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结课论文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专业:小教语文

班级:13级语文二班

姓名:闫亚峰

学号:20131105307

2015年11月16日

探索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及其旗政府百灵庙地名的由来

[摘要]: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

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是包头下属的一个旗县,它又包含七个镇、一苏木、一工业区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主流,切实反映出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关于达尔汗茂名安联合旗的地名由来及其演变,则是本文追溯的重点。同时对在宗教影响下的百灵庙的地名形成进行分析。

关键词: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百灵庙康熙

正文:

我的家乡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中国北疆,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和23个牧业旗之一,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地处呼包两小时经济辐射圈,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草原码头、陆路口岸”之美称。最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名族聚居的旗县,我们每年都会召开具有名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听爷爷说在1996年1月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由原乌兰察布盟划归包头市管辖,成为包头唯一的边境旗县。全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3万人(蒙古族1.73万人)辖7镇1苏木1个工业园区。

关于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蒙古源流》卷6载:“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赏给‘岱·达尔罕’名号。张尔田补注:达尔罕,有勋劳免差役之谓。‘岱达尔罕’,大达尔罕也。”由此可见,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最初的名字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奖赏后命名的,以受封部落蒙古族茂明安部而得名。

第二种说法是:“达尔罕,来自外蒙古喀尔喀部。属于土谢图罕和诺颜两个部落的一个分支。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3年,清政府为统治出台盟旗制度分而治之,当时分为100个旗,其中内蒙古51个旗。外蒙古49个旗,其中就有达尔罕,与茂明安部落的联合,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由此,达尔罕、茂名安两个部落正式联合成为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

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游牧名族就在此居住,随后鲜卑族、突厥族、蒙古族都在此定居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在1950年5月1日和6月1日,达尔罕、茂明安两旗相继建立了人民政府。1952年两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旗政府所在地迁到百灵庙镇。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居民大多居住在旗政府百灵庙,百灵庙位于大青山以北的盆地中,艾不盖河流过镇内,向北汇入腾格诺尔。关于百灵庙地名的由来也主要有一下两种说法。一是:清康熙年间达尔罕贝勒建庙于此,始称“贝勒庙”。庙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赐名广福寺,为藏汉风格合一的庙宇。据记载,庙内香火最盛时喇嘛达1200多名。现在仍然在接受各方僧侣的朝拜。每逢初一十五,广福寺即最初的贝勒庙便开放接受游客和信仰者的参拜。百灵庙是由贝勒庙转音而来。初为“白林庙”,后改“百灵庙”。二是:百灵庙为其谐音,因庙周围风景秀丽,庙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两岸的草地上开满了各色无名的野花,风和日丽之时,常有一群群百灵鸟在附近婉转鸣啼,百灵庙这一名称也就得以流传了下来。当然作为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当地蒙古族更习惯于称为巴吐哈德苏木,意为营盘庙。这是因为在百灵庙这个美丽的地方曾经上演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看日战争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内蒙古西部。他们选中了在蒙古族政界人士中活跃的德王充当他们的走狗,多次派遣披着各种外衣的日本特务出入百灵庙。德王这种公开和日本侵略者勾结,出卖民族利益的行,引起了当地正义的蒙汉民众的反对,一场脱离德王的武装起义,正在他的保安队官兵中悄悄地酝酿着。

1936年,2月21日,在这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百灵庙周围一片寂静。没有回家的蒙政会的官员和保安队官兵们,有的围在一起打牌,有的躺在炕上抽着大烟闲聊。警卫中队队长巴振玉的蒙古包里也正围着一伙人打牌。一切似乎和往常一样。闹钟的时针悄悄地指向了11点半,教官云蔚和蒙政会保安处科长云继先、朱实夫3人,不动声色地走出蒙古包,按照预先的安排,分头行动了。他们的目的是打到日本走狗德王,推翻它的统治,脱离日本人的魔掌。战斗进行了两个多

小时,胜利结束。各路人马陆续到过南营盘,和在这里负责说服南卡中队队长云秉章参加起义的云继先、朱实夫相会了。战士们个个欢天喜地,互相传告着战斗中的惊险场面。由此,百灵庙也有了营盘庙的称法。

幸运的是,每日站在窗边,可以看到艾不盖河水在静静流淌,抗日英雄纪念碑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历史的印记。在晚上,我也会陪着妈妈去广福寺广场散步。广福寺庙由5座大殿、9顶佛塔和36处藏式结构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各处殿塔雕梁画栋、廊柱林立,墙壁上彩绘着佛经里的人物故事,造型生动,构图细腻。清康熙皇帝御赐满、蒙、藏、汉四种文字书写的匾额“广福寺”悬挂于大佛殿正门上方。由此可见它的诞生与康熙皇帝密不可分。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时途经此地,看到这里地势险要,是漠南通往漠北和新疆地区的交通要塞,于是就决定在此建庙。康熙四十年,着手筹款备料,聘请工匠。从宁武、乌喇特、五当召、大库伦等地驮运木材,从山西、归化城请来建筑艺人。翌年,达尔罕贝勒旗第二代亲王奉康熙皇帝的旨意,正式破土动工,采用汉、藏两种方式,用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建成了主殿朝克沁独贡。亲王呈报朝廷,康熙皇帝赠送朱墨《甘珠尔经》,赐庙名为“广福寺”(蒙古语名为宝音巴达拉古鲁格其苏木)。

[结束语]

地名是与文化、历史、地理语言、名族密不可分的名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是由政府命名的。属于驻地名。从宗教的角度看,百灵庙又是由广福寺来命名。反映了佛教在本地的深刻的影响。在探索地区名称由来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历史。感受这个地区的历史气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