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令流程超详细解读

合集下载

信令流程超详细解读

信令流程超详细解读

信令流程超详细解读信令流程是指在电信网络中,用于控制通信设备的信令交互过程。

这些信令包含了通信设备之间的指令和消息,以确保通信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对信令流程的超详细解读。

首先,设备A希望与设备B进行通信。

设备A将发送一个请求信令,请求与设备B建立连接。

这个请求信令包含了设备A的身份信息以及通信参数,比如IP地址和端口号。

设备B接收到请求信令后,会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和校验,确保请求的合法性。

如果验证通过,设备B将发送一个确认信令,表示同意与设备A建立连接。

确认信令中包含了设备B的身份信息以及通信参数。

设备A收到确认信令后,表示连接已建立,可以开始进行通信。

为了确保通信质量,设备A会发送一个测试信令给设备B,检查连接是否正常。

测试信令中包含了一些测试数据,比如时间戳和传输速率。

设备B接收到测试信令后,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如果一切正常,设备B将发送一个确认信令给设备A,表示测试成功。

确认信令中包含了一些统计数据,比如数据丢失率和延迟。

一旦连接建立成功,设备A和设备B可以开始进行真正的通信了。

他们可以互相发送数据信令,交换信息和文件。

在通信过程中,设备A和设备B会定期发送心跳信令,以保持连接的稳定性。

当需要终止通信时,设备A或设备B可以发送一个终止信令,表示希望关闭连接。

另一方接收到终止信令后,会发送一个确认信令,并关闭连接。

通信设备在关闭连接前,可以发送一个断开信令,通知对方准备关闭连接。

以上是信令流程的简单描述,实际上,信令流程中可能涉及到更多的信令和步骤,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和网络环境。

信令流程的详细解读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网络拓扑、协议标准和安全性要求。

总结起来,信令流程是通信设备之间的指令和消息交互过程,用于控制通信的建立、维护和关闭。

它涉及到多个信令和步骤,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信令流程对于理解和优化通信网络非常重要。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无线通信技术,它采用了包括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多项技术,以提供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LTE信令流程是指在LTE网络中,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涉及的一系列信令交互流程。

初始过程是指终端设备在接入LTE网络后,完成相关资源分配和建立数据传输链路的过程。

首先,终端设备会发送系统信息请求信令(RRC Connection Request)给基站,请求获取LTE网络的系统信息,包括频段、带宽等信息。

基站收到请求后,会回复系统信息响应信令(RRC Connection Setup)给终端设备,将LTE网络的系统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收到系统信息后,会根据其中的重要参数(如频段和带宽)进行终端配置。

接下来,终端设备会发送随机接入信令(Random Access Preamble)给基站,用于请求分配物理资源。

基站收到随机接入后,会回复随机接入响应信令(Random Access Response),包括一个Temporarily Assigned C-RNTI(临时分配的C-RNTI),用于唯一标识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接收到响应后,会发送接入回执信令(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给基站,用于确认接入成功。

基站收到回执后,会分配一个唯一的UE标识给终端设备,用于后续的数据传输。

保持过程是指终端设备在LTE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时的相关信令交互过程。

首先,当终端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时,会向基站发起调度请求信令(UL-SCH Transmission Request)。

基站收到请求后,会返回一个调度响应信令(UL-SCH Transmission Burst),包括传输资源的分配信息。

终端设备接收到响应后,会根据分配信息将数据进行分组,并在指定的时隙中进行传输。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

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以其高速数据传输、低延迟和大容量等特点成为了当前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LTE的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

1.LTE信令流程(1)小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首先需要附近的基站,以确定可用的LTE网络。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小区以及测量实体之间的信道质量。

(2)小区选择和附着:在到可用小区后,UE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小区进行附着,该小区将成为UE与网络之间的主要通信接口。

UE将通过与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的信令交换来进行小区选择和附着。

(3)建立RRC连接:一旦UE成功附着到小区,UE与eNB(Evolved Node B)之间将建立RRC连接。

RRC连接是UE与网络之间进行信令交换和控制的主要通道。

(4)分配和配置资源:在建立RRC连接后,网络将为UE分配必要的物理资源,并配置UE的通信参数,如频率、带宽、功率等。

这些资源和参数将被用于后续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5)数据传输:一旦资源和参数被配置完毕,UE和eNB之间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UE将使用分配的资源来发送和接收数据,而eNB将负责数据的转发和错误处理。

(6)释放RRC连接:当UE无需再与网络进行通信时,UE可以向网络发送释放RRC连接的请求。

网络将收到请求后,释放该连接并回收相应的资源。

2.LTE信令解码(1)空中接口解码:通过对信令数据进行解调和解调来还原原始信令信息。

这种解码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和处理无线传输过程中的信令,如小区信息、物理广播信息等。

(2)协议解析:通过解析信令的协议头和数据包来获取有关通信过程的详细信息。

这种解码方法可以分析UE与网络之间的控制过程,如RRC连接的建立、释放过程等。

LTE中文版信令流程分析

LTE中文版信令流程分析

LTE中文版信令流程分析LTE(Long Term Evolution)通信网络是一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其信令流程是指在建立和维持通信连接过程中所涉及的信令消息和流程。

下面将对LTE中文版信令流程进行详细分析。

1.接入网络选择:当移动设备启动或进入新的服务范围时,它会扫描周围的信号,并确定附近的LTE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设备会发送“接入网络选择”信令消息到基站,以获取附近网络的信息。

基站收到消息后,会返回所有可选网络的信息给移动设备。

2.接入过程:接入过程是移动设备与基站建立初始连接的过程。

移动设备通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消息开始接入过程。

基站收到请求后,会分配一个时间与频率资源给移动设备,并返回“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移动设备收到响应消息后,根据分配的资源发送“随机接入确认”消息,即完成接入过程。

3.同步过程:在LTE网络中,设备需要与网络同步,在物理层和逻辑层有两个同步过程。

物理层同步是指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时钟和帧同步,用于正确接收和发送数据。

逻辑层同步是指设备与网络间的系统信息同步,以获取网络状态和配置信息。

4.小区重选:在设备连接到一个LTE网络后,它会周期性地监测周围的小区,并决定是否切换到更强的信号。

设备通过发送“重选请求”消息来请求网络切换。

基站收到请求后,根据设备的测量报告决定是否接受切换请求,并返回“重选响应”消息通知设备是否切换到新的小区。

5.移动性管理:在移动设备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切换时,移动性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备会周期性地向邻近的小区发送“测量报告”消息,用于测量信号质量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切换。

基站会根据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来调整切换策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建立和释放连接:当设备需要与网络建立连接时,它会发送“连接请求”消息到基站。

基站收到请求后,会根据网络资源情况,返回“连接响应”消息。

设备收到响应消息后,会发送“连接确认”消息,以确认连接的建立。

连接释放是指设备与网络断开连接的过程,它可以是主动释放,也可以是被动释放。

5G信令流程与分析

5G信令流程与分析

5G信令流程与分析
1.5G信令流程
5G信令流程是5G信息传输的主要流程。

它是基于5G架构设计的,
是在协议栈层次上定义的协议。

5G信令流程由两个部分组成:控制面和
用户面。

控制面由以下5G子系统组成:网络控制器(NC)、网络管理(NMS)、安全子系统(SS)、账户管理子系统(AMSS)和服务面(SM)。

这些子系统由用
户设备、网络核心节点和移动终端设备组成。

用户面由通信子系统(CS)、
多媒体子系统(MMS)和用户面子系统(USS)组成,它们主要完成应用层和传
输层的功能。

信令流程的实施需要网络控制器(NC)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沟通,以完
成网络通信。

在请求发起端,网络控制器(NC)会向用户设备发送消息,以
确认请求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如果用户设备接受了该请求,则建立网络
连接。

然后,用户设备和网络控制器之间可以开始传输用户数据。

为了确保安全,信令流程中还包括安全子系统(SS),它将在用户设备
和网络控制器(NC)之间提供一层安全的传输层。

安全子系统(SS)使用加密
技术确保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取。

2.5G信令分析
5G信令分析可以分析5G网络中信令活动的信令流量,以了解网络性
能和可用性。

信令流程(图+介绍)

信令流程(图+介绍)

信令流程(图+介绍)GSM 信令流程(菜鸟多看看,不要到处跑)GSM 系统使用类似OSI 协议模型的简化协议,包括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和应用层(L3)。

L1是协议模型最底层,提供物理媒介传输比特流所需的全部功能。

L2保证正确传递消息及识别单个呼叫。

在GSM 系统中,无线接口(Um )上的L1和L2分别是TDMA 帧和LAPDm 协议。

在网络侧,Abis 接口和A 接口使用的L1均为E1传输方式,L2分别为LAPD 和MTP 协议。

在Um 接口,MS 每次呼叫时都有一个L1和L2层的建立过程,在此基础上再与网络侧建立L3上的通信。

在网络侧(A 和Abis 接口),其L1和L2(SCCP 除外)始终处于连接状态。

L3层的通信消息按阶段和功能的不同,分为无线资源管理(RR )、G C H )C C H )H )移动性管理(MM)和呼叫控制(CC)三部分。

1、建立RR连接RR的功能包括物理信道管理和逻辑信道的数据链路层连接等。

在任何情况下,MS向系统发出的第一条消息都是CH-REQ(信道请求),要求系统提供一条通信信道,所提供的信道类型则由网络决定。

CH-REQ有两个参数:建立原因和随机参考值(RAND)。

建立原因是指MS发起这次请求的原因,本例的原因是MS发起呼叫,其它原因有紧急呼叫、呼叫重建和寻呼响应等。

RAND是由MS确定的一个随机值,使网络能区别不同MS所发起的请求。

RAND有5位,最多可同时区分32个MS,但不保证两个同时发起呼叫的MS的RAND值一定不同。

要进一步区别同时发起请求的MS,还要根据Um 接口上的应答消息。

CH-REQ消息在BSS内部进行处理。

BSC收到这一请求后,根据对现有系统中无线资源的判断,分配一条信道供MS使用。

该信道是否能正常使用,还需BTS作应答证实,Abis接口上的一对应答消息CHACT(信道激活)和CHACK(信道激活证实)完成这一功能。

CHACT指明激活信道工作所需的全部属性,包括信道类型、工作模式、物理特性和时间提前量等。

4G信令流程范文

4G信令流程范文

4G信令流程范文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也被称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

它是比3G更快速和高效的通信技术,具备高速数据传输、低延迟和更稳定的连接。

以下是4G信令流程的详细解释:1.附着过程当移动设备与4G网络进行连接时,首先需要进行附着过程。

附着是指设备与网络之间的身份认证和注册过程。

设备通过发送请求附着的消息(Attach Request)开始该过程。

网络接收到请求后,会对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并分配一个临时标识符(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给该设备用于后续通信。

2.鉴权和加密过程在完成附着过程后,设备需要与网络进行鉴权和加密过程。

移动设备会向网络发送鉴权请求消息(Authentication Request),网络接收到请求后会向设备发送鉴权向量(Authentication Vector)进行验证。

设备使用该鉴权向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发送给网络进行验证。

验证通过后,设备和网络之间的通信会被加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3.IP地址分配在完成鉴权和加密过程后,设备需要被分配一个IP地址以进行数据传输。

网络会向设备发送IP地址分配请求消息(IP Address Allocation Request),设备接收到请求后会对该请求进行确认。

网络会为设备分配一个IP地址,以便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和接收。

4.建立数据连接一旦设备获得了IP地址,它就可以开始建立数据连接。

设备会向网络发送数据连接请求消息(Data Connection Request),网络接收到请求后会进行确认。

确认完成后,设备就可以开始发送和接收数据了。

5.数据传输在建立了数据连接后,设备就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设备可以向网络发送数据消息(Data Message),网络接收到数据消息后会进行处理并将数据发送给目标设备。

网络也可以向设备发送消息,设备接收到消息后会进行相应的处理。

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

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

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详解TD-LTE信令流程及信令解码本文主要就PS业务建立流程和LTE系统内切换的信令及信令解码进行重点IE分析,并加以标注,所有信令为eNB侧跟踪的信令。

PS业务建立流程:1.1RRC Connection RequestUE上行发送一条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给eNB,请求建立一条RRC连接,该消息携带主要IE有:-ue-Identity :初始的UE标识。

如果上层提供S-TMSI,侧该值为S-TMSI;否则从0…240-1中抽取一个随机值,设置为ue-Identity。

-establishmentCause:建立原因。

该原因值有emergency, highPriorityAccess, mt-Access, mo-Signalling, mo-Data, spare3, spare2, spare1。

其中“mt”代表移动终端,“mo”代表移动始端。

信令解码如下:-RRC-MSG :|_msg :|_struUL-CCCH-Message :|_struUL-CCCH-Message :|_message :|_c1 :|_rrcConnectionRequest :|_criticalExtensions :|_rrcConnectionRequest-r8 : UE初始标识,此处因为上层没有提供|_ue-Identity : | |_randomValue : ----'0011000101001001011110110111100011000011'B(31 49 7B 78 C3 ) ----|_establishmentCause : ---- highPriorityAccess(1)|_spare : ---- '0'B(00 )04 53 14 97 b7 8c 321.2 RRC Connection SetupeNB 在下行方向发送RRCConnectionSetup 消息给UE ,包含建立SRB1承载和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连路建立请求 无线连路建立响应 RRC连接建立 RRC 连接建立 无线连路同步指示 RRC连接建立完成 RRC 连接建立完成
................start Value: 00000000000000000000 ( 00 00 00 ) ..............STARTSingle DomainIdentity: ps domain (1) ................start Value: 00000000000000000000 ( 00 00 00 ) ............ue RadioAccessCapability ..............pdcp Capability ................losslessSRNS RelocationSupport: FALSE ................supportForRfc2507 ..................supported: by8192 (4) ..............rlc Capability ................totalRLC AM BufferSize: kb1000 (6) ................maximumRLC WindowSize: mws4095 (1) ................maximumAM EntityNumber: am30 (6) ..............transportChannelCapability
................MonitoredCellRACH Result ..................modeSpecificInfo ....................tdd ......................cellParametersID: 0x8 (8) ......................primaryCCPCH RSCP: 0x23 (35) ................MonitoredCellRACH Result ..................modeSpecificInfo ....................tdd ......................cellParametersID: 0x0 (0) ......................primaryCCPCH RSCP: 0x0 (0) ............v3d0NonCriticalExtensions ..............rRCConnectionRequest v3d0ext: rRCConnectionRequest-v3d0ext ..............v4b0NonCriticalExtensions ................rrcConnectionRequest v4b0ext ..................accessStratumReleaseIndicator: rel 4 (0) NBAP_RL_SETUP_REQUEST NBAP_RL_SETUP_RSP RRC_RRC_SETUP NBAP_RL_RESTORE_IND RRC_RRC_CONNECT_SETUP_CMP RRC MSGS ..msg ....struUL DCCH Message ......struUL DCCH Message ........message ..........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 ............rrc TransactionIdentifier: 0x0 (0) ............startList ..............STARTSingle DomainIdentity: cs domain (0)
................cipheringAlgorithmCap: 0000000000000001 ( 00 01 )
................integrityProtectionAlgorithmCap: 0000000000000010 ( 00 02 ) ..............ue positioning Capability ................standaloneLocMethodsSupported: FALSE ................ue BasedOTDOA Supported: FALSE workAssistedGPS Supported: networkBased (0) ................supportForUE GPS TimingOfCellFrames: FALSE ................supportForIPDL: FALSE ............ue RATSpecificCapability ..............InterRAT UE RadioAccessCapability ................gsm ..................gsm Classmark2: cc aa 01 12 13 ..................gsm Classmark3: 12 ............v370NonCriticalExtensions ..............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 v370ext: 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v370ext ..............v380NonCriticalExtensions
பைடு நூலகம்
......................TimeslotISCP: 0xf (15)
......................TimeslotISCP: 0xf (15)
......................TimeslotISCP: 0xf (15) ....................primaryCCPCH RSCP: 0x5b (91) ..............monitoredCells
................dl TransChCapability ..................maxNoBitsReceived: b163840 (12) ..................maxConvCodeBitsReceived: b163840 (12) ..................turboDecodingSupport ....................supported: b163840 (12) ..................maxSimultaneousTransChs: e32 (3) ..................maxSimultaneousCCTrCH Count: 0x8 (8) ..................maxReceivedTransportBlocks: tb512 (9) ..................maxNumberOfTFC: tfc1024 (8) ..................maxNumberOfTF: tf1024 (5) ................ul TransChCapability ..................maxNoBitsTransmitted: b163840 (12) ..................maxConvCodeBitsTransmitted: b163840 (12) ..................turboEncodingSupport ....................supported: b163840 (12) ..................maxSimultaneousTransChs: e32 (4) ..................modeSpecificInfo ....................tdd ......................maxSimultaneousCCTrCH Count: 0x8 (8) ..................maxTransmittedBlocks: tb512 (10) ..................maxNumberOfTFC: tfc1024 (10) ..................maxNumberOfTF: tf1024 (5) ..............rf Capability: rf-Capability ..............physicalChannelCapability: physicalChannelCapability ..............ue MultiModeRAT Capability ................multiRAT CapabilityList ..................supportOfGSM: FALSE ..................supportOfMulticarrier: FALSE ................multiModeCapability: tdd (0) ..............securityCapability
信元 RRC_RRC_CONNECT_REQ RRC MSGS ..msg ....struUL CCCH Message ......struUL CCCH Message ........message ..........rrcConnectionRequest ............initialUE Identity ..............imsi ................Digit: 0x4 (4) ................Digit: 0x6 (6) ................Digit: 0x0 (0) ................Digit: 0x0 (0) ................Digit: 0x7 (7) ................Digit: 0x8 (8) ................Digit: 0x8 (8) ................Digit: 0x8 (8) ................Digit: 0x8 (8) ................Digit: 0x8 (8) ................Digit: 0x8 (8) ................Digit: 0x8 (8) ................Digit: 0x0 (0) ................Digit: 0x1 (1) ................Digit: 0x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