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1.7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解析版)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1.7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解析版)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1.7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解析版)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1.7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

【专题诠释】

1.“两大类型”

(1)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或某个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一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v -t图象与F-t图象的桥梁.

3.解决图象问题的方法和关键

(1)分清图象的类别: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象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表示的物理意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物体的运动情况相结合,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象中得出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

(4)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v-t图象、x-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

【高考引领】

【2019·全国卷Ⅲ】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 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 kg B.2~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

C.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AB

【解析】木板和实验台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由题图b知,2 s后木板滑动,物块和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

小F 摩=0.2 N 。由题图c 知,2~4 s 内,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 1=0.4

2 m/s 2=0.2 m/s 2,撤去外力F 后的加速度

大小a 2=0.4-0.2

1 m/s 2=0.

2 m/s 2,设木板质量为m ,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木板有:2~4 s 内:F -F 摩=ma 1,4

s 以后:F 摩=ma 2,解得m =1 kg ,F =0.4 N ,A 、B 正确。0~2 s 内,木板静止,F =f ,由题图b 知,F 是均匀增加的,C 错误。因物块质量不可求,故由F 摩=μm 物g 可知动摩擦因数不可求,D 错误。

【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 的速度大小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 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 第②次提升过程( )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答案】AC

【解析】设第②次所用时间为t ,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此题中为提升的高度)可知,1

2t 0×v 0=12

×(t +3t 0/2)×1

2

v 0,解得:t =5t 0/2,所以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2t 0∶5t 0/2=4∶5,选项A 正确;由于两次提升变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在匀加速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F –mg =ma ,可得提升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1∶1,选项B 错误;由功率公式,P =Fv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等于最大速度之比,为2∶1,选项C 正确;加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 1=

00v t ,加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 1=ma 1+mg =m (0

v t +g ),减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 2=–

00v t ,减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 2=ma 2+mg =m (g –0

v t ),匀速运动过程的牵引力F 3=mg 。第①次提升过程做功W 1=F 1×12×t 0×v 0+F 2×12×t 0×v 0=mgv 0t 0;第②次提升过程做功W 2=F 1×12×12t 0×12

v 0+F 3×

12v 0×3t 0/2+F 2×12×12t 0×12

v 0=mgv 0t 0;两次做功相同,选项D 错误。 【2015·新课标全国I 卷】如图(a ),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若

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

A .斜面的倾角

B .物块的质量

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答案】ACD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上滑行过程v 0t 1=g sin θ+μg cos θ,向下滑行过程v 1

t 1=g sin θ-μg cos θ,整理可

得g sin θ=v 0+v 1

2t 1,从而可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 、C 对.小球滑上斜面的初速

度v 0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末速度0,那么平均速度即v 0

2,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

离s =v 02t 1,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s sin θ=v 02t 1×v 0+v 1

2gt 1=v 0v 0+v 14g ,选项D 对.仅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无法求出物块质量,选项B 错. 【方法技巧】

(1)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来是否从0开始.

(2)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抓住图象的一些关键点,如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最新考向解码】

【例1】(2019·宁夏银川模拟)将一个质量为1 kg 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恒定,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所受重力和阻力之比为6∶1

B .小球上升与下落所用时间之比为2∶3

C .小球回落到抛出点的速度大小为8 6 m/s

D .小球下落过程,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C

【解析】小球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1=12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1,解得阻力f

=ma 1-mg =2 N ,则重力和阻力大小之比为5∶1,故选项A 错误;小球下降的加速度大小a 2=mg -f m =10-2

1

m/s 2=8 m/s 2,根据x =1

2

at 2得t =

2x

a

,知上升的时间和下落的时间之比为t 1∶t 2=a 2∶a 1=6∶3,故选项B 错误;小球匀减速上升的位移x =1

2×2×24 m =24 m ,根据v 2=2a 2x 得,v =2a 2x =2×8×24 m/s =8 6

m/s ,故选项C 正确;下落的过程中,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选项D 错误.

【例2】(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如图甲所示,水平长木板上有质量m =1.0 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 水平拉力F 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

A .5 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 .4 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

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 .6~9 s 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 m/s 2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象,最大静摩擦力为4 N .4 s 后,物块受到拉力F 大于4 N ,开始运动,所以5 s 内拉力做功不为零,A 错误;4 s 末,物块所受合力为零,B 错误;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f =3 N ,质量m =1.0 kg ,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 f

mg =0.3,C 错误;6~9 s 内,物体的加速度a =

F -F f m =

5-3

1

m/s 2=2.0 m/s 2,D 正确. 【例3】(2019·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模拟)如图所示,是某人站在压力板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N),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s)。由图线可知,该人的体重约为650 N ,除此之外,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 .该人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 .该人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C .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 .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 B

【解析】 人下蹲过程先是加速下降,为失重,到达一个最大速度后再减速下降,为超重,对应先失重再超重,人起立过程对应先超重再失重,由图象可知,该人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A 、C 、D 错误,B 正确。 【微专题精练】

1.在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过2t 0时间小球落回抛出点,此时小球的速率为v 1,已知小 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与小球运动的速率成正比(f =kv ,k 为比例系数),则小球在空中运动时的速率 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可能是 ( )

【答案】 A

【解析】 小球竖直向上运动时,其加速度a 1=mg +kv

m ,可知a 1随速度的减小而减小;小球竖直向下运动

时,其加速度a 2=mg -kv

m ,可知a 2随速度增大而减小.向上和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一直做负功,

则v 1

2.(多选)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 的正 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

A .t =2 s 时最大

B .t =2 s 时最小

C .t =8.5 s 时最大

D .t =8.5 s 时最小

【答案】AD

【解析】由题意知在上升过程中:F -mg =ma ,所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故A 正确,B 错误;由图知,7 s 以后加速度向下,由mg -F =ma 知,向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

所以C错误,D正确.

3.(多选)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g取10 m/s2) ()

A.物体的质量为1 kg B.物体的质量为2 kg

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答案】BC

【解析】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

在力F从0增大到7 N之前物体静止,在7 N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 f=ma,代入图乙中F1=7 N和F2=14 N及对应的加速度a1=0.5 m/s2和a2=4 m/s2,解得m=2 kg,F f=6 N,A错误,B正确;F f=μF N=μmg,则μ=0.3,C正确,D错误.

4.(2018·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五次理综物理)如图(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推物体,使其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逐渐增大F,物体开始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F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取g =10m/s2。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计算出的是( )

A.物体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

C.使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水平外力F的大小D.加速度为6m/s2时物体的速度

【答案】D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受推力、重力、支持力,如图

x方向:F cosθ-mg sinθ=ma①

y方向:N-F sinθ-G cosθ=0②

从图象中取两个点(20N,2m/s2),(30N,6m/s2)代入①式解得:m=2kg,θ=37°

因而A、B可以算出;

当a=0时,可解得F=15N,因而C可以算出;

题中并未说明力F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故无法求出加速度为6m/s2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因而D不可以算出;故选D。

5.(多选)质量m=2 kg、初速度v0=8 m/s的物体沿着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要受一个如图1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水平向右为拉力的正方向.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取g=10 m/s2)()

A.0~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1~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0~1 s内,物体的位移为7 m D.0~2 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11 m

【答案】BD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0~1 s内力F为6 N,方向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解得加速度大小a=4 m/s2.在1~2 s内力F为6 N,方向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1,解得加速度大小a1

=2 m/s2,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由运动学规律可知0~1 s内位移为x1=v0t1-1

2at

2

1

=6 m,选项C错误;

同理可计算0~2 s内的位移为11 m,选项D正确.

6.一个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外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0~t0时间内,物块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t0~2t0时间内,物块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C.0~2t0时间内,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0~2t0时间内,物块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0~t0时间内,拉力减小,加速度减小,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在t0时刻速度达到最大,故A错误;t0~2t0时间内,拉力反向增大,加速度反向增大,做减速运动,根据力的对称性可知,到达2t0时刻速度减速到零,故B、D错误,C正确.

7.(多选)(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期末)质量为m=2 kg的物块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O处,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回到出发点O处,取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如图甲所示,物块运动过程中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

A.物块经过4 s回到出发点B.物块运动到第3 s末时改变水平拉力的方向

C.3.5 s时刻水平力F的大小为4 N D.4.5 s时刻水平力F的大小为16 N

【答案】CD

【解析】物块经过4 s,速度减小到零,离出发点最远,选项A错误.在0~3 s时间内,物块加速度a1=1 m/s2.由牛顿运动定律,F1-μmg=ma1,解得F1=12 N.在3~4 s时间内,物块加速度a2=-3 m/s2,由牛顿运动定律,F2-μmg=ma2,解得F2=4 N,物块运动到第3 s时水平拉力由12 N改变为4 N,但是方向没有改变,选项B错误,C正确.在4~5 s时间内,速度为负值,摩擦力方向改变,物块加速度a3=-3 m/s2.由牛顿运动定律,F3+μmg=ma3,解得F3=-16 N,选项D正确.

7.(多选)(2019·贵州省黔东南州模拟)粗糙的水平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方向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水平拉力F及运动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中甲、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A.前2 s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 B.前4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为8 m

C.物体的质量m为2 kg D.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答案】AD

【解析】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前2 s 内物体的运动加速度a =Δv Δt =4

2 m/s 2=2 m/s 2,故A

正确;前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x =(1

2×2×4+2×4) m =12 m ,故B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前2 s 内F 1-μmg

=ma ,后2 s 内F 2=μmg ,由图得F 1=15 N ,F 2=5 N ,代入解得m =5 kg ,μ=0.1,故C 错误,D 正确. 8.物体最初静止在倾角θ=30°的足够长斜面上,如图甲所示受到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 的作用,力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开始运动2 s 后物体以2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取10 m/s 2)( )

A .物体的质量m =1 kg

B .物体的质量m =2 kg

C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

D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73

15

【答案】AD

【解析】由开始运动2 s 后物体以2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可知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1 m/s 2;在0~2 s 内对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g sin 30°-μmg cos 30°=ma ,2 s 后由平衡条件可得,F 2+mg sin 30°-μmg cos 30°=0,联立解得m =1 kg ,μ=7315

,选项A 、D 正确.

9.(2019·湖南株洲一诊)一质量为m 的铝球用细线悬挂静止在足够深的油槽中(如图甲所示),某时刻剪断细线,铝球开始在油槽中下沉,通过传感器得到铝球的加速度随下沉速度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铝球刚开始运动的加速度a 0=g

B .铝球下沉的速度将会一直增大

C .铝球下沉过程所受到油的阻力f =ma 0v

v 0 D .铝球下沉过程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克服油的阻力所做的功

【答案】C

【解析】 刚开始释放时,铝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即a 0=mg -F 浮m =g -F 浮

m

错误;由图乙可知铝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当a =0时,铝球下沉的速度达到最大,

之后匀速运动,B 错误;刚开始释放时有mg -F 浮=ma 0,铝球下沉过程中受重力、阻力、浮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浮-f =ma ,由a -v 图象可知a =a 0-a 0v 0v ,由以上各式解得铝球与油的阻力f =ma 0v

v 0,C

正确;铝球下沉过程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克服油的阻力和浮力所做的功,故D 错误。

10.(2018·河北冀州2月模拟)如图甲所示,粗糙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质量为3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由静止从A 点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推力作用下运动,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该推力,小物块能到达的最高位置为C 点,小物块上滑过程中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设A 点为零重力势能参考点,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物块最大重力势能为54 J

B .小物块加速时的平均速度与减速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 .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

2

D .推力F 的大小为40 N 【答案】 D

【解析】 由乙图可知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距离x =1

2×3×1.2 m =1.8 m ,上升的最大高度h =x sin 30°=0.9

m ,故物块的最大重力势能E pm =mgh =27 J ,则A 项错。由图乙可知物块加速与减速阶段均为匀变速运动,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可知小物块加速时的平均速度与减速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之

比为1∶1,则B 项错。由乙图可知减速上升时加速度大小a 2=10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0°+μmg cos 30°=ma 2,得μ=

33,则C 项错。由乙图可知加速上升时加速度大小a 1=10

3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sin 30°-μmg cos 30°=ma 1,得F =40 N ,则D 项正确。

11.(多选)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顶端有一理想定滑轮,一轻绳跨过滑轮,绳两端分别连接小物块A 和B .保持A 的质量不变,改变B 的质量m ,当B 的质量连续改变时,得到A 的加速度a 随B 的质量m 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设加速度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9.8 m/s 2,斜面的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θ已知,可求出A的质量B.若θ未知,可求出图乙中a1的值

C.若θ已知,可求出图乙中a2的值D.若θ已知,可求出图乙中m0的值

【答案】BC

【解析】由题中图象可知,若m=0,物块A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a2=-g sin θ,C项正确;若m=m0,A的加速度为零,由平衡条件可知,m0g=m A g sin θ,必须知道A的质量m A和θ的值,m0才可求,D项错;若B的质量无限大,所受拉力远小于它所受重力,B的加速度趋近于g,所以A的最大加速度为a1=g,B项正确;对以上状态的分析中,均无法计算出A的质量,A项错.

12.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时间t1=1 s时撤去力F,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乙所示,设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 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拉力F的大小;

(3)t=4 s时物体的速度.

【答案】(1)0.5(2)30 N(3)2 m/s,沿斜面向下

【解析】(1)根据v-t图线知,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1=20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 cos θ-mg sin θ=ma1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2=10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2

解得:F=30 N,μ=0.5.

(2)由(1)知,F=30 N.

(3)在物体运动过程中,设撤去力F后物体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2

v 1=a 2t 2, 解得t 2=2 s ;

则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为t 3=t -t 1-t 2=1 s 设下滑加速度为a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μmg cos θ=ma 3 解得:a 3=2 m/s 2

所以t =4 s 时物体的速度:v =a 3t 3=2×1 m/s =2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

13.(2019·浙江杭州五校联盟联考)足够长光滑斜面BC 的倾角α=53°,小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面与斜面之间由一小段长度不计的弧形连接,一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静止于A 点.现在AB 段对小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α=53°角的恒力F 作用,如图甲所示,小物块在AB 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到达B 点撤去恒力F (已知sin 53°=0.8,cos 53°=0.6,g 取10 m/s 2).求:

(1)小物块所受到的恒力F 的大小;

(2)小物块从B 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B 点所用的时间;

(3)小物块能否返回到A 点?若能,计算小物块通过A 点时的速度;若不能,计算小物块停止运动时离B 点的距离.

【答案】(1)11 N (2)0.5 s(3)不能返回到A 点,停止运动时离B 点的距离为0.4 m 【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AB 段加速度 a 1=Δv Δt =2.0-04.0-0

m/s 2=0.5 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 α-μ(mg -F sin α)=ma 1, 解得F =11 N.

(2)在BC 段mg sin α=ma 2,解得a 2=8.0 m/s 2.

小物块从B 上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从最高点滑回到B 所用时间相等,由题图乙可知,小物块到达B 点的速度v B =2.0 m/s ,有 t =

2v B a 2=2×2.08.0

s =0.5 s. (3)小物块从B 向A 运动过程中,有μmg =ma 3,

解得a 3=5.0 m/s 2.

滑行的位移s =v B 22a 3=2.02

2×5.0

m =0.4 m

s AB =v t =v B 2t =2.0

2×4.0 m =4.0 m>0.4 m ,所以小物块不能返回到A 点,停止运动时离B 点的距离为0.4 m.

14.如图甲所示,为一倾角θ=37°的足够长斜面,将一质量为m =1 kg 的物体无初速度在斜面上释放,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

(1)2 s 末物体的速度; (2)前16 s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对物体分析可知,其在前2 s 内沿斜面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sin θ-F 1-μmg cos θ=ma 1 v 1=a 1t 1 代入数据可得

a 1=2.5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 v 1=5 m/s ,方向沿斜面向下。 (2)物体在前2 s 内发生的位移为x 1,则 x 1=1

2a 1t 21

=5 m ,方向沿斜面向下

当拉力为F 2=4.5 N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2+μmg cos θ-mg sin θ=ma 2

代入数据可得a 2=0.5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上。 物体经过t 2时间速度减为0,则 v 1=a 2t 2 得t 2=10 s

t 2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x 2,则

x 2=12a 2t 22

=25 m ,方向沿斜面向下

由于mg sin θ-μmg cos θ

15.(2019·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如图a 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在t =0时刻以v 0=8 m/s 的速度滑上一固定斜面,斜面足够长,斜面的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

5

。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返回斜面底端,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

(1)物块向上和向下滑动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从斜面底端出发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所用的总时间;

(3)求出物块再次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并在图b 中画出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象,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答案】 (1)8 m/s 2 2 m/s 2 (2)3 s(3)4 m/s 图象见解析 【解析】 (1)物块上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则a 1=g sin θ+μg cos θ=8 m/s 2, 物块下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则a 2=g sin θ-μg cos θ=2 m/s 2。 (2)物块上滑过程:t 1=0-v 0

-a 1=1 s

s 1=

0+v 0

2t 1

=4 m 物块下滑过程:s 2=s 1=1

2a 2t 22

得t 2=2 s

故总时间t =t 1+t 2=3 s 。

(3)物块下滑过程:v 2=a 2t 2=4 m/s 。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2021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

2021模拟模拟-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交变电流 本考点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和延伸.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三突出”:一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二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图象和交变电流的四值;三是突出考查变压器.一般试题难度不大,且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电磁场和电磁波只作一般的了解.本考点知识易与力学和电学知识综合,如带电粒子在加有交变电压的平行金属板间的运动,交变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同时,本考点知识也易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相联系,如“电动自行车”、“磁悬浮列车”等.另外,远距离输电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不同情况下的有效值计算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对变压器的原理理解的同时,还要掌握变压器的静态计算和动态分析. 北京近5年高考真题 05北京18.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 ) A.通过R的电流i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100πt (A) B.通过R的电流 i R 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50πt (A) C.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100πt (V) D.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50πt (V) 07北京17、电阻R1、R2交流电源按照图1所示方式连接,R1=10Ω,R2=20Ω。合上开关后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 A、通过R1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A 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V C、通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2A D、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2V 08北京18.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Ω的电阻。则() A.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0 A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2V C.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3 J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 W 北京08——09模拟题 08朝阳二模16.在电路的MN间加一如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负载电阻为100Ω,若不考 虑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则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220V,2.20 AB.311V,2.20 AC.220V,3.11A D.311V,3.11A t/×10-2s U/V 311 -311 1 2 3 4 A V M ~ R V 交变电源 ~ 图1 u/V t/×10-2s O U m -U m 12 图2

(整理)从高考物理图像题看物理高考

从高考物理图像题看物理高考 图象题历来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和热点,物理图象是形象直观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有力工具,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图象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分析思路清晰。 物理规律用数学表达出来后,实质是一个函数关系式,如果这个函数式仅有两个变量,就可用图象来描述物理规律。这样就将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而几何关系往往具有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 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是: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实验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完成高中阶段要求会做的分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以上两条能力要求表明高考对图像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从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物理图像考查有了新的变化,不仅考查基本图像,对定性分析的图像考得也很深,特别在实验题中对图像考查有了更高的要求。图像的考查向更大的空间在延伸。 下面就高考中与图象有关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如有不足还请批评指正。 一.物理图像的含义 的地方,我们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物理图像。具体来说,对每个物理图像,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会识图,即获取图象所要表达的信息 1.横轴与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和单位 明确了两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则清楚了图像所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些形状相同的图像,由于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不同,它们反映的物理规律就截然不同,如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另外,在识图时还要看清坐标轴上物理量所注明的单位。2.图线的特征 注意观察图像中图线的数学意义,分析图线所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明确图像反映的物理内涵。如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反应了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线分析时还要注意图线的拐点具有的特定意义,它是两种不同变化情况的交界,即物理量变化的临界点。

备战2020年高考物理计算题专题复习《向心力的计算》(解析版)

《向心力的计算》 一、计算题 1.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看成质点 相连,可绕过O点的水平转轴在竖直面内无摩擦地转动.在最 低点a处给一个初速度,使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完成完整的圆 周运动,求: 小球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初速度的大小; 最低点处绳中的拉力大小. 2.如图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 轨道相切,半径,物块A以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上P处静止的物块B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A、B的质量均为重力加速度g 取;A、B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 求A滑过Q点时的速度大小V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若碰后AB最终停止在第k个粗糙段上,求k的数值; 求碰后AB滑至第n个光滑段上的速度与n的关系式。

3.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竖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形管道,管道里有一个直径略小于管 道内径的小球,小球在管道内做圆周运动,从B点脱离后做平抛运动,经过秒后又恰好垂直与倾角为的斜面相碰到。已知圆轨道半径为,小球的质量为,g取求 小球在斜面上的相碰点C与B点的水平距离 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A点时的速率。 4.如图所示,倾角为的粗糙平直导轨与半径为R的光 滑圆环轨道相切,切点为B,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 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轨道上离地面高为的D处无初速 下滑进入圆环轨道,接着小滑块从圆环最高点C水平飞出, 恰好击中导轨上与圆心O等高的P点,不计空气阻力。求: 小滑块在C点飞出的速率; 在圆环最低点时滑块对圆环轨道压力的大小; 滑块与斜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高考物理图像专题解法合集

2 例5图 高考物理图像专题解法合集 课时综述 1.“图”在物理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将抽象的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图解法具有简易、方便的特点,学习中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强化对图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以达到熟练应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熟能生巧的目的。 2.中学物理常用的“图”有示意图、过程图、函数图、矢量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若题干和选项中已给出函数图,需从图像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即使题干和选项中没有出现函数图,有时用图象法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而且还可以避免繁杂的中间运算过程,甚至可以解决用计算分析无法解决的问题。 互动探究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水平击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木块长为L ,质量为M ,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不变,子弹穿过木块后木块获得动能为E k ,若木块或子弹的质量发生变化,但子弹仍能穿过,则 A .M 不变,m 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变大 B .M 不变,m 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变小 C .m 不变,M 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变大 D .m 不变,M 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变小 例2.如图所示,硬质裸导线做成的闭合矩形线框abcd 固定在匀强磁场中,ab

高考物理大题专题训练专用(带答案)

高考物理大题常考题型专项练习 题型一:追击问题 题型二:牛顿运动问题 题型三:牛顿运动和能量结合问题 题型四:单机械能问题 题型五:动量和能量的结合 题型六:安培力/电磁感应相关问题 题型七:电场和能量相关问题 题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 题型一:追击问题3 1. (2014年全国卷1,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答案:v=20m/s 2.(2018年全国卷II,4,12分★★★★★)汽车A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 正前方停有汽车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B车向前滑动了4.5 m,A车向前滑动了2.0 m,已知A和B 的质量分别为2.0×103 kg和1.5×103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 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g = 10m/s2.求: (1)碰撞后的瞬间B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A车速度的大小. 答案.(1)v B′ = 3.0 m/s (2)v A = 4.3m/s 3.(2019年全国卷II,25,20分★★★★★)一质量为m=2000kg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题20套(带答案)

高考物理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题20套(带答案) 一、图示法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真空中有四个相同的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均为q ,固定在如图所示的四个顶点上,任意两电荷的连线长度都为L ,静电力常量为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相邻的两棱中点连线在同一条电场线上 B 86kq C .任意两棱中点间的电势差都为零 D .a 、b 、c 三点为侧面棱中点,则a 、b 、c 所在的平面为等势面 【答案】BC 【解析】 【详解】 假设ab 连线是一条电场线,则b 点的电场方向沿ab 方向,同理如果bc 连线是一条电场线,b 的电场方向沿bc 方向,由空间一点的电场方向是唯一的可知电场线不沿ab 和bc 方向,因此A 错;由点电荷的电场的对称性可知abc 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由电场的叠加法则可知上下两个点电荷对b 点的和场强为零,左右两个点电荷对b 点的合场强不为 零,每个电荷对b 点的场强224kq =3L 3kq E L = ????,合场强为 24kq 686kq =2Ecosa=23L E 合,故B 正确;由点电荷的电势叠加法则及对称性可知abc 三点的电势相等,因此任意两点的电势差为零,故C 正确;假设abc 平面为等势面,因此电场线方向垂直于等势面,说明电场强度的方向都在竖直方向,由电场叠加原理知b 点的电场方向指向内底边,因此abc 不是等势面,故D 错误。 2.竖直绝缘墙壁上有一个固定的小球A ,在A 球的正上方P 点用绝缘线悬挂另一个小球B ,A ﹑B 两个小球因带电而互相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如图所示,若线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同时小球B 的电量减为原来的一半,A 小球电量不变,则再次稳定后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试题

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 【例1】一简谐横波的波源的振动周期为1s,振幅为1crn,波速为1m/s,若振源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且从振源质点开始振动计时,当 t=0.5s时()A.距振源?λ处的质点的位移处于最大值 B.距振源?λ处的质点的速度处于最大值 C.距振源?λ处的质点的位移处于最大值 D.距振源?λ处的质点的速度处于最大值 解析:根据题意,在0.5s 内波传播的距离Δx=vt=0.5m.即Δx=?λ.也就是说,振动刚好传播到?λ处,因此该处的质点刚要开始振动,速度和位移都是零,所以选项C、D都是不对的,振源的振动传播到距振源?λ位置需要的时间为T/4=0。25s,所以在振源开始振动0.5 s后.?λ处的质点,振动了0.25 s,即1/4个周期,此时该质点应处于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答案:A 【例2】地震震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1)图中是某一地震波的传播图,其振幅为A,波长为λ,某 一时刻某质点的坐标为(λ,0)经1/4周期该质点的坐标是多 少?该波是纵波还是横波。 A.纵波(5λ/4.0) B.横波(λ,-A) C.纵波(λ,A) D.横波(5λ/4.A) (2)若 a、b两处与c地分别相距300 km和200 km。当 C处地下15 km处发生地震,则 A.C处居民会感到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摇动 B.地震波是横波 C.地震波传到a地时,方向均垂直地面 D.a、b两处烈度可能不同 解析:(1)由题图知,该地震波为横波,即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 某质点的坐标(λ,0)即为图中a点,经1/4周期,a点回到平衡位置下面的最大位移处,即位移大小等于振幅,坐标为(λ,-A),(水平方向质点并不随波逐流)。故答案为B

2016年高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 专题F:动量(含解析)

F 动量 F1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1.[2016·全国卷Ⅰ] [物理——选修3-5] F1(2)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i)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ii)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35.(2)[答案] (i)ρv0S(ii)v20 2g- M2g 2ρ2v20S2 [解析] (i)设Δt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体积为ΔV,质量为Δm,则 Δm=ρΔV① ΔV=v0SΔt② 由①②式得,单位时间内从喷口喷出的水的质量为 Δm Δt =ρv0S③ (ii)设玩具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h,水从喷口喷出后到达玩具底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对于Δt时间内喷出的水,由能量守恒得 1 2(Δm)v 2+(Δm)gh=1 2(Δm)v 2 ④ 在h高度处,Δt时间内喷射到玩具底面的水沿竖直方向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Δp=(Δm)v⑤ 设水对玩具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根据动量定理有 FΔt=Δp⑥ 由于玩具在空中悬停,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F=Mg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得 h=v20 2g- M2g 2ρ2v20S2⑧ 2.F1[2016·北京卷] (1)动量定理可以表示为Δp=FΔt,其中动量p和力F都是矢量.在运用动量定理处理二维问题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x、y两个方向上分别研究.例如,质量为m的小球斜射到木板上,入射的角度是θ,碰撞后弹出的角度也是θ,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都是v,如图1-所示.碰撞过程中忽略小球所受重力. 图1- a.分别求出碰撞前后x、y方向小球的动量变化Δp x、Δp y; b.分析说明小球对木板的作用力的方向. (2)激光束可以看作是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沿光传播方向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现象的同时,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光镊效应就是一个实例,激光束可以像镊子一样抓住细胞等微小颗粒.

高考物理专题一(受力分析)(含例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定位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图1 A.A与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审题突破B、D选项考察地面对B的作用力故可以:先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C选项考察物体A、B之间的受力,应当隔离,物体A受力少,故: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水平方向: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为零,故

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有F 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在沿斜面方向:①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②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设斜面倾斜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 sin θ,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一定大于mg,故A正确,C错误.故选择A、D. 答案AD 1.(单选)(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2.(单选)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A、B,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 图3 A.mg B.3mg C. 3 3mg D. 3 2mg

2020高考物理计算题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计算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电动势E=6V,内阻不计的电池组向电阻R0=20Ω,额电压U0=4.5V的灯泡供电,求: (1)要使系统的效率不低于η0=0.6,变阻器的阻值及它应承受的最大电流是多大? (2)处于额定电压下的灯泡和电池组的最大可能效率是多少?它们同时适当选择的变阻器如何连接,才能取得最大效率? 2.环保汽车将为2008年奥运会场馆服务。某辆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的环保汽车,总质量3 m=?。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v=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10kg 时,驱动电机的输入电流I=50A,电压U=300V。在此行驶状态下 ; (1)求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P 电 (2)若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P机,求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g取10m/s2);

(3)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给该车供电,其他条件不变,求所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小面积。结合计算结果,简述你对该设想的思考。 已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260410W P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111.510m r =?,太阳光传播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约有30%的能量损耗,该车所用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5%。

3.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太阳光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地面。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面所覆盖,太阳在一年中辐射到地球表面水面部分的总能量W约为1.87×1024J。设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为7%,而且将吸收到的35%能量重新辐射出去。太阳辐射可将水面的水蒸发(设在常温、常压下蒸发1 kg水需要2.2×106 J的能量),而后凝结成雨滴降落到地面。 (1)估算整个地球表面的年平均降雨量(以毫米表示,球面积为4πR2 地球的半径R=6.37×106 m)。 (2)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中只有约50%到达地面,W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没能全部到达地面,这是为什么?请说明二个理由。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21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要点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2020高考物理计算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计算题 1.为了使航天员能适应在失重环境下是的工作和生活,国家航天局组织对 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故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环境;航天员乘坐到民航客机 上后,训练客机总重5×104kg,以200m/s速度沿300倾角爬升到7000米 高空后飞机向上拉起,沿竖直方向以200m/s 的初速度向上作匀减速直线 运动,匀减速的加速度为g,当飞机到最高点后立即掉头向下,仍沿竖直 方向以加速度为g加速运动,在前段时间内创造出完全失重,当飞机离地 2000米高时为了安全必须拉起,后又可一次次重复为航天员失重训练。若 飞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f=Kv(k=900N·s/m),每次飞机速度达到 350m/s 后必须终止失重训练(否则Array飞机可能失速)。 求:(1)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 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2)飞机下降离地4500米时飞机 发动机的推力(整个运动空间重力加速 度不变)。 (3)经过几次飞行后,驾驶员想在保持其它不变,在失重训练时间不 变的情况下,降低飞机拉起的高度(在B点前把飞机拉起)以节约燃油, 若不考虑飞机的长度,计算出一次最多能节约的能量。

2.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风速的装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固定在竖直墙上,一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的M 点,另一端N 与导电的迎风板相连,弹簧穿在光滑水平放置的电阻率较大的金属细杆上,弹簧是不导电的材料制成的。测得该弹簧的形变量与压力传感器示数关系见下表。 迎风板面积S =0.50m 2,工作时总是正对着风吹来的方向。电路的一端与迎风板相连,另一端在M 点与金属杆相连。迎风板可 在金属杆上滑动,且与金属杆接触良好。定值电阻R =1.0Ω,电源的电动势E =12V ,内阻r =0.50Ω。闭合开关,没有风吹时,弹簧处于原长L 0=0.50m ,电压 传感器的示数U 1=3.0V ,某时刻由于风吹迎风板,电压传感器的示数变为 U 2=2.0V 。求: (1)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 形变量(m ) 0 0.1 0.2 0.3 0.4 压 力(N ) 0 130 260 390 520

五年高考真题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精选

五年高考真题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 考点一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1.[2015·新课标全国Ⅱ,35(1),5分](难度★★)(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解析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可以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A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可以说明β射线是一种粒子,故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是一种波,故C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束的衍涉现象,说明电子束是一种波,故D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说明光是一种粒子,故E错误.答案ACD 2.[2015·江苏单科,12C(1),5分](难度★★★)(多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解析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所以A正确;热中子束在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即运动的实

物粒子具有波的特性,即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所以B 正 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电磁辐射具 有量子化,即黑体辐射是不连续的、 一份一份的,所以黑体辐射用光的粒子性解释,即C 错误;根据德布罗意波 长公式λ=h p ,p 2 =2mE k ,又质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动能相等的质 子和电子, 质子的德布罗意波较短,所以D 错误. 答案 AB 3.[2014·江苏单科,12C(1)](难度★★)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7.73×1014 Hz 和 5.44×1014 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 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 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 较大的( ) A .波长 B .频率 C .能量 D .动量 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 E km =hν-W =hν-hν0 钙的截止频率大,因此钙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其动量p = 2mEkm ,故动量小,由λ =h p ,可知波长较大,则频率较小,选项A 正确. 答案 A 4.(2014·广东理综,18,6分)(难度★★★)(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 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解析 增大入射光强度,使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因此光电流增 大,选项A 正确;光 电效应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强度无关,选项B 错误; 当照射光的频率小于ν,大于极限频率时 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 错误;由E km =hν-W ,增加照射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选项D 正确. 答案 AD 5. (2013·北京理综,14,6分)(难度★★)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 的圆心O ,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 和b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理】高考物理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物理】高考物理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 详细答案 一、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甲所示,小车B 紧靠平台的边缘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从光滑的平台水平滑到与平台等高的小车上,物体和小车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 2,求: (1)物体A 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A 与小车B 的质量之比; (3)小车的最小长度。 【答案】(1)0.3;(2)1 3 ;(3)2m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v t -图像可知,A 在小车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21241m /s 3m /s 1 v a t ==?-?= 若物体A 的质量为m 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 1mg ma μ= 联立可得 0.3μ= (2)设小车B 的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mg Ma μ= 得 1 3 m M = (3)设小车的最小长度为L ,整个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2 20 1 1() 22 mgL mv M m v μ=-+ 解得 L =2m 2.壁厚不计的圆筒形薄壁玻璃容器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圆形底面的直径为2R ,圆筒的高度为R 。 (1)若容器内盛满甲液体,在容器中心放置一个点光源,在侧壁以外所有位置均能看到该点光源,求甲液体的折射率; (2)若容器内装满乙液体,在容器下底面以外有若干个光源,却不能通过侧壁在筒外看到所有的光源,求乙液体的折射率。 【答案】(1)5n ≥甲;(2)2n >乙 【解析】 【详解】 (1)盛满甲液体,如图甲所示,P 点刚好全反射时为最小折射率,有 1 sin n C = 由几何关系知 2 2 2sin 2R C R R = ??+ ? ?? 解得 5n =则甲液体的折射率应为 5n ≥甲

高考物理-计算题专题突破

计算题专题突破 计算题题型练3-4 1.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t1=0和t2=0.005 s时的波形如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 (1)设周期大于(t2-t1),求波速; (2)设周期小于(t2-t1),并且波速为6 000 m/s,求波的传播方向. 解析:当波传播时间小于周期时,波沿传播方向前进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当波传播时间大于周期时,波沿传播方向前进的距离大于一个波长,这时从波形的变化上看出的传播距离加上n个波长才是波实际传播的距离. (1)因Δt=t2-t1T,所以波传播的距离大于一个波长,在0.005 s内传播的距离为 Δx=vΔt=6 000×0.005 m=30 m. 而Δx λ= 30 m 8 m=3 3 4,即Δx=3λ+ 3 4λ.

因此可得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答案:(1)波向右传播时v=400 m/s;波向左传播时v=1 200 m/s(2)x轴负方向 2. (厦门一中高三检测)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为n=2,下表面镶有银反射面,一束单色光与界面的夹角θ=45°射到玻璃表面上,结果在玻璃砖右边竖直光屏上出现相距h=2.0 cm的光点A和B(图中未画出). (1)请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请使用刻度尺); (2)求玻璃砖的厚度d. 解析:(1)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2)设第一次折射时折射角为θ1,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4专题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4 1.(2018福建卷).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 .沿x 轴负方向,60m/s B .沿x 轴正方向,60m/s C .沿x 轴负方向,30 m/s D .沿x 轴正方向,30m/s 答案:A 2.(1)(2018福建卷)(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 条亮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 /(1)a n =-V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其示数为___mm 。 答案:①A ②1.970 3.(2018上海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答案: A 4.(2018上海卷).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 B 5.(2018上海卷).如图,简单谐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 =3s ,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 1与x 2相距1m ,波的周期为T ,且2T <?t <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m/s ,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s 。 (A ) (B ) ( C ) (D )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图像法解决物理试题 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t :时间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 B .1t 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C .20t :时间内乙的平均速度小于甲的平均速度 D .2t 时刻,乙物体追上甲物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 AC.20t ~时间内甲物体的速度一直比乙物体的速度大,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小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乙的平均速度小于甲的平均速度,故A 错误,C 正确; BD.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在0~t 2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比乙的大,甲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逐渐增大.t 2时刻后,乙的速度比乙的大,两者间距逐渐减小,所以t 2时刻,两者相距最远.故B 错误,D 错误. 2.平直马路上有同方向前后行驶的电车a 和汽车b ,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当t =10s 时,两车刚好相遇,由图可知 A .开始时电车a 在前汽车b 在后 B .开始时两车相距25m C .t =20s 时两车相距50 m D .t =10s 后两车还会再相遇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从图像可以看出在前10s内a图像包围的面积大于b图像包围的面积,故一开始a在后b 在前,故A错误; B.图像包围的面积代表各自运动走过的位移,所以两者一开始相距的距离为 1 s=??=,故B正确; 51025m 2 C.从面积上可以看出t=20s时两车相距25m,故C错误; D.t=10s后,b的速度一直大于a的速度,所以两车不会再相遇,故D错误 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第1 s内和第3 s内质点的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不断减小 B.前1 s内和前3 s内质点运动的路程相同 C.物体在1 s,3 s时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D.第2秒末和第4秒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速度图象能直接读出速度的变化,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分析加速度的变化.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析位移,从而确定出路程关系.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根据位移关系分析质点位置关系. 【详解】 A项:第1 s内质点的速度不断增大,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加速度不断减小.第3 s内质点的速度沿负方向不断增大,加速度不断减小,故A正确. B项:只要质点在运动,其运动的路程就在增大,所以前1 s内的路程小于前3 s内的路程,故B错误. C项: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知物体在1 s,3 s时质点的运动方向均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 D项: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知0﹣2s内的位移大于0,0﹣4s内的位移为0,所以第2秒末和第4秒末质点的位置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的关键要理解速度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要注意位移的正负.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计算题专题训练

计算题专题训练 第1组 1.(2012·惠州一中月考)如图所示,一弹丸从离地高度H =1.95 m 的A 点以v 0=8.0 m/s 的初速度水平射出,恰以平行于斜面的速度射入静止在固定斜面顶端C 处的一木块中,并立 即与木块具有相同的速度(此速度大小为弹丸进入木块前一瞬间速度的1 10 )共同运动,在斜 面下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木块与它相碰没有机械能损失,碰后恰能返回C 点。已知斜面顶端C 处离地高h =0.15 m ,求:(1)A 点和C 点间的水平距离。(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木块从被弹丸击中到再次回到C 点的时间t 。 2.(2012·广州一模,35)如图所示,有小孔O 和O ′的两金属板正对并水平放置,分别与平行金属导轨连接,Ⅰ、Ⅱ、Ⅲ区域有垂直导轨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金属杆ab 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一直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ab 进入Ⅰ区域,同时一带正电小球从O 孔竖直射入两板间。ab 在Ⅰ区域运动时,小球匀速下落;ab 从Ⅲ区域右边离开磁场时,小球恰好从O ′孔离开。已知板间距为3d ,导轨间距为L ,Ⅰ、Ⅱ、Ⅲ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宽度均为d 。带电小球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ab 运动的速度为v 0,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ab 在Ⅱ区域运动时,小球的加速度大小。 (3)小球射入O 孔时的速度v 。 第2组 3.如图所示,AB 、BC 、CD 三段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 、CD 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 的长度L =5 m ,轨道CD 足够长且倾角θ=37°,A 点离轨道BC 的高度为H =4.30 m 。质量为m 的小滑块自A 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 间的动摩擦 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sin 37°=0.6,cos 37°=0.8,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 点的时间间隔; (3)小滑块最终停止位置距B 点的距离。 4.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 =2.0×10-3 T 的磁场分布在xOy 平面上的MON 三角形区域,其中M 、N 点距坐标原点O 均为1.0 m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坐标原点O 处有一个粒子源,不断地向xOy 平面发射比荷为q m =5×107 C/kg 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都是v =5×104

(完整版)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方法专题指导

高中物理图像法解题方法专题指导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 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 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 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 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 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例3、如图是额定电压为100伏的灯泡由实验得到的伏安特 曲线,则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多大?若将规格是“100 v、100 W”的定值电阻与此灯泡串联接在100 v的电压上,设定值电 阻的阻值不随温度而变化,则此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多大? 4.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 利用图像的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解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常和斜率的物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