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精神科护理》课件

保密性
在处理患者的信息时,护理人员 应保持高度的保密性,保护患者 的隐私权,以增加患者对护理人
员的信任感。
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评估患者需求
根据患者的症状、病情、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因素,评估患者 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制定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如减轻焦虑症状、改善睡眠 质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
神经症患者案例二:焦虑症的护理
总结词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常伴有躯体症状,如心悸、呼吸急 促等。针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躯体症状,采取有效 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焦虑症患者常常会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等症状,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 变化和躯体症状,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和应对压力的方法。此外,提供安全、 舒适的环境,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04
护理案例分析
神经症患者案例一:抑郁症的护理
总结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考困难等症状。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自杀风险,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消极的思维和行为,如自我否定、失眠、食欲减退等。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 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此外,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积 极的生活态度。
康复期护理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癔症患者的具体症状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社会技能
训练等。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 整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法,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
护考辅导癔症病人的护理模板备课讲稿

癔症病人的护理
四、诊断
1、症状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至少 有下例一项综合症: ①癔症性遗忘;②癔症性漫游;③癔症性双重 或多重人格;④癔症性精神病;⑤癔症性感觉 或运动障碍;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8
3、病程标准: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关 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4、排除标准:有充分根据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其 他精神疾病、诈病。
23
患者女性,23岁,在一次与人发生口角,对方声 音洪亮,患者自感不是对手。第二天起出现无法说 话,与之交谈只能用手势表示。能正常咳嗽,耳鼻 喉科、脑部MRI检查均正常。
12.该患者可能患有
A.癔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惊恐发作 E.急性应激性障碍
24
13.该患者的表现是 A.缄默
护考辅导癔症病人的护理模板
癔症病人的护理
二、病因
1、心理因素 2、遗传因素 3、性格特征:情感丰富、
暗示性高、 自我中心、富于幻想 4、器质性因素:脑器质性疾病、癫痫病人常 同时有癔症发作。
2
癔症病人的护理
三、临床表现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 1、意识障碍: 意识朦胧状态:情感丰富、表情生动、行为 夸张、说话常以歌谣式、说话内容多与精神 创伤有关。 或昏睡:呼之不应、四肢发硬、僵卧于床、 双目紧闭、眼睑颤动(癔症性木僵)
17
王某,33岁,获知父母遇交通意外去世后突然哭喊吵闹、捶 胸顿足,家人劝阻时上述症状更为剧烈,数小时候逐渐平息。 入院后某日,患者称她是苏老太太(患者的母亲)并说“你 看我,都老了,73岁了,牙也没了。”护士说她不是苏某, 患者说“你们连我都不认识了,王某是我女儿,我来代她受 罪住院的。”2天后,患者又自称是王某而非苏某,表示前2 天发生的完全没有记忆了。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一、教案概述1. 目标:使学生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能,能够提供适当的护理关怀和精神支持。
2. 适用对象:护理专业学生或相关工作者。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临床实习。
4. 教学时间:每章内容安排2个学时,共10个学时。
二、第一章:精神科护理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精神科护理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精神科护理的定义、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4. 教学活动:介绍精神科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精神科护理的实际应用。
三、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理解精神疾病的原因、分类和症状。
2. 教学内容:精神疾病的原因、分类、症状和诊断。
3.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4. 教学活动: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1. 教学目标: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包括观察、沟通和危机干预。
2. 教学内容:观察技能、沟通技能、危机干预技能。
3. 教学方法: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4. 教学活动: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精神科护理技能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实践和巩固这些技能。
五、第四章:精神科护理计划和评估1. 教学目标:学会制定和评估精神科护理计划,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关怀。
2. 教学内容:护理计划的制定、护理计划的评估。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 教学活动: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护理计划的基本概念,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制定和评估精神科护理计划。
六、第五章:精神药物护理1. 教学目标:理解精神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护理要点。
2. 教学内容:精神药物的分类、作用、副作用和护理要点。
3.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临床实习。
4. 教学活动: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精神药物的基本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精神药物的副作用和护理要点,通过临床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精神药物的护理技巧。
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 PPT课件

(hysteria)
定
义
又称歇斯底里 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 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 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 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
各型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 癔症 学术争论:异类? 个性特征: 1,暗示性高; 2,情感丰富、易变、表演色彩; 3,自我中心; 4,富于幻想 临床表现: 1、癔症性精神障碍(遗忘、漫游、多重人格、假性痴 呆、情感爆发) 2、癔症性躯体障碍(运动、感觉) 3、其他(流行性、赔偿性、职业性)
•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
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意识和自 我身份的认知部分或完全不相符合,是 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 意识障碍 情感爆发 癔症性痴呆 癔症性遗忘 癔症性精神病
1.意识障碍
周围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障碍。 • 周围环境意识障碍(意识改变状态): 主要指意识范围的狭窄,以朦胧状态和昏睡 较多见,严重可出现癔症性木僵,有的表现 为癔症性神游。 • 自我意识障碍(癔症性身份障碍): 包括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等。
• 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 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 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 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患病率报告不一,普通人群 3.55‰(1982), 国外资料女性3~6‰,男性少见。近年有 下降趋势,原因不明。
• 多数学者认为: 文化落后地区发病率较高,首发年龄以 20~30岁最多。一般预后较好,60~80% 可在1年内自发缓解。
社交恐惧症 (social phobia)
单一恐惧症 (simple/specific phobia)
恐怖症(恐惧症)
l 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特点为 • – 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 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 – 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晕、 昏倒、心慌、颤抖、出汗等;
《精神科护理》教案-模块十 癔症病人的护理

本课标题
模块十癔症病人的护理
课次
10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安排
1
学分
1
授课对象
院系、专业:护理专业
任课教师
教材及参考资料
1.《精神科护理》,曹新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本教材配套视频教程及学习检查等资源。
3.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
教学目标
1.识记:分离性障碍、转换性障碍等基本概念,癔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癔症病人的护理要点。
6.实例导入
7.其他形式
二、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项目一癔症
任务一概念
任务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任务三临床表现
任务四诊断
任务五治疗
项目二癔症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诊断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1.教学以学生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内容。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图片。
教学评价:
1.评价本章教学效果。
2.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说明:
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可按节或课设计填写。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
3.授课方式主要包括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1.重点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提倡师生共同总结。
3.引申一步,给学生留下悬念,鼓励学生努力探索新知识。
讨论题、思考题:
1.简述癔症性的痉挛发作应与癫痫大发作的鉴别要点。
神经症、癔症护理---PPT精品课件

场所恐怖症
1、害怕的对象:主要为一些特定的场所或环境,常见的 有公共场所或人群聚集处(去超市购物、乘公共汽车等)
2、害怕独自外出,旅行以及处于某些特定的场所(如空 旷的场所),担心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出现问题或需要帮 助时无法迅速离去,独自外出时担心在需要帮助时无法 救援
3、病情重者患者呆在家中,甚至在家也需要有亲人陪伴 4、多见女性,起病多在成年早期
神经症的分类
分为: 1、恐怖症 2、焦虑症 3、强迫症 4、躯体形式障碍 5、神经衰弱
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神经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一项: 1)恐惧 2)强迫症状 3)惊恐发作 4)焦虑 5)躯体化症状 6)躯体形式症状 7)疑病症状 8)神经衰弱症状
神经症、癔症护理
学习内容及重点
掌握:1、神经症、癔症的概念 2、常见神经症的类型 3、常见神经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4、神经症的主要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5、癔症性抽搐与癫痫大发作的鉴别
熟悉:1、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癔症的临床表现
了解:1、强迫症及焦虑症的主要护理问题
第一节 概述
概念: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主 要表现有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神经衰弱等症状 共同特点为:
惊恐障碍
1、惊恐障碍又称惊恐发作,是一种急性焦虑发作形式 2、惊恐发作常为自发性的,在没有现实危险的情况下或
没有明显和固定的诱因下突然发作,即发作具有不可预 见性
2、对动物的恐怖常起病于童年,恐怖的程度可随年龄的 增长而减轻
诊断要点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 的危险性不相称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一章精神科护理学概述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3.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3. 小组讨论:讨论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精神科护理的重要性。
3.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
4. 精神科护理的流程。
5. 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二、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二章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掌握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知识。
2.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3. 掌握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知识。
2. 演示:演示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
3. 小组讨论:讨论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知识。
2. 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
3. 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三、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三章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2. 掌握精神科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副作用。
3. 了解精神科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分析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3. 小组讨论:讨论精神科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2.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副作用。
3. 精神科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
四、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四章精神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8例神经症患者进行护理分析。
结果 8例神经症患者均康复出院。
结论对神经症和癔症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能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
关键词:神经症;癔症;护理分析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1] 。
其共同特征为;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多种躯体不适感等。
CCMD-3将神经症分为以下几类:①恐惧症;②焦虑症;③强迫症;④躯体形式障碍;⑤神经衰弱;⑥其它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高发疾病,现根据我院8例神经症患者(其中强迫症4例,焦虑症2例,癔症2例)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护理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 神经症和癔症的临床症状特点1.1精神易兴奋主要表现为3个特点:①在日常生活中,事无巨细钧可使患者浮想联翩或回忆增多,尤其发生在入睡前阶段,如与别人的一个小小的争执或电视剧的某个人物的命运变化等,都会使患者联想不断,久卧不安。
②不随意注意增强,患者极易被周围细微的事物变化所吸引,以至于注意很难随意集中。
③患者的感觉阈降低,别人轻言细语在他听来噪杂难耐,别人关门移椅感觉如同山崩地裂。
对身体内部信息的敏感性增强,躯体不适感觉增加。
1.2 精神易疲劳精神易疲劳主要表现为能量不足,精力下降,注意力很难集中且不能持久,思考问题十分困难。
1.3 焦虑是指在缺乏充足的客观原因时,患者产生紧张.不安或恐惧的内心体念并表现相应神经功能失调,如患者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之感,坐卧不安,如热窝上蚂蚁。
1.4 恐惧患者对某种客观刺激产生一种不合理的恐惧,而且患者明明知道这种情绪的出现是荒唐的,不必要的,却不能摆脱,是恐惧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1.5 易激惹是一类负性情绪,它不仅仅指易发怒,还包括易伤感.易烦恼.易委屈.易愤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概要
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
编写时间:2010 年 4 月18 日
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制
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神经症和癔症的临床特点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症和癔症的常见症状及主要分型。
(二)熟悉各类型神经症的临床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各神经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二)重点讲解神经症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第二节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二)熟悉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目标,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措施。
(三)了解护理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神经症躯体、心理、社会、家庭与环境方面的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
(二)重点介绍神经症的护理目标,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措施。
第十三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应激障碍的分型和重要概念。
(二)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应激障碍的相关概念及分型。
(二)重点讲解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治疗的原则
(二)熟悉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三节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二)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二)重点讲解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措施。
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具有紧张、担心和恐惧性质的情感体验。
焦虑的躯体方面的不适症状,主要是植物性神经功能亢进,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所致。
它们作用于不同器官,出现多种临床征象,如震颤、出汗、四肢厥冷、心动过速、血压上升、呼吸急促等。
焦虑的自觉症状主要由对躯体感觉的复杂体验所组成。
因此,心悸、心前区疼痛、窒息等为常见的主诉,尤其产生在急性焦虑时。
为此,对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就显得十分重要。
恐怖是紧张情绪的直接流露,是对自身不信任和对他人过度依赖的极端表现,是对外来压力的一种反抗形式。
恐怖时的躯体症状也伴有相应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
抑郁是某种不愉快人心境并伴有一定器官的功能紊乱。
神经症的抑郁表现常常是躯体症状突出,而将构成基础的抑郁掩盖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抑郁的表现有孤独、空虚感、烦躁不安、言事简短、语调低沉、工作任务难以完成等。
4.紧张性疼痛。
神经症患者可以出现紧张性头痛,患者觉“紧压”、“束箍”、“沉重”的头痛感觉,常伴有颈、背、肩部不适感。
也可出现血管性头痛,常有“跳动”感。
在具有癔症、抑郁、疑病性格的人中,疑病性头痛较常见。
5.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睡眠过度、多梦易醒等。
失眠在临床上有三种表现:入睡困难、早醒(指觉醒过早,且醒后即不能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指入睡后浅睡多梦,频繁醒转)。
睡眠过度表现为日间因倦,且睡眠持续时间较长而并非不可抗拒的睡眠。
多梦易醒表现为每次睡眠持续一至数小时,夜间多梦,晨间起床后有困乏感。
6.躯体症状。
由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感受器官和内感觉器的感觉性也增高。
神经症患者可有头昏和头部紧箍感,触觉、痛觉等异常敏感。
可以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心慌、心跳、胸闷、气短、腹泻、便秘、出汗、阳萎、早泄、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
7.病理心理反应。
神经症患者大多具有疑病倾向,由于出现上述躯体的各种症状而忧虑重重。
有的急切求医,但因治疗一时不见效,使患者疑为患有重病乃至不治之症。
正是由于对疾病的顾虑和担忧,可以促使患者自找医书对号入座,更引起焦虑不安和紧张恐惧,从而加重原来的病症,形成恶性循环。
几种主要分型
焦虑症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
本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
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表现为广泛而持久的焦虑。
程度比急性焦虑轻,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
常诉额、枕头痛、失眠易紧张、不能放松、易惊跳、有出汗、心跳、口干、头昏、喉部梗塞感等。
检查可见焦虑面容、肢端震颤、腱反射活跃、心动过速或瞳孔扩大等。
广泛和持续的焦虑,并不限于发生在任何一种特定环境。
主要症状为神经过敏、颤抖、肌肉紧张、出汗、头晕、心悸、头昏,以及上腹部不适。
病人常说害怕自己或亲属很快会病倒,或会遇到意外事故。
同:广泛焦虑障碍。
惊恐发作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胸前有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
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
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
因而惊叫、呼救。
有的出现过度唤气(hyper-ventiladtion)、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
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5-20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
症状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