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实验树干解析报告
测树学材积计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立木材积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立木材积三要素(胸径、树高、胸高形数)对材积的影响,并能熟练运用立木材积表进行实际操作。
二、实验原理立木材积是指树木从根部至梢部截断后,树干部分所包含的木材体积。
立木材积的计算主要依据立木材积三要素:胸径、树高、胸高形数。
胸径是指树木胸高处直径,树高是指树木从根部至梢部的垂直距离,胸高形数是指树木胸高处的横截面形状系数。
立木材积计算公式如下:V = K × D² × H其中,V为立木材积(立方米),K为材积修正系数,D为胸径(厘米),H为树高(米)。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树木:胸径20-30厘米,树高10-15米,胸高形数0.5-0.7的树木若干。
2. 测量工具:皮尺、卷尺、钢卷尺、测高仪、游标卡尺等。
3. 计算工具:计算器、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标记实验树木:在实验树木胸高处标记,以便后续测量胸径。
2. 测量胸径: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实验树木胸高处的直径,记录数据。
3. 测量树高:使用钢卷尺或测高仪测量实验树木从根部至梢部的垂直距离,记录数据。
4. 测量胸高形数:在实验树木胸高处截取横截面,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宽度、长度,计算胸高形数。
5. 查找立木材积表:根据实验树木的胸径、树高、胸高形数,在立木材积表中查找对应的材积修正系数K。
6. 计算立木材积:将实验数据代入立木材积计算公式,计算实验树木的立木材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树木编号 | 胸径(cm) | 树高(m) | 胸高形数 | 材积修正系数K | 立木材积(m³)-------- | -------- | -------- | -------- | -------------- | -------------1 | 25 | 12 | 0.6 | 0.8 | 3.02 | 28 | 14 | 0.7 | 0.9 | 3.63 | 22 | 11 | 0.5 | 0.7 | 2.82. 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立木材积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园林测量树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园林树木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的美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了了解园林树木的生长情况,为园林设计、管理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本次园林测量树木实验。
二、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园林树木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了解园林树木生长状况,为园林设计和养护提供数据支持。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XX市XX公园五、实验材料与设备1. 树木测量工具:皮尺、测高仪、量角器、指南针等。
2. 记录工具:笔记本、笔等。
3. 实验小组:XXX、XXX、XXX等。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树木定位:使用指南针确定树木的朝向,并用皮尺测量树木距离公园边界或重要景点的距离。
2. 树木高度测量:使用测高仪测量树木高度,记录数据。
3. 树干直径测量:使用皮尺测量树木胸径(距地面1.3米处),记录数据。
4. 树冠面积测量:使用量角器测量树冠投影的长和宽,计算树冠面积。
5. 树木生长状况观察:观察树木的生长状况,如枝叶茂盛程度、病虫害情况等,并记录。
6.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测量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分析。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树木高度测量结果:本次实验共测量了20棵树木,平均高度为XX米。
2. 树木胸径测量结果:平均胸径为XX厘米。
3. 树冠面积测量结果:平均树冠面积为XX平方米。
4. 树木生长状况分析:大多数树木生长状况良好,枝叶茂盛,病虫害较少。
部分树木存在枝叶稀疏、病虫害较重等问题。
八、实验结论1. 本次实验成功地掌握了园林树木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通过测量数据,了解园林树木的生长状况,为园林设计和养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3. 提出了以下建议:a. 加强树木养护管理,特别是病虫害防治。
b. 定期进行树木修剪,保持树木形态美观。
c. 合理配置树木,提高园林景观效果。
九、实验总结本次园林测量树木实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园林树木的生长状况,掌握了园林树木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测树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测树工具,如测高仪、量角器、皮尺等。
3. 熟悉树木生长量、树高、胸径等基本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 了解树木年龄的测定方法,包括树木年轮的观察和计算。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XX林业试验站四、实验材料1. 测高仪2. 量角器3. 皮尺4. 树木样株5. 树木年轮样本五、实验内容1. 树木生长量测量- 使用测高仪测量树木高度。
- 使用皮尺测量树木胸径。
- 记录树木生长量数据。
2. 树木年龄测定- 观察树木年轮样本,确定树木年龄。
- 学习树木年轮的形成和生长特点。
3. 树木生长指标计算-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树木的径级、形数、材积等生长指标。
- 分析树木生长规律。
六、实验步骤1. 树木生长量测量- 将测高仪放置在树木正前方,调整至与树木顶部平齐。
- 启动测高仪,读取树木高度数据。
- 使用皮尺从树木基部量至胸高处,记录胸径数据。
2. 树木年龄测定- 取树木年轮样本,观察树木年轮的排列和特点。
- 计算树木年龄,即年轮数目。
3. 树木生长指标计算- 根据树木胸径和树高数据,计算树木的径级、形数、材积等生长指标。
- 分析树木生长规律。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树木生长量测量结果- 树木高度:XX米- 树木胸径:XX厘米2. 树木年龄测定结果- 树木年龄:XX年3. 树木生长指标计算结果- 树木径级:XX级- 树木形数:XX- 树木材积:XX立方米八、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了使用测树工具,如测高仪、量角器、皮尺等。
3. 熟悉了树木生长量、树高、胸径等基本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 了解树木年龄的测定方法,包括树木年轮的观察和计算。
九、实验心得1. 测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测树技术。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树干解析实习报告

树干解析实习报告本次树干解析实习,我有幸参与了一家新型创新企业的工作,负责的是树干解析方面的项目。
在实习的两个月中,我得到了很多的经验和学习机会,下面就对此作一些总结和分享。
一、实习内容我们的公司主要从事的是树干解析方面的研究工作,我所参与的项目是针对树木生长特征的分析与预测。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树木生长的各项因素进行数据分析,提高我们对树木生长趋势的预测能力,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将已有的树木生长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使得数据可以更加易于理解和应用。
同时,我也参与了团队内部的数据思维训练和交流分享,并通过课程学习和现场实践,逐渐了解了树木生长预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与树干解析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其中,最主要的包括:1.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在项目中,我们需要对大量的树木生长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的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的清理、预处理、统计和可视化等工作,这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2.机器学习的应用。
在树木生长预测的项目中,机器学习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我了解了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模型,并参与了模型的训练和优化工作,不断提高了模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与各个岗位的同事一起工作,从中了解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方法,学会了如何与不同风格和技能的同事合作,如何适应团队的文化、工作节奏和管理方式。
三、实习心得通过这次树干解析实习,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首先,我意识到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新型创新企业中愈加重要,不论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都需要这些技能。
其次,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适应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的能力也是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需要时常进行思考和练习。
本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够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
树干解析

实验一树干解析一、基本概念1、树干解析沿树干每间隔特定高度截锯一圆盘,根据对各已知高度圆盘年轮数查数、各圆盘各年轮年龄确定与直径量测,计算树木各因子(胸径、树高、材积等)各种生长量(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等),拟合生长方程或绘制生长曲线,分析树木生长过程。
2.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1)当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时,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2)当平均生长量取得极值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等;(3)当平均生长量岁年龄增加而下降时,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4连年生长量波动幅度比平均生长量大,峰值较平均生长量大且早。
二、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1、解析木选择、生长环境记载一般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不断梢、主干明显的平均木或优势木。
2、解析木伐倒与测定伐倒前,准确标明根颈位置,实测胸径,并在树干上标明胸高位置与南北(或其它)方向。
应记载它所处的立地条件、林分状况、冠幅及与邻近树木的位置关系,并绘制树冠投影图等。
伐倒后,先测定由根颈至第一个死枝与活枝的长度,然后打去枝丫,在全树干上标明统一方向(如北向等)。
测量树高以及1/41/4、1/21/2、3/43/4树高处的直径,必要时需用称重法求出枝条材积。
3、解析木圆盘截取与注记将树干分成若干段,区分段长度或个数与伐倒木区分求积基本类似,通常在每个区分段中央处截取圆盘。
由于胸高直径的生长过程就是树干解析重要因子之一,故胸高处必须截取圆盘,不足一区分段长的树干顶部为梢头,在梢头底位置也需截取圆盘。
截锯圆盘应尽量与干轴垂直,以恰好在区分段中点位置上的圆盘面为工作面,用于查数年轮与量测直径。
圆盘厚度视树干直径大小而定,一般以22~~55cmcm为宜。
在各圆盘非工作面上标明统一方向与圆盘编号及高度,根颈处圆盘为00号盘,其它圆盘应依次向上编号。
此外,在00号圆盘上应加注树种、采伐地点与时间等。
三、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1.查定各圆盘年轮个数将圆盘工作面刨光(以便查数年轮),过髓心划相互垂直两个方向直径线,查数各圆盘年轮个数。
实验十 树干解析

实验十树干解析一、目的1.掌握树干解析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计算方法;2.进一步理解各种生长量的意义,加深对树木生长过程的认识。
二、仪器、用具伐木工具,皮尺、轮尺、粉笔、三角板或直尺、大头针、计算机、方格纸、用表等(不能伐树时,可给成套圆盘)。
三、方法、步骤为了研究不同树种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同一种树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往往采取“解剖”的办法,把树木区分成若干段、锯取圆盘,进而分析其胸径、树高,材积、形数的,生长变化规律,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树干解析。
作为分析对象的这棵树干,称为解析木。
树干解析是当前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基本方法。
树干解析的工作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一)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1.解析木的选择:可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如研究某一树种的一般生长过程,可选生长正常,未断梢及无病虫害的平均木厂为了研究树干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或编制立地指数表,可以选择优势木,若要研究林木受病虫危害的情况,则应在病腐木中选择解析木。
2.解析木的伐前工作:(1)记载解析木的生长环境这是分析林木生长变化的不应缺少的重要资料。
应记载的项目包括解析木所处的林分状况,立地条件,解析木所属层次、发育等级和与相邻木的相互关系等,并绘制解析木及其相邻木的树冠投影图(用表10—1)。
(2)确定根颈位置,标明胸高位置及树干的南北方向,并分东西,南北方向量测冠幅。
3.解析木的伐倒和测定:(1)砍伐时,先选择适当倒向,并作相应的场地清理,以利于伐倒后的量测和锯解工作的进行。
然后,从根颈处下锯,伐倒解析木。
(2)解析木伐倒后,先测定胸径,冠长、死枝下高、活枝下高、树干全长和全长的1/2、1/4及3/4处的直径,然后打去枝桠,用粉笔在全树干上标出南、北方向。
(3)按伐倒木区分求积的方法,将解析木分段,为计算材积方便起见,可采用平均断面积区分求积法分段,但由于根颈部膨大,第一段取中央断面为宜。
4.载取园盘及圆盘编号;在树干各分段位置载取圆盘。
同时,为了确定树干年龄及内业分析时的需要,还必须在根颈和胸高处分别载取圆盘。
测树学实验报告

测树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测树学方法和技能,了解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掌握树木的测定方法,掌握树干直径的测量方法,确定识别树种等基本技能。
实验流程:1、树木的识别和性质调查2、树木定位与标志3、测定树干直径4、根据树高与树干直径确定树木蓄积量5、制作调查记录实验器材:卷尺、直尺、量角器、铁锤、木槌、编号牌、纸笔、照相机等实验地点:校内树林实验内容:在校内选定一处林地,分别对树木进行识别和性质调查。
通过观察树木的外形、树皮、枝条、叶片、花果等特征,确定其品种。
同时测定树木直径和高度等参数,计算树木蓄积量,并完成调查记录。
实验过程:1、树木的识别和性质调查在选定的树林中,逐一观察树木,认真记录下它们的外形、树皮、枝条、叶片、花果等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比较,识别其中的品种,并对树木进行性质调查。
2、树木的定位和标志根据树木的位置和编号,制作相应的编号牌,用铁锤和木槌将编号牌钉在树干上,标明树木的编号和调查日期。
3、测定树干直径用直尺或卷尺测量树干的围长,根据公式计算树干的直径。
如果树干呈不规则形状,可以使用量角器测量树干截面的不同角度,从而推算出树干的直径。
4、根据树高与树干直径确定树木蓄积量利用现有的公式,通过树干直径和树高等参数,计算树木的蓄积量。
特别是对于采用家庭式林业和修剪整枝管理方法的果树和桃李,应采用适当的蓄积预测方法结合树木径级推算蓄积量。
5、制作调查记录完成调查后,应尽快归档记录数据。
记录内容包括树木的名称、编号、调查地点、周围环境、数据测量方法、树干直径、树高、蓄积量等信息。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测树学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了测树学的原理和实践应用,掌握了树木的测定方法和测定树干直径的方法。
并成功地测定了树木的蓄积量和制作了调查记录。
这为我们今后在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了解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通过对树木识别、测干、测高等操作的实践,我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林业生产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为日后的林业科研、森林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
树干材积测定实验报告

树干材积测定实验报告1. 引言树木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研究树干材积对于林业管理、木材加工等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树干材积是指树木干部所包含的木质部分的总体积,是评估树木价值和确定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旨在学习和掌握树干材积测定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际实验验证测定的准确性。
2. 实验目的1. 学习树干材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树干材积测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 实验验证树干材积测定的准确性。
3. 实验步骤3.1 实验仪器和材料准备1. 钢尺一把;2. 卷尺一支;3. 黄蜡笔一支;4. 电子秤一台;5. 树木样本。
3.2 实验操作步骤1. 选择一株直立生长、无明显扭曲和糠剥现象的树木样本;2. 使用钢尺测量树木地面高度,并在树干底部用黄蜡笔做一个标记;3. 使用卷尺测量树木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在离地面1.3米高度处的直径);4. 使用钢尺测量树木胸高断面积(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Section,即离地面1.3米高处的树干横截面积);5. 将树木剪伐并运回实验室;6. 在实验室中,使用电子秤称量树木样本的质量;7. 根据测得的树木胸径和断面积,计算出树木样本的材积。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测得的数据,记树木地面高度为H,树木胸径为D,树木胸高断面积为A,树木质量为M。
计算得到树木材积的公式如下:V = A * H * 0.01其中,V为树木材积,单位为立方米。
5.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测定的树干材积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树木是一个立体体积,材积测定需要考虑到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横截面积。
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株直立的树木作为样本,测得了树木的相关参数,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树木的材积。
然而,由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实际测定的结果可能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例如,在测量树木胸径时,由于木材表面的不规则性,测量值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十树干解析
Ⅰ.目的
一、掌握树干解析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计算方法。
二、进一步理解各种生长量的意义,加深对树木生长过程的认识。
Ⅱ.仪器、用具
伐木工具、皮尺、轮尺、粉笔、三角板或直尺、大头针、计算工具、方格纸、用表等。
(不能伐木时,可给成套圆盘)
Ⅲ.方法、步骤
为了研究不同树种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同一树种的生长过程及特点,往往采取“解剖”的手法,把树木区分成若干段,锯取圆盘,进而分解其胸径、树高、材积、形数的生长变化规律,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树干解析。
作为分析对象的这棵树干,称为解析木。
树干解析是当前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基本方法。
树干解析的工作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
一、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
(一)解析木的选择:可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如研究某一树种的一般生长过程,可选生长正常、未断梢及无病虫害的平均木;为了研究树木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或编制立地指数表,可以选择优势木;若要研究林木受病虫危害的情况,则应在病腐中选择解析木。
(二)解析木的伐前工作
1.记载解析木的生长环境这是分析林木生长变化的不应缺少的重要资料,应记载的项目
包括解析木所处的林分状况,立地条件,解析木所属层次,发育等级和与相邻木的相互关系等,并绘制解析木及其相邻木的树冠投影图(用表10-1)
2.确定根颈位置,标明胸高位置及树干的南北方向,并分东西、南北方向量测冠幅。
(三)解析木的伐倒和测定
1.砍伐时,先选择适当倒向,并作相应的场地清理,以利于伐倒后的量测和锯解工作的进
行。
然后,从根颈处下锯,伐倒解析木。
2.解析木伐倒后,先测定胸径、冠长、死枝下高、活枝下高、树干全长和全长的1/2,1/4,3/4
处的直径,然后打去枝桠,用粉笔在全树干上标出南、北方向。
3.按伐倒木区分求积的方法,将解析木分段,为计算材积方便起见,可采用平均断面积区
分求积法分段,但由于根颈部膨大,第一段取中央断面为宜。
(四)截取圆盘及圆盘编号:在树干各分段位置截取圆盘,同时,为了确定树干的年龄及内业分析时的需要,还必须在根颈和胸高处分别截取圆盘。
截取圆盘时应注意下述事项:
1.截取圆盘时要尽量与树干垂直,不应倾斜。
2.圆盘向地的一面要恰好在各分段的标定位置上,以该面作为工作面。
3.圆盘厚度一般在3-5厘米即可,直径大的可适当加厚。
4.锯解时,尽量使断面平滑。
5.每个圆盘锯下后,应立即在非工作面编号,一般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上标明解析木号,
分母上标明圆盘号和断面高度,并标明南、北方向。
根颈处的圆盘为“0”号,然后用罗马字母Ⅰ、Ⅱ……依次向上顺序编号。
在“0”号盘上要记载树种、采集地点和日期等。
二、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
(一)圆盘的加工:为了准确查数圆盘上的年轮数,须将各号圆盘工作面抛光,然后,通过髓心划出南北和东西相互垂直的方向线。
(二)确定树木年龄:在“0”号圆盘上,分别沿各条半径线查数年轮数,待四条半径线上的年轮数完全一致后,用此确定树木的年龄,如果划根部位较高,须加上生长达此高度所需的年数。
(三)划分龄阶,测量各龄阶的直径
1.按树木的年龄大小,生长速度及分析树木生长的细致程度确定龄阶大小,一般可以定为
3年,5年或10年。
2.用大头针在各圆盘的各条半径线上自外向内标出个龄阶的位置,若有不完整的龄阶,则
先将不完整龄阶留在圆盘最外围,再向内逐一标出各完整龄阶。
如32年生的树,以5年为一龄阶,其龄阶划分为32、30、25、20、15、10、5.
3.确定龄阶后,用直尺分别在各圆盘东西和南北两方向线上量取各龄阶及最后期间的去皮
和带皮直径,平均后,即为该圆盘各龄阶直径。
将各龄阶直径填入表10-2.
(四)确定各龄阶树高,树木年龄与各圆盘的年轮数之差,即为达此断面高度的年龄,以断面高为纵坐标,以达此高度所需要的年龄为横坐标,标出树高生长过程曲线(连折线不修匀),从曲线上即可查出各龄阶的树高。
上述方法计算出的各龄阶树高是一近似值,可能系统偏大,成子纯同志提出,应按下式: Y1=f(x1+)
对树高生长过程曲线进行修正,然后用修正后的曲线确定各龄阶的树高。
(五)会纵剖面图:以直径为横坐标、以树高为纵坐标,在各断面高的位置上,按各龄阶直径大小绘制剖面图,纵剖面图的直径与高度的比例要恰当,纵剖面图有利于直观认识树干的生长情况。
(六)计算各龄阶材积:各龄阶材积等于各区分段材积与梢头材积之和,其梢头长度等于各龄阶树高减去梢头底断面积高度。
(七)计算各种生长量及材积生长率
将“用表10-2”中得胸径,树高和材积按龄阶分别抄录于“用表10-3”上,作为调查因子的生长总量,然后,分别各调查因子计算各龄阶的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材积生长率及形数。
1、平均生长量
2、连年生长量
3、材积生长率
4、形数
(八)绘制各种生长曲线图
利用生长过程总表计算出的数据,绘制各种生长过程曲线,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关系曲线及材积生长率曲线但在绘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关系曲线时,由于连年生长量是定期平均生长量代替的,故应以定期中点的年龄为横坐标定点制图。
(九)以解析木的资料为基础,根据其调查目的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Ⅴ.实验报告
1.解析木调查表(雍彪 10-1)
2.直径、树高及材积生长过程分析表(用表10-2)
3.树干生长过程总表(用表10-3)
4.各种生长曲线图及树干纵剖面图
5.试对解析木作简要分析。
用表10—1树干解析表
省:树种:第一活枝高:
林业局:胸高直径:第一死枝高:
林场:树高:树冠长度:
林班:年龄:冠高比:
标准地:
林分组成: 1/2H处直径:(带皮)带皮材积:
林龄:(去皮)去皮材积:
疏密度: 1/4H处直径:(带皮)树皮材积:
地位级:(去皮)形数:(带皮)地被物: 3/4H处直径:(带皮)(去皮)
(去皮)
形率:q0: q:土壤: q3: q4:
经济材部分长度:
地势地形:树高十年生长:
林型:胸径十年生长:
全树干重量:(Kg)
全枝条重量:(Kg)
全树叶重量:(Kg)
与解析木相邻树木的调查鉴定
树冠投影图
西东
南
测量日期:
计算日期:
记录者:
用表10-3
树干生长过程总表 No:第页省县林场(公社)
林班小班林型
树种起源年龄标准地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