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观后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7篇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7篇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是广大观众参观、学习、享受中国文化的宏伟殿堂。
走进国家博物馆,一进门的中国通史雕塑还是挺让人震撼的,或者说古代中国的辉煌会瞬间吸引人的眼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今天星期五,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国博”。
一进大门,我就惊呆了!大厅非常宽广明亮,上面是亮晶晶的珠宝和瓦砾,下面是光滑的大理石。
我们先去了北厅,是“路易威登”的时光之旅,里面有好多名牌的皮包、大衣和鞋。
最早的皮包非常笨重,出行时很不方便,所以,人们又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变小了,也轻便了!可万一被人偷了怎么办啊?最后人们又安装了锁,这样就成了像我们今天这样的皮包了。
我们还去参观了陶瓷展和佛像展,陶瓷的精美让人赞不绝口,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这可都是咱们中国的宝贝啊!我心里琢磨着。
有唐代的、有宋代的、还有明朝的等等。
我问妈妈:“你最就喜欢哪种样子的?”妈妈兴高采烈地说:“我最喜欢那个钧窑的。
”果然,非常美丽,既不像别的那么华丽,也不像别的那么通俗,真可以叫做先人给我们的礼物啊!参观完了陶瓷,我们又去了佛像馆,一进门,好像有一股古代浓厚的气息迎面扑来。
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一尊佛像的头,虽然它不是保存的很完整,但是还是能看出来那种复古的气息,它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在看着我说:“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
在这次参观中,我获得了许多意外的收获,以后,我一定多参观博物馆,增长更多的知识。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国家博物馆也迎来了复苏的脚步。
国博重装运营后,《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重新运营的重点展出之一。
2020年3月27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安门广场附近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国外友邦的旅游人士,也有来自外乡的兄弟同胞。
而最热闹、队伍最长的当属国家博物馆的参观队伍,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龙,虽然人多,但是井然有序。
在经过了2个小时的排队候,我进入了国家博物馆的主展区,找到了《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区。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一)“一个博物馆的资产价值,不在于教化,而在于启蒙;一个博物馆的资产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宏伟、有多现代、有多少古董,而在于它的思想、它的视野、它的价值观、它戏迷带给观众的启迪和它所联结的精神。
”——大花猪中国国家博物馆翻修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很期待。
今年春节后终于开馆,又适逢德国的启蒙画展艺术展也在那儿开幕,于是今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
进去之后感觉这博物馆被整得很巨大很现代,但半天看下来,瑞士人的启蒙德国人艺术展非常好,我们自己的东西却很令人失望。
启蒙艺术展分为9个部分:启蒙帝国时代的宫廷生活、科学的视野、历史的诞生、他乡与故乡、爱与感伤、回归自然、阴暗面、自我解放与公共重要领域、艺术的革命。
共有500多件展品展出,有许多名家名作,是迄今为止国外博物馆国内外在中国展出规模最大的一次。
我个人感受是:与其说这是一次让人则陶醉的艺术展览,不如说是一次给人以说到底启迪的历史重现。
这个展览从以上9个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了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对人的初期价值、人的基本权利的发现和回归,对理性的追求,对科技的热衷,对世界探索的狂热,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观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宇宙观的改变等等。
内容丰富而不凌乱,条理清晰而极具创造力,让人印象深刻。
期间我偷拍了几张pp与大家共享,因为没用闪光灯,又是偷拍,难免有点虚,将就着看吧。
这是柏林街景的画,明快的色彩,休闲的行人,让人深切地体会到18世纪那种光明、自信社会心态,也反映出当时各阶层相处融洽、各得其所的社会氛围。
这幅画既表现素描出和谐生活的场景,又表达了当时非洲人对大洋远处未知世界的憧憬,对世界探索的激情。
这幅画描绘的是英国人第一次热气球试验成功时情景,观众们欢呼雀跃,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整个生态学欧洲社会对科学、对航天、对创新的探索的无比高涨的和勇气。
启蒙运动让社会恢复了对人的关怀,这幅画中少女的少女神情刻画得非常通俗易懂,画工细腻,竟然可与照片媲美。
国博观后感两千字

国博观后感两千字篇一国博观后感嘿,朋友!你能想象我走进国博时那震撼的心情吗?也许你不能,但我真得跟你好好唠唠。
国博,那可是个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和文化瑰宝的地方。
刚一踏入,我就感觉自己像穿越了时空,掉进了一个巨大的宝藏库。
我首先看到的是那些古老的青铜器,哇塞!它们那精美的造型和复杂的纹饰,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我就在想,古代的工匠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们有什么神奇的魔法?也许是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让他们能够创造出如此惊人的作品。
然后是那些书画作品,一幅幅挂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盯着一幅山水画看了好久,心里琢磨着,这画家到底是站在哪个角度画出这么美的景色的?我觉得吧,他可能是把自己的灵魂都融入了画里,才能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受到那种震撼。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古代的陶瓷。
那些精美的瓷器,光滑的表面,细腻的图案,哎呀妈呀,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手工做出来的。
说不定在制作的过程中,工匠们也会犯错,也会有沮丧的时候,可他们最终还是成功了,这得多不容易啊!看到那些古代的服饰,我忍不住笑了。
你说古人穿那么多层,走路不累吗?但再一想,那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对美的追求,也许他们觉得这样才有范儿呢!在国博里逛了这一圈,我真的感慨万千。
我们的祖先们可太厉害了,他们创造了这么多辉煌的文化遗产。
可我们现代人呢?我们是不是在享受着这些成果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不是吗?我觉得吧,国博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和智慧。
我们不能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去领悟。
哎呀,不说了,说多了怕你烦,反正这次国博之行,对我来说,那真是太棒了!篇二国博观后感朋友,你要是没去过国博,那可真是一大遗憾!我刚从国博出来,心里那叫一个澎湃啊!一进国博的大门,我就被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给镇住了。
可能你会说,不就是个博物馆嘛,有啥好惊讶的。
嘿,你可别这么想!我先看到的是那些巨大的石雕,那雕刻的工艺,简直绝了!我就在琢磨,古代的人没有现代的工具,他们是怎么把这些石头雕琢得如此栩栩如生的?难道他们有超能力?也许是他们的耐心和毅力,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通过参观国家博物馆,再一次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和平的伟大民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国家博物馆,欢迎参考!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一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汽研中心于20xx年4月24日,组织团员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
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xx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全面、艺术、形象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展是以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
在参观主要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复兴之路的序厅,序厅紧扣“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主题思想,彰显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伟大壮举和辉煌成就,体现自强不息、探索奋斗的民族精神。
它将古人的艺术想象和航天技术发展通过时空进行对接,前者是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后者是现代空间技术的顶峰,两者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追求。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厅,这五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很多具有该阶段代表性的物品陈列,其中最为典型的也是展示篇幅最大的有虎门抗英、渡江战役、开国大典和飞天揽月这几点。
虎门抗英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意图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而向虎门发动进攻时清军官兵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虽然在该战役中英军击败全部8500名守军,关天培因此壮烈牺牲,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预示着中国人们的觉醒。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三篇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三篇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后,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国家博物馆观后感,希望您喜欢!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一历时三年的改扩建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馆。
3月11日,我有幸来到这里参观,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
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
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
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
“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
“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
“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两轴”“一区”,然后跟随讲解员踏上了“复兴之路”。
经过修改完善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新开幕。
这是国博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个基本陈列。
陈列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遥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
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最新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8篇

最新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8篇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1研究历史是我最大的爱好。
每到假期我都会踏上探索历史之旅,这个寒假也不例外,我参观了位于玉皇山脚下的南宋官窑博物馆。
这里曾经是南宋最重要的窑址之一,许多著名的瓷器作品都出自这里。
一进场馆大门,我的目光就被一堆瓷器残片吸引住了,这些昔日的御用瓷器原本可以成为我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它们终究没有经受住金元的铁蹄,而被毁于一旦。
我们继续参观,看到有些青瓷残片的命运要好得多。
现代工匠们用灵巧的双手,将它们重新拼粘在一起,恢复了它们往日的姿态。
随后我们欣赏到了真正的南宋官窑,领略了中国各大名窑的风采。
在参观中我还观察到了一种现象,早期的唐代青瓷颜色偏黄,而南宋时期的官窑颜色掌握的就恰到好处。
后来我才知道,瓷器的颜色与烧制的温度也有关,随着科技的发展烧制的温度就会更精确,瓷器的颜色也不会太过偏差。
走出了青瓷的世界,我们又去欣赏了美丽的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这些瓷器可谓是中西合璧,但也各有特色。
康熙青花较为饱满,而雍正青花更加生动。
走出了场馆,我们进入了陶艺学习中心,开始自己制作陶器。
制作陶器看似容易,其实却困难重重,我做的满身是泥,最终还无功而返,真是有些遗憾。
这次参观让我对历史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我要在下个假期继续探索历史,把整个历史长河灌输到我的脑海中。
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2今天,我参观了包头的博物馆,心情兴奋极了。
包头博物馆的外观很宏伟,让人感觉它是高高在上的;里面的装修也很宽敞并且很明亮。
因为前几天是“七·一”,博物馆展览了“井冈山红色精神”。
展厅里展出了那时红军穿的草鞋,蓑衣等,做工粗糙,草鞋上还有碎碎的草绳,穿上一定很难受,和我们现在穿的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展出的还有那时的红旗:三角红旗虽破破烂烂,但却无比鲜艳,看过后,让人全身都充满力气。
这当中还有一幅画,画中,穿着一身蓝色军装,站在岩石上为战士们讲话,和蔼极了!参观完后,我们又去了另一个展厅,展出的是佛教的唐卡,唐卡上有着丰富多彩的画,每一个的笔迹都很细腻。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5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5篇)第一篇:《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2014年03月18日(星期二)华民集团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了一次既深刻而又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在办公室雷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同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
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03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刚到达博物馆外面的时候,我们就被眼前这个雄伟的、气势磅礴的建筑物震慑了,博物馆的正面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金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
初次来到国家博物馆,置身其中的我感觉自己突然变得很渺小。
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找到了入口,待一系列安检过后,我们来到了展馆内部。
环顾四周,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基调,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央大厅,展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毛泽东书法作品;第二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毛泽东雕塑作品;第三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与毛泽东相关的油画、国画等绘画作品。
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几尊有着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毛泽东雕像,将毛泽东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多数展厅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层,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宽敞的走廊,走廊的左边是大美木艺展厅,此展厅所展览的近百件家具,均为中国明清时期家具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巅峰时期的代表。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明清家具的造型和工艺特点,感受明清家具所蕴涵的深厚、柔美、风雅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进而深刻认知中国古代家具之“大美”之所在!出来木艺展厅的对面是商邑翼翼展厅,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该厅展示内容主要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出土文物为主,是高度发达的商文明的物证。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_心得体会范文_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国家博物馆的庄严肃穆仿佛与比邻的毛主席纪念堂共同诉说着中国复兴的辛酸历程。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下面是带来的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文章,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文章篇一这次参观国家博物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文章篇二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的五周年纪念日,也是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北京科技大学第201期学生业余党校党校四班的47位同学一起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一起回顾我们伟大祖国母亲几千年风雨磨练的艰辛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给新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博观后感
今天,我们初一年级一起去了国家博物馆参观。
这次的“四个一”活动,主要是又两个项目。
第一个是看影片《国脉》,还有一个就是看文物听讲解。
我们先去看的国脉。
这部影片介绍了国家博物馆的一些信息,还有一些著名的展品。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青花瓷。
它在影片中生动至极,蝴蝶都从瓷上“飞了出来”,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呀!
之后,我们就去了中国青花瓷展厅。
这个展厅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颜色釉瓷艺术,第二部分是釉下彩瓷艺术,第三部分是釉上彩瓷艺术。
在这些瓷器之中,我最喜欢的瓷器是颜色釉瓷之中的白瓷。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瓷器。
它的历史悠久,长期占着瓷器中重要的位置。
从夏商周起,青瓷就十分有名,直到后来北齐时期白瓷的出现,才渐渐的没落。
我很喜欢青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汝窑青釉洗。
汝窑是五大名窑中存下的瓷器最少的。
它创建于北宋末年,仅仅烧了20年的瓷。
汝窑青釉洗虽是青釉,是青瓷,但是它不同于那些青瓷。
他的上面有一层淡淡的蟹爪纹。
那些纹理并不是可以弄上去的,而是一种缺陷。
这虽是缺陷,但在这瓷上却显示出了一种独特的印记,独特的美。
让我不由自主的关注他,欣赏他。
所以说,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这瓷,就像我们人一样,不是十全十美的,那汝窑青釉洗上的蟹爪纹是一个缺陷,但也形成
了一种独特的美。
这也是我喜欢他的一个原因。
他身上的颜色并不是那种纯粹的青,是混着一点点的蓝,让人感觉不是那么的黑暗,不是那么的古板。
这次的国家博物馆之旅,让我了解了国家博物馆的起源、信息;青花瓷的分类、品种、样式,烧瓷的一些步骤······真是受益颇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