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肌力评定及关节活动度的测定共24页
肩关节活动度评定.

3、关节韧带的强弱与多少
• 关节韧带少而弱,关节活动度大,反之则小。 • 髋关节周围有髂股韧带、耻股韧带、轮匝带,关节囊 内有股骨头韧带,所有这些大大限制了髋关节的运动。 4、关节盘的介入 • 关节盘的介入使关节腔一分为二,关节腔的两部分可 以产生不同的运动,增加了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
三、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1、关节面的面积差 •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面积差越大,活动度也越大。 • 肩关节与髋关节,尽管两者均为三轴关节,但因肩关节头 大盂小,面积差大,髋关节的髋臼大而深,面积差小,故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较髋关节大。 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 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活动度大。
六、量角器测量ROM的原则
6、关节活动受限情况要简单加以描述,常用图表阴影描述 法。 7、关节活动可能会产生疼痛,患者应处于舒适、无痛的体 位,尽可能获得较精确的ROM。
8、关节僵硬被认为是关节ROM的完全丧失。
9、检查者记录ROM应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清楚、精确的表达。
七、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
• 膝关节半月板使膝关节除屈伸运动外,在屈膝位时还
可以做小腿旋转运动。
5、关节周围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多少及弹性
• 肌肉的弹性越好,关节的活动度越大,但若肌肉体积
过大和周围脂肪组织过多也会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 6、年龄、性别及训练水平 • 儿童和少年的关节活动度比成人大。 • 女性比男性关节活动度大。 • 训练水平高者比训练水平低者关节活动度大。
谢谢!
二、分类
关节活动度
主动关节活动度 (AROM)
被动关节活动度 (PROM)
通过患者主动、 随意运动达到的 关节活动范围。
肌力评定及关节活动度

1、等速运动的概念
2、等速运动的特点
(二)等速测试系统
1、等速测试系统的组成
2、等速肌力测试特点
3、等速肌力检查常用仪器
四、肌力检查的其他方法
一、握力
握力指数=手握力(kg)/体重(kg)×100正常值:〉50
二、背肌力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值:男150~300女100~150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定4或5级
肌力﹥4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同一强度
抗阻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以上,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的远端
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作徒手肌力检查
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禁忌
(四)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介绍躯干、上肢和下肢的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
上肢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肩前屈肌群
肩后伸肌群
肩外展肌群
肩外旋肌群
肩内旋肌群
肘屈曲肌群
肘伸展肌群
前臂旋前肌群
前臂旋后肌群
腕掌屈肌群
腕背伸肌群
屈掌指关节肌群
屈近端指间关节肌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43
二、下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一)髋关节屈曲
患者仰卧位,骨盆紧贴床面。评定者将角 度尺中心置于股骨大转子,固定臂与躯干腋中 线相平行,移动臂为股骨纵轴,屈曲髋关节至 最大范围。
参考值0°~120°(图2-23)。
2021/5/27
45
(二)髋关节伸展
患者俯卧位,骨盆紧贴床面,双足在床缘 外。评定者将角度尺中心置于股骨大转子,固 定臂与躯干腋中线相平行,移动臂为股骨纵轴, 伸展髋关节至最大范围。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 有下列情况存在时,AROM和PROM测量操作应特 别谨慎:
①关节或关节周围炎症或感染。 ②关节半脱位。 ③关节血肿.尤其是肘.髋或膝关节血肿. ④怀疑存在骨性关节僵硬。 ⑤软组织损伤如肌腱、肌肉或韧带损伤: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 注意药物对ROM测量结果的影响。被测者 服用镇痛剂时可能会抑制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患者服用肌松弛剂期间.关节运动度可能过大。
中点的部分。
如图: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
由于关节的活动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故关节活动 度也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两大类。
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 是指通过患者主动、随意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 是指肢体被动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二)体位
确定关节运动范围的方法:中立位法,即 将解剖学立位(图6-4)时的肢位定为“零”起 始点,
测量旋转度时则选正常旋转范 围的中点作为“零”起始点。
检查者要保证被测者体位舒 适,测量在全关节活动范围不 受限的解剖位上进行。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一、概述(一)关节解剖(1)关节的形成骨连结是骨与骨联系的纽带,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类。
1.直接连结骨与骨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紧密地连结起来,两骨之间没有关节腔,这种关节基本上不活动或活动甚微。
根据连接两骨的组织的不同,又分为纤维连结、软骨结合和骨性结合三种。
2.间接连结又称滑膜关节或关节,骨与骨之间没有直接的连结,活动度大,结构复杂。
(2)关节的结构关节都具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构成关节的骨面光滑,都有一层关节软骨覆盖。
关节软骨的作用是减轻摩擦、吸收震荡和使关节面更相符合。
2.关节囊是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附于关节面周围的骨膜将构成关节的各骨连结起来。
分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
3.关节腔有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
4.辅助结构关节的支持韧带(关节囊韧带、副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液囊及滑液鞘。
(二)关节的生理学运动1.关节的生理学运动形式滑动运动、角运动(屈伸运动,内收、外展运动)、旋转运动和环转运动。
2.关节的运动模式包括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内翻、外翻、背屈、跖屈、环转等。
(三)关节的副运动为了进行正常的运动,关节囊必须松弛,此时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组织处于运动状态,这种运动成为副运动。
是人体不能随意控制的运动,也成为关节囊内运动。
一般分为构成运动和关节间隙运动。
构成运动是随着主动运动而产生的关节囊内的运动。
关节间隙运动是关节在放松地体位时出现的一种关节囊内的运动。
副运动包括滑动、转动和轴旋转。
二、测量工具与基本测量方法关节活动度检查时测量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其测量工具和方法有多种,如量角器测量、力矩-角度运动范围测量、电子角度计测量等。
临床上最多的是量角器测量。
(一)测量工具——量角器量角器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规格不等的测量尺。
长度从7.5cm 到40cm 不等。
伤残鉴定中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伤残鉴定中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伤残鉴定里那个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你说这肩关节啊,那可是咱上肢活动的关键部位呢!想象一下,要是肩关节出了问题,那咱抬手、扭头这些平常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可都得受影响啦。
在伤残鉴定中,准确测量肩关节活动度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事儿。
一般来说呢,会让伤者保持特定的姿势,然后用专门的工具或者仪器来测量活动的范围。
就好像咱量东西得用尺子一样,得有个标准的手段。
比如说前屈吧,得让伤者尽量往前伸手,看看能到什么程度。
这可不是随便比划一下就行的,得认真仔细地量。
还有外展呢,胳膊往旁边伸展开,这也是个关键的测量角度。
这就好像一棵树的树枝往外伸展一样,得知道能伸展多长多宽。
测量的时候可不能马虎,万一测错了,那对伤者的鉴定结果可就不准确啦!内收也不能落下呀,胳膊往身体这边收回来,看看能收到什么位置。
这就好像把东西往回拿一样,得清楚能拿回来多少。
后伸也是要测的哦,往后伸胳膊,看看能到哪儿。
这就好比我们往后够东西,能摸到多远的距离。
除了这些基本的方向,还有内旋和外旋呢。
内旋就像把东西往里面拧,外旋就像往外面拧,这也得准确测量出来。
在测量的过程中,鉴定人员那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眼睛得死死盯着,一点偏差都不能有。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关系到伤者的权益呢!而且呀,不同的情况可能还得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比如说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那测量的时候就得区别对待。
不能一概而论,得根据具体情况来操作。
咱想想,如果测量不准确,那不是会让伤者受委屈嘛,该得到的补偿没得到,那多不公平呀!所以说,这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可真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良心活。
总之呢,伤残鉴定中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那是相当重要的,得认真对待,仔细操作,不能有丝毫马虎。
只有这样,才能给伤者一个公正的鉴定结果,让他们能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帮助。
这可不是小事儿呀,大家都得重视起来!。
简述肩关节的活动度测量及正常范围

简述肩关节的活动度测量及正常范围肩关节是人体上肢最灵活的关节之一,它的活动度测量对于评估肩关节的功能和健康非常重要。
肩关节的活动度测量包括对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进行测量。
主动运动是指患者自己进行的运动,而被动运动是指医生或者治疗师辅助患者进行的运动。
通过测量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可以确定肩关节的活动度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肩关节的功能障碍。
肩关节的活动度测量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患者的肩关节运动或者使用仪器进行测量。
以下是常用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及其正常范围的参考内容:1. 通过直接观察患者的肩关节运动测量活动度:- 活动度测量的六个方向:前屈、后伸、内旋、外旋、上举和下举。
通过观察患者在这些方向上的活动范围来评估肩关节的活动度。
- 正常范围参考值:- 前屈:大约160-180度。
- 后伸:大约40-60度。
- 内旋:大约70-90度。
- 外旋:大约90-120度。
- 上举:大约170-180度。
- 下举:大约40-60度。
2. 使用仪器进行肩关节活动度测量:- 仪器测量肩关节的角度:通过测量患者肩关节的角度来确定肩关节的活动度。
- 常用的仪器包括肩关节角度仪和肩关节活动度测量仪。
这些仪器可以通过测量肩关节活动的角度来评估肩关节的活动度,并提供精确的数值结果。
- 正常范围参考值:视具体测量仪器而定,正常值的范围通常是依据大量已知正常个体的数据统计得出。
除了活动度测量,还可以进行肩关节的力量测试和稳定性测试来全面评估肩关节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肩关节活动度测量的结果通常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体质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进行活动度测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1. Neer CS, Francis KC, Marcove RC, Terzis JK. Treatment of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surgical neck of the humeru 分析肩关节角度具体测量方法,提示了角度测量的重要性和正常范围。
肩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方法

肩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方法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之一,它的活动度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动作和姿势能否顺利完成。
因此,评定肩关节活动度的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肩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1.主动活动度评定法主动活动度评定法是最常用的肩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之一。
它需要受检者自主完成一系列肩关节活动动作,评定者观察受检者完成这些动作时肩关节的活动度,并记录下来。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受检者是否有疼痛或其他不适感,以及动作是否完成得正确。
主动活动度评定法可以评定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等各项活动度。
2.被动活动度评定法被动活动度评定法是指评定者通过对受检者的肩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来评定肩关节的活动度。
这个过程需要评定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以避免对受检者造成伤害。
被动活动度评定法可以通过测量肩关节的屈曲、伸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度。
3.肩关节角度测量法肩关节角度测量法是指使用测量角度的仪器来评定肩关节活动度。
这个方法可以直接测量肩关节的各项活动度,并输出具体的角度数值,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肩关节角度测量法可以通过测量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等活动度。
4.肌肉长度测试法肌肉长度测试法是指通过测量肌肉的长度来评定肩关节的活动度。
这个方法需要评定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以避免对受检者造成伤害。
肌肉长度测试法可以通过测量肩关节周围肌肉的长度来评定肩关节的各项活动度。
在评定肩关节活动度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评定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避免对受检者造成伤害;2.评定时需要注意受检者是否有疼痛或其他不适感,以避免加重病情;3.评定过程需要准确、细致、耐心,避免因评定不周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4.评定结果需要记录下来,以便于后续的治疗或康复计划。
肩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评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严谨、细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治疗或康复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肩关节功能评价与衡量量表

肩关节功能评价与衡量量表(总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说明:肩关节功能评定根据:疼痛(P)、ROM(R)、ADL(A)、肌力(M)和关节局部形体(F)等5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总分为100分,P:根据患者自觉疼痛和影响活动评分,总分30分;R:根据患侧肩关节ROM评分,总分25分;A:根据7项ADL评分,总分35分;M:根据Lovette分类法,徒手肌力检查肩关节5大肌群(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和外展)的肌力进行综合评分,总分5分;F:根据肩关节有无脱位、畸形、假关节形成及其程度进行评分,总分5分;然后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测,分值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
髋关节功能评定记录表说明:髋关节功能等级和疗效评分:效果总评分疼痛评分-------------------------------优91-10040良76-90≥30尚可50-75≥20差≤49≤10Berg平衡量表基本使用说明在对患者进行评价时,要求给与示范和说明。
当记录患者得分时,以每个项目完成情况的最低分为原则。
测试时仅需要一个助手、一块秒表、一根软尺、一个台阶和两把高度适中的椅子即可完成,应用非常简便。
但是,具体到对每个动作评分时,则需要依据比较细致的评分标准进行,所以要求测试者能熟练掌握方可保证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1.从坐位到站立位指令:请站起来。
请不要使用你的手支撑。
(4)能不使用手支撑而站起,而且独立、稳定;(3)能不使用手支撑而站起;(2)能不使用手支撑而站起;需用手支撑桌子保持稳定;(1)需用手干支撑桌子站起和保持稳定(需要桌子最小的帮助或稳定);(0)需别人帮助或用手干支撑桌子站起和保持稳定(需要最大的帮助)2.持续无支持站立指令:请使用你的手支撑而站立二分钟。
(4)能安全地站立2分钟;(3)能扶持在监督下站立2分钟;(2)能持续无支持站立30秒;(1)需要支撑桌子站立30秒;(0)不能站立30秒3.无支持坐位指令:请双臂相抱保持坐位2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评定: 5、4级 坐位, 上肢做前平屈动作,阻 力加于上臂远端向下压
3级 坐位,上 肢能抗重力前平屈
2、1级 向对 侧卧,悬挂起上肢可主 动前屈或扪到三角肌前 部收缩
后伸: 1、主动肌: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2、神经支配:臂丛后束神经、肩胛下神经、腋神经 3、评定: 5、4级 俯卧,上肢做后伸动作,阻力加
• 水平屈曲、水平伸展:开始位置:坐位,肩关节 90°外展,肘伸展,掌心向下。固定臂:通过肩
峰的冠状轴线。移动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
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肌力分级标准
外展、外旋:
1、主动肌:前锯肌 2、神经支配:胸长神经 3、评定:4、5级 坐位,
上臂前平举,肘屈, 上臂做向前移动动作, 阻力将肘部后推
3级 体位同上, 上臂可做全范围向前 移动作。
2、1级 体位同 上,托住上臂可见肩 胛骨活动或扪到肌肉 收缩
前屈:
1、主动肌:三角肌前部、 喙肱肌
主要内容
1、肩关节的解剖学结构
2、肩关节的肌力评定
3、肩关节肌关节活动度 的评定
肩关节的解剖学结构
• 1.三角肌 • 2.冈上肌 • 3.冈下肌 • 4.大圆肌 • 5.小圆肌 • 6.肩胛下肌
肩关节的肌力评定
• 检查方法:手法肌力测定
手法肌力检查是一种不借助任何 器材,仅靠检查者对受试者进行肌 力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
外展:(0°~180°)
1、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2、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转肩关节。 3、避免连带动作:躯干向侧方运动。转动躯干。 4、量角器:轴心位于肩关节前面,并与肩峰成一直线。固定臂 平行于躯干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旋:(0°~90°)
1、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 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2、测量方法:横断面。 3、避免连带动作:弓臂,旋转躯干,改变肩、肘关节 角度。
4、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固定臂垂直于地 面。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内旋:(0°~160°)
1、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 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2、测量方法:横断面。 3、避免连带动作:伸展肩关节。旋转躯干。改变肩肘 关节初始角度。
4、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固定臂垂直于地 面。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肩关节肌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屈曲:(0°~170°)
1、开始位置:仰卧位; 臂位于躯干侧方用手心 朝下。 2、测量方法:矢状面。 3、避免连带动作:弓背, 转动躯干。 4、量角器:轴心位于关 节侧方肩峰下方。固定 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 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伸展:(0°~60°)
1、开始位置:俯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手心朝下。 2、测量方法:矢状面。 3、避免连带动作:肩抬离台面。转动躯干。 4、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固定臂平行 于躯干腋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于上臂远端向下压
3级 俯卧,上肢能抗重力后伸 2、1级 向对侧卧,悬起上肢可自主后 伸或扪到肌肉收缩
外展:
1、主动肌:三角肌中部、冈 上肌
2、神经支配:腋神经、冈上 神经
3、评定: 5、4级 坐位, 肘屈,上臂做外展动作, 阻力加于上臂远端向下压 3级 体位同上, 上臂能抗重力外展 2、1级 仰卧, 悬起上肢能主动外展或扪 到肌肉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