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在弹簧类问题中的运用.doc
弹簧类型题

弹簧类型题弹簧类问题是高中物理中非常典型的变力作用模型,因这类问题过程复杂,涉及的力学规律多,综合性强,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等物理核心素养,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但大部分学生解决弹簧类问题感觉比较困难,思路不清,甚至无从下手.本文通过典型实例分析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弹簧类问题、功能关系中的弹簧类问题、动量守恒定律中的弹簧类问题和实验中的弹簧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刻剖析力学中弹簧类问题,抓住解题要点,提高备考效率.一、弹簧类问题命题突破要点1.弹簧的弹力是一种由弹性形变决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在弹性限度内,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弹=kx,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时,要注意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刻要当时的形变相对应.一般从分析弹簧的形变入手,先确定弹簧原长位置、形变后位置、形变量x 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关系后,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和方向,进而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及变化情况.2.弹簧的形变发生改变需要时间,瞬间可认为无形变量,弹力不变,弹性势能不变.F弹=kx 中x 表示形变量,弹力和弹性势能为某特定值时,可能对应两种状态(即弹簧伸长或压缩),高考经常在此设置题目.3.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F弹随位移呈线性变化,可先求平均力,再用功的定义式W=Fx 进行计算,也可根据功能关系ΔEp=-W (弹性势能的变化等于物体克服弹力做的功)计算,弹性势能表达式Ep=1/2kx2在目前高考中不做定量计算要求.4.弹簧连接物体组成的系统,因弹力为系统的内力,当系统外力合力为零时,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快速求解物体的速度,此类问题涉及物体多,过程复杂,常以选择题或计算题的形式出现,注意抓住临界状态及条件,结合能量守恒定律便可求解.二、四种弹簧类问题题型一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弹簧类问题1.弹簧弹力的特点:(1)瞬时性.弹力随形变的变化而变化,弹簧可伸长可压缩,两端同时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连续性.弹簧形变量不能突变,约束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3)对称性.弹力以原长为对称,大小相等的弹力对应压缩和伸长两种状态.2.此类问题经常伴随临界问题.当题目中出现“刚好”“恰好”“正好”,表明过程中存在临界点;若出现取值范围、多大距离等词时表示过程存在“起止点”,这往往对应临界状态;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即求收尾加速度和收尾速度.【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 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紧靠在一起压缩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以两滑块此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1所示的一维坐标系,现将外力突然反向并使B 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下列关于外力F、两滑块间弹力FN 与滑块B 的位移x 变化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小结】准确理解胡克定律F=kx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注意x 为形变量(伸长量或缩短量),分析弹力一般从形变量入手,抓住弹力与物体位置或位置变化的对应关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各物理量随位置坐标的变化情况.题型二功能关系中的弹簧类问题1.题型特点:由轻弹簧连接的物体系统,一般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这时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注意应用功能关系或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求解.2.注意三点:(1)对同一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由弹簧的形变量决定,与弹簧伸长或压缩无关;(2)物体运动的位移与弹簧的形变量或形变量的变化量有关;(3)如果系统中两个物体除弹簧弹力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弹簧形变量最大时两物体速度相同.【例2】如图3所示,B、C 两小球由绕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相连,C 球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A、B 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A 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C 球,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C 球的质量为4m,A、B 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C 球后,B 球的速度最大时,A 球恰好离开地面,求:来计算),或者采用功能关系法(利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特别注意弹簧有相同形变量时,弹性势能相同.题型三动量守恒定律中的弹簧类问题1.题型特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若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同时,除弹簧弹力以外的力不做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2.注意三点:(1)此类问题一般涉及多个过程,注意把相互作用过程划分为多个依次进行的子过程,分析确定哪些子过程动量或机械能守恒,哪些子过程动量或机械能不守恒;(2)对某个子过程列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时,初末状态的动量和能量表达式要对应;(3)一个常见的临界状态,即当弹簧最长或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弹簧两端物体速度相等.题型四实验中的弹簧类问题实验中的弹簧类问题涉及的实验是“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即胡克定律F=kx.力F的测量要注意弹簧竖直且处于平衡状态,x的测量要注意不能超过弹性限度,用测量总长减去弹簧原长,不能直接测量形变量,否则会增大误差.胡克定律还可表述ΔF=kΔx,根据此式即使不测量弹簧的原长也可求劲度系数,通常以弹力F 为纵坐标,弹簧长度或伸长量x 为横坐标,通过图像斜率求劲度系数.【小结】本题用固定在弹簧上的7个指针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将探究劲度系数k与弹簧圈数n的关系转化为探究1/k与n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弹力与形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三、结语弹簧因它的弹力、弹性势能与形变量之间有独特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等力学核心内容均可以以弹簧为载体进行考查,试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能全面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所以,备考当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6弹簧类问题

弹簧类问题考点规律分析1.弹簧类问题特点(1)对于弹簧类问题,在作用过程中,若系统合外力为零,则满足动量守恒。
(2)整个过程往往涉及到多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如:弹性势能、动能、内能、重力势能的转化,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此类问题。
由于弹簧的形变会具有弹性势能,系统的总动能将发生变化,若系统所受的外力和除弹簧弹力以外的内力不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2.弹簧类问题的注意事项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物块通过弹簧作用时,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两物体的速度一定相等,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当弹簧恢复原长时,两物体的速度相差最大,弹簧对两物体的作用力为零。
典型例题两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质量均为2 kg ,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 、B 两物块都以v =6 m/s 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质量为4 kg 的物块C 静止在前方,如图所示。
B 与C 碰撞后二者会粘在一起运动。
则在以后的运动中:(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A 的速度为多大?(2)系统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规范解答] (1)当A 、B 、C 三者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由A 、B 、C 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得(m A +m B )v =(m A +m B +m C )v 1解得v 1=(2+2)×62+2+4m/s =3 m/s 。
(2)B 、C 碰撞时B 、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 、C 两者速度为v 2,则m B v =(m B +m C )v 2,解得v 2=2×62+4m/s =2 m/s , 物块A 、B 、C 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为E p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12(m B +m C )v 22+12m A v 2-12(m A +m B +m C )v 21 解得E p =12 J 。
[完美答案] (1)3 m/s (2)12 J弹簧类问题的解题思路(1)对系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物体拉弹簧能量守恒方程

物体拉弹簧能量守恒方程
当一个物体受到弹簧的拉力并移动时,能量守恒方程可以用来
描述这一过程。
假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物体在弹簧上的位移为x。
在这种情况下,弹簧的势能可以表示为(1/2)kx^2。
当物体受到弹簧
的拉力移动时,它的动能可以表示为(1/2)m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机械能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因此,当物体受到弹簧的拉力移动时,弹簧的势能和物体的动能之和
保持不变。
这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1/2)kx^2 + (1/2)mv^2 = E.
其中E表示系统的总机械能,它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
这个
方程描述了弹簧和物体之间的能量转化过程,其中弹簧的势能和物
体的动能相互转化,但它们的总和保持不变。
这个方程可以用来解决各种与弹簧和物体运动相关的问题,例
如计算物体在弹簧上的位移、速度或者弹簧的劲度系数等。
它是描
述弹簧振动和弹簧系统动力学行为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
和预测弹簧系统的运动规律。
总之,能量守恒方程在描述物体受到弹簧拉力移动时的能量转
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描述弹簧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基础之一。
通过应用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弹簧系统的运动特性。
高中物理弹簧问题分类全解析

高中物理弹簧问题分类全解析一、有关弹簧题目类型 1、平衡类问题 2、突变类问题3、简谐运动型弹簧问题4、功能关系型弹簧问题5、碰撞型弹簧问题6、综合类弹簧问题 二、分类解析 1、平衡类问题例1.如图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m1g/k 1B.m2g/k 2C.m1g/k 2D.m2g/k 2解析:我们把看成一个系统,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整个系统受重力和弹力,即当上面木块离开弹簧时,受重力和弹力,则【例2】、14、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 的物体。
细绳的一端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N 。
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 ,方向沿斜面向上C.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 ,方向沿斜面向下D.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 ,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练习1、(2010山东卷)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m 、2m 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m 在地面,2m 在空中),力F 与水平方向成 角。
则1m 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ACA .12sin N m g m g F θ=+-B .12cos N m g m g F θ=+-C .cos f F θ=D .sin f F θ=2、在水平地面上放一个竖直轻弹簧,弹簧上端与一个质量为2.0kg 的木板相连。
若在木板上再作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使木板缓慢向下移动0.1米,力F 作功2.5J,此时木板再次处于平衡,力F 的大小为50N ,如图所示,则木板下移0.1米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增加了多少?解:由于木板压缩弹簧,木板克服弹力做了多少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就增加了多少,即:(木板克服弹力做功,就是弹力对木块做负功),W 弹=-mgx -W F =-4.5J所以弹性势能增加4.5焦耳点评:弹力是变力,缓慢下移,F 也是变力,所以弹力功2、突变类问题例1、一个轻弹簧一端B 固定,另一端C 与细绳的一端共同拉住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绳的另一端A 也固定,如图所示,且AC 、BC 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21θθ、、,求(1)烧断细绳瞬间,小球的加速度(2)在C处弹簧与小球脱开瞬间,小球的加速度解:(1)若烧断细绳的瞬间,小球的所受合力与原来AC 绳拉力TAC 方向等大、反向,即加速度a 1方向为AC 绳的反向,原来断绳前,把三个力画到一个三角形内部,由正弦定理知: mg/sin(180°-θ1-θ2)=T AC /sinθ2,解得T AC =mgsinθ2/sin(180°-θ1-θ2)=mgsinθ2/sin(θ1+θ2), 故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1=T AC /m=gsinθ2/sin(θ1+θ2) 或者: F AC ×cosθ1+F BC ×cosθ2=mg F AC ×sinθ1=F BC ×sinθ2 解之得F AC =mgsinθ2/sin(θ1+θ2)则瞬间加速度大小a 1=gsinθ2/sin(θ1+θ2),方向AC 延长线方向。
动量之弹簧类问题

动量之弹簧类问题第一部分弹簧类典型问题1.弹簧类模型的最值问题在高考复习中,常常遇到有关“弹簧类”问题,由于弹簧总是与其他物体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弹簧与其“关联物”之间总存在着力、运动状态、动量、能量方面的联系,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本文就此类问题作一归类分析。
1、最大、最小拉力例1. 一个劲度系数为k=600N/m的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质量均为m=15kg的物体A、B,将它们竖直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现加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5s,B物体刚离开地面(设整个加速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且g=10m/s2)。
求此过程中所加外力的最大和最小值。
图12、最大高度例2. 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钢板与直立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
一物体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3x的A处自由下落打在钢板上,并立即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0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 点,若物体质量为2m仍从A处自由下落,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点的距离。
图23、最大速度、最小速度例3. 如图3所示,一个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平板B 相连而处于静止状态。
今有另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从B 的正上方h 高处自由下落,与B 发生碰撞而粘在一起,已知它们共同向下运动到速度最大时,系统增加的弹性势能与动能相等,求系统的这一最大速度v 。
图3例4. 在光滑水平面内,有A 、B 两个质量相等的木块,mm k g A B==2,中间用轻质弹簧相连。
现对B 施一水平恒力F ,如图4所示,经过一段时间,A 、B 的速度等于5m/s 时恰好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过程恒力做功为100J ,当A 、B 恰好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撤除恒力,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求木块A 的最小速度。
动量小专题7—动量守恒中的临界问题

动量小专题7—动量守恒中的临界问题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
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常会遇到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间的临界问题,求解这类问题要注意分析临界状态,把握相关的临界条件。
现将与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临界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一. 涉及弹簧的临界问题对于由弹簧组成的系统,在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或拉伸到最长)时,弹簧两端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必相等。
例1.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体以6m/s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体C静止在前方。
A与C碰撞后将粘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弹簧达到最大弹性势能时,C的速度为多少?图(1)二. 涉及最大高度的临界问题在物体滑上斜面(斜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过程中,由于弹力的作用,斜面在水平方向将做加速运动。
物体滑到斜面上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物体与斜面沿水平方向具有共同的速度,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等于零。
例2.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槽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内有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其左端紧靠一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挡板。
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
若槽内光滑,求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图(2)三. 涉及追碰的临界问题两个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物体,甲物体追上乙物体的条件是甲物体的速度v甲必须大于乙物体的速度v乙,即v甲大于v乙,甲物体刚好追不上乙物体的临界条件是v甲=v乙。
例3. 甲、乙两个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的冰车的总质量共为M=30kg,乙和他的冰车的总质量也是30kg,甲推着一个质量为m=15kg的箱子,和他一起以大小为v0=2 m/s的速度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滑来,为了避免相碰,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
若不计冰面的摩擦力,求甲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相对于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与乙相撞。
四. 涉及子弹打木块的临界问题子弹打木块是一种常见的模型。
弹簧类问题中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

弹簧类问题中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吴社英邮 编 057350手 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能量变化上,如果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簧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如果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若系统每个物体除弹簧弹力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当弹簧伸长或压缩最大程度时两物体速度相同(如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连结体问题),且当弹簧为自然状态时系统内某一端的物体具有最大速度(如弹簧锁定的系统由静止释放)。
例1 如图1所示,物体A 和B 质量相等,它们连在一个轻质弹簧两端,置于左侧有一竖直挡板的光滑水平面上,B 与竖直挡板接触,此时弹簧处于原长,A 此时以速度v 0压缩弹簧,然后反弹回去。
若全过程始终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对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则(A) 从A 压缩弹簧开始,动量和机械能守恒(B) 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开始,动量和机械能都守恒(C) 弹簧第一次拉伸最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A 、B 此时的动能之和相等(D) 弹簧第二次恢复原长时,A 、B 的动量大小相等分析与解答 从A 开始压缩弹簧开始,至弹簧第一次变为原长,这个过程中挡板对系 统有向右的作用力,故系统动量不守恒,但这个作用力对系统并不作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A 选项错。
从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开始,挡板对系统不再有力的作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除弹簧弹力对A 、B 做功外,无其它力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B 选项正确。
弹簧第一次拉伸最长时,AB 速度相同,设为v ,则mv 0=2mv (1),E P =21mv 02—212mv 2 (2) 由(1) (2) 得 E P =41mv 02此时的动能之和为E K =212mv 2=41mv 02,所以C 选项正确。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即A 、B 相互作用结束时,二者速度应交换,所以必有一个物体的速度为零,D 选项错。
答案 BC点拨:本题一定要注意挡板对系统有向右的作用力时,系统动量不守恒,但因为不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 子弹 弹簧模型

一、子弹大木块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固定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向木块,并能射穿,设木块的厚度为d,木块给子弹的平均阻力恒为f.若木块可以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自由滑动,子弹以同样的初速度水平射向静止的木块,假设木块给子弹的阻力与前一情况一样,试问在此情况下要射穿该木块,子弹的初动能应满足什么条件?2、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质量为、长度为。
—颗质量为的子弹从木块的左端打进。
设子弹在打穿木块的过程中受到大小恒为的阻力,要使子弹刚好从木块的右端打出,则子弹的初速度应等于多大?涉及子弹打木块的临界问题二、板块3、如图1所示,一个长为L、质量为M的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v从木块的左端滑向右端,设物块与木块间的动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摩擦因数为 ,当物块与木块达到相对静止时,物块仍在长木块上,求系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量Q。
图14、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m<M.现以地面为参照系给A和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如图),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刚好没有滑离B板.以地面为参照系,(1)若已知A和B的初速度大小为,求它们最后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向左运动到达的最远处(从地面上看)离出发点的距离.三、 弹簧5.(8分)如图2所示,质量M =4 kg 的滑板B 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固定一根轻质弹簧,弹簧的自由端C 到滑板左端的距离L =0.5 m ,这段滑板与木块A (可视为质点)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而弹簧自由端C 到弹簧固定端D 所对应的滑板上表面光滑.小木块A 以速度v 0=10 m/s 由滑板B 左端开始沿滑板B 表面向右运动.已知木块A 的质量m =1 kg ,g 取10 m/s 2.求:(1)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木块A 的速度 ; 2 m/s (2)木块A 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9 J6、(09·山东·38)(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 、B 、C ,质量分别为m B =m c =2m ,m A =m ,A 、B 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 (弹簧与滑块不栓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 47 动量守恒在弹簧类问题中的运用。
含有弹簧模型的动量守恒问题,从本质上看,属于一种时间较长的完全弹性碰撞.在作用的过程中,当弹簧被压缩最短或拉伸最长时,系统内各个物体具有共同的速度,而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动能最小.系统内各个物体除弹簧的弹力外所受的合力为零(例如光滑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当弹簧为自然伸长状态时,系统内的某个物
体此时将具有最大的速度.
解析
滑块 A 从离桌面 ^ 高处光滑曲面上由静止开始滑下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其滑到底面的速度为F.,则有A、B碰撞并粘在一起的过程是完全非弹性碰撞
此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所以从 A 滑下至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
机械能并不守恒,
某些同学这样列式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