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贸易体制注入新活力——中国加入WTO六周年的回顾与展望

为全球贸易体制注入新活力——中国加入WTO六周年的回顾与展望
为全球贸易体制注入新活力——中国加入WTO六周年的回顾与展望

于我们关于我

持只与自己认为好的国家进行双边贸易谈判的话,这对建立多边贸易体制绝对是有害的,其他国家很难恢复对WTO的信心。如果他们都没有信心的话,WTO改革是不大可能进行的,即使改革也不会成功。

发展中国家在WTO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哈回合中出现了“20国协调组”(G20)。但是,不能简单地把WTO中的问题描绘成南北对立,比如那些农业出口国在谈判的时候立场会更加接近美、加等发达成员,而不是另外一些进口型的发展中国家。在20国协调组中同样存在这种利益的分野。

多哈回合的主题是发展,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让发展中国家脆弱的、新型的产业有一个调整的机会,同时保障他们的农民的生计,要让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保留一定的政策空间,能够制定和实施自己的发展战略;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应该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的机会。根据我的观察,这种进攻利益有时被忽略或者被低估了。而我认为这种进攻利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轻易地放弃掉,或者为了自身的防守利益牺牲了自己的进攻利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长远发展的目标将更难以实现。

关于中国应该在WTO中发挥的作用,有人认为中国躲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身后试图逃避开放市场的义务,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的确,中国在谈判中提出了新成员待遇的要求,为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中国理所当然应当要求享受一些灵活性待遇。当然,中国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之一,愿意为多边贸易体制作出新的贡献,这也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中国是全世界农产品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按照我们的模型,如果WTO各成员都按照20国协调组的建议进一步削减关税,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会再下降26%,达到11%左右的水平,这对中国来说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中国的削减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任何水分。

中国希望多哈回合能够尽早成功,但是中国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中国的做法跟欧盟、美国不一样,也许跟印度和巴西也不一样。中国无意在谈判中担当任何一个集团的领导者,但中国愿意发挥桥梁的作用。同时,我们希望多哈回合最后的结果是全面的,公平的。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11个百分点

中欧世贸项目首席专家李仲周:

WTO现有的机制,是半个世纪以来各个国家谈判建立起来的,现在这个贸易机制越来越多样化。今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在北京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了11个百分点的贡献,如果再加上印度、巴西等其他新兴经济国家,他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在多元化,贸易也在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呈现出健康的发展趋势。现在美国正在遭遇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但是世界贸易还在增长,正是因为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发展非常快,才带来了非常大的市场。

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世贸组织来说是一件好事。过去主要是贸易大国制订贸易规则,现在小国家也在发挥一定的作用。因为贸易在多样化、多元化,所以决策进程也必须多元化,这就意味着中国、巴西、印度这些国家能够在WTO制度当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这也是一种健康的现象。

当然这中间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在每一个国家都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新的形势,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现在大家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过去几百年工业化发展积累的结果,欧洲、美国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在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历史积累的问题,不是单纯中国的发展造成的。不能够因为中国的发展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而要求中国停止发展。中国政府在“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已经把这个问题作为优先重视的问题,在这些方面,中国和其他国家可以进行合作,比如说欧盟在环境技术方面很强,而中国也需要这样的技术,我们可以找到技术合作的办法来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贸易大国背后的误区

北京大学国际法教授张平:

从可持续发展以及知识产权角度看,国际社会上存在着对中国认识的误区——中国是贸易大国,而且是贸易顺差。但实际上这是在传统的贸易计算方式下得出来的结论,仅仅看到的是从

海关进出口的货物贸易数字。

事实上,服务贸易已经占贸易的很大比例。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很大,但是我们实际上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交的许可费用很高,服务费用更高。比如在中国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等等。另外在知识产权方面,知识产权贸易无法去获得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大企业它在授权的时候都是通过合同谈判的。因此,我们必须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考虑到知识产权贸易,这样才可以恰当地定位中国的贸易地位。

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是是牺牲资源、环境,甚至是劳动者的幸福指数换来的。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强保护,对中国实际上带来了更恶化的影响。从表面上看,知识产权是鼓励创新,但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公司制订不同的战略以追求更大的利益,在公共产品方面垄断市场,造成了对中国环境的更大压力。以打印机墨盒为例,它对环境的污染很大,解决的办法就是回收再利用。但是你如果回收了,就构成了专利侵权。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知识产权和环境是有关系的,由于要保护它的知识产权,使得环境受到影响,牺牲了人们的公共利益,应该引起各方关注。

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扮演什么角色?

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吴家煌:

中国在已经履行了加入WTO时的绝大多数承诺的同时,也正在努力吞下两颗“苦果”,这是那些超级大国给我们的:一个是在反倾销方面的歧视性标准,另一个是特殊保障机制。在吞下苦果的过程中,谁来帮助我们呢?

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印度、巴西还有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活跃,他们在国际场合上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摇旗呐喊,这是一件好事。现在很多人在议论中国,说中国是不是也应该更活跃一些呢?中国是不是也可以在那些很难解的问题上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呢?换句话说,很多谈判者希望中国能够发挥比印度、巴西更重大的作用。

是不是中国参与了,印度、巴西就不再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袖?是不是这个角色应该由中国来发挥呢?我不认为是这样的。我的观点是,中国不会挑战那些超级大国,中国不会挑战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也不会去挑战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国家,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兄弟,那么中国到底有什么是可以作为的呢?到底中国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人说美国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那么中国的角色是什么?我认为,中国应该是海洋当中的一股水流,水处在比山海拔低的地方,但是水和山从来都是共处的,因为水有流动性,但是水不会冲毁大山。

中国起到稳定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

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Laurence LURLANA:

在多边贸易体制当中,中国起到了稳定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这与中国的贸易规模有关。中国贸易增长扩张得很快,而且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经济体,中国本身已经是国际贸易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在多边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方面,中国一直都是比较温和的力量,中国在WTO当中没有发生过什么破坏性的、颠覆性的作用,而是发挥了稳定剂的作用,这也是未来中国可以利用的一项资本。

成为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支持者,这才是中国应该发挥的作用,人们才会对中国形成良好的印象。

国际贸易治理与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瑞士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研究院访问专家 matthew STLLWELL:

现在无论能源、环境,还是贸易都在发生变化,这对中国及其他贸易国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该在贸易和气侯变化上发挥重大的作用。

能源跟气侯变化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是导致温室效应增加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变暖的历史上,更多的责任在发达国家,他们构成了目前为止人类累计温室气体排放的60%。但是发展中

国家的能源消耗也在继续上升,所以中国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处理好能源和温室气体方面的问题,这会导致其他国家对中国采取一些反倾销或者其他方面的指责。面对这些指责,中国是处于防御性的,但同时中国也有自己主动性进攻机会。

《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满足已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而且要求所有国家都要采取措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认为,气候变暖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非常重大的问题,但是总体说还是比较积极的。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提供的报告表明,如果真正实现减排,最多会使世界的GDP减少3%而已,影响不是很大,国际社会必须积极主动地去面对这一问题。

全球贸易体系下的中国农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

不管是多边、双边还是在某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农业问题都非常复杂,尤其是在多边问题中,在全球治理中,农业问题更突显出政治作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农业领域不论是在市场准入、国内支持还是在出口竞争方面,中国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承诺。从目前的多哈谈判来讲,目前所要求的水平还不及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所做出的承诺水平。

从中国经济角度观察,中国农业在中国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农业的功能来讲,过去农业可能主要是贡献原料,今后可能与环境、生态保护、农民就业、农村文化等相关,因此在中国农业政策调整上,不得不考虑农业的功能性变化。另外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现在城镇化达到44%,但中国农村人口在全世界依然是最多的,这表明了中国农业政策所起的作用与很多国家是不一样的。

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的开放使中国农业较深程度地融入到全球体系中。中国的进口越来越集中向初级产品,向土地密集型产品集中;中国优势产品的进口开始减少,这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农业中的分工地位。因此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国的利益相对比较复杂,不像巴西具有绝对的出口利益,也不像日本具有绝对的进口方面的防守目的。

对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来讲,在制订全球农业规则、对农业进行全球贸易治理方面,两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虑:一个就是现行农业体制究竟有没有缺陷?1995年达成的WTO农业协定,尽管是对全球农业的一个重大改革,但是这个协定本身有很多缺陷,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没有解决发展中国家对粮食安全、农民就业增收的基本要求。另外在现有体制下,究竟是谁主导着全球的农业的体制?现在所涉及的多边贸易体制,实际上是根据发达国家的政策设计的,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的政策等等。从补贴看,能够补贴农业的国家就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每天对农业的补贴是10亿美元。

究竟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全球农业体制?多哈谈判已经设定了一个基础的目标。我的理解就是要通过对全球农业的基础性改革,在国内支持、市场准入方面建立一套公平的、市场本位的新贸易体系。

农业谈判有几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美、欧和发展中国家能不能取得一个平衡?如果最终取得平衡,有一个协调的框架出现,那意味着多哈谈判的目标被越来越多的灵活性所取代。从经济总量以及贸易的角度看,下一步发达国家一定要承担起他们的领袖作用。对中国来说,在全球贸易治理中,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经验还不是很多,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战略,对于多哈谈判来讲,中国更愿意扮演的角色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桥梁。

区域贸易安排与多边贸易体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

区域贸易安排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开放的,还有一种是制度性安排的区域贸易。通常区域贸易安排有五个不同的层次,最简单的是优惠贸易安排(PTA),即对非常有限的货物或者服务开放;第二个层次是自由贸易安排(FTA),对大部分的商品服务、投资都进行自由贸易的安排;程度更高一点的是关税同盟,它和FTA的区别就是成员国对外的关税是统一的;更高层次的就是共同市场,比如欧盟之前欧洲的一体化;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就是欧盟,允许很多要素及人的自由流动,而且把很多的宏观经济制订权交给了区域组织。

区域贸易安排最近的趋势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快速蔓延发展,按照WTO的资料,到2005年7月份,向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安排达到了330个,其中有206个是在WTO建立以后,1995年以后,其中还有180个是已经在生效运转的。同时还有数十个区域贸易安排正在谈判,当然还有更多的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在WTO成员里面,除了蒙古国以外,其他都参加了至少一个区域贸易组织,据估计,超过一半的全球贸易额是在区域内部开展的。

第二,以往我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容易建立区域贸易安排,现在看到最多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来的贸易安排,一些发达国家试图建立自己主导的区域和贸易体。

第三,区域贸易安排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早期比较多的是关注货物贸易自由化,现在逐渐会看到服务贸易自由化,经济合作基本上已经变成了新的FTA的基本内容。还有很多投资措施、知识产第四,以前是在空间上比较临近的国家建立区域贸易安排,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远的,比较长距离的国家之间建立区域贸易安排。

所以,从总体上看,区域贸易安排发展非常快,成为现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那么区域贸易安排会对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一般来说,区域贸易安排会有区域贸易转移的趋势,随着一些制度性的贸易障碍取消,能创建出更大的市场范围,各个国家能够按照比较优势来进一步深化国际之间的分工。但是对于非成员国来说,由于FTA的安排导致了非成员国受到贸易转移的伤害。

当然区域贸易安排也是有成本的,首先,贸易投资自由化会带来成员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的速度和成员国的调整能力可能带来风险。如果能很顺利地进行结构调整,会享受到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收益;但是调整能力比较差,可能就会对成员国带来伤害。其次,区域贸易安排会降低关税收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关税还是收入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区域贸易安排可能会固化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的垂直分工的关系,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丧失发展自己的新兴产业的机会。第四个,对发达成员来说,可能会因为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产业空洞化,导致就业压力增加。第五,越来越多的货物、人、服务和信息等等的跨境流动会带来很多社会管理方面的成本和风险。最后,区域贸易安排也会带来很多管理的成本,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参加很多个区域贸易安排的时候,海关系统就会变得非常复杂,管理成本要很高。

那么WTO和区域贸易安排到底是什么关系?从原则上来讲,区域贸易安排实际上是违背WTO 非歧视原则的。但是WTO现实的做法是把区域贸易安排作为一个例外。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正是因为多边谈判的进展缓慢甚至停滞,刺激了更多的国家转向区域贸易安排。但是,越来越多的区域贸易安排对WTO意味着什么?从中国来看,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在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上有一定调整。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中国的战略是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从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开始既参与开放的区域安排,又着力去推进各种各样的区域贸易安排。

多元化的贸易体制要体现中国利益诉求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贸易研究室主任 李健:

我认为目前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贸易体制,“多元化”比说“多极化”更恰当一些。毫无疑问,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体系,中国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第一,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应该允许中国建立自己的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体系。 第二,要消除那些针对中国的特保、反倾销、反补贴的歧视性的措施与政策。

第三,要允许中国去其他国家投资,就像别的国家可以来中国投资一样。中国的外汇储备是非常大的,达到万亿美元,那么中国的这么多外汇储备当然要寻求国际投资的渠道和机会。国际社会应该允许中国去海外投资,允许那些有资金势力的中国企业去国外投资,而不是像有些国家那样通过一些政治的手段加以阻挠。

我认为这是中国三个正当的利益诉求,也是一个和谐的贸易体制应该照顾的。

(本刊记者根据会议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笔名: 查看用户评论

发 送

【查看用户评论(

)

评】 【推荐给朋友】 【大 中 小】 【打印】

0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

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

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技术支持:国富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信息维护:WTO 经济导刊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是一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同时也是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组织。它协调好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可以使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贸易中的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生产和交换,让发达国家的生产资料再全球更广泛的流动,加速生产的社会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引言: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加入WTO后,其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达到更深入了解WTO这个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WTO中国经济贸易自由化 正文:一、WTO的定义与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1月1日成立,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列成为世界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1)保证充分就业,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保证发展中国家贸易和经济的发展。(5)建立更加完善的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减少非关税贸易壁一般进制数量限制原则。 从WTO的宗旨和原则可以看出它提倡的是一种公平公正的贸易,有利于世界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二、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过13年得交锋和努力,终于于1999年11月15日与美国就中国加入WTO签署了《中美WTO双边协议》,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那么,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什么?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应该怎样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迎接挑战,却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WTO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加入WTO有利于中国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 中国加入WTO是基于两个大的背景的考虑。一个是全球化,另一个是中国改革。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发展使各国日益相互依赖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无国界经济的过程,其表现之一是生产的全球性。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不仅可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还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在封闭经济中,我们不得不通过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来为自己提供粮食,不得不通过支付昂贵的价格来使用自己的石油,也不得不企图通过抑制消费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事实上,中国自然资源的稀缺并不代表全球资源的不足。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中东也有充足的石油资源,我们进口粮食、石油、木材和纸浆等,实际上就是进口土地、矿产和森林,这对于改善中国的资源配置非常有利。 (2)、加入WTO促进了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 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更多的政府税收收入和更多的技术转让。中国对WTO的承诺将有助于增加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竞争。竞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目前关于“入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入世”与政府农业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权在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权和农产品流通管理权在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管理权又在外贸行政主管部门。这种贸工农分割、产供销分离的运行机制显然不适应加入WTO 后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需要,现行农业管理体制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不适应农业国际化对农业进行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的需要。但也有学者指出,中国贸易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市场化,而WTO规则对贸易体制的规范化有一定的要求,对加快国内流通体制改革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入世”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入WTO大大改善了我国农产品的贸 易环境。在WTO框架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可以享受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使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量增加,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可以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减少其它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也有学者指出,中美协议中就含有对我国出口农产品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标准和美国国内法律中的特殊保障措施的内容,使我国农产品对美出口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受制于单边措施。如果类似条款也出现在与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协议中,就无法保证未来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能完全置于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之下,增加了贸易法律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第三,“入世”与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尽管有学者认为“入世”后我国农产品的竞 争优势将丧失,但更多的学者却认为,不同的农产品情况不同。劳动力和机械替代较容易的农产品生产,中国不具有生产竞争优势;劳动力和机械替代较困难的农产品生产,即我们常说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具有生产竞争优势;耕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国不具有竞争优势。具体来说,粮食、油菜、糖料和一些地区的棉花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比较优势;畜产品、水果和蔬菜比较优势较明显。我国农民、农业加工企业和营销组织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国际市场所需农产品,更没有大型的农业跨国公司,自然就无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入世”与农民收入、城乡收入以及地区收入差距。在中国大多数传统农业区, 农民从种植得到的收入仍然占60%以上。“入世”后,外国农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会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的“卖难”矛盾,引起流通渠道的混乱,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由于“入世”后增加进口的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豆油等,所以会对相应的主产地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南方一些需要饲料的省区“入世”后可以直接从国际市场进口价格低廉的玉米,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就成了受益者。农民之间,特别是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将增大。据预测,“入世”后至2005年,全国农民实际收入将会下降%左右,而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则会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加剧农村“贫困永久化”危机。但也有学者指出,“入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第五,“入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入WTO后将加重农村的就业压力。2000 年,按劳动年龄人口计算,我国有5亿农村劳动力。如按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计算,则有6 亿多劳动力,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大约有1亿人口,绝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有4亿至5亿。“入世”后,乡镇企业解决就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每年向外排斥300万到400万劳动力。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从实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影响。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缺陷问题,单一的讲,就是自身的水源不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制造也的发达。首先,水源问题;这是我国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北方水源日益捉襟见肘,而单靠我国自身解决此事,是有点困难。内蒙,东北,华北,京津地,均可以感觉到严重缺水的窘态。由此带来的就是沙尘暴的日益强大,对整个世界环境也是大为不利的。其解决之道:从我国自身方面来看。一是海水淡化;一是南水北调。在我看来,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而现实的可操作行又太差。这条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南水北调,南水源于长江之系,南水本身并不充裕。且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也并不可取。那解决的方案呢?就是引俄罗斯贝加尔湖水注入我国北方,这样我国整个北方就会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有利于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理》显示“每年有60亿吨的高清澈高含痒的贝加尔湖天然矿泉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化为海水。”在北极溶入亿万年的冰块,宝贵富足的水资源就这样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制造着北极的极度寒冷,且贝加尔湖南引对西伯利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极度寒冷状态也是大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今天,是资源不浪费,是对环境问题也有利的。其次,中国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我国与全球化的第一次接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中国曾是世贸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建国之一,但西方国家却因为政治利益原因,拒绝承认,中国被迫放弃缔约国成员的身份,以普通新成员身份加入,所以缔约国成员的一些特权是无权使用的。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为什么中国用了如此大的气力还是要坚持加入世贸呢?中国加入世贸对自己来讲有什么积极地意义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 从世界135个经济体先后加入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组织,迄今没有一个成员退出,30多个经济体正在努力申请加入和我国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边组织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尽管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门费”,为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临时性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拿出应对措施,正面影响一定会远胜于负面影响。 1.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3.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4.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 5.有利于引进外资。 6.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7.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8.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9.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当然,有了这么多的有利影响,老百姓们可能感觉加入世贸和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那么这么想就是大错特错的,其实,加入世贸组织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主要的理由是:第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关税将大幅度下降,非关税措施将逐渐的取消,使进口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进口品的价格逐渐下降。第二,由于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将增强国内市场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竞争,迫使生产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第三,服务业的逐渐开放也会加拒国内服务业竞争客观上要求服务提供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服务价格。第四,加入世贸组织也将加快中国经济的对内开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使私人投资者可投资的领域将不断扩大,获得投资收益。第五,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执法,增强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依法行政,从而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而且,加入世贸之后民营经济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因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内和对外的开放,尤其是对内的开放要快于对外的开放,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将积极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扶植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经济投资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宽,因此,民营经济绝对不会是最大的输家。但是,也要求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市场竞争是无情的。 所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来讲是积极地,它能够加快我们改革的进程中国现在需要建立以前没有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金融制度,与国际接轨,靠外部压力可以加速改革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的下一步改革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成为了最后加入这个组织的主要贸易国之一。这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中国准备着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被赋予了完全权利的成员。加入WTO将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扩大贸易、推动进一步经济改革、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促进法治。 在国内,加入WTO无疑将给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在国外,这将从根本上重新确定中国同其它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同美国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的关系,中国同在亚洲地区的邻国的关系则更勿庸赘述。 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加入WTO所引起的变化将远远超出它同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既会带来重重收益,也会带来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收益和减少风险对于决策者、商界人士和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中国为什么需要WTO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的迅猛发展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成功经历。在强劲的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近10%的平均年增长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投资新机会,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中国从闭关自守的计划经济转向一个更为市场化的贸易强 国所产生的效力遍及全球经济,影响着从消费者选择到投资流动的方方面面。

但飞速发展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尤其无情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中一些结构性的弱点,特别是在农业、金融和国有企业等方面。中国面临的矛盾一直是,而且会继续是,如何最好地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势头的齐头并进,因为如果其中之一停滞不前,另一个就很可能受挫,从而可能导致产生另外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和困难。 从很多方面讲,加入WTO都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改革速度的最佳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和彼此关联,中国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参与世界经济对中国以及美国、亚洲和世界都变得更为关键。作为WTO成员,中国将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管理规则的制定。 同样地,中国将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贸易利益。中国出口商的一个受益之处是,他们现在可以确信自己的贸易夥伴必须遵守WTO规章。这意味着,举例而言,WTO 成力。在中国的投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更多的政府税收收入和更多的技术转让。中国对WTO的承诺将有助于增加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竞争。中国消费者将因竞争带来更多选择、更低价格和更高质量而直接受益,更不用说对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觉悟和认识也将提高。竞争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最终增强中国经济并提高中国公司在任何一个市场同最好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

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中国还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促进对外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中,每年约1/4左右的经济增长是靠对外贸易实现的。贸易顺差从1994年起开始连年增长,。 3、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就业。中国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加工带,吸收了近两亿农村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一批新型的技术工人和具备先进理念的服务人才充实到就业队伍,为国内经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水准的劳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同构成机遇方面相比,经济全球化也必然带来一些挑战。其根本原因是,国际垄断组织经常在损害别国利益的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们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空间,在经济实力相差甚大的背景下,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在拉大。 2、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升级。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基础,它们凭借其经济与技

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来的新挑战及对策 摘要: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新跨越,在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现经济新的跨越。我们在看到这些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如何及时的制定对策迎接挑战称为我们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机遇和挑战对策 从1986年7月11日,中国正式照会GATT秘书长,要求回复GATT缔约国席位,到2011年11月12日,中国正式达成“入世”协议,经历了15年的谈判历程,这个协议的签订,来之不易。由此,中国的潜在的市场将由中国自己来开发,同时和世界一起发展,眼前的是一个公平的开放的平台,入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回顾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有什么重大的影响? 1.国名经济快速增长。“入世”十年来,中国的全球经济排名由第六跃升至第二,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近20%,外汇储备增长近13倍,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入世”十年来中国中国充分发挥在全球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实施出口拉动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双向投资,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总量,外贸总量都有了大的飞跃,全球的地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发展为在全球都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十年来国名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把握好了十年机遇,迎接我们的还有下一个十年,下下一个十年。“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十年来我们在发挥自身的具有较强优势的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的同时又建立了门类齐全、系统完整,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工业体系,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趋利避害提高竞争力,改变以往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创新发展,创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了竞争力,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科技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装备水平的大幅改进,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 3.对外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加入wto我们拥有的不仅是国内这一单一的市场,一个开放的,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像我们招手,加入世贸组织的十年里,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开放市场,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十年的进出口增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从而促进对外开放性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入wto十年来给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发展,国名经济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在面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欣喜时,我们也面对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 1.“入世”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对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开放,促进我国农业融入世界一体化进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入世”后我国农业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小规模生产农业和世界农产品出口过竞争力的差距不断凸显,农业发展缺乏有效的保护和调控政策空间,直接与国外农产品竞争给我过农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和挑战,而且这种影响和挑战呈现不断加深和扩大的趋势。部分大宗产品进口量过大过快给农业带来不理影响,新增农产品市场大部分被国外进口抢占;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高保护和高扭曲依然存在,一方面限制了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使得我国开放的农产品市场成为农产品出口的聚焦目标,加大了农产品的进口压力。 2.“入世”十年,民族品牌堪忧。中国加入wto十年来不少民族品牌都被外资品牌收购,只有少数民族品牌依然屹立。虽然生活中我们仍然在使用,但仅仅只是我们熟悉的

最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都是有利有弊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它,在充分的利用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本文主要就经济全球化的弊端简要地予以评价,并探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经济发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震撼世界、震撼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历史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因为当年的“世界性”,现在已“全球化”了。事实上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告终,“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议题。“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

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 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间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笔者认同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借助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这四个载体,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使得全球公司、各国企业、经济和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点是不同的,再加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国际经济组织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操纵,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则“理所当然” 的由发达国家制定。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便更加“理所当然”的是社

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国自1986年7月11日提出复关申请,经过了两代领导人,在长达15年的谈判后,2001 年11 月10 日, 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批准中国加入WT O,中国正式成为WTO 第143 个成员国,获得了分享全球化的权利。这是WT O 和多边贸易体系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时刻。2011年11月是中国加入WTO 满十周年的一个特殊年份,在这十年里中国进步入了另外一个更大的竞技场,在这个与世界经济相互竞争的十年里面,中国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无论这些改变是利是弊,中国的崛起却不再是一个预言,它已是一个事实。而今天中国在世界上已经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经济三大巨头之列。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头号商品出口国。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的经济都有那些积极地影响! 中国经历“黄金十年” “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发生了举世无双、史无前例的变化。”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易小准表示,入世10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黄金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最为活跃,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 “入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三方面:第一是提高了国际地位;第二是改善了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是以开放促进了国内的改革。”中国

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 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了解入世10年到底有那些积极的影响。 1.经济规模稳步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入世后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政策, 中国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 2000 年中国GDP 规模是9. 92 万亿元, 2001 年达到10. 97 万亿元, 2006 年达到21. 19 万亿元, 2009 年已经达到34. 05 万亿元。2009 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7%, 超过了美国的16%,中国从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快速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而世行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所以当2011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时,世界齐刷刷地将目光瞄向了中国。这与两年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时的情形何其相似!指望中国拯救世界显然并不现实,但这个现象却明白无误地彰显了今日中国经济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2.贸易规模快速提升, 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势头迅猛。2000 年中国出口额为2 492 亿美元, 2008 年达到1. 43 万亿美元, 2009 年仍然达到1. 2 万亿美元, 2010 年前11 个月中国出口额已经达到1. 42 万亿美元。在出口迅速扩大的过程中, 中国的进口也在迅速增加。2000 年中国进口额为2 250. 9 亿美元, 2009年上升到1 万亿美元, 2010 年前11 个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是世界各国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标签: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中国经济 1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1 刺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通过对外开放,在资金和技术上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在资源和市场的开发上,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通过对外开放,我国的经济繁荣受益匪浅。经济全球化更加促进了对外开放的深化,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竞争优势,推动经济的稳步增长,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经济长期以自我封闭的形式发展,而经济全球化则完全打破了这种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引入新鲜血液,并逐渐适应和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此外,经济全球化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契机和环境,我国的国际贸易得到了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因此获得调整和优化,并充分调动产品的内需,进而扩大到全球,由国内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 1.3 有利于吸引外资 中国的经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具有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的优势,还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市场成为了发达国家投资的目标,各行业的公司和工厂纷纷建成,争先恐后地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中国。伴随着外资的引进,许多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随之引入,有利于我国广大企业对于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借鉴和学习,推动我国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1.4 繁荣对外贸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跨国贸易也越来越频繁。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对外贸易占有着较大的比例,出口额的多少也是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发展,我国的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出口创汇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加入WTO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庆应义塾大学报告论文 加入WTO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董怡奈 佐藤妙子真鍋雅史宮本夏樹叶寒菜 増田雅之王雪萍大崎健史董宏 一、关于中国入世 中国在2001年内加入WTO已成定局。关于中国入世可以有很多的论述,本文欲通过整理围绕中国入世问题的相关讨论加以来分析中国的贸易环境。最后,对中国在入世时所面临的问题应当如何应对,列举出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时的经验,作为参考加以介绍。 首先,在加入WTO的时候,中国负有从制度上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义务。具体来说有以下3点:第一,为防止不争当倾销,在出口补贴方面,除了农产品以外的商品一概不得享受出口补助;第二,关于进口配额,不得以进口配额的方式对进口实行限制,但是由于进口而导致国内产业陷入巨大困境的情况除外;这一条是为了消除非关税壁垒,但同时又保留了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选择项。第三,在采取新的关税率或提高关税率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出口国的利益,必须下调其他商品的关税率来进行调整。关于关税,必须在WTO内来进行调整。中国加入WTO后,必须下调关税,平均下调的幅度在23%到15%不等。这样,从外国进口的商品就会变得相对较便宜,进口就会增加。 二、中国的贸易环境 中国入世后,在经济方面究竟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概要地考察一下中国的贸易结构。

2.1. 中国的贸易对象国 中国的贸易对象国如图所示: 2.2. 世界经济的动向 这些出口对象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呢?从结论来讲,估计今后会进一步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美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并指示说“要实行经济状况对中国的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必须实现贸易对象 2.3. 人民币汇率的走向 除世界经济外,人民币的走向也是影响中国贸易的巨 (实质实效的汇率) 大因不断提高的争力,显示了目美元的汇率实际上是固定的, 在出口对象中,美国、香港、欧盟占了整体的70%左右,这暗示着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会 对中国的出口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001年4月—6月期的GDP 增长率为0.2%,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调整的状态。这是因为以IT 产业为中心的不景气从美国蔓延到了全世界的缘故。此外,日本长期陷于不景气当中,受IT 产业不景气的影响,日本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对此,朱总理称“应当严肃对待美国经济的减速一切旨在扩大贸易的对策”。 今后,为了避免美国、日本的国的多样化、多边化。 素。现在虽然实行的是管理变动汇率,但实际上实行 1.60.60.81.01.2 1.4的是固定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8.2元左右。 对此,在进驻中国的外资企业对人民币的需求同时,日本国内产业界内出现了人民币过于便宜的声 音,竹中财政大臣就曾表示过人民币是否过于便宜的疑 虑,可以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为了保持出口竞前要避免人民币升值,努力维持汇率现状的方针。 在此,笔者想考察一下“实质实效的汇率”。尽管人民币对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讲课讲稿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 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影响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趋利避害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成为从决策者、企业家到学者的共同话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1、贸易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2、投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率。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全球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状况;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利率和汇率的国际联动和影响。当代世界金融发展呈现的

三大趋势:(1)金融国际合作的趋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全球性金融组织;(2)融资证券化的趋势:传统的通过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方式转向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发行长短期债券的方式;(3)金融合作利益增强的趋势:世界金融中心和世界金融市场为各国融资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各国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筹资成本。 4、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的表现:表现在当今约90%的国家都有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足迹已几乎遍及全球。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由众多国家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立体网络。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相当尖锐的矛盾和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但是,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如果经济全球化真的那么好,那为什么国际经济还是如此混乱? 应当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它给各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难以预料,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柄犀利的“双刃剑”,在促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风险。作为一个客观的发展进程,积极参与、沉着应对是上策,而游离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之外、拒绝经济全球化,只会带来固步自封,无益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便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对于我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上)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知识产权法(上) 在1999年11月之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指执法)如何发展的问题,主要与数字技术(尤其是互联络)的应用有关。因为,尚不打算与解决数字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新发展(如1996年wipo的两个条约)接轨的中国权利人及司法机关,遇上了已经与数字技术环境下出现的侵权新方式接轨的侵权活动。例如,在版权与商标保护方面,对实际结果如同盗版与假冒(乃至比传统盗版与假冒干得更容易、对权利人危害也更大)的“违法”活动,司法机关很难找到“违”了哪一条法。 于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明显地推动着中国的知识产权研究、立法与司法。 自1999年11月之后。另一个因素有可能取代这一主要影响,或与数字技术的应用一道,从另一角度对中国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共同构成主要影响。那就是中国将进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事实。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gatt在国际法领域中是十分特殊的。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所有世界性知识产权公约都只允许以国家为主体参加,而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协议)则允许以非国家出现的“特别关税区”参加。原有的实体性知识产权公约都仅仅对成员国的实体法提出要求,trips 协议则除了实体法之外,还对执法内容乃至执法程序提出了要求。 由于这种特殊性,我们不能不在这里先讲一讲有关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国际公法亦即人们所称的国际法,只有它才以国家间的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才在两个以上国家发生法律效力。国际私法实质是国内法,而不属于国际法所包括的内容。它主要涉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问题,它不可能在两个以上国家发生效力。由于冠以“国际”二字,又由于“涉外”,故常常被误认为真的属于“国际”法。当然,目的在于统一国家间涉外民事诉讼的某些程序的国际私法公约,则又属于国际法了。因为它的调整对象又是国家这种主体了。 世界贸易组织既有对成员国实体法方面的最低要求,又有对成员国诉讼法方面的要求,此外还涉及非国家主体的“特别关税区”这方面的要求。 虽然早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知识产权法的修订及制定,都或多或少参考了世贸组织成立前后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但在当时,达到trips的最低要求,并非中国应尽的义务。现在,这却成了中国实实

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来的新挑战及对策 摘要:入世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在新的国际和国内双重局势的冲击和应对下发生了质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新的趋势,经济结构的转变也随着战略目标的调整得到提升和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使得中国提高了资金运用的效率,强化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国内企业的改革也随着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入世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客观规律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世贸规则的约束下寻求新的强国利民之道,何在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合理过渡,如何加强政府职能以适应经济局面的新格局,都对我国经济生命力的持续性和延展性产生了重要影响,把握经济发展的局势和节奏,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进而积极的应对,对我们经济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字:入世经济发展挑战对策 入世以来,我国的经济在新的国际局势下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经济延展性得以提高,经济收缩性得到控制,不仅改善了国内不利的经济局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一、入世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入世以来,经济体制的改革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计划经济的痕迹已经彻底退出竞争环境的角逐,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消除了生产方式中不适应时代要求和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保障市场规律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我国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涉外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平衡发展 1.国际竞争的参与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和资源配置体制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引进外资的水平和质量,通过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加大了外国资本对我国工程项目的投资力度。 2.解决了我国外汇储备供求不平衡的局面,改革初始,我国国际收支处于明显逆差局面,大量的物质和技术需要国外市场的供给,外汇储备的不足使得我国难以招架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入世以来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外汇储备居于世界第一,使得我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这对我国干预国际市场,控制对外经济动向有着重要意义。 3.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样带来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海外贸易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来看,入世逐渐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比例,极大地扩张了中国的产业发展潜力。从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壮大,进而改变了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干预趋势,逐渐实现了产业市场化。 二、入世以来我过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发生了重要转变,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一)新的竞争局面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理念的形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 入世对我国的产品生产提出了新的标准,为了顺应复杂的经济环境,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了,我国开始进一步发展工业化道理,并提出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理,这对于我国以先进科技为保驾的身份进入国际角逐,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二)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过渡 1.新型工业化道路退推动了我国工业环境的改善,也树立了工业在拉动国家经济推动经济需求上的重要地位,国际的经济环境对一国经济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以及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可以说,经济的提升无法依靠工业的创造力单独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