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_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片天
地,让他
们有自
己的空
间
通过生
动的图
片讲解,有利于
引起学
生的无
意注意
知识
迁移
3.认识空气的
污染,强调保护空
气、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
性。
【板书】三、保护空气:
[讲解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多媒体】观看(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视频)
思考、讨论
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
归纳
小结
积极思考、讨论
理解
理顺 思维
布置
作业
阅读P32绿色化学
课本P33页2④5,6题
知识的
拓展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氮气(N2)78%(约4/5)
氧气(O2)21%(约1/5)
空气的成分 稀有气体0.94%
(按体积计算)(氦、氖、氩、氙、氪等)
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内容为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应加强科学性的指导。
在这节课中除了引导学生在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应用新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分析比较,充分认识到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
上课时学生能较好地运用以前的知识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现象解释,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较为透切的认识。
认识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基本达到预想效果。
由于是熟悉的“空气”内容,因此,学生有话想说,有能说的话,但科学性和规范方面尚有欠缺,日常教学及训练中需加强培养。
【作业设计】1.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动物呼吸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氦气2.液氮能长时间保存活体组织和生物样品,主要利用氮气的性质是()A.密度小B.沸点低C.难溶于水D.无色无味3.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要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下列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氧气B.二氧化硫C.氮气D.水蒸气4.中国航天员乘坐神州飞船与天宫对接,然后进入太空漫步,必须携带“人造空气”,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可用作长征系列火箭的助燃剂B.相比空气,“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属于纯净物D.在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中,级别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5.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D.管理和控制工地扬尘6.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生产生活效率和学习效率.下列物质中:①二氧化碳②冰水混合物③洁净的空气④二氧化硫⑤一氧化碳⑥液氧⑦矿泉水,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空气_教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空气目的: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准备:1. 搜集资料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
例如: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漫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剪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录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2. 课外预习和调查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1. 引言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 观看录像《空气》3. 课堂展示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5. 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6.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社中学赵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探”、“疑”、“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提出问题或疑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课题背景在化学学科中,空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与空气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 3. 空气的变化:湿度、温度、气压等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空气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并分析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和变化;2.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室用品和实验操作指导。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书籍、笔记本等;–实验课上需要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报告纸。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引入空气的概念:请学生描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及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复习前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运动等。
•提问学生空气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2. 知识讲解与探究(约15分钟)•分析空气组成:讲解空气中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的含量和作用。
•探究空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约30分钟)•实验1:测定空气的体积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实验2:观察空气的质量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4.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约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简案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简案反思课程名称:空气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3.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来源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的了解和感受。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3. 教师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并进行板书。
三、讨论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污染的了解和看法。
3. 教师总结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进行板书。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组成、性质和污染防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空气保护的短文,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空气质量。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图片、实验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使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在讨论空气污染及防治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记忆不牢固。
今后,我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其次,在讨论空气污染及防治环节,部分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认识不够清晰。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玉溪市易门县龙泉中学朱绍仙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利用丰富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初步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原理,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补充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中有哪些元素?人是否需要这些
元素?为什么?引出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空气的组成(15分钟)
A. 进行实验,将空气通过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分析管分别放入氢气,观察气体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3. 学习空气的性质(15分钟)
A. 进行实验,用空气和火柴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火柴燃烧和灭火的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
引出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
B. 教师讲解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4. 空气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5. 拓展练习(5分钟)
课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大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空气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
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空气各成分的用途。
难点: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讲述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以及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介绍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由学生搜集、讲述一些身边的大气污染的事件,通过讨论“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培养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常识。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空气罐头”,如果真的有出售空气罐头的你会购买吗?从这则新闻中可以看出空气真的是非常宝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成分,谁能来说一说都有哪些?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各有什么样的性质,并有哪些用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板书】课题1 空气(二)
(一)氧气的用途
【导语】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设问】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同学们结合图2-5自主学习教材P28 。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纵观氧气的各种应用领域,可知氧气的用途主
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板书】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展示充氮食品袋】【设问】你们知道在这些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的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充这种气体?
【总结】
1.无毒无害
2.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
3.价廉易制备
【讲解】在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据此讨论。
1、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有什么性质?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吗?
【设问】氮气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请小组合作学习,并在组内交流。
【板书】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材上的表格,并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氮气的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三)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观看视频】稀有气体
【教师讲解】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的统称,是一种混合物。
过去,人们
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
的发展,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
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P29-30,结合图2-7,看看稀有气体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板书】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展示】
物理性质:稀有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化学性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
①可用作保护气:
②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③氦气可用作制冷剂:
④氙气可用作医疗上麻醉剂。
(四)保护空气
【教师引语】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板书】二、保护空气
【多媒体】观看(臭氧空洞、酸雨视频)引导学生看课本图篇(大气污染)
结合视频、图片,阅读教材,小组内讨论下述问题: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情况?
2.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3、大气污染的类型和主要原因是什么?
4、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展示】学生分组在黑板展示四个问题;
【讲解】面对现在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国家也加大了空气质量监测的力
度。
空气质量日报就是一种监测大气的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PPT展示】某地的空气质量日报
【设问】如果你是该地区的环境负责人,你会怎样做来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
【学生汇报】各抒己见,提出自己对改善环境提出的意见。
六、课堂小结
请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七、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
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氢气、氮气 B. 氮气、氧气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 氮气、氩气
2、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物质中,未计入检测空气质量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
3.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下列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
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
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防止酸雨的形成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4、某市2016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八、布置作业
同学们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设计一个公益广告词,明天上课大家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创意。
【板书设计】:
课题 1 空气(二)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的用途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二、空气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