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复习基础知识练习:声现象

合集下载

2020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基础练习:声现象

2020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基础练习:声现象

声现象一、声音的传播1..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音B.声音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C.声音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将音叉敲响后,放入口中,先不接触牙齿,听听声音,再咬住音叉,听听声音,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响些,是由于固体传声比空气强B.音叉尾部接触牙齿时,声音弱些,因为那样会阻止音叉的振动C.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声音强些,是因为空气传声强D.音叉尾部不接触牙齿时,不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空气不能传声3..发生地震时要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若一个人在发生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面,以下自救措施合理的是()A.就地静止等待B.大声呼救C.使劲向有缝隙的地方钻爬D.用硬物敲击墙壁,水管等物传出声音4.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雷电后,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A.声音的反射B.多次打雷的原因C.双耳效应D.雷声分裂所致5.小刚同学将自己的歌声录下来,再放出来听,觉得不一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小刚唱歌,声源相同B.前者主要通过“骨传导”听到,后者通过空气传播听到C.都是录音机的扬声器振动发声的D.失真的原因仅仅是录音机的质量问题6.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发现昆虫。

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不能传声。

7.找两个一次性纸杯,在它们的底部中间扎一个小孔,再找一根足够长的线,将线的两头分别穿过一个纸杯底部的小孔后将线头打结,防止线头从小孔滑脱,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土电话.你拿着其中的一个纸杯进入房间,关上门,将另一个纸杯交给你的家长,并让他对着杯口轻声说话,你在房间里通过另一个杯口能清楚地听到你家长说了什么.(1)你的家长的说话声______ (是/不是)通过空气传入你的耳朵的.(2)实验中,线是否被拉紧对实验结果______ (有/没有)影响.(3)“土电话”表明:固体不但可以传声,且传声效果与空气相比______ (更好/更差/一样).二、声音产生的条件1.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索()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4.下列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1)小提琴声_______________;(2)甩“纸炮”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3)人说话的声音_______________;(4)扬声器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5)笛子声__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声现象测试题有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声现象测试题有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声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答案】A【解析】当音叉发声时会振动,所以如果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可以感觉到音叉的振动;故选A.2.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答案】B【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不止,声音就不会消失,反之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详解】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也会“余音未止”;故选B;【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在振动.点睛:本题是有关声现象的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可以使水花溅起,据此解答.4.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雷电后,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A.声音的反射B.多次打雷的原因C.双耳效应D.雷声分裂所致【答案】A【解析】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故选A.5.小明自己唱歌并用录音机录下来,再放出来听时觉得不一样,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小明唱歌,声源相同B.前者主要是通过“骨传导”听见的,后者是通过空气的传播听到的C.都是录音机的扬声器振动发声的D.失真的原因仅仅是录音机质量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A. C. 小明自己唱歌,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而再放出来时,声源是录音机,即扬声器振动发声,声源不相同,故AC错误;B. 小明自己唱歌,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传递到耳中,而后者是通过空气的传播听到的,两者传递声音的介质不同,听到的声音有一定差别,故B正确;D. 听到声音的不同,与录音机的质量无关,故D错误;故选B。

备战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七:声现象

备战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七:声现象

备战2020中考物理经典考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七:声现象考点一:声音产生的条件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的响度就越大C.发声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张老师在物理课上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①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②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同学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于是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为了纠正这位同学的错误认识,你能将实验进行改进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吗?你的改进方法是:。

(3)王明、李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王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把正在响的门铃放在玻璃罩内,可听到铃声。

从罩内向外抽空气。

随着抽气的进行,铃声越来越。

(填“大”或“小”),把空气再充入罩内,又听到铃声。

由此推理出结论:真空(选填“能”、“不能”)传声。

同时也说明猜想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提出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2020届中考物理(浙江版)考点强化练习卷:声现象

2020届中考物理(浙江版)考点强化练习卷:声现象

声现象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B.乙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C.丙图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丁图的乒乓球弹开的越远,表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3.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B.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D.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4.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

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5.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6.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楼梯口标语“轻声慢步靠右行”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7.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中说法错误..的是A.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监测仪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B.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乐器种类,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8.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B.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D.用手捂住耳朵9.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

迎战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声现象》(解析版)

迎战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一《声现象》(解析版)

《声现象》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的B. “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C. 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D. 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A. 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 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B.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C.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D. 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B. 汽车上安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7.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B. 某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色好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B. 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一定越大C. 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D. 利用超声波无法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10.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 声现象(包含答案)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 声现象(包含答案)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一、单选题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2. (2019山东德州)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

下列关二胡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3.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A.震耳欲聋B.闪烁其辞C.掩耳盗铃D.耳熟能详4.关于超声波与次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能量一定大于次声波的能量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C.次声波的频率很低,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D.次声波的频率很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5.如图所示,小明按a、b姿势站立时,请同伴用铅笔分别以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衣架听声音.小明设计这个实验是主要是用来探究()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响度与力的关系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B.(2)(4)C.(1)(3)D.(3)(4)7.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常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巨大危害,这种波的特点是()A.频率低,人耳听不到B.频率低,人耳能听到C.频率高,人耳听不到D.频率高,人耳能听到二、填空题8.下列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填序号)A.监测核爆炸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C.利用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D.测定运动中乒乓球的速度E.预报地震、台风F.利用声波进行塑料焊接9.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出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远离我们而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10.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11.古时候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尽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12.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这说明超声波具有_________.超声波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请你列举两个超声波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的传播快慢与 ______ 和 ______ 有关.耳膜破裂的人 ______ (可能、不能)听到声音.三、实验题15.为了探究乐音的特征,小东做了以下实验.(1)小东将钢尺的某处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一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①小红认为实验证据中存在错误,请你说明理由.②结合如图所示小东的操作,请你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2)改正实验后,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图所示:①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__________;②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④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17.物理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放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钟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______.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______(写出一条即可).(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_____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四、计算题18.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19.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8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五、阅读理解题20.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在10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 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______.(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21.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________、密度________的路径;(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________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3)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楚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________拐弯了.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睡在地上的士兵,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通过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潜水员在水里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是靠水(液体)传播声音的.2.【答案】A3.【答案】A【解析】A,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符合题意.B,闪烁其词是声音时断时续,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符合题意;C,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的传播,不符合题意;D,耳熟能详是指从音色的角度区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不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A,通常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故传播速度一样快;B,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超声波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C、D,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所以C错误,D正确5.【答案】C【解析】小明以a姿势拿着衣架,敲击衣架后能够听到声音,此时声音是从空气传入人耳的,说明气体可以传播声音;b姿势把绳子缠绕在手指上,然后用手指堵住耳朵,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衣架,仍然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所以,该实验主要是用来探究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B选项,由于敲打的力一样,响度相同,所以不能够判断响度与力的关系.6.【答案】C【解析】(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7.【答案】A【解析】在地震、海啸等大型的自然灾害中都伴有次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外,人耳是听不到的.8.【答案】BCDF【解析】B、C、D、F选项都是超声波的应用,A、E是利用了次声波.9.【答案】由高变低【解析】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在传播时,由于火车离我们越来越远,声波的波长会类似于电磁波变长、频率降低,频率越低音调则越低.故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会由高变低.10.【答案】回声【解析】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11.【答案】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解析】因为声音在固体里面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士兵枕着牛皮枕头睡觉,可以尽早的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12.【答案】能量;B超、声呐、超声波碎石机等【解析】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020中考复习 物理知识点冲刺训练——专题三十五:声现象

2020中考复习  物理知识点冲刺训练——专题三十五:声现象

2020中考复习物理知识点冲刺训练——专题三十五: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1.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的琴弦在振动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很高B.“击鼓鸣金”的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C.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传递信息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4.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有关此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B.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C. 运动员敲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D.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5. “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是()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考点二:声音的传播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C.座机电话间的导线传递的是声波信号D.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3.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特性1.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2.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 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3.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4.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5.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与声速1.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A.山谷中有磁场,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D.山谷中有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2.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________和________都能传声。

3.看了下面的漫画,你觉得“机灵鬼”是不是真的骗了“物理迷”?请说出你的理由。

4.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底深度为________。

(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

考点三:声音的产生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8m/310s考点四:声的利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考点五:噪声与控制1.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2.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中考期间学校周边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

4.学习了声现象知识后,你应该知道了噪声危害的严重性,它给我们每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诸多影响。

(1)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举出两例即可)(2)假如我们生活在月球上,也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吗?为什么?这对我们在建造居民楼时减弱噪声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考点一:声音的特性1.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答案】B【解析】同一架钢琴,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其音调不同,“1(dou)”的音调比“3(mi)”的音调低,所以选项B正确。

2.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 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答案】D【解析】因为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金嗓子”发出的声波“刺耳”说明这种声波不是次声波,所以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其他三个选项的说法均正确。

3.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答案】音色空气【解析】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现场观众能听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音色响度【解析】能够分辨出熟人的声音是根据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5.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或空气柱长度越长,音调越低)(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解析】随着瓶内水柱的升高,空气柱长度越来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增大,音调增高。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与声速1.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往往会重复听到自己的呼喊声,这是由于()A.山谷中有磁场,能将呼喊声录制再播放B.有很多人在模仿我们呼喊C.喊声在山谷中不断反射,经不同时间回到我们耳中D.山谷中有不同的声音传播介质,使喊声以不同的速度传到我们耳中【答案】C【解析】当我们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时,发出的声音在向前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进入人的耳朵,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回声,故选项C正确。

2.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动,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传递过程说明________和________都能传声。

【答案】固体气体【解析】琴箱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声音被琴箱传出,又通过空气的传播进入听者的耳朵,这说明固体(琴箱)和气体(空气)都能传声。

3.看了下面的漫画,你觉得“机灵鬼”是不是真的骗了“物理迷”?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是的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析】因为太空中没有声音赖以传播的介质,所以不能听到声音,“机灵鬼”真的骗了“物理迷”。

4.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底深度为________。

(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

【答案】(1)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2)1 531m(3)0【解析】由题中表格信息可知,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

海水的深度111531 m/s 2 s 1531 m 22h vt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真空中的声速是0。

考点三:声音的产生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选项A 正确;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20 000 Hz ,选项B 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选项C 错误;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能在水中传播,选项D 错误。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8310s m/⨯【答案】B考点四:声的利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D【解析】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不能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选项A错;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选项B错;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C错;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选项D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