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传染病的常见症状、特征、诊断、治疗、预防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生预防传染病课件PPT课件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 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 红眼和口腔内出现小白斑。在出 现皮疹前,通常有“麻疹黏膜斑
”。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麻疹疫苗、避 免接触患者等。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咯血等症状。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恶心和 呕吐,并在一至两天后出现皮疹。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患 者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 播。
症状包括发热、口腔和手足部 出现疱疹和溃疡,以及口痛、 食欲不振等。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 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接种 EV71疫苗等。
02
这些病原体通常通过空气、接触 、食物、水等途径传播。
传染病的特点
01
02
03
传染性
传染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 传播,一个人患病后可能 传染给其他人。
流行性
传染病可以在一定区域内 迅速传播,甚至可能在全 球范围内传播。
季节性
某些传染病在特定季节更 容易传播,如流感在冬季 更容易传播。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 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具有高度传 染性。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 感疫苗、勤洗手、避 免接触生病的人、开 窗通风等。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 喉咙痛、流鼻涕、头 痛、肌肉疼痛和疲劳。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疱液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水痘患者、接 种水痘疫苗等。
实施细节
定期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清洁,提 供充足的洗手设施。
传染病及其预防图文ppt课件

、麻疹等。
了解疫苗知识
了解疫苗的作用、接种时间和可能 的副作用,以做出明智的接种决策 。
免疫策略调整
针对不断变化的传染病形势,及时 调整免疫策略,如加强针接种等。
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工作
01
02
03
室内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 于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 度。
定期清洁消毒
对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和 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 消毒,特别是门把手、电 梯按钮等高频接触区域。
倡导个人卫生习惯
02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在预防传染病中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戴口
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鼓励公众参与防控
03
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如配合流调、接种疫苗等,
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详细阐述了传染病的概念,根据其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点进行分 类,并总结了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避免不洁注射和输血、注意个人 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结核病
01
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
02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03
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盗汗等
04
预防措施:接种卡介苗、注意室内通风、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等
其他常见传染病
麻疹
发热、咳嗽、流鼻涕、 眼结膜炎、皮肤斑丘疹 等,预防措施为接种疫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易感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更易感染。
全球与中国传染病现状
全球现状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传染病频发,如流感、艾滋病、疟疾等,给人类健康带来 严重威胁。
了解疫苗知识
了解疫苗的作用、接种时间和可能 的副作用,以做出明智的接种决策 。
免疫策略调整
针对不断变化的传染病形势,及时 调整免疫策略,如加强针接种等。
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工作
01
02
03
室内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 于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 度。
定期清洁消毒
对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和 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 消毒,特别是门把手、电 梯按钮等高频接触区域。
倡导个人卫生习惯
02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在预防传染病中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戴口
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鼓励公众参与防控
03
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如配合流调、接种疫苗等,
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详细阐述了传染病的概念,根据其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点进行分 类,并总结了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避免不洁注射和输血、注意个人 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结核病
01
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
02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03
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盗汗等
04
预防措施:接种卡介苗、注意室内通风、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等
其他常见传染病
麻疹
发热、咳嗽、流鼻涕、 眼结膜炎、皮肤斑丘疹 等,预防措施为接种疫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 传播、母婴传播等。
易感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更易感染。
全球与中国传染病现状
全球现状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传染病频发,如流感、艾滋病、疟疾等,给人类健康带来 严重威胁。
传染病ppt课件免费

根据发热程度和患者舒适 度,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 降温方法。
咳嗽、咳痰治疗
给予止咳、化痰药物,帮 助患者缓解症状。
疼痛缓解
针对疼痛部位和性质,采 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缓解 疼痛。
康复期管理和随访工作
康复期注意事项
患者在康复期需注意休息、饮食 和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随访工作安排
医生会安排定期的随访检查,评估 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和策略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01
根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抗菌药
物。
预防耐药菌产生
02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减少不必要的使用,降低耐药菌产生
的风险。
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03
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但需注意药物
之间的配伍禁忌。
对症支持治疗方法介绍
发热处理
04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抗病毒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病毒药物
如奥司他韦、阿比朵尔等,需遵循医 嘱使用,注意剂量和疗程。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 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 取相应措施。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抗病毒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传染病患 者,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 。
实施隔离措施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 状感染者实施隔离措施,防止 疫情扩散。
开展社会动员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 控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群防 群控的良好局面。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详细阐述了传染病的概念,根据其传播途径和病 原体特点进行分类,并总结了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
咳嗽、咳痰治疗
给予止咳、化痰药物,帮 助患者缓解症状。
疼痛缓解
针对疼痛部位和性质,采 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缓解 疼痛。
康复期管理和随访工作
康复期注意事项
患者在康复期需注意休息、饮食 和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随访工作安排
医生会安排定期的随访检查,评估 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和策略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01
根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抗菌药
物。
预防耐药菌产生
02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减少不必要的使用,降低耐药菌产生
的风险。
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03
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但需注意药物
之间的配伍禁忌。
对症支持治疗方法介绍
发热处理
04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抗病毒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病毒药物
如奥司他韦、阿比朵尔等,需遵循医 嘱使用,注意剂量和疗程。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 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 取相应措施。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抗病毒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传染病患 者,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 。
实施隔离措施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 状感染者实施隔离措施,防止 疫情扩散。
开展社会动员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 控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群防 群控的良好局面。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详细阐述了传染病的概念,根据其传播途径和病 原体特点进行分类,并总结了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
《传染病概论》课件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将含有病 原体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物品,将 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食物传播
通过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将病 原体传播给他人。
生物媒介传播
通过昆虫、动物等生物媒介,将病原体传播 给他人。
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
健康危害
传染病可导致人类死亡、残疾和疾病,对个体健康造 成严重危害。
社会危害
传染病的传播可导致社会恐慌、社会不稳定和经济损 失。
公共卫生挑战
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对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 ,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2
传染病的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的历史回顾
古代传染病
如黑死病、天花等,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
近现代传染病
如流感、艾滋病等,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 威胁。
传染病防治技术的发展
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不断进步。
传染病的现状与趋势
当前全球传染病现状
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如中东呼吸综合征、 埃博拉出血热等。
传染病传播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传播速度加快,影响 范围更广。
未来传染病威胁预测
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等因素可能引发新型传 染病爆发。
疟疾症状
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
登革热症状
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出血等。
肺结核症状
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通过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如 血液、痰液、粪便等。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 ,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
常见传染病及防控PPT课件

鼓励公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提 高身体免疫力。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自 我保健意识。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
通过医疗机构、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 情。
痢疾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症状包括腹泻、腹痛、 发热和恶心。
详细描述
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 病,其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和 恶心等。细菌会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 ,导致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03
传染病防控措施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定期开展卫生宣传活动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 网络等,向公众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 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详细描述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其症状 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头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流感病毒会影 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麻疹
总结词
由麻疹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咳 嗽、流鼻涕、红眼、口腔溃疡和皮疹。
详细描述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红 眼、口腔溃疡和皮疹等。麻疹病毒会 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 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详细描述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 播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原体可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真菌等。
传染病的特点与传播途径
总结词
传染病的特点包括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或食物传播、接 触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
《常见传染病》ppt课件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可引 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 定和经济发展。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可以有 效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对确诊的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和 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并保障患 者生命安全。
预防接种 个人防护
疫情监测与报告 隔离与治疗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的发 生,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 之一。
《常见传染病》ppt课件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常见传染病介绍 •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 传染病的治疗与药物选择 • 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与免疫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传染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 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
细菌性痢疾、伤寒等细菌 性疾病
预防和控制措施
0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Chapter
传播途径
水传播
病原体污染水源后,通过饮水 或接触疫水而感染,如霍乱、 痢疾等。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 触(如共用毛巾、餐具等)而 传播,如手足口病、性病等。
空气传播
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等在空 气中传播,如流感、麻疹等。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防止 疫情扩散。
02
常见传染病介绍
Chapter
流行性感冒
01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 类及特点
02
流感病毒的传播途 径和易感人群
03
流感的症状、诊断 和治疗
04
预防和控制措施
病毒性肝炎
0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可以有 效减少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对确诊的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和 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并保障患 者生命安全。
预防接种 个人防护
疫情监测与报告 隔离与治疗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的发 生,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 之一。
《常见传染病》ppt课件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常见传染病介绍 •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 传染病的治疗与药物选择 • 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与免疫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传染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 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
细菌性痢疾、伤寒等细菌 性疾病
预防和控制措施
0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Chapter
传播途径
水传播
病原体污染水源后,通过饮水 或接触疫水而感染,如霍乱、 痢疾等。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 触(如共用毛巾、餐具等)而 传播,如手足口病、性病等。
空气传播
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等在空 气中传播,如流感、麻疹等。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防止 疫情扩散。
02
常见传染病介绍
Chapter
流行性感冒
01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 类及特点
02
流感病毒的传播途 径和易感人群
03
流感的症状、诊断 和治疗
04
预防和控制措施
病毒性肝炎
01
2024版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PPT课件

报告程序和要求
报告程序
发现传染病疫情后,应按照规定的程 序及时上报,包括初步报告、进程报 告和结案报告。
报告要求
报告内容应准确、完整、及时,不得瞒 报、谎报、迟报。同时,应保护患者隐 私和信息安全。
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信息共享
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等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疫情信 息和防控工作进展。
将衣物浸泡在含氯消毒剂中30 分钟,或用60℃以上的热水清
洗并烘干。
04
空气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对 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注意避免
紫外线直接照射人体。
家庭环境卫生要求
室内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分类垃圾
将垃圾分类投放,及时清理垃圾,避免 病媒生物滋生。
清洁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卫生,经常打扫卫生 死角。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
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治 疗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 救治。
强化公共卫生干预
通过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改善、饮 食安全等措施,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降低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
推广疫苗接种
01
积极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
制定免疫规划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01
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仍需完善
部分地区监测网络覆盖不足,预警机制不够灵敏,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和
优化。
02
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不足
需加强传染病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03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不足,需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资源均衡分
2024年度《传染病》PPT完美版课件

毒血症状
如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等,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登革 热等。
神经系统症状
如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 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 病等。
16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与标准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收集患者的病史、接触史、旅行史等流行 病学资料,有助于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结合 流行病学资料,可初步判断传染病的类型 。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包括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病毒分离 等)和血清学检查(如抗体检测、抗原检 测等),是确诊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如X线、CT、MRI等,有助于了解病变部位 和范围,对某些传染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2024/3/23
17
常见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 而普通感冒症状较轻,无明显的流行 特征。
20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者和携带者, 减少病原体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消灭 病原体生存的环境。
2024/3/23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感 染和传播的风险。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 防护意识。
21
公共卫生与传染病控制
水痘与带状疱疹
水痘的皮疹为红色斑疹、丘疹、疱疹 和结痂同时存在,而带状疱疹的皮疹 为沿神经分布的簇状疱疹,伴有神经 痛。
2024/3/23
麻疹与风疹
麻疹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出疹顺序 为耳后、发际、颈部、躯干、四肢, 而风疹的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出疹 顺序为面部、躯干、四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败血症(sopticemia)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侵 入血循环并继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出现明显中毒 症状及其它组织器官明显损伤的临床症状等。
• 脓毒血症(pyemia)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一或几 个组织器官内繁殖,使之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者。
第四节 传染病的诊断
• 一 临床资料 • 二 流行病学资料 • 三 实验室检查
村不得超过12小时
乙类传染病(25)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病毒性肝炎, •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钩端螺旋体病,
• 伤寒与副伤寒,
布鲁氏菌病,
• 艾滋病,
炭疽,
• 淋病,
血吸虫
• 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
• 脊髓灰质炎,
黑热病,
• 麻疹, • 百日咳, • 白喉,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疟疾, 登革热, 肺结核, 新生儿破伤风
• 猩红热,
(后两种是从1996和1998年分别由丙类 改为乙类的。) 乙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12小时内;农 村不得超过24小时。
丙类传染病
• 丝虫病 • 包虫病 • 麻风病 • 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腮腺炎 • 风疹 •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 黑热病 在监测点内按照乙类方法报告。
2.病原携带者、传染病接触者
• 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 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 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 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 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 或药物预防。
3.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
• 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 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
及其它后遗症的治疗
第六节 传染病的预防
• 一 管理传染源 • 二 切断传播途径 • 三 保护易感人群
一 管理传染源
• 1.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 实施管理
• 2.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 理
1.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 实施管理
甲类传染病(2)
鼠疫,霍乱 • 强制管理传染病 • 城市须在6小时之内上报卫生防疫机构,农
(三)对症与支持治疗
• 1.降温 • 2.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 3.镇静止惊 • 4.心功能不全 • 5.微循环障碍 • 6.呼吸衰竭
(四)中医中药治疗
• 温病范畴:卫、气、营、血 • 方剂: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 中草药:黄芪、参麦注射液抗菌,抗毒调
节免疫功能 • 针灸疗法:退热,止惊,止痛,肢体瘫痪
• 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 捕杀。
二 切断传播途径
• 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 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 水源及粪便管理。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特征、 诊断、治疗、预防
授课内容
•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常见症状和体征) • 传染病的诊断 • 传染病的治疗 • 传染病的预防
• 毒血症(toxemia) 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 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者。
• 菌血症(bacteremia) 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 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病毒 侵入血循环者称病毒血症(Viremia),其它病原体亦然, 如立克次体血症(rickettsemia),螺旋体血症 (spirochetemia)等。
使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的使用发生菌失调或严 重副作用者,应停用或改用其它合适的抗生素 ⑤对疑似细菌感染又无培养结果的危急病人,或 免疫力低下的传染病患者可试用抗生素。 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必须目的性明确。
常用的抗生素有:
①青霉素族 ②头孢菌素族 ③氨基甙类抗生素 ④四环素族 ⑤氯霉素族 ⑥大环内酯族 ⑦多粘菌素族 ⑧林可霉素 ⑨抗真菌抗生素
一 临床资料
• 病史 • 症状 • 体格检查
二 流行病学资料
• 年龄 • 职业 • 发病地区 • 既往传染病情况 • 预防接种史
藉贯 流行地区旅居史 发病季节 接触史
三 实验室检查
• 1.一般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检查) • 2.病原学检查 • 3.免疫学检查 • 4.分子生物学检测 • 5.其它
1.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
• 大部分细菌性传染病白细胞总数及 中性粒细胞增多
• 绝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白细胞部数 减少且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尿常规
•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患者尿内有蛋白、白细胞、红 细胞、且前者尿内有膜状物。
• 黄疸型肝炎尿胆红质阳性。
(3)粪常规
• 菌痢、肠阿米巴病,呈粘脓血便和果 酱样便
(二)病原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疗
1 抗生素 2 化学制剂 3 抗病毒疗法
1 抗生素
选用抗生素的原则 ①严格掌握适应症。先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②病毒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无效不宜选用。 ③用抗生素前需要作病原培养,并按药敏试验选
药。 ④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未明热患者,不宜继续
• 细菌性肠道感染多呈水样便或血水样 便或混有脓及粘液
• 病毒性肠道感染多为水样便或混有粘 液
2.病原学检查
• (1)直接检查
疟疾:疟原虫 血吸虫:血吸虫毛蚴
• (2)病原体分离、培养
细菌: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 病毒:组织培养或动物接种
3. 免疫学检查
• (1)特异抗体检测 : • (2) 特异抗原检测 • (3) 免疫标记技术 • (4) 皮肤试验 • (5) 免疫球蛋白检测 • (6)T细胞亚群
4.分子生物学检测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5.其它
• 诊断性穿刺 • 乙状结肠镜检查 • 活体组织检查 • 生物化学检查 • X线检查 • 超声波检查 • 同位素扫描检查 •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等
二、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2 化学制剂
• 磺胺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氯化喹啉、伯氨喹啉:疟疾 • 喹诺酮类药物:沙门氏菌,各
种革氏阴性菌、厌氧菌、支原 体、衣原体
3.抗毒素
• 用于治疗白喉、破伤风、肉毒杆菌中毒等 外毒素引起的疾病。
4 抗病毒疗法
• ①金刚烷胺、金刚烷乙胺 • ②碘苷(疱疹净)、阿糖腺苷、
病毒唑 • ③干扰素、聚肌胞
• 脓毒血症(pyemia)病原体由血流扩散,到达某一或几 个组织器官内繁殖,使之损害,形成迁徙性化脓性病灶者。
第四节 传染病的诊断
• 一 临床资料 • 二 流行病学资料 • 三 实验室检查
村不得超过12小时
乙类传染病(25)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病毒性肝炎, •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钩端螺旋体病,
• 伤寒与副伤寒,
布鲁氏菌病,
• 艾滋病,
炭疽,
• 淋病,
血吸虫
• 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
• 脊髓灰质炎,
黑热病,
• 麻疹, • 百日咳, • 白喉,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疟疾, 登革热, 肺结核, 新生儿破伤风
• 猩红热,
(后两种是从1996和1998年分别由丙类 改为乙类的。) 乙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12小时内;农 村不得超过24小时。
丙类传染病
• 丝虫病 • 包虫病 • 麻风病 • 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腮腺炎 • 风疹 •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 黑热病 在监测点内按照乙类方法报告。
2.病原携带者、传染病接触者
• 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 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 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 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 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 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 或药物预防。
3.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
• 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 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
及其它后遗症的治疗
第六节 传染病的预防
• 一 管理传染源 • 二 切断传播途径 • 三 保护易感人群
一 管理传染源
• 1.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 实施管理
• 2.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 理
1.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 实施管理
甲类传染病(2)
鼠疫,霍乱 • 强制管理传染病 • 城市须在6小时之内上报卫生防疫机构,农
(三)对症与支持治疗
• 1.降温 • 2.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 3.镇静止惊 • 4.心功能不全 • 5.微循环障碍 • 6.呼吸衰竭
(四)中医中药治疗
• 温病范畴:卫、气、营、血 • 方剂: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 中草药:黄芪、参麦注射液抗菌,抗毒调
节免疫功能 • 针灸疗法:退热,止惊,止痛,肢体瘫痪
• 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 捕杀。
二 切断传播途径
• 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 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 水源及粪便管理。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特征、 诊断、治疗、预防
授课内容
• 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常见症状和体征) • 传染病的诊断 • 传染病的治疗 • 传染病的预防
• 毒血症(toxemia) 是指病原体在局部繁殖,所产生的内 毒素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者。
• 菌血症(bacteremia) 是指病原菌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 不断入血只作短暂停留,并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病毒 侵入血循环者称病毒血症(Viremia),其它病原体亦然, 如立克次体血症(rickettsemia),螺旋体血症 (spirochetemia)等。
使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的使用发生菌失调或严 重副作用者,应停用或改用其它合适的抗生素 ⑤对疑似细菌感染又无培养结果的危急病人,或 免疫力低下的传染病患者可试用抗生素。 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必须目的性明确。
常用的抗生素有:
①青霉素族 ②头孢菌素族 ③氨基甙类抗生素 ④四环素族 ⑤氯霉素族 ⑥大环内酯族 ⑦多粘菌素族 ⑧林可霉素 ⑨抗真菌抗生素
一 临床资料
• 病史 • 症状 • 体格检查
二 流行病学资料
• 年龄 • 职业 • 发病地区 • 既往传染病情况 • 预防接种史
藉贯 流行地区旅居史 发病季节 接触史
三 实验室检查
• 1.一般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检查) • 2.病原学检查 • 3.免疫学检查 • 4.分子生物学检测 • 5.其它
1.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
• 大部分细菌性传染病白细胞总数及 中性粒细胞增多
• 绝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白细胞部数 减少且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尿常规
•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患者尿内有蛋白、白细胞、红 细胞、且前者尿内有膜状物。
• 黄疸型肝炎尿胆红质阳性。
(3)粪常规
• 菌痢、肠阿米巴病,呈粘脓血便和果 酱样便
(二)病原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疗
1 抗生素 2 化学制剂 3 抗病毒疗法
1 抗生素
选用抗生素的原则 ①严格掌握适应症。先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②病毒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无效不宜选用。 ③用抗生素前需要作病原培养,并按药敏试验选
药。 ④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未明热患者,不宜继续
• 细菌性肠道感染多呈水样便或血水样 便或混有脓及粘液
• 病毒性肠道感染多为水样便或混有粘 液
2.病原学检查
• (1)直接检查
疟疾:疟原虫 血吸虫:血吸虫毛蚴
• (2)病原体分离、培养
细菌: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 病毒:组织培养或动物接种
3. 免疫学检查
• (1)特异抗体检测 : • (2) 特异抗原检测 • (3) 免疫标记技术 • (4) 皮肤试验 • (5) 免疫球蛋白检测 • (6)T细胞亚群
4.分子生物学检测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5.其它
• 诊断性穿刺 • 乙状结肠镜检查 • 活体组织检查 • 生物化学检查 • X线检查 • 超声波检查 • 同位素扫描检查 •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等
二、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2 化学制剂
• 磺胺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氯化喹啉、伯氨喹啉:疟疾 • 喹诺酮类药物:沙门氏菌,各
种革氏阴性菌、厌氧菌、支原 体、衣原体
3.抗毒素
• 用于治疗白喉、破伤风、肉毒杆菌中毒等 外毒素引起的疾病。
4 抗病毒疗法
• ①金刚烷胺、金刚烷乙胺 • ②碘苷(疱疹净)、阿糖腺苷、
病毒唑 • ③干扰素、聚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