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表现

合集下载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应用进展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应用进展

·综述·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慢性持续性心律失常。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下人群患病率约1%,80岁以上老年人约33.3%[1]。

房颤所致的住院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增加,全因死亡率增加了1.5~2.0倍[2]。

房颤可引起左房重构,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及功能重构[3]。

左房收缩功能受损时,左室充盈量减少,每搏量逐渐降低引起心动过速,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坏死或纤维化。

左室结构和功能受损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导致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

因此,准确评价房颤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就近年来各种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房颤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颤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1.M 型超声心动图:其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有助于观察运动较快的心脏结构、瓣膜及心内膜的舒缩变化。

临床通常应用M 型超声心动图于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左房前后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及收缩末期左室内径[4],以此观察房颤患者左心是否扩大。

另外,通过M 型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室内径可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 )、心输出量等参数,用于评估房颤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Uetake 等[5]应用M 型超声心动图于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Td )和收缩末期厚度(PWTs ),计算舒张期壁应变(DWS ),用于评估左室僵硬度,发现左室僵硬度增加是发生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

应用M 型超声心动图于房颤患者窦性心律时测量房间隔运动幅度,运动幅度越小,表示左房压越高,因此,房间隔运动幅度可作为预测左房压升高的新指标[6]。

但应用M 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律不齐房颤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准确性不高。

2.二维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临床心脏超声检查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心电图引导下可观察不同心动周期心脏的运动及心腔不同时相下的模态。

房颤患者的初步识别、诊断、评估和治疗

房颤患者的初步识别、诊断、评估和治疗

房颤患者的初步识别、诊断、评估和治疗一、房颤患者的初步识别、诊断、评估(一)房颤的初步识别。

应当重视人群中房颤的初步识别,特别是具有房颤高危患病因素的人群,如6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病、脑梗塞等患者。

通过常规或长程心电图诊断房颤,记录人口学、症状、基础疾病等信息。

(二)房颤诊断和评估。

1.病史采集。

(1)现病史:发病时间,症状及治疗情况。

有无心悸、乏力、胸闷、运动耐量下降、头昏、黑朦、晕厥等;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诱因、加重/缓解因素;其他伴随症状。

采用欧洲心律学会(EHRA)症状评级标准以评估症状严重性(表1)。

表1.EHRA房颤症状评级标准(2)既往史: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基础疾病、合并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如甲状腺疾病。

(3)个人史:是否有相关诱因,如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喜饮浓茶、吸烟等。

(4)家族史:是否有房颤家族史。

(5)社会心理因素。

2.体格检查。

应进行全面查体,重点检查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心脏检查(注意心率、心律、心音)、脉搏(脉律、桡动脉、颈静脉)、身高、体重。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

(2)心电检查:可采用瞬时、长程、植入装置记录,也可采用佩戴装置记录。

(3)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行经胸超声检查以明确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有附壁血栓等;必要时,可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CT、MRI(心、脑)等进一步评估。

4.房颤的分类。

通常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4类(表2)。

表2.房颤的分类5.血栓栓塞危险评估。

应定期评估其血栓栓塞风险。

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推荐采用CHA2DS2-VASc评分方法(表3),≥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较高。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 范天兵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 范天兵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范天兵发表时间:2016-07-08T11:17:25.7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作者:范天兵[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心血管疾病也成了高发病症。

范天兵台州恩泽医疗中心恩泽医院浙江台州 318050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期的纯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分别对两组患者做心脏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压末期内径以及E/A的值,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为 mm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的 mm,观察组患者中的E/A指数为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两项指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 mm与对照组患者中的 mm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症时,不仅可以显示出引发心脏病形态结构的不同,同时也能够显示出其他指标的不同,在临床观察该病症时有重要的运用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超声;心脏形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心血管疾病也成了高发病症。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心、脑、肾功能方面的疾病和临床综合症。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就是一种由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

本研究则是选取了6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及60例纯高血压患者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观察高两组患者的心脏的生理改变,并作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期的纯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心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小知识

心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小知识

心血管病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第一大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超声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患者说心里不舒服来就诊,这时了解心脏超声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脏超声即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波对心脏内部结构和功能检查及评价,进而指导临床早干预、早治疗。

随着生活结构的改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致使老年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提升。

因此运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进行安全、无创的检查,对于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存有较高的发病率,此种疾病病程较长,会诱发多种疾病,如脑卒中、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以及心脏结构重塑、代偿性肥大等。

部分高血压患者还会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属于一种心律失常症状,通常是由于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的,会严重损伤患者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类患者会发生病理性改变,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显示其心脏生理变化。

这里有人有疑问了:心脏检查不是还有心电图么?为什么还要做心脏超声呢?如果把心脏看成一间房子,心电图主要是看里面的电路有没有问题,心脏超声则主要是看房子结构稳不稳固。

心脏彩超是唯一能动态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的检查项目,并且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

今天给大家讲讲心脏超声的相关问题。

1.心脏超声是什么原理?会对人体有损害吗?心脏超声能够利用超声波扫查,透过人体骨骼和肌肉软组织对心脏结构、搏动以及血流等情况进行观察,明确心室、大血管的功能情况及完整性,它没有放射性和毒性,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

2.心脏超声主要是检查什么?超声心动图可以捕捉心脏动态的影像信息,检查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字真言:腔、壁、瓣、流、包。

心脏超声检查方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的广泛。

它可以评价患者的心脏瓣膜功能、心肌肥厚情况、心肌运动情况,心脏收缩及舒张情况、血流量,还可以通过超声技术动态化检查心脏结构、大小、形态等,以便早期预防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

对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它可以判断属于何种类型的先心病,从而确定是否手术及手术方案。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分析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分析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9T06:37:26.10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7期作者:万曦[导读] 目的对临床高血压合并出现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临床心超检查的结果情况进行观察,万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 400042摘要:目的对临床高血压合并出现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临床心超检查的结果情况进行观察,并与单纯高血压的群体加以对比,分析有无明显的临床特点差异。

方法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中抽取35例设定观察组,选择同期同等例数的住院且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设定更为对照组,人数一样的情况下仅有疾病情况的差异。

对心超检查结果之中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左室后壁(IVSd/LVPWa)和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E/A),着重观察,了解有无临床特点方面的区别之处。

结果结果对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LAD和E/A比值明显增大(P<0.05),但LVEDd和IVSd/LVPWa比值则彼此高度接近(P>0.05),未呈现出鲜明的差异之处。

结论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其左心房内经显著增加,且E/A比值明显增大,是可以通过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的明显病理改变,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呈现高度的关联性。

关键词:高血压;阵发性房颤;临床表现;分析;引言:高血压在具体开展相关疾病防治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病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阵发性房颤,对于其正常的心脏功能和循环系统功能带来严重的威胁,影响其现有的综合健康情况[1]。

阵发性房颤的出现一般都是通过心电图检查能够检出,普遍患者会出现气急气促和心前区的不适感,但是这样的症状不典型,也就为临床疾病诊断和相关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相比之下,心脏超声的方法则可以发现,出现此类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与常规高血压患者的不同之处。

心房颤动评分表评分标准

心房颤动评分表评分标准

心房颤动评分表评分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评分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非常重要。

心房颤动评分表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指标进行评分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风险等级,从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心房颤动评分表的评分标准。

1. 年龄(Age)年龄是心房颤动患者的一个重要评分因素。

通常来说,年龄越大患者的心房颤动风险越高。

常用评分标准是:年龄<65岁得0分,65-74岁得1分,75-84岁得2分,≥85岁得3分。

2. 性别(Sex)性别也是一个影响心房颤动评分的因素。

男性患者通常比女性患者患心房颤动的风险更高。

通常评分标准是:男性得1分,女性得0分。

3. 心血管疾病史(Medical history)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容易患上心房颤动。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评分标准是:有心血管疾病史得1分,无心血管疾病史得0分。

4. 伴随症状(Symptoms)心房颤动患者常伴有心悸、胸痛、晕厥等症状。

评分标准是:有明显症状得1分,无明显症状得0分。

5. 心率(Heart rate)心房颤动患者心率不规则,通常较快。

评分标准是:心率≥110次/分得1分,心率<110次/分得0分。

6. 心功能(Ejection fraction)心功能是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评分标准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得1分,LVEF>40%得0分。

7. 单独心房颤动(Lone atrial fibrillation)8. 抗凝治疗(Anticoagulant therapy)心房颤动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评分标准是:正在接受抗凝治疗得0分,未接受抗凝治疗得1分。

以上是心房颤动评分表的一般评分标准,医生在评估患者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评分表的评分,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等级,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P… , = P - p i Pd 。
应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 S N S 50 O O 40 型超声诊断仪, 测
11 一般资料 .
定所有研究对象服药前后左心房内径(A)左心室射血分 L 、
数( V F 和左心室舒张功能(r/ m) LE ) E A 等指标。 a 13 统计学方法 .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对照t 检
±s
表 1 口服 厄 贝 沙 坦 治 疗 前 后 P 、 A、 V F、 r / d L L E E Am 比 较 a
3 讨

程度加重, 可以使不同部位心房电活动的空问向量及离散度
出现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到同步 1 导联心电图上, 2 形成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长期压力负荷较重, 易引起左心室重 构, 从而造成左心房扩大、 几何形态发生变化、 表面积增大。
结构改变 , 可造成左心房电生理性空间分布非一致性, 使其 容纳更多的折返环路, 这些改变是引起心房颤动的解剖和电 生理性基础l 。因此, 1 ] 许多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合并心房颤 动。近几年, 许多学者注意到心房肌电活动分布非一致性的
维普资讯
厄 贝 沙坦 对 原发 性 高血 压 合并 阵发性 心房 颤 动 患者 P波 离散 度 影 响 的临床 研 究
谷 亦明 , 薛 蓉 周 忠泉 。 ,
(. 同 市 第 五 人 民 医院 , 西 大 同 1大 山
医院, 北 荆 州 湖 440) 3 0 0
0 7 1 ;. 同 市 第三 人 民 医 院 , 3002 大 山西 大 同
临 床 医药 实 践 杂 志
20 0 8年 1 第 1 月 7卷 第 6 期
・4 47 ・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特征。

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结果:观察组左房内径和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高血压伴发心房颤动阶段,除高血压本身引起的心脏形态结构改变外,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生理指标变化和左心房扩大的形态学重构。

关键词高血压病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超声特征为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特征,对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患者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41~76岁,平均56.8岁。

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无心律失常、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者,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40~77岁,平均58.6岁。

两组均有完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检查方法:超声诊断仪,经胸探头型号p4-2,频率范围2.5~3.6mhz,扫描速度50mm/秒,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测定法,取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做m型连续扫描,测得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ivsd)及左室后壁(lvpwa),经心尖四腔观察二尖瓣血流多普勒分析,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a),计算e/a 比值。

结果两组心脏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左房内径和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见表1。

讨论心房颤动是心内科最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上人群中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85岁以上高达10%以上[1]。

有关研究发现[2],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血压正常者,可能与高血压本身所致的形态学及生理学改变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表现
发表时间:2015-12-09T09:22:24.3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作者:杨婷[导读]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会改变患者的心脏结构以及体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表现。

方法选取2013年3月一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及我院同时期收治的4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室间隔/左室后壁及E/A 比较无明显差异(PI>O.O5),而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房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新房颤动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普通高血压患者的检查结果不同,主要表现为左心房扩大形态,并且其他生理指标会改变,因而临床中可以据此判断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关键词】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超声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会改变患者的心脏结构以及体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多种心脏疾病,阵发性心房颤动便是其中一种[1]。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血栓等症状的风险性会大大增加,因而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健康。

由于当前临床中并没有有效根治高血压的手段,因此提前预防是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发生概率的重要举措。

对此,为更好的了解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以做到有效预防,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例探讨了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表现。

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及我院同时期收治的4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且观察组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

另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x一300超声诊断仪与P4— 2胸探头。

预先调整各项参数:频率为2.5~3.5 MHz,扫描速度为5O mm/s。

1.3观察指标[2]
本研究中,重点扫描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以及室间隔。

在扫描时还要着重观察患者的心尖四腔,并对二尖瓣血流情况进行多普勒分析。

另外,检查时还要对患者心脏舒张早期时的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E)和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A)进行测定,并计算二者比值(E/A)。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分析发现,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43.71±2.12)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35±10.64)mm,室间隔(1.26±0.22)mm,E/A(0.74±0.16);而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分别为(31.44±2.82)、(39.93±10.91)、(1.09±0.20)、(1.82±0.23),观察组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讨论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人们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也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心脏病、高血压虑者不断增多,且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势态发展,同时使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

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阵发性心房颤动便是典型代表。

有研究指出,60岁以上老年群体中,心房颤动的发病概率为3.0%,而85岁以上老年群体中出现心房颤动的概率高达10.0%[4]。

阵发性心房颤动会极大改变患者心脏房室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另外,目前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需要花费大量费用,因而会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经济负担。

高血压患者之所以常见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因为:患者体循环动脉压力长时间持续增高,导致左心室代谢性增厚,从而造成心脏舒张功能减弱,使得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改变左心房原有生理形态。

左心房生理学及心理学形态的重构会造成心房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房细胞不应期缩短、不同部位间传导减缓、除极异质性增加等异常反应,进而使得心房扩大,触发阵发性心房颤动[5]。

同时,阵发性心房颤动所引起的折返性心律失常又会加重心房负荷,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据相关研究指出,阵发性心房颤动会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心房颤动,因此提前对该疾病进行预防十分必要。

由于单纯高血压患者与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超声各指标存在差异,因此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方法之一。

而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存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E/A等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显著。

这一结果不但验证了以上结论,而且还表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呈扩大形态,并且其他生理指标均会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因而我们要及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脏超声以预防心房颤动的出现。

本文主要对我院2013年3月一2015年3月期间诊治的4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及我院同时期收治的4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了心脏超声检查,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可以看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显著的左房扩大,经心脏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孙新党,孙花荣.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分析[J].中外医疤2014,33(3):180—182.
[2]白皓.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4):35—36.
[3]杨桂枝.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7:121— 122.
[4]王启伟,彭杰.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临床观察与治疗[J].士林医学,2014,35(23):5194.
[5]赵瑞.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分析[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疙2013,3(1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