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任务所在 明确立意所向 (任务型作文)

合集下载

任务驱动型作文及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及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及范文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写作任务,比如作文、论文、报告等。

而如何应对这些写作任务,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是每个学生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入手,为大家提供一些范文和写作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在特定的写作任务下进行创作的文章,这种写作方式要求作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需要根据任务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写作,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是明确的写作目的和要求,有明确的写作任务和时间限制。

在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时,首先要明确任务要求,理清思路,确定写作的主题和要点。

其次,要有计划地进行写作,合理安排时间,控制篇幅,确保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最后,要注重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力求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思想,使文章逻辑严谨,行文流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范文:假如你是一名学生,你的英语老师要求你写一篇关于“我的假期计划”的作文。

请你根据以下要点写一篇不少于100词的短文。

1. 我的假期计划是什么;2. 我的假期计划的原因;3. 我的假期计划的具体安排。

My Summer Vacation PlanThis summer vacation, I plan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in the countryside. The reason why I choose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is that I miss them so much and I want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m. Besides, the countryside is a peaceful and beautiful place, where I can enjoy the fresh air and the beautiful scenery.During my stay in the countryside, I will help my grandparents with some housework, such as watering the flowers, feeding the chickens and cleaning the yard. I will also go fishing with my grandpa and pick fruits with my grandma. In the evening, I will read books and play games with my grandparents. I believe I will have a wonderful time there.以上就是一个关于“我的假期计划”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任务型驱动作文

任务型驱动作文

任务型驱动作文
首先,任务型驱动作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任务。


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进行分析和思考,明确
写作的目的和对象。

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题目,从而准确把握写作方向,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偏离主题。

其次,任务型驱动作文能够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写作
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内容更加紧凑、连贯。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培养
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此外,任务型驱动作文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相比于
传统的作文练习,任务型驱动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写作任务时,能够感受到
写作的乐趣,增强对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任务型驱动作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写
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表达,这
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
能力。

综上所述,任务型驱动作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
在教学中更加重视任务型驱动作文的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
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
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解决问题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解决问题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解决问题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小区的门卫老何在接到老父突发急病正送往医院抢救的电话后,立即请假赶往医院。

途中正巧遇到一位古稀老人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在地,他二话没说,立即冲过去用身体为老人做遮挡,并及时拨打了110、120电话,还找到了老人的手机,并打电话联系上了老人的家人,使老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然后他才赶往医院看望父亲。

消息传出后,人们对老何的做法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有的人认为老何多管闲事,万一耽误了父亲的救治怎么办,乃不孝之子;有的人说,老何路遇危机,仗义相助,是人间大孝。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特点材料内容很明确,门卫老何在赶往医院探望突发急病的父亲的途中,巧遇一位被车撞倒的老人,他毫不犹豫地先救助老人,之后才去医院看望父亲。

老何这种扶危济困、先人后己的做法引发了众多褒贬不一的议论。

题目要求“谈谈你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谈对老何这种做法是“褒”还是“贬”。

本题要求就所给材料引发的议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任务指令清楚明白,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形式指令: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文体显然是议论文。

内容指令: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表明对老何的做法是赞扬还是贬斥,理由是什么?思维指令:如何看待“小孝”与“大孝”?可以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友善”以及立德树人等方面展开议论。

身份指令:“你的观点”,明确了身份是“你”,高中学生。

审题点拨材料的中心人物是小区门卫老何,从老何用身体为老人做遮挡,并打电话联系医院、警察和老人的家人,最终使老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这些内容来看,考生可以从人性的善良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等方面立意,说明大爱与小爱的关系以及赞扬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若从老何去看望父亲这一角度切入,考生可以围绕“孝”字立意。

除此之外考生也可以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立意,因为“尽孝”与“助人”并不矛盾,热心助人也是“孝”的一部分。

任务导向式文章的审题立意

任务导向式文章的审题立意

任务导向式文章的审题立意
1. 仔细阅读任务要求
在开始写作之前,仔细阅读任务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题目、问题要求和写作指导。

要注意关键词和关键信息,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任务的核心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

2. 确定主题和焦点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确定主题和写作的焦点。

主题是文章探讨的中心思想,而焦点则是突出主题中的一个具体方面。

通过确定主题和焦点,我们可以在写作中保持条理性和逻辑性。

3. 理解问题和角度
在审题立意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问题,明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以便提供多样化的观点和分析。

4. 确定写作目的和读者
审题立意也需要考虑写作目的和读者。

写作目的是指我们写作的目标和意图,以及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了解读者的背景和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连接和共鸣。

5. 创新和独特的观点
在审题立意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寻找创新和独特的观点。

这可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创新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中脱颖而出,并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在审题立意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根据任务要求和问题的深入理解来确定写作的立意。

运用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成功完成任务导向式文章的审题立意。

浅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浅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

浅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作文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个说法。

那么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呢?如何审题?本文将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进行浅谈。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通过阅读一定的材料或者设定一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任务要求完成一篇文章。

这种类型的作文注重具体的任务目标,其审题要求学生理解所给的任务内容,抓住关键信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明确表达观点,实现任务要求。

在审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任务要求。

要理解题目中所包含的任务内容,抓住关键词,搞清楚任务的类型和要求。

有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选择、评价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对文章材料进行总结、归纳或者议论。

在审题时,需要根据任务要求明确文章的立意和思路,构思文章框架和内容。

在审题过程中,要注重分析材料或者情景的背景和内涵。

任务驱动型作文往往以一定的材料或者情景作为作文的依托,学生需要针对所给的材料或情景进行深入的分析。

要认真理解、理顺材料或情景的逻辑关系,把握其中的核心问题,透彻领会材料或情景的内涵。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审题要求,准确把握文章的视角和论述方向。

要注重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审题时,学生要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审题时要综合考虑任务的背景、情景和内涵,理顺任务要求和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审题时要灵活运用任务词汇、任务语言和任务句式,确保文章与任务要求契合;在审题时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文字提示和逻辑分析,确保理清思路,明确中心,全面展开。

只有通过熟练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认真审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任务内容和要求,明确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准确表达观点,实现任务要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浅谈,能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有所了解,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作文学习中更好地应对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型驱动作文

任务型驱动作文

任务型驱动作文
首先,我们要明确写作目的。

在写作之前,我们要明确写作的
目的是什么,是要描述一个事物,还是要叙述一个故事,抑或是要
说明一个问题。

只有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合适的
文体和语言表达方式。

其次,选择合适的文体和语言表达方式。

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文体,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在语
言表达方面,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文章表达清晰、生动。

比如在写说明文时,我们要用客观、准确的语言表达事物的特
点和规律;在写议论文时,我们要用有力的论据和恰当的修辞手法
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完成文体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

在完成文体的组织时,
我们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要有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使
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在语言的表达方面,我们要注重语
言的规范性和地道性,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不规范的表达,使文章
通顺流畅、质感良好。

综上所述,要写好任务型驱动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然
后选择合适的文体和语言表达方式,最后完成文体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

只有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经验,我们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任务型驱动作文。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提高,写出更加出色的作文,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

表态说理型任务驱动型作文

表态说理型任务驱动型作文

表态说理型任务驱动型作文比如说,有个题目是“中学生应不应该带手机上学”,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那咱得先明确自己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然后就得开始说道说道啦。

要是咱支持,那就可以说手机能帮助查资料、和家长联系方便,还能在紧
急时刻求助。

要是反对呢,就讲讲影响学习、容易沉迷游戏、分散注意力这些
理由。

写这种作文的时候,可不能稀里糊涂的。

态度得鲜明,别模棱两可,让人
不知道你到底站哪边。

而且说理的时候,得结合实际例子,别光在那干巴巴地
讲道理,谁爱听啊?比如说,讲手机影响学习,就可以说某某同学因为上课玩
手机成绩一落千丈。

还有啊,语言也别太死板,别像老学究一样。

咱可以幽默点儿,生动点儿,这样读起来才有意思。

比如说,“手机这小玩意儿,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要
是管不住它,它能把咱们的学习搅得一团糟!”。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而其中,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环节之一。

如何正确理解并把握作文题目的要求,对于写好一篇作文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读题,理解其中的细节、要求和提示。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学生可以清晰地判断出作文的写作方向和主题内容。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提到一个事件、一个情节或一个问题,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分析、解决甚至反思。

通过这些任务型的题目,学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并最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其次,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审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题目中的要求进行整理和分类,梳理出合适的写作结构。

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或对比并列等方式进行写作。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将变得更加有条理和系统化,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此外,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题目中给出的要求进行拓展和延伸。

例如,题目要求谈论一个具体的事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意,将事物加入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从而使作文更加有趣和生动。

这种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记述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审题,学生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充分观察、分析和描述。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写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作文,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所处的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并用恰当的词语将其描绘出来。

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从而使作文更加具体、生动。

最后,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任务所在明确立意所向解读任务所在明确立意所向——2016合肥一模作文审题综述多年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主要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

今年新课标卷作文命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关注当下,贴近生活,呈现情境,多元思辨。

此类命题呈现的材料本身多为“三无”情境,即无观点、无立场、无态度,所谓“任务”就是在写作之前增加了解读材料的任务,而且真正把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作为核心,成为立意的起点,建立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此类命题立意的角度多,实际降低了立意的难度,写作质量的高下取决于立意的新颖与深刻。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关键在于角度的判定,即材料呈现的观察点、分析范围和思考的方向,其次是立意的表述,即确立自己的立场观点,就是材料隐含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

下面以2016年合肥市一模作文题为例,重点解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技法。

先看原题: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部署名为罗伯特•加尔布雷特的侦探小说《杜鹃鸟的呼唤》面世后颇受好评。

出版商表示,侦查员出身的作者退伍后从事安保行业,本书是其处女作。

不过作者的新手身份因写法娴熟而被质疑。

后经媒体多方调查证实,罗伯特•加尔布雷特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新笔名。

被“揭穿”身份后,罗琳说希望这个秘密保持得更久一点,因为她隐瞒身份后看到关于小说的真实评论时,感受到的欢乐更加纯粹。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该命题基本靠近全国新课标卷的命制思路。

作文提出明确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提供了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将材料的开放性进行了较好的限定。

增加的写作要求是让考生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选择不同的对象,信的内容和写信的语气都会有所不同。

在选择时考生有自由,选择完成后就要进入角色,完成任务。

如前所述,首先要解读材料给出的“任务”,三个方面:角度的确立,立意的表述,规范的遵守。

第一、关于角度的确立。

角度的确立即立意点的判定与选取。

材料的立意点也即情境(事件)的相关当事方,即材料呈现的观察点、分析范围和思考的方向。

在这则材料中当事方首先看到的是罗琳以及她化名的罗伯特•加尔布雷特(其实是同一个人),其次是出版商,再次是媒体。

重要的是还要能挖掘出材料隐含的相关方,如读者、公众、评论者、写作新手等。

第二、关于立意的表述。

立意的表述,即确立自己的立场观点,就是解读出材料相关方隐含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

从上述的立意点延伸出一句含有自己立场、观点、态度的表述,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表述。

这句话将作为作文的起点,作文的主旨,需要精心提炼锤炼,力求精练、简明、新颖、醒目。

例如:(一)从罗琳角度。

你可以赞成其做法,认为只有真实才有纯粹的快乐。

出书不必大肆宣传,其主要目的是看到关于小说的真实评论,只有读者真实的评价才能更真实的了解自己,让自己感受到更加纯粹的欢乐;用实力说话,不躲在荣誉的光环下。

一部书的好坏,关键在于书的本身,其内容、其写作手法等方面,用实力征服读者,而不能靠个人的名气。

你也可以表示反对。

可以说,活给自己看,人言不必畏。

没有必要担心别人的评价;可以说,让成功再造成功,借荣誉赢得荣誉。

凭借自己已有的名声,由魔幻小说转为侦探小说,更能吸引读者,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从出版商角度。

可以表示赞成:凡事顺势而为,顺应市场,跟从大众,创造卖点;可以提出批评:商业有操守,职业有底线,不应该弄虚作假欺骗读者,有借机炒作的嫌疑。

(三)、从媒体角度。

赞扬其坚守社会良心,追求事实真相,体现一种职业精神;可以从批评的角度说:尊重当事人权利,遵守社会公德。

化用笔名是别人的自由,属于个人隐私,没有必要去较真,去曝光揭露。

(四)、从读者角度。

可以立论:树立正确的读书观,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

经典不问出身,欣赏的应该是书的本身,与作者的名气无关。

(五)、从评论者角度。

可以说:不要以人取文,迷信名人效应。

追求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因为他的名气而曲意迎合。

(六)、其他角度。

如写作者角度,可以表示宽容:成长不容易,成名很艰难,托名虚构身份无可厚非;可以表示鼓励:用实力为自己正名。

不必假托虚构。

如公众角度,可以说,给成长以空间和时间。

爱护保护宽容鼓励那些无势无名的新手新人。

第三、规范的遵守。

本题的“任务”还包含规范的限定。

书信的体式决定了交流、沟通的写作姿态和口吻,例如有考生拟出这样的题目:喜欢你的作品不因为你是谁,原谅我以下善意纯真的吐槽,即很好体现了书信的用语特色。

同时,选择了不同的对象,信的内容和写信的语气都会有所不同。

此外当然还有书信格式的基本限定。

附:考场拟题选录真实常在低调中为了快乐的纯粹让快乐更加纯粹用真实呼唤快乐喜欢你的作品不因为你是谁让阅读变得更加纯粹经典不问出身隐去成功的光环发现最真的自己原谅我以下善意纯真的吐槽脱下身名的负累不慕浮华聆听真实放下盛名重新出发爱,使人盲目太耀眼的光亮必定遮住身后发光的翅膀附:2016年合肥一模考场作文选录(一)王淑逸|致罗伯特的一封信亲爱的罗伯特·加尔布雷特:你好!我叫明华,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你。

我喜欢“J﹒K﹒罗琳”,但我更喜欢罗伯特。

不过在此我必须承认,我并不是侦探小说发烧友,也不敢自称你的忠实读者或者铁杆粉丝。

套用杜拉斯《情人》中经典桥段的格式:我是来特意告诉你,相比你受人追捧的作品,我更爱你只愿享受纯粹快乐的态度。

文学不分国界。

中国有位浪漫诗人海子曾说:“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我想将这句话送给你,因为你和它的相似。

在我看来,“罗伯特”不仅是一个笔名,而是一个真实的人,它可以是《杜鹃鸟的呼唤》的作者,也可以是万众喜爱的罗琳。

我喜欢你隐瞒身份后的真实。

你是璞玉,可以藏在丑陋的岩石中,你是金砾,可以沉在泥沙浊流中。

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从高处放置低处,毕竟高处是俯瞰,低处须仰望,高处享受盛赞,低处唯有尘埃,但低至尘埃方可开出花来。

“罗伯特”在低处,获得真实,审视自我感受纯粹的快乐。

这个“你”无关乎身份地位,他只是最真实的你。

中国的木心先生这么说过:“每个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以为成熟,自以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通了,才发现自己变成了年少时最厌恶的人。

”顺着一条路走,将足迹印成一条线并不容易,而坚持初心更难,你值得受到赞美,为你,未蒙蔽双眼,坚持自我。

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真实让他人一览无余,也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任人评论,但一个人的优秀从不会被掩盖。

我想成为一个你,一个罗伯特,我可以是作家,侦查员,什么职业都不在乎,但是一个真实的、坚持自我初心的人。

这个目标一点也不简单,但我相信达成这个目标的你一定乐在其中。

中国古语中有一个词叫“慎独”,意思是对自己的要求不因外界而改变,你是“慎独”的罗琳。

我相信你可以拥有无数个新笔名,但你只为做你自己,享受你自己认为的快乐。

我愿意为你保守这个秘密,让它更久一点,让你的欢乐更为纯粹。

还有,我会阅读你的作品,找一个真实的你,给你一个真实的评论。

希望永远都是最真的你,期待你的下一个笔名。

此致敬礼明华2016年1月30日(二)张玉洁|放下盛名重新出发尊敬的罗琳女士:您好!当我看到“罗伯特·加尔布雷特”时,我不禁想起了您笔下的哈利。

他跌跌撞撞地走在霍格沃茨的走廊上,围墙内外是人们恐慌的喧嚣。

他是“大难不死的男孩”,他是“救世之星”,他被认为拥有与黑暗对峙的力量。

可他知道那些不过是虚名,那都不是他。

于是他选择披上隐身衣,用刘海掩盖标志性的闪电伤疤,以逃离坚硬的成见和片面的标签。

罗伯特·加尔布雷特,这个名字不正是您的隐身衣吗?当《哈利·波特》系列丛书风行世界,当千万个少年十一岁的生日愿望是等来那封绿墨水书写猫头鹰投递的录取通知书,您的名字就无法避免地与成名作捆绑在一起了。

人们将您的成名作当作当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您的任何新作无论题材有多么不同,都会被拿去与以前比较。

同时,如同西方名谚所说,“爱,使人盲目”。

无论您的新作水平如何,扉页上的名字就足以让庞大的书迷群体献上最虔诚的赞美。

盛名是人们对您的肯定,却也是您目前写作生涯的最大障碍——它使您新作畏手畏脚,它使批评之声半路退散。

不要让你自己挣扎于赞美,沉湎于虚荣,始终记得自己是谁。

这是您通过“罗伯特·加尔布雷特”给我的忠告。

世界为了方便辨识你我,总爱将我们标签化,这只是外界根据我们的过去给我们下的定义。

而当我们也开始认可这些外界的定义时,便开始否认了自己具有的无限广阔可能的未来。

这是外界加给我们的桎梏,也许在这束缚中安然生存也会得一方安逸,但只有打破桎梏才能创造跌宕多姿的人生。

这是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与勇敢、理智与淡泊。

南非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曾说:“你的心中肯定有一团火,使你与别人不同。

”当您选择“罗伯特”而非“罗琳”时,我相信当年支撑着您再狭小逼仄的咖啡馆里构建魔法世界的心中之火,这么多年,一如当年。

卡尔维诺说,每个选择都意味着放弃。

放下盛名,便也意味着重新出发。

顺颂冬祺明华2016年1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