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走近运动》学案

《走近运动》学案

《走近运动》学案江西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行云流水目标要求1.理解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等概念及引入的意义。

2.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会正确对物体进行简化,会合理选取参考系,会运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位移。

3.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关系,会运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

4.体会理想模型对物理研究的意义。

基础过关一、研读课文“怎样判断动与静”部分,思考条论问题1.什么是参考系?问什么要选参考系?不选参考系行吗?2.如何选参考系?研究同意运动,选不同的参考系,得出的运动形式相同吗?3.怎样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研读“怎样对物体进行简化”部分,思考条论问题1.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物体的运动影响吗?举例说明2.什么是质点?它与几何点的区别是什么?自然界真正存在质点吗?3.将物体能否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是什么?三、研究“位移与路程有什么不同”思考条论问题1.什么是路程?什么位移?二者有什么区别于联系?2.为什么引进位移?如果知道物体的初位置及一段时间里的位移,能否确定出它的末位置?如果知道初位置与路程呢?3.位移的两个要素是什么?叙述一个物体的位移时,必须说清楚什么?四、研读“用坐标表示位置和位移”思考讨论问题1.运动质点的位置与位移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如何根据位置确定位移?如何根据位移确定位置?举例说明五、研读“时间和时刻有什么不同”思考讨论问题1.时间与时刻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位移、位置分别与时刻、时间中的谁对应?3.人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的“时”指的是时间还是时刻?二、整理归纳1.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研究物体的运动,就是确定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如何改变?改变了多少?等问题,这就要选定“别的物体”作为参考系,选谁为参考系就意味着认定随时静止的,这个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选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会不同,一般以结果简单为选择标准。

2.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忽略物体的现状和大小将视为只具有质量的点——质点,可以使研究显得简单,但将物体视为质点是有条件的,就是: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及物体的形状对研究运动没有影响,或者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

课 题:§1.1 走近运动

课 题:§1.1 走近运动

步步高教育----专用教案gggggggggangganggan课题:§1.1 走近运动备课教师:授课日期:授课年级/班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的概念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教学方法】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有关物理概念【教学工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评价导入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诗人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画家也可以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那么作为你们未来的科学家,你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总结: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一、参考系参考系是研究机械运动的标准,要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取参考系。

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

(1)坐火车旅行图片(2)飞机投弹图片(3)地球绕太阳转动图片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是什么情景,而同伴认为你是怎样的。

1.1学案走近运动一

1.1学案走近运动一

高一年级物理学案第一周制作人:裴跃军组长签字班级姓名得分:走近运动(一)学习目标: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对同一个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2、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并会应用自学指导:默读课本第20至23页的内容,填写以下问题,5分钟后指名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参考系?怎样判断动与静?2、请把课本21页的讨论与思考的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

3、什么叫质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检测题:研究汽车由榆林开往西安的运动中,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研究小汽车出车库门的时间时,我们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吗?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课内探究和小组讨论:1、如果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是否要考虑地球各部分的自转情况?如果不用考虑地球的自转情况,我们能否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绕太阳公转的点?公转时地球能否视为质点?2、上述情况中,如果我们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那么我们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地球自转时能否看做质点?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4、你觉得物体能否看做质点由什么决定?课堂小结:1.定义: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___之中,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有不同。

如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___的。

以车厢为参考系,人是___的。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____,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

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为参考系的。

注意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4.质点定义:不考虑物体的___,把它简化为一个___,称为质点。

1.1《走近运动》教案新部编本2(沪科版必修1)

1.1《走近运动》教案新部编本2(沪科版必修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1走近运动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师: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生:不能.师: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引言: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

高一物理走进运动习题课教案怎么设计

高一物理走进运动习题课教案怎么设计

高一物理走进运动习题课教案怎么设计教学规划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有哪些?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高一物理走进运动习题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高一物理走进运动习题课教案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其核心是参照物的选取,理解它的关键是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来辨别那个是研究对象那个是参照物,本节课“运动的描述”是“运动和力”的第一节,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及分析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就是指让学生明白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看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都必须选一个标准物体,这个标准物体就是参照物。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就是指借助参照物的基础上的判定,可学生对于参照物并没有意识,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完成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三、问题诊断及分析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

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本节的内容及特点,采用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

教师逐步深化提问,学生分析、论证、归纳得出结论,而后实例分析应用来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想想身边的各种运动,教师讲解分子运动、地壳运动,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讲授新课一、机械运动问题一:足球场上正在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所熟悉的运动进行研究。

从而得出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是静止的。

名校高中物理必修一:1.1走进运动(共2课时)教案

名校高中物理必修一:1.1走进运动(共2课时)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课程导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电子白板
教师演示
教师制作
参考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电子白板
教师演示
教师制作
质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电子白板
教师演示
教师制作
位移与路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电子白板
教师演示
教师制作
时间与时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电子白板
教师演示
教师制作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1、引入课题
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分析其中的物理现象,蕴藏有什么物理知识?
二、教学过程
A、 怎样判断动与静
问题1:天宫一号空间站绕地球飞行时:
以地球为参考系,坐在其中的宇航员如何运动?
以空间站为参考系,坐在其中的宇航员如何运动?
A.研究“嫦娥三号”“奔月”的过程
B.研究奥运冠军邓琳琳在
平衡木上的动作
C.研究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
的滑行时间
D.研究运动员发出的弧旋
乒乓球的旋转情况
思考:
是不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做质点,而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做质点?请举例说明.
举例: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而研究乒乓球的发球(如旋转问题)时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走进运动 教案

走进运动  教案

走近运动本节教材分析:这一节介绍了机械运动、质点、参考系、位移和路程等内容,渗透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

在教学中,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建立概念,理解条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对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3.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4.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和区别。

5.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能选择出使研究问题方便的参考系。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知道哪些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三、情感目标从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中,渗透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对质点概念的理解2.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3.路程与位移的区别教学难点:1、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研究物体看作质点。

2、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教学过程引入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可以看到物体的运动,如天体的运动,分子运动等,为了研究并描述它们,科学家需要先引入一些基本概念,量子力学的创立者之一海森伯曾说过:“为了理解现象,首要条件就是引入适当的概念。

只有借助正确的概念,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观察到了什么。

”例子: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飞船在茫茫太空中的遨游等,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历数身边关于运动的事例)1、引导学生讨论载人飞船经历什么样的运动过程。

加速上升——绕地球运转——减速下降3、文学家、艺术家形象描述手法。

如“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凌云”、“戏月”、“游银汉”表示飞船的位置在变化“转瞬”、“过太空”表示飞船在短时间内通过了很长路程,运动得很快。

1.1《走近运动》教案(沪科版必修1)

1.1《走近运动》教案(沪科版必修1)

1.1走近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参考系、质点、位移;初步了解:矢量;认识:位移与路的差别。

2、过程与方法:质点:学习物理模型的建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萨噶达娃节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学习从物理角度理解文艺作品。

神舟系列: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几个概念的建立;质点模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从神舟系列升空谈起,复习引入(机械)运动。

二、进行新课1、参考系的选取举例:周围物体的运动、列车前进时车内人的运动。

学生分析以上事例中的物体是在“动”还是“静”。

引入:参考系。

分析唐诗:“山迎”、“船行”中的参考系(学生回答)。

板书:参考系的定义、选取原则(简洁、方便、同一)。

2、质点举例:火箭发射、乒乓球运动、列车运行时是否可以简化为点(教师列举同一问题的不同研究目的,引导学生分析,防止学生一概而论)。

学生分析:地球可不可以看成质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相对地看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板书:质点的定义;选取原则(形状、大小不影响对问题的研究或者唱响影响很小)。

小结并板书:理想化模型——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3、位移举例:从一个城市到另一城市走不同路线时,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分析。

注意引导学生练习用专业术语说出“位置变化相同”。

板书:位移的定义:大小:等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段长度;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作用:表示位置变化。

讨论:不说位移方向行不行?位移是不是路程的另一种说法?要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以上问题,如船在大海中的航行,人在操场上的运动,要突出研究要求——物体从起点“动”到哪里去了?小结:位移和路程作用不同、定义不同、性质不同。

注:位移的矢量性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长期深化。

板书:位移的表示方法(1)用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2)用坐标表示,如下图:物体从A →B :21AB s x x =-,方向由A →B ;物体从C →A :13CA s x x =-,方向由C →A ;4、时间与时刻学生自行讨论,提问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走近运动
学习目标: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明确把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能够区分路程与位移、时刻与时间。

3、了解参考系的概念,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重、难点分析:
一、学习重点:理解质点的概念,认识运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及其特点。

二、学习难点:把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1、运动和是相对的。

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需要选取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称为。

2、物理学中,把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把物体抽象为质点时忽略了物体的和。

3、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是量,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它只与物体的初位置和有关,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无关。

4、时光流逝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叫做,它没有长短,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叫做。

在时间轴上,每一点代表着不同的时刻,两点之间的线段则表示时间。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一、参考系
1、请你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火车中去旅行,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在飞快地离去,而乘客自己却认为自己是静止的;
2、“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以上两问题,两人为什么都有不同的感觉他们各以什么为参考系
二、质点
【探究1】
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广州,途中经过南京长江大桥。

2、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1年,地球自转周期1天。

3、运动员跑马拉松与表演体操。

以上三个问题涉及三个物体,它们哪种情况可以看作质点哪种情况不能看作质点为什么
【探究2】
亲自做一做、试一试,书本在下列情景中能否被看成质点.
1.沿一个方向推动桌面上的书本,如果测量书本移动的距离,是否可以将书本视为质点,为什么
2.如果测定书本经过桌面上方某一定点所需要的时间,是否可以将书本视为质点,为什么
3.还有什么情况下书本可以被视为质点什么情况下书本不能被视为质点
三、坐标系
展示问题:(小偷偷东西被发现,原因GPS来确定方位)
有时需要准确地描述某个物体所在的位置,如地理上用纬度和经度来确定某个地点在军事、大地测量等领域常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来确定方位.【探究1】
一辆汽车从天安门沿长安街驶向西单、南菜园方向,思考汽车的位置随时间怎样变化
问题: 1.如何选择坐标轴和正方向
2.如何选择坐标原点 3.如何确定坐标轴上的刻度值
【探究2】
田径场上,描述百米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描述800米赛跑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足球场上,描述足球运动员的位置需建立什么样的坐标系要描述足球的位置呢
四、位移和路程
1、思考: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2、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上海到乌鲁木齐
的铁路.请根据地图中的比例尺估算一下,坐火车从上
海到乌鲁木齐的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3、阅读下面的对话:
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
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 m 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m 就到了. 甲:谢谢!
乙:不用客气.
请在图1—2—3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 师:请你归纳一下: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 五、时刻和时间间隔
根据下列“列车时刻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下图1—2—1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前3秒,第3秒初第3秒末,第n 秒的意义.
六、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如果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如果是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 1处于“位置”x 1,在时刻t 2运动到“位置”x 2
那么(x 2- x 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 =x 2- x 1
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 A 、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B 、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3.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
T15 站名 T16 18:19 北京西 14:58 00:35 00:41 郑州
08:42 08:36 05:49 05:57 武昌
03:28 03:20 09:15 09:21
长沙 23:59 23:5l 16:25
广州
16:52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4、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1) 请在下面的x轴
上标出质点在各时刻的
位置.
(2) 哪个时刻离坐标
原点最远有多远
5、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1 min内有60个时刻
6、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7、气球升到离地面80m高空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 m 高后才开始下落,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矢量的表示方向.
(1) 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方向如何
(2) 物体运动的路程是多少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