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要求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6.《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6.《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学科语文年级/册高一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必修四第二单元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难点名称
用典抒情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体味“英雄”的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诵读体会词人感情。

从学生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感受词人的独特形象及词人的复杂丰富的情感。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诵读和想象,感悟词人的情感。

2运用合作探究法把握用典抒情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宋】辛弃疾)这是辛弃疾的自我写照,学生看图介绍这是”什么样的辛弃疾“答案可以开放的(是英雄的,能文能武的,壮志难酬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辛弃疾词两首》

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4)——李清照词两首【编者按】从3月14日起,原创文章公众号“剑鸣涛声”正式开通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课程学习辅导。

您只要加关注,每天都可以按时收到相关课程的学习指导文章!现在同学们大多都有了课本和译文资料,所以有些内容相应做出改变!首先开讲第二单元宋词的学习,一天一课,同学们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灵活机动的适时适地学习!——只要您想学,打开手机就能学!课余还可以读一读本号每天都会准时推出的一篇原创文章!郑重声明:为避免节外生枝,本文含作者手稿图片!今天推出第二单元第7课:7.李清照词两首一.单元学习内容:宋词二.单元学习要求:1. 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2. 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3. 重视朗读和背诵。

三.课文原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四.重点注释:见课下注释。

五.参考译文:见译文资料。

五.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被称为“易安体”。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6课拿来主义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6课拿来主义含答案

第6课拿来主义本课话题——文化遗产一、从课本中积累“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从生活中积累一座古老的木桥,有着“人迹板桥霜”的萧索苍凉,有着“小桥流水”的茫然怅惘,它承载了无数游子的乡愁,更代表一种深厚动人的文化。

一条古老的街道,有着江南女子温柔的思念,有着北国诗人一生的寄托,它是无数人心灵的故乡,散发着千年文化动人的芬芳。

三、从名言中积累1.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也。

——魏源2.我觉得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是长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就是村落。

——冯骥才3.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4.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

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

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作者简介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主要有《热风》《华盖集》《坟》《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涉及的文言文知识,包括词语、语法、句式等。

2.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等。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翻译文言文。

4.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出师表》、《词五首》。

2. 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词语、特殊句式、文言文语法等。

3. 作文训练:以“我看历史人物”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安排第二单元的教学时间为4周,每周安排2课时。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1周1. 课文《荆轲刺秦王》- 了解作者荆轲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 掌握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2. 文言文基础知识-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

-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2周1.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 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 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

2. 作文训练- 讲解作文要求,引导学生选题和构思。

-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草稿的撰写。

第3周1. 课文《出师表》-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 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他的政治理想。

- 继续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

2. 作文修改与展示-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 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评价。

第4周1. 课文《词五首》- 欣赏并分析词的音乐性和艺术特色。

- 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和时代背景。

- 进行词的翻译和创作练习。

2. 作文讲评与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总结。

- 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文言文知识、课文内容和作文技巧。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通过翻译练习和作文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声声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二)课文特点《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

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其中一篇作品、其中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李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辛弃疾的经历。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怀古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分析怀古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文武分途,上马能领兵,下马能赋诗的文武兼备之才并不多见。

宋朝初期,宋太祖优容文人,立誓碑不杀文人,故有宋一代,文学大昌。

然文盛武衰,故文武兼备者犹稀。

稼轩以文为词,开创一代之风;上马擒贼,勇居三军之首。

不仅为有宋一代之麟凤,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也光掩众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范读,感受作品风格1、师范读(配乐朗诵);2、学生集体朗读;3、抽取一两个学生代表来朗读。

三、自读,找出词中所怀之人,所怀之事。

师:同学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一首什么诗?生:怀古诗师:必修三我们在讲《咏怀古迹》时给大家归纳了怀古诗的三种类型,还记得吗?生: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师:不错,请同学们看ppt,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属于哪一种类型,都需要找出人物和事件。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下的注释把人物和事件一一找出来。

ppt展示:1、怀人伤己(同病相怜型或对比失落型)所怀之人的经历(事迹)和自己作对比2、怀古伤今(古胜今衰或物是人非)所怀之事和现在作对比所怀之地和现在作对比3、理性反思(历史教训启迪后人)所怀之事给自己和后人的启发师:首先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

比如第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一句话写了谁?生:孙权。

师:写了孙权的什么事情?大家可以结合历史和对孙权的了解来谈。

生:孙权击败曹操。

师:舞榭歌台,这个时候可以演出歌舞,说明当时是比较太平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指的是英雄业绩,最终都敌不过时间,会被历史冲淡。

所以写孙权主要是写他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后面的人物和事件,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高中语文双基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双基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双基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二、具体方法和措施(一)必修课1.教本(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

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公开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

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

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

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

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读本根据教本与读本相结合的原则,做如下安排:(1)课本、读本衔接教本(单元) ---- 读本(课文番号)第一单元1-8(小说); 第二单元9 -20(杂文) ;第三单元21-31(说明文) ;第四单元32-44(文艺论文和文化杂论) ;第五单元45-55(古文1) ;第六单元56-65(古文2) ;名著与文化素养: 66-68; 语言运用、阅读和写作:69-79(2)读本纳入备课方案单元备课,不仅备教本,也备读本,对两者教学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都做通盘考虑。

(3)读本课文处理方法(a)以“读”为主,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交流。

要在读本的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b)以写促读,布置读书笔记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对读本的阅读理解;(c)读本的“名著导读”部分,结合“研究性阅读”实施;(d)在练习、检测时以读本为材料,促进学生的读本学习。

重庆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雨霖铃(寒蝉凄切)》全套教案

重庆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雨霖铃(寒蝉凄切)》全套教案
三、具体赏析课文
先来分析一下上阕。上阕写的是:离别之难。(板书:离别难)
1.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幻灯:研读上阕)
这是对二人离别环境进行的描写。(板书:离别环境)指出事件发生时间是深秋的傍晚、地点是长亭、天气是骤雨初歇。起首句(点击)已给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凄切”,它是如何奠定的?
师: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这种写法是——(生答: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
【上阕小结作业反馈】:结合板书,背诵上阕。
四、重点探究分组讨论
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找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生:(诵读。)(幻灯片:下阕文本)
师:好,读得很有感情。
课前播放符合本词风格的音乐,了解古人离别赠诗的习俗,及与离别有关的意象,营造学习这首词的气氛。在诵读前播放大家的朗读,有助于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身临其境地把学生带入到离情别绪中。
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在探究文本阶段,让学生思考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离别场景的呢?并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并用PPT展示词中重要的鉴赏点,以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雨霖铃》教学教案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中,才情卓绝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雨霖铃》更是为世人广为传诵。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之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文章重在从三个层次勾勒环境,描写情态,刻画心理,层层深入,写尽离情别绪,可谓叹为观止。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揣摩,获得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或文化观念。

2.通过课堂讨论,认识作者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掌握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学习论证技巧。

3.通过写作、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训练学生通过文字和口头表达形式发表见解和主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

教学重点应放在了解和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方面。

1.论证的思路和结构
2.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
【活动建议】
1.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就身边的某一热点话题,提出观点,搜集有关材料、提出论证。

2.出一期《社会自由谈》的专刊或墙报。

3.观看一场电视辩论赛,学习辩手如何组织材料,旁征博引从而进行立论和反驳。

4.组织一次辩论对抗赛。

可以就某一观点组织正反双方模拟电视辩论赛的方式进行辩论。

【教学安排】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课时;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课时;
《拿来主义》2课时;
拓展阅读1课时;
写作活动及辩论赛3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