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PPT课件

提纲
1 概述 2 解剖学基础 3 病因 4 定位诊断 5 鉴别诊断 6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 疾病 7 治疗
概述
1.动眼神经是人体 的第三对颅神经, 与滑车神经<IV>、 外展神经<VI>共 同支配眼球运动, 它同时还有分支 作用于提上睑肌 和瞳孔.
临床表现: 一般先有全身感染的症状, 如寒颤、发烧、血白细胞 增高等症状、此后逐渐或 同时出现第III、IV、VI、 V1脑神经麻痹的症状.
由于海绵窦被阻塞, 致使眼球突出、眼睑及结 膜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疾病
眶上裂综合征 第III、IV、VI、V1脑神经穿出海绵窦后, 经眶上裂进入眼眶内,因此眶上裂综合征与 海绵窦综合征在临床表现基本相同而不易 区别. 但外展神经早期受损为眶上裂综合征 的 特点.因为外展神经位于III、IV、 V1脑神经 的内侧,故海绵窦综合征外展神经受损相对 较晚.
局部解剖:
1.与动眼神经在脚间池内紧邻后交通动脉 的内侧,动脉瘤的急性扩张、压迫、牵拉 或出血损伤动眼神经而致眼肌麻痹及剧 烈的头痛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2.由于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位于 动眼神经上方周边部位,而支配眼外肌的 纤维位于中心部,因此当动脉瘤压迫动眼 神经时,瞳孔纤维易受侵犯,眼肌麻痹呈完 全性.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疾病
动脉瘤 动眼神经出脑 干后穿行于大脑上动脉与小 脑后动脉之间,此处的动脉 瘤压迫或破裂可致动眼神经 麻痹.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 脉交界处易患动脉瘤,亦可 导致动眼神经损伤.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疾病
海绵窦综合征
由于第III、IV、 VI、V1脑神经穿出 脑干后,通过海绵窦 的外侧壁,因此海绵 窦病变可引起以上 脑神经麻痹,其原病 因多为海绵窦血栓 形成,常为面部、鼻
《动眼神经麻痹》ppt课件

部分解剖:
1.与动眼神经在脚间池内紧邻后交通动脉 的内侧,动脉瘤的急性扩张、压迫、牵 拉或出血损伤动眼神经而致眼肌麻木及 猛烈的头痛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2.由于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位于 动眼神经上方周边部位,而支配眼外肌 的纤维位于中心部,因此当动脉瘤压迫 动眼神经时,瞳孔纤维易受进犯,眼肌 麻木呈完全性。
核性眼肌麻木
脑干病变(如梗死灶、 炎症、肿瘤)使动眼、 滑车和外展神经核受 损致核性眼肌麻木。
• 诊断要点是临近构造 受累,如外展神经核 病变累及面神经和锥 体束,出现外展、面 神经交叉瘫
核间性眼肌麻木
• ①前核间性眼肌麻木:一侧内侧纵
眼球同向
束上行纤维受损,双眼向该侧凝视 时,同侧眼球可外展(可伴眼震),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木
部分解剖及临床特点 主要是糖尿病性缺血病变
影响动眼神经的营养供应。 由于缩瞳纤维居于动眼神经
上方周边部,不易受损,临床 上仅眼肌麻木而瞳孔常坚持正 常,此点是糖尿病动眼神经麻 木的重要特征。
糖尿病引起的右侧动眼神经麻木 〔瞳孔正常〕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木
多为单神经损害,
其他颅神经亦可出现, 可反复发生,病症无 动摇性,动眼神经核 的病变常选择损害个 别眼肌功能,如内直 肌、上直肌,而其他 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 不受影响。
动 脉 瘤〔DSA〕
动脉瘤
• DSA检查对诊断 动脉瘤一定、可 靠, 而CTA及 MRA检查系无 创性, 可防止血 管损伤、痉挛、 脑梗死等优点, 易被患者接受, 可作为挑选检查 首选。
• 常规头颅CT和MRI不能发 现动脉瘤。
• 因此对于动眼神经麻木患者, 应首先检查头颅CTA或MRA, 有条件者查DSA,尽早确诊或 排除动脉瘤,而不应先查头颅 CT或MRI。由于动脉瘤早期确 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而一 旦延误诊断,动脉瘤破裂直接 危及生命。
动眼神经麻痹课件

03
神经传导障碍:动眼神经麻痹 是由于神经传导障碍导致的, 可能是由于神经损伤、炎症、 肿瘤等病变引起的。
04
治疗方法: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 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来决定。
神经损伤机制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包括血管压 迫、肿瘤压迫、炎症、外伤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 炎、抗病毒、抗感 染等药物进行治疗
02
物理治疗:使用电 刺激、按摩、针灸
等方法进行治疗
03
康复训练:进行眼 部运动、视觉训练
等康复训练
04
手术治疗:对于病 情严重者,可考虑
进行手术治疗
4
动眼神经麻痹的 预后和预防
预后因素
01
年龄:年龄越 大,预后越差
02
病因:病因不 同,预后也不
动眼神经麻痹课件
演讲人
01 动眼神经麻痹概述
02 动眼神经麻痹的病理生理 03 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
目录
04 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和预防
1
动眼神经麻痹概 述
病因和症状
01
病因: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包括血管
压迫、炎症、肿瘤、外伤等
02
症状: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包括眼睑
下垂、瞳孔散大、眼球运动受限等
03
02
致的眼肌运动异常 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是动眼神经
03
的起源 动眼神经通路:从动眼神经核出发,经
04
过脑干、视神经、眼肌,最终到达眼球
神经传导
01
动眼神经麻痹:一种常见的神 经病变,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 瞳孔散大、眼球运动受限等症 状。
02
神经传导过程:神经冲动通过 神经纤维传导,在神经末梢释 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或 腺体分泌等生理反应。
《动眼神经麻痹》课件

欢迎来到《动眼神经麻痹》PPT课件。本课件旨在深入了解动眼神经麻痹的 各个方面,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 引人入胜的疾病。
什么是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影响眼球运动的神经疾病。它可能导致一侧或双侧眼球 无法正常移动,造成视觉功能障碍。了解麻痹的原因和机制对于有效治疗至 关重要。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恢复动眼神经麻痹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眼球运动锻 炼和眼部按摩等技术,患者可以增强眼肌的力量和灵活性。
手术治疗和手术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病情的选择。然而,手术风险需要仔细评估,以确保最佳的 治疗效果。
通过眼部检查、神经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等方法,医生可以对动眼神经麻痹 进行准确的诊断。确诊后,即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见的诱因和危险因素
了解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诱因和危险因素,如感染、创伤和神经疾病,将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干预。
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
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选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将有助于恢复眼球运动功 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和发病机制
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神经损伤、炎症和血管供应 问题。了解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症状表现及严重程度分类
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包括眼球运动受限、斜视和复视等。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以 便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检查和诊断方法
动眼神经麻痹精品PPT课件

❖ 如果动眼神经支配的一部分眼肌受损,眼内肌保持正常,同时有对侧 眼外肌不全受损,则可能是核性损害。
❖ 总之,动眼神经核性病损临床表现特点:动眼神经 麻痹多为双侧性、不完全性和其他中脑病损的体症 等。
❖ 动眼神经纤维自该核发出至脑干前的一段神经纤维病损的特 点:因为在此部动眼神经纤维较分散,故表现为不完全性损 伤,完全性的损伤少见;此处病变多合并有其附近组织病损 的症状与体症,如红核、黑质和该部的锥体系常被损伤。最 常见的有以下三个综合征:
❖ 动眼神经核群在中脑内分布的区域较大,因此核性病损时眼 肌呈不完全性麻痹,瞳孔扩约肌往往不受影响,由于两侧动 眼神经核在中脑内相距很近,故核性损伤常为双侧动眼神经 麻痹,或呈不完全性麻痹。核下性动眼神经麻痹常为单侧且 都为完全性。
3.动眼神经核下性(周围性)麻痹
❖ 动眼神经从脚间凹出颅,行于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 后交通动脉外侧。沿蝶鞍后床突外侧穿出硬脑膜入海绵窦, 沿该窦外侧壁上缘前行,经眶上裂出颅,入眼眶支配眼外肌。
动眼神经麻痹的分类
❖ 1.动眼神经核上性麻痹 ❖ 2.动眼神经核性麻痹 ❖ 3.动眼神经周围性麻痹
1、动眼神经核上性麻痹
❖ 动眼神经为双侧大脑半球支配,故核上性病变不发 生动眼神经麻痹。
2.动眼神经核性麻痹
❖ 动眼神经位于中脑导水管腹侧中央灰质中,是一个核团,眼 内肌与眼内肌神经核分开。眼内肌与眼外肌多不同时受损, 支配眼外肌的动眼神经核支配双侧眼肌,故核性很少单独损 害一眼,多为双侧完全或不完全性麻痹。由此提示:
综合征
❖ 中脑背盖综合征(Benedict综合征):动眼神
经髓内根丝一部分自红核中穿过,大部分由红核的后侧向内 侧迂曲而行,故动眼神经麻痹多为不完全性。因此病变损伤 中脑背盖导致动眼神经束和红核受累,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 麻痹+对侧肢体震颤(有节律的粗大震颤、舞蹈和共济失调)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dòng yǎn shén jīng mábì]目录1简介2病因和机理3临床表现4鉴别诊断. 4.1 动眼神经麻痹. 4.2 关键诊断因素. 4.3 其它诊断因素. 4.4 滑车神经麻痹. 4.5 外展神经麻痹1简介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
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
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2病因和机理常见的病因有动眼、滑车与外展神经本身炎症而致的麻痹,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继发于头面部急、慢性炎症而引起海绵窦血栓形成,眶上裂与眶尖综合征,颅内动脉瘤,颅内肿瘤,其它如结核、霉菌、梅毒与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颅底脑膜炎等。
由于病因不同,其发病机理亦各不相同,如肿瘤的直接压迫所致,原发性炎症时,动眼、滑车与外展神经纤维呈脱髓鞘改变等。
3临床表现(1)、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向上外、上内、下内、同侧方向运动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头向健侧歪斜。
完全性瘫痪多为周围性,而不完全性多为核性。
(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不能向下外方向运动,伴有复视,下楼时复视明显,致使下楼动作十分困难。
头呈特殊位,呈下颏向下头面向健侧的姿势。
(3)、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内斜视,不能外展,并有复视。
4鉴别诊断动眼神经麻痹(一)核性及束性麻痹因动眼神经核在中脑占据的范围较大,故核性损害多引起不全麻痹,且多为两侧性,可见有神经梅毒,腊肠中毒及白喉等。
动眼神经麻痹讲义

• 颅底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单独出现时,常 见于颅底动脉瘤而罕见于其他肿瘤。本病 多见于青壮年,多有慢性头痛及蛛网膜下 腔出血病史,亦可以单独的动眼神经麻痹 出现。脑血管造影多能明确诊断。
• 糖尿病眼肌麻痹(diabetic ophthalmoplegia) 多见于老年人。发病急剧,多为单侧动眼 神经损害,其次为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等。 少数为两侧动眼神经或多发性颅神经损害, 甚至反复发生。多有糖尿病史,查血糖升 高可明确诊断。病因可能是动眼神经受大 脑后动脉、眼动脉分支及硬脑膜下垂体动 脉血液供应,其侧支循环不丰富,当出现 血管闭塞时,神经内膜微血管继发性缺氧 易致动眼神经受损。
• 眼外肌营养不良症(ocular mucle dystrophy) 为罕见遗传性疾病。特征为早期出现双侧 眼睑下垂,然后逐渐发生所有眼外有麻痹, 基本病理系眼外肌的营养不良,新斯的明 治疗无效。
颅脑损伤:血肿、脑挫裂伤等导致颞叶钩 回疝直接压迫动眼神经(同侧瞳孔扩大, 对光反应消失。如首先出现对侧瞳孔扩大 是因为对侧动眼神经被间接推移到幕孔游 离缘受压,继之出现上睑下垂、眼外肌麻 痹。);弥漫性轴索损伤等剪切力损伤使 动眼神经从中脑处撕脱或与床韧带挤压引 起动眼神经损伤;中脑血肿直接压迫动眼 神经核等。
• 眶尖综合征:由于视神经位于眶上裂的内 侧,两者相距较近,特别是眶尖处,两者 几乎合并在一起,因此眶尖部的肿瘤和炎 症病变除表现为眶上裂综合症的症状外, 还有视神经病损的症状。多由副鼻窦炎的 蔓延引起眶上裂或视神经孔处的骨膜炎所 造成,也可为肿瘤、脊索瘤等侵袭此区所 引起。
• 眶上裂综合征:第Ⅲ、Ⅳ、Ⅵ、Ⅴ1脑神经穿出海 绵窦后,经眶上裂进入眼眶内,因此眶上裂综合 征在临床表现上基本相同而不易区别。但外展神 经早期受损为眶上裂综合征的特点。因为外展神 经位于Ⅲ、Ⅳ、Ⅴ1脑神经的内侧,故海绵窦综合 征外展神经受损相对较晚。该病的病因多为骨折、 肿瘤、出血等。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或眼球偏斜。
该病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障碍和头晕等症状。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动眼神经麻痹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动眼神经麻痹,又称第三脑神经麻痹,是指影响控制眼球运动的动眼神经发生功能性障碍的一种情况。
动眼神经分布在眼部肌肉上,可以使眼球上下左右运动。
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器质性病变、炎症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等。
病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
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主要包括眼球运动受限和偏斜。
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地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等方向移动眼球,眼球活动范围受限。
此外,患者的眼球可能会出现斜视,即眼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视物不清、视野狭窄等问题,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确诊动眼神经麻痹,医生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其中包括眼球运动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够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患有动眼神经麻痹,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方法因病情而异。
对于轻度的病例,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眼保健操、视觉康复训练等。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眼球运动和视觉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恢复眼球的正常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视觉能力。
而对于较为严重的病例,则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促进神经恢复,促进神经再生。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植入人工材料等方式,恢复动眼神经的正常功能。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困扰。
合理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自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定期复诊和与医生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随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病情轻重不一,症状表现复杂多样。
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病情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眼
透明
透明
大小正常,上转、内转、 下转均受限,超过中线
大小、运动正常
无内外翻,右眼睑裂高度 约5mm,睑裂长度约23mm
,上睑缘位于上方角巩膜 无内外翻 缘下约6mm,提上睑肌肌 力约8mm,额肌肌力约 10mm
圆,4mm,对光反射迟钝,圆,3mm,对光反射可
视盘边界清,视网膜动静 视盘边界清,视网膜动静
• 有研究显示全麻痹的患者,出现外直肌的 挛缩,可早期应用肉毒杆菌毒素A进行外 直肌肌腹年内注射,使其暂时麻痹,既可 减轻或消除复视,又可保护外直肌,避免 其发生纤维化。
.
24
(3)对于不能耐受复视的病人可做单眼遮 盖,斜视度较小的可配戴三棱镜治疗。
.
25
手术治疗
• 一般对病因和保守治疗无效,病程超过6 个月以上,可考虑手术治疗,且上睑下垂 的矫正手术应当在斜视手术之后进行。 1)动眼神经完全性麻痹手术方式: 外直肌超常量后退,内直肌超常量缩短 2)动眼神经不完全麻痹手术方式: 外直肌的适当减弱,内直肌适当加强。
动眼神经麻痹
周亮 .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1
病史采集:
• 患者:艾某,女,54岁
• 主诉:右眼睁眼困难3天余。
• 现病史:患者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 睁眼困难,伴头痛,无畏光、流泪等其他 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头痛片” 治疗,无缓解。
.
2
• 既往史(无外伤史,否认 糖尿病及高血压病) • 个人史(有无烟酒嗜好) • 婚育史(月经史) • 家族史均无异常
脉正常,A:V约. 2:3,黄 脉正常,A:V约2:3,黄 7
斑中心凹反光存
斑中心凹反光存
眼底照相:
.
8
治疗前
.
9
治疗后:.Fra bibliotek10• 头颅CT平扫+脑血管CTA未见明显异常; • 弓形虫抗体IgM(-)IgG(-) • 风疹病毒抗体IgM(-) IgG(+) • 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IgG(+) • 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M(-) IgG(+)
.
11
诊断
• 1、右眼动眼神经不全麻痹 • 2、右眼上睑下垂
.
12
诊断依据
• 1.右眼眼球上转、内转、下转均受限,超过 中线
• 2. 右眼睑裂高度约5mm,睑裂长度约23mm ,上睑缘位于上方角巩膜缘下约6mm,提上睑
肌肌力约8mm,额肌肌力约10mm 3.瞳孔圆,4mm,对光反射迟钝
.
13
鉴别诊断:
(1)治疗原发病:对于后天性动眼神经麻 痹的患者需进行详细的神经科检查以及内 科系统的筛查。由于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于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一般有糖尿病和高 血压患者多见。
(2)辅助药物治疗:刘芳等人报道甲泼尼 龙琥珀酸冲击治疗短期内效果较传统的
.
23
中西结合法更显著,维生素B1、维生素 B12、辅酶等药物,可促进肌肉功能的恢 复。
.
19
• 颅内感染或炎症
• 肿瘤 中脑、脑桥背部肿瘤可损害动眼神 经核。某些颅内肿瘤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从而间接压迫动眼神经。
.
20
临床表现:
1.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1)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上睑下垂 (2)瞳孔散大并固定 (3)代偿头位:当上睑下垂遮盖瞳孔时,患 者不能感知复视,故无代偿头位;不完全性 上睑下垂时,患者可有代偿头位,即面部向 受累眼对侧转。
.
16
• 动眼神经核簇发出的纤维组成动眼神经, 自中脑脚间窝出脑称为神经干,先在后颅 窝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之间,跨越天 幕孔与后交通动脉相伴前行,在后床突的 外侧进入颅中窝,穿硬脑膜后邻海绵窦侧 壁。出海绵窦后经眶上裂入眶,支配除外 直肌和上斜肌以外的所有眼内外肌。神经 干在眶内分为上下支,上支支配上直肌及
.
26
.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3
想一想~~~
需要的检查
.
4
• 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照相 • 验光 • 眼位照相 • 头颅CT+CTA 排外前后交通动脉瘤可能 • 弓形虫病毒抗体检测
.
5
右眼
左眼
视力 0.8+
0.8-
矫正视力-0.75*90→0.9 -0.75*5→1.0
眼压 7
11
.
6
角膜 眼球 眼睑 瞳孔
眼底
右眼
• 提上睑肌,下支支配下直肌、内直肌及下
.
17
• 斜肌和眼内肌
.
18
病因:
• 先天性 较为少见
• 微血管病 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动脉硬 化
• 后交通动脉瘤 由于后交通动脉瘤的位置及 生长特点,压迫动眼神经时瞳孔神经易受 累,而且患者常有突然爆发的或间歇性头 痛。
• 脱髓鞘疾病
• 头部及眼眶外伤 外伤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动 眼神经的损伤
.
21
• (4)较大度数的外斜视并伴有小度数下 斜及内旋
• (5)患眼内转、上转和下转功能障碍
2.部分性动眼神经麻痹
(1)眼睑和瞳孔可受累或不受累
(2)可影响一条或多条眼外肌,上支(上 直肌、提上睑肌)或下支(内直肌、下直 肌、下斜肌和瞳孔),可单独受累(少见)
.
22
治疗
• 1、药物及非手术治疗
• 1、先天性外斜视 • 2、间歇性外斜视 • 3、眼球后退综合征 • 4、眼球外伤所致的限制性斜视 • 5、甲状腺相关眼病
.
14
治疗:
• 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 炎,更昔洛韦抗病毒,疏血通活血化瘀等治 疗
.
15
动眼神经麻痹
• 支配眼外肌的脑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动 眼神经是支配眼外肌的重要神经,它支配的眼外 肌数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