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5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5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5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范文第1篇本教材选自人教版《化学1》必修。
该课中的学案是依据同学现有的阅历和理解水平,将学问点设置成一系列问题。
它体现了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对同学用问题启发思维,供应学法指导。
在教学思路上,该课的最大特点是不单纯地讲解学问,而是将详细的学问点进行加工,使其向上与化学原理、观念以及方法相链接,向下能落实到应用层面。
准时利用化学原理整合学问,适时渗透化学学科的讨论程序和思维方法,不仅能使学问条理化和脉络化,消退元素化合物学问的“散、繁”的现象,而且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给同学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建立框架。
该教学设计为同学的学习供应了支架,加强了思维方法的训练,在肯定程度上能发挥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同学进展的双重功效。
教学详细过程[引入]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Si、Cl,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非金属元素S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重点是探究其氧化物的性质。
[板书]第四章第三节硫的氧化物[问题]依据原子结构打算元素性质的原理,我们可通过什么来了解S元素的性质?完成学案的第1题。
阅读教材第89页,了解单质S的物理性质,完成学案的第2题。
1. 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通常简单_____电子。
2. 单质硫的俗名为________,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成粉末。
________溶于水,微溶于酒精,_____溶于二硫化碳。
设计意图:画出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想S元素的性质,使同学把握用原子结构思索元素性质的化学思维方法。
通过同学自己阅读教材去了解单质S的物理性质,培育自学力量。
[问题]常见的硫磺就是单质S,硫磺有什么特点?[同学]回答:可以燃烧。
[老师]回忆S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完成学案的3题。
3.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问]依据S燃烧的现象,推想SO2的物理性质,完成学案的第4题。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技能:把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依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把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本领培育:通过察看试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育同学的抽象思维本领。
科学思想:通过察看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同学了解讨论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讨论问题,找寻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试验操作,培育同学动手参加本领,对反应现象的察看激发同学的爱好;培育同学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察看、记录试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予以确定。
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试验,并察看记录: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需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
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分组试验,并记录察看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同学试验察看本领,依据提出的问题和试验结果引起同学产生猛烈的求知欲望。
续表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分别讨论三组试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教案1: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定方法。
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教学重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定方法。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
2.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和试剂。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平衡反应和离子反应。
Step 2: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定方法,并通过例子进行解释和示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举例说明。
Step 3:实验展示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例如用锌条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解释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Step 4: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教师向学生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Step 5:展示其他氧化还原反应教师向学生展示其他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定方法。
Step 6:讨论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定方法,并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Step 7:拓展实验或课外作业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实验或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学生的应用视野,并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和探索更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
教案2: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类型和特征。
3. 能够用准确的化学方程式描述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类型和特征。
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1. 对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鉴别和分类。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氧化还原反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实例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通过实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电子转移过程。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实例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2)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 引入:通过讲解举例,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意义,如腐蚀、电池、电解等。
(2)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哪些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2. 理论学习(1) 通过讲解、示意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如电子转移、氧化剂、还原剂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如电镀、铁的锈蚀等。
(3) 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产生能量、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3. 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如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产生变色、气体释放或火花等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3)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更深入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应用。
4. 归纳总结(1) 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电子转移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科技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3篇)

You don't have that many viewers, don't be so tired.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3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环节二:新课讲授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得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是,铁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出现了变化。
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电子转移)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揭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1.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1.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1.4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2.1 电子转移的类型2.2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2.3 电子转移的规律2.4 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变化的关系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3.1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基本方法3.2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步骤3.3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注意事项3.4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实例分析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4.1 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4.2 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关系4.3 氧化还原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关系4.4 氧化还原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5.1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5.2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5.3 氧化还原反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4 氧化还原反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6.1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6.2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6.3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6.4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分析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和氧化剂7.1 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定义7.2 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性质7.3 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判断7.4 还原剂和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数变化8.1 氧化数的概念8.2 氧化数的判断与计算8.3 氧化数变化的规律8.4 氧化数变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与观察9.1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基本操作9.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9.3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现象观察与分析9.4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实例操作第十章:氧化还原反应在高考化学题中的应用10.1 高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题型的特点10.2 高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题型的解题策略10.3 高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题型的练习方法10.4 高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题型的实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实质和分类是理解整个专题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模板(共6篇)

氧化复原反响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氧化复原反响教案海豚个性化教案1.掌握氧化复原反响根本概念2.判断氧化性复原性的相对强弱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掌握氧化复原方程式配平并进展有关计算根本概念在无机反响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即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
在有机反响中,有机物引入氧或脱去氢的作用叫做氧化反响,引入氢或失去氧的作用叫做复原反响。
判断根据无机反响时,得到了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元素被复原,失去了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元素被氧化。
有机物反响时,把有机物引入氧或脱去氢的作用叫氧化,引入氢或失去氧的作用叫复原。
即应看其是失去了电子〔或电子对偏离〕,还是得到了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或者看其化合价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在反响物中:失去了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即为复原剂,其化合价升高。
得到了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即为氧化剂,其化合价降低。
在产物中:被氧化的元素叫做氧化产物,其化合价在反响的过程中升高了。
被复原的元素叫做复原产物,其化合价在反响的过程中降低了。
一般来说,在氧化剂、复原剂、氧化产物、复原产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最强,复原剂的复原性最强。
一.氧化复原反响的判断〔1〕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________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___判断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1.以下反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的是_____A.2Na2O2+2H2O=4NaOH+O2↑B.Na2O2+2HCl=2NaCl+H2O2C.Cl2+H2O=HCl+HClOD.ICl+H2O=HCl+HIOE.CH3CH2OH+CuO→CH3CHO+Cu+H2OF.3CCl4+K2Cr2O7=2CrO2Cl2+3COCl2+2KCl 〔2〕四种根本反响类型与氧化复原反响的关系辨析:A.有单质参加和有单质生成的反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B.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复原C.复分解反响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D.金属离子被复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二.氧化复原反响的相关概念复原剂—____电子—化合价_____—被_____—发生_____反响—得到_____产物〔升失氧还〕氧化剂—____电子—化合价_____—被_____—发生_____反响—得到_____产物〔降得还氧〕〔反响物,物质〕〔元素〕〔元素〕〔生成物,物质〕例2.在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反响中,海豚个性化教案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是复原剂;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元素被复原;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是复原产物;电子转移总数为__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篇1三维目标:①在复习反应类型,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分类方法。
知识与技能:②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③掌握从化合价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类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与价值观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教学方法:设疑、启发、讨论、讲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引入]最近,在我国航天事业中发生了几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情吗?2011年9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陕西上空对接成功,为我国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我国也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对接技术的国家。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更是陕西人的骄傲,因为设计、发射的许多关键技术在我们西安完成,测控中心在我们陕西,就连对接都在我们陕西上空进行。
当我们看到火箭发射升空的壮观场景时,可能还没有想到,火箭发射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巨大的能量,那么究竟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呢?[过渡]在初中化学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反应,它们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进行分类共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那么,请问同学们Fe2O3+3CO 2Fe+3CO2属于上述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结论】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一.基本知识点1.基本概念⑴.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概念定义注意点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得的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
如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通过发生还原反应所得的生成物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常见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KMnO4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常见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 n、Fe等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Na2SO3、FeSO4氧化性得到电子的能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还原性失去电子的能力⑵.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2.基本规律⑴.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①单线桥法。
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
例:MnO2+4HCl(浓)MnCl2+Cl2↑+2H2O②双线桥法。
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
例:2e-MnO2+4HCl(浓)MnCl2+Cl2↑+2H2O注意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
例:3Cl2+6KOH KClO3+5KCl+3H2O②归中反应。
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
例:KClO3+6HCl3Cl2+ 6KCl↑+3H2O⑵.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得2e-——失2e-—失得5×得5e-规律: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如:Mn02+4HCl(浓) MnCl 2+C12↑+2H 202KMn04+16HCl(浓)=2MnCl 2+5C12↑+8H 2O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 KMn04>Mn025.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如:2Na 2SO 3+O 2=2Na 2SO 4(快), 2H 2SO 3+O 2=2H 2SO 4(慢), 322SO 2O SO 2催化剂∆+ , 其还原性: Na 2SO 4>H 2SO 3>SO 26.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来判断:如:22CuCl Cl Cu 点燃+,S Cu S Cu 22∆+, 即氧化性:S Cl 2>。
又如:O H 2SO Br SO H HBr 2222)(42+↑+∆+浓,O H 4S H I 4SO H HI 8222)(42+↑+=+浓,即有还原性:H B r H I >。
7.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的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金属的还原性强。
8.根据电解池中溶液里阴、阳离子在两极放电顺序来判断。
如:Cl -失去电子的能力强于OH -,还原性:-->OH Cl 。
9.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判断:(1)对同一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如Na 、Mg 、A1金属性依次减弱,其还原性也依次减弱。
(2)对同主族的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
如Li 、Na 、K 、Rb 、Cs 金属活泼性依次增强,其还原性也依次增强。
(3)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其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
如F 、Cl 、Br 、I 非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其氧化性也依次减弱。
10.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进行判断: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一般来说,同种元素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越低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Fe 3+>Fe 2+>Fe, S(+6价)>S(+4价)等,还原性:H 2S>S>SO 2,但是,氧化性:HClO 4< HClO 34< HClO 24< HClO 。
注意:①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氧化能力或还原能力会有所不同。
如:氧化性:HNO 3(浓)>HNO 3(稀);Cu 与浓H 2SO 4常温下不反应,加热条件下反应;KMnO 4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比在中性、碱性条件下强。
②原子的氧化性一般都强于分子的氧化性。
如:氧化性222O O Cl Cl F F >>>、、等。
⑶.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⑷. 电子转移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
这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基本依据。
点拨: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典型的计算有: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
计算的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从试题的变化趋势来看,有一类题目已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计算确定产物。
计算公式如下: 氧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物质的量×变化元素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
二。
典型例题典例一:金属钛(Ti )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
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 的反应为:aTiO 2 + bCl 2 + cCaTiCl 4 + cCO ……反应① TiCl 4 +2Mg Ti + 2MgCl 2 ……反应②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 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②C 、Mg 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③在反应①、②中Mg 的还原性大于C ,C 的还原性大于TiCl 4;④a =1,b =c =2;⑤每生成19.2 g Ti ,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②⑤[解析]②中C 、Mg 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氧化;经计算知⑤中每生成19.2 g Ti ,反应①、②中共转移3.2 mol e -[答案]D典例2: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 ++10Z -+2XO 4-=2x 2++5Z 2+8H 2O ②2A 2+ +B 2=2A 3++2B - ③2B -+Z 2=B 2+2Z -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Z 2+2A 2+=2A 3++2Z -可以进行。
B.Z 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 4-、Z 2、B 2、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2+、B -、Z -、X 2+[解析]根据上述规律4可得:氧化性顺序:XO 4->Z 2>B 2>A 3+,还原性顺序:A 2+>B ->Z ->X 2+。
[答案]B典例3:对于反应KMnO 4+HCl →KCl+MnCl 2+Cl 2+H 2O (未配平),若有0.1mol KMnO 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转移电子0.5molB .生成Cl 20.5molC .参加反应HCl 为16molD .Cl 2是还原产物[解析]配平该方程式为: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 ,Mn 由+7→+2,得到5电子,则0.1mol KMnO 4参加反应消耗HCl 为1.6mol ,转移的电子为0.5mol ,生成的Cl 2为0.25mol ,故A 正确,B 、C 不正确;Cl 2是氧化产物,故D 不正确。
[答案]A典例4: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 .l ∶1∶1B .2∶2∶1C .2∶3∶1D .4∶3∶2[解析]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O 由-2价转化为0价,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O 则由-1价转化为0价。
现要制得相同的O 2,所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只有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的一半。
[答案]B 三。
高考真题演练1.(2011全国II 卷13)某含铬Cr 2O 72-废水用硫亚铁铵[FeSO 4·(NH 4)2 SO 4·6H 2O ]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FeO·Fe y Cr x O 3 。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量为n(2-x)molB .处理废水中Cr 2O 72- 的物质量为nx 2mol C .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D .在FeO·Fe y Cr x O 3中3x=y2(2011江苏高考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藏贮运浓硫酸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3 (2011上海卷5)高铁酸钾( K 2FeO 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A .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B .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C .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D .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4(2011上海7)下列溶液中通入SO 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A . Ba(OH)2B . Ba(NO 3)2C . Na 2SD . BaCl 25(2011上海18)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