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肾衰竭尿毒症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区别

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区别

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区别文章目录一、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区别二、肾衰竭的诊断标准三、如何预防肾衰竭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区别1、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区别肾衰竭和尿毒症的临床症状是有区别的。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

患者会出现先少尿后多尿的临床症状。

患者在少尿时可能会出现水中毒、高钾血症、酸中毒等症状。

而尿毒症是肾脏组织几乎全部纤维化,导致肾脏功能丧失的病理状态。

由于代谢物蓄积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导致患者内分泌功能失调,机体出现的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尿毒症的会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

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危害性以及治疗是不同的。

肾衰竭相对于尿毒症来说,危害稍微小些。

患者如果处于肾衰竭阶段还是可以逆转的。

尤其是处于肾衰竭的早期阶段,通过治疗,肾功能能够恢复。

而尿毒症对患者的危害就非常大了。

尿毒症可以算是不治之症。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疗,肾功能是无法逆转的。

患者只能通过人工透析排除代谢毒素来缓解症状,达到延长生命的效果。

人工透析的费用昂贵,对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是很沉重的负担。

2、肾衰竭可以治愈吗要知道得了肾衰竭能治好吗就要看它所处的时期。

相对而言,早期的肾衰竭比较容易治疗,而越到晚期,治疗起来就会越困难。

所以得了肾衰竭要尽早进行治疗,增加康复的可能性。

要了解得了肾衰竭能治好吗,还要看它的治疗方法。

目前普遍的治疗肾衰竭的方法就是洗肾和肾移植。

3、中医怎么诊断肾衰竭肾衰竭属于中医“肾劳”、“癃闭”、“关格”、“肾风”、“溺毒”。

中医在肾衰竭的治疗已积累丰富的经验,特别在急性肾衰竭,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及代谢产物排出,提高抢救成功功率。

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主要是对患者体内的血肌酐浓度进行诊断,而分为血肌酐浓度分为下列四个时期。

第一期:肾脏储藏功能降低期在较轻度或中度肾脏受损时,未受损的肾单位尚能代偿已受损的肾单位的功能。

故在一般情况下肾脏泌尿功能基本正常。

第二期:肾脏功能不全期由于肾脏进一步受损,肾脏储藏功能明显降低,故肾脏已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亡因素研究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亡因素研究分析

【 因 ; 临床分析
D e a t h F a c t o r An a l y s i s o f Ch r o n i c Re n a l I n s u ic f i e n c y U r e mi a / WA NG Xi a o — X U C . / / Me d i c a l I n n o v a i t o n o f Ch i n a ,2 0 1 3 .1 0( 2 6) : 1 4 4 —
1 4 5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i t v e : T o a n a l y z e c a u s e s o f d e a t h o f c h r o n i c r e n a l i n s u ic f i e n c y u r e m i a a n d s t u d y t r e a t m e n t
Me t h o d : T o c h o o s e
d e a t h o f 3 6 p a t i e n t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wi t h c h r o n i c r e n a l f a i l u r e u r e mi a a s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c o mp a r e d wi t h 3 6 p a t i e n t s wh o d i d n o t d i e d wi t h c h r o n i c r e n a l f a i l u r e p a t i e n t s a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a n d o b s e ve r t wo g r o u p s o f b a s i c d a t a a n d t h e t r e a t me n t s i t u a t i o n,t o a n a l y s e c a u s e s o f d e a t h i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o f p a t i e n t s . Re s u l t :Th e ma i n r e a s o n o f d e a t h i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a s h e a r t c e r e h r o v a s c u[ a r d i s e a s e,a n d l u ng i n f e c t i o n,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o r t li a t y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亡因素研究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亡因素研究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亡因素研究分析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发生死亡的原因,探讨治疗对策。

方法:选择本院死亡的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6例未死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基本资料和治疗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死亡原因。

结果:观察组死亡主要原因有心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占47.22%,肺部疾病占30.56%,其余均为脑血管意外造成。

观察组年龄、体重增长速度、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基本资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液透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亡的因素较多,以心血管疾病和感染为主,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情的重要指标。

标签: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亡原因;临床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尿毒症是该病的晚期阶段。

其实质是肾功能逐渐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2]。

临床上主要通过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慢性肾衰,主要目的是延缓患者生命。

由于该病常会伴随其他疾病,使得死亡率一直较高。

笔者对本院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均于住院期间死亡)作为观察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6~76岁,平均(62.8±4.8)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2±1.2)年,主要肾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同期治疗的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未到晚期,男22例,女14例,年龄20~66岁,平均(52.4±3.8),病程3个月~6年,平均(2.1±0.8)年;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慢性肾衰的诊断标准[3]。

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报告

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报告

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报告肾功能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

本文通过对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1. 病因分析肾功能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其病因较为复杂。

急性肾衰竭常见的病因包括肾缺血、肾毒性损害和泌尿道梗阻等;而慢性肾衰竭主要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等原发疾病引起。

2. 临床表现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水钠潴留、酸碱平衡失调、尿毒症和肾性贫血等。

患者常出现水肿、高血压、肌无力、尿频、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严重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3. 诊断方法对于肾功能衰竭的诊断,除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外,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血肌酐、尿素氮和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可用于评估肾功能;超声、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确定肾脏病变。

4. 治疗措施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措施包括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血压,防治感染以及纠正原发病等。

对于急性肾衰竭,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可以清除尿毒物质;对于慢性肾衰竭,肾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5. 预后评估肾功能衰竭的预后与病因、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治疗及时与否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但部分患者可能需长期接受替代治疗,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6. 总结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对于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医生要充分了解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对肾功能衰竭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希望通过这篇文献的撰写,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并为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帮助。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126例临床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126例临床分析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 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P值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2
结果
不同病因及年龄分布情况
病因1
慢性肾小球肾炎,年龄分布情况:18-25 岁,发病例数:5例;26-35岁,发病例 数:10例;36-45岁,发病例数:15例 ;46-55岁,发病例数:20例;56-65岁 ,发病例数:15例;>65岁,发病例数 :5例。
最为常见,约占40%-50%,与免疫机制 有关,多数为IgA肾病、膜性肾病等。
其他原因
如慢性肾盂肾炎、遗传性肾病等较少见。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硬化,约1/3患 者有高血压,与肾功能衰竭密切相关。
高血脂
高血脂可导致肾动脉硬化,加重肾功能损 害。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 之一,约占20%-30%。
药物治疗可以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辅助 治疗手段,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有效治 疗方法之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 后。
对于部分患者,肾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费用和供体 匹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THANKS
酸碱平衡紊乱、降低血压、抑制免疫等。
03
肾脏移植
对于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肾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
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临床治疗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由 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病程长且病情复杂,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 量至关重要。

浅谈肾衰竭尿毒症的临床研究

浅谈肾衰竭尿毒症的临床研究

浅谈肾衰竭尿毒症的临床研究肾衰竭尿毒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在临床研究中,我们不断探索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

当肾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无法正常排出,导致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这就是尿毒症。

尿毒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皮肤瘙痒、水肿、贫血、高血压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从发病机制来看,肾衰竭尿毒症的原因众多。

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是常见的原发性肾病,它们长期发展可能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此外,急性肾损伤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也可能转化为慢性肾衰竭。

另外,遗传性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血管疾病等也可能是致病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肾脏的过滤、重吸收、分泌等功能逐渐受损,肾脏细胞发生凋亡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肾衰竭尿毒症的发生。

对于肾衰竭尿毒症的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血常规(了解贫血情况)、电解质检查(监测血钾、血钙、血磷等)、尿常规(查看尿蛋白、尿潜血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等)。

其中,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²时,通常被认为进入尿毒症阶段。

在治疗方面,肾衰竭尿毒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针对尿毒症早期或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通过饮食控制(限制蛋白质、钠、钾、磷的摄入)、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以及使用药物促进毒素排泄等方法,来延缓疾病的进展。

然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肾脏替代治疗则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死因分析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死因分析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死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死亡的原因,指导临床更好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死亡患者92例。

结果:92例死亡患者中40例死于心脏疾患,其中23例心力衰竭,11例恶性心律失常, 3例猝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死于脑血管病,其中7例脑出血,2例脑梗死;23例死于感染;7例死于消化道出血,7例死于营养不良全身衰竭; 4例死于高钾血症;1例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l例死于自杀。

结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死亡原因多样化,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防治并发症,合理、规范进行血液透析,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死亡原因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简称慢肾衰)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晚期,其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代谢性酸中毒、贫血、皮肤瘙痒、肌肉震颤、手足搐愵、末梢神经症状(手足麻木)、心悸、呼吸困难、呼吸尿素味及反应迟钝等表现。

主要血液生化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lOml/分,血肌酐>707umol/L。

现就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死亡患者92例,分析死亡原因如下。

资料与方法92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死亡患者中,男57例,女35例。

年龄22—91岁,平均61.5岁,<45岁 28例,>45岁 64例。

病史1~12年,平均4.7年。

慢性肾炎39例,糖尿病肾病27例,高血压肾病16例,梗阻性肾病3例,缺血性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2例,多囊肾1例,血管炎性肾损害1例,痛风性肾病1例。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蛋白(-)一(+++),尿比重1.012±0.015;血电解质:K5.34±2.61mmoL/L,Na 143.50 ±5.80mmoL/L,Ca2.10± 0.48mmoL/L;肾功能:BUN39.8±11.7 mmoL/L,Cr 914.6.±342.4umol/L,血糖9.76 ±5.28mmoL/L。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血液透析临床路径及表单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血液透析临床路径及表单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临床路径一、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ICD-10:N18.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3 个月。

所谓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

2.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 下降<60ml/min(老年人GFR<50ml/min)超过3 个月。

3.在GFR 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 坚持病因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

2. 避免或消除CRF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3. 血管通路建立。

4. 血液透析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血常规(嗜酸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包括钙、磷、镁、HCO3-或CO2CP)、血糖、Ccr、血型、输血系列、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免疫指标(ANA谱、ANCA、抗GB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RP、ASO、RF、ESR、iPTH);(3)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电解质、尿肌酐、尿红细胞位相、尿白细胞分类、尿渗透压或自由水清除率;(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前臂血管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1)NGAL、KIM-1、IL-18、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2)血和尿轻链定量、血培养、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3)双肾动静脉彩超、同位素骨扫描、同位素肾功能测定、逆行性或下行性肾盂造影、肾血管造影、CT、MRI;(4)骨髓穿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肾衰竭尿毒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在全球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之后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最终进行性地发展为终末期肾衰。

尽管肾脏代替治疗方法的成功运用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巨额医疗费用仍构成社会和家族的经济负担。

因此,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一直是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人数的增长,其慢性肾衰竭患者也在不断的增加,死亡率也在升高,因此,预防和保护肾脏变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肾衰竭尿毒症临床表现透析治疗护理
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本病是威胁生命的重要病症之一。

一、病理病因及临床表现
(一)尿毒症的病因
慢性肾衰的病因主要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

CRF(慢性肾衰竭)与肾前性氮质血症的鉴别并不困难,在有效血容量补足48~72小时后肾前性氮质血症患者肾功能即可恢复,而CRF则肾功能难以恢复。

CRF与急性肾衰的鉴别,多数情况下并不困难,往往根据患者的病史即可作出鉴别诊断。

在患者病史欠详时,可借助于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或肾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双肾明显缩小,或肾图提示慢性病变,则支持CRF的诊断。

(二)尿毒症的临床体征
1.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其中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钠平衡紊乱最为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
多数患者能耐受轻度慢性酸中毒,但如动脉血HCO3--<15mmol/L,则可有较明显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上述症状可能是因酸中毒时,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受抑制有关。

(2)水钠代谢紊乱
水钠平衡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有时也可表现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水钠潴留可表现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和(或)体腔积液,此时易出现血压升高、左心功能不全和脑水肿。

低血容量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脱水。

2. 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和低血糖症两种情况: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脂血症,其中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到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

CRF(慢性肾衰竭)患者维生素代谢紊乱相当常见,如血清维生素A水平增高、维生素B6及叶酸缺乏等,常与饮食摄入不足、某些酶活性下降有关。

3.呼吸系统症状
体液过多或酸中毒时均可出现气短、气促,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

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

由尿毒症毒素诱发的肺泡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肺充血可引起“尿毒症肺水肿”,此时肺部X线检查可出现“蝴蝶翼”征,及时利尿或透析可迅速改善上述症状。

4.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早期症状可有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其后会出现性格改变、抑郁、记忆力减退、判断力降低。

尿毒症时常有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昏迷、精神异常等。

二、尿毒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如防治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

2、减少氮血症
①高糖饮食或从静脉补给优质低蛋白饮食,即每天摄入少量禽蛋、牛奶,辅以肉类和鱼类;②苯丙酸诺龙25毫克,隔天或每周2次肌注射以增加蛋白质合成;③促进氮质产物排出,利尿以静脉注射呋噻米(速尿)为主,人工肾透析方法,一般每周透极12-24小时左右。

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调
①水:饮水量一般不必限制,严重失水时可静脉输入补充,水肿时则应利尿排水;②纳:一般患者食盐可不必限制,低血钠时应从静脉适当补充,高血钠时应少盐或无盐饮食,并利尿促进排出;③钙和磷:口服氢氧化铝凝胶20-30毫升,每天4次,以抑制肠道吸收磷,口服钙剂以补充钙浓度;④纠正代谢性酸中毒:5%碳酸氢钠100-300毫升或1.8%乳酸钠 300-500毫升静脉滴注。

4、对症治疗
如用甲氧普氨(灭吐灵)、氯丙嗪等治疗恶心呕吐;呃逆可用阿托品或针刺治疗;腹泻显著可用复方樟脑酊;烦躁、惊厥可选用地西泮(安定)、氯丙嗪;血压高、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分别参见各类疾病。

5、肾移植治疗
肾移植限于50岁以下的尿毒症患者,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疗效最好的方法,肾移植最长生存期近30年。

三、尿毒症的护理与保健
(一)饮食保健
1、茭白:俗称茭瓜。

据现代分析研究,茭白中含草酸和难溶性草酸钙较多,因此,凡有泌尿系结石的人不宜多吃、常吃茭白。

2、竹笋:性凉,味甘,能清热利水。

但根据现代研究,由于竹笋中含有较多的难溶性草酸钙,这对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者不利,所以应忌食。

3、生姜:性温热,味辛辣。

生姜是肾功能不全不能吃的蔬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因为生姜中的生姜素会刺激膀胱等泌尿系统的黏膜,从而能加重泌尿系统感染的炎症反应。

所以,对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来说,无论是膀胱炎还是尿道炎,都不宜多吃生姜。

(二)预防护理
第一,要有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

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蛋白质成分,因此,为了减轻残存的肾的工作负担,蛋白质摄入量必须和肾脏的排泄能力相适应。

比如,当血肌酐为170~—440微摩尔/升时,蛋白质以每天每公斤体重0.6克为宜,有大量蛋白尿者,每丢失1克尿蛋白,可额外补充1.5克蛋白质。

当血肌酐超过440微摩尔/升时,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进一步减少,以每天总量不超过30克为好。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如果一味追求限制蛋白质摄入,将会导致病人出现营养不良,体质下降,效果并不好。

第二,为了使摄入的蛋白质获得最大利用,不让其转化为能量消耗掉,在采取低蛋白质饮食的同时,还必须补充能量。

每日每公斤体重至少35千卡的热量,主要由糖供给,可吃水果、蔗糖制品、巧克力、果酱、蜂蜜等。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食物虽符合前面的条件,如蛋黄、肉松、动物内脏、乳制品、骨髓等,但由于它们的含磷量较高而不宜食用,因为磷的贮留可促使肾脏的功能进一步恶化。

为减少食物中的含磷量,食用鱼、肉、土豆等,都应先水煮弃汤后再进一步烹调。

第四,食盐量应视病情而定,如有高血压、水肿者,宜用低盐饮食,每日2克盐。

第五,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也有可能损伤肾脏,如庆大霉素、磺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等、消炎痛、扑热息痛,以及激素、造影剂等。

随着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向医学渗透并与之整合,不断形成许多新的知识与思维,使医学快速发展。

面对死亡率居高不下的肾功能衰竭,将之攻克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因此,完全有必要提出尽可能完备的治疗措施与方案。

通过对肾功能衰竭发病原因和诊断检查的进一步了解,从而提出适合当前中国对慢性肾衰的治疗方案,我相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将进一步向病人个体的分子与细胞深入研究,其现有的治疗将会被更新。

【参考文献】:
1、刘建平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李淑云慢性肾衰竭的药物治疗临床分析药物治疗,2011.5(20)
3、袁伟杰主编现代肾脏病药物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13
4、王志国主编肾病综合症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1
5、朱秀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肾衰竭临床观察
6、石宏斌主编肾内科新医师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