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引言:特色小镇并非行政区划概念,而是在一个限的空间范围内,由一个或若干个企业牵头建设的经济体,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融合”,有产业、有文化、有旅游、有社区的“四位一体”,最终目标是建成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新型发展平台。

一、X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当前X特色小镇建设主要集中在北区和南区,主要有:

(一)X北区的X特色小镇,该镇总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将建成以X为轴心的X小镇,建成后将成,项目一期总投资X亿元,目前已投入使用。发展目标是承当地优秀历史文化、提升集镇文明形象。

(二)XX南区的XX特色小镇项目,总投资X亿元,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该项目计划通过X年时间,建成一个涵盖多种文化复合的文化体系,具有XX文化特色的景区。

(三)XX南区的XX特色小镇,是以农、旅、文、商、康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总投资X亿,占地面积X亩。发展目标为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贸易、农技服务、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XX特色小镇建设的成绩需要肯定,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特色小镇名不副实。由于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对其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建设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存在概念混淆和负面舆论、对产业论证不到位,主导产业的特色不鲜明、规模小、链条短、技术差,缺少主导领军企业,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等问题。

二是特色小镇质量不高。特色小镇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类型多样的小镇,农业、康养、文旅等产业类型的小镇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绝对的,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市场需求来建设,数量过多则可能出现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

三、特色小镇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推进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赋予特色小镇应承担的使命,正视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效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确立特色小镇发展目标,并制定有利于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是高站位,坚持问题导向。要从发展大局和发展大势出发,进行分析和理解。当前外部最大问题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内部最大问题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最重要的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畅通经济循环。

二是担使命,坚持目标导向。特色小镇在一个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做精做强一个基础和潜力的产业,或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产城融合发展来看,很多特色小镇位于产业园区内,其“三生融合”“四位一体”的先进理念,可以有力带动整个园区向产城融合的方向前进、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从文化保护来看。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

三是明主体,坚持责任导向。要把企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政府负责特色小镇的发展与规范。要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作为发展原则,引导企业进行有效投资,培育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激发企业家的创造力和活力,防止政府债务风险的累积。

四是找定位,坚持效果导向。特色小镇最重要的是要打造鲜明的产业特色,要立足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积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发展特色文化、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别是要聚焦于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方向,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先进要素集聚,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要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增强

生活服务功能,提高集聚人口的能力和人民的幸福感。

五是强制度,坚持结果导向。特色小镇的立项和建设不能想当然,也不能顺其自然。要坚持市场主导、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并提出了若干项引导性措施。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等规范性的管理措施。要推广典型经验,建立负面清单,做好不符合要求的特色小镇淘汰整改工作。

特色小镇不是各种产业和功能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汇集各种风景的大拼盘,只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做到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才能真正实现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发展。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它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部落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绝不是单一的项目,它是综合产业链体系。在这条产业链体系之上,如何盈利一直是众人关心的问题。特色小镇能够作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升级;也能通过大型集团企业长期投资、吸引聚集特色产业、改造历史经典产业等方式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利,改造、改进当前我国小城镇的面貌。 据统计,第一批特色小镇中部分小镇的平均投资额达65 亿元(浙江省规划每个特色小镇投资原则上不低于50亿元),按照住建部规划,到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那么到时候总投资将远超万亿。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到2020年特色小镇总计建设1900 个左右,按照省份、经济条件等具体细拆,总投资至少4.8 万亿元。 六大盈利模式 一、工程收益-建造收益是开发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指土地整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收益。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公共道路、供电厂、供排水厂、供热网络、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华夏幸福受政府委托对小镇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变毛地为熟地后,通过政府回购,获得盈利。 二、土地升值-区域开发是小镇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这里主要指一级开发,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方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成熟必将带来周边土地的溢价,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可以获得大量收入。 除了这些财政收益以外,特色小镇将为地方带来更多无形的收益,如城市环境的优化、民生的改善、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就业增加和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等等,这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是政府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开发的重要动力。 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该小镇根据金融人才国际化、精英型的特点,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招商、生态圈建设的模式,通过联合政府性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知名中介,开展海内外招商及合作业务,快速推动私募金融集聚发展,一批涵盖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固定收益等方面的金融精英汇聚小镇。自2015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之后,已经有1000多家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小镇注册,资金管理规模达5800亿元(约合840亿美元)。由于一般的基金公司都可以得到30%的税费补贴,更增加了其吸引力,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现在已然成为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外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聚集地。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而2016年第一季度税收就超过了3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其与杭州云栖小镇一样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和经营环境,通过特色产业(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对冲基金为主导产业,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为主导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企业聚集、产业优惠政策和优质环境塑造,使小镇经济迅猛发展,税收猛增,并带动小镇及周边土地的溢价。 三、房产收益-房地产是产城,一体化中必需的蛋糕 这里主要指二级开发,即企业通过地产销售和自持物业经营获利。包括工业地产租售、居住地产租售、商业地产租售、休闲地产租售。 虽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以地产运作的理念去打造小镇是为人排斥的,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快速实现投资回报的模式,且通过特色小镇政策可以获得土地,这也是不少房地产等开发商进入特色小镇开发的原动力,因此这也是一种较为重要和普遍的盈利模式,更多的是由地产商或地产主导的投资商操盘,在开发地产的同时,配套度假型项目实现盈利,由于休闲度假市场和传统商业地产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和磨合,所以这类小镇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阿那亚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通过地产销售以及后期多元度假活动业态消

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成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即为有特色的较小的城镇。从目前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来看,国家鼓励支持建设的“特色小镇”有两种类型: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文)所指的特色小镇。这类特色小镇一般为县城关镇以外的建制镇,主要特点是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二是浙江省模式的特色小镇。根据浙江的经济结构、地域产业关系,浙江版的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定义: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综观全国各地的实践和国家三部委的文件精神,我们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可以包括不同模式的探索。它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体系。它不是单一的旅游景区或产业园区,也不完全是建制镇,而是旅游景区、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功能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二)浙江特色小镇的特征和建设经验

特色小镇详细攻略(全方位解读)

特色小镇详细攻略(全方位解读)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 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 3、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 4、新型城镇化架构 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 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二) 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4、以泛旅游为引擎与目标归宿 拥有完善的城镇及旅游配套设施;拥有超越一般景区的较高品质的服务(包括旅游服务于公共服务)。 5、以产业链开发及房产开发为盈利核心 土地一级开发:直接获利,享受升值效益;房产开发:房产销售、房产回收经营;项目开发:经营收益等。 (三) 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产业培育 特色小镇的产业为双产业为主,即“特色产业+旅游产业”。 其中自身特色产业主要指新兴产业或传统经典产业,诸如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茶叶、丝绸、石刻、文房、青瓷等传统产业。泛旅游产业主要是“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健康”、“旅游+体育运动”、“旅游+科技”、“旅游+教育”等方面内容。

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及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引言:特色小镇并非行政区划概念,而是在一个限的空间范围内,由一个或若干个企业牵头建设的经济体,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融合”,有产业、有文化、有旅游、有社区的“四位一体”,最终目标是建成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新型发展平台。 一、X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当前X特色小镇建设主要集中在北区和南区,主要有: (一)X北区的X特色小镇,该镇总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将建成以X为轴心的X小镇,建成后将成,项目一期总投资X亿元,目前已投入使用。发展目标是承当地优秀历史文化、提升集镇文明形象。 (二)XX南区的XX特色小镇项目,总投资X亿元,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该项目计划通过X年时间,建成一个涵盖多种文化复合的文化体系,具有XX文化特色的景区。 (三)XX南区的XX特色小镇,是以农、旅、文、商、康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总投资X亿,占地面积X亩。发展目标为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贸易、农技服务、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XX特色小镇建设的成绩需要肯定,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特色小镇名不副实。由于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对其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建设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存在概念混淆和负面舆论、对产业论证不到位,主导产业的特色不鲜明、规模小、链条短、技术差,缺少主导领军企业,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等问题。 二是特色小镇质量不高。特色小镇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类型多样的小镇,农业、康养、文旅等产业类型的小镇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绝对的,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市场需求来建设,数量过多则可能出现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 三、特色小镇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推进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赋予特色小镇应承担的使命,正视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效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确立特色小镇发展目标,并制定有利于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一是高站位,坚持问题导向。要从发展大局和发展大势出发,进行分析和理解。当前外部最大问题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内部最大问题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最重要的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高

关于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189766.html, 关于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作者:詹泽楠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2期 摘要:培育特色小镇是我国当前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样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由于特色小镇的“特色性”,其产业发展的路径规划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广东河源古竹小镇的规划及发展路径中的具体做法,以期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特色小镇;整体规划;发展路径 一、特色小镇建设背景 (一)国家政策 2016年2月,国务院提倡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同年10月中旬,住建部发布了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10月底,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特色小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当前产业、城市、经济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至此,特色小镇的培育及其建设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一大批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二)建设思路 2016年评选公布的第一批127个全国特色小镇,主要包括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工业发展、历史文化、商贸物流及其他特殊发展类型(如基金、金融、文创小镇等)。特色产业的选择、导入和培育,是特色小镇开发的关键性难题。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经济,小镇经济到小镇产业,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最终实现产镇统筹和协调发展,为中国特色小镇提供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支撑。[1] 但特色小镇的创建,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的全产业体系,而是聚焦于某个优势产业。因此需要确保某个产业在小镇中的主导地位,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这是激活小镇经济,形成小镇特色的重点工作。基于特色小镇产业培育现状,本文以第一批特色小镇——广东省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为例,审视及思考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规划。 二、古竹特色小镇规划概况 (一)整体规划

特色小镇开发模式

本文汇总了在探索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1 特色小镇的本质解读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

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 3、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 4、新型城镇化架构 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 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

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二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心得体会: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方向及路径(最新)

心得体会: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方向及路径(最新) 随着X云栖小镇、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一批典型特色小镇的推出,特色小镇引起了自下而上的的关注,各种利好政策纷纷出炉,2016年7月三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建设,2016年10月份公布了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 一、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特色小镇主要集聚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城市集聚区域,特色小镇的开发与经营对城市资源的依存度较高。纵观我国特色小镇多以旅游业为主,旅游的核心是消费,尽可能吸引有“财”的人来流动消费;产业发展的核心的生产,是尽可能吸引有“才”的人来创业就业,长期定居。目前特色小镇产业聚焦于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 特色小镇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载体,也应该成为中国新时期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之一。纵观发达国家,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都聚集在

小镇而非中心城市。美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有两个:一是金融,二是高科技——格林尼治的对冲基金小镇聚集了500多家对冲基金,占到全美的1/3;加州的门罗帕克小镇是美国风险投资基金聚集地,纳斯达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公司都是这个镇上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美国的硅谷是一连串小镇聚集而成的。斯坦福大学附近的帕罗奥图,是硅谷的孵化中心;苹果公司所在的库比蒂诺人口五万多;英特尔总部所在的山景城七万多人口。在欧洲,英国的剑桥大学在剑桥镇,人口约10万,却是英国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英国目前最先进的产业是航空发动机制造,世界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公司罗伊斯·罗尔斯总部就在Sinfin小镇上,中间是办公和核心工厂,周边是绿地和低密度住宅区。德国著名的高端汽车品牌奥迪全球总部和欧洲工厂都集中在英戈尔斯塔特小镇,这里被称为“奥迪之城”。 二、特色小镇发展方向分析 X新区的设立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也为其他全国大城市发出了信号,如何疏解城市功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是每个城市都要面临并思考的问题。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特殊性,X新区的规模相对较大,而特色小镇的发展为其他城市疏散城市功能提供了重要契机。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内外特色小镇作为产业集聚区的实践证明特色小镇在一定程度市承担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建设特色小镇理论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带来的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国性特色小镇建设风暴。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现在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特色小镇。例如,有“云技术”、“PE”、智慧科技等高端产业类的科技金融类小镇;有温泉、禅休、养生等传统产业类的文化旅游类小镇,也有其他如“黄瓜”、“窩瓜”、“木雕”等地方特产类的文化经济小镇……可谓如雨后春笋,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态。如此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不得不令人担忧,甚至有些小镇只是刚起步就已显颓势。何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盲目模仿;二是定位偏差;三是政绩行为;四是规划失误;五是既不知理论之意涵,更不知小镇建设之意义。特色小镇的形成是与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是一种社会现代化和后现代社会为背景的一种社会发展方式,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普及率”的一种结晶。在不同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方式。中国人口纵多,需要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多元并举的发展道路。但是,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因地置宜、走分类指导、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发展的道路。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特色小镇的概念、涵和外延,总结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的特点、工作创新和启示,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思路、策略选择和文化支撑。 关键词:特色小镇;核心思路;策略选择;文化支撑 目录 1

1 1 2 2 5 5 6 6 6 7 8 9 9 10 11 11 13 13 14 14 16 16 18 21 23 24

心得体会:特色小镇发展的两种模式(最新)

心得体会:特色小镇发展的两种模式(最新) 建设特色城镇是中国特色城市化的战略性选择,可以帮助发展时受到资源制约的大城市实现功能转移,并在推动城乡共同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经济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及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政产学研各界正处于积极的探索中。在此背景下,吸收借鉴国外小镇建设和国内特色小镇先进经验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对众多国内外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主要分为基于特色资源或特色产业两大类型的小镇建设模式。 一、基于特色资源的小镇模式 此种发展模式下的特色小镇,围绕其特有的生态资源或历史文化资源做文章,通过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和文化需求,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例如,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发展优势的特色小镇建设,并不将自身发展局限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而是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并向高端领域衍生发展。 法国依云是个只有约7500名居民的小镇,它背靠阿尔湖,对面是瑞士洛桑,法

国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依云镇独特的地理构造成就了依云水,来自高山融雪和山地的雨水在阿尔卑斯山脉腹地经过长达15年的天然过滤和冰川沙层的矿化形成了依云水。根据依云水对一些疾病的显著疗效,1902年,一个专门的依云水治疗中心成立,1984年,这个中心被改建为设施一流的依云水平衡中心,按摩浴缸里游客可以尽情放松,并有专业的按摩师根据病痛部位为游客进行全方位的按摩,装满依云天然矿泉水的游泳池更是前来SPA中心的人们喜欢去的地方。据此,依云小镇逐渐形成了依云水、旅游、疗养等主导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小镇70%的财政收入来自于依云水文化相关的领域。 而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要特色的特色小镇建设,则依托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历史遗产等类型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融入新型文化旅游业态,打造旅游目的地。例如,XX的黄酒小镇,按照X市政府确定的“一镇两区”创建模式,东浦片区以“创新黄酒产业、发展黄酒文化旅游、打造黄酒养生社区”为定位,打造融生产观光、展示体验、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作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酿造酒之一,至今,东浦黄酒依然延续着千百年来的传统工艺,街头巷尾、民家院落随处可见酒缸、酒坛、榨酒石等酿酒器具,古镇内依然保留了孝贞酒坊、云集酒坊、谦豫萃酒厂旧址等一大批黄酒历史遗迹,积淀了深厚的酒文化。黄酒小镇建设共分为四大片区12个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研究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13T16:08:17.6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作者:赵明华1 杨建华2 冯志全3 [导读] 本文就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展开探讨。 1、2、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3沈阳高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创建特色小镇成为破解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是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突破点。本文就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特色小镇;经营模式引言 小城镇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建设发展好小城镇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特色小镇建设正是关键着力点。 1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城市是伴随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标尺,在城市化历史长河中,各种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特)大城市聚集,也带来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城市病的压力,以城镇导向为代表的“逆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希腊的圣 多里尼小镇都是全貌精致独特,产业极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是特色小镇的标杆。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我国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奇迹,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不到18%,城镇常住人口1.7亿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57%,城镇常住人口接近8亿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成绩有目共睹。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多数是80%-85%,日本用了大约40年走到这个阶段,韩国用了将近30年完成跨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在一定意义上讲,就近、就地城镇化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双向城镇化”的流动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促进以农业为主线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把附加值更多地藏富在乡村,由此带动乡村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实现新时代的乡村现代化。因此乡村振兴需要一个明确而又强有力的龙头拉动,把乡村的青山绿水、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特色资源等集聚在一个空间上,增强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对接城市两小时消费圈。 2梳理典型模式 2.1模式一:政府主导的内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政府通过对独有的内生型资源进行挖掘和配置,主导特色小镇的经营平台。关于小镇的定位、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引入和培育,对外宣传,甚至是招商引资过程都由政府来经营。形成这种政府主导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府较为强势,在小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导力;二是,很多小镇在发展初期需要较大规模的投入,规划定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收益薄、回报慢。 2.2模式二:政府主导的外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一种典型的模式是:政府是重要参与者,主导其建设、经营和产业培育全过程。以政府搭建平台,再引入特色产业的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政府直接参与投资,其行为对小镇建设、产业发展、投资者等产生直接影响的发展模式称之为政府主导模式。政府直接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行政审批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特色小镇。具体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直接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二是政府通过产业等各种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帮助企业成长;三是政府搭建小镇产业发展和创新平台,为企业创造转型和创新的环境。 2.3模式三:政企合作的内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由于“乡财县管”,镇级政府的财政实力有限,并且在管理经营上相关专业化企业更具优势。但小镇规划、建设、发展、运营一系列流程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另一种典型模式是相关专业化企业与政府合作,成立专门的机构(平台公司)经营特色小镇。在这个专门的机构中,企业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政府对于小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系列便利,在对外宣传、产业发展中都依靠这个平台公司来经营。 2.4模式四:企业主导的外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资金需求很大,普遍存在短缺或没有落实的问题。农民进入城镇,要住房,要配建水、电、气、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还要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来推动不太现实。政府引导,充分调动、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由专业化企业搭建平台,待平台成形后再引入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形成,称之为企业主导的外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华夏幸福公司的产城融合模式。在该模式下,特色小镇与企业联合设立特色小镇的项目公司SPV,企业向项目公司注入注册资本金与项目开发资金。通过特许协议,项目公司作为投资及开发主体,主导特色小镇的设计、投资、建设、经营、维护一体化市场运作,着力打造小镇品牌;小镇政府履行政府职能,负责决策重大事项、制定规范标准、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的监管等,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心得体会:特色小镇的发展问题与调适路径(最新)

心得体会:特色小镇的发展问题与调适路径(最新) 一、特色小镇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发展迅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运动化”趋势明显 在政府评比纳入名单和各类激励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有些地区甚至有专门的特色小镇数量、投资规模、产值、人口等考核指标。 (―)功利性较强 各级政府把特色小镇作为投资平台打造,希望利用特色小镇招商引资,带动当地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只要投资商承诺投资就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资源,缺乏必要的引导、规范和统筹规划。 (三)建设园区化

有的地区为了迎合特色小镇建设的指标考核要求,简单把产业园区戴帽为特色小镇,内涵和外壳依然是产业园区,营造的发展环境也是园区发展生态,有的特色小镇甚至连一个居民都没有,完全颠覆了对传统小镇概念的理解,和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相距甚远。 (四)追求短平快效果 出于任期考核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有的地区不顾特色小镇的要求,过于追求短平快效果,盲目引进各类投资商特别是房地产商进行开发,使得房地产商得以利用特色小镇建设的名头,获取建设用地从事其房地产投资和建设。虽然短期内投资可以上去,但导致部分特色小镇演变为了房地产项目,由于小镇缺乏特色产业支撑,极容易演变为“空心镇”和“人为造镇”。 (五)简单模仿复制 有的地区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模仿其他地区特色小镇的成功样板,如基金小镇、康养小镇、互联网小镇等名目多样的特色小镇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一张规划图即

可复制,使得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着千镇一面等问题。应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不盲目拆老街区,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二、特色小镇发展应坚持的调适路径 (一)坚持创新导向,高标准培育特色小镇 创新培育特色小镇的理念、思路和方法,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适当提高创建要求,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和数量限制,不搞“运动式”部署推进。 (二)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打造特色小镇 从实际出发,发掘特色优势,防止照搬照抄、一哄而上。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 (三)坚持以人为本,高起点创建宜业宜居宜游特色小镇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小城镇在空间上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是农村人口本地城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提供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小城镇尤其是中西部的小城镇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劳动报酬偏低。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泰山乡是吉安市“三山一江”战略建设的核心乡镇,是赣西新兴的旅游胜地,是以生态旅游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旅居”(旅游接待+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境内景点众多:有十万亩高山草甸,江南罕见、风光旖旎的武功山;有奇山云海、险山俊秀的羊狮慕;有绵延二十多公里,风光秀丽的武功湖;有设施一流、功能完善、含硒丰富,全省出水水温最高的嵘源温泉;有急流险滩、惊险刺激,号称“江南第一漂”的武功峡大漂流。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就是围绕这些优质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共生演进。 一、特色小镇定位 ——温泉养生休闲小镇。充分利用泰山优越的自然环

境、旅游资源,以及南上北下、连东通西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中高端养生休闲区、城市生态休闲区等休闲旅游板块,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健康娱乐、文化创意、乡村体验等旅游项目,努力建设“休闲型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叫响“中国慢生活基地”、中国福山品牌。在已有基础上,再做好文家游客接待中心、文家村铜溪自然村旧村改造、羊狮慕索道下站南福门及停车场工程、泰山至文家公路拓宽改造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品味和档次。 ——优质健康养老小镇。借助良好的生态和怡人的气候,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具有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等功能的养老庄园、养老院等,积极探索“候鸟式养老”和“虚拟养老”等模式,着力推进颐养公寓、颐养商品等要素市场建设,依托温泉资源,开发一批康复理疗、温泉养生等产品项目。 ——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小镇。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传统农业优势,以绿色、有机、生态为统领,整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重点发展有机水稻、井冈蜜柚、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大农业示范基地、精致设施农业建设与旅游结合,形成农业效益与旅游效益叠加的综合效益。 二、特色亮点 一是产业有基础。引进了江西安福上水生态农业科技

特色小镇发展路径:IP资源的植入与打造

近期,“特色小镇”受到了极大关注。无论是中央、地方政策的密集出台,还是各地开发商的众多尝试,都把这个全新的概念推到了聚光灯下。 特色小镇开发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哪些IP可以应用到开发过程中 ?有哪些方式可以将IP有效利用?在选择IP时需要考量哪些因素 ?本报告将重点从植入和打造方面展示IP资源在特色小镇发展路径中的应用案例,并给出操作层面的建议。 以京津冀区域为例,特色小镇尚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竞争企业在特色小镇领域处于摸索阶段,当前仅华夏幸福、碧桂园和蓝城等少数几家企业系统性的进入此领域。对于系统性的进入战略,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特色小镇主要的发展路径有: 依托IP/大项目带动 依托产业园升级发展 依托重点镇发展 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发展 四种发展路径对于空间和产业的依赖程度不尽相同,其中,由IP/大项目带动的发展路径对于产业的依赖程度最高。和“特色小镇”一样火的还有“IP”一词。狭义的IP 指的是“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然而这个火热的概念早已超出了它原有的含义。 高力国际认为,在特色小镇领域,IP 指的是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类文化载体: 具有知名度,市场对这类资源有较强的认同 具有势能,因此具备较强的变现能力以保障资金回笼速度 具有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基础是IP 的粉丝群体,它们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圈子 是相关衍生产品开发所依赖的文化内核 怀 柔 延庆 昌平 房山 大兴 通州 顺义 平谷 密云 门头沟 重点镇数量国家级特色小镇 宝坻 蓟州 北辰 东丽 西青静海 津南滨海新区 武清 宁河 特色小镇总数培育类特色小镇数量创建类特色小镇数量 省级特色小镇总数培育类特色小镇数量创建类特色小镇数量 北京天津 承德 秦皇岛唐山 廊坊 保定 沧州 衡水 邯郸 石家庄张家口 ★北京特色小镇地理分布 天津特色小镇地理分布 河北特色小镇地理分布 图1 京津冀区域特色小镇分布 图2 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及其特征(实线代表现状基础,虚线代表未来发展) 主要发展路径 其他路径 空间依赖减弱,产业依赖增强 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图

2019年中国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2019年 中国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目录CONTENT 01 02 03 04特色小镇发展概况 特色小镇企业布局分析特色小镇典型案例分析特色小镇发展趋势

01特色小镇发展概况 1.1 特色小镇概述 1.2 特色小镇政策环境 1.3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1.4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类别行政定位面积产业结构管理主体功能 特色小镇非行政区较小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企业产业、文旅、社区功能 产业园集群非行政区较大工业制造为主企业生产功能 建制镇行政区较大除功能区外的镇域范围内以服务生活 的第三产业为主 地方政府生活功能 工业园区单一行政区可大可小工业制造为主管委会生产功能 经济开发区半行政区较大一般以高新技术及其他产业为主管委会、投资公司生产为主,兼具生活功能 旅游区非行政区可大可小以旅游、休闲及餐饮等相关服务为主旅游公司、地方政府生态、生活功能 特色小镇与常见产业载体内涵对比

特色小(城)镇包括了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 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概念区别 类别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 概念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 不同于行政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 新业平台。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 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 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 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 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一般指城乡地域中地 理位置重要、资源优势独特、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相对集 中、建筑特色明显、地域特征突出、历史文化保留相对完 整的乡镇。 主管单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 提出背景经济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面积规划面积控制在3km2(建设规划面积控制在1km2)整个镇区 产业类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健康养生、时尚、金融、现代制造、 历史经典、商贸物流、农林牧渔、创新业、能源化工、旅 游、生物医药、文体教 商贸流通型、工业发展型、农业服务型、旅游发展型、历 史文化型、民族聚居型等 特色小镇建设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资金支出、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引领建设案例诸暨袜艺小镇诸暨市大唐镇

特色小镇经济运营模式分析

27 实践篇 一、小镇建设发展背景 1、大环境因素 (1)城镇化进程催动 在连续高速增长20多年之后,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跌破两位数,开始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发展状态,同时高速发展的城镇化也出现了新挑战。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方式。新型城镇化“新”的要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驻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因此我国特色小镇应运而生[1]。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导致大城市人口过度集聚、拥堵不堪,但乡村出现空心化,为分流大城市人口,发达国家启动小城镇建设。其中,英、美、日三国启动小城镇建设时的城镇化率均达到70%,而韩国起步时间较晚,城镇化率在40%-50%之间。与国外相比,我国自1978年以来,城镇化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2016年达到57.35%,较1978年大幅提升39.45%。与此同时,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飞涨的问题已不利于企业、人才发展,华为、中兴等企业已经选择搬离一线城市,而乡村则面临土地大量流失、宅地废弃、人口大规模转移等诸多问题,高速城市化导致的“大城市病”和“乡村病”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发展特色小镇、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特色小镇经济运营模式分析 □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周继恒 摘要 关键词每个特色小镇各有不同,凭借着各自地理、文化、理念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随着现在全国兴起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更需要我们不断分析现有成功案例,不是所有小镇都可以建成“特色小镇”,只有合理规划、完善运营模式、加强营销策略,才能使小镇发挥“特色”,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经济分析;前景 (2)政策推动 国家政策层面的直接推动为特色小镇提供了巨大发展契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产业的升级与转移,资本与劳动力在城市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在经历了大城市的不断扩张后,中国城市的发展真正进入到以城市圈为主体的形态的阶段。 2016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城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7月《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的下发,又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国家高度,不同层面的政策优势也相应出台,这些均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创造了可遇不可求的发展契机。 2、区域内在因素 (1)区块化经济限制 区域产业结构进程初期一般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期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后期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我国部分小镇已经到了工业化中后期,实现建设发展和突破就必然谋求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从事轻工类的密集型的产业,就要发展设计、工艺、品牌和营销,将劳动密集型转换成技术密集型。正如我国目前大多数小镇的现状,小镇产业以作坊为主的低端生产力聚合在一起,并不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部分小镇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但是缺乏高端技术、设计和宣传,所以经济发展较为缓慢[2]。 (2)诉求经济与文化结合 湖州丝绸小镇 DOI:10.16116/https://www.360docs.net/doc/201189766.html,ki.jskj.2018.02.007

2019-2025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未来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9-2025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未来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189766.html,

2019-2025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 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出版日期】2018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8000元电子版:8000元纸介+电子:8200元 报告目录: 截止2018年2月,全国两批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多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一些地方快速发展的特色小镇,很大程度被房地产商“绑架”,打着各种产业旗号,到城市周边的小镇拿地搞开发,结果房子搞了一大片,产业却引不来,反而加大了房地产库存。 2018年9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在现有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名单中,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以及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特色小镇建设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特色小镇建设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特色小镇建设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特色小镇建设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特色小镇建设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特

色小镇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特色小镇建设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特色小镇建设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特色小镇相关概况 1.1 特色小镇的概念及特点 1.1.1 特色小镇的定义 1.1.2 特色小镇的特点 1.2 特色小镇建设意义 1.2.1 顺应经济地理竞争理论 1.2.2 顺应产业结构发展规律 1.2.3 顺应现代城市规划理念 1.2.4 顺应区域制度变迁规律 第二章2016-2018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背景 2.1 宏观经济背景 2.1.1 国民经济总值 2.1.2 工业运行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