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
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
表合并的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
修改
五、作业:第101页3、4








审批
第周月学科数学备课教师授课时间



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完成97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页 6、7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汇总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汇总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汇总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件编号:6F-FC-42-E8-81教案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编写人:XXX,XXX教学简介】第一课时1.让学生自学教科书第95页。

2.思考问题:从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为什么使用两种颜色的直条?教学内容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96页例3、第97页“做一做”以及第98~99页练二十三第1~3题。

1.教会学生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够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正确理解和分析数据,并能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用具多媒体、直尺、彩色铅笔教学过程1.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两张图片,它们展示的是哪些地方的情况?(第一张图片是城镇的景象,第二张图片是农村的景象)2.观察统计表,引入新课。

3.探究一:观察比较统计表1)从统计表中得到什么信息?2)汇报交流。

3)教师问学生:有没有一张图能够让我一眼就看到城镇或乡村人口数量变化?4.绘制条形统计图。

1)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喜欢的条形统计图绘制方法。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后,用投影展示作品。

3)观察交流:这两个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异同点?5.小结。

学生发现:一个是统计某地区城镇人口的,另一个是统计某地区乡村人口的。

它们的横轴上的年份是相同的,纵轴上每格代表的人数相同。

6.探究二:制作复式统计图1)思考回答:既然它们有相同点,能不能把这两个条形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呢?2)小组合作绘制复式统计表。

3)展示交流。

4)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复式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①改换统计图的名称“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②统计图的纵轴不用修改,横轴上每年各画两个刻度,分别表示城镇和乡村。

③每个刻度的宽度相等,并且每年度之间的间距相等。

④在统计图的右上方,分别用不同的颜色画一个小的直条表示城镇和乡村的人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用图表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图表统计数据。

三、教学难点1.通过数据制作图表;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表范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数据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统计”。

2. 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即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

2.同时介绍常用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表格等,并讲解如何制作这些图表。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出的数据制作相关的统计图表。

2.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数据分析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2.自行收集一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3.记录一天中某一活动的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表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统计这一话题展开,通过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安排,谢谢!。

新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20页)精品课件

新审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20页)精品课件

苹果产量统计图
0
2000
2001
2002
2003 (年)
应 用 练 习
(千米)
我国四大河流长度统计图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名称
黑龙江
黄河
长江
珠江
(名称)
请根据上图,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黑龙江
(中国境内)
黄河
长江
珠江
长度大约 (千米)
48 113 79
40 7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千米/ 时
我国航空业高速发展统计图
单位:万km
2001年
1999年 1997年 1995年 1990年 1978年
155.36

152.22
142.50 112.90 50.68 14.89
为了清楚地表示动物的只数,可以把每种
动物的数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动物名称 只数 合计 猴子 斑马 老虎 小猫 公鸡
23
4
6
2
8
3
五种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填在“合计”栏里。
为了表示的更形象 直观,还可以用条 形图来表示: (单位:只)
10
想一想?? 5
1,每个小格代表几只动物? 2,哪种动物只数最多? 3,哪种动物只数最少? 4,斑马比老虎多几只? 5,公鸡比斑马少几只?
1 四(2) 120
2 四(1) 100
3 四(3) 90
60
50 40 30 20 10
0
四二班
四一班
四三班
某校四年级跳绳活动统计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设计理念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把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了解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从更高层次、不同角度认识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了统计观念;通过对学生身边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更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9~101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统计》中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课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生在前一段已经学习了较多的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学生已经建立了统计观念,能够根据统计图提出并解决问题,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问题的也越来越好奇和关心,在教学中可适当地渗透一些身边常见的社会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自主探索、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以及常见的社会生活的素材,力求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与意义,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并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更关心、关注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作业纸。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整理数据。

3.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能够读懂图表。

4.通过统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统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2.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等。

2.学生准备:笔、本子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统计的意义是什么?3.如何进行数据的调查和整理?3.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班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2. 教学内容1.数据整理的方法。

2.如何制作简单的图表展示数据。

3. 活动设计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调查结果,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图表展示。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并整理数据,制作图表。

八、板书设计•统计的概念•数据调查与整理•图表展示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秀8篇《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例2和10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教学过程:一、对比图例,引入新课。

1、出示统计表我国1997年和1999年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表年份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1997年124392843261999年壹伍5402一叁84492、出示统计图提问:根据一张统计表,老师画出了两张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师:图2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师:刚才通过两种复式统计图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

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例21、谈话引入: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家里都买上了小轿车、面包车。

同时,还有大客车、货车等车辆给人们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学课件

3. 300个四万是( A )。
A. 1200万 B.12万
C.120万
D.12000万
4.最小的八位数是( A )。
A.10000000 B.10000001
C.11111111 D.99999999
拓展训练
二、填一填。 1. 10个一万是( 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 一亿 )。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为一
1.读出下面每组数。
34和34 0000
3004和3004 0000
三十四 三十四万 三千零四 三千零四万
340和340 0000
3040和3040 0000
三百四十
三千零四十
三百四十万
三千零四十万
巩固练习
2. 千 百 十 万
万万万 位位位位
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
读一读。
5 6 7 0 0 0 五十六万七千
级,分别为( 个 )级、( 万 )级和( 亿 )级。 3.一(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拓展训练
二、填一填。 4.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个 )位,第 五位是( 万 )位,第六位是( 十万 )位,第八位 是( 千万 )位。 5.和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千位 )和(十万位), 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 千 )和( 十万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表。
1.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 叫做数位。
新知探究
这就是数位 顺序表。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 数位是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新知探究
怎么理解北京人 口19612368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版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二、教学过程: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每个环节效果自评(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

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三、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

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

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

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

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

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

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

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

你们也想参加吗?生:想!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

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

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

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

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

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

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

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气球人数红黄蓝绿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表中吗?(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

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出示统计图)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

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

(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

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

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生1:很美!生2:很漂亮!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

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

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

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

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

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

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

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

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生:西瓜。

师:为什么?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

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