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木兰诗(附答案)
《木兰诗》课后题及答案

《木兰诗》课后题及答案此题检查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内容,要求学生比拟准确完整地复述,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复述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要让学生在复述的根底上熟读成诵。
这些句子都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
此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解古中常见的“互文”现象。
题干已经简要说明“互文”的含义,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画线加以重点标示。
然后通过译这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译这四个句子应注意两个原那么: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虑本课的诗歌特征,不能为了表达“互文”而使译文变成失去诗味。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往南市买了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后贴花黄。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在句式上的一些民歌特色。
学生只要注意到这些句子的特点即可,至于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及,但不必深究。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
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
顶真,又称“联珠”。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木兰诗》赏析练习试题及答案

《木兰诗》赏析练习试题及答案【原文】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积累运用1.自读课文,掌握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鸣溅溅()鸣啾啾()胡骑()戎机()金柝()著()傍地走()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
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
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自主探究疏通文意4.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北市买长鞭()胡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雄雌()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木兰诗》是一首古代民歌,讲述了女英雄花木兰为了代替父亲征战边疆的故事。
这首诗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韧与勇气,也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下面是针对《木兰诗》的理解性默写,带有答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题
问:《木兰诗》是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
答:《木兰诗》是一首古代民歌。
第二题
问:《木兰诗》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木兰诗》讲述的是女英雄花木兰为了代替父亲征战边疆的故事。
第三题
问:《木兰诗》体现了哪些中国古代女性的品质?
答:《木兰诗》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韧与勇气。
第四题
问:从诗歌中可以看出花木兰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答:从诗歌中可以看出花木兰的性格特点有:孝顺、勇敢、顽强、坚韧。
第五题
问:《木兰诗》有哪些情感表达?
答:《木兰诗》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对战争的憎恶等情感。
第六题
问:《木兰诗》的作者是谁?
答:《木兰诗》的作者不详。
第七题
问:《木兰诗》的流传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
答:《木兰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韧与勇气,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以上就是《木兰诗》的理解性默写,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这首诗歌,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中国古代女性的坚韧与勇气。
《木兰诗》默写及答案

《木兰诗》默写及答案1、木兰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描写了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矫健英姿,其中最为著名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为了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诗中描写了边塞夜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诗中用比喻作结,表达了抒情议论的情感,其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话便是代表之一。
4、描写了木兰在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夜景,其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话也出现在此处。
5、诗中有一句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相似的句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诗中赞颂了木兰的谨慎、聪明、勇敢等优秀品质,其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句话便是代表之一。
7、诗中描写了木兰出征前的紧张、周密准备,其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便是其中之一。
8、诗中描写了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其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是代表之一。
9、诗中描写了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他回家的情景,其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句话便是代表之一。
10、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11、描写了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情景,其中“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句话便是代表之一。
12、诗中概括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情景,其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便是代表之一。
13、诗中形象概括了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其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三句话便是代表之一。
14、诗中从侧面描写了木兰战功显赫,其中“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句话便是代表之一。
15、诗中描写了伙伴惊奇的情景,其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句话便是代表之一。
16、诗中表现了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品质,其中“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这句话便是代表之一。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 木兰诗-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答题】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2)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3)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迎接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解答】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戎机:指战争。
度:越过。
2.【答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在表达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在表达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解答】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在表达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3.【答题】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品析。
【解答】关键词语一般指勾住自己眼睛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和品味,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霍霍”是拟声词,表现了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木兰诗》默写及答案

《木兰诗》理解默写及其答案1、木兰诗用夸张的修辞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夜景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8、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他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0、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11、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2、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5、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6、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7、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二、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1、扑朔迷离:原指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2、磨刀霍霍:现在形容坏人正在加紧活动,准备进攻。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声源,声音的传播,声速2.掌握声音特性:响度、振幅、音调、频率、音色知识梳理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搭载信息和传递能量的作用。
部编七下语文8 《木兰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 《木兰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
这样处理好在哪里?参考答案:①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
②略写:战斗过程,十余年征战生活。
这样处理是为了塑造人物和突出主题。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不慕名利、勇于担当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木兰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另外,这种详略处理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厌恶和远离。
在结构上,则使文章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二、《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
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从课文中找出一二例,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其韵律、节奏。
参考答案:【示例一】“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一句运用复沓的修辞手法,起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的效果。
一问一答,节奏明快,亲切自然。
【示例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六句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装”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木兰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采用铺排的方式叙述,起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使这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参考答案:原因在于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女子。
她勤劳善良又勇敢刚毅,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且热爱祖国,不慕名利又热爱和平。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知识点汇总与阅读赏析同步练习(含答案)

《木兰诗》阅读知识点与同步练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文学常识《木兰辞》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从表达方式分,属于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木兰诗
【课时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妙
用及民歌语言的质朴生动,学到叙事有详有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讨论理解木兰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木兰忠、孝、勇、爱国情感。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
朗读时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可按段或层次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按归纳的文字来串通课文,复述课文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自主预习】
我求助:
我收获:
答案:
【自主预习】
1、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2、(kè hán)ān jiān yān pèi róng jì tuò shuò
3、(1)门(2)为此(3)出征(4)离开(5)只(6)军机、军事(7)过(8)有余(9)希望(10)裙子(11)爬搔(12)眯着眼
4、(1)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隘。
(2)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很长时间很多次大大小的战斗,有的牺牲了,幸存者胜利归来.
5、征战沙场辞官还家
6.昨夜见军帖……木兰无长兄
7.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8.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开我东阁门……著我旧时裳
9.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课堂探究】
问题一:
示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问题二:
1.(1)帖花黄:帖通贴,意思粘贴(2)出门看火伴:火通伙,意思伙伴
2.
市名词,集市,市场
动词,买
3.(1)名词动用,买(2)名词动用,记下
4.(1)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2)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连词
(3)郭.:古义外城,今义用作姓氏(4)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5.(1)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2)倒装句,“问女所思何”,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问题三:此诗讲述了一个古代女孩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问题四:木兰是一个英姿飒爽的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是一个不贪图富贵的人: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
木兰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问题五:运用互文修辞,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都是虚指,用以渲染气氛,极言时间短促战争紧迫,表明木兰的准备工作有秩序的进行,并不是在四个地方买
问题六:借用木兰的心理状态勾画了征途上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样写极大地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问题七:诗中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对“征前准备、军旅生活”写得比较简略。
这样写是因为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木兰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问题八:(1)排比、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作用:表明木兰的准备工作有秩序的进行,渲染军情紧急气氛,
(2)顶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作用:语气贯通,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3)对偶、设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对偶运用使句子整齐美观,音律和谐,便于记咏;设问句主要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出下文所思所忆内容。
(4)比喻、反问: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比喻生动形象写出木兰女扮男装的巧妙
问题九:答案示例:赞成前者。
在“木兰无长兄,阿爷无大儿”的情况下木兰代父从军,为国分忧,一方面表现了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木兰的孝道。
木兰代父从军是木兰“忠”“孝”精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