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及药物治疗20091207

合集下载

急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

急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

急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以急性左心衰为常见,急性右心衰较少见,主要症状是以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组织器官低灌注为特征的各种症状及体征。

急性左心衰是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引起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而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右心衰是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减低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期通常采用静脉给药,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分别选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收缩药物。

一.利尿剂适于急性心力衰竭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及容量负荷过重者。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静脉应用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容量负荷,应首选,及早应用。

①呋塞米静脉注射,起始治疗剂量20-40mg,必要时每隔2h追加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维持用药阶段可分次给药。

儿童起始按1mg/kg 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2h追加1mg/kg,最大剂量可达每日6mg/kg。

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利尿反应调剂量。

妊娠和哺乳期间的妇女慎用。

无尿、对磺胺药和噻嗪类利尿剂过敏者、妊娠前3个月妇女、低钾血症、肝性脑病者禁用。

与氯贝丁酯合用,两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均增强;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拟交感神经药物和抗惊厥药物合用时,利尿作用减弱;与多巴胺、含酒精制剂合用,利尿作用加强;降低降血糖药物、抗痛风药物、抗凝药物和抗纤溶药物的疗效;加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麻醉剂合用,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与抗组胺药物合用,耳毒性增加;与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等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服用水合氯醛后,静脉注射呋塞米可致出汗、面色潮红和血压升高;与锂剂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急性左心衰)一.一般治疗⒈镇静:如用安定、鲁米那、水合氯醛,极度烦躁不安时首吗啡0.1mg/kg/次,最大量不超过10mg,新生儿、休克、昏迷、呼吸衰竭忌用,婴幼儿慎用。

⒉限制水盐摄入:严重心衰婴幼儿液体入量(包括口服和静脉输入)每日<80ml/kg,年长儿每日<60ml/kg.⒊吸氧⒋患儿采取半卧位,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二.快速洋地黄化:首选西地兰,不能肯定最近是否用过洋地黄时,可用西地兰0.01mg/kg静推,通常剂量:<2岁0.03-0.04mg/kg >2岁0.02-0.03mg/kg,首次用一半剂量,余量分两次,隔4-6小时给予。

三.利尿剂:选用快速强效利尿剂:如速尿每次1-2mg/kg静推,应用时注意补钾。

四.血管扩张剂:一般用酚妥拉明,每次0.3-0.5mg/kg溶于10%Glucose静滴,或每分钟1ug-2ug/kg静滴。

咯血的急诊处理1.咯血的治疗目的:(1)制止出血。

(2)保持气道通畅。

(3)维持患者生命功能及原发病治疗。

小剂量咯血治疗原发病,适当加用止血剂,减少活动,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2.常用止血剂:均可每日1~2次:立止血:为提纯的血凝酶。

0.3~1Ku/次,iv或im,局部用。

VitK1:能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每次5~10mg,iv或im。

止血芳酸:抑制纤维蛋白溶解,0.1,iv。

止血敏:血小板功能,5~10mg/kg/次,iv或im。

安络血: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2.5~10mg,im。

云南白药:100mg,po。

3.大量咯血:(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以侧卧位为宜,以免窒息,吸氧,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插管,非常烦燥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者可适当用镇静剂,密切观察Bp、P、R,治疗原发病。

(2)止血药:垂体后叶素,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5u+10%G.S100mL,iv,若出现头痛、苍白、心悸、恶心、出汗、胸闷、腹痛、排便感、血压升高应减慢速度。

(3)支气管镜止血(4)紧急手术:适应症:A.咯血量大,有窒息、休克,内科治疗无效。

心力衰竭的常见药物治疗有哪些

心力衰竭的常见药物治疗有哪些

心力衰竭的常见药物治疗有哪些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管理的重要手段,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用于心力衰竭治疗的药物。

首先是利尿剂。

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会出现体内液体潴留,导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利尿剂能够促进肾脏排尿,减少体内的液体量,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常见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如氢氯噻嗪)和袢利尿剂(如呋塞米)。

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袢利尿剂则作用更强,常用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或有明显液体潴留的患者。

使用利尿剂时,需要注意监测血钾等电解质水平,以防出现电解质紊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也是常用药物。

ACEI 类药物(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同时还能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ARB 类药物(如缬沙坦、氯沙坦等)作用机制与ACEI 类似,但对于不能耐受 ACEI 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的患者,可选用 ARB 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这类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

但需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在开始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短期内心功能恶化的情况,所以应在病情相对稳定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也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螺内酯是常见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它可以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减少水钠潴留,同时还能预防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

但使用时要注意监测血钾,避免高钾血症的发生。

如果心力衰竭病情较为严重,还可能会用到正性肌力药物。

比如地高辛,它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但使用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中毒反应。

另外,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也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它们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心力衰竭急救药品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介绍

心力衰竭急救药品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介绍

心力衰竭急救药品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介绍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病症。

它通常由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因素引起。

心力衰竭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进而出现疲劳、气短、胸闷等症状。

为了应对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有一些药物被广泛使用来改善心脏功能,并提供紧急救援。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力衰竭急救药品。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类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达到扩张血管的效果。

此外,ACEI还可减少醛固酮的生成,从而降低水肿和盐类潴留。

这类药物还可提高心脏功能,减少症状和住院率。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β受体的活性,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减慢心脏的收缩速率,从而增加心脏舒张期的时间,并减少心肌耗氧量。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改善心脏的排血能力和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风险,并降低心脏疾病的死亡率。

3. 利尿剂利尿剂是一类能够增加尿液排出量的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如抑制肾小管对水分和盐类的重吸收,从而促使尿液排出。

在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利尿剂可帮助减轻体内液体潴留和水肿的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和充血状况。

4. 血管扩张剂心力衰竭时,血管紧缩是影响心脏正常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心脏功能,血管扩张剂被使用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

这类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它们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放松血管平滑肌,从而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脏功能。

5. 心脏糖苷类药物心脏糖苷类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可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脏的收缩能力来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它们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钠-钾泵活性,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心肌收缩。

然而,心脏糖苷类药物需要谨慎使用,因为它们的用量需要严格控制,过量使用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急性心力衰竭1. 慢性心衰急性加重。
2. 急性心急肌坏死和(或)损伤:(1)急性冠状动 脉综合征如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 塞伴机械性并发症、右心室梗死;(2)急性重症心肌炎; (3)围生期心肌病;(4)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与坏死, 如抗肿瘤药物和毒物等。
1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 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 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 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 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 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右心衰竭是指某些原因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 或右心室的前后负荷突然加重,从而引起右心排血量急剧 减低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心衰可以突然起病或在原有慢性 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大多数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 表现为舒张性心衰;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 疾病。对于在慢性心衰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心衰,经治疗后 病情稳定,不应再称为急性心衰。
(PCWP)升高 (3)右心室充盈压升高 3. 神经内分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
的过度兴奋是机体在急性心衰时的一种保 护性代偿机制
1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4. 心肾综合征:心衰和肾功能衰竭常并存,并 互为因果临床上将此种状态称之为心肾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可分为5种类型;1型的特征是迅速恶 化的心功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2型的特征为慢性 心衰引起进展性慢性肾病;3型是原发、急速的肾功 能恶化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4型系由慢性肾病导致 心功能下降和(或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增加;5型特 征是由于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疾病导致心肾功能同时 出现衰竭。显然,3型和4型心肾综合征均可引起心 衰,其中3型可造成急性心衰。5型心肾综合征也可 诱发心衰甚至急性心衰。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9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医师的规范化诊疗水平,积极倡导合理用药理念,2015年6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心血管药物专业组组长霍勇教授的带领下,约百位专家开始参与到心血管系列指南的编写中。

现在通过线上继续为大家分享《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的第九部分—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近期将陆续为大家分享《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的内容。

敬请关注!9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

一般意义上的急性心力衰竭特指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舒张功能下降、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2015 欧洲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建议》将伴血浆利钠肽水平显著升高纳入急性心力衰竭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施救和治疗。

“及时治疗(time-to-treatment)”的理念在急性心力衰竭中非常重要,所有怀疑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必须尽早接受合理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的合理用药诊疗流程应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原则选择、在治疗原则框架内合理选择药物等。

9.1 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应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 BNP/NT-proBNP)作出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

BNP/NT- proBNP 作为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急性心力衰竭的排除标准:BNP < 100 pg/ml,NT-proBNP < 300 pg/ml。

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18min
有无生物学活性
稳定性

稳定性

稳定性一般
是否受rhBNP药 物影响


2、Nt-proBNP的影响因素
• ①年龄,Nt-proBNP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 • ②性别。在女性比男性相对较高数值,但不是 主要问题; • ③肾功能。主要对于CrCL<30ml/min/1.73m2 者常明显升高。 • ④贫血。会有所升高。 • ⑤合并心脏疾病,如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 房颤、LVH(左心室肥厚)会升高。
• 2、缓解各种严重症状 • 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采用不同方式的吸氧, 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及无创或气管插管 的呼吸肌辅助通气治疗; • 胸痛和焦虑:应用吗啡; • 呼吸道痉挛:应用支气管解痉药物(主要是茶 碱类,但要注意禁忌症); • 淤血症状:利尿剂有助于减轻肺淤血和肺水肿, 亦可缓解呼吸困难;
• • • •
5、饮食 进易消化食物,避免1次大量进食,不要饱餐; 在总量控制下,一日少量多餐(6~8次/d); 应用袢利尿剂情况下,不要过度限制钠盐摄入, 以避免低钠血症,导致低血压; • 利尿剂应用时间较长的患者,要补充多种维生 素和微量元素;
6、出入量管理
• 对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水肿明显者应严格限制饮水 量和静脉输液速度; • 对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 漓等)者的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1500ml以内, 不要超过2000ml; • 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ml/d。严重肺水肿的 水负平衡为1000~2000ml/d,甚至可达3000~ 5000ml/d,以减少水钠潴留和缓解症状; • 3~5d后,如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水负平衡 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致平衡; • 在水负平衡下应注意防止发生低血容量、低血压、低 血钾和低血钠;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急性心衰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情况。

急性心力衰竭指病情突然加重或初次发作的心力衰竭,常伴有呼吸困难、肺水肿等严重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风险。

以下是对心力衰竭急性期的药物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的解读。

1.利尿剂: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利尿剂是必不可少的药物。

利尿剂可以增加尿液排泄,减少体内液体的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常用的利尿剂有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通常在短时间内迅速起效,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紧急情况。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则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减少液体潴留的复发。

2.补钾剂:由于利尿剂的使用可能导致尿液中钾的丢失,因此在使用利尿剂的同时需要补充钾。

缺钾对心脏的功能有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常用的补钾剂有口服钾盐和静脉注射氯化钾,具体使用剂量和途径应遵循医嘱。

3.血管活性药物:急性心力衰竭时,血管活性药物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血管活性药物主要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和ACE抑制剂。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减少心脏后负荷。

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

4.正性肌力药物:急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泵血功能的下降,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力。

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有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

多巴胺可以通过刺激多巴胺能受体来增加心肌收缩力,并扩张血管。

多巴酚丁胺具有强大的正性肌力作用,也被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5.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可能需要暂停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然而,随着病情的稳定,合适的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具有益处。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脏耗氧量,并改善心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力衰竭及药物治疗目的1.应用戊巴比妥钠建立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2.运用心导管技术观察心力衰竭时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3.观察强心苷对衰竭心脏的强心作用以及药物过量时对心脏的毒性,同时,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强心苷所致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原理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心脏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导致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肌收缩性能下降、动脉血压下降和静脉压升高。

现已建立的动物心衰模型有以下5大类:①加重前负荷,包括快速大量输液,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短路和左房主动脉吻合等。

②加重后负荷,包括有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狭窄、肺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

③冠脉缺血:冠状动脉的结扎、夹闭及经过左心导管向冠脉内注入汞,可造成急性冠脉缺血,而向冠脉内注入400~600 u玻璃珠和冠脉内直流电刺激则可产生慢性的冠脉缺血,进而产生心衰。

④心室快速起搏:多用于建立慢性心衰模型,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稳定。

⑤心肌毒及抑制药物:阿霉素多用于建立慢性心衰模型,普荼洛尔、戊巴比妥钠、维拉帕米多用于建立急性心衰模型。

本实验应用戊巴比妥钠建立心力衰竭模型。

戊巴比妥钠能够抑制心肌细胞肌浆网中Ca2+的摄取,增加肌浆网的磷酸酯与Ca2+的结合,由此降低Ca2+的储存并减少心肌可利用的Ca2+含量,因而抑制心肌细胞膜的除极,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的心脏收缩功能可采用心导管技术进行监测。

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参数有: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压力变化最大值(LV-dp/dtmax)、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强心苷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的Na+-K+-ATP酶,提高细胞内Ca2+的浓度,由此发挥正性肌力作用而有效治疗心力衰竭。

同时,强心苷还能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活性,加速细胞内钾的外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缩短心房不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所以也能治疗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

强心苷类药物还可以直接抑制蒲肯野纤维细胞的Na+-K+-ATP酶,导致心肌细胞失K+, 而Na+的排出减少,由于细胞内Na+增多使细胞膜最大舒张电位降低(负值减小),与阈电位的距离缩短,导致蒲肯野纤维自律性增大,不应期缩短,心室频率过快,出现心律失常。

此为强心苷类的心脏毒性之一。

对强心苷类引起心脏毒性的治疗,主要根据症状进行选药。

快速型心律失常可补充钾盐(氯化钾)滴注,因为细胞外钾能够阻止强心甙与Na+-K+-ATP酶的结合,缓解心脏毒性。

对室性早博或室性心动过速可选择苯妥英钠和利多卡因治疗。

如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可选择阿托品治疗。

材料动物: 健康家兔雌雄不拘,3 kg以上。

药品: 20%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3%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去乙酰毛花苷Deslanoside、毛花强心丙(为同一个药)、0.2%阿托品atropine、2%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 hydrochloride、0.5%肝素heparin、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呋塞米furosemide。

注: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D,毛花强心丙,去乙酰毛花苷丙)英文名称:Deslanoside(cedilanid D,deacetyldigilanid C、deacetyllanatoside C)器械: BL-410生物信息采集处理系统BL-410 biological functional experiment system、自动恒速推注机constant speed pump、中心静脉压测定venous pressure determination installation装置1套、颈外静脉插管venous cannula及输液transfusion installation装置1套、左心室left ventriclar cannula 插管1套、外科手术器械1套surgical instruments、气管插管trachea cannula、动脉的夹arterial clamp、心电图导联线ECG lead和皮下电极subdermal electrode(可用粗针头代替)。

步骤1. 仪器准备:准备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接传感器:心电图,压力传感器(两个)2. 手术操作:(1) 麻醉与固定耳缘静脉注射乌拉坦(4 ml/kg),仰卧位固定,备皮。

(2) 插管①暴露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和气管②左心室插管:向血压传感器及心导管(为硬膜外麻醉用管)中充满1% 肝素生理盐水(不得有气泡及漏气)。

(将左心室插管前端涂抹少许液体石蜡以减少摩擦,按颈动脉插管法从右颈总动脉插管。

)结扎动脉远心端,动脉夹夹闭近心端,两者之间距离尽可能远,扩大可操作范围。

另一根结扎线置于二者之间。

用眼科剪剪一“V”型小口(剪刀尖端朝向动物头部,破口大小适宜;“V”型切口的尖端始终朝向将要插管的方向),向心脏方向将心导管插入动脉后,放开动脉夹,缓慢推进导管,同时观察压力波形的变化。

当接近主动脉瓣时,握导管的手可感到脉搏样的搏动,放开导管也可见到导管随心跳而搏动。

当导管在动脉内时,压力波形与动脉血压波形相似。

在主动脉瓣开放时(即心脏收缩射血时)将导管插入心室内,此时可见压力波形明显加大,随后将导管牢固结扎固定。

注:从主动脉弓上发出3根大血管,从右到左分别为头臂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无名动脉在起点后很快就分成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血管的起源排列成很好的直线并且向上走行。

故从右颈总动脉插管,易于进入心室。

注意事项:①插管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遇到阻力时不能硬推,应稍向后退然后改变方向重插;②导管固定的位置和松紧程度要注意,不能因导管固定过松使导管退出血管,也不能让导管顶在左心室壁上或在室内弯曲过度,甚至刺破心室壁。

③左室压通道的参数设置中,时间常数“T”不能设为“DV”(直流),应为交流,否则图形异常(有线形基线,间隔有半圆形隆起)③ 颈外静脉插管:分离一段左侧颈外静脉,引线2根,一根结扎颈外静脉远心端,另根备用。

在结扎点近心处,左手持眼科镊轻提静脉,右手用眼科剪做一“V ”型切口(尖端朝向近心端),将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静脉约2.5cm 左右(进胸腔即可),固定。

插管另端通过三通连接中心静脉压测定装置及自动恒速推注机以备给药。

注:分离静脉时动作要轻,速度要快。

因静脉受刺激后会出现反射性收缩,变细,不容易插管。

如果变细,覆盖浸有NS 的纱布,稳定一段时间,待血管径变粗后再行插管连接顺序方法1:静脉→插管→压力传感器上直管的三通→纵向接压力传感器→410插口(用于静脉压监测,波形同BP ,记录的是静脉压力的波动)压力传感器上直管的三通→横向接静脉输液管→恒速输液泵:用于推注药物或输液优点:药液不会潴留在压力传感器内,通过注射后再给生理盐水,基本可以保证将药物全部送入血管内。

缺点:输液和CVP 监测不能同时进行,需调节三通流向方法2:静脉→插管→压力传感器上的直管→压力传感器→410插口(用于静脉压监测,波形同BP ,记录的是静脉压力的波动)压力传感器上的斜管→静脉输液管→恒速输液泵:用于推注药物或输液优点:输液和CVP 监测可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缺点:药液会潴留在压力传感器内,导致药量不准,如药量小的话,可能根本到达不了血管内。

上述装置内所冲液体:插入静脉内的插管内充肝素,压力传感器及静脉输液管内充生理盐水。

夹住针管④ 气管插管:分离气管,做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

呼:吸比=5:4, 呼吸频率22次/min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调节潮气量为10 ml/kg。

(此步不做了。

)注:颈外静脉和颈总动脉插管均应仔细小心,不可强行插入。

尖端不宜过尖以免损伤血管或穿透心室壁。

特别是测定左心室压的心导管,在插入时应一边观察波形一边缓慢推进导管。

(3) 连接心电图:顺序为右前白、右后黑、左后红。

Connect ECG lead记录指标:LVSP、LVDP、LVMP、LV-dp/dt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CVP、ECG。

(都在软件的专用数据区有数据显示)3. 建立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经自动恒速推注机,以0.5 ml/min速度,向静脉内推入3%戊巴比妥钠,以LVSP下降至给药前的20%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指标,停止推注戊巴比妥钠。

稳定10min,再次记录上述各项指标(心衰时的心功能)。

注:实验时规定LVSP下降至给药前的10%为急性心力衰竭的指标即可,因还需将输液系统内残留的戊巴比妥钠推入,LVSP下降会更多。

下降百分比不可太大,否则不好抢救。

造模过程约需10~15 min,输入戊巴比妥钠约10 ml。

4. 实验性治疗心衰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稀释5倍后,由自动恒速推注机注入静脉(不可手动静推,会出现急性心脏毒性直接致死),推注速度0.3 ml/min,每5 min记录一次上述指标(治疗过程中心功能逐渐好转)。

当ECG出现心律失常可确定为中毒指征。

呋塞米不能同时从静脉插管推注,因剂量过大,且直接进入心脏,可致死,但正确剂量和给药途径未给出。

水肿实验的参考剂量为1 mg/kg,静脉插管推入。

5. 治疗去乙酰毛花苷所致心律失常根据心律失常出现类型选择药物缓慢型心律失常:阿托品(0.2%,1 ml/kg,静脉推注,由恒速泵所连接的端口推注)快速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2%, 0.6 ml/min,恒速泵给药)注:据说利多卡因也需稀释5倍使用记录给药前后ECG变化。

注:静脉给药后应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保证药物不残留在管腔内。

hemodynamics technique catheter antiarrhythmicsarcoplasmic reticulum phosphatidateAnesthetize jugular carotid instal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