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讲义.pptx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
(1)社会保障的对象。完全的社会保障应该把全 体社会成员列为保障的对象。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 会制度,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3)社会保障的目的。总体上说,社会保障是为 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 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福利型
保险型
强制储蓄型。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2.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 (1)以国家举办为主体,采取立法等强制手
段建立起来。
(2)普遍福利为特色。 (3)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4)多层次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保障制度运行。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3.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1)社会保障开支庞大,造成政府财政负担
第四,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 责任和义务。
社会救助的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救助。 二是失业破产救助。 三是孤寡病残救助。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 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 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 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第三,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六,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
第二,社会保险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 完善。

孙德光《社会保障学概论》课件讲义

孙德光《社会保障学概论》课件讲义

孙德光《社会保障学概论》课件讲义社会保障学概论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1、社会保障:以政府职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生活发生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十六届六中全会:2020年要基本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1年“十二五”规划: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3、社会保险(核心)A、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者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B、为什么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劳动者最多最重要、风险最多、周期最长、占用资金最大部分C、自身特点:强制性;互济性(风险共担,互助互济);储备性;补偿性(给付≠工资)D、社会保险包含老年社会保险(年金制度)、医疗社会保险(缴费最多,时间跨度大)、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不实行个人缴费,补偿不究过失原则)、生育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生育补偿)、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4、社会救助A、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因意外灾害降临而暂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是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PS:20世纪80年代,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农村地区为扶贫地区。

2011年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

C、社会救助的内容:贫困救济;灾害救济。

救灾工作的主要形式:紧急救助、灾害预防、灾害预警。

社会保障概论教材PPT资料讲解

社会保障概论教材PPT资料讲解
4
第1章 社会保障概述
掌握社会保障 的含义
熟悉社会保障的 原则和特点
懂得社会保 障的模式
学习目标
掌握社会保 障的作用
5
1.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1.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1. 1601年英国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萌芽
2. 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保险 法》、1889年颁布《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建立
的创建工作,具体我们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3.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
保险制度的整体框架,
7
1.2社会保障的概念
1.2.1.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 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 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 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 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
即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岗位操作技能,又能够培 养学生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
社会保障工 作基础


社会保障

实务

社会保障争 议处理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第三章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第四章 保险市场风险 第五章 养老保险 第六章 医疗保险 第七章 工伤保险 第八章 失业保险 第九章 生育保险 第十章 社会优抚 第十一章 社会福利 第十二章 社会救助与补充保障 4 第十三章 社会保障的办理程序 第十四章 社会保障争议处理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 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主 要包括抚恤制度、优待制度、安置制度、优抚社会化 服务。

张恩利—社会保障概论PPT

张恩利—社会保障概论PPT

社会保障概论
LHR
四、贫困理论 1、贫困的类型 (1)绝对贫困:
不能维持基本生存需求
(2)相对贫困: 低于一般人生活水平 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50%-60% (3)狭义贫困:物质或经济方面贫乏
(4)广义贫困:物质和精神都贫乏
社会保障概论
LHR
2、衡量贫困的指标 (1)洛伦兹曲线——收入分配曲线
(2)基尼系数 G=A/B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
社会保障概论
LHR
一、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 1、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1)基本矛盾 (2)相互补充 2、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理论
(1)偏重公平而忽视效率的理论
(2)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理论的产生
社会保障概论
LHR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1、市场失灵理论 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 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反对政府干预市场。 2、政府失灵理论
社会保障概论
LHR
2、《社会保障法》的诞生 (1)诞生的历史条件 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第一,经济萧条的发生; 第二,工人运动的大规模
爆发;
第三,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社会保障概论
LHR
(2)《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
老年社会保险
失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保险
盲人救济 老年救济 未成年救济 没有医疗保险
(3)家庭应当受到保护;
(4)公民拥有劳动权利;
(5)公民拥有接受健康保护的权利。
社会保障概论
LHR
3、社会保障思想的特征 (1)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 (2)社会保障权利完全得到保障
(3)社会保障无差别、平等享有
(4)实施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

【最全PPT】社会保障概论

【最全PPT】社会保障概论

social function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版)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发生困难的人们给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1、简析社会保障的定义。
紧急救济 灾害预防 灾害预警服务
予的救济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版)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1.4 社会福利
1.4.1 社会福利的含义
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功能
social function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版)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本章小结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版)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所谓社会 ,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版)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
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基本体系结构
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版)
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1 1
社社会会保保障障的的定定义义及及其其基基本本体体系系结结构构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
贫困救济:对那些由于多种原因生存遭到威胁、生活发生困难的人们给予的救济
复习思考题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版) 社会保障概论(第四版)
含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社会功能
social function
•所谓社会 ,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社会保障概论(课堂PPT)

社会保障概论(课堂PPT)
✓ 经济保障
✓ 服务保障 ✓ 精神保障
7
社会保障概论
二、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
LHR
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 首先,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 ✓ 其次,是社会保障的政策理论问题。 ✓ 最后,是社会保障的管理理论问题。
8
社会保障概论
三、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LHR
目标:
1. 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 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LHR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 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的项目结 构及运行机制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 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 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 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 织成的“社会安全网”。
✓ 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 港台地区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 内地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6
社会保障概论
一、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LHR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 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 性的社会保障措施。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 如下三个层次:
LHR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社会保障
经济因素
道德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16
二、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
LHR
1.慈善事业时代: ✓ 宗教慈善事业 ✓ 官办慈善事业 ✓ 民办慈善事业
2.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 《济贫法》的颁布与济贫制度的确立 ✓ 济贫制度的发展
17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级社保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_PPT幻灯片

级社保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_PPT幻灯片
教材结构
基本理论篇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3章 社会保障理论 • 第4章 社会保障水平 • 第5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 第6章 社会保障基金
制度实践篇
• 第7章 社会保险制度 • 第8章 养老保险 • 第9章 医疗保险 • 第10章 失业保险 • 第11章 工伤保险 • 第12章 生育保险 • 第13章 社会福利 • 第14章 社会救助 • 第15章 其他社会保障 • 第16章 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
工作。
辽东学院 张春光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辽东学院
(一)国际社会对社会保障内涵的解释 1、《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2、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德国社会市场经
济理论, 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社会保
障旨在使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参考书目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主要参考书目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张春光
第一章 绪 论
辽东学院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理
解社会保障的学科属性与理论框架,掌握社
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熟悉社会保障的特征
和原则,能够正确把握社会保障与其他分配
瑞典:社会保障为低收入家庭支起保护伞
瑞典“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瑞典社民
党政府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在消除贫富差距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为低收入家庭支起了保护伞。
辽东学院 张春光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辽东学院
(一)国际社会对社会保障内涵的解释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研究内容
对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分配后的资源如何组织运行?
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和增值?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 “社会保障”源于英文“Social Security”一词,又译为“社会安全”。
发展历史:
01
最初萌芽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 贫法》
选择性
普遍性
选择性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在我国,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保障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并明确指出:“建立多层次的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 储蓄积累保障。”
归纳起来,社会保障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社会保险是社会 保障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
比较项目 保障对象
权利义务关系
表1-1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比较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劳动者(国民)
无法维持生活的人
全体社会成员
部分义务对应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 法》。由于它简明、概要、表 达准确,被国际劳工组织接受,
一直沿用至今。
03
制度出现
1938年,新西兰通过一项法案, 把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的所有 单项法规合并在一起,称为社
会保障制度。
04
现代概念的出现
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 《费城宣言》正式使用“社会 保障”概念,逐渐形成现代意
(6)互济性。互济性体现在社会保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上。社会 救助和社会福利的资金,来自劳动者为社会剩余劳动所提供的资金,体 现了劳动者对非劳动者无偿援助,其互济性十分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政府成立中央公积金局统 一管理与运营全国的公积金,并 保证其增值。
§1.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与发展
一、我国社会保障的传统与渊源
➢1、天命主义禳饵论: ➢2、大同社会论: ➢3、社会互助论 ➢4、仓储后备论:贾谊《论积贮疏》 ➢5、社会国民党:制度建构: 《工厂法》→劳动保险(五大保险)
➢(一)中国:孔子——“大同思想”
➢(二)西方:柏拉图《理想国》。
二、19世纪末
➢(一)福利国家理论:办公共福利事业,缓 和阶级矛盾。
社会改良思想:德国,俾斯麦采用新历 史学派的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英国,费边主义者,韦伯夫妇,“福利 国家蓝图”
➢(二)福利经济学:通过再分配使收入均等 化。
➢(三)凯恩斯主义: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内容社会 保障主要由三项构成,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自愿保险。 原则共计六项
4、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 机构管理社会保障事宜。
四:“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
➢(一)代表国家:新加坡
➢(二)特点:
1、新加坡公积金制度是以公积金 制度为主体,以其它保障措施为辅 助的、综合性社会保障 体系。
2、雇主与雇员为责任主体,而政 府基本上不直接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3、公积金采取完全积累制, 全部存入个人账户。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一)代表国家:英国、瑞典 ➢(二)特点:
1、实行全民保障与全面保障,待 遇水平高,保障项目齐全,强调社 会公平,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2、保障金的筹集方式实行现收现 付。
3、保障基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税收, 福利开支基本上由政府与企业负担, 实行劫富济贫与多缴多保相结合 (基本金+补充金)的政策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〇年八月五日2020年8月5 日星期三
四、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一)社会救济 ➢(二)社会福利
五:军人优抚: 六:社保体系(50年代末)P22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 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 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 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 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 帮助,保障起基本生活的制度。
返回
•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20.8.58.5.202011:0311:03:10Aug-2011:03
➢(三)1834年新《济贫法》。
评价:仍属于社会救济但确立了国家承 担最后责任的原则。
§ 1.4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建立 (标志) ➢(二)发展 欧洲各国效仿建立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及处于技 术基础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
互助组织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技术基础:
社会保障概论
制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 主讲:刘晓霞 教授
路 军 讲师
学习引导
社会保障的意义
◆社会保障对个人的意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多风险 ➢最无法抗拒的风险
老态龙钟疾未平,更甚俗事败幽情。 ➢3、人生三大风险:
少年、中年、老年。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1.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3、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内需不足)
➢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 济。
➢5、任何社会中存在的先天病、残帐或各种 原因导致的无依无靠者需要社会救助。
§1.2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 古代: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包含 了十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
商业保险
§ 1.5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一:“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一)代表国家:德、美、日 ➢(二)特点:
1、以面向劳动者建立各项社会保险制 度为核心;
2、基金来源多元化:(三三制原则)
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给付以缴 费为基础。
4、完全社会统筹: 5、基金筹集方式:现收现付 6、长期项目以代际转移方式进行
4、保障机构由国家设立的机构统 一管理,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 法院监督执行。
三:“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原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模式)
➢(一)代表国家:该模式与计划经济相适应。
➢(二)特点:
1、受保人不缴费任何保险费
2、社会保险待遇偏高 (退休金站工资 的70以 上)
3、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 联, 而与劳动贡献挂钩。
§ 1.3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一、社会成员的互济行为 二、慈善事业:恩赐(依附)
➢ (一)世俗的慈善事业 ➢ (二)宗教的慈善事业
三:社会救济:国家介入(社会政策)
➢(一)15、16世纪法国,官方济贫机构 (常平仓:以工代赈)
➢(二)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the poor law) 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 利救济)北洋政府时期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
➢(一)辞源:(Social security ) ➢(二)定义(P4)
◆社会保障对个人的意义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 防不行,不保不行。
➢2、最无法抗拒的风险:越好越老,老 无新养。
老态龙钟疾未消,更甚俗事败幽情。
➢3、人生三大风险:
少年、中年、老年。
二、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 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中共: 根据地(苏区):1932年、1933年 《劳动法》(照搬苏联)
东北解放区:1948 《东北公营企 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
三、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
➢(一)企业职工:劳动保险条例 1951 年《劳动保险条例》——1969.2停止 职工福利。
两大问题: a、不平等 b、企业办社会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 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