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理点燃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评吴琳老师“识字4”教学

合集下载

激学习兴趣,品识字芬芳——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索

激学习兴趣,品识字芬芳——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索

激学习兴趣,品识字芬芳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索发布时间:2022-05-12T02:16:59.6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3期作者:吴艳娟[导读]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吴艳娟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市 361026摘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本文旨在阐述如何运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方法来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调动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字:低年级;识字教学;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

”但低年级教学对象是六七岁的儿童,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加上汉字的音形义是脱节的,这就构成了他们学习汉字的困难。

对于一个刚接触识字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经过几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个人认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地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方法,并把各种教学方法巧妙地融合起来,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寓教于乐,就能有效地调动他们识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对识字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这样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多种识字方法中,游戏法最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游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1.找朋友:一个小朋友在讲台前面拿着大字卡,其他小朋友找出他们手上相应的小字卡。

还可以搭上口令:“生生,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生生——学生的生”2.登山识字:把字卡在黑板上摆成山峰状,每认一个字便登上一级,登上山顶然后下山就完成学习任务。

运用字理识字,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

运用字理识字,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

运用字理识字,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儿童学习语文,以识字为先,这是学习汉字、汉语的规律,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经验、成功经验。

我们的识字课堂虽能“读准字音”,但未能“认清字形”和“理解字义”,孩子对汉字深入了解的机会就这样擦肩而过。

识字教学表面上看“量”已达标,然而“质”却未到位。

随着年级增高,识字量增大,学生的“错字”“别字”比比是。

可以说,怎样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是老师们都想解决的问题。

在2010年,我校有幸参加了黄抗美老师主持的字理识字课题的研究,聆听了黄抗美老师和周瑞瑄教授的讲学,在语文课上如何进行识字教学学到了一些生动、有效的方法。

字理识字教学,不但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感性认识,培养了理性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近年来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上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利用字理识字的基本原理进行识字教学字理识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式、造字方法,运用直观的、联想的手段对字形进行分析,以达到识字的目的。

基本方法主要有图示法、演示法和点拨法。

比如:教学“笔”字时,首先给学生出示原始的象形字“竹”,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象形字和楷书“竹”有什么区别,并引导学生作出了很恰当的解释,“竖和竖钩都变成了点,不光人有礼貌,字宝宝也很有礼貌,做偏旁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位置缩小一点让自己的好朋友住。

”然后再用形象的解说让学生记住它的字形:“古时候的笔杆就是用竹子做的,再在下面加一撮动物的毛,就做成了一支笔,这样的笔叫做毛笔。

古时候的人都用毛笔写字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笔的种类越来越多,有了铅笔、圆珠笔”。

这样一来,浅显易懂的解释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而且记忆深刻,不容易遗忘。

再如,我教学生认识“棉”的时候,一个学生马上就理解了,“老师,棉花的‘棉’因为是植物,所以它有木字旁,我们知道了它是一种植物。

右边的上半部分是白字,是因为它是白的,而下面的巾字,告诉我们棉花可以制成毛巾。

在感悟汉字的魅力中,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在感悟汉字的魅力中,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文化 的博 大丰 厚 。 吸收 民族 文化 的 智 慧 …… 培植 热爱 祖 国语 言 文 字 的情 感 。” 识字教学中。 按 照 汉 字 的特 点 , 通 过 汉 字字 理 的析 解 和 其 蕴含 的意 像 的透 视 , 让 学 生深 切 地 感悟 到 汉 字 独特 的魅 力 , 感 悟 汉 字 的“ 意趣” , 了解汉字的渊源 。 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字源上 了解汉字的意思, 避免写一些根本 不该错的别字, 更有助 于培养学生学习汉 字的 兴趣 。 增 强他 们 对 汉字 的 感性 认 识 , 激 发 他 们喜 爱 汉字 的 情 感 , 真 正 感 受到 古 老 汉 字 的魅 力 , 进 而激 发 其 热 爱祖 国语 言 文 字的 思想 感情 。 【 关键词 】 遵循规律 汉字文化 汉字魅力
( 一) 汉 字是 一 幅 智慧 的 图 画 个 汉 字 就像 一 个画 面 。 是 一 幅 惟 妙 惟 肖的静 态形 象 。低

< 语 文课 程 标 准 》 指 出: “ 识 字 写 字是 阅读 和 写 作 的 基 础 , 是 第一 学段 教 学的 重 点。 ”同时还 指 出 : 语 文 教 学要 “ 认 识 中华 文 化 的博 大 丰 厚 。 吸 收 民 族 文化 的智 慧 …… 培 植 热 爱祖 国语 言 文 字 的情 感 。” 汉 字是 中华 文 化传 承 与 发展 的戢 体 , 自古 以 来, 汉 字教 学就 是 中 国一 切 文化 教 育的 基石 与起 点。 新 课 改 的 文 化 价 值 取 向 。 语 文教 育 的 文 化特 质 以及 汉 字本 身所 蕴 涵 的文 化 内容 。 要 求 汉 字教 学既 具 有 工具 性 价 值 。同样 也 具 有 文 化 的 特 性 与 功 能 , 既 要 为 学生 以后 的 阅读 和 写 作提 供 工具 符 号 。 同时也 要 引 导 学 生 了 解祖 国的 传 统 文化 。发 现 蕴藏 于汉 字 中的 民族 思 维 方 式 、 审 美情 趣 、 道 德 观念 , 增强 对 民族 文化 的认 同感 和 自豪感 。 识字教 学中。 按 照汉字的特点 。 通 过 汉 字 字 理 的 析 解 和 其 蕴含 的 意像 的透 视 。 让 学生 深切 地 感 悟到 汉 字独 特 的 魅 力 。 感悟 汉字的“ 意趣 ” 。 了解 汉 字 的 渊 源 。 不仅 有 助 于 学 生 从 字 源上 了 解汉字的意思 。 避 免 写 一 些根 本 不 该 错 的 别 字 。 更 有 助 于培 养 学 生 学 习汉 字 的 兴 趣 , 增强他们对汉字的感性认识 , 激 发 他 们 喜爱汉字的情感 , 真正感受到古老汉字的魅力 , 进 而激 发 其 热

让字理彰显识字活力

让字理彰显识字活力

让字理彰显识字活力一、关于字理识字汉字源于生活,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字形与意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先感知直观形象再识记汉字(即“字理识字”)是最有效的方法。

所谓“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追本溯源,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形象真实、深入浅出地进行识字教学。

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音、形、义,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洞察汉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是一种积极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二、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故事、表演、字谜、游戏等,将汉字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巧妙传递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识字兴趣的不尽源泉,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通过近两年的识字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字理识字的主要方法:1、讲故事渗透古老字理。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而这种做法便很好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到听故事上来。

如教学《穷人》这一课的“穷”字,就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先民的生活:远古人生活,没有房子居住,只能住在洞穴里,“穴”表示洞,整天干的是体力活,“力”表示体力活,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兴趣倍增。

这样,使学生掌握了“穷”的形、义。

2、动作表演再现字理。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如表示动作的字),选择形象活泼的演示法,通过体态语言再现动作,将字形与字义建立学生的联想之上,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将枯燥的识字过程再一次变得丰富精彩,使学生对汉字字形印象深刻,逐步培养了他们的洞察汉字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源于一次“临时”的识字教学。

有一次课间里,我和孩子们在读《狗熊掰棒子》的故事。

读到题目的时候,他们就被难住了,没有见过“掰”不会读。

直接告诉他们吧,但是害怕字音留给他们的印象不深刻,时间长了就忘记了。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教学实录赏析五很好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教学实录赏析五很好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教学实录赏析五很好文章:本文章的要紧内容是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教学实录赏析五专门好,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最近,笔者听了常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金旭峰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识字4》一课,不禁为她的精心设计而叫好。

整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孩注意力不稳固、不持久,常常受爱好和情绪支配。

金老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明白小孩爱动、爱玩、爱做游戏,她在课上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味的情境,让小孩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例如,老师指着黑板上漂亮的贴图(图上有茂盛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小孩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伙儿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

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伙儿说:“请小朋友认真观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认真看着。

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觉了新大陆,兴奋不已:“我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停在花朵上。

”“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

”“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

”“一只知了正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

”……老师顺势抓住契机,夸奖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看得真认真,发觉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赶忙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比,让学生练读词语。

如此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乐趣!小孩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二、寓学于动,在识字中巧妙进行语言训练。

有的老师上到识字课,总是就汉字学汉字,读汉字,默汉字,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单调枯燥,味同嚼蜡,爱好全无。

金老师在这节识字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进展了语言。

巧用字理悟“情”“理”

巧用字理悟“情”“理”

生 :焦急 。
话 ,体会农夫的焦急心情 。
师 :找 得 真 准 !“焦 ”是 本 课 的 生 字 ,孩 子
(学生声情并茂地 齐读 )
们 ,你 们 想知 道 古人 是 怎 么写 这 个 字 的 吗 ?
【案9Jfl- 】
(出 示 : )
苏教版 小学《语 文》第 四册 《木兰从 军》教
师 :仔细观 察一下 ,“焦”的古文 字上 半部 学片断 :
学是语 文教学 的重要任 务之一 。最近笔 者聆 火上 烧 。)
听了不少教学竞赛课 ,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
师 :那课 文 中的这把 火烧到哪里 了?
教 师在 汉字 教学 中独 辟蹊 径 ,对汉 字 追本溯
生 :烧 到农 夫 的 心里 了 。
源 ,充 分发挥字 理的魅 力 ,让孩 子在汉字宝库
教学研究 案例解析
巧 用 字 理悟 “情 ”“理 ’’
o 陈 娟
汉字是 中华 民族文化 的载体 ,是一座 巨大 “焦”字 。
的宝库 。走 近它 ,可 以聆听历史 的声音 ,感受
(教 师范写 ,边写边讲解 :上方是 “隹”,表
古人 的智慧 ,触摸母语 的温度 。因此 ,汉 字教 示 鸟儿 ,下方是 “火”,合在 一起就是将 鸟放在
师 :这 句话 中有 两 个生 字 :“父 ”和 “病 ”。 了识 字教学 的新天地 ,带给 了我们新思考。
我 们 来 看 :
案例一 由字理悟 “情 ”。教 者抓住文本 中
(出示: I三”和 “病 ”,看
的“焦 ”字 ,从古 文字字形 的观察开始 ,让学 生 了解历史文化 中“焦”的含义 ,激发学生探寻汉 字的欲望 。这时 ,教者再从古 文字 的字形上做

为识字教学点燃灵动的火花4页word

为识字教学点燃灵动的火花4页word

为识字教学点燃灵动的火花汉字是我们祖国所特有的文化,学好汉字、用好汉字是每个炎黄子孙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而识字是一切之根本,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

所以,学生从识字开始,就要注重其兴趣的激发与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引发识字兴趣识字教学需用心,方法贵在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孩子心灵的共鸣,那样的识字教学才是成功的。

《鸟的乐园》是长春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节情境识字课。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巧妙地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识字情境、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带领下,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地识字。

首先,借助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多媒体画面的感染力,通过鸟的叫声,各种小鸟飞来飞去的动画效果,引导孩子们仔细听,认真看,并告诉孩子们:鸟的乐园里有许许多多的鸟类,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鸟的乐园,和小鸟交朋友吧。

可以说,有了多媒体视频的介入,“课伊始,趣即生”,课堂气氛得到了充分活跃,孩子们立刻就兴趣盎然,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情景交融的识字教学活动中。

其次,充分体现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

电子白板的使用力求合理而不繁琐,本节课我利用白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借助白板观察“燕”的字理,更形象地识记生字,既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又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特别是区别“雀”和“鹊”,“鸵”和“驼”,“肚”和“杜”这三组字的时候,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孩子们通过换偏旁和图片对比等方式,很快就掌握了这三组同音字,可谓是效果极好。

此外,对于识字教学还可以利用大屏幕的动画效果改变一下字的颜色、大小等让孩子们去发现细微之处,从而在发现的过程中引发他们对识记生字的渴望。

相信,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对生字的记忆一定是深刻的。

二、求本溯源,字理识字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

字理,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富活力的小精灵

字理,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富活力的小精灵

字理,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富活力的小精灵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提到文字的魅力和语言的魔力。

而在这种魅力和魔力的背后,其实是有一个活跃的小精灵在不停地工作,他就是“字理”。

字理是语文课堂最富活力的小精灵,他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激情和创造力,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字理是语文课堂的知识传递者。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字理的引导和讲解,向学生传授文字的意义和语言的运用。

字理用他轻盈的步伐漫步于课堂之间,将文字的魅力和语言的魔力娓娓道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和魅力。

通过字理的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字理是语文课堂的创意激发者。

在字理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字理会以他灵动的眼睛和灵巧的手势,勾勒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语文形象,让学生在想象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在字理的带领下,学生们可以通过写作、朗诵、情景表演等形式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从而激发出他们的语文潜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字理是语文课堂的交流桥梁。

在语文课堂上,字理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他会以他灵魂的音符和语言的符号,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引导他们用文字和语言交流和表达。

在字理的帮助下,学生们能够在互动中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充满交流与探讨的乐园。

字理还会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领略文学之美,感受文字之情。

他会带领学生阅读名家名作,欣赏文学精品,向学生传达文学的魅力和语言的魔力。

通过字理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艺术,领略其多姿多彩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情怀。

字理还会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字理的帮助下,学生们能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优秀的语文学子。

字理是语文课堂中最富活力的小精灵,他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激情和创造力,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字理点燃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评吴琳老师“识字4”
教学
用字理点燃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评吴琳老师“识字4”教学
崔增亮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教学的效率高低,直接关乎阅读与习作的质量高低。

因此,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一直是学者与一线教师探索研究的课题。

我观摩过吴琳老师的这节识字教学课,感受颇深。

这节课的突出特点是运用构字理据讲授汉字,引发了学生对汉字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新课标要求低学段识字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因此,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既要让学生直接感受学习汉字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作用和价值,也要让他们逐渐感知汉字本身的魅力,而这些都不是简单的说教就能够奏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吴老师深谙此道,并融于教学实践当中,令人耳目一新。

细品这节课,权以“四性”归要。

一、科学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所传之道,定当正道。

因此,教学的科学性当是首要的。

曰前,在识字教学中,凭主观随意曲解汉字的现象并不少见。

如,用“我要吃食,因为我饿”解读“饿”字;用“一家一口一亩田”,解读“富”字;用“一个日本兵,拿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解读“照”字;用“王姑娘,白姑娘,坐在石上把歌唱”解读“碧”字;等等。

而吴老师遵循字理,对所授汉字进行科学的解读,尤其是对那些易讲解错的汉字,解
读精准。

如“徒”字,吴老师通过出示“”,明确揭示“徒”字是与行走有关,右边“土”表音,其本义为徒步行走。

吴老师通过正本清源,纠正了学生因惯性思维而造成的误解。

再如“益”字,学生说:”‘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下面是皿字底。

”学生的回答没有错,有些教师一般都满足于学生这个层面的回答,不再作解读,而吴老师却进一步借助字理讲明了
“益”的上半部分“”是“水”的变体,因而,十分明晰地讲明该字的本义及其引申义,为学生理解“相得益彰”这个成语扫除了障碍,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由这两个字例的教学可以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掌握汉字学知识,运用字理解读汉字的重要。

这样才能使识字更为科学,避免误读。

二、趣味性
汉字是一幅生动的画,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汉字的表意特质决定了汉字具有文化与趣味的元素,但在教学中常常被我们给忽略了。

有些教师宁肯绞尽脑汁去编制主观臆造的歌谣、韵语,却不肯用一点时间挖掘、运用汉字本身的文化与趣味元素进行教学,这的确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吴老师的教学恰恰改变了这一现状。

如在讲解“豹”字时,吴老师先出示“豹”的甲骨文
,然后一步步向学生讲明:“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

后来,简化为,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现在楷书写成‘豹’。

”吴老师通过字形的演变,讲明“豹”字的来历,生动而有趣,学生听得聚精会神,真正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与独特的魅力。

在讲解“窥”字时,吴老师巧妙抓住“窥”的形符“穴”,点明“窥”的本义“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并用一根细管让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在近似游戏的过程中极富情趣地感受了“管中窥豹”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通俗浅易,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真谛。

吴老师充分利用汉字的表意性,调动汉字本身的趣味元素,达到了形与义、理与趣的统一。

更重要的是,吴老师的识字教学形象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喜爱汉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如此,字理识字教学的“隐性”效果远远大于课堂内的“显性”效果,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高效识字。

三、适度性
汉字在字形及字义的演变上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在使用字理时,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该讲的应讲到什么程度,也是需要把握“分寸”和“火候”的。

那么,如何把握“分寸”?怎样的“火候”为宜?吴老师的这节课,可以说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这节课所讲解的汉字既有象形字、指事字,也有会意字和形声字,吴老师在处理上拿捏得十分恰当。

在讲解象形字“豹”、指事字“寸”时,充分利用其表意的特点,借助图片和形体演示,加以直观、形象的解读,让学生一日了然,心领神会;在讲解会意字“泰”“益”时,没有对其字形的演变及多重引申义进行引证详解,只是对这些字的关键部件“氺”和“ ”作点拨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对“窥”“徒”“渠”这些形声字,只讲明其形符和结构,以明晰字义,澄清学生的误解。

四、多元性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巾的作用与地位得到了众多学者与教师的重视,并为之努力研究创造了诸多识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尽显风采,百家争鸣,各领风骚。

但是,“任何一种识字方法,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劣势,试图用一种识字方法包打天下,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因此,应该发挥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识字的特点和所要识的字的特点等因素,灵活地采用或并用多种识字方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解读》]。

黄亢美老师在其《如何依据汉字特点教学系列谈·字理+心理=合理》一文中所举的例子,就合理地把字理讲解与歌谣形式有机结合。

如在讲“染”字时黄老师创作了下面这首歌谣:“上山割草木,加水反复煮;熬出颜色来,再放丝和布;搅和九次后,白布变蓝布。

”这样既科学地讲明了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又运用了生动活泼的歌谣韵语,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元识字的范例。

吴老师的这节课也从黄老师的教学巾汲取养料,采用了多元的识字方法,效果颇佳。

如讲解“泰”字时,问学生:“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生甲:“老师,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那部分(指‘氺’),就是‘泰’了。

”生乙:“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就有这个‘泰’字。

”学生用常见的“换一换”的方法和生活经验来识记“泰”字,吴老师便因势利导:一方面通过字形的
演变讲解“泰”下面的部件“氺”,是由甲骨文“ ”演变而来,是“水”的变体,形象可感,深入浅出;另一方面又运用朗朗上口、生动易记的韵语“春日去,雨水来。

民安康,国安泰”帮助学生识记并理解“泰”字。

这样多管齐下,相映成趣,用具体课例证明了多元识字所具有的妙味。

吴老师的这节识字课,运用字理解读汉字唤起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对汉字的好奇,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设想,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如此把握“分寸”和“火候”讲授汉字,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对识字、写字充满期待,对汉字世界充满向往,识字写字的能力也一定会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责任编辑张振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