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

测量工程
测量工程

第一章施工测量

第一节特点与难点

施工测量既是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引导性工作,又是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广州新电视塔建筑特点给施工测量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首先,外部钢框筒钢管柱呈三维空间倾斜,除必须进行三维空间点定位外,尚须考虑构件转动影响;

其次,广州新电视塔位于珠江岸畔,塔体结构纤细,故施工过程中受风荷载影响大,结构容易产生晃动;

再者,结构高度达610m,结构顶部的测量传递累积误差控制要求高;

最后,楼层结构不规则,测量通视条件差。

综合上述本工程测量特点,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产生了如下一系列的难点:如何保证垂直测量的系统性和可控性;各单体独立施工,如何保证各轴线系统的统一性;结构施工时间跨度将近4年,如何保证结构整体的同一;项目施工涉及的作业面大,各种分包单位、协作单位众多,如何保证互相之间轴线系统的统一等。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超高层建筑的一些普遍问题:各分包测量系统差异统一协调的管理、钢结构与混凝土二种不同材料体系所引起的不同压缩变形差异的协调、风荷载以及日照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的控制等等。

图2.1.1.1 测量示意图

针对本工程异型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将采取先进的技术方案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来克服一系列的难题。在施工中,将配置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借鉴国内外最新测量控制科研成果,结合施工中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与方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段。通过对建筑物的空间几何解析,建立空间点位的数据库,从外业的数据采集、放样,到内业的数据处理、成果分析,实现测量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程序化。

总之,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将充分发挥先进测量技术在异型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使得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均在受控范围内,确保空间定位及时准确,精度合理,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第二节观测与结果评定的依据

测量依据指测量工作所执行和参照的技术性规定,本工程按照以下条目开展测量工作:1)国家及广州市相应的规程规范的相应规定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 8-);

国家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

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相应文件中相应条款的规定。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的测量控制桩点及数据。

2)各专业施工安装所需的测量要求。

第三节测量准备工作

3.1 测量人员准备

测量放线人员应对各专业图纸中的轴线关系、几何尺寸、高程等进行复核,并应及时了解与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样数据准确可靠。

测量人员均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测量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3.2 测量仪器与器具

为能准确及时定位和精确地反映出被监测实体的变形情况,应选用适合、高效的测量仪器,各种测量仪器与工具的使用,均须经计量检定单位或部门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限内。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校准、保养、维护。

表2.1.3.1 本工程主要测量仪器的配备一览表

以上仪器均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3.3 测量基准复测

与建设方办理交接手续并对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校核。选取唯一起始控制点位与方向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的起始依据,选取唯一的水准点为高程控制的起始依

据。

第四节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4.1 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局部、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要求。

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首级控制网设置冗余控制点,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控制网建立完毕,交监理方复核确认。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进行控制,既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本工程不同部位的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三级控制网。

4.1.1首级GPS平面控制网

鉴于广州新电视塔工程的施工对测量精度的超高标准要求,拟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并辅助于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复核而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满足规范及图纸设计对核芯筒钢混结构施工放样和外框钢结构节点安装定位的需要。

首级控制网设置在距离施工现场较远的稳定可靠地点,其担当全局性控制的作用,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为时将近4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具体布网做法如下:由五个外控点组成首级测量平面控制网,采用GPS静态技术观测,并辅助于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复核。

1)平面控制点的选取与建造

外控点选择较稳定的地面或楼龄在5年以上并且楼高在50m以下的顶面布设观测墩或观测站。同时,能得到长期有效保护、便于观测和施工作业;点位附近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无障碍物;点位应远离无线电发射站、高压电线等其他干扰源。根据以上原则,在珠江对岸设置两个点;在珠江帝景、赤岗塔和新鸿花园分别设置一点。外控点距电视塔主体建筑施工区域均在0.4~1.0公里的范围内,内控点在核芯筒施工范围内。

图2.1.4.1 首级测量平面控制点布置图

首级GPS点布设5个点。控制点要建造观测墩,墩顶面安装强制对中装置,观测墩进行基础处理以增加观测墩的稳定性,地面观测墩下设置直径500mm、长 8~12m的混凝土桩,上面浇注混凝土观测墩。为了提高平面控制的精度,减少对中误差,方便施工放样,墩面埋设强制对中基盘,与仪器基座用中心螺丝连接。考虑墩标的稳定性,尽量建立较低的观测墩。观测墩高度初步设计为1.5~3m之间。同时,为便于测量机器人(精密全站仪)的检测和应用,点与点之间应尽可能通视。

2)平面控制网的观测

首级GPS平面控制网的观测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A、B级网观测技术要求纲要执行,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表2.1.4.1 首级平面控制网技术参数表

为保证获得精确的WGS-84地心坐标和广州市坐标,观测时联测国际IGS站(shao)和广州市GPS首级控制点。

所有观测的仪器经过严格的检验校准,提供法定有效的鉴定证书。

外业观测应做好记录,特别是点号、点名、仪器高(应精确测量)、开关机时间、文件名、作业员名等。

3)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在进行GPS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处理之前,要做好观测数据的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随机商用软件进行GPS基线向量的解算,在GPS基线向量解算合格的条件下,对GPS外业观测成果进行检核,再确定GPS平面控制网的平差基准,在WGS-84坐标系下平差时,固定国际IGS站(SHAO),在广州市坐标系下平差时,固定广州市GPS首级控制点。然后,采用平差软件即可进行GPS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获取GPS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再通过软件计算将其转换为与设计图纸一致的施工坐标(广州坐标)。

4)平面控制网的检核

在5个平面控制点上,用测量机器人(精密全站仪),应用边角测量的方法,测定5个平面控制点的相互关系,经软件平差计算后,在统一坐标系下与GPS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应找出原因,当两者相差满足限差要求时,认为测量成果合格。

4.1.2二级平面控制网

二级控制网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其建立以首级控制网为依据。二级控制网宜设置在环绕工程现场道路稳定的一侧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本工程二级网为三等闭合导线网,布点需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严密平差。详见图2.1.4.2二级平面控制网示意图。

图2.1.4.2 二级测量平面控制点布置图

4.1.3三级控制网

三级控制网布置在基础底板上,按一级方格网标准测设,主要用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的测量,具有短期使用性质。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进行调整。由于本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且三级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故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除需要在上述情况下进行实时调整外,还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布网位置的调整,布网依据为上级控制网。在±0.000层将电视塔竖向控制点与二级控制网进行联测,以核芯筒体为载体垂直向上传递,层层闭合。三级控制网是本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测量控制网。

核心

筒外

图2.1.4.3 三级测量平面控制点布置图

4.2 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高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长期的工程结构施工提供一个稳定、统一的标高参照系统。其标高值按城市高程系统取值。本工程设置二级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现场之外在可靠处设置首级高程控制网;施工现场内布置二级高程控制网。

4.2.1首级高程控制网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创建以业主下发或城市测绘部门单位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为依据。创建过程中需考虑除了下发或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外,还要增加冗余高程控制点,以增强高程系统的安全性。为保证高程系统的稳定性,点位应设置在不受施工环境影响,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考虑季节变化、环境影响以及其他不可知因素,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首级高程控制点的建立使用精密水准仪,并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具体设置如下:1)首级高程控制点点位的选取与建造

选择3个高程控制点,其中新鸿花园和赤岗塔与上述GPS平面控制点重合,另在珠江帝景附近地面单独布设一点。高程控制点与GPS平面控制点重合时,在观测墩柱体安装水准标志;在地面单独建点时,采用钢管钻孔灌注桩形式(深度8~15m),钢管顶面安装不锈钢水准标志(钢管为Ф108mm、5mm壁厚)。高程控制点地面建造护井,增加控制点的稳定性,在观测墩上预先埋设高程点标志。同时,适当联测广东省基础公司已经建造并使用的高级控制点一到两个;另外选择2个高程内控点,预埋标准标志,与上述高程控制点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二等首级精密高程控制网。

2)首级高程控制网的观测

施测时可以分两次组网观测,外控点组网观测一次,便于基础和附属建筑物的施工。当施工至±0.000时,再将内控点联网观测平差。

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操作时的基本技术要求参数如下:

表2.1.4.2 首级高程控制网技术参数表

表2.1.4.3 首级高程控制网精度指标表

表2.1.4.4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检测高差较差限差

等级测段、区段、

路线往返测

高差不符值

环闭合

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

之差

二等

上表中:K表示测段、区段、路线长度,单位Km;

F表示环线长度,单位Km;

R表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Km。

3)首级高程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首先对外业观测的各段高差,进行限差检核,然后进行环闭合差检核,当各段往返测高差、环闭合差均满足限差要求后,进入内业平差计算。按照间接平差方法,对高程控制网采用自由网或附合网形式进行平差计算。

4.2.2二级高程控制网

二级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标准,设置在施工现场以内,作为施工所需的标高来

源使用。其创建以首级高程控制网为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建筑物的不断升高。自重荷载的不断增加,建筑物会产生沉降。因此,要定期检测高程点的高程修正值,及时进行修正。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产生破坏的因素众多,二级控制点需加密复测的次数,以确保其坐标值正确可靠。

4.3 测量控制网的布点方法

控制网桩点应选在土质稳定、能长期保存,相邻控制点之间应通视、便于施测使用的地方。并按如下规定进行埋设,以便长期保存:

一级控制网的桩点,采用深埋钻孔桩,应布设在水平距离基坑大于基坑深度以外的范围,埋深应大于基坑深度4m。

二级控制网的桩点采用混凝土桩,底部规格不小于0.6m×0.6m,桩顶标高为场地设计标高下0.3m,顶部预埋100mm×100mm×6mm钢板,点位中心镶嵌Ф1mm铜芯,在桩顶面的角上设水准点,水准点高出钢板5~10mm,控制桩四周用钢管做1500×1500的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确保桩点不被压盖、碾轧、扰动。

图2.1.4.4一级控制桩点标志埋设图图2.1.4.5二级控制桩点埋设示意图4.4 桩点标识

所有控制桩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点号、数据及管理单位。

第五节施工测量方法

5.1 地下施工阶段测量方法

5.1.1平面控制轴线的放样

电视塔地下室结构采用顺作法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1)使用二级平面控制点,在基坑附近为起始点设置2至3个临时转站。对临时转站进行复验,如无误则进行下一步操作;

2)使用复验过的临时转站放样出施工控制轴线并投测至基础垫层面上。即在如示意图中A处设置全站仪,后视二级点,向基坑内引入C点,之后使用同样方法放样其他各施工控制点。

地下施工阶段平面控制点示意图

图2.1.5.1 地下施工阶段平面控制点示意图

3)移动仪器到垫层面上的C点处设站,使用坐标法对各控制点相互关系进行精度复核。之后使用垫层面上的施工控制点,后视同一轴线上的各点,在垫层面上弹出施工墨线。

5.1.2高程控制点的传递

1)以首级水准控制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基坑边的临时水准点处。

2)在基坑边寻找一个可垂直传递高程处,搭设一固定支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支架挂钩上用重锤锤吊而下。

图2.1.5.2 地下结构高程传递示意图

3)采用两台水准仪一上一下同时测量。上面的一台水准仪将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传递至钢尺上。下面的一台水准仪将钢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层上。

其中,对于-5m层面的轴线和标高引测,从-10m底面向上引测和从±0.000地面向下引测相结合。

5.2 核芯筒控制测量

电视塔核芯筒高度436.75m,外壁厚度不断变化,工况中横向结构滞后施工,同时还要控制结构的竖向变形,因而给测量定位带来一定难度。

5.2.1楼层平面控制轴线测量

1)在芯筒的内墙壁标定位置(如下图示意)固定布置强制对中平台,在整体提升钢模的向上投影相应位置固定布置控制点接收平台。

图2.1.5.3 控制点布置示意图

2)将全站仪在芯筒的单体控制点上设站,测定强制平台的中心坐标。

3)将天顶仪在强制平台上设站,将强制平台中心的平面位置垂直向上投影至控制点接收平台。示意图如下:

图2.1.5.4 测量装置布置图

4)重复以上步骤,使所有强制平台的控制点垂直向上投影至控制点接收平台。

5)将全站仪在接收平台上设站,使全站仪配套棱镜在其他接收平台上设站,复核各点的传递精度及可靠性,无误后进入下一步操作。

6)使用全站仪放样出施工轴线,经监理检验后投入施工使用。

5.2.2楼层高程控制测量

1)将全站仪在强制平台上设站,通过调整将镜筒视线调整至垂直向上。

2)使用测距功能将地面的标高引至接收平台。

3)使用水准仪将接收平台的标高传递至施工所需位置。经监理复核通过后投入施工使用。

5.2.3楼层控制网的迁移

高层建筑测量所采用的天顶法要求随结构的上升将±0.000面的基准控制网向上迁移,而通过在上海金茂大厦、上海世茂国际广场等超高层建筑中的测量实践表明,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其顶端将产生持续的、缓慢的结构竖向变形,其变形幅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加剧。因此

高度250m以上的建筑测量定位时,由于建筑物的结构竖向变形等原因,将导致天顶法测量产生误差。所以,自结构250m开始,每上升一定高度就必须进行一次基准控制网的检查和纠正。而使用GPS系统所产生的测量结果满足独立性和稳定性要求,适合进行独立、无累积误差、不受干扰的测量。

由于结构一直上升,而仪器的分辨能力有限等原因,楼层控制网不得不向上迁移。迁移的过程必将造成精度损失,因而本工程设置3次楼层控制网迁移,具体设置如下:1)全站仪在±0.000面的单体控制点上设站,将地面上的控制点转换到各强制平台上。使各强制平台组成芯筒控制副网。所指的迁移主要是迁移该控制副网。

2)控制网迁移(转换)层布置在芯筒施工至100m、200m和300m时进行。迁移前对主楼控制网进行复核,消除结构变形等原因造成的控制点移位。

3)控制网迁移应谨慎操作。迁移结束严格复测,确保无误。

第六节沉降、日照等变形测量

变形测量除由业主指定具有专业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观测以外,我方也将在整个施工全过程进行电视塔内外筒竖向沉降、横向位移、垂直度偏差等施工监测,无论这些沉降、位移和偏差来自于何种荷载的作用或者是太阳的照射使塔体偏移以及巨大的塔身自重而导致的压缩变形等等,均可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科学的测量方法,按一定的周期监测出工程变形的变形量,将观测采集的数据经过整理后,除了用于指导施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外,也可为工程竣工和竣工后业主的使用提供可资利用的变形观测资料。

a .变形观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选定和设置

在新电视塔周边已经建立的首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即可作为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在此基础上可建立用于沉降观测的工作基点,按二等水准标准设置2点,布置在场外15m左右的区域。

b.变形观测点的选定

竖向沉降观测点选在±0.000层面外筒钢管柱上6个点、内筒承重墙上8个点;按规定要求做好标志。

横向位移观测点、垂直度观测点要在结构施工每上升一层,都要选点观测。其观测点位应分别选在结构层顶面轴线相交处6个点、钢结构外筒节点处6个点和核芯筒外侧墙面上6个点。

日照变形观测、压缩变形观测,其观测点位可利用以上观测点位,按不同观测周期进行观测。

C.观测仪器和观测周期

竖向沉降观测采用0.5mm精密水准仪进行,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结构每上升一层观测一次;砌筑砖墙、设备安装增加荷载25%、50%、75%、100%时都应进行

沉降观测。

横向位移观测、垂直度观测、日照变形观测和压缩变形观测均采用测量机器人(精密全站仪)TCA2003全站仪进行或分阶段采用GPS静态方法进行检测,也是结构每上升一层观测一次。

变形观测的时间应从设点开始,直到工程竣工为止。

d.数据处理和资料提供

所有观测数据都要进行严密平差后,才能形成观测成果,分别填写沉降测量成果表、单位工程垂直度观测记录表、位移观测记录表、日照变形观测和压缩变形观测记录表等。

在工程竣工后,应向业主提交下列资料:

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单位工程垂直度观测记录表、位移观测记录表、日照变形观测和压缩变形观测记录表、观测点、水准点平面位置图和平面座标数据;根据观测结果绘制的变形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及变形量分布曲线图;工程竣工时,应移交永久性观测点及其标高、坐标等数据。

日照等变形监测采用GPS实时动态技术、测量机器人、精密天顶法等方法进行。风载动态变形应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数据采集,有效观测时间根据需要而定,同时,要进行气象观测。日照动态变形也应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有效观测时间不得少于连续24小时,同时,应进行气象和日照方位观测。

可同时在规定的不同高度面上全部用精密全站仪TCA2003来进行自动持续变形监测,并采用EA-Monitor欧亚变形监测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掌握变形规律,便于指导平面基准的上投。

工程测量计算题

1.已知H A=358.236m, 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2.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3.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6.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f h=50mm<f h容=±40=±89mm 7.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 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BM0 1.50 3.326 -0.005 3.321 23.150 A 26.471 1.30 -1.763 -0.004 -1.767 B 24.704 0.85 -2.830 -0.003 -2.833 C 21.871 0.75 -0.132 -0.002 -0.134 D 21.737 1.80 1.419 -0.006 1.413 BM0 23.150 Σ 6.200.020-0.020 0 f h=20mm<f h容=±40=±99mm 8.一支水准路线AB。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75.523m,往、返测站平均值为15站。往测高差为-1.234m,返测高差为+1.238m,试求B点的高程。 解:高差闭合差: 高差容许闭合:; 改正后高差: B点高程:9.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测 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BM7 130 0.533 -30.530 47.040 A 47.570 200 -0.166 -4-0.170 B 47.400 490 0.193 -100.183 C 47.583 370 0.234 -70.227 D 47.810 410 1.028 -8 1.020

工程测量原理与方法

第二讲工程测量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Theory,way,technology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主要内容:观测量和测量定位原理、地面测量方法和技术、专用测量方法与技术、空间测量方法与技术。 难点:专用测量方法与技术、空间测量方法与技术 2. 1概述 工程测量学与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制图学海洋测绘和 测绘仪器学一样,是现代测绘学的分支学科。它即遵循测绘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又为了解决工程和工程建设中的测绘技术问题,工程测量学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各种专用和通用的测量仪器。 2. 2 观测量和测量定位原理 2. 2. 1工程测量中的观测量 工程测量的实质是: 1>通过各种观测量确定客观物体上的特征点在某一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平面位置与高程即X,丫,H)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2>根据设计坐标(X,丫,Z)通过各种观测量将设计实体放样到实地。 观测量: 1>角度(方向)观测量 角度观测量又分水平角和垂直角(高度角)或天顶距(观测方向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所用仪器:经纬仪、全站仪 2>距离观测量 两点间的平距、斜距,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所用仪器:钢尺、皮尺、铟瓦线尺(叫丈量法或机械法) 经纬仪、视距仪(叫视距法或视差法) 测距仪、全站仪(叫物理测距法) GPS全球定位系统(伪距法) 3>高差观测量 两点正常高程之差 所用仪器:钢尺、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用于工程变形测量) 4>方位角观测量 地面上某一方向线与真北方向的夹角(真方位角) 所用仪器:陀螺仪(用于矿山、铁路与公路隧道及城市地铁隧道中) 2. 2. 2工程测量中测量定位原理 工程测量的任务:测量、测设或放样 工程测量中所采用的坐标系统: 1>平面一高斯一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或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高程一正常高系统 测量定位原理: 1>高差与高程的测定 不论进行水准测量还是利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放样,均是利用水平视线测定两

公路工程测量方法总结

公路工程测量方法总结 一、常用计算公式和常用命令 1、已知A(X1,Y1)、B(X2,Y2)、C(X3,Y3)三点,求圆心O点坐标(X,Y)。 Y= ((X32+ Y32- X22- Y22)/(2X3-2X2) -(X22+ Y22- X12- Y12)/(2X2-2X1))/((Y1- Y2)/(X2-X1)-(Y2- Y3)/(X3-X2)) X=(X22+ Y22-2Y2Y- X12- Y12+2Y1Y)/(2X2-2X1) 结论:(X1-X) 2 +(Y1-Y) 2=(X2-X) 2 +(Y2- Y) 2=(X3-X) 2 +(Y3- Y) 2 2、三角形面积计算: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求三角形面积S。 D=(A+B+C)/2 S=√(D*(D-A)*(D-B)*(D-C))。 3、已知两条直线方位角和两条直线上任一点坐标,求交点坐标O(X,Y)。【直线MN,方 位角F、N点坐标(X1,Y1);直线HP:方位角E、H点坐标(X2,Y2)】。 交点O坐标:X=(X2*tan E- X1*tan F- Y2+Y1)/(tan E-tan F) Y= X*tan F- X1* tan F+ Y1 4、已知路基设计标高A、计算填土高程B、上次填土高程或原地面高程(基本为直线)C、 路基设计宽度L和边坡坡度为i,标高B到标高C的填土面积S。 S=((2A-B-C)*i+L)*(B-C) 5、缓和曲线坐标计算公式:【R为圆曲线半径(右偏为正,反之为负)、L为缓和曲线总长、 Z为起算切线方位角(即ZH或HZ点所在直线上的方位角)、D为起算点桩号、(X1,Y1)为ZH或HZ点坐标】 A=K-D W=A-A5/(40R2L2) (数学坐标X) E=A3/(6RL)-A7/(336R3L3) (数学坐标Y) X= X1+W cos Z-E sin Z Y= Y1+W sin Z+E cos Z C=A-A5/(90R2L2) 【(C为弦长,A为计算点到起算点的缓曲线弧长,L为缓和曲线全长),由于A5/(90R2L2)此值为微量,可以把C约等于A,得A=C+C5/(90R2L2) 】 F"FWJ"=Z+90*A2/(RLπ)为偏角(计算点的切线方位角)(F"FWJ":在CASIOfx-4800 计算器中将F值赋给FWJ并显示出来,在CASIOfx-4850计算器中将F值赋给FWJ并 显示出来为:"FWJ":F)。 6、圆曲线坐标计算公式:【R为圆曲线半径(右偏为正,反之为负)、Z为起算方位角、D 为起算点桩号、(X1,Y1)为ZY或YZ点坐标】 L=K-D【(计算点到起算点的弧长,D为起点桩号),弧长另一计算公式:L=Raπ/180 】

工程测量计算题

工程测量计算题

四.计算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8题) 1.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2.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 测线整尺 段零尺段总 计 差 数 精 度 平均 值 AB 往50 5?18.964 返50 4?46.456 22.300

3.在对S 3 型微倾水准议进行i 角检校时,先将水准 仪安置在A 和B 两立尺点中间,使气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 读数为1 a =1.573m , b 1 =1.415m ,然后将仪器搬 到A 尺附近,使气泡居中,读得2 a =1.834m ,b 2 =1.696m ,问 (1)正确高差是多少?(2)水准管轴是否平行视准轴?(3)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4.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 1 至BM 2 间进行水 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 m BM m BM 110.142,952.13821==)。 图1 表2: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点后视读 数(m) 前视读数 (m) 高差(m)高程 (m) +- 5.在水准点B a M和b BM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 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2所示。已 知B a M的高程为5.612m,b BM的高程为5.400m。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 表3),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 图2 表3:水准测量高程调整

国家控制测量与工程测量之间的差别

国家控制测量与工程测量之间的差别 公路控制测量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复测结果和交接成果不符的情况,实测距离和用坐标反算出的距离值差别很大,超出了规定要求,不能满足施工。本文从测量的概念、使用途径、领域、计算方法、数据处理方式以及技术标准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来确保工程测量的精确度。 标签:控制测量坐标差别 现阶段,在进行控制测量的时候,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测量结果的报告中提交的精度指标值比较高,但是复测的时候发现和交接的结果不一致,实际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和用坐标反算出来的距离值差别,它的相对差值只可以达到千分之一,不符合施工要求。这个现象地产生,从本质上说,是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间的差别导致的。过去人们经常忽略,直接使用测绘部门提交结果,不进行计算,就直接进行实测平差,进而影响了施工的精度,甚至是造成了工程事故。 1概念不同 控制测量指在测区内,按照测量任务要求的精度,测定出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建立起对应的测量控制网,以此作为其他测量的基础。控制网能够控制全局,减少测量误差累积,是测量工作的相关依据。对于地形测图来说,等级控制是基础,以确保所测地形图可以互相拼接形成一个整体。对于工程测量来说,需要布设专用的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与变形观测的基础。 工程测量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全部测绘工作。事实上它包括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与管理阶段进行的所有测量工作。它直接给建设项目的测量、设计、施工、安装、竣工、监测和营运管理等工序服务。如果没有测量工作给工程建设提供数据与图纸,并且及时和它配合与指挥,所有工程建设都不能进展和完成。 2使用途径不同 国家的控制测量是国家的测绘部门所有测量工作的标准,同时也是别的行业进行工程测量的标准,各个等级控制点都遍布于国土范围内,测量的标志可以永久保存。而公路的控制测量只供个别工程项目进行测图,勘察与施工之用,不需要考虑和别的项目联合使用,一般公路竣工后,除特别要求外不需要永久地保存。 3领域不同 国家的控制测量重在解决的是从地球表面出发经过参考的椭球面到达高斯平面的计算问题,只对投影变形的大小做宏观控制,不能顾及一些测区变形较大的现象。但公路的控制测量不止是要解决球面到平面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工程施工的时候,如何把数据从平面出发经过参考椭球面最终回到地球表面上的问题。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量计算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 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线,中心线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同平整场地)。 ⑵、中截面面积不好计算。 ⑶、重叠地方不好处理(同平整场地)。

工程测量计算题汇总

工程测量计算题汇总

————————————————————————————————作者:————————————————————————————————日期:

1.已知H A=358.236m, 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分析:h AB指B点相对于A点高差,即B点比A点高多少(用减法),h BA亦然。 解:h AB=H B-H A=632.410-358.236=274.174m h BA=H A-H B=358.236-632.410=-274.174m 2.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 AB=1.154-1.328=-0.174m H B=H A+h AB=101.352-0.174=101.178m 3.已知H A=417.502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468m,b2= 0.974m,b3=1.384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a=417.502+1.384=418.886m H B1=i-b1=418.886-1.468=417.418m H B2=i-b2=418.886-0.974=417.912m H B3=i-b3=418.886-1.384=417.502m 4.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测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高程(m)备注 BMA 2.142 0.884 123.446 已知水准 点 TP1 0.928 1.258 124.330 -0.307 TP2 1.664 1.235 124.023 0.233 TP3 1.672 1.431 124.256 -0.402 B 2.074 12 3.854 总Σa=6.406Σb=5.998Σh=0.408H B -H A=0.408计Σa-Σb=0.408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m)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 A 12 -3.411 -0.012-3.423 23.126 1 19.703

工程测量原理与方法

第二讲工程测量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Theory,way,technology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主要内容:观测量和测量定位原理、地面测量方法和技术、专用测量方法与技术、空间测量方法与技术。 难点:专用测量方法与技术、空间测量方法与技术2.1 概述 工程测量学与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制图学海洋测绘和测绘仪器学一样,是现代测绘学的分支学科。它即遵循测绘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又为了解决工程和工程建设中的测绘技术问题,工程测量学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各种专用和通用的测量仪器。2.2 观测量和测量定位原理2.2.1 工程测量中的观测量工程测量的实质是: 1> 通过各种观测量确定客观物体上的特征点在某一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平面位置 与高程即X, 丫,H)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2>根据设计坐标(X, Y, Z)通过各种观测量将设计实体放样到实地。观测量: 1> 角度(方向)观测量角度观测量又分水平角和垂直角(高度角)或天顶距(观 测方向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所用仪器:经纬仪、全站仪2> 距离观测量 两点间的平距、斜距,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所用仪器:钢尺、皮尺、铟瓦线尺(叫丈量法或机械法)经纬仪、视距仪(叫视距法或视差法)测距仪、全站仪(叫物理测距法)GPS 全球定位系统(伪距法) 3> 高差观测量两点正常高程之差所用仪器:钢尺、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用于工程变形测量) 4> 方位角观测量地面上某一方向线与真北方向的夹角(真方位角)所用仪器:陀螺 仪(用于矿山、铁路与公路隧道及城市地铁隧道中) 2.2.2 工程测量中测量定位原理工程测量的任务:测量、测设或放样工程测量中所采用的坐标系统:1> 平面—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或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 高程—正常高系统 测量定位原理: 1> 高差与高程的测定不论进行水准测量还是利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放样,均是利用水平视线测定两

工程测量复习题各章问答题计算题

复习题 第一章高程测量 1.已知水准点5的高程为531.272米,四次隧道洞内各点高程的过程和尺读数如下图所示 (测洞顶时,水准尺倒置),试求1、2、3、4点的高程。 2.影响水准测量的误差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削减其影响?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自动安平的 原理是什么?试述这类仪器的优点及使用方法。 3水准测量中,为什么一般要求前后视距尽量相等? 第3题答案: 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保持相等可消除或减弱下列误差: (1)当调焦时,调焦透镜光心移动的轨迹和望远镜光轴不重合,则改变调焦就会引起 视准轴的改变,从而改变了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关系。如果在测量中保持前视后 视距离相等,就可在前视和后视读数过程中不改变调焦,避免因调焦而引起的误 差。 (2)仪器虽经过校正,但i角仍会有微小的残余误差,也就是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完全 平行,当在测量时如能保持前视和后视的距离相等,这种因i角引入的观测误差就 能消除。 (3)可完全消除地球曲率引起的误差。 (4)可减弱大气折光的影响。 第二章角度测量 1.什么角水平角?用经纬仪照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目标时,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 是否一样 2.说明测回法及全圆观测法测水平角的方法和步骤。 (设为90°)因对中有误差,在CB 3.测水平角时对中的目的是什么?设要测出ABC

的延长线上偏离B 点10毫米,即仪器中心在B ’点,问因对中而引起的角误差有多大? 4. 整平的目的是什么?整平的操作方法如何? 5. 测ABC ∠时,没有照准C 点标杆的底部而瞄准标杆顶部,设标杆顶端偏离BC 线15毫 米,问因目标偏心引起的测角误差有多大? 6. 什么叫竖直角?用经纬仪测竖直角的步骤如何? 7. 竖盘指标水准管起什么作用?盘左、盘右测得的竖直角不一样,说明什么? 8. 根据水平角观测原理,经纬仪应满足哪些条件?如何检验这些条件是否满足?怎么进行 校正?其检验校正的次序是否可以变动?为什么? 9. 经纬仪测角时,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同一角度,能消除哪些误差对水平角观测成果 的影响? 10. 影响水平角观测精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消除或减低这些因素的影响? 15.在做经纬仪竖盘指标差检验校正时,若用全圆顺时针注记的威而特T 1经纬仪盘左盘右分别瞄准同一目标,得盘左竖盘读数为75°24.3′,盘右竖盘读数为284°38.5′,问此时视准轴水平时盘左的竖盘读数是否为90°,如不满足此条件,怎样校正指标水准管? 答案: 先求竖盘指标差x : 42123605.832843.42752360' ''+=-'+'=-+= R L x 若视准轴水平时,竖盘的读数为421090''' ,不满足为 90的条件且竖盘指标差大于 03'',因此,仪器竖盘指标水准管要校正,校正步骤如下: 1. 保持盘右照准原来的目标不变,这时的正确读数应为 6073284421000383284'''='''-'''=- x R 100米 100米 A C B’ B 10毫米 15mm A C C’ B

工程测量计算题汇总

1. 已知 H A =358.236m , H B =632.410m ,求 h AB 和 h BA 分析:h A B 指 B 点相对于 A 点高差,即 B 点比 A 点高多少(用减法), h BA 亦然。 解:h A B =H B -H A =632.410-358.236=274.174m h B A =H A -H B =358.236-632.410=-274.174m 2. 设 A 点高程为 101.352m ,当后视读数为 1.154m ,前视读数为 1.328m 时,问高差 是多少,待测点 B 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 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 者。 解:h A B =1.154-1.328=-0.174m H B =H A +h AB =101.352-0.174=101.178m 3. 已知 H A =417.502m ,a=1.384m ,前视 B 1 ,B 2 ,B 3 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 1 =1.468m ,b 2 =0.974m ,b 3 =1.384m ,试用仪高法计算出 B 1 ,B 2 ,B 3 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 +a=417.502+1.384=418.886m H B 1 =i-b 1 =418.886-1.468=417.418m H B 2 =i-b 2 =418.886-0.974=417.912m H B 3 =i-b 3 =418.886-1.384=417.502m 算 校 5.核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简介:工程测量学科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就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就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关键字: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前言工程测量学科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就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就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有:一就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二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与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与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面向21世纪的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就是: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工程测量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应用科学与技术,它研究与服务范围贯穿在现代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规划与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就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理论体系到应用范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进步,亦为工程测量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高、大、重、深、特的工程建设不断增多,这些都向工程测量提出了新的

测量学计算题_建筑工程测量

1、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写出高差法与视线高法计 算未知点的高程,其中A为已知点、B为待测点。 2、经纬仪观测角度,在地面O点安置经纬仪,利用测回法观 测角度β,画图说明一个测回之观测步骤。 3、计算:已知地面两点A、B,其坐标为X A=386.28m, Y A=278.36m,X B=527.31m,Y B=431.68m,H A=138.25m,H B=139.75m,请完成如下几项内容。 1)求A、B两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αAB(解析法) 2)根据AB两点高程及其坐标,求AB段平均坡度 4、根据所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表格(双面尺法)

5、按表计算:水平角观测记录计算(测回法) 6、根据闭合导线123451所得数据完成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7、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8、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 9、在对S3型微倾水准议进行角检校时,先将水准仪安置在A和B两立尺点中间,使气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 读数为=1.573m,b1=1.415m,然后将仪器搬到A尺附近,使气泡居中,读得=1.834m,b2=1.696m,问 (1)正确高差是多少?(2)水准管轴是否平行视准轴?(3)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10、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1至BM2间进行水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

工程水准测量实验报告簿.doc

工程水准测量 ( 实验报告簿 )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写法 以水准测量为准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设备: 三、实习内容: 四、实习步骤: 1.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 A 至 B, A 称为后视点, a 为后视读数; B 称为前视点, b 称为前视读数。如果已知A 点的高程 HA ,则 B 点的高程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 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 来计算,即 Hi=HA+a HB=Hi - b (2 )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 1 )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点。 2)当预测高程的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两点之间安置一次仪器九无法测出其高差。这时需要连续多次设站,进行复合水准测量。每测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预测水准点到已知水准点的高差,从 而可得其高程。

3)水准测量的检核 计算检核:闭合导线的高差和等于个转点之间高差之和,又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因 此利用该式可进行计算正确性的检核。 测站检核:对每一测站上的每一读数,进行检核,用变更仪器法进行检核。变更仪器法要求变更的高 度应该大于10cm ,两次高差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即6mm 。 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理论上各测段高差之和应等于零,实际上上不会,存在高差闭合差,其不 应该大于你容许值,即,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4)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检查水准测量手簿;填写已知和观测数据;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最终结果见附表。 五、实验表格: 实验报告 程名称:工程量目:普通水准量( 2)成???? 指教????? ??? ..院(直属系)??? .. 学生??? . 学号 ???? .. ..........年?.月?..日 普通水准测量手薄 点后前高差改正后高点站号数数(米)高差程号(米)(+-((米) 米)米)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工程测量基础概念及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 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按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也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很多工程建设中,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和运营阶段等的决策和实施都需要有力的测绘技术保障。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抉择同样需要测绘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第二节常用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1.水准仪及其操作 常用的水准仪为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见图1)。水准仪可以提供一条水平视线,通过观测水准尺读数,测算两点间的高差。其基本操作程序为: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

最新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 结

工程量计算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

工程测量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工程测量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测量的基本工作有()、()和()。 2、平面控制测量包括()、()和()。 3、水平面、()和()是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4、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踏勘进点、()、()、()和()。 5、闭合导线计算步骤有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和()。 6、测量学的任务是测图、()和()。 7、水准路线分为闭合水准路线、()和()。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水准面: 2、地形图: 3、水平角: 4、方位角: 5、相对误差: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测量工作必须遵守“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2、平面控制测量分为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 3、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的特性相同。() 4、观测竖直角时经纬仪不需要对中。() 5、水准仪能测出高差和平距。() 6、等高线可以通过各种地物。()

7、地形图是采用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表示的。() 8、视距测量不能测定仪器至立尺点间的平距和高差。() 9、直线定线和直线定向方法是不相同。() 10、采用经纬仪重转法(正倒镜取中法)来延长直线可以消除仪器的竖轴倾斜误差和横轴倾斜误差的影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经纬测图法的方法步骤。 2、简述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不同点: 五、计算题(共50分) 1、已知XA=300.000m,YA=300.000m;AB 边方位向91°06' 16”,AP 边长为 D=85.365m,β=42°32' 26”, 求P 点的坐标。(10分) 2、见下图所示,已知BM 点高程80。368m ,需要测设P 的高程为79。80m ,求出前视应读数b 应,并说明测设方法。 3、试完成下表水平角测量计算(10分) 4用钢尺往、返丈量A、B 两点的水平距离,其结果为179.965米和180.025米,计算AB两点的水平距离DAB 和丈量结果的精度(相对误差)K 。(10分) 5.下图为一条等外闭合水准路线,已知数据和观测结果注于图上,试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10分)

工程测量A第1-4次作业

工程测量A第一次作业 二、主观题(共20道小题) 11.已知水准点5的高程为米,四次测量隧道洞内各点高程的过程和尺读数如下图所示(测洞顶时,水准尺倒置),试求1、2、3、4点的高程。 12. 水准测量中,为什么一般要求前后视距尽量相等 答:因为保持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仪器角的影响,并尽可能地消减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13. 经纬仪上有几对制动、微动螺旋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如何正确使用它 答:(1)经纬仪上有两对制动、微动螺旋,分别是照准部制动与微动螺旋和望远镜制动与微动螺旋。(2)照准部制动、微动螺旋一般是控制水平方向的精确照准,望远镜制动、微动螺旋一般是控制竖直方向的精确照准。(3)两者在使用时,先松开制动螺旋,粗略照准目标,再关紧制动螺旋后,用微动螺旋进行精确照准目标。 14. 由下表列出的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其角度值。

测站竖盘位 置 目 标 水平度盘读 数 半测回角 值 一测回角 值 草图 盘左 A130°′ A 0 B B190°′ 盘右 B10°′ A310°′ 15.相邻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坐标增量。 16.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17.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求坐标增量的计算称为坐标正算。 18.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试进行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并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参考答案:主观题答案暂不公布,请先自行离线完成。 19. 相邻两等高线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20. 地面的高低变化和起伏形状称为地貌。 21. 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 22.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或[0°, 90°])。 23. 地形图符号按照比例尺可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 24. 水准测量时对前后视距的要求是尽可能相等。

工程测量计算题

1. 已知H A=358.236m , 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2. 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 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3. 试计算水准测量记录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

8. 一支水准路线 AB 已知水准点 A 的高程为75.523m ,往、返测站平均值为 15站 差为-1.234m ,返测 高差为+1.238m ,试求B 点的高程。 久=饥+如=-1 234 +1.238 = 0.004m 高差容许闭合:乜― B 点高程::;; 9. 完成表格并写岀计算过程。 测 占 八、、 距离(km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 130 0.533 -3 0.530 47.040 A 47.570 200 -0.166 -4 -0.170 B 47.400 490 0.193 -10 0.183 f h =50mmc f h 容=± 40 =± 89mm 测 占 八、、 距离(km )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 1.50 3.326 -0.005 3.321 23.150 A 26.471 1.30 -1.763 -0.004 -1.767 B 24.704 0.85 -2.830 -0.003 -2.833 C 21.871 0.75 -0.132 -0.002 -0.134 D 21.737 1.80 1.419 -0.006 1.413 BM 23.150 6.20 0.020 -0.020 7. 完成表格并写出计算过程。 f h =20mr x f h 容=± 40 =± 99mm 解:高差闭合差: 往测高 改正后高差: =-1,236m 1 234 4-1.238

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第一章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第一节工程测量中地形图的作用与测绘 地形图是按一定程序和方法,用符号、注记及等高线表示地物、地貌及其他地理要素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由此决定了地形图的重要专业特性——对其所反映的地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具有明确的定位、定量信息和定性描述。另外,按一定的法则还可衍生出其他在工程建设中有价值的信息,为工程建设服务。 一、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作用 工程建设一般分成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要有地形、地质及经济调查等基础资料,其中地形资料主要是地形图。 在开发与利用水资源时,必须兴建水工建筑物。在进行全面规划时,应该有全流域的比例尺为1:50000、1:100000的地形图及水面与河底的纵断面图,以便研究河谷地形、地貌的特点,探讨各个梯级水利枢纽水头的高低、发电量的大小、回水的分布情况以及流域与水库的面积等。 为了进行水库设计,要采用1:10000至1:50000的地形图,以解决下述的一些重要问题:确定回水的淹没范围、量测淹没面积、计算总库容与有效库容、设计库岸的防护工程、确定沿岸落入临时淹没或永久浸没地区的城镇、工厂企业以及重要耕地,并拟定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设计航道及码头的位置、制定库底清理、居民迁移以及交通线改建等规划。 在初步设计阶段,还应有1:10000至1:25000的地形图,以便正确地选择坝轴线的位置。坝轴线选定以后,要利用1:2000或1:5000比例尺地形图来研究与水利枢纽相配套的永久性建筑物、临时性辅助建筑物及永久性和临时性的交通运输线路。在施工设计阶段,需要1:500或1:1000比例尺地形图,以便详细地设计该工程各部分的位置与尺寸。 在公路、铁路建设中,大的桥梁与隧道一般是线路上造价很高的关键性工程,对于大型桥梁而言,应首先在1:25000或1:50000比例尺地形图上研究,再到实地进行踏勘,了解地形、地质及水文情况,提出选址的几个可能的比较方案。之后,还需要比例尺为1:1000或1:10000的桥渡总平面图及1:500——1:5000的桥址地形图。前者用以选择桥位和桥头引线,确定导流建筑物的位置以及施工现场的布置,后者用以设计主体工程及其附属工程,并估算工程量与费用。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与发展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学科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1. 学科定义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主要以建筑工程、机器和设备为研究服务对象。 2. 学科地位 测绘科学和技术(或称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发展的一级学科。该学科无论怎样发展,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的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总的来说,整个学科的二级学科仍应作如下划分:①大地测量学(包括天文、几何、物理、卫星和海洋大地测量); ②工程测量学(含近景摄影测量和矿山测量);③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④地图制图学;⑤不动产地籍与土地整理。 3. 研究应用领域 目前国内把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三个阶段划分;也有按行业划分成:线路(铁路、公路等)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等,几乎每一行业和工程测量都有相应的著书或教材。由Hennecke,Mueller,Werner 3个德国人所编著的工程测量学,主要按下述内容进行划分和编写:①测量仪器和方法; ②线路、铁路、公路建设测量;③高层建筑测量;④地下建筑测量;⑤安全监测;⑥机器和设备测量。 由于工程测量的研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发展变化也很快,因此写书十分困难。目前国内外没有一本全面涉及工程测量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现代专著或教材。国际测量师联合会(FIG)的第六委员会称作工程测量委员会,过去它下设4个工作组:测量方法和限差;土石方计算;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此外还设了一个特别组:变形分析与解释。现在,下设了6个工作组和2个专题组。6个工作组是:大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