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下)

抗菌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下)

抗菌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下)作者:李枝端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08期硝基咪唑类例1 奥硝唑与西咪替丁联用。

分析奥硝唑说明书记载,巴比妥类药、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等药物可使奥硝唑加速消除而降效并可影响凝血,因此应禁忌联用。

林可酰胺类例2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混合输液。

分析文献提示,克林霉素(磷酸酯)与地塞米松(磷酸盐)呈理化配伍禁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中,以免发生配伍禁忌。

例3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联用。

分析氨基糖苷类与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联用,在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上存在着矛盾的竞合。

《妇产科学》记载,盆腔炎性疾病住院抗生素药物治疗常用的配伍方案之一是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方案。

2010年版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则记载,“克林霉素可增强骨骼肌松弛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应避免合用。

”浙江温州地区1996年7-8月连续3例林可霉素联用阿米卡星致死。

2000-2005年山东省各地区医院因联合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即阿米卡星)和洁霉素(即林可霉素)引起死亡并经尸检证明的案例40例。

卫生部2008年10月19日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药品使用以国家药典、药品说明书为依据,排除学术交流、文献、习惯业内用药等。

四环素类例4 多西环素与硫酸亚铁缓释片同服。

多西环素与铝碳酸镁同服。

分析多西环素与硫酸亚铁合用两者作用都降低或缩短。

不宜同时给药。

先给多西环素,3~4小时后再用硫酸亚铁。

铝碳酸镁含铝、镁多价阳离子的同时本身为抗酸药,多西环素与抗酸药合用时,由于胃内碱性增强,可使多西环索的吸收减少、活性降低,故在服用多西环素后1~3小时内不应服用抗酸药。

铝碳酸镁颗粒说明书记载,本品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合用。

喹诺酮类例5 莫西沙星与硫酸锌同服。

左氧氟沙星与铝碳酸镁同服。

分析莫西沙星说明书记载,与抗酸药、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同时服用会因为与这些物质中的多价阳离子形成多价螯合物而减少药物的吸收。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药物相互作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药物相互作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药物相互作用常用抗菌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特性,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标签: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性;药物的相互作用青霉素1、抗菌机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水分进入高渗状态的菌体,把菌体胀破,导致细菌死亡,所以青霉素是杀菌药。

2、青霉素的排泄速度非常快,不到1小时血药浓度就下降一半,5个小时体内药量就以原形全部由肾脏清除。

因此青霉素主张一日2至4次给药,体内实验证实,青霉素有很强的抗菌后效应。

即细菌受青霉素一次杀灭后,需要6—12小时才恢复繁殖力,一般感染日2次给药就能达到治疗目的。

3、抗菌后效应(PAE),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后,药物浓度逐渐下降,直至全部排除后,对细菌的生长繁殖仍有抑制作用,此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

4、研究发现,青霉素本身并不是过敏原,引起过敏的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聚合物和残留的蛋白质肽类杂质。

所以生产中把杂质含量控制好了,过敏率就会降低。

青霉素换厂家后重新试敏非常必要,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青霉素质量存在差异。

阿莫西林1、阿莫西林是氨苄西林的衍生物,具有苄氨基,耐酸可以口服。

2、阿莫西林在溶液中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是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

阿莫西林的聚合速度比氨苄西林还快。

因为聚合速度和溶液浓度成正比,所以静滴阿莫西林应选择容量比较大的输液剂溶解稀释,能减少聚合物的生成,降低过敏率。

3、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有效,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哌拉西林1、也是氨苄西林的衍生物,但哌拉西林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因为哌拉西林在苄氨基上引入了取代基,使苄氨基失去位障作用,不能阻止胃酸的破坏。

2、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等组成的复方制剂对铜绿假单孢菌作用显著。

2、多数细菌体内都没有叶酸还原酶,不能直接利用叶酸获得四氢叶酸。

但是有二氢叶酸合成酶,能利用对一氨基苯甲酸通过上边这个途径获得四氢叶酸。

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四氢叶酸的形成。

茶碱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茶碱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茶碱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氨茶碱是茶碱与乙二胺的复盐,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使其水溶性增强,氨茶碱在体内分解为茶碱而起药效作用,故本文提到的茶碱与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也即为氨茶碱与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茶碱是黄嘌呤类生物碱中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最强的一种药物,是目前应用量广泛的平喘药物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支气管扩张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至今许多国家和地区仍将茶碱作为第一线平喘药应用于临床。

但其治疗指数窄,文献报道其血药浓度在5μg·ml-1开始有疗效,适宜浓度为10~20μg·ml-1,若高于20μg·ml-1,易出现毒性反应,早期多见有恶心、呕吐、失眠、易激动等反应,严重者可有心动过速、发热、失水、谵妄、惊厥、昏迷等征象,甚至呼吸与心跳停止至死亡。

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应用茶碱的同时常需要联用抗菌药,茶碱与多种抗菌药物联用具有相互作用,导致茶碱代谢清除改变,结果使茶碱在常规剂量时,不是达不到治疗效果就是出现毒性反应。

因此,氨茶碱与抗菌药物联用时,应注意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以确保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本文就茶碱与某些抗菌药之间相互作用作一简要综述,供临床参考。

1、氨茶碱的药代动力学口服氨茶碱或由直肠或胃肠道外给药均能迅速被吸收,在体内氨茶碱释放出茶碱,后者的蛋白结合率为60%,分布容积(Vd)约为0.5L·Kg-1,半衰期(T1/2)为3~9h,静注氨茶碱6MG·Kg-1,30min内血药浓度可达10μG·ML-1,它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率有个体间的差异。

空腹状态下口服氨茶碱,2h血药浓度达峰值。

氨茶碱大部分以代谢产物形式通过肾排出,10%以原形排出。

茶碱在有效药物浓度范围内呈一级动力学消除过程,血药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当血药浓度大于30μG·ML-1时则有非线性动力学表现,T1/2比原来要大大延长。

2、氨茶碱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机制氨茶碱在体内释放出茶碱,茶碱可被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CYP3A4、CYP1A2代谢,某些抗菌药物就是通过影响P450同功酶的作用而影响茶碱的代谢,从而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

β内酰胺类-相互作用

β内酰胺类-相互作用

配伍药物
相互作用结果
防止抗菌药物被β-内酰胺酶破环, 增强抗菌作用 减少β-内酰胺类药物在肾小管排泄 ,使血液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提高 通过蛋白结合竞争可使游离抗生素 的浓度增高 增加肾毒性
氨基青霉素、具 有甲基四氮唑的 头孢菌
广谱青霉素 头孢菌素、 青霉素
增加皮疹发生率;出现双硫仑样反 应;增加出血危险性﹙由于低凝血 酶原血症﹚
与伤寒活疫苗合用,可降低伤寒活疫苗的免疫效应。可能的机制是本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食物可延迟本药的吸收,但并不能显著降低药物吸收的总量。
26
哌拉西林
与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沙 雷菌、克雷伯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普鲁威登菌、其它肠杆菌属和葡萄球菌 的敏感菌株有协同杀菌作用。 与某些头孢菌素联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属 的某些敏感菌株有协同抗菌作用。 与头孢西丁同用,头孢西丁可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铜绿假单胞菌、 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出现拮抗作用。 与庆大霉素联用,对粪肠球菌无协同作用
22
一、青霉素类penecillins
特点:
杀菌作用强、毒性低 新品种抗菌谱广、价廉 青霉素G大剂量CSF素:青霉素、卞星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
氨基青霉素:氨卞西林、阿莫西林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12
作用(或毒性)加强或作用(或毒性)减弱。

×
疗效提高或毒性减轻的良好效果
某药的毒性加大或疗效降低
国外报道, 当合并用药品种数为2-5、6-10、11-15、16-20种,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 % 、10 % 、28 % 、64%。

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抗生素的类型,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感染时都有各自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增效: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以相互增强其治疗效果。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其抗菌作用,因为它们靶向的位点不同,可以形成互补的抗菌机制。

2.相互拮抗: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拮抗的效应。

例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例如克拉维酸)联合应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拮抗,因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以与克拉维酸结合而失去其抗菌活性。

3.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一些抗菌药物可以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改变其药效或副作用。

例如,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可以影响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的代谢,从而增加抗凝效果和出血风险。

4.副作用相互增加: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增加副作用的效应。

例如,利福平和头孢菌素联合应用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等。

5.抗菌耐药性:一些抗菌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对药物形成耐药性。

因此,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谨慎选择,避免产生耐药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生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联合应用方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因使用范围广而易与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显著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

本文主要讨论易与这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及其机制。

1、大环内酯类药物本类药物主要有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等。

据报道,含14元内酯环的老药比新开发的含16元内酯环的新药更易发生相互作用。

最常见的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的作用。

由于克拉霉素和红霉素均可由CYP3A氧化,还可能通过非活性的酶及其代谢产物的形成而使酶受抑,导致由该酶参与的药物代谢减缓。

这类药物可能干扰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局部药物代谢,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可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环孢素,抗凝剂,麦角胺,阿司咪唑,他克莫司,卡马西平,特非那定,抗精神病药物,茶碱和西沙必利。

2、抗真菌药物本类药物中全身性用药的主要有,三唑类(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咪唑类(酮康唑和咪康唑)和灰黄霉素。

此外,咪康唑口服凝胶因全身吸收也有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

本类药物主要由CYP3A代谢,并且可能是CYP3A的抑制剂。

因此,由CYP3A代谢的药物与本类药物合用时,前者药物浓度可增加。

氟康唑80%以原形药物从尿中排出,虽然作为CYP3A抑制剂的可能性较小,但却是一种CYP2C的抑制剂。

灰黄霉素为酶诱导剂,可增加某些同服药物如华法林和口服避孕药的代谢,并降低后者的作用。

可与三唑类和咪唑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有:阿司咪唑,利福平,抗凝剂,利福布汀,西沙必利,磺酰脲类,环孢素,他克莫司,苯妥英和特非那定。

3、四环素类药物本类药物为广谱抗菌药物,目前因耐药性增加而应用减少,但仍可用于某些特殊病例如衣原体感染的治疗。

常用的有:地美环素,多西环素,赖甲环素,米诺环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本类药物典型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其可与金属阳离子形成吸收性弱的螯合物。

使用含铝、铋、钙或镁的抗酸剂可显著降低本类药物的吸收及疗效。

抗酸剂还可能通过改变胃内PH值而减少本品的吸收,如碳酸氢钠、铁剂、乳剂和奶制品也可与本类药物形成化事物。

[医学]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医学]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3.药物不良反应的种பைடு நூலகம்及临床表现
4)过敏反应:(超敏反应)是指少数经过致 敏的病人,对某种药物产生的抗体抗原结合反 应。药物过敏反应,基本质应视为免疫反应。 是由于机体受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了抗体, 当药物在次进入机体时产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而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1.只发生在用药人群中的少数人。 2.很小剂量可能发生严重反应。属于量反应的范畴,皮试不反应, 注射后死亡,则与量有关。 3.症状与它的药理作用或毒性反应无关。 4.一般有致敏过程,常常于在次用药后发病。 其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
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中的药物不良 反应定义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 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 毒性反应、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 性遗传素质等。
WHO官员最近强调: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防 治疾病而引起的可以察觉到的有害的或不利的反应, 它预示着继续给药会有危险,需要预防或特定治疗 措施,或减少剂量,乃至停药。
3.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及临床表现
5)特异质反应:特异质是少数病人应用某药 后,发生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反应, 是一种特异质反应。认为特异质反应大多是由 于个体酶缺陷所致。 6)致畸作用:化学物质,包括药品在内可以 致畸胎。 7)致癌作用:致癌因子-具有引起癌症的物质。 8)致突变作用:(变异原性)由突变原引起 遗传因子发生突然变异及染色体异常。 9)依赖性、习惯性、成瘾性:
患者的易感性(S)
影响因素包括: 年龄、性别、生理及遗传上差异, 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5.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级
一般分级:轻度、中度、重度三级
轻度:指轻微的反应或功能异常,症状不 发展,一般无需治疗。 中度:指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 系统功能有中度损害。 重度:指重要器官或系统功能有严重损害, 缩短或危及生命。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相互作用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相互作用

03
➢ 茶碱类药物血药浓度升 高,会产生中毒症状, 如恶心、呕吐、激动、 失眠、心悸等。
2 相互作用2
相互作用2
01
02
03
04
➢ 与华法林同时服 用后,导致华法 林抗凝作用增强, 出血风险增加。
➢ 发生相互作用最 显著的是依诺沙 星,其次是培氟 沙星和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加替 沙星、莫西沙星 影响小或不明显。
4 相互作用4
相互作用4
01
丙磺舒可减少本品 自肾小管分泌约 50%。
02
非甾体抗炎药物可 增加氟喹诺酮类抗 菌药物对中苏和神 经系统的刺激,有 发生惊厥的风险。
03
司帕沙星与Ia和胺 碘酮联合用药时, Q-T间期延长。
THANK YOU!
演讲人:XXX
时间:2024.X.X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相互作用
演讲人:XXX
时间:XXX
1 相互作用1 2 相互作用2 3 相互作用3 4 相互作用4
1 相互作用1
相互作用1
01
02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某些品种会抑制CYP450
酶活性。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可抑制茶碱类、咖啡 因和华法林在肝脏中 的代谢,导致血药浓 度升高和不良反应的 发生。
➢ 为避免相互作用, 应监测茶碱、咖 啡因的血药浓度 及凝血酶时间。
➢ 根据监测结果调 整用药剂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相互作用3
相互作用3
制酸剂、含钙、铝、 镁的药物,会影响 氟喹诺酮的吸收, 应避免使用。
去羟肌苷含有铝和镁,可 与氟喹诺酮螯合,减少后 者吸收,不应联合使用。
环孢素可导致氟喹诺酮 类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应监测环孢素浓度并调 整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 体内
相互作用
药物 效应 改变
概述
• 药物相互作用的后果
体外药物性质改变(降解、沉淀)
药物 效应
作用增强或减弱
作用维持时间延长或缩短
新的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4
药物相互作用类型及机制
1.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2.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
A:药动学相互作用 B:药效学相互作用
5
二、体内药物相互作用
38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排泄
• 改变胆汁排泄及肠肝循环
口服避孕药 + 青霉素类
39
Interactions via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EHC)
Free drug Liver
Conjugate
Bile
Free drug
Bacteria
Conjugate
Gut
药效学方面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吸收
• 胃肠道蠕动能影响药物的吸收
(灭吐灵)
11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吸收
• 胃肠道蠕动能影响药物的吸收
口服抗凝药 利多卡因
抗胆碱药
肠蠕动减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吸收延迟 或减少
12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吸收
• 肠道环境的影响
地高辛
肠道细菌
无作用代谢物 双氢地高辛 双氢地高辛苷元 无作用代谢物 转化减少
抑制
Erythromycin Clarithromycin Troleandomycin
诱导 Rifampin
Antifungals
Itraconazole Ketoconazole
Clotrimazole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吸收
• 饮食的影响
16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吸收
• 食物(酒精、果汁)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辛伐他汀, 西立伐他汀(1997-2001), 阿托伐他汀
特非那丁(1985-1998), 阿司咪唑(1988-1999,部分国家 ) 奥美拉唑 红霉素, 交沙霉素,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伊曲康唑,伏 立康唑 环孢菌素, 他克莫司 十一烷酸睾酮, 可的松, 黄体酮, 他莫昔芬, 乙炔雌 二醇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代谢
34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排泄
对肾排泄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Slide 35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排泄
对肾排泄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Slide 36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排泄
• P-gp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 分布在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的P-gp主要参与药物的排 泄。 • 实验发现:阿奇霉素的胆汁排泄也受P-gp的影响, 清除率在MDR(+/+)的小鼠要大于MDR(-/-)的小 鼠。
Slide 32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排泄
• 肾脏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肾小球过滤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被动重吸收 尿中排泄
33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排泄
• 尿液pH值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尿液性质
使排泄增多的药物
碱性
酸性
巴比妥类、呋喃妥因、保泰松、磺胺类、香豆素 类、对氨水杨酸、水杨酸类、萘啶酸、链霉素 吗啡、哌替啶抗组胺药、美加明、氨茶碱、氯喹 奎尼丁,阿米替林
四环素
宜空腹服药;服用后1~3小时内 不应服用制酸药及含钙、镁、铁 离子的药物 可与食品、牛奶或含碳酸盐饮料 同服 不应同时服用制酸药及含钙、镁 、铁离子的药物;牛奶等食物不 影响吸收
17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吸收
• 食物对药物吸收影响
罗红霉素 口服时宜在饭前空腹服用,以利 吸收;但牛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可与食物或牛奶同服 口服制剂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 小时服药,以利吸收
• 酶诱导作用举例
29
Slide 30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代谢
• 酶抑作用举例
31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代谢
• 酶抑作用举例
Greenblatt DJ, Wright CE, von Moltke LL, et al. Ketoconazole inhibition of triazolam and alprazolam clearance: differential kinetic and dynamic consequences. Clin Pharmacol Ther 1998; 64:237–247.
18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分布
• 竞争血浆蛋白质结合部位
非结合药物A(有活性) 血浆蛋白质 结合药物 A或B(无活性) 药物B
19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分布
药物在蛋白结合部位竞争 血浆药物游离型
比例增加 药效或/和毒性增强、代谢和排泄
加快、半衰期缩短
血浆蛋白量减少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游
• 生理活性的相互作用
生理活性相同->药理作用增强
如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使用, 可增强杀菌作用
41
协同/相加作用
Slide 42
药效学方面
• 生理活性的相互作用
生理活性相反->药理作用减弱 卡托普利 (开博通)-----------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促进 扩血管前列腺素的释放
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抑制扩血管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
离型比例增加 药效或/和毒性增强、代谢和
排泄加快、半衰期缩短
20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分布
药物在蛋白结合部位的置换作用
被置换药 甲苯磺丁脲 甲氨喋呤 硫喷妥钠 胆红素 置换药 磺胺药、水杨酸、保泰松 磺胺药、水杨酸 磺胺药 磺胺药 结果 低血糖
粒细胞缺乏症
麻醉延长
新生儿核黄疸
21
药代动力学方面-影响分布
抗菌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任斌 2011-12-18
1
大纲
• • • • 一、概述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及机制 三、各类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四、总结
2
概述
•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
药物 +
药物 化学物质
(烟、酒、食 物、中草药、 杀虫剂)
3
43
拮抗作用
Slide 44
β-内酰胺类药物相互作用
Penicillins Major In vitro aminoglycoside inactivation; Contraceptives, oral estrogen ;Methotrexate Moderate In vivo aminoglycoside inactivation; Aminoglycoside inactivation in sampling serum concentrations; Neomycin (oral); Probenecid; Warfarin; Cephalosporins Contraceptives, oral estrogen Carbapenems
• 与离子的结合作用
含Ca2+、Mg2+、 四环素类 + Fe2+、Al3+化合物
碳酸钙 氧化镁 氢氧化铝凝胶 硫酸亚铁
难溶性 络合物
吸收 减少
抗酸药使环丙沙星吸收下降85%
9
COMPOUNDS DEMONSTRATED TO BIND WITH IRON
ACETAMINOPHEN AMPICILLIN CAPTOPRIL CARBIDOPA CIPROFLOXACIN ETHAMBUTOL FOLIC ACID INDOMETHACIN LEVODOPA METHYLDOPA MINOXIDIL NALIDIXI ACID NORFLOXACIN PENICILLAMINE RIFAMPIN TETRACYCLINE THYROXINE SALICYLIC ACID
Slide 27
诱导
CYP3A代谢的底物
抗焦虑药 催眠镇静药 抗抑郁药 抗癫痫药 抗心律不齐药 Ca拮抗剂 抗高血脂药 抗组胺药 抗溃疡药 抗菌药 免疫抑制剂 激素类药物
28
阿普唑仑, 地西泮 三唑仑, 咪达唑仑 米帕明, 阿米替林 卡马西平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喹尼丁, 普罗帕酮, 丙吡胺 硝苯地平, 地尔硫卓, 维拉帕米
影响P-gP活性的抗菌药物
类别
Antibiotics
底物
Erythromycin Clarithromycin Ciprofloxacin Norfloxacin Cefoperazone Trimethoprim Levofloxacin Grepafloxacin Itraconazole
Acid suppressive agents Iron Ethanol Probenecid Warfarin
Probenecid Ganciclovir
Slide 45
β-内酰胺类药物相互作用
• P-gp的影响
诱导
酮康唑
+ 利托那 韦
血脑屏障 外排减少
利托那韦 CSF浓度升 高
Khaliq Y, Gallicano K, Venance S, Kravcik S, Cameron DW. Effect of ketoconazole on ritonavir and saquinavi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from patients infected 22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Clin Pharmacol Ther (2000) 68, 637–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