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信息与信息技术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性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操作熟悉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2.1 操作系统简介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学习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启动2.2 文件管理学习创建、复制、删除文件和文件夹掌握文件的打开、保存和关闭方法2.3 系统设置与维护学习调整系统设置,如显示、声音、网络等了解计算机的维护和保养方法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简介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安装和启动3.2 文档的基本操作学习创建、编辑、保存文档熟悉字体、段落格式设置方法3.3 图文混排学习插入图片、艺术字、形状等元素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和方法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4.1 电子表格软件简介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学习电子表格软件的安装和启动4.2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学习创建、编辑、保存工作表熟悉单元格格式设置方法4.3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数据录入、排序、筛选方法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技巧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5.1 演示文稿软件简介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学习演示文稿软件的安装和启动5.2 演示文稿的制作学习创建、编辑、保存演示文稿熟悉幻灯片布局、设计、切换方法5.3 动画和多媒体效果学习添加动画、声音、视频等元素掌握动画和多媒体效果的制作技巧和方法第六章:网络的基本应用6.1 互联网概述了解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学习上网浏览、搜索信息和方法6.2 电子邮件的使用学习申请电子、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熟悉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和接收方法6.3 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学习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如QQ、等掌握即时通讯工具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第七章:信息安全和道德法规7.1 信息安全了解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的概念和危害学习防范病毒、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7.2 网络道德法规学习网络礼仪、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了解网络犯罪现象及预防措施7.3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学习病毒查杀、预防病毒的方法掌握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第八章:数字媒体及其应用8.1 数字媒体概述了解数字媒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学习数字媒体处理的基本方法8.2 图片编辑软件的使用学习使用图片编辑软件,如Photoshop、美图秀秀等掌握图片的基本处理技巧和美化方法8.3 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学习使用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如Audacity、会声会影等掌握音频和视频的剪辑、编辑、合并等方法第九章:编程基础9.1 编程概述了解编程的概念、作用和发展趋势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9.2 Python编程基础学习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语句掌握函数、模块和面向对象编程方法9.3 算法与算法分析了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学习常见算法及其分析方法第十章:信息素养与创新实践10.1 信息素养了解信息素养的定义、内涵和培养方法学习信息检索、评估和应用的能力10.2 创新实践学习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3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如主题班会、科普宣传等总结活动经验,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信息的定义和特性、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重点解析:信息的概念和特性是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需要学生掌握信息的来源、表现形式、传递方式等基本知识。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操作桌面等。
(3)学会使用网络浏览器,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计算机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操作桌面等基本操作。
3. 网络浏览器使用:学习如何使用网络浏览器,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网络浏览器的使用。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的深入操作技巧。
(2)网络搜索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掌握基本操作。
(3)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浏览器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源。
2. 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
(2)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
(3)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演示: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演示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掌握基本操作。
4. 任务驱动: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浏览器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源。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信息技术9年级上完整教案

第1课多媒体与多媒体计算机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着“多媒体”这一中心展开,向学生介绍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
这一课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教学内容:什么是多媒体技术:介绍了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分析了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介绍了计算机中的多媒体设备及部分外设。
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计算机要存储并处理多媒体信息,就对信息进行了数字化的处理。
教材描述了计算机中图像、图形、音频、视频四种不同的多媒体信息,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
同时还初步介绍了数据压缩技术。
多媒体软件的制作平台:介绍了常用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平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3.了解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的数字化处理过程。
4.知道常用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平台。
技能目标1.能熟练识别计算机中常用的多媒体设备及外设。
情感目标1.初步体验多媒体技术带给我们的惊喜。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及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的数字化处理过程。
教学难点: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的数字化处理的过程。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尽可能多地准备光驱、声卡、摄像头、麦克风、录音笔、MP3播放器等实物。
教学实施建议1.课前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创设良好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伏笔。
采用的方法可以是播放音乐,预录一段声音等。
2.导入可以用设问:什么是多媒体技术?直接引入该课的教学。
3.让学生认识计算机中常用的多媒体设备及外设是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应尽量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接触实际物品,留下深刻印象。
4.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是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除了讲清楚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的数字化处理的过程,还应注意区分图像与图形的区别。
次外,在还应介绍数据压缩技术。
5.5.“常用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平台”在后续的教材中还有专门介绍,在此课中只需让学生做一般了解即可。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第一章: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使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
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包括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文件等。
1.2 教学内容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网络的基本组成:服务器、客户端、路由器等。
网络的使用: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文件等。
1.3 教学步骤讲解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演示如何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和文件。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1.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自己喜欢的网站的简单介绍。
让学生完成一份网络使用技巧的练习题。
第二章:电子邮件的使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让学生学会如何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2.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发件人、收件人、主题、等。
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步骤。
2.3 教学步骤讲解电子邮件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演示如何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发送一封测试邮件给老师或同学。
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电子邮件使用的练习题。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和排版。
3.2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文字输入、编辑、排版、打印等。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3.3 教学步骤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演示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和排版。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4 作业与练习让学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编写一篇短文,并进行排版。
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文字处理软件使用的练习题。
第四章: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表格处理软件创建和编辑表格。
4.2 教学内容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创建表格、编辑单元格、格式化表格等。
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4.3 教学步骤讲解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安全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3. 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4. 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5. 信息技术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以及信息安全防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践操作等手段。
五、教学课时与安排1. 课时:共15课时。
2. 教学安排:每课时45分钟,按照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3.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掌握程度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自我评价: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材。
2. 辅助材料: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指导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在线教程、信息安全资讯等。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信息技术企业,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篇一: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赵炳芳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就是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符号、动作、情景等载体所呈现的内容。
..载体即媒体 ,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
信息技术(it):指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等相关的技术。
it的全称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 。
二、计算机的发展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作eniac(埃尼阿克) 1946年2月美国2、依据计算机主要逻辑元件组成划分为四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3、依据计算机体积可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又称个人计算机,pc机)4、计算机发展方向是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巨型化、微型化。
三、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3个计算机设计思想:1、计算机五部分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只识别0、1)3、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五、计算机病毒是在计算机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进行自身复制并对系统有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属于非法程序,通常是出自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之手。
计算机病毒通过传播依附在正常程序上,该正常程序称为宿主程序。
①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程序,不是生物病毒,对人体无害。
②传染介质:软硬磁盘、计算机网络、(盗版)光盘等。
③特点: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隐蔽性、寄生性④感染计算机病毒后,应先用杀毒软件查杀。
最彻底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办法是格式化磁盘(缺点是未被感染的数据也被删除,并对磁盘有损伤)。
⑤防病毒软件查杀病毒的能力滞后于新病毒的产生。
⑥常见的防病毒软件有:金山毒霸、江民软件、瑞星杀毒、诺顿杀毒、卡巴斯基等。
⑦防范:数据备份、安装防病毒软件、复制文件前先查病毒、不要轻易打开不认识的人寄来的电子邮件、上网时使用防火墙。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掌握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1.3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信息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硬件组件理解硬件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2.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了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应用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等第三章:网络基础与应用3.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与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3.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文件等3.3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措施,如防范病毒、黑客攻击等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隐私、不发布不良信息等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与基本功能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4.2 制作与编辑文档学习制作与编辑文档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文字、设置字体、段落格式等4.3 文档的打印与输出掌握文档的打印设置与输出方法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与基本功能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5.2 创建与编辑电子表格学习创建与编辑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等5.3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掌握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功能,如排序、筛选、公式计算等学习电子表格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如图表制作等第六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6.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定义与基本功能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方法6.2 制作与编辑演示文稿学习制作与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如添加幻灯片、插入文本框、图片等6.3 演示文稿的展示与播放掌握演示文稿的展示设置与播放方法第七章:数据库基础7.1 数据库的概述了解数据库的定义、功能与发展历程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7.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数据库、添加数据、查询数据等7.3 数据库的应用实例了解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学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第八章:编程基础8.1 编程语言的概述了解编程语言的定义、分类与发展趋势掌握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与使用方法8.2 简单的编程实例学习并实践简单的编程实例,如计算器、文本排序等8.3 编程思维与算法了解编程思维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学习基本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第九章:信息素养与伦理9.1 信息素养的概述了解信息素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掌握信息检索、评估与利用的基本方法9.2 网络伦理与法律学习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规范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著作权法等9.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学习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防范病毒、黑客攻击等掌握个人隐私保护的方法与技巧第十章:综合实践与应用10.1 项目设计与实施学习项目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实践一个小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如校园网站、小游戏等10.2 信息技术与创新思维了解创新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10.3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第十一章:多媒体技术基础11.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组成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组成元素,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11.2 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学习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工具,如音频编辑软件、视频编辑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11.3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学习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与流程实践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作品第十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2.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了解CAD的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12.2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学习CAM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CAM软件和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12.3 3D打印技术简介了解3D打印技术的原理、种类和发展前景学习3D打印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第十三章:计算机与13.1 的基本概念理解的定义、目标和研究领域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13.2 的应用案例学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等13.3 的发展趋势与伦理问题了解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讨论伦理问题和应对策略第十四章:信息技术的职业规划14.1 信息技术行业的职业分类与发展前景了解信息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和分类掌握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14.2 职业技能与素养的要求学习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掌握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14.3 职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学习职业规划的制定原则和方法实践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并进行实施第十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要求15.2 信息技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影响学习如何在信息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3 信息技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应用实例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的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7课时)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7课时)1、信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旌旗灯号中所包罗的内容。
2、信息的寄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3、信息的表显露原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抒发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熟悉信息的。
四、信息加工:对信息举行采集、存储、加工,最后获患上有用的信息并发布出去的过程。
5、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例如:报纸上刊登的新闻。
这是信息;它的寄义是报道的事件;它的表显露原形式是文字;它的载体是报纸。
六、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就是研究如何获取、处理(存储、阐发、加工)、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IT业第一定律是墨尔定律。
7、信息处理技术包罗通讯技术、收集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收集技术。
获取信息的途径中属于直接获取信息的是从事科学研究。
能够直接被计算机吸收、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旌旗灯号是数码旌旗灯号。
8、人类社会形态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是信息、材料、能源。
9、PC是指Personal puter。
”电脑之父”是指冯·诺依曼。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这种结构的基本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他提出“存储程序和采用二进制系统”设计思想。
10、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是按照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来划分的。
第一代,电子管时代;第二代,晶体管时代;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目前,制造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进入了收集时代。
11、计算机的发展趋向:巨型化、微型化、收集化、智能化。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表征的,PC机的更新主要基于微处理器的变革。
十二、1946年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它的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案补充
板
书
设
计
电子表格的组成:
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状态栏、工作区、行列、标签、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工作表、控制钮等
教学
后记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九
主备人
杨娟
使用人
杨娟
课题
第2课时第二课小小单元格1
上期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正清路中学教师课时计划用纸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九
主备人
杨娟
使用人
杨娟
课题
第1课时第一课初识电子表格
总课序
1
教学
目标
1.了解什么叫MicrosoftExcel
2.掌握如何启动Excel电子表格
3.掌握Excel窗口的组成
教学
重点
Excel启动,Excel窗口的组成
教学
难点
Excel启动,Excel窗口的组成
1.小小单元格在一张工作表中,在从A到Ⅳ共256列,1到16384行,共有4194340个单元格.
a.单一单元格地址表示法
b.单一区域单元格地址表示法
c.多区域单元格地址表示法
2.单元格的选取
a.活动单元格的选取
b.区域单元格的选取
c.选取整列,整行
d.选取相邻的多行,多列不相邻多个区域的选取
三.小结:
单元格表示与选取方法
学生练习:
1.开机
2.入网
3.启动Excel
4.用适当方法表示如图所示单元格或区域表示为:()
6.关机
个案补充
板
书
设
计
Excel界面:、菜单栏、工具栏、滚动条和状态栏、地址框、编辑框等
工作簿由工作表构成,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
教学
后记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九
主备人
杨娟
使用人
杨娟
课题
第3课时单元格中的基本操作
c.如果想存在另外的地方或是想改变名另存一份,则可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
总课序
3
教学
目标
1.掌握输入,修改,删除数据的方法
2.掌握快速移动单元格的方法3.掌握快速复制单元格内容
教学
重点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教学
难点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
1.如下图的单元格怎样表示?
2.在电子表格中选取如下区域:A1:B2,C3:C7,D2
二.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单元格中的基本操作:
教
学
过
程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怎样开机,关机?
2.学校机房计算机如何登录入网?
二.学习新知
1.Excel的自我介绍Excel的特长:
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排序等.
2.启动Excel的方法
a.单击“开始”按钮
b.将鼠标指向“程序”
c.单击二级菜单中的“MicrosoftExcel”
3.小结: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三、学生练习:
1.开机
2.入网
3.启动Excel电子表格,复习输入数据、清除内容、快速移动与复制单元格的操作。
4.在任一工作表中进行如下操作:
在A1、B1、C1、A2、B2、C2单元格中分别输入98、67、87、54、90、88。
5.将刚才的工作簿保存在C:\MyDocuments文件夹中,文件名为“数据表一”
总课序
2
教学
目标
1.知道单元格的地址的表示方法
2.掌握单元格的选取
教学
重点
单元格地址表示方法,单元格的选取
教学
难点
单元格地址表示方法,单元格的选取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Excel功能如何
2.Excel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新授
工作簿由工作表构成,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数据的输入,编辑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现在,先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单元格.
3.电子表格的组成: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状态栏、工作区、行列、标签、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工作表、控制钮
三、小结:
1.启动电子表格的方法
2.电子表格的窗口组成
四、学生练习:
1、开机
2、登录入网
3、启动Excel注:我校计算机,可直接在桌面上找到打开它的快捷方式,双击之亦可启动电子表格.
1.输入数据:用鼠标左键单击单元格,把它变为活动单元格,再输入数据;也可以在把它置为活动单元格后,在编辑栏中输入数据
2.修改数据:选中,输入新数据,即删除原数据;也可在编辑栏中修改
3.快速移动单元格:
a.选定要移动的单元格区域
b.把鼠标指针指向选中区域的边框上,变为箭头时,按下左键进行拖动,直到目标区域,再放开左键
教学
重点
保存工作簿
教学
难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保存工作簿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提问
1.怎样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
2.怎样清除单元格中的内容?
3.怎样快速移动与复制单元格?
二.新授:
1.工作簿与工作表一个工作簿中可以包括多个工作表,并不是一个工作表对应一个Excel文件,而是一个工作簿对应一个Excel文件。
2.保存工作簿☆工作簿名称:
系统默认为Book1…名,可自命名。
☆保存工作簿
a.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文件”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文件”按钮。
b.第一次保存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在其中设置要保存的工作簿所在的目录与文件名。以后再存盘就不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了。
c.如果想存在另外的地方或是想改变名另存一份,则可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
6.关机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个案补充
板
书
设
计
单元格中的基本操作:
1.输入数据;
2.修改数据;
3.快速移动单元格;
4.快速复制单元格;
5.清除单元格内容;
教学
后记
科目
信息技术
年级
九
主备人
杨娟
使用人
杨娟
课题
第4课时工作簿与工作表比较、保存工作簿
总课序
4
教学
目标
1.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含义及区别联系。
2.掌握保存工作簿的名称、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4.快速复制单元格:同上,移动时按住ctrl键……
5.清除单元格内容:
a.选定要清除的单元格区域
b.编辑清除内容
c.输入新内容
三、学生操作:
1.开机
2.入网
3.启动电子表格
4.在各自的工作站机器上选取复习题2要求的单元格区域
5.按要求进行操作1.分别在单元格B2,C2输入数据89,96.。2.将上述输入的数据89修改为103.。3.将数据为96的单元格快速移动至单元格D3。4.将数据为103的单元格复制到单元格D4。5.清除以上数据为96的单元格的内容,并输入数据75.
6.将“数据表”文件另入D:盘中,文件名为“数据表二”
7.关闭Excel
8.关闭计算机
个案补充
板
书
设
计
保存工作簿方法:
a.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文件”命令,或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文件”按钮。
b.第一次保存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在其中设置要保存的工作簿所在的目录与文件名。以后再存盘就不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