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导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2019必修1生物课本第5.3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主要内容为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使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本节内容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讲解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呼吸的动画、图片和图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高一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1)

5.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氧气等。
-实验步骤:将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浓度下培养,测定其呼吸速率。
-实验结果:不同氧气浓度下,细胞呼吸速率不同,氧气浓度越高,细胞呼吸速率越快。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细胞呼吸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通过实验,学生将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原理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解决办法: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掌握细胞呼吸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2.难点: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解决办法: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并通过图表和动画,直观展示作用机制。
3.重点:细胞呼吸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解决办法:通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讨论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答案: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氧气等。
实验步骤:将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浓度下培养,测定其呼吸速率。
实验结果:不同氧气浓度下,细胞呼吸速率不同,氧气浓度越高,细胞呼吸速率越快。
实验结论:氧气浓度是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重要因素。
5.应用题
例题:请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良作物,提高其细胞呼吸效率,可以增加能量产生,提高产量。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作物的抗旱性,降低水分损失,从而提高细胞呼吸效率,增加产量。此外,通过控制氧气浓度,抑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可以延长食品保存期,提高食品质量。
新人教高中生物:细胞呼吸学案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内有机物(填“氧化分解”或“水解”)并释放能量,因此也叫,可分为呼吸和呼吸两种类型。
思考:呼吸作用与呼吸运动有什么区别?。
考点一: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的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以真核生物消耗葡萄糖的有氧呼吸为例)提醒:[H]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的 ( )。
2、有氧呼吸定义: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和,释放能量,生成量ATP的过程。
3、若呼吸作用消耗的是葡萄糖,请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尝试标出各种元素的转移情况。
思考:①如果给细胞提供18O2,则短时间内,细胞呼吸的产物中会出现18O的是哪种物质?。
②有氧呼吸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H2O,可否在总反应式中将两端水分子进行销项处理?。
4、有氧呼吸中的能量转化: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去向①:977.28 kJ左右的能量转移至 molATP中;释放的能量为2870kJ 去向②:1892.72kJ(大部分)能量以形式散失。
5、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用显微镜观察可见线粒体由层生物膜包裹形成,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成,嵴的存在扩展了线粒体内膜的面积,为催化有氧呼吸第阶段的酶提供广阔的附着位点;嵴的周围分布着溶胶状态的,线粒体基质中含有催化有氧呼吸第阶段的酶,线粒体基质中还含有少量DNA、RNA以及核糖体等。
6、与有机物燃烧相比,有氧呼吸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的;一部分能量储存在中。
这种方式保证有机物中的能量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可以使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地转移到ATP中;②能量缓慢有序地释放,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状态。
判断:①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②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2010安徽)( )③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④线粒体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考点二、无氧呼吸1、有氧呼吸的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以消耗葡萄糖的无氧呼吸为例)提醒: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完全相同。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导学案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呼吸的概念,说出细胞呼吸的类型。
2、阐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比较两者的异同。
3、解释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细胞呼吸原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知识梳理(一)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1)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
(2)过程①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②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
③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1)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 ATP 的过程。
(2)过程①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②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条件|有氧参与|无氧条件||产物|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能量释放|大量能量|少量能量|(四)细胞呼吸的意义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转移到ATP 中,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新教材】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3、CO2浓度:作为呼吸产物,根据化学平衡,CO2浓度 高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3、水: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细胞呼吸越强。
为伤口创造有氧环境, 避免厌氧菌的繁殖, 有利于伤口愈合。
先通气,后密封。先让 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 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促进根部有氧呼吸, 吸收无机盐等。
减弱水果、粮食 的呼吸作用, 以延长保质期
3、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C6H12O6 酶
2 C3H4O3 + 4 [H]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酶
2C3H4O3 + 6 H2O
6 CO2 + 20[H] +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24[H] + 6 O2 酶 12 H2O +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
酶
C6H12O6 + 6O2 + 6H2O
经典题型:液滴移动问题
结果预测和结论: a.若装置一中的液滴 左移 ,装置二中的液滴 不动,
则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若装置一中的液滴 不动 ,装置二中的液滴 右移 ,
则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c.若装置一中的液滴 左移 ,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 ,
则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测定呼吸作用速率
释放少量能量
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 或酒精中
反应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相同点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1)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2)生物体代谢的枢纽
葡萄糖
丙酮酸
甘油
氨基酸
1、温度: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于温 度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曲线特征一致。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能“说明生物通过细胞明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动可以用的能量”。
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的视角分析呼吸作用的过程,既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又对学生后续学习光合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等知识具有启发作用。
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对胞呼吸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初步了解,但本节内容有一定抽象性且具体过程比较复条学生需要克服对微结构认识的困难,结合化学和物理学相关知识,完成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
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和实施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总结细胞吸的类型2.通过对有氧呼吸相关实验的资料分析,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3.通过表格归纳,厘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异同,归细胞呼吸的概,说明细胞呼吸的意义。
4.关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着物质与能量观,从燃烧葡萄糖现象引入让学生直感受剧烈的氧化分解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学生探讨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自主构建细胞吸的过程场所,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与燃烧迅速释放能量进行比较,细胞呼吸逐释放能量以产生多种代谢产物,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与意义。
针对本节课学生容易产生“呼吸作用就是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和水”“线粒体分解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都不相同”等错误概念,鼓励学生使用表格比较“who(反应物)、 where(场所)、how(过程)、what(产物)、why(意义)的方式,梳理概念各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此外,胞呼吸与学生的目常生活联系紧密,通过现象分析、迁移应用,探讨细胞呼吸原理指导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科学思以及社会责任感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第5.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高一生物课时同步练(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答案】C【解析】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2分子的丙酮酸和6分子的水在酶的作用下,生成6分子的CO2和20分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24分子[H]与6分子的O2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A.②处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B.①处产生ATPC.②处产生CO2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示意图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线粒体基质和内膜。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场所②,该过程有CO2产生,而[H]与O2的结合反应在③上完成。
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不能在①处进行,①处也不能产生ATP。
3.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线粒体能完成图示全过程D.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答案】D【解析】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A错误;③是第二阶段的反应物水,不是氧气,B错误;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线粒体只能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错误;原核生物如蓝藻,能完成有氧呼吸过程,D正确。
4.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的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B.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图中(三)阶段产生的H2O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D.1分子丙酮酸在(二)(三)阶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答案】A【解析】根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可以推知①为H2O,根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可以推知②为O2,A正确;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错误;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水,C错误;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在(三)阶段释放能量多,D错误。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前导学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前导学【新知导学】➢细胞呼吸的方式1.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在和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1)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代谢类型:兼性厌氧型。
细跑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呼吸产物的检测(3)实验结论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有氧条件:大量的;无氧条件:产生,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有氧呼吸1.概念(1)场所:。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①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
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3.过程注:(1)[H]是指NADH(还原型辅酶①)。
(2)C6H12O6不能进入线粒体。
4.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特点:有氧呼吸过程;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3.细胞呼吸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的过程。
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
例如,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形成葡萄糖。
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过程联系起来。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①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
①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
①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毒只能进行。
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需到医院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导学案主备人:闵锐课型:自主审核:高一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2020.03.05【生命观念】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线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的关系;3.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科学思维】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科学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控制和检测实验变量。
【社会责任】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1、阅读课本P90-9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①酵母菌的特点:酵母菌属于_____________菌(代谢方式),既可进行_____________,又可进行_____________。
②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程度检测CO2产生的多少);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其变色时间的长短,可以检测CO2产生的多少)。
③检测酒精:酒精+_____________(浓硫酸溶液):橙色→__________色【思考】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_和水,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少量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对比实验:设置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二、有氧呼吸1、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_______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__________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__和________,释放能量,生成大量_________的过程。
3、与有机物体外燃烧相比的特点:(1)有氧呼吸过程__________;(2)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3)释放出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__________中。
1、概念:在没有__________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__________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
2、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1)高等植物(水稻、苹果等)的无氧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
(2)高等动物和人的无氧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例:乳酸菌、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1、温度应用:贮存水果时,适当__________温度,可降低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而延长保存时间。
2、O2浓度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分: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_____________,细胞呼吸越_______。
4、CO2:_________CO2浓度,降低O2浓度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________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酵母菌是_____________微生物。
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_____________;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_____________。
3、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松土透气,可以促进根细胞_________呼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此外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使这些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4、物质的储存:(1)储存粮食:适宜的低温,低氧,__________;(2)储存水果、蔬菜:适宜的低温,低氧,_______________。
5、较深的伤口里_________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
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6、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
人体细胞通过________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
相反,百米冲刺等___________运动,是人体细胞在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
【课堂作业】1.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加入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2.(海南2017·T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①与氢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有氧呼吸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A.形成二氧化碳时B.形成[H]时C.形成水时D.形成丙酮酸时5.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可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原因是()A.呼吸作用减弱B.呼吸作用加强C.光合作用减弱D.促进了物质的分解6.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的过程是()A.第一、二阶段B.第一、三阶段C.第二、三阶段D.第一、二、三阶段7.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 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导学案主备人:闵锐课型:自主审核:高一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2020.03.05【生命观念】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线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的关系;3.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科学思维】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科学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控制和检测实验变量。
【社会责任】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3、阅读课本P90-9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完成以下问题。
(2)实验原理①酵母菌的特点: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代谢方式),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可进行无氧呼吸。
②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浑浊程度检测CO2产生的多少);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绿→黄(根据其变色时间的长短,可以检测CO2产生的多少)。
③检测酒精:酒精+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橙色→灰绿色【思考】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这是为了消耗锥形瓶中的O2,使酵母菌处在无氧条件下。
【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CO2和水,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少量的CO2和酒精。
2、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二、有氧呼吸1、总反应式:2、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3、与有机物体外燃烧相比的特点:(1)有氧呼吸过程温和;(2)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3)释放出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有氧呼吸场所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主要是葡萄糖丙酮酸和[H] 少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H2O CO2和[H] 少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H]和O2H2O 大量1、概念:在没有O2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
2、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1)高等植物(水稻、苹果等)的无氧呼吸:,实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
(2)高等动物和人的无氧呼吸:,实例:乳酸菌、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条件需氧、酶、适宜温度不需氧、需酶、适宜温度产物CO2、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每mol葡萄糖合成32molATP释放少量能量,每mol葡萄糖合成2molATP相同点联系反应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1、温度应用:贮存水果时,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而延长保存时间。
4、O2浓度曲线:见右图。
3、水分: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细胞呼吸越强。
4、CO2:增加CO2浓度,降低O2浓度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
3、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松土透气,可以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此外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使这些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4、物质的储存:(1)储存粮食:适宜的低温,低氧,干燥(水分很少);(2)储存水果、蔬菜:适宜的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5、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
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6、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
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
相反,百米冲刺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