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语文园地二 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及其作用。
2.词句段运用,认识两种格式的词语,练习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会写通知。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画、竖画多的字的写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积累了解寓言故事的成语。
2.学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
3.写话笔画多的汉字。
4.学写通知。
教学过程:同学们,你能从寓言中学到哪些知识,除了我们学到的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板块一:交流平台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板书:了解寓言故事)1.(课件出示)“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完之后就不会忘。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对这些故事中哪些人物形象印象最深?(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乌鸦喝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鸦,因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预设:《狐假虎威》中,我最讨厌的是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了,竟然连老虎都要骗。
预设:《揠苗助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种田人,因为他太愚蠢了,竟然做违背禾苗成长规律的事。
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里蕴含着道理。
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本单元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道理?(1)《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2)《美丽的鹿角》告诉我们:并不是美丽的东西就一定是有用的东西,难看的东西有时比美丽的东西更有用。
(3)读了《池子与河流》一文,我明白了做人要做勤劳的人,奋斗不息,才华才可以更好的显现,懒惰只会把才华磨平。
3.(课件出示)“读了寓言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像“无忧无虑”、“无边无际”之类的成语,它们的第一、第三个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这样的成语叫做ABAC式成语。
(二)把句子写具体
1、出示要求: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
....,皱起
..
了眉头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的叫起
.....来.。
2、指名读第一段文字,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短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1)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加点的短语,寻找特点。
嘴,眉头——身体的部位
噘,皱——动作
(2)小结:这些短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和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读要求。
指名读。
学生观察,寻
找特点。
集体交流。
,才能完成呢既
定目标。
第四环
节为日积月累。
对于从寓言故事
所演化而来的成
语,学生不仅要
知其然,还要知
其所以然。
因此
这一环节要充分
发挥学生查阅资
料进行学习的能
力,这样既能锻
炼学生的自学能
力,也能拓展他
们的知识面,提
升语文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文旨在解读三下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整体教学设计。
该单元主要涉及到阅读理解、语音、语法、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包括课文阅读和相关练。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风俗惯等内容,同时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练部分则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语音部分主要涉及到音标、重音、连读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
语法部分主要包括动词时态、语态、句型转换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
写作部分主要涉及到句子结构、写作技巧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整体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前预、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环节。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总之,三下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关于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镜子”,本单元主要讲解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体,通过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
编者将寓言故事分布于中低年级,让学生接触民间文学,增强感情认识。
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单元的寓言故事包括《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和《池子与河流》,不同于一二年级的单篇课文编排。
学生要“读懂”故事,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还要能够感受人物的变化。
在阅读训练要素方面,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多种寓言故事形式,阅读文言文,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表达训练要素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与之前相互呼应的还有其他表达训练要素。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赤字与河流》《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解析】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本单元以“寓言”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宋人因偶然获得一只野兔,而心存侥幸,从此放弃劳动,期望再捡到野兔,最后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取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指望不劳而获。
《陶罐和铁罐》写了国王的橱柜里两个罐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各有长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鹿角和鹿腿》讲的是在丛林里,一只鹿遇到狮子后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正确看待事物,还告诉我们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讲求实用。
《池子与河流》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及它们的最终结局,告诉我们:人应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还告诉我们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换来的将是毁灭。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引导学生对班干部轮流制发表自己的见解。
习作以“看图画,写一写”为主题,意在锻炼学生根据图片组织语言,把画面内容写清楚的能力。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
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意在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文言文读通顺,背诵课文《守株待兔》。
3.读寓言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4.能就寓言故事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5.看图作文,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6.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7.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8.有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能完整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寓言故事书。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作文》精品教案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板书设计】习作:看图画,写作文按一定顺序观察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看图画,写作文》,指导孩子们学会细致观察图画,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
让孩子们学会图画,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和语言描写。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过程,这节习作课我重点是引导孩子按照顺序,把放风筝描述得生动,具体条理清楚。
不足之处: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教学反思看图作文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的常见方式,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向高年级书面作文过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的习作课,恰好是看图写话作文。
写作看的图是《学校乒乓球大赛》很简单的一幅画,也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个学生都能看懂,但是我发现学生在看完图后,很难做到“思考”这两个字,我努力让他们将图上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把当时的场景补充得更充实与完整。
然而,每个学生都会一些基本的想象,但是却没有新颖的点子。
我反思,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没能做到很好的引导,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欲望,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确定了本次作文指导课的主要环节:1、导入。
2、明确要求。
3、观察画面弄清内容。
4、展开合理想像。
5、写法指导。
6、口述作文。
7、起草作文。
其中展开想像和写作指导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展开合理想像我用了两个范文片断作为提示,以便学生展开学习。
在习作中,发现学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的能力有所欠缺。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思维、说话能力。
我每次指导学生的看图作文,都先出示挂图或(幻灯片),接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观察;先中间后四周;从主要到次要等顺序观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同?(出示课件15)
(1)学生小组合作并讨论相关问题。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1)
四、明确寓意,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问题:对比了池子与河流的不同后,请找一找:哪句话揭示了这首诗阐述的道理?(出示课件22)
教师板书: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
2.教师引导思考:根据课文揭示的道理想一想:池子与河流的观念,你赞同哪一个?生活中有池子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出示课件23)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出示课件24)
2.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5)
本课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的态度,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3.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6)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河水和河岸》
六、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7、28)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9)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池子与河流的故事。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三、范文引路,化图为文
师过渡:怎样把丰富多彩的图画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文字呢?
1.例文引路。
出示课件15.16:
2.学生朗读习作例文,然后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出示课件17: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8:
四、写法指导
出示课件19:
五、课后作业
构思习作《放风筝》。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下小学语文第二单元《池子与河流》语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寓言故事。
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注意读诗歌的节奏,注意每个小节之间的联系。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tāo yá fù lù zūn滔涯妇碌遵xún zūn yìng yàn循尊应验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妇,甲骨文(帚,扫箒,家庭洁具)(女),表示女子在家做扫地等家务。
造字本义:在家扫地做家务的女主人。
尊,甲骨文(酉,酒坛)(廾,双手,持举)。
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4)多音字应yīng 应该应有尽有yìng 应验呼应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组词生了解古文本部分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细致的感悟,重点语段重点朗读,多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深意。
重点抓住比喻的修辞手法;第四个环节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学生2:我也赞同河流的观点,因为“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并会逐渐磨灭;”懒惰只能使人一无所为,一无所获。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三---7.美丽的鹿角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三---7.美丽的鹿角《7.美丽的鹿角》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12个生字,会书写9个生字。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不要只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究实用,美和实用都有存在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喜欢猜谜语吗?你能说出这个谜底吗?(图片文字)同学们真聪明。
你们认为鹿美丽吗?那么凶猛的狮子和美丽的鹿之间会发生什么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狮子和鹿》。
2. 板书课题《美丽的鹿角》。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在丛林中有一只鹿,它一开始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腿,但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让它险些送命的事。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shānhúfàn juēpèi yuan bīyùxiōng shuǎi chězhèng半。
(5)假如鹿认为自己身上美的地方不止这个,他还会怎么夸奖自己呢?啊!我的眼睛多么美丽,好像两颗明亮的星星。
啊!我的尾巴多么美丽,好像一把漂亮的刷子。
就是这样一只美丽的鹿,让他自己感到很自豪,难怪他会对着池水一遍又一遍欣赏自己的美丽。
3.第二部分(1)品读第4自然段:鹿对自己的腿是怎样的评价的呢?运用了什么修辞?“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反问加强语气,让读者认识到这四条腿配不上美丽的脚。
(2)鹿在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和深情是怎样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动作描写不禁撅起了嘴神态描写皱起了眉头鹿对它的腿非常不满,心情沮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5.守株待兔1.多音字组词。
6.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以读代讲,感悟文本。
(教学重点)师: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
哪位同学想来试着读一读?生1:(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2:(评)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
(老师读)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
(生齐读)师:铁罐不止一次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生2: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这一句要用傲慢的语气读吗?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第一板块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特点,探究铁罐骄傲、陶罐谦虚的特点;第二板块的学习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不,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师:读得怎么样?生:(齐)好!(热烈鼓掌)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师:读得好不好?生:(齐)好!(热烈鼓掌)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蜀固,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陶罐的短处(板书:短处),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奚落陶罐的短处。
面对铁罐一次次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分角色读它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7.狮子和鹿)的腿,)1.多音字组词。
2.理解“欣赏”的意思,并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鹿该不该这么做呢?2.本课和《陶罐和铁罐》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
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扬长避短。
2.学生交流本课与《陶罐和铁罐》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对鹿角的精美别致和鹿腿的细长难看有了清楚的断定。
通过这样的对比,再结合课文最后鹿说的话,学生对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也清楚明了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狮子和鹿》教学片段◆深入研究,品悟语言。
(教学重点)师: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难看的腿救了他的命。
最终鹿叹了口气说——生: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师:找出其中两组反义词。
生:“美丽”和“难看”,“送命”和“逃生”。
(师板书:美丽——难看送命——逃生)师:美丽的角,有多美丽?难看的腿,有多难看?鹿自己是怎样认为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吧。
师:让我们一起随鹿去池塘边看看他是怎样欣赏角的?生:“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师:同学们,鹿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觉得鹿的角还像什么?生:鹿觉得自己的角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我觉得鹿角还像树枝。
师: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来?生:鹿此时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
从“啊、多么”可以体会到。
师:鹿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腿很难看呢?(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师:鹿认为自己的腿难看,不喜欢自己的腿,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生:唉、噘起了嘴、皱起了眉。
师:让我们用充满抱怨的语气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师生齐读)师:鹿的腿确实难看,他抱怨自己的腿,以至于他变得没精打采。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危机却逼近了。
(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师: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鹿逼近。
鹿能不能逃脱狮子的追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第六自然段,师范读)师: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生:我仿佛看到在茂密的大森林里,凶猛的狮子正在后面追着鹿,鹿则惊慌地逃命。
我感受到这种逃生的场面非常紧张。
师: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吗?生:逃脱了。
师:在这生死攸关、千钧一发的时刻,鹿就是靠他难看但却有力的腿躲过了这一个劫难。
此时此刻,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有了新的认识。
他跑到小溪边,停下脚步,叹了口气,说——(课件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8*.池子与河流注意易读错的字:1.比一比,再组词。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多读课文,把自己融入故事之中,真切地感受池子的安闲和河流的滚滚滔滔。
最后又引导学生将池子与河流的最终命运进行对比,这样,让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池子与河流》教学片段◆对比阅读,感悟道理。
师:读了课文,你能用两个词语分别概括池子和河流的生活状态吗?生:池子生活安闲,河流长流不断。
师:我们先来了解池子的生活状态吧。
谁来读一读?生:“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师:这样的生活看上去很好,但这样的生活能长久吗?池子最后的命运是什么?生:一年年淤塞,铺满青苔,芦苇遮掩,完全枯干。
师:河流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生1:背着沉重的货船,驮着长串的木筏、小划子和小船。
生2:蜿蜒贯穿全国,被诗人歌唱。
生3: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师:你是喜欢池子的生活,还是河流的生活?为什么?生:我喜欢河流的生活,河流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人服务,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而池子只顾眼前的享受。
师:对,河流不仅为人们服务,它还记住了一条自然规律。
生:这条自然规律就是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师: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节,谈谈你的体会吧。
(生齐读)生1: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享受,要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事。
生2:如果我们现在只顾玩,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也会一事无成。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学习目标】1.在口语交际中学会一边听一边想,并尊重别人的想法。
2.仔细观察习作中的图画,想一想图中画了什么,在干什么,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
3.通过词句段的运用,积累词语,并能照样子根据具体的情境把句子补充完整。
4.学写通知,注意通知的格式。
5.书写生字时,要求注意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6.积累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学习重点】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画了什么,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
2.能根据提示的词语补充句子。
3.积累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
(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刘杰浩所在的三年级(2)班的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我们来看看他的班级是怎样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
(出示课件)2.指名说说本班的班级干部是采用的是什么形式。
(民主选举的)二、比较、讨论、交流。
1.比一比民主选举和班干部轮流制各有什么好处。
2.形成不同意见:(1)轮流担任班干部,能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
(2)应该由最合适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这样比较稳定。
3.分小组讨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1)小组讨论。
要求:①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话是否有道理。
②尊重不同的想法。
(2)推荐代表班上发言,要求:发言时,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清楚理由。
三、汇总意见。
1.你认为我们班该采用哪种形式?为什么?2.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要求:耐心听,不打断,边听边思考。
3.学生讨论选出最适合自己班级的形式。
四、总结。
班干部轮流制和民主选举制都有自己的长处,不管哪种形式,只要适合自己的班级就行。
第二课时(习作:看图画,写作文)一、谈话引入,激趣写作。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2.指名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3.教师小结过渡:是啊,放风筝是一项有趣的活动,适合一群人一起玩。
看,这里也有一群小朋友正在放风筝呢!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1.师导入:我们写看图作文首先要观察图画,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你们知道观察图画有哪些顺序吗?(由远到近、由人到景、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等)2.再看图画,按顺序观察图画。
(1)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观察。
①观察整体画面,说清楚是谁和谁一起放风筝。
②说清楚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放风筝。
(2)按顺序观察。
(部分观察)①观察人物。
图中主要的人物是谁?他们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②观察其他的人和场景。
三、想象画面,将画面由静变动。
1.过渡: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都知道了画面的内容了。
但这还不够,如果我们能让这幅画动起来,如电影一样,精彩纷呈,那该多好!要将它动起来,就得靠我们的一项本领,那就是——想象。
(板书:想象)2.想想放风筝时遇到的困难。
(1)过渡:看图作文的想象是以画面上的人或事为基础的,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看看画面上的人物吧。
(2)指导写出图中小朋友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
师总结:大家看,通过我们的想象,静止的画面变得如此生动。
3.刚才我们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透过人物的外表,体会到人物的内心。
下面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说一说图中主要人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1)再细致观察。
(2)同桌之间说一说图中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他们可能会说什么?(3)全班交流。
(4)老师总结:我们的交流很成功,因为你们学会了将静态的画面想象成动态的画面,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了人物的内心,这就是看图的技巧,这就是看图作文的诀窍!四、谋篇布局,完成习作。
1.指导按一定记叙顺序来写。
(从整体到部分)2.注意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生习作,师巡视辅导。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五、总结方法,学生习作。
让我们再次回忆今天我们学习写看图作文的方法吧。
我们采用了观察图画的方法,观察的时候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的顺序,这时候,观察到的图画是静止的,我们靠的是想象让画面动了起来。
再透过人物的外表,揣摩人物的内心,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这就是看图作文。
六、展示作品,修改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