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思想

摘要:中国历史沉稳厚重,思想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涌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如儒、道、法、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家有各家所支持的社会管理思想。

关键词:管理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

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中国古代的社会管理思想呈现一片繁花似锦的现象,各家哲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我们继承了优良的品质,集百家精华为一体,众所周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其管理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仁爱,相互爱护相处融洽;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哲学含有丰富的管理辩证思想,本质是“无为而治”;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的管理思想则以“兼爱”为伦理基础,以“尚贤”为指导原则,并且破除贵贱、亲疏的等级观念。我们需要学习孔子的主张.体会老子的管理哲学,借鉴墨子的思想等,体味先贤哲人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知人善任,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效能,实现人才的真正价值。

二、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是我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支学派,创始人孔子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世

界文化名人,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是记载孔子思想的主要著作,也是后世人们研究儒家思想的主要依据。除了孔子,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和荀子,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管理中,两千多年的历史,儒家的管理思想和学说一直都是国家的指导思想,我国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统治者都对儒家的管理智慧有着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对儒家的思想的发展和实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也知道宋代儒家学者把《论语》作为了传统儒学的基本教材。

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来源主要是周代以前的文籍典章制度,其中记录着从传说中的尧,舜,禹三圣王一直到夏,商,周三朝代的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和国家社会的管理思想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儒家思想中“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几代儒家的哲人中都视之为己任,包括孔子,孟子,荀子,其中,孔子先后担任过基层的官员到国家大臣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管理职务,在这个时期里,孔子不但把自己的思维理念运用在自己的管理中,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自己的经历和国家的改变,总结出了很多令人感悟深刻,令人启迪的话语。

大致说来,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基本上是“以德为政,仁爱修己,重义轻利”,在管理中,重视领导者以身作则的引导取向,并且以德服人,吸引被管理者上行下效,孔子认为,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志是在于这个人的品德,这就是儒家所强调的“为政以德”,促使管理者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行,这样才能使被领导者可得到不断的提高,就像荀子所说的:“君主就像测定时间的标杆,

民众就像这标杆下的影子,标杆直,那么影子也是直的”,“德治”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但“道之以德”,并且施以宽严并济的控制手段,不但要有德行,也要有规章制度,两者相结合,但是又不能搞特殊化,与民众仁爱在一起,融为一体,并且把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相互结合在一起,但是凡事又不能全都以利益为重。

随着古代文明的不断传承与发扬,儒家思想幅员很广,在古代逐渐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例如今天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形成了“东亚儒家文化圈”,二十世纪以来,这些地区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都同儒家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儒家思想更是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大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儒家思想的管理措施,而儒家思想在社会,国家的管理中也越来越发挥出其特有的积极作用。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说过“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来看,我深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人民受到过儒家思想的熏陶,我们是无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以此看来,我们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是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我也深信,儒家文化不但值得我们现在去不断学习,也并将值得我们未来的不断学习和完善。

三、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的创始人李耳,即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子,相传老子在东周王朝做过图书管理员,期间孔子前来向他请教礼的问题,后来,弃

官隐退,为后人留下《道德经》这一伟大的著作,又名《老子》,另一位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的是庄子,其著名的著作《庄子》也是为后人所值得学习的,在道家的管理思想中,传承的理念是“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汉代初年的文景之治的太平时代,就是以此为管理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在国家管理活动中一次辉煌而又伟大的实践,在道家的哲人们看来,“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和本体,一切事物的运行都要遵循“道”而运行,而“无为”又是“道”的本源和本体,同时也是其最根本的特征,因此,“无为”就成了道家管理思想的突出特色,老子认为,“无为”是管理的最高原则,老子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烹饪一条小鱼,必须小心翼翼,小鱼细嫩,不断地翻动会使小鱼破烂,而国家就像小鱼一样“细嫩”,经不起不断地翻动,国家的法律制度一旦制定,便不可随便的变动,管理者无为,人民自然就自我化育,管理者不无端生事,人民自然安居乐业,老子提倡的无为的目的就是消解管理者的强制性,加强人民的自发性,鼓励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才不会遭到失败,并且可以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治理天下才不会蒙受损失。

庄子再解释“无为”时曾说:“上天无为,所以清明;大地无为,所以安宁;天地两种无为相结合,万物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世间万物都是无穷无尽的,有中生无,无中生有,在庄子的管理理念中,认为,天地无私,所以能够无为而无不为,人也是如此,人只要无私,同样可以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但这种思想绝不是什么都不管,

什么都不做,道家的哲人们设计了“上无为而下有为”的管理模式,这充分体现出一个团体,一个组织的组织分工原则,不管在任何集团内部,上到国家,下到企业,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才能保证组织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并在稳定中不断的发展前进,同时,道家的管理思想在另一方面也对管理者本身的品质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做到无私无欲的境界,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四、法家的管理思想

法家相对于儒家和道家这两支为人所熟悉的文化思想程度比较低,从思想渊源上看,法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在当时先秦百家争鸣的思想格局中,法家应该说是和当时国家的治理实践结合的最为密切,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中有重“法”的商鞅;重“术”的申不害;重“势”的慎到;以及集“法,术,势”为大成的韩非。

法家的管理思想主要是主张历史进化的观点,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世优于前世,因此管理者治理国家应该因时而变,而不是效古法或者拘泥于现状,韩非子曾就将现实管理界定为竞争,并认为上古社会中,管理者主要是在到的资源上进行竞争,中古社会的管理者是在智谋方面进行竞争,而当下的社会是管理者在力量方面的竞争,因此,当下的管理的目标就是增强实力,这在当时的管理思想中,个性鲜明,独树一帜,注重实效,操作性很强,因此迎合了当时的统治者的需要,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法家的思维模式慢慢的淡出了管理者的管理实现,在实际上看来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