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丸
归脾丸的副作用太大了

归脾丸的副作用太大了
中医药中的归脾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调补脾胃,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然而,作为一种药物,归脾丸也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
1. 胃肠道不适:归脾丸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尤其是对于胃寒、胃热等胃肠道疾病患者,副作用可能更为明显。
2. 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对归脾丸中的成分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用药物并就医处理。
3. 药物相互作用:归脾丸中的药物成分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在服用归脾丸的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长期使用:长期大量使用归脾丸可能会导致脾胃虚弱,进而影响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因此,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使用,不宜长期滥用。
总体而言,归脾丸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个体差异存在。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遵循医嘱使用。
归脾丸副作用

归脾丸副作用归脾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广泛用于治疗脾虚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虽然归脾丸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归脾丸的副作用。
首先,归脾丸的服用可能会引起一些消化系统相关的副作用。
一部分患者在服用归脾丸后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这主要是由于归脾丸的药物成分对胃肠黏膜产生刺激作用所致。
另外,归脾丸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可能会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酸过多,引发胃灼热、胃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其次,归脾丸还有一定的肝肾毒副作用。
归脾丸中的部分药物成分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
尤其是那些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肝肾毒副作用。
因此,在服用归脾丸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特别是有基础慢性肝肾疾病的患者要慎重使用。
此外,归脾丸中含有一些植物性成分,可能对某些人群引起过敏反应。
有些人对归脾丸中的药材,如黄柏、连翘等,可能存在过敏体质,会出现皮疹、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对于已经发现对这些药材过敏的人来说,最好不要继续服用归脾丸。
此外,由于归脾丸中含有一些药物成分,服用时要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例如,某些降糖药物如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等,与归脾丸中的一些成分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因此,在使用归脾丸的同时,最好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如果必须同时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之,虽然归脾丸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制剂,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患者在使用归脾丸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适合使用归脾丸,以及如何控制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加重副作用或产生其他不良反应。
归脾丸的副作用

归脾丸的副作用
归脾丸是中医药物中常用的一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虽然归脾丸是中药,但它并非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
常见的归脾丸的副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胃肠道反应:归脾丸在治疗脾胃虚弱症状时,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
这种副作用比较常见,但一般是轻微的,随着药物的治疗时间逐渐减轻或者自行缓解。
2. 药物过敏反应:归脾丸中所含有的药物成分,有一定的致敏性。
对这些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这种情况下,应该立即停用归脾丸,并及时就医。
3. 不良反应加剧原病症状:归脾丸在治疗脾胃虚弱症状时,有时会造成原病症状的加重。
例如,原本只是轻微的腹胀,但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加重为剧烈的腹胀。
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剂量或者停用药物。
4. 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归脾丸作为一种中药,与其他西药或者中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例如,归脾丸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代谢或者排泄,从而影响其药效。
同时,归脾丸中所含有的一些草药可能会与其他西药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归脾丸的同时,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
总结起来,归脾丸作为一种中药,在治疗脾胃虚弱症状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但是,这些副作用一般是轻微的,关键还是在于合理用药,遵医嘱使用。
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意见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在用药期间需要遵循医嘱,不宜擅自停药或者更换药物。
归脾丸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归脾丸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归脾丸简介归脾丸是一种常用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
它具有独特的药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被用于治疗许多疾病。
下面将介绍归脾丸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2. 归脾丸的作用归脾丸具有以下作用:•调和脾胃气血:归脾丸能够补益脾胃,调和气血。
对于脾胃气虚、气滞血瘀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健脾益气:归脾丸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脾气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
•补血止痛:归脾丸富含补血的中药成分,可以改善贫血状态,缓解疼痛症状。
•滋阴养颜:归脾丸中的一些中药材具有滋阴养颜的作用,可以改善肌肤干燥、暗淡无光等问题。
3. 归脾丸的功能主治归脾丸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脾虚胃弱:归脾丸可以调和脾胃气血,治疗脾虚胃弱引起的腹胀、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气滞血瘀:归脾丸能够调理气机,促进气血运行,对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经期不调等问题有良好的疗效。
•贫血:归脾丸具有补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
•肌肤干燥:归脾丸中的滋阴养颜成分对于肌肤干燥、暗淡无光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失眠:归脾丸可以调和脾胃,改善失眠问题,提高睡眠质量。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一般每次口服6-9克,每日2-3次。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及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服用归脾丸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尽量保持清淡饮食。
–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归脾丸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疾病应及时就医。
以上是对归脾丸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的介绍。
归脾丸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调和脾胃、补血止痛、滋阴养颜等作用,被广泛用于脾虚胃弱、气滞血瘀、贫血等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遵医嘱使用。
归脾丸的十大神奇功效

归脾丸的十大神奇功效
归脾丸是一种中药名方,具有多种神奇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
下面
将介绍归脾丸的十大神奇功效。
1. 健脾消食
归脾丸能够调和脾胃功能,帮助消化系统更好地运转,缓解脾胃不适,改善食
欲不振等症状。
2. 益气养血
归脾丸中的药材能够促进气血循环,调节人体气血平衡,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增强体质。
3. 调理月经
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归脾丸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缓解相关
不适症状。
4. 润肠通便
归脾丸对功能性便秘有很好的缓解效果,能够润肠通便,改善排便不畅的情况。
5. 清热解毒
归脾丸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祛除湿热毒素,起到
抗菌消炎的作用。
6. 补肾固精
归脾丸对男性肾虚、遗精等问题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可以帮助调理肾脏功能,增强体质。
7. 安神助眠
归脾丸中的一些药材具有安神助眠的效果,可以缓解焦虑不安、失眠等问题,
帮助人体放松。
8. 活血化瘀
对于瘀血型疾病,如疼痛、慢性疾病等,归脾丸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有
助于改善相关症状。
9. 润燥止渴
归脾丸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润燥止渴,缓解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对于口腔溃疡等问题也有一定帮助。
10. 抗衰老
归脾丸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于抗衰老、改善皮肤状态等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延缓皮肤老化。
综上所述,归脾丸具有多种神奇功效,适合用于调理多种身体不适情况。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使用。
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

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
归脾丸是一种中药制剂,由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等多种中药组成。
它具有补脾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对于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疲倦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
1. 补脾益气:归脾丸中的黄芪、白术等中药成分可以补益脾气,增强脾脏功能,提高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虚所致的胃纳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
同时,它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使身体更加健康。
2. 健脾养血:归脾丸中的党参、茯苓等中药成分可以温补脾胃,促进血液的生成和循环,调节血液流动,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它对于脾胃虚血所致的贫血、面色苍白、乏力疲倦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3. 缓解脾胃虚寒:归脾丸中的炙甘草等中药成分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温暖脾胃,调理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它还可以增加胃液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
4. 增强体力和抵抗力:归脾丸中的多种中药成分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加能量的合成和供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耐力。
它对于乏力疲倦、体力不佳、易感冒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总之,归脾丸是一种中药制剂,通过补脾益气、健脾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症状。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不同,使用归脾丸时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量和用法,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归脾丸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禁忌

归脾丸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禁忌作用与功能归脾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要包括:1.调补脾胃归脾丸中的药物成分能够调补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益气生津归脾丸中的药物中含有具有益气生津作用的药材,能够补充机体的气血,改善口干、口渴、咽干等症状。
3.补血养血归脾丸中的药物中含有一些具有补血养血功效的药材,可以改善贫血状况,增加机体的血液含量,改善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4.健脾养肺归脾丸中的药物成分还具有健脾养肺的作用,能够增强脾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改善体力衰弱、容易感冒等症状。
5.调理气血失调归脾丸的成分中有一些能够调理气血失调的药材,可以改善气虚血瘀、气血不足等症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主治归脾丸的主要适应症包括以下方面:1.脾胃虚弱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纳差等症状,归脾丸具有较好的疗效。
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2.脘腹胀满归脾丸中具有理气解郁作用的药材,可以调理气机,消除胃脘腹部的胀满感,改善饮食不正常引起的胃胀等症状。
3.贫血症归脾丸中含有一些能够补血养血的药材,对于贫血引起的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适用于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
4.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往往会引起体力衰弱、容易感冒等症状,归脾丸中的药物成分能够调理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禁忌尽管归脾丸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但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禁忌事项,包括以下几方面:1.孕妇慎用归脾丸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对于孕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慎用归脾丸。
如果孕妇需要使用归脾丸进行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痰湿壅滞痰湿壅滞是指体内湿气积聚过多,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情况。
因为归脾丸具有健脾调理的作用,但对于湿气较重的痰湿壅滞情况,不适合使用归脾丸进行治疗。
归脾丸(浓缩丸)说明书

归脾丸(浓缩丸)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归脾丸(浓缩丸)汉语拼音:Guipi Wan【成份】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辅料为糊精、微晶纤维素、滑石粉、虫白蜡。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浓缩丸:气微,昧甘而后微苦、辛。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规格】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不良反应】有引起消化道不适及皮疹的病例报告。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有口渴、尿黄、便秘等内热表现者不宜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期间如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到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有效期】36个月【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注意】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脾丸(转载)
(2010-10-30 12:51:48)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归脾丸(转载)作者:貂蝉猫
归脾丸,这个归脾丸在中国的每个药店里基本都有卖的,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治疗什么的,我介绍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有个了解了。
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这位严用和可是位高人,他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
我们现在药店里面卖的“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叫“济生肾气丸”,就是严用和出的方子。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人,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薛立斋大家都熟悉了,我在《这才是中医》里面专门写了,他是明代太医院的院长,手段那是非常的高强。
那么,这个归脾丸是治疗什么的呢?
我从一个例子开始讲起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当时,有个家长找到我,要给她的儿子治疗肾病,这个小孩八九岁,当时我一看这个孩子,吓了一跳。
这个孩子的脸色,一看就是病色,整个呈现出一种枯萎的黄色,中医叫萎黄,那种土黄的颜色,这种颜色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见到,所以一看到,都觉得有些害怕。
当时这个孩子是肾小球肾炎,尿检蛋白很高,在西医医院住院,用了激素以后,稍微控制了一些,但是改善不大,于是西医最后劝他出院,找中医调理吧。
其实当时我看到这个孩子的脸色,都不想给调理了,但是心中不忍,就说试试吧。
开始我怀疑他肝是否有问题,因为脸这么黄,孩子的母亲说:西医也这么怀疑,但是检查没有异常。
这个孩子的脉是洪大的,来势汹汹,我心里想,这么大的热啊!
于是,开方凉血活血。
七副药,希望清热。
结果,七天后,没有任何效果。
这让我非常的痛苦,我觉得不能耽误人家了,当时差点说另请高明吧。
这时候,一位老中医提醒我:病了这么久了,应该不是实证啊。
这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我再细诊脉,重按无力,再看脸色,分明的萎黄啊,这是脾血亏虚之极啊。
那么,什么药物可以滋养脾血呢?于是我就想到了归脾丸,我告诉家长,现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服用归脾丸,同时开始撤激素,每撤一次激素,服用的归脾丸的药量就随之增加一点。
结果,孩子再次来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他整个的脸色萎黄已经基本消失了!
当时一走廊的人纷纷出来看,都说这个孩子“活过来了”。
后来,他的情况继续好转,到了西医医院复查的时候,西医的主治医非常的奇怪,说这是怎么变过来的,家长就告诉说中医调理的。
这里面,就是这个小小的归脾丸的功劳。
归脾丸的方子是:党参、白术(炒) 、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主治是: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大家别看归脾丸的方子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方子里面上来就包含着四君子汤,这是补气的,再加上补气的黄芪,乍一看,大家一定会觉得整个的归脾丸是补气的方子,但是,在方剂学里面,归脾汤确实补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的关系,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样,谁都离不开谁,他们两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大家看到我们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了吧,这个气和血也是这么抱在一起的。
那么,高明的中医就明白这个道理了,当他想补血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这个人的气是否不足,如果不足,您单单补血那是不够的,因为血之化源不足,那怎么补血都会没有后劲的。
而补气,其实主要就是补脾气,这个脾主气,和气的关系密切,我们今天说“脾气”的时候,主要是指“发脾气”,发火,这个词是怎么演化来的,值得追究一下,仔细想想,一个人要发火,确实是需要脾气足的,才能有力气发火。
在中医里面,认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气血都是需要脾胃吸收食物里面的营养物质来转化的,所以,要想养血,一定要调理好脾胃,这就是归脾汤这个方子高明的地方。
但是,更高的还在后面呢!
方子叫“归脾汤”,意思很明确,是对着脾去的,怎么里面还加入了龙眼肉、酸枣仁、当归等养血的药啊,尤其是薛立斋,还给补上了宁心安神的远志,这是为什么啊?
原来,这就是心脾同治的方法,这是高手出招的手法。
方子里面的养血的药物,其实都是奔着心经去的,为什么呢?因为血液的耗伤,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思虑过度,耗伤心血。
大家估计都有体会,比如最近工作压力大了,要连夜整理文件,每天焦虑地思考,最后一定会感觉心血不足,出现一些健忘、失眠、心悸等心脏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明显的耗伤心血的例子。
所以,要想养血,就要把这个漏洞给补上,否则如果总是心神不宁,这个血总会耗伤的,所以方子里面就加入了远志,加入了酸枣仁、龙眼肉,这样,心血补足了,那么我们的血液就会更好地生发和保存了。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归脾丸这个中成药,可以治疗因为心神耗伤过度,引起的心血不足,比如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我给那个小孩子调理身体,其实用的归脾丸的量非常的小,小小的水丸,我当时好像只让他每次吃四丸,每个星期加两丸,大约是这个量,因为时间太长了,我记不住具体的量了,但是大致如此。
我的意思是让他的脾足,然后生血,结果效果如此之好,说明中药贵在对证,未必需要那么大的量。
那么,为什么这个方子叫“归脾”呢?
这是说,要把脾所管理的水、血等物质,都重新归脾管理。
在中医里面,脾的功能很多,除了帮助吸收食物精微物质,还有运化水液的作用,还有统血的作用。
比如,血液在经脉中运行,就是在气的推动管理下运行的,如果脾虚,气不足,那么血液就会跑出经脉,这就叫“脾不统血”。
很多妇女的血证,比如崩漏等,都和“脾不统血”有关。
而归脾汤(归脾丸)就是治疗脾不统血的一个主要的方剂。
关于归脾丸治疗血证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多讲了。
脾还负责运化水液,所以水在体内的运行,也和脾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好理解,脾属土,我们中国人常说:“水来土掩”嘛,所以,管理水的部门,一定有脾一个。
我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比较典型,一位朋友,他的母亲患了一个病,是小便不禁,总是不知不觉中,尿就出来了,很尴尬,就把我找去看看,我去了以后一看,老太太的手都肿了,手上没有皱纹,都是鼓的。
同时,她晚上睡眠不好,做梦,都是稀奇古怪的梦。
我于是明白了,这就是心脾两虚的问题,心血不足,血不养心,所以会梦多,水肿,这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液的缘故。
遗尿,也是脾气不足,不能固摄水液了。
于是,我就告诉她用归脾丸服用。
结果,几天以后,他儿子告诉我,老太太诸证皆愈,好了。
这就是脾气足了,能够管理水了,也就不再遗尿了,水肿也好了,能正常地运化出去了。
归脾丸是一个蕴含了中医关于气血互生的关系的方子,里面有着很精妙的奥秘,现在说吗书上的功能与主治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基本上是把主治症状都说了。
在中医临床中,对归脾丸、归脾汤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很多的病,只要是心脾两虚之证,都可以使用。
但是,对于这个方子,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毕竟它是药物,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觉得自己可能对证,就请咨询一下当地的医生,看看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