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养蚕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我校组织开展了小学生养蚕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蚕的习性,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各个阶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
3. 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 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习性;准备养蚕所需的器具,如蚕卵、蚕盒、饲料、水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蚕的基本知识,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3. 班级准备: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活动。
四、活动过程1. 开场介绍活动开始,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基本知识,包括蚕的名称、习性、生长过程等,让学生对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分组养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蚕卵、蚕盒、饲料、水等养蚕所需材料。
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组员按照要求进行养蚕。
3.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每天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蚕的颜色、形态、食欲、排泄物等。
4. 养蚕技巧教师针对学生在养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教授养蚕技巧,如如何喂食、如何保持蚕盒的清洁等。
5. 交流分享各小组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蚕的生长过程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蚕的变化。
7. 总结收获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活动成果1. 学生掌握了蚕的生长过程和习性。
2. 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培养了责任感。
4. 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得到增强。
六、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3篇

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甲方:[主办方名称]地址:[主办方地址]联系电话:[主办方电话]乙方:[承办方名称]地址:[承办方地址]联系电话:[承办方电话]一、活动主题“蚕宝宝的奇妙之旅”二、活动目的通过养蚕活动,让参与者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责任感,同时提高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意识。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五、活动内容1. 蚕宝宝领养:参与者可以领养蚕宝宝,并获得养蚕所需的工具和饲料。
2. 养蚕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养蚕知识讲解,包括蚕的生长周期、饲养方法、注意事项等。
3. 创意手工制作:组织参与者利用蚕茧、蚕丝等材料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如蚕茧画、蚕丝饰品等。
4. 成果展示与分享:在活动结束时,举办成果展示会,让参与者展示自己的养蚕成果和创意作品,并分享养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双方责任与义务1. 甲方责任与义务提供活动所需的场地、设备和资金支持。
负责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协助乙方进行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2. 乙方责任与义务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并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负责提供养蚕所需的工具、饲料和专业指导。
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内容,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和体验。
七、费用及支付方式1. 活动费用总计为[具体金额]元,由甲方承担。
2. 甲方应在活动开始前[具体日期]支付[预付款比例]元给乙方,剩余费用在活动结束后[具体日期]支付。
八、违约责任1. 若一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具体金额]元。
2. 如因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原因导致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双方应协商解决。
九、协议变更与终止1. 本协议的任何变更或补充需经双方书面协商一致,并签署相关协议。
2. 在活动结束后,本协议自动终止。
十、争议解决如双方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其他条款1.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
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3篇

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蚕趣无限,创意飞扬”二、活动背景蚕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的生物,通过养蚕活动,可以让参与者亲身感受蚕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力、耐心和责任心,同时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目的1. 让参与者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增加对昆虫知识的认识。
2. 培养参与者的观察力、耐心和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激发参与者的创意和想象力,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现蚕的魅力。
四、活动主体[具体参与活动的人群,如小学生、中学生、社区居民等]五、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六、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如学校教室、社区活动室等]七、活动准备1. 蚕种及相关养殖材料(如桑叶、蚕盒等)的采购。
2. 制作关于蚕的知识展板、宣传资料等。
3. 准备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4. 邀请专业的养蚕人员或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5. 布置活动场地,确保安全、舒适。
八、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10 分钟)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
播放关于蚕的有趣视频或图片,引起参与者的兴趣。
2. 蚕知识讲解(30 分钟)邀请专业人员或教师进行蚕的知识讲座,包括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过程、养殖方法等。
发放相关的知识资料,让参与者进一步了解蚕。
3. 蚕养殖体验(60 分钟)参与者领取蚕种和养殖材料,按照指导进行蚕的养殖。
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观察心得。
定期更换桑叶,保持蚕的生活环境良好。
4. 创意手工制作(60 分钟)分组进行蚕的创意手工制作,如制作蚕的模型、绘画蚕的形象、制作蚕的装饰品等。
鼓励参与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参与者分享养蚕和手工制作的心得体会。
发放活动纪念品,合影留念。
九、活动预算1. 蚕种及养殖材料费用:[X]元。
2. 手工制作材料费用:[X]元。
3. 知识展板、宣传资料等制作费用:[X]元。
4. 奖品费用:[X]元。
养蚕创意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

养蚕创意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养蚕创意活动方案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蚕宝宝的奇妙之旅”二、活动背景养蚕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养蚕,孩子们可以观察到蚕的生长过程,了解生命的奥秘,培养观察力和责任感。
同时,养蚕也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目的1. 让孩子们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感受生命的奇妙。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六、参与人员[参与活动的具体人员]七、活动准备1. 准备蚕卵、桑叶、养蚕盒等养蚕所需的材料。
2. 邀请专业的养蚕人员或教师进行指导。
3. 准备相关的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料,供孩子们学习和参考。
4. 布置活动现场,营造出浓厚的养蚕氛围。
八、活动内容1. 蚕卵孵化:孩子们将蚕卵放入养蚕盒中,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了解蚕宝宝的诞生。
2. 桑叶喂养:孩子们学习如何采摘桑叶,并将桑叶喂给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的进食过程。
3. 蚕宝宝成长:孩子们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记录蚕宝宝的体长、体重等数据,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规律。
4. 蚕茧制作:孩子们观察蚕宝宝吐丝结茧的过程,学习如何制作蚕茧,感受蚕宝宝的辛勤劳动。
5. 创意展示: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蚕茧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蚕茧画、蚕茧饰品等,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九、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欢迎孩子们参加活动。
2. 知识讲解:专业的养蚕人员或教师为孩子们讲解蚕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和养蚕的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蚕卵孵化、桑叶喂养、蚕宝宝成长观察等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养蚕的过程。
4. 创意制作:孩子们用蚕茧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分享: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并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版本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版本一、活动目的二、活动内容1.蚕的生长环境准备:准备一定数量的桑叶和适宜的环境温度。
2.蚕蛹购买:购买一定数量的蚕蛹,让学生通过观察蚕蛹的生长、脱壳和变成蛾的过程,了解蚕的生命变化。
3.建立蚕室:在教室或校园内建立一个蚕室,放置蚕蛹并提供足够的桑叶供其食用。
4.观察蚕的生长:鼓励学生进行日常观察,记录蚕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并掌握其吃食、蛹化和变蛾的时间。
5.收获蚕丝:在蚕蛾蜕变成蚕茧后,收获茧并加以煮沸,从中提取蚕丝。
6.制作蚕丝产品:将提取的蚕丝制作成不同的产品,如丝绸、围巾等,并进行展示或亲手制作。
三、活动设计1.活动准备:老师准备桑叶、蚕蛹和蚕盒,并检查活动环境是否适宜。
3.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观察一只蚕或一只蚕蛹,记录其生长变化并进行讨论。
4.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活动要求,自行搭建蚕室并放置蚕蛹,负责蚕的喂养和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5.收获蚕丝:在蚕蛾变成蚕茧后,老师指导学生采摘并收获蚕茧,并进行简单的蚕茧煮沸提取蚕丝的实验。
6.产品制作和展示:老师指导学生将提取的蚕丝制作成丝绸等产品,并组织学生展示和评选。
四、活动评估1.观察记录评估:评估学生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
2.产品制作评估:评估学生制作的蚕丝产品的美观度和质量。
3.参与积极性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总结评估:评估学生对于蚕养殖、蚕蛾蜕变和蚕丝生产等方面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五、活动总结通过养蚕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蚕丝的产生过程,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总结能力。
同时,通过制作蚕丝产品,学生还能够感受到蚕丝的价值,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养蚕班级活动方案策划

养蚕班级活动方案策划方案一:蚕宝宝的成长活动目的:通过养蚕活动,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观察力,提高动手能力,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内容:1. 蚕宝宝领养:每个学生都可以领养一只蚕宝宝,并负责它的日常照顾和观察。
2. 蚕宝宝的饲养:为学生提供蚕宝宝的食物和适宜的环境,让他们学着照顾它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性。
3. 蚕宝宝的观察:每天安排时间,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4. 丝绸的奇迹:引导学生了解蚕宝宝的变态过程,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制作丝线。
5. 丝绸制品展示: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丝线制作一些小饰品或手工艺品,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活动效果评估:1. 学生对蚕宝宝生长变化的观察和记录情况。
2. 学生对丝绸制品制作过程的理解和实践情况。
3. 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交流情况。
方案二:蚕宝宝科研实验活动目的:通过养蚕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活动内容:1. 蚕宝宝的饲养: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饲料对蚕宝宝进行饲养,观察和记录不同饲料对蚕宝宝生长的影响。
2. 温度对蚕宝宝生长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对蚕宝宝生长速度和丝绸的质量的影响。
3. 光照对蚕宝宝生长的影响:设置不同的光照条件,观察和记录不同光照对蚕宝宝生长的影响。
4. 探索丝绸制品的颜色:尝试使用不同的染料对蚕丝进行染色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染料对丝绸颜色的影响。
5. 结果分析和展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活动效果评估:1. 学生对不同因素对蚕宝宝生长和丝绸质量的影响的观察和记录情况。
2.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 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展示分享中的表现情况。
注意:以上为两个方案的策划,不包含标题。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的养蚕经历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的养蚕经历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
2.能够分类、观察、记录和分析蚕的生长变化。
3.掌握各类饲料和饮水的配制和管理技巧。
4.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二、活动内容
1、前期准备
课堂展示教学片断《蚕生活习性》。
学生在此基础上阅读《蚕养殖》和网络相关信息,了解蚕的分类、生长周期、饵料、饮水等知识。
学生准备一个盛蚕窝、饲料和饮水的容器,以及特制的悄悄话板,用来记录蚕群的变化。
2、养蚕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知识和课外阅读资料,学生组织进行养蚕实践。
针对养蚕实践,共设置了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选购优良种蚕
采取网购或市场选购方式购买优良种蚕。
第二步:盛放蚕窝
将蚕窝安放于盆器内,并加垫底材,以利于蚕食和粪便清理。
第三步:制备饲料和饮水
制备可供蚕食用的桑叶和荞麦杂粮饲料,并准备新鲜的水供蚕饮用。
第四步:放入蚕群并记录变化
将购买的优良种蚕放入蚕窝并记录下放蚕时间和每天变化的情况。
第五步:蚕茧采摘
待蚕群生长发育成熟后,收获蚕茧。
3、反思和分享
蚕养殖成功后,可以开展下列活动:
分享会
学生用语言、图片、实物等方式,分享养蚕的经历与感悟。
同步评价
根据记录数据和采摘产量,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价。
后记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养蚕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同时通过记录和反思分析,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科学实践经验和知识。
桑蚕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

桑蚕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桑蚕活动方案策划书》一、活动背景桑蚕养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桑蚕养殖的过程与乐趣,特策划本次桑蚕活动。
二、活动目的1. 传播桑蚕文化知识,提高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识和兴趣。
2. 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桑蚕养殖的各个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促进亲子互动和团队合作。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五、活动对象[具体参与人群]六、活动内容1. 桑蚕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桑蚕知识讲解,包括桑蚕的生长周期、养殖方法、丝绸制作等。
2. 参观桑蚕养殖基地带领参与者实地参观桑蚕养殖区域,了解桑蚕的生活环境和养殖设施。
3. 桑蚕养殖体验让参与者亲自喂养桑蚕、清理蚕盒等,体验养殖的乐趣。
4. 丝绸制作展示展示丝绸的制作过程,如缫丝、织造等,让参与者感受丝绸工艺的魅力。
5. 蚕茧手工制作指导参与者利用蚕茧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发挥创意和想象力。
6. 互动游戏设置一些与桑蚕相关的互动游戏,如桑蚕知识问答、蚕茧接力赛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七、活动组织与安排1. 前期准备(1)确定活动场地,做好场地布置和设施准备。
(2)邀请专业人士和工作人员。
(3)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道具,如蚕种、桑叶、蚕盒、手工材料等。
(4)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参与者报名。
2. 活动当天安排(1)活动开场,介绍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
(2)按照活动内容依次进行各项活动。
(3)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做好指导和安全保障工作。
3. 后期工作(1)清理活动场地,整理活动材料和道具。
八、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专业人士费用:[X]元3. 材料和道具费用:[X]元4. 宣传推广费用:[X]元5.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九、注意事项1. 提醒参与者遵守活动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2. 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和卫生。
3. 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参与者提供准确的指导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蚕实践活动整体方案
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中心校周发宏
活动设计背景:
“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宽,又易于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家庭亲情的教育活动。
选择养蚕为学生体验活动考虑到养蚕活动的可操作性强。
首先,现在的四年级学生未养过蚕,他们对于养蚕感觉新鲜、好奇,认可率很高,很喜欢这项科学活动,能积极主动投入其中。
其次,与其它类活动比较,养蚕有着场地、设施硬件要求不高,技术要领容易把握,能较快大范围普及等特点,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选择养蚕作为学生体验活动还考虑到蚕儿虽小,但在养育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科技知识却相当丰富。
养育的一个多月里,学生可以了解生命丰富的形态变化,了解形态变化中丰富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获得教益。
同时,养蚕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养育”对于一个生命成长的意义,能够由物及人产生爱与奉献的联想,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
因此,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还可以在体验养蚕酸甜苦辣中发现人生真谛,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生活。
孩子们收获的决不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亲近与珍爱生命的情感、认
真与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活动设计目标:
1、为儿童提供亲历科学、体验科学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情感,细心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2、儿童在对蚕宝宝养护的过程中培养亲近生命的意识,了解生命的变化,感受生命的神气,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引导儿童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增强儿童动手能力。
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5、培养合作精神。
在学校、家庭的教育合作中,培养起适宜儿童成长发展的团结合作氛围。
6、感受中华文化。
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小组合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老师可以利用科学课和活动课时间,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指导。
1、了解蚕的生活环境。
2、知道蚕是从哪来的?
3、蚕靠吃什么长大的?
4、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
5、制作养蚕箱,并在组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
第二阶段,孵化阶段(小组合作)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蚕卵的外形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3、会喂养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重点: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难点:测量蚁蚕的长度。
1、确定蚕卵的来源方式:学生带来后共享,为高质量地养蚕,严格控制养蚕的数量,人均5-10条。
2、学生讨论孵化的时间与方法,让有经验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介绍。
3、全班集体讨论孵化时需注意的问题,比如温度、时间、所放地方等。
4、交流总结出养蚕的注意要点,让学生熟记于心。
第三阶段,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阶段(小组合作)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4能够自主的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
知道卵、幼虫、蛹、蛾是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重点:知道卵、幼虫、蛹、蛾是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难点: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精心喂养蚕宝宝,要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养蚕经验:蚕沙要天天清理;蚕对卫生的要求很高,脏手不能触摸它;蚕吃了带水的桑叶会生病……蚕最好的食物是桑树叶。
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比较光滑。
在喂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
才能给小蚕吃。
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叶也可以养蚕。
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并产卵繁殖后代。
有人做过实验。
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
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
不要用变黄腐败的叶喂蚕。
为使富余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
可以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处,可保鲜好几天。
给蚕喂叶,每天至少4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
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
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
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
给小蚕换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
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
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
蚕盒要保持清洁,及时消除残叶和蚕粪,特别是用莴笋叶养蚕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如发现病蚕,要赶快拿开,以免其他蚕被传染。
病蚕一般食欲不振,身子发僵发硬,或没有精神,身体渐渐发软,流出臭水等。
注意不要在养蚕的房里喷洒杀虫剂、这样会伤害蚕。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它的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就要脱皮。
蚕脱皮时不吃不动,好像睡眠,经一日左右。
新皮形成。
蚕又开始活动。
孩子们在活动中会积累不少养蚕经验,养蚕进入平稳期。
再加上孩子们天天要和蚕亲密接触,将会建立深厚的感情。
此阶段教师要引
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无疑是趁热打铁。
在教师的刻意引导下,孩子们仔仔细细观察蚕宝宝,兴致勃勃写观察日记,遇到问题翻书、上网查资料,精心制作做知识卡片。
1、填好生长记录表
2、写好生长日记,(最好配有相应的蚕的照片),记录养蚕的心得体验,心情变化等(3-5)天写一篇。
3、查阅各种资料,制作成小卡片等,积累养蚕的相关知识。
4、实践课时学生带出蚕,比比谁的蚕大,举行“看看谁的大”评比小活动,相互交流养蚕经验。
分析:假如,养蚕小组的活动只是停留在“养”的层面上,那就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
此时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暗示、引导、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将活动引向纵深,优化活动过程,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第四阶段,我们来抽丝(集体活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悠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到抽丝成功的乐趣。
重点:抽丝和测量蚕丝的长度。
难点:找准蚕丝的头。
1、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用蚕丝织成的。
那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抽丝吗?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①材料的准备:每组一个浸泡在开水中已近10分钟的蚕茧、水中滴了一些颜料、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筒。
②操作要求:先用铅笔钩住蚕茧外表的浮丝,转动后找出丝头;将丝头缠绕在纸筒上;转动纸筒即可抽丝。
③操作分工:大家轮流抽丝,每人每次一分钟,其他同学帮着记时及记抽丝的圈数,最后算出总的用时及缠绕的圈数,得出一个茧丝的长度。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第五阶段:总结、评比、交流阶段(集体活动)
当蚕宝宝完成了它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后,组织“我与蚕宝宝共同成长”成果展评。
1、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观察记录、摄影作品、征文、标本)进行整理,集合成册。
2、进行班内交流和评比活动。
3、对所选出的优秀作品在校园内的科学角进行了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