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高一地理人口流动教学课件 共36张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图1 10万年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图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对比[读图1、图2,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的两个特点:①时间差异: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②空间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由图可分析:生产力水平及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根本动力。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图3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读图3,回答问题](1)构成指标:A 出生率、B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图中阴影部分)。
(2)填表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三项指标的特点:(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有何差异? 提示: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典例] (2016·天津高考)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审答规范培养]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D[冲关演练]1.(2015·上海高考)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1)~(2)题。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解析:(1)B(2)B第(1)题,读图中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课件

二、人口相关的基本概念
• 1.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 2.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
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 3.人口结构(构成):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
构等。 • 4.人口年龄结构(构成):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
3.2000年以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主 要特点是什么?会对社会、经济产生 哪些影响。
青少年儿童比重过低,人口增长速 度变缓,较长时间持续增长过慢, 老年人比例较高,且将持续升高; 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 青壮年负担重;加重国家赡养等财 政负担。
• 思考:此现象可以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 开发历史 • 人类早期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繁衍生息时间
长,人口数量多。
• 近现代以来工业文明的出现、发展, 推动人口增长,成为影响人口分布 的重要因素。
两种不同原因带来的集聚有何不同? 人口密集程度上? 区位选择上?
拓展应用 1.判断人口分布相对最均衡的国家,并说明理由。 2.画出人口分布不均衡国家的人口密集区(用阴影表示人口密集区)。 德国
1953
0-14
人口年龄结构 36.7
15-49 50岁以上 47.3 16.1
2000年 人口年龄结构
2020年 人口年龄结构
0-14 22.9
0-14 17.95
15-65 70.1
15-59 63.35
65以上 7.0
60以上 18.7
注: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7%-14%为轻度 老龄化,14%-21%为中度老龄化;
三、人口分布 ——体现地理环境的差异
1.从全球来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课件 鲁教版必修2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 2讲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考点二 主题 1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人口迁移的动因
第 2讲
【典例导入】 2.(2011· 上海地理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 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 回答 (1)~(3)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旱地区 A.①② 民搬离多灾山区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 ④陕西南部农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第 2讲
第 2 讲 人口迁移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一)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 生 居住地 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和 国内 人口迁移。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第 2讲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永久性 定居移 民的比例减少 多从发展中 国家 ,短期流动的 流向发达 国家 人口 增多;迁 移形式也更加 ______ 多样化 政治性 的国际 人口迁移急剧 增加;劳动力 需求变化;新 兴城市和新兴 产业的发展
二战后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二)人口流动
第 2讲
1.概念: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 临时或短期 离 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 户籍 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形式:外籍劳工、民工流等。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 2讲
重点难点· 突破解疑
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类型 1.读“某区域图”,图中 【典例导入】
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2讲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3.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流”的主要原因( A )。 A. 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B. 东南部劳动力严重不足 C. 我国农村人口密度过大 D. 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富足
4.关于人口移动动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人口过多属于人口迁移的“拉力” B. 廉价的土地属于人口迁移的“推力” C. 良好的教育条件属于人口迁移的“拉力” D. 稳定的社会环境属于人口迁移的“推力”
三、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环境(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1)建立起一批以
移民
为主体的国家
(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美国
美国
(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加拿大
加拿大
(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新西兰
人口流动 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
、探亲等原因 临时或短期 离开 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 不变更 的 户籍 人口移动现象。
针对性练习
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 A.人口迁移和人口的自然增长 B.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C.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D.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和自发的人口迁移
下列人口移动中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1. 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人口迁移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人口流动
3.小湾电站的移民
人口迁移
4.大批农民赴科威特等国务工
人口流动
5.来凤庆一中就读的学生
人口流动
针对性练习
1.依据从昆明开往北京的火车上的四位旅客 的谈话,判断哪种行为属于人口迁移( B )。 A.甲说:“我此次是去北京旅游观光。” B.乙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现去学校 报到。” C.丙说:“我到北京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去北京探亲。”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迁移(共28张PPT)

解析:第(1)题,“孩子上学”这属于社会因素,“回村致富” 属于经济因素。第(2)题,材料2反映我国人口由中西部向东部 发达地区迁移;材料3反映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第(3) 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人口流动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人口流动方向:由 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 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 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 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 定性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 素”,即: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原则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 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要分析。一般情况下,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 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 发生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 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 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 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迁入人口(人) 800 5 000
30 000 27 500 5 000
(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
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秀课件

都是人口空间移动的现象,都能 引起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
判断以下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的大学生; 4、因工作离开家的大学生;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7、农闲季节到城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方案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口
迁
移
的
“
推
拉
根
理
经济开 展水平
论
低
底 设 施 完
〞
根底设施差
善
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的因素是推力因素;
吸引移民迁入新居住地的因素是拉力因素;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根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
2022/1/16
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异。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开展水平〔速度〕
〔 注意 局部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 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经济迅速开展,可获得更多的就业、经商 时机,获取更高的工资收入,改善 生活质量,吸引人口迁入。 新疆、云南:资源丰富,开矿和边境贸易的开展,可获得更多的就业、 经商时机,吸引人口迁入。 〕
⑵人口迁移的性质和目的:
性质:以自发性的流动为主; 目地:务工和经商。
人口流动
概念 共同点
不同点
指人们变更定居地
的空间流动行为。
空间上发生位移
①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 迁入地必须改变定居地; ②居住地变更——必须超越 一定的行政界线 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 期性。 〔行政区变化---以上〕
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 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讲 人口迁移

1.C 2.D
解析 答案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4-
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1.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由旧大陆到 新 大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 发展中 国家流向 发达 国家。
-15-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策、 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 、 良好的 文化教育 、家庭、婚姻 因素 种族和民族矛盾
-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特别提醒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 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 移的决定性因素。
-11-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12-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8全国Ⅰ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 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 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 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第1~2题。
方法技巧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某具体案例 中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 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 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 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不同时间的人口迁 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而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 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人口迁移课件

材料一:闯关东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 、茂密的森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
河中下游地区的人 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 。明清时期 ,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 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 、河北 、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 多。山东地少人稠 ,是近代有名的灾害多发区。在清代,山东曾出现旱灾 233年次 ,涝灾 245年次,潮灾 45年次 ,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 各省。不仅天灾 ,起义烈火烧得山东“大半糜烂”。在天灾和战乱的冲击下 ,山东人的 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于是逃荒农 民“闯关东”成了主流。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 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从概念可知,人口迁移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居住地变更; ②空间位移: 跨越行政区域界限; ③时间限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
(一般一年以上)
反馈练习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凡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
移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
1000千米以上
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旧大陆→新大陆
(亚欧非) (北美、拉美、大洋洲)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 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几个特点:
• ① 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 劳务输出。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 北美和中东地区。
• ② 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 ③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 ④ 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因素
影响
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年前传文一家决意离开山东,100年 后传文的孙子又带领全家迁回山东,这一 “走”一“回”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自然环境因素
社
会 经 济 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 治 因 素
素
个人对生活或 职业需求的变化
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 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材 料 三 :
根 据 视 频 资 料 完 成 问 题 3 。
问题3: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很多 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引这些劳动力?
给出优惠政策,让返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 济,吸收返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 民工。(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方法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 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 ,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问题:材料中所提到的这种“留学潮”现象会带来 什么影响?
迁
迁
出
入
地
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1.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2.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如何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从辨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②从区域角度:对迁入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③从三大要素的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④从具体方面: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 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的影响。 例如,人口迁移会影响就业结构。伴随人口迁移 ,会不断出 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 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包括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为 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 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 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探究二
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
到2011 年7 月,朱胜日的孙子朱小可就要从清华大 学毕业了,他们班 80%的同学有 出国的想法。朱家现在正在为 一件事争执不下: 朱小可执意要去日本留学。
朱胜日老人则坚决不让去。
材料二:
据教育部统计 ,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以超过 20% 的速率增长,在境外留学人数已达 127.32万,学成后 80%滞留不归。 2010年,我国平均每天有 800名朱小可 这样的学生踏上境外留学的旅程。 2010年,有13万中 国学生在美国高校就学 ,按照平均每人每年 20万元人 民币计算,中国学生去年至少为美国创造了 260亿元人 民币的教育消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 ,因此在分析具体案 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
①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 ,要抓住主要因 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 ,在现代社会中 ,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 常起作用的因素。
②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 ,看似 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 ,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 ,因此一 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 ,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 ,美国老年人 向“阳光地带”迁移 ,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 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高三地理复习——
人口迁移
莱西市实验学校
王小宾
1.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 2. 根据具体的材料,能够分析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性因
素(重点) 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
探究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认真观看、仔细倾听,尽 量用剧中的对白说出传文一家 坚定要去关东的原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 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 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 ,越来越 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 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 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 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 28.29%,平 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 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 6省的农村留守 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 52% 。
材料二: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 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 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 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 “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问题1:“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回顾:
? 你家有粮食了? ? 让俺一家去关东找他 ? 这是俺爹给俺娘捎的信 ? 好地有的是,种都种不完 ? 一马平川 ? 土地是黑色的,肥的流油 ? 好东西多:关东三件宝、
棒打狍子瓢舀鱼
《闯关东续》: 1990年,朱传文的孙子朱胜日已经 60多岁了。
这年他决定带着全家迁回山东老家。
请你设计,他应说出山东的哪些好处,来说服 家人同意与他一起回山东?
“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是由大量民工外 出务工或经商引起的。
问题2: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 流向: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原因: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 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 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