成,是一个大型的氏族聚落。

稍后的龙山文化也大多选择在近水向阳的台地上营建氏族聚落。

这种择地的标准或要求,如依山傍水,蔽风朝阳等,就是群居风水,或称为氏族风水。

我国考古学家就是根据quot;依山傍水朝阳quot;这一风水观点,首次在河北省武安县发掘出磁山遗址。

相继在河南省新郑县发掘季冈遗址。

在江西省赣南地...
3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