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中考基本题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1.德国物理学家__欧姆__总结出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了纪念他,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__电阻__的单位。
2.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通过同一电阻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__正比__(选填“正比”或“反比”),阻值R 甲__<__(选填“>” “=”或“<”)R 乙。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 V 且保持不变,R 1=30 Ω,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为3 V ,则电阻R 1两端的电压为__6__V ,电流表的示数为__0.2__A 。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从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灯泡的亮度__不变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将__减小__(选填“增大”或“减小”)。
[解析] 由电路图分析可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全部接入电路中,无论如何移动滑片,电路中的电阻不变,电流不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变,由P =UI 可知灯的电功率不变,故其亮度不变。
由电压表测量的是滑片右边的电阻两端的电压,滑片P 从左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右边的电阻阻值变小,则根据U =IR 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小。
二、选择题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 .相同的电压加在阻值不同的导体两端,电流一定不同B .用不同的电阻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得到的结论都一样C .同一电阻,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也越大D .当加在某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也随着改变6.从欧姆定律可导出R =U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当电压为0时,电阻为0B .当电流增大2倍时,电阻减小2倍C .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增大2倍D .不管电压或电流如何变化,电阻不变7.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分别用R 1、R 2两个电阻进行探究,并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U -I 关系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R 1与R 2的大小关系是( A )A .R 1>R 2B .R 1=R 2C .R 1<R 2D .无法确定[解析] (1)正确从图象中读出对应的U -I 值,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比较两个电阻的阻值大小。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质量和密度题

(物理)中考必刷题物理质量和密度题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 如图,表示在晶体熔化成液体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B. 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C. 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D. 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答案】 A【解析】【解答】解:A、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晶体熔化的图象,A符合题意;B、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但图象中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B不符合题意;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图象应为倾斜的直线,C不符合题意;D、由图象知,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分析图象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然后分析图象变化规律,从图象中正确、迅速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根据对有关物理规律的掌握,判断图象能否正确反映物理规律.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初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初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含解析)决胜中考,中考必胜20**年河南中考物理试卷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色。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考点:光的色散。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4)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解答: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在三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一块红色光屏,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红光的中央出现一条红色光带;这表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故答案为:色散;不能.点评:本题考察了不透亮物体和透亮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和太阳光是复合光.3.XXX加入立定跳远测验,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够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1决胜中考,中考必胜(2)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况.解答:解:(1)XXX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就能向前运动了;(2)XXX立定跳远之前是静止的,脚向后蹬地后,人就向前运动了,说明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相互的;运动状况.点评:平时生活中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认识到生活处处是物理,物理时时在身旁.4.如图所示,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上扎一个小孔,水便从小孔喷出.随着瓶内水面的降低,水喷出的距离越来越短,是因为小孔处水的压强逐渐变小.堵住瓶口,水很快就停止流出,此时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比瓶外大气压小.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干系。
初中物理中考试题

初中物理中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8 m/sB. 3×10^5 km/sC. 3×10^7 m/sD. 3×10^6 km/s2. 下列哪种物质的密度不是1 g/cm³?A. 水B. 酒精C. 盐水D. 铁3. 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的运动状态是:A. 静止B. 匀速直线运动C. 变速运动D. 以上都是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A. 电压B. 电流C. 电阻D. 功率5. 以下哪个公式是计算功率的?A. P = IVB. P = V^2/RC. P = I^2RD. P = V/I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______。
7. 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表明光在反射时遵循______。
8.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符号______表示。
9.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即R = ______。
10.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与拉力相等,此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2. 请解释什么是串联电路,并说明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0.5 m/s²的加速度加速运动,求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14.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器与一个电源串联,电源电压为12V,求通过电阻器的电流大小。
五、实验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请说明实验所需材料、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结果。
六、论述题(15分)16. 论述能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给出至少两个实例。
初中物理中考典型题简单机械学霸级难题详解.docx

1、某兴趣小组用如图卬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了a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从200N JF始逐渐增加,肓到组装滑轮组的绳子b被拉断,每次物体拉动的距离均为加。
通过实验绘出了该滑伦组机械效率随物体受到摩擦力人小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
(不计细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1)动滑轮重力(2)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甲物体以0. 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该滑轮纽的有丿IJ功率(3)一个重500N的同学利用该滑轮纟R,想独自用竖肓向下的力拉断绳了b,请你通过计算分析他能否实现。
【考点】滑轮组的特点、机械效率、功率、受力分析等【思、路】通过题冃的描述不难发现,作为滑轮组分析,这个题冃授特别的地方就是滑轮组不是在提升物体, 而是拖着它在地面移动,咦~这要怎么变通呢?嗯——,那我们是不是需要分析F滑轮纽卜•端细子上的力呀?对呀,绳子上的力才是滑轮组在提升过程中要克服的,在这个题目中就不再是物体的重力了,那乂是什么呢?物体在地面上被拉动,那拉动的过程要克服的就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由此,可以对应到滑轮组, 滑轮组向上提升时,克服的就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这一点想清楚了,这个滑轮组的题目和我们平时做的是不是思路就一样了?嗯呐!那让我们來看下题目中的要求吧。
第一小题,让我们计算的是动滑轮重力,提到动滑伦重力,我们知道它是影响滑伦组机械效率的关键。
那我们就从滑伦纽的机械效率入手来解决它。
有关滑伦纟R效率,在乙图屮,我们可以发现一组准确的数据, 那就是当摩擦力是2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50% ,结合本题,我们可以写III :兰血=_心_ = _200N_ = 50%,就可以解出动滑轮璽力了,0K,第一小题解决!陷心+ G护200N + G动第二小题,借助第一小题解出的动滑轮重力,加上已知的机械效率80%,很容易求得此时的摩擦力,还用第一小题的式子就可以,看出来没?嗯,接下来就该计算滑轮组的有用功率了。
中考物理力学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力学基础练习题含解析一、力学1.一弹簧测力计上挂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若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将钩码挂在吊环上,手提秤钩,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A.大于G B.等于G C.小于G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由于测力计外壳的重不能忽略,所以会使测量的示数大于物体的重,故A正确。
选A。
2.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B. 人步行速度约10m/s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D. 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答案】 B【解析】【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G=mg=50kg×10N/kg=500N,A不符合题意;B.人步行速度约1.4m/s,B符合题意;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C不符合题意;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约1g/cm3,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先估计人的质量,再根据G=mg求出重力后判断;B、根据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分析判断;C、根据人的正常体温分析判断;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
3.小红利用一根橡皮筋自制了一个测力计,发现它的量程太小,只有1N.小红想将测力计的量程提高为2N,初步拟定了以下几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A. 换一根相同的橡皮筋,然后改变刻度达到要求B. 加一根相同的橡皮筋,然后改变刻度,提高量程C. 直接改变刻度,把刻度是1N的地方改写成2ND. 增加刻度,在1N刻度之外按比例加刻度,直至2N【答案】 B【解析】【解答】自制测力计的量程只有1N,要想把它的量程提高到2N,应该把两根一样的橡皮筋,并在一起使用,这样测力计的量程就变为2N了;故选B。
【分析】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4.盛满水的碗壁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其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解答】盛满水的碗壁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即水对碗壁的压力;由于压力的垂直作用在碗壁上,并且斜向下,故C选项符合压力的方向;故选C。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专题17 欧姆定律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师版)

专题十七欧姆定律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项精编一、单选题1.(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导体的电阻一定B.滑动变阻器可以起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作用C.实验的结论是:电流跟电压成反比D.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到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答案】C【详解】A.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由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导体的电阻一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使得电路中电流发生改变,从而起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反比,故C错误,符合题意;D.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从而可以得到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四川广元·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几个实验探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②“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的阻值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④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运用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A.①和④B.②和③C.①和③D.②和④【答案】C【详解】A.①中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④中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①和④研究方法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B.②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采用了转换法;③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②和③研究方法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①中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③中也采用了控制变量法,①和③研究方法相同,故C符合题意;D.②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采用了转换法;④中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②和④研究方法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初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B.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D.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2.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电流的方向:A. 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B. 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C. 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D. 质子的定向移动方向3.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电阻的物理量:A. 电压B. 电流C. 电阻D. 电荷4.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能量守恒定律的:A. 能量可以被创造B. 能量可以被消灭C.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D. 能量可以无限制地增加5.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电磁铁的:A. 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装置B. 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制成的装置C. 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装置D. 利用磁场对电荷的作用制成的装置6.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欧姆定律的:A.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B. 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C. 电流与电阻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D.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7.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A.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B.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C.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D.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8.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声音的三要素的:A. 音调、响度、音色B. 频率、振幅、音色C. 音调、频率、音色D. 响度、振幅、频率9.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A. 能量守恒定律B. 能量转换定律C.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D. 能量不守恒定律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A.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C.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会逐渐减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年是______的单位,表示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一、基本知识:1.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的性质,即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之一:。
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1)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正电荷;(2)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负电荷。
它们可以存在。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的带电是由于电子移动的结果,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多出了负电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而带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凭空产生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了另一个物体。
4.电流:形成电流。
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2)。
人们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按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出发,流向电源的。
金属导电靠的是,其运动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
5.电源:(1)、电源是能够提供的装置。
(2)、从能量角度看,电源是将的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6.导体、绝缘体:(1)的物体叫导体,(2)的物体叫绝缘体,如金属、石墨、玻璃、陶瓷、塑料、人体、盐的水溶液、橡胶、油、大地和酸、碱、纯水、酱油中属于导体的是。
7.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在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可自由的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如:烧红了的玻璃就是导体)8.电路和电路图:(1)、电路:把、、用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用电器:也叫负载,是利用来工作的设备,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9.短路:电流未经过而直接回到电源的现象(相当于电路缩短)。
短路的危害:可以烧坏电源,损坏电路设备引起火灾。
10.电路图:用统一的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11.串联电路:概念:把电路元件接起来。
特点:(1)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另一个元件,电流只有条路径;(2)电路中只须个开关控制。
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影响。
12.并联电路:概念: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并列元件两端才有公共端)。
特点:(1)干路电流在分支处,分成条(或多条)支路;(2)各元件可以工作,互不干扰;(3)干路开关控制,支路开关只控制。
二、判别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1)如左图当开关时,灯泡和电铃是串联的;当开关时,灯泡和电铃是并联的,而开关时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是现象,结果是会;(2)在右图所示电路中,只闭合S1时,电灯亮;当S1、S2都断开时,电灯亮,它们是连接的;当S1、S2都闭合时,电灯亮,它们是连接的.(3)下图中闭合开关S后,两灯工作情况○1;○2;○1○2三、电路图和实物连线的相互转换。
(注意导线不能交叉)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起来。
(导线不能交叉)2、请根据电路图连实物图3四、设计与连线——提示:先设计电路图后连线; 如图所示,现有一电池组、两个开关和两盏灯,请你连接好下面的实物电路图,使S 1闭合时只有L 1亮,S 2断开时L 1L 2都不亮。
并画出电路图;S L 1 L 2S 1 S S 3 S 1 S 2 L 1 L 2 S 2 L 1 L S 1 + —电流1、电流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2、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叫,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1)电流表必须要在被测电路中;(2)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进,从" "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在不能预知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最大量程,并且,根据情况改用小量程或换更大量程的电流表;(4)它的内阻很。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而把电流表接到两极。
3、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各支路中的电流。
电压1、电源在工作中不断地使聚集正电荷,聚集负电荷,这样在电源正负极间就产生。
电压用符号表示。
电压是使电路中的原因,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生活用电)的电压是:;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2、电压表是测量大小的仪表。
它在电路中的符号为。
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①电压表要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②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 "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在不能预知估计被测电压大小时,要先用最大量程,并且,根据情况改用小量程或换更大量程的电压表;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电压是电源电压。
3、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
串联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单节电池的电压;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单节电池的电压。
4、如右图的读数为。
5、如图所示,要使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正确的电路图是()电阻1、叫电阻,用字母表示。
电阻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V,通过的电流是A,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欧姆。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不同材料的导体,导电性能)、(导体越长电阻越)、(导体的横截面越小电阻越)和(对于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
3、电阻种类:①定值电阻:有确定阻值的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②可变电阻:阻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要求改变的电阻;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电阻箱可以电阻值的大小。
4、滑动变阻器:①作用:通过电阻的变化,调节电路中的。
②原理:通过滑动臂改变串联在电路中电阻丝的,来改变电阻值。
③使用:金属杆和瓷筒上的接线柱只能(即:“一上一下”接法),应确认滑动变阻器的和允许通过的,每次接到电路内使用前应将电阻值调到位置。
欧姆定律一、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跟导体的电阻成 。
这个结论叫做 。
其数学表达式为 。
定律反映的是 的I 、U 、R 三者的关系。
二、用 表和 表测电阻的方法叫 法。
其实验原理可用公式表示为: 。
其实验电路图如右图所示:三、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路中各处电流 ,即:I1=I2=I3=I ;2、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即:U =U1+U2+U3;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 ,即:R =R1+R2+R3,若是n 个相同的电阻R′串联,则R =n R′;串联的电阻有 作用,每个电阻所分担的电压跟它的电阻成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要 ,串联时相当于导体长度 。
4、在串联电路中,每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 ,电阻越大,分配的功率越 。
四、并联电路的特点:1、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 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即:U =U1=U2=U3。
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 ,等于各并联电阻的 ,即:1/R =1/R1+1/R2+1/R3,若是n 个相同的电阻并联,则R =R′/n ;对于只有两个电阻并联的电路,其总电阻可用公式 计算;在并联电路中每个电阻有 作用,各支路分到的电流大小与电阻成 ,电阻越大,分到的电流越 。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要 ,并联时相当于导体的 增大。
4、在并联电路中,每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 ,电阻越大,分到的功率越 。
电功和电功率、焦耳定律一、 所做的功叫电功,用字母 表示,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 能转变为 能的过程(内能、光能、机械能)。
计算电功的公式:W = = = = = ,电功的国际单位: ,1焦= ,生活中还常用“ ”( )做电功的单位,1KW.h= J 。
测量电功的仪表是 表,可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二、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 ,它是描述电流做功 的物理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 = = ,电功率的国际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由P =W/t 得计算电功的另一公式W =P·t ,若P =1KW ,t =1h ,则W = 。
三、测定灯泡的功率实验,其实验原理可用公式表示为: 。
其实验电路图如右图所示:四、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 。
用电器工作时实际加的电压叫 ,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叫 ,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 个,而实际功率有 个,电压不同,实际功率就 ,实际值和额定值的关系为:(1)U 实 U 额时、P 实 P 额,用电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U 实 U 额时、P 实 P 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3)U 实 U 额时、P 实 P 额,用电器寿命减短,且容易烧坏。
五、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成正比,跟导体的 成正比,跟通电 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数学表达式为:Q = ,电流通过导体做功,若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 W = = = = 。
串联电路中I 一定,R 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 。
并联电路中,U 一定,R 越小,I 越大(I 是平方倍增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 。
六、电热:电热器是利用 来加热的设备,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箱。
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发热体是由 、 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做成的。
生活用电1、家庭电路连接方法:各盏灯、用电器、插座之间为联关系;开关与灯是联。
2、家庭电路的主要部分:(1)与大地有220伏电压的线叫线,与大地没有电压的线叫线。
(2)电能表的作用:测出用户全部电器消耗的。
(3)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电流增大到超过线路设计的允许值前,能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4)保险丝的材料选择:电阻率、熔点(铅锑合金)。
(5)插座用于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对于三孔插座,其中两孔分别接火线和零线,插座的另一孔接。
(6)测电笔:是辨别的工具,使用时接触,金属接触电线,如氖光发光、表明接触的是线。
3、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2)。
4、安全用电: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直接或间接跟线连通并与或构成通路造成的。
为了安全不要低压带电体,不要高压带电体。
电和磁(一)1、简单的磁现象:磁铁能吸引、、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任何磁体只有两个磁极即:、。
磁极间存在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
使原来没有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而发生的。
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物理学家用来形象地描述空间的情况。
磁体周围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极出来,回到磁体极。
3、地磁场:地球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叫。
磁针指南北就是因为受到的作用。
4、电流的磁场: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即电流的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跟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
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