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战争之三次国内革命战争lan.ppt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三大阶段PPT课件

种错误的历史认知,日本形成了过分依赖美国
的态势。日本始终找不到与美国对等相处方法
的原因就在于此。
10
Q:后果及解决措施?
通过正确的历史认知,与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邻国构建友好关系,是日本恢复不断 丧失的信赖、在亚洲赢得一定地位的唯一手段。只有具备正确的历史认知,才能构 建正确的未来。这是关系到与所有国家和人民构建友好与和平关系的重大课题。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938年4月)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1940年12月)
2
抗日战争的导 火线: 卢沟桥事变
2019/12/29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抵抗日军入侵”
3
第一阶段: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
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
取以政20治19/1诱2/29降为主的方针。
6
2019/12/29
7
2019/12/29
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 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 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 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 汪精卫公开投降。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 了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 攻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 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 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 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 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 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 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 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 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8
近代史上的战争之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lan

• 材料三:长征途中的历史事件
• 渡过湘江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过雪山、草地 渡江乌江 遵义 会议 吴起镇会师 渡过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会宁会师 四渡赤 水河 • 问题四:把材料三中长征途中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重新排 序?(3分)长征的实质是什么?(1分)哪一事件在党史上具 有转折意义?(1分)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3分) • 问题五: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到 自己走向成熟的过程,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分) • 问题四:(1)排序:①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②渡过湘江③渡 过乌江 ④遵义会议 ⑤四渡赤水河 ⑥渡过金沙江 ⑦飞夺 泸定桥 ⑧过雪山、草地 ⑨吴起镇会师 ⑩会宁会师 • (2)实质:是一次战略大转移; • (3)转折:遵义会议; •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 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4.国共关系的变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 材料一:孙中山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同自己倡导的国民革命,二者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是 时代和人民的需要;而这种国民革命,必须有工农的参加,才能 取得胜利。 • 材料二:孙中山亲自主持的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首次国 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才使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 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 材料三: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失败后说:“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 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问题四: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你的感想(3分)。 • 必须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方向,实现民族 独立和国家统一); 中共要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其他言之成理亦可)星星之火 已成燎原之势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课件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方法 •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标准 •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结果 • 中国近代史分期的争议与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概念、研究范 围和主要内容。
02
阐述中国近代史分期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历史背景
现实意义
对于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具有重要 意义,有助于为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借 鉴和启示。
分期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主观性
分期研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 学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分期观点,导致 研究成果的差异。
史料局限性
受限于史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分期 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需要不断修 正和完善。
3. 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日之间爆发的 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 国再次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 日本。
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型期,主要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
大历史事件。
02 03
1. 辛亥革命
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 国。革命成功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进入民主 共和时代。
中国史学界分期方法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约1840年-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约1919年-1949年
03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标准
社会形态分期标准
总结词
以社会形态的转变为分期标准,将中国近代史划分为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 渡的历史时期。
详细描述
根据社会形态的演变,可以将中国近代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 本主义的萌芽阶段、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资 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阶段。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方法 •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标准 •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结果 • 中国近代史分期的争议与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概念、研究范 围和主要内容。
02
阐述中国近代史分期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历史背景
现实意义
对于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具有重要 意义,有助于为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借 鉴和启示。
分期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主观性
分期研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 学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分期观点,导致 研究成果的差异。
史料局限性
受限于史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分期 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需要不断修 正和完善。
3. 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日之间爆发的 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 国再次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 日本。
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型期,主要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
大历史事件。
02 03
1. 辛亥革命
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 国。革命成功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进入民主 共和时代。
中国史学界分期方法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约1840年-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约1919年-1949年
03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标准
社会形态分期标准
总结词
以社会形态的转变为分期标准,将中国近代史划分为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 渡的历史时期。
详细描述
根据社会形态的演变,可以将中国近代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 本主义的萌芽阶段、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资 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阶段。
抗日战争三大阶段PPT课件

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
取以政20治19/1诱2/29降为主的方针。
6
2019/12/29
7
2019/12/29
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 酷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 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 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 汪精卫公开投降。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 了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 攻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 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 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 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 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 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 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 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 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8
2019/12/29
1
抗 日 战 争 中 的 著 名 战 役 2019/12/29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 (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战役 (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 (1938年2月-1938年5月)
经研究发现,日本向中国战线投入的兵力,远
远超过向以美国为对手的太平洋战线。从军费
的数量来看,也是向中国战线投入更多。也就
是说,日本的军事力量和国力是在中国的抗日
战争中消耗殆尽的。基于历史事实,我把先前
《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中国革命的胜利PPT【完美版课件】

国统区货币滥发导致的恶性通货 膨胀,是的民心背离、军心涣散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统区在1946、1947年连续发生了大规模灾荒,上千万人因 此忍饥挨饿,图为一个救济处几百名瘦骨嶙峋的灾民。灾荒严 重打击了国统区经济。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经济 政治
国统区
解放区
▪趁接收日伪财产之机 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
掠夺人民财产
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耕者有其田
孤立无援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为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解放军的实力逐渐增强,逐渐扭转了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向背!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 力12万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1)对于以上资料,你认为国统区的人民当 时面临着什么样的经济问题?
物价飞涨,生活贫困、工厂倒闭、失业严重,经济 凋敝······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
(2)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国统区,面临的通 货膨胀,你有什么想法?
(3)从以上资料你概括出国统区面临怎样的 危机?
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面临崩溃,社会问题突 出······
解放区一片欣欣向荣
歌曲反映了解放区的什么景象?
又名《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刘西林于1943年 根据冀鲁民歌曲调填词而成。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统区在1946、1947年连续发生了大规模灾荒,上千万人因 此忍饥挨饿,图为一个救济处几百名瘦骨嶙峋的灾民。灾荒严 重打击了国统区经济。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经济 政治
国统区
解放区
▪趁接收日伪财产之机 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
掠夺人民财产
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耕者有其田
孤立无援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为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解放军的实力逐渐增强,逐渐扭转了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向背!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 力12万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1)对于以上资料,你认为国统区的人民当 时面临着什么样的经济问题?
物价飞涨,生活贫困、工厂倒闭、失业严重,经济 凋敝······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
(2)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国统区,面临的通 货膨胀,你有什么想法?
(3)从以上资料你概括出国统区面临怎样的 危机?
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面临崩溃,社会问题突 出······
解放区一片欣欣向荣
歌曲反映了解放区的什么景象?
又名《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刘西林于1943年 根据冀鲁民歌曲调填词而成。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1840-1927)精编课件

级
立宪共和 民主科学
无
新~时期 -----1927 大革命
国民革命 新三民义 五四、中 共、工运
基本线索三:近代化
阶段 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864
--20c初 --1919五四
开始阶段 完全形成 深化阶段
新~时期 -------1927 大革命
经 洋务企业 济 民资义产生 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无法稳定原因:略。
2、《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 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A、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反映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C、意味着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 D、反映了日本抵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
例:概括民国初年在政治斗争、经济发展、思想
开始阶段 完全形成 深化阶段
新~时期 -------1927 大革命
列强 侵华
农
二十一条 山东问题
地
抗争 资 探索 级
无
民族 资义
反袁.新文化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进一步 发展
结构
阶段 划分 列强 侵华
农
抗争 地 探索 资
级 无 民资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864 --20c初 --1919五四 开始阶段 完全形成 深化阶段
第五六章 新~时期 -------1927 大革命 扶植军阀 制造惨案 农会政权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时期
阶段 划分
1840--1864
-20c初 --1919.5.4
开始阶段 完全形成 深化阶段
-------1927 大革命
列强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二十一条 扶植军阀 侵华 俄占北方领土 八国侵华 山东问题 制造惨案
1中国近现代三次历史巨变ppt课件

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发展中国。
5
中共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道路 内容 领导 (涵义) 人
标志Leabharlann 社会 农村包围 主义 城市、武 革命 装夺取政 道路 权
毛 泽 东
1927年, 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 的建立
社会 主义 建设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的社 会主义
报 的大胜利。
告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
摘
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 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
要 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7
界所瞩目。
中共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
江
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 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开始改革开 小平理 放(1978年)论)
共 是共和国和共产党
产 党
历史上重要的转折 点,开始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
•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江泽民十五大报告摘要)
9
材料二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 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 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 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 邓小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 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发展中国。
5
中共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道路 内容 领导 (涵义) 人
标志Leabharlann 社会 农村包围 主义 城市、武 革命 装夺取政 道路 权
毛 泽 东
1927年, 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 的建立
社会 主义 建设 道路
建设有 中国特 色的社 会主义
报 的大胜利。
告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
摘
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 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
要 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7
界所瞩目。
中共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
江
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 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开始改革开 小平理 放(1978年)论)
共 是共和国和共产党
产 党
历史上重要的转折 点,开始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
•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江泽民十五大报告摘要)
9
材料二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 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 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 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 邓小平”。
近代史上的战争之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lan

• (1)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 内战的阴谋; • (2)周恩来。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 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 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 、23日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他速到重庆“共定大计”。 8月28 日,毛泽东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 • 材料二:“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 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 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 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1∶3的概算。”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黄埔军校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 论从史出: • 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国共两 党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 材料一:《国民党一大会场》
• 问题一:材料一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1分)
. 问题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 材料二: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 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 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 、23日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他速到重庆“共定大计”。 8月28 日,毛泽东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 • 材料二:“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 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 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 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1∶3的概算。” • 问题一:从材料一中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的话可以看出,当时蒋介石 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